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Not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Evolutionary Concept to Plant Textual Research

在植物考据研究中应用进化思想的探讨



全 文 :在植物考据研究中应用进化思想的探讨
?①
汤彦承 , 王锦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093)
摘要 : 探讨了在植物考据研究中如何应用进化思想。我们认为在确定中国古籍文献中记载植物的学名时 ,
对部分植物宜采用集合种 (或复合种 ) 的概念。
关键词 : 植物考据研究 ; 集合种 ; 进化 ; 查理斯·达尔文
中图分类号 : Q 94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3 - 2700 (2009) 05 - 406 - 02
Not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Evolutionary Concept
to Plant Textual Research * ①
TANG Yan-Cheng, WANG Jin-Xiu
* *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Botany, Institute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 China)
Abstract : Theapplicationof evolutionary concept to plant textual research is brief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 Wearguethat
the species aggregate ( or species complex) concept should better be adopted when identifying some plants documented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
Key words: Plant textual research; Species aggregate; Evolution; Charles Darwin
今年 2月是查理斯·达尔文 (Charles Darwin) 诞生 200
周年 , 也恰逢其名著 《物种起源》 (Darwin, 1859) 出版 150
年。达尔文的进化思想不仅影响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 当
然也影响植物学研究 , 甚至连考释植物古名也不例外。
我们正利用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事实 , 来探讨一些栽
培植物的起源和传播以及从事 《中华大典·生物学典》
的编纂工作 , 后一工作需要考证中国古籍中的植物是什
么 , 即其对应现今植物学上的学名。这些工作无不要迁
涉生物学上“种”的概念 , 什么是“种”? 它们是如何
形成的 ? 正是达尔文在 150 年前提出的老问题 , 至今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 , 若不是别有用心的
人决不会“指鹿为马”, 因为马和鹿的区别显著 , 也没
有人能感动上天 , 使“马生角”的故事变为现实。但自
然界不是所有物种都像马和鹿区分得如此截然 , 因为
“种”是进化的产物 , 种与种之间有许多中间类型。我
们分类学工作中的集合种 ( species aggregate) 或复合种
(species complex) 的存在 , 就说明了这一事实。集合种是
一群在形态上很难区别开来的种 , 在分布区上它们或者
是同域、异域 , 或者是部分重叠 , 它们是正在分化或已
分化完成的一群种 (Davis and Heywood, 1963)。我们在考
证古代植物中若遇到这些种 , 是僵硬地套上一个学名 ?
还是以进化的观点作为集合种来处理呢 ? 我们是采取后
一方法 , 试举例说明如下 :
1 五味草 (别名 : 金钩如意草、水金钩如意、水黄连 )
五味草 , 《滇南本草》 (第一册 72 页 ) 始著录。在
《中国植物志》 (下文简称 《中志》) 32 : 120~122 和 《云南
植物志》 (下文简称 《云志》) 8 : 85~ 86 均以 Corydalis
taliensisFranch . 和 C . duclouxii Lévl . et Vaniot 两个学名来
指示它。C. taliensis Franch . 产云南大部分地区 , 东北至昭
通、巧家 , 东南至绿春 , 西南至耿马、沧源、澜沧 , 西北
至腾冲、福贡一线 ; 而 C. duclouxii Lévl . et Vaniot 产滇东
北、滇东和滇东南 , 并延伸至四川西南部和贵州西部。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009 , 31 (5) : 406~407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DOI : 10 .3724?SP. J . 1143 .2009.09151
?

?? ?通讯作者 : Heather@ ibcas. ac. cn
收稿日期 : 2009 - 08 - 19 , 2009 - 09 - 04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 汤彦承 (1926 - ) 男 ,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 , 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 ?
谨以此文纪念查理斯·达尔文诞生 200 周年及其名著 《物种起源》 出版 150 周年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770159) 和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 (2007C0201)
它们区别甚微 , 同隶于大叶紫堇组 Sect . Asterostigmata
Fedde, 是以云南为中心的同域分布的种 , 仅 C. duclouxii
稍向东延伸而已。吴征镒院士虽以两个学名同指一种五
味 草 , 实则上在他心目中 , C. taliensis 向 东 分 化 出
C. duclouxii , 基本上已采用 C. taliensisFranch . sp . agg . (包
括 C. taliensisis Franch . 和 C. duclouxii Lévl . et Vaniot) 集合
种的概念 , 可作为考释古名时应用进化思想的典范。
2 滇海水仙花
滇海水仙花 , 名出 《植物名实图考》 第 17 卷第 38
种。据 《中志》59 (2) : 253 和 《云志》15: 500 均考证它为
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 而 《新华本草纲要》2: 371 考
订为 P . denticulata Smith subsp . sinodenticulata ( Balf . f . et
Forr .) W . W . Smith et Forr .。 P . denticulata 与 P . pse-
udodenticulata的区别已很微细 , 遑论其亚种。据 《中志》
59 (2) 对 Primula 属的分类 , P . pseudodenticulata 和 P . d-
enticulata均隶于球花报春组 Sect . Denticulata Watt, 该组仅
6 种 , 其中云南有二种和一亚种 , 即 P . denticulata W . W .
Smith subsp . sinodenticulata (Balf . f . et Forr .) W . W . Smith,
P . monticola (Hand . -Mazz .) Chen et C . M . Hu 和 P . pse-
udodenticulata Pax。若仔细研究各种所列的异名 , 它们有的
名称被不同作者认为是独立的种 , 或作异名或作种下等
级 , 例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 , 报春花科的作者
视 P . denticulata subsp . sinodenticulata 为一个独立的种 , 而
将 P . monticola作为 P . pseudodenticulata 的一个变种。若将
P . pseudodenticulata Pax视作一个独立种 , 那么很清楚 , 球
花报春组 Sect . Denticulata Watt 分为二群 , 其一 , 包括
P . denticulata (其分布西起克什米尔 , 沿喜马拉雅直至我国
西藏聂拉木、亚东和错那) , P . sinodenticulata (分布于云
南西部至四川西部和贵州的水城、贵阳和雷山 ) , P . mon-
ticola (产云南西北部的丽江、维西和中甸 , 四川西南部的
木里、德昌和凉山 ) , P . pseudodenticulata (产云南蒙自、昆
明、大理和丽江 , 四川的木里)。另一群为局限于藏南和
藏东南的三个种 , 即 P . atnodentata W . W . Smith、 P . ery-
throcarpa Craib和 P . laxiuscula W . W . Smith。第一群可能以
P . denticulata为中心分化出其它三种 , 第二群可能以 P . -
atnodentata分化出其它二种。我们赞成将滇海水仙花考订
为 P . pseudodenticulata Pax sp . agg . (包括 P . pseudodenticulata
Pax, P . sinodenticulata Balf . f . 和 P . monticola ( Hand . -
Mazz .) Chen et C . M . Hu) 集合种。
3 海仙花
名出 《植物名实图考》 第 29 卷第 29 种 , 被 《中志》
59 ( 2 ) : 119 和 《云志》 15 : 459 考订为 Primula poissonii
Franch . , 而 《新华本草纲要》 2: 373 考订为 P . poissonii
Franch . subsp . wilsonii (Dunn) W . W . Smith et Forr ., 但该
名称均被 《中志》 59 ( 2) : 118 和 《云南植物志》 15: 458
视为一个独立的种 P . wilsonii Dunn。 P . poissonii 分布于云
南西北部 (昆明至中甸 ) 和四川西南部 (木里至康定 ) ,
而 P . wilsonii 分布于云南 (思茅、大理、昆明、嵩明、永
仁和昭通) 和四川 (木里、稻城、冕宁、越西、石棉和康
定) , 两者的区别仅在于 P . wilsonii 植株在新鲜时有香气 ,
而 P . poissonii Franch . 无香气。《中志》59 (2) : 118 和 《云
志》15: 458 还记载另一种与 P . wilsonii 近缘种 P . anisodon
Balf . f . et Forr .。它产于云南 (中甸 ) 和四川 (木里 ) 一
带 , 其植株在新鲜时也有香气 , 《云志》 指出 P . wilsonii
和 P . anisodon二者在标本室常难于识别。由此我们认为
这三个种是在同域 (或有时互相重叠、交错 ) 分化出来
的种 , 因此我们赞成将海仙花订成 P . poissonii Franch .
sp . agg . (包括 P . poissonii Franch ., P . wilsonii 和 P . anis-
odon Balf . f . et Forr .) 集合种为妥。
《滇南本草》 和 《植物名实图考》 等中国古代植物
学典籍中的分类仍然没有摆脱民间分类 ( folk taxonomy)
的范畴 , 注重实用是这一分类体系的特点之一 , 而现代
分类体系要反映进化关系。植物考据研究的一个任务是
要打通这两个体系 , 相互阐明。从现在的研究结果来
看 , 这两个体系所描述的类群难以做到完全一一对应 ,
对于云南高原上正处于剧烈分化中的类群来说尤其如
此。因此用集合种 (或复合种 ) 的概念来定名这些古代
植物学典籍中的部分种类似乎更符合实际情况。
致谢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彭华和吕春朝两位研
究员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参 考 文 献〕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究 所主编 , 1974 . 中国高 等植物 图鉴 ( 第 3
册 ) [M ]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中国 ?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1997 . 云南植物志 (第 8 卷 ) [M ]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中国 ?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2003 . 云南植物志 ( 第 15 卷 ) [ M]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中国 ?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1990 . 中国植物志 (第 59 卷
第 2 分册 ) [M ]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中国 ?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1999 . 中国植 物志 ( 第 32
卷 ) [ M]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兰茂 ?, 明代 . 滇南本草 [ M] . 昆明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滇南本草
整理组 1975 年整理本 , 第 1 册 , 1975)
江苏 ?省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昆明植物研究所 . 1991 . 新华本草纲要 ( 第 2 册 ) [ M ] . 上
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吴其 ?浚 , 1848 . 植物名实图考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57 年本 )
Darw ?in C , 1859 .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
tion ,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 M ] . London: John Murray
Davi ?s PH , HeywoodVH , 1963 . Principlesof angiosperm taxonomy [ M] .
Edinburgh and London: Oliver & Boyd Ltd .
7045 期 汤彦承和王锦秀 : 在植物考据研究中应用进化思想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