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Change of Leaf Form in Sabina vulgaris

沙地柏叶型变化的生态意义



全 文 :沙地柏叶型变化的生态意义!
何维明,张新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 &’()*+!()刺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 )*( +大气 )*( 比都显著大于鳞叶,而前者的水分利
用效率显著低于后者。这些结果指示:沙地柏刺叶的光合产物积累和水分丧失量大于鳞叶,
但前者的抗旱保水性、耐辐射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都低于后者。刺叶与鳞叶的结构和功能差
异表明:沙地柏叶型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适应意义。
关键词:沙地柏;刺叶和鳞叶;结构与功能;叶型变化;生态意义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0 !##%&’(&%)&*&’)+ #* ,-’)%+ #* .+’* /#01 &) !#% &’()*+ 12 345 / 6578,91.:; <57 / =>5 (,#-*.-*/ -0 1’%...&2 32)2..-% 45-(-)/,6%+...207.%2+2 :5;257A;
6%+...20=2+52+!52%52,72>%) ?-*<( @%&2*+./;A2/ ,#-*.-*/ -0 4%&++.2*,
.92 C+.*/ -0 4;’5.%,?45@578 !%&’,)>57A)
23450’5:!#+ >AB CDE CFG4B EH I4AJ4B(5 K 4 K BG574 A7L BMAI4 I4AJ4B)K N>5B BCOLF 4PAQ574L C>4
L5HH4R47M4B 57 BCROMCOR4 A7L HO7MC5E7 S4CD447 BG574 A7L BMAI4 I4AJ4B,A7L >47M4 C>45R 4MEIE85MAI B5875H5MA7M4
EH M>A784 EH I4AH HERQ 57 C>4 BG4M54BK(!)N>4 BG574 I4AJ4B >AL BQAII4R MOC5MI4 C>5MT74BB,4G5L4RQ5B M4II
B5U4,Q4BEG>FII M4II BORHAM4 AR4A,A7L JABMOIAR SO7LI4 B5U4 C>A7 C>4 BMAI4 I4AJ4BK(()?EC> C5BBO4 L47B5CF
A7L ME4HH5M547C EH DAC4R IEBB D4R4 >58>4R 57 C>4 BG574 I4AJ4B C>A7 57 C>4 BMAI4 I4AJ4BK()N>4 BG574 I4AJ4B >AL >58>4R 74C G>ECEBF7C>4B5B RAC4,CRA7BG5RAC5E7 RAC4,A7L C>4 RAC5E EH BOSBCEQACAI )*( ME7M47CRAC5E7 CE ACQEV BG>4R5M )*( ME7M47CRAC5E7 C>A7 C>4 BMAI4 I4AJ4B,SOC DAC4R OB4 4HH5M547MF(3W2)DAB IED4R 57 C>4 HERQ4R C>A7 57 C>4 IACC4R K *OR R4BOICB BO884BC C>AC BG574 I4AJ4B >AL >58>4R G>ECEBF7C>4B5B GRELOMC AMMOQOIAC5E7 A7L DAC4R IEBB C>A7 BMAI4 I4AJ4B,SOC SEC> R4B5BCA7C / LREO8>C A7L R4B5BCA7C / RAL5AC5E7 AS5I5C54B A7L 3W2 D4R4 @OBC EGGEB5C4K N>4R4HER4,BG574 A7L BMAI4 I4AJ4B >AJ4 L5HH4R47C BCROMCOR4 A7L HO7MC5E7,D>5M> AIIEDB C>5B BG4M54B CE ALAGC L5HH4R47C 47J5RE7Q47CBK 6+7 8#094:!#% &’()*+=G574A7LBMAI4I4AJ4B=CROMCOR4A7LHO7MC5E7)>A784EHI4AHHERQ2MEIE8V5MAIB5875H5MA7M4(!:;X%
25’ <#5’)&’ =>))’)&’
!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重大项目(Y9#’! / ?! / !%)资助
收稿日期:( / !! / (%;(! / ( /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何维明(!#&—)男,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的研究。
沙地柏(!#+)是半干旱毛乌素沙化草地的一种优势常绿灌木,对水分短
缺、养分贫瘠的沙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张新时,!#)。在自然界,沙地柏的叶形
态随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例如,沙地柏幼苗以刺叶为主,成熟或过熟沙地柏则
以鳞叶为主;在水分条件优越的小生境中,即使成熟沙地柏仍然是以刺叶为主;匍匐茎上
刺叶比例通常大于直立茎。这些形态变化可能导致相应的生理改变。
叶是植物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器官。虽然叶捕获光能和 %&、常绿植物叶的比叶面积小于落叶植物等(+,-./ 0 1234),!5;
+,-./等,!5;67,8*,!)。本文的目的是揭示沙地柏刺叶与鳞叶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的
生态意义。
! 材料和方法
!9! 研究物种和地点
沙地柏系柏科($8:()**7;)7))常绿灌木,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木本克隆植物(何维
明,&<<<)。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区,在中国天然分布于青海、新疆、甘肃、
宁夏、内蒙古等地海拔 !!!!<< = &!!><< , 地区(中国植物志编委会,!5>)。研究地
点位于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乌审旗图克苏木(!?B5@ = A?!@1,!!!&<< =
!!!AB< ,)。该地区年均降水 AC< ,,,>发量 & A<< ,,,湿润度 <9A;年均气温 C9#E,!月份平均气温 F !!9#E,5月份平均气温
&!9#E(姚洪林等,!&)。
!9& 气体交换
!>年 5月 !日,在固定沙地上挑选大小相近的 #株沙地柏作为供试植株,用 GH F #型光合仪分别测定供试植株上刺叶和鳞叶的净光合速率(I). :/2.2*JI./)*-* (7.),’I)、 蒸腾速率(.(7I*:-(7.-2I (7.),6)、气孔导度(*.2,7.74 ;2IK8;.7I;),L*)、胞间%&浓度(*83M
*.2,7.74 -)和大气 %& ;2I;)I.(7.-2I,7>GH F #型光合仪测定 A年生和 B年生幼苗上刺叶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
率、胞间 %& 浓度。水分利用效率(N7.)( 8*) )OO-;-)I;J,PQ6) R ’I S 6
(T-3*2I,!>)。
!9A 水分特征
!>年 5月 &&日,在供试植株上分别摘取 !B片刺叶和鳞叶放入事先装有湿纱布的塑
料袋中,带回室内用电子分析天平(精度为 <9<</,第 &天用电子分析天平称其饱和重;然后将叶放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每 &# / 称量一次
质量,直至叶质量基本保持不变;最后放入 >BE干燥箱烘至恒重。整个失水过程可以产
生失水量对时间的曲线。水分饱和亏缺(N7.)( *7.8(7.-2I K)O-;-.,P+U) R(+GP F VGP) S
(+GPF UGP)(W)7K4) 等,!A),组织密度( .-**8) K)I*-.J,XU) R UGPS +GP(P(-L/. 等,
!),其中,+GP、VGP和 UGP分别为饱和叶重、鲜叶重和干叶重;失水系数(;2)OO-M
;-)I. 2O N7.)( 42**,Y)为失水曲线的斜率,Y值越大,叶片保水力越差。
#A#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A卷
!# 结构特征
!%年 !:55!;)。用 <5=4 >?@33 显微 镜观测叶厚度、角质层厚度、叶肉细胞大小、表皮细胞大小和维管束大小。 !& 数据分析 刺叶与鳞叶的结构和功能比较以及 A年生实生苗上刺叶与 &年生实生苗上刺叶的比较 均仅涉及两个组,因此采用 B检验(B C D,*D)(?E-,0F)。
G 结果
G! 结构和水分特征
从表 !可知:沙地柏刺叶与鳞叶的比叶面积和叶片厚度均无显著差异,但两者的角质
层厚度、表皮细胞大小、叶肉细胞表面积和维管束大小都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四者随沙地
柏叶型变化的格局相同。就刺叶与鳞叶的水分特征(表 G)而言,除水分饱和亏缺外,刺
叶的组织密度和失水系数都显著大于鳞叶。就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构和水分特征而言,两者
随叶型变化的趋势恰好相反(表 !和表 G)。
表 ! 刺叶与鳞叶的结构比较(平均值 H !标准误(I 6 $))
B1J0, ! 叶型
4,1//K2(
比叶面积
345(-(G P Q C !)
叶片厚度
RB(!()
角质层厚度
表皮细胞大小
?<3(!()
叶肉细胞表面积
S<35(!(
G)
维管束大小
TR3(!()
刺叶 3+.I, 0,1/ &’ H G1 #G’ H ;1 AF H ’AJ !G& H ’FJ #!%; H &&!J %G H GJ
鳞叶 3-10, 0,1/ &G H A1 #!’ H !%1 ;F H ’#1 !#& H ’&1 &F’’ H #;A1 GFA H %1
345 6 *+,-./.- 0,1/ 12,1,RB 6 J01N, DU.-VI,**,TR3 6 O1*-W012 JWIN0, *.X,P 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 Y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 Z ’’&)P BU, O10W,* *U12.IQ
DU, *1(, 0,DD,2 12, IKD *.QI./.-1ID0L N.//,2,ID( ! Y ’’&),DU, O10W,* M.DU N.//,2,ID 0,DD,2* 12, *.QI./.-1ID0L N.//,2,ID( ! Z ’’&)P
表 G 刺叶与鳞叶的水分特征(平均值 H !标准误(I 6 !&))
B1J0, G 叶型
4,1/ /K2(
组织密度
B.**W, N,I*.DL
水分饱和亏缺
91D,2 *1DW21D.KI N,/.-.D
失水系数
刺叶 3+.I, 0,1/ ’GH ’’’#1 ’G; H ’’!1 ’% H ’!1
鳞叶 3-10, 0,1/ ’G; H ’’’;J ’G& H ’’!1 ’%! H ’!J
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 Y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 Z ’’&)P BU, O10W,* *U12.IQ DU, *1(, 0,DD,2 12, IKD *.QI./.[
-1ID0L N.//,2,ID( ! Y ’’&),DU, O10W,* M.DU N.//,2,ID 0,DD,2* 12, *.QI./.-1ID0L N.//,2,ID( ! Z ’’&)P
G G 气体交换
表 A为刺叶与鳞叶气体交换的平均值。除气孔导度外,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
&A##期 何维明等:沙地柏叶型变化的生态意义
利用效率和胞间 !# 大气 !#比随叶型不同存在差异。不同生理特征随叶型变化的格局 也存在差异。 图 %显示不同年龄幼苗上刺叶气体交换的日动态。&年生幼苗上刺叶的蒸腾速率、气 孔导度和胞间 !#大气 !#比都大于 ’年生幼苗上的刺叶(图 %(、)、!),但水分利用
效率则相反(图 %:*),%+:++ , %’:++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些差异表明:&年生幼苗
的水分丧失大于 ’年生幼苗,但前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小于后者。
表 & 刺叶与鳞叶的气体交换比较(平均值 - %标准误(. / 0))
12345 & !67829:;6. 6< =2; 5>?@2.=5 35AB55. ;8:.5 2.C ;?245 452D5;(752. - % EF(. / 0))
叶型
G52< <697
净光合速率
H.(!764 I7
J # K ; J %)
蒸腾速率
F(7764 I7J # K ; J %)
气孔导度
=;(764 I7J # K ; J %)
水分利用效率
LMF(7764 I764 J %)
胞间 !# 大气 !# !: !2(764 I764 J %)
刺叶 E8:.5 452< &KN - +K%2 %KN - +K%2 +K+#+ - +K++%2 %KO - +K%3 +K’P - +K+&2
鳞叶 E?245 452< &K% - +K%3 %K# - +K%3 +K+#% - +K++%2 #K0 - +K%2 +K%Q - +K+#3
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 R +K+’),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 S +K+’)I 1@5 D24T5; ;@29:.= A@5 ;275 45AA59 295 .6A ;:=.:<:U
?2.A4V C:<<595.A( ! R +K+’),A@5 D24T5; B:A@ C:<<595.A 45AA59; 295 ;:=.:<:?2.A4V C:<<595.A( ! S +K+’)I
图 % 不同年龄幼苗上刺叶的气体交换特征(平均值 - %标准误(. / &))
W:= % X2; 5>?@2.=5 6< ;8:.5 452D5; 6< A@5 ;55C4:.=; B:A@ C:<<595.A 2=5;(752. - % EF(. / &))
E& / &年生幼苗,E’ / ’年生幼苗
& 讨论
由于比叶面积与叶对生物量的利用效率密切有关,因此,沙地柏刺叶与鳞叶比叶面积
的无差异(表 %)意味着两者对叶生物量的利用效率相近。角质层和表皮细胞作为叶片的
保护结构,对降低水分丧失、抵御强光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表皮细胞随环境胁迫的增强而
增厚(EA92T;; J *535.5C5AA:等,%QQ0;Y6?2;等,%QQP)。角质层厚度和表皮细胞大小的差异
(表 %)表明:鳞叶的抗旱性强于刺叶。叶肉细胞表面积越大,单个叶肉细胞的光合潜力
就越大。鳞叶的叶肉细胞表面积大于刺叶(表 %),因而前者单个叶肉细胞的光合潜力大
于后者。维管束大小反映水分输导组织的发达程度。维管束大小的差异(表 %)表明:鳞
N&0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卷
叶的水分输导潜力大于刺叶。组织密度越大,抗旱力越低(!#:’—’6
中国植物志编委会,’(984 中国植物志第 9卷[7]4 北京:科学出版社,*1(—*63
:;/<=; + >,>?<=0@ 7 7,A0B;CD;&& 5,’((* 4 !/&; ;=/�BD4 EB:A/== F ,,.G?=0GH 5 7 ,,:0=%/ I J0<;H/KLM A N(;&0DCB&%;D#D /B< O0/T0/&0C 7/B?/=[7]4 >0B<0B:+%/LK/B U A/== 4 ’’*—’)8
9*22期 何维明等:沙地柏叶型变化的生态意义
!#+%&’(%)*(),#:(’’—(BC
A36%% D ?,’((() E6%63*- 368/69:F-6 472/+70*236
B’H—B’(
E+*% <,I33+% ? !,J*37+ K E,’((L) M64 72+#. ,0%2/*/2. +4 21(.&3*)4 03%5&*)36%4(!,+3=/667563 5/%2/7*2 0/1-2 361/#6%
/7 I3G/0/7 #+7276 3/7 4+36%2%[:]) !3))7,!!:N;(—NLH
J/2+- O,O/P/3/DQ75 064 75 678/3+7#672 4*2+3% /7 2-6
%+.=67 *7+,.[:]) 8458 93&5 ’(%,%:BR(—B;R
J#/2- S O,T+=06 A J,’((L ) Q740676%6 644/*/67*. 4+3 2-366 56%632 =3+5064
%-3=*/ ! W,)0 41,’((L) M64 4+3# 75 ,-+2+%.72-6%/%[:]) %% U &6=6765622/ J,I630.7 < A,’((N ) M64 72+#/*0 36%,+7%6% 2+ 0/1-2 /7 4/86 23+,/*0 D+3*66 +4 5/4463672 %6%
[:]) 2; 8 &0,#!:’R@B—’R(’ S3/1-2 Q :,S6%2+=. D,’((() &/446367*6% /7 %6650/71 13+92- =6-8/+3 #+71 %,6*/6% 23/2 *+33602/+7% *3+%% %,6*/6%,75 23/2 %-/42%
0+71 7$23/672 *+#,365 2+ 3/7400 135/672%[:]) 8 #(&1,#’:@R—(L
! ! ! ! ! ! ! ! ! !
《云南植物研究》召开第四届编委会会议
BCC’年 (月 B;日《云南植物研究》第四届编委会召开编委扩大会议。除省内编委参
加外,还邀请到了《植物生理学报》主编许大全研究员,并邀请了主办单位昆明植物研究
所各研究室主任参加。会议由植物所计划外事处长杨永平主持,主编吴征镒院士、所长郝
小江及副所长刘培贵到会并发了言。编委们就几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主编、副主编的务实问题:由主编提议,编委一致认为,主编要务实,并真正对刊物
负责。副主编要确实负起其责,不能讲形式,所一级领导不一定要挂副主编名。
编委的职责和组成:编委要履行其责任,关心刊物的发展。加大年轻编委的的力量,
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作用。尽量争取国际编委的加盟,提高刊物的知名度。
刊物面临的危机:刊物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期刊的发展和不断
国际化,以及 J?Q的冲击,刊物危机感加强。稿源不充分,现有的论文质量不高,很难冲
击 J?Q外围。我刊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才有生存的空间。首先刊物应准确定位,期刊首先
定位不能办成所刊,应向国际化方向努力。刊物过去的特色不能放弃,但也要注重新的学
科;稿件质量控制要采取一些措施,昆明植物所在制定政策时,对发表于本刊物上的文章
稍作一定的倾斜;在体制上要实行激励机制,提高审稿费、稿费。加强编辑部的队伍建
设;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提高印刷质量。多增加刊物的栏目,形式多样化。缩短出版周
期。
整个会议过程中,编委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云南植物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
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将促进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这次会议将对刊物的发展起到极
大的推动作用。
@HN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BH卷

  鄂ICP备06018747号 Copyright @ 2017
  植物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23198511@qq.com
回顶部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