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小蓟止血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许 浚1, 2 , 张铁军1 * , 龚苏晓1 , 高文远2
( 1 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药现代研究部,天津 300193; 2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
摘 要: 目的 研究小蓟 Cir sium setosum 止血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及 HPLC 制备色谱
对小蓟止血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小蓟止血活性部位中
共分离鉴定了 9 个化合物,分别为 1- ( 3, 4-二羟基肉桂酰)-环戊- 2, 3-二酚 ( 1)、5-O-咖啡酰基-奎宁酸 ( 2)、绿原酸
( 3)、咖啡酸( 4)、原儿茶酸( 5)、原儿茶醛( 6)、刺槐素( 7)、蒙花苷( 8)和芦丁( 9)。结论 化合物 1 为首次从蓟属植
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 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小蓟; 1- ( 3, 4-二羟基肉桂酰)-环戊- 2, 3-二酚; 5-O-咖啡酰基-奎宁酸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10) 04- 0542- 03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 Cir sium setosum
( Willd ) M B 的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止血药。具
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尿
血、便血、崩漏下血、创伤出血、痈肿疮毒 [ 1]。现代药
理实验和临床应用均表明小蓟具有明显的止血作
用[ 2~ 4]。为了阐明小蓟止血活性成分,笔者以出血
和凝血时间为观察指标对小蓟的止血活性部位进行
了筛选研究,最终确定了小蓟的止血活性部位,并进
一步对该活性部位进行了化学分离和结构鉴定。根
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 9个化合
物, 分别为 1-( 3, 4-二羟基肉桂酰)-环戊-2, 3-二酚
[ 1- ( 3-4-dihydroxycinnam oyl )-cyclopenta-2, 3-d-i
o l, 1 ]、5-O-咖啡酰基-奎宁酸 ( 5-O-caf feoy lquinic
acid, 2)、绿原酸( chlor ogenic acid, 3)、咖啡酸( caf fe-
ic acid, 4)、原儿茶酸( pr otocatechuic acid, 5)、原儿
茶醛( pr otocatechuicaldehyde, 6)、刺槐素( acacet in,
7)、蒙花苷( linarin, 8)和芦丁 ( rut in, 9)。其中化合
物 1为首次从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 2 为首
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1 仪器与材料
LC 300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 UV3000 紫
外检测器, P3050 高压输液泵, CXT H-3000 色谱工
作站 ) ; UV-1601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V G
ZAB-H S质谱仪; Bio-Rad FTS135 型红外光谱仪
( KBr 压片) ; Brucker AV-400 型核磁共振仪 ( T MS
为内标)。ZORBAX Rx-C18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柱( 250 mm 9 4 m m, 5 m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用硅胶( 140~ 160、200~ 300 目)均为青岛海洋化工
厂产品。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小蓟药材采自陕西咸阳杨汉乡,经天津药物研
究院张铁军研究员鉴定为菊科蓟属植物刺儿菜
Cir sium setosum ( W il ld ) M B 的干燥地上部分。
2 提取与分离
取小蓟药材 10 kg, 去除杂质, 切段, 用 80%乙
醇回流提取 2次, 收集滤液, 减压浓缩至无醇味, 加
蒸馏水稀释至适当体积后, 通过 H PD-100型大孔吸
附树脂柱, 分别用蒸馏水、70% 乙醇洗脱。收集
70%乙醇洗脱液, 减压浓缩至干。药效试验结果表
明 70%乙醇洗脱物能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
血时间,表明该提取物有较强的止血活性。将 70%
乙醇洗脱物( 100 g)用适量水分散, 分别用石油醚、
醋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醋酸乙酯和水饱
和的正丁醇萃取物分别经硅胶柱色谱反复分离和
H PLC 制备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 1~ 9。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 淡黄色粉末。紫外光谱 219, 244,
300 5( sh) , 328 5 nm,说明其具有一咖啡酰氧取代
基;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存在羟基 ( 3 000~ 3 600
cm- 1 ) 和一个羰基 ( 1 697 cm- 1 ) 信号。FAB-M S
m/ z : 281( M+ H ) + , 推测相对分子质量为 280, 结合
13C-NMR 和 DEPT 推测 分 子 式 为 C14H 16 O6。
1H-NMR显示该化合物含有咖啡酰取代基质子信
号,分别为 : 6 36( 1H , d, J= 15 6 H z) , 7 63( 1H ,
d, J = 15 6 H z) , 6 77 ( 1H , d, J = 8 0 H z) , 6 96
( 1H , dd, J= 1 2, 8 0 H z) , 7 06 ( 1H , d, J=
1 2 H z)。结合13C-NMR和 DEPT 谱显示, 剩余信号
542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4 期 2010 年 4 月
收稿日期: 2009-10-10 基金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2006BAI06A01)
* 通讯作者 张铁军 T el: ( 022) 23006848 E-mail: t iezheng4@ s ina com
为 2个亚甲基碳( 38 5, 42 7)和 3个次甲基碳(
65 6, 69 7, 79 3)。根据以上数据并结合文献报
道[ 5] , 确定化合物 1 为 1-( 3, 4-二羟基肉桂酰)-环
戊-2, 3-二酚。并利 用 1 H- 1H COSY、H MBC 和
H SQ C 归属了化合物 1 的碳和氢化学位移。
1
H-NM R( 400 M H z, CD3 OD) : 1 9~ 2 3( 4H , m,
H-4, 5) , 4 26( 1H , s, H-3) , 4 29( 1H , s, H-2) , 4 80
( 1H , dd, J= 2 4, 9 2 H z, H-1) , 6 36 ( 1H , d, J =
15 6 H z, H-2) , 6 77 ( 1H , d, J = 8 0 H z, H-8) ,
6 96( 1H , dd, J= 1 2, 8 0 H z, H-9) , 7 06( 1H , d,
J= 1 2 H z, H-5) , 7 63 ( 1H , d, J = 15 6 H z,
H-3) ; 13 C-NMR( 100 MH z, CD3 OD) : 79 3( C-1) ,
69 7( C-2) , 65 6 ( C-3) , 38 5 ( C-4) , 42 7 ( C-5 ) ,
169 0( C-1) , 115 4( C-2) , 147 1( C-3) , 127 9( C-
4) , 115 2( C-5) , 146 8( C-6) , 149 5( C-7) , 116 5
( C-8) , 123 0( C-9)。
化合物 2: 淡黄绿色粉末。UV MeOHmax nm: 244,
307( sh) , 324 nm。FAB-M S m/ z : 355( M + H ) + 。
1 H-NM R( 400 M H z, CD3OD) : 1 95 ( 1H , dd, J =
10 1, 13 2 H z, H-2) , 2 13 ( 1H , dd, J = 3 2,
14 4 H z, H-2) , 2 20( 2H , m, H-6) , 3 64( 1H , dd,
J= 3 2, 8 4 H z, H-4) , 4 16( 2H , ddd, J= 4 4, 9 6,
13 2 H z, H-3) , 5 35 ( 2H , dd, J = 3 6, 7 2 H z,
H-5) , 6 30( 1H , d, J= 16 0 H z, H-2) , 6 76( 1H ,
d, J= 8 4 H z, H-8) , 6 93 ( 1H , d, J= 8 0 H z,
H-9) , 7 04( 1H , d, J= 2 0 H z, H-5) , 7 56( 1H , d,
J= 16 0 H z, H-3) ; 13C-NMR ( 100 M H z, CD3 OD)
: 75 4( C-1) , 41 5( C-2) , 68 3( C-3) , 74 8 ( C-4) ,
73 0( C-5) , 36 7 ( C-6) , 178 3( C-7) , 169 0( C-1) ,
115 8( C-2) , 146 8( C-3) , 128 0( C-4) , 115 1( C-
5) , 146 7( C-6) , 149 4( C-7) , 116 5( C-8) , 122 9
( C-9)。波谱数据与已知物 5-O-咖啡酰基-奎宁酸
相符[ 6] ,故确定化合物 2为 5-O-咖啡酰基-奎宁酸。
化合物 3: 淡黄绿色粉末。UV MeOHmax nm: 244,
307 ( sh) , 329。 1H-N MR ( 400 M H z, CD3OD) :
1 9~ 2 3 ( 4H , m, H-2, 6) , 3 72( 1H , dd, J = 3 2,
8 4 H z, H-4) , 4 16 ( 1H , m, H-5) , 5 33 ( 1H , dd,
J= 4 8, 8 8 H z, H-3) , 6 25( 1H , d, J= 16 0 H z,
H-2) , 6 77( 1H , d, J= 8 4 H z, H-8) , 6 94 ( 1H ,
dd, J = 2 0, 8 4 H z, H-9) , 7 04 ( 1H , d, J =
2 0 H z, H-5) , 7 55 ( 1H , d, J= 16 0 H z, H-3) ;
1 3
C-NM R( 100 MH z, CD 3OD) : 76 2 ( C-1) , 38 2
( C-2) , 73 5( C-3) , 72 0( C-4) , 71 3( C-5) , 38 8( C-
6) , 177 1 ( C-7) , 168 6( C-1) , 115 3 ( C-2) , 147 1
( C-3) , 127 8 ( C-4) , 115 2 ( C-5) , 149 5 ( C-6) ,
146 8( C-7) , 116 5( C-8) , 123 0( C-9)。波谱数据
与已知物绿原酸相符[ 7] ,故确定化合物 3为绿原酸。
化合物 4: 淡黄色粉末。1H-NMR ( 400 MH z,
CD3OD) : 3 05 ( 3H , brs, OH ) , 6 25( 1H , d, J=
16 H z, H-2) , 7 52 ( 1H , d, J= 16 H z, H-3) , 7 14
( 1H , d, J= 2 H z, H-5) , 6 85( 1H , d, J= 8 4 H z,
H-8) , 7 03 ( 1H , dd, J= 16, 8 4 H z, H-5) ;
13
C-NMR( 100 MH z, CD3 OD) : 168 2( C-1) , 122 4
( C-2) , 145 9( C-3) , 127 7( C-4) , 115 1( C-5) , 148 7
( C-6) , 146 3( C-7) , 115 8( C-8) , 116 3( C-9)。波谱
数据与已知物咖啡酸相符[ 8] , 故确定化合物 4为咖
啡酸。
化合物 5: 浅黄色粉末。1H-NMR ( 400 MH z,
CD3OD) : 6 89 ( 1H , d, J= 8 0 H z, H-5) , 7 46
( 1H , dd, J= 2 0, 8 0 H z, H-6) , 7 52 ( 1H , d, J=
2 0 H z, H-2) , 10 80( 1H , br s, COOH )。13C-NMR
( 100 M H z, CD3OD) : 123 0 ( C-1) , 117 4 ( C-2) ,
145 5( C-3) , 150 7( C-4) , 115 7( C-5) , 123 6( C-6) ,
167 8( COOH )。1H-NMR和 13C-NM R数据与文献
报道基本一致[ 8] ,故确定化合物 5为原儿茶酸。
化合物 6: 浅黄色粉末。1H-NMR ( 400 MH z,
CD3OD) : 7 00 ( 1H , d, J= 8 0 H z, H-5) , 7 34
( 1H , dd, J= 2 0, 8 0 H z, H-6) , 7 36 ( 1H , d, J=
2 0 H z, H-2) , 9 77( 1H , s, CH O )。13C-NM R( 100
M H z, CD3OD) : 131 0 ( C-1) , 116 1( C-2) , 146 4
( C-3) , 152 3( C-4) , 115 2( C-5) , 125 5( C-6) , 191 2
( CH O)。1H-NM R和13C-N MR数据与文献报道基
本一致[ 5] ,故确定化合物 6为原儿茶醛。
化合物 7: 黄色粉末。U V MeOHmax nm: 268, 327。
1H-NMR ( 400 M H z, DM SO-d6 ) : 3 83 ( 3H , s,
OCH 3 ) , 6 18( 1H , d, J = 2 0 H z, H-6) , 6 53 ( 1H ,
d, J= 2 0 H z, H-8) , 6 89( 1H , s, H-3) , 7 08( 2H ,
d, J= 9 0 H z, H-3, 5) , 7 99( 2H , d, J= 9 0 H z,
H-2, 6) ; 13C-NM R( 100 M H z, DM SO-d6 ) : 163 6
( C-2) , 103 1( C-3) , 181 9( C-4) , 161 7( C-5) , 98 9
( C-6) , 164 1( C-7) , 93 7( C-8) , 157 6( C-9) , 103 5
( C-10) , 122 3( C-1) , 128 3( C-2, 6) , 114 7( C-3,
5) , 162 1 ( C-4) , 55 1 ( 4-OCH 3 )。经与文献对
照[ 9 ] ,化合物 7与刺槐素的1H-NMR和13C-NMR数
据基本一致,故确定化合物 7为刺槐素。
化合物 8: 黄色粉末。U V MeOHmax nm: 268, 326。
1H-NMR( 400 MH z, DMSO-d6 ) : 1 07( 3H , d, J=
6 0 H z, Rha-H-6) , 3 85( 3H , s, H-4-OCH 3 ) , 4 53
543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4 期 2010 年 4 月
( 1H , brs, Rha-H-1 ) , 5 07 ( 1H , d, J = 7 2 H z,
Glc-H-1) , 6 41 ( 1H , d, J= 2 0 H z, H-6) , 6 77
( 1H , d, J= 2 0 H z, H-8) , 6 92( 1H , s, H-3) , 7 11
( 2H , d, J= 9 0 H z, H-3, 5) , 8 03 ( 2H , d, J =
9 0 H z, H-2, 6) ; 13 C-NMR( 100 MH z, DMSO-d6 )
: 163 7( C-2) , 104 1( C-3) , 182 5( C-4) , 161 3( C-
5) , 99 2( C-6) , 164 3( C-7) , 95 2( C-8) , 157 3( C-
9) , 105 7 ( C-10) , 122 7 ( C-1) , 128 3 ( C-2, 6) ,
114 7( C-3, 5) , 162 3( C-4) , 55 3(-OCH 3 ) , 100 3
( Glc-C-1) , 73 7 ( Glc- C-2) , 76 9 ( Glc-C-3) , 70 3
( Glc-C-4) , 75 7 ( Glc-C-5 ) , 66 5 ( Glc-C-6) , 100 7
( Rha-C-1) , 70 5 ( Rha-C-2) , 69 7 ( Rha-C-3) , 72 1
( Rha-C-4) , 68 3( Rha-C-5) , 17 9( Rha-C-6)。经与
文献对照[ 10] , 化合物 8 与蒙花苷的 1H-N MR和
1 3C-NM R数据一致,故确定化合物 8为蒙花苷。
化合物 9: 黄色粉末。1H-NM R( DMSO-d6 ) :
0 98 ( 3H , d, J= 6 0 H z, Rha-H-6) , 4 38( 1H , d,
J= 2 0 H z, Rha-H-1) , 5 36 ( 1H , d, J = 7 4 H z,
Glc-H-1) , 6 18 ( 1H , d, J= 2 0 H z, H-6) , 6 38
( 1H , d, J= 2 0 H z, H-8) , 6 82( 1H , d, J = 8 0 H z,
H-5) , 7 52( 1H , s, H-2) , 7 54( 1H , d, J = 2 0 H z,
H-6) ; 13C-NM R( DM SO-d6 ) : 156 6( C-2) , 133 9
( C-3) , 177 6( C-4) , 161 2( C-5) , 98 9( C-6) , 164 2
( C-7) , 93 9( C-8) , 156 8( C-9) , 104 0( C-10) , 121 6
( C-1) , 115 6 ( C-2) , 144 8 ( C-3) , 148 9 ( C-4) ,
116 2( C-5) , 121 0 ( C-6) , 104 2 ( Glu- C-1) , 74 6
( Glu-C-2) , 76 9 ( Glu-C-3) , 69 9 ( Glu-C-4) , 76 3
( Glu-C-5) , 67 8 ( Glu-C-6) , 101 2( Rha-C-1) , 70 6
( Rha-C-2) , 71 0( Rha-C-3) , 71 2( Rha- C-4) , 68 9
( Rha-C-5) , 18 0( Rha-C-6)。经与文献对照 [ 11] , 化
合物 9与芦丁的1 H-NM R和13C-NM R数据一致, 故
确定化合物 9为芦丁。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 [ S ] 一部 2005
[ 2] 杨星昊, 崔敬浩, 丁安伟 小蓟提取物对凝血、出血及实验
性炎症的影响 [ J ] 四川中医, 2006, 24( 1) : 17-19
[ 3] 侯爱画, 阎雪洁, 谭 松 孙敏主任医师应用鲜小蓟治疗血
证经验 [ J ] 中国中医急症, 2007, 16( 5) : 566-567
[ 4] 姜海英, 王晓光 单味小蓟治疗胃切除术后近期出血 11 例
体会 [ J ] 浙江中医杂志, 2001, 36( 7) : 285
[ 5] Wang H, Nair M G, St rasbu rg G M, et a l Novel an tiox-i
dant compoun ds f rom T art Ch err ies ( P ru nus c erasus ) [ J ] J
N at P rod , 1999, 62( 1) : 86-88
[ 6] 张卫东, T hi Ban g T am H A, 陈万生, 等 中药灯盏细辛中
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研究 [ J] 中国药学杂志, 2002,
37( 8) : 579-582
[ 7] 滕荣伟, 周志宏, 王德祖 白花刺参中的咖啡酰基奎宁酸类
成分 [ J ] 波谱学杂志, 2002, 19( 2) : 167-174
[ 8] 唐 丽, 李国玉, 杨炳友, 等 广枣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草
药, 2009, 40( 4) : 541-543
[ 9] 段金廒, 车镇涛, 周荣汉, 等 多裂骆驼蓬化学成分研究-
地上部分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 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8,
29( 2) : 100-104
[ 10] 李教社, 赵玉英1 密蒙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 J ]1
药学学报, 1996, 31( 11) : 849-8541
[ 11] 孙丽仁, 何明珍, 冯育林, 等1 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 J]1 中草药, 2009, 40( 8) : 1214-12161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化学成分
于 明1 , 李 铣2 , 张 丽1 , 赵余庆2 * ¹
( 11 辽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辽宁 沈阳 110023; 21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摘 要: 目的 研究黑果腺肋花楸 A ronia melanocar pa 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 20 等
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黑果腺肋花楸
果实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8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3B-O-乙酰熊果酸 ( 1)、19A-羟基熊果酸( 2)、2A, 3A-二羟基熊果酸
( 3)、2A, 3A, 19A-三羟基熊果酸( 4)、2A-羟基齐墩果酸( 5)、2, 4, 6-三羟基苯甲醛( 6)、B-谷甾醇( 7)、B-胡萝卜苷( 8)。结
论 化合物 1~ 6 为首次从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得到。
关键词:黑果腺肋花楸果实; 2, 4, 6-三羟基苯甲醛; 3B-O-乙酰熊果酸
中图分类号: R284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10) 04- 0544- 03
黑果腺肋花楸 A ronia melanocar pa Elliot为蔷
薇科腺肋花楸属落叶灌木,原产于美国东北部,我国
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引种。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及
其提取物在抗氧化、抗炎、抗癌、降血糖等方面具有
#544#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4 期 2010 年 4 月
¹收稿日期: 2009-11-05
* 通讯作者 赵余庆 T el: ( 024) 23986522 E-mail: zyq4885@ 1261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