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芪苈强心胶囊中一个孕甾糖苷的NMR数据分析



全 文 :J= 6 8 H z, H15) , 2 90, 2 75 (各 1H , m , H7 ) ,
2 64, 2 51 (各 1H , m, H2 ) , 7 05 ( 1H , d, J =
8 2 Hz, H12) , 6 94 ( 1H , d, J= 8 2 Hz, H11) ;
13
CNMR见表 1。根据光谱数据, 化合物 8 鉴定为
雷公藤宁 B[ 10]。
化合物 9: C21H 28O 4 , 黄色针晶; EIMS( 70 eV,
m/ z ) : 344( M + , 100) , 297( 89) , 281( 18) , 269( 13) ,
253( 22) , 239( 19) , 215( 96) , 201( 38) , 175( 46) , 159
( 36) , 149 ( 62) ; 1HNMR ( CDCl3 ) : 1 19( 6H , d,
J= 6 8 Hz, 16, 17CH 3 ) , 1 18 ( 3H , s, 20CH 3 ) ,
2 18( 3H , s, H19 ) , 3 14 ( 1H , sept, J= 6 8 Hz,
H15) , 3 25( 3H , s, 21OCH 3 ) , 6 39( 1H , s, H12) ;
13
CNMR见表 1。根据光谱数据, 化合物 9 鉴定为
雷酚萜 H [ 11]。
参考文献:
[ 1]  任  荣, 李正翔, 李  彬, 等 雷公藤有效成分及其制剂的
研究进展 [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 ( 11 ) : 1068
1069
[ 2]  薛  璟, 贾晓斌, 谭晓斌, 等  雷公藤的肝毒性研究及
ADME/ T OX评价思路 [ J] 中草药, 2009, 40( 4) : 655657
[ 3]  张宗璞, 吕燮余, 马鹏程, 等 雷公藤叶中二萜化合物的研
究 [ J ] 药学学报, 1993, 28( 2) , 110115
[ 4]  Morota T , Qin W Z, T ak agi K, et al Diterpen oids fr om
T ript er ig ium w i l f ord i i [ J ] P hytochemistr y, 1995, 40( 3) :
865870
[ 5]  邓福孝, 曹剑虹, 夏志林, 等 雷酚萜醇分离和结构 [ J] 药
学学报, 1987, 22( 5) : 377379
[ 6]  邓福孝, 周炳南, 宋国强, 等  雷公藤化学成分研究 两
种新二萜内酯雷酚内酯甲醚和新雷酚内酯的分离及结构
[ J] 药学学报, 1982, 17( 2) : 146150
[ 7]  Chen K, S hi Q, Fujioka T Ant iAIDS agents, 4 T ripter
fordin, a noval ant iH IV principle f rom Tr ip t ery gium w il l
f or di i : Isolation and st ructural elucidat ion [ J ] J N at Pr od ,
1992, 55( 1) : 8892
[ 8]  T skaishi Y, S hishid o K, Warishi N, et al T riptoquinone A
and B novel interleukin1 inh ibitors f rom T r ip t ery gium w il l
f or di i var reg el i [ J ] T et rah edr on L et t , 1992, 33 ( 47 ) :
71777180
[ 9]  Xu J, Ikekaw a T, Ohkaw a M, et al T ript inin s A and B,
tw o leuk ot riene D 4 antagonis tic 19 ( 4 3 )abeoab ietanes
f rom T rip te ry gium wi l l f ord ii [ J] Phy tochemist ry, 1997,
44( 8) : 15111514
[ 10]  Li K H , Duan H Q, Kaw azoe K, et al Terpenoids fr om
T ript er yg ium w i ll f or di i [ J] P hytochemistr y, 1997, 45
( 4) : 791796
[ 11]  Tanaka N, Ooba N, Duan H Q, et al Kaurane and abietane
diterpenoids f rom Tr ip t ery gium d oianum ( Celas t raceae )
[ J] Phy tochemist ry , 2004, 65: 20712076
芪苈强心胶囊中一个孕甾糖苷的 NMR数据分析
康利平1 ,刘奕训1 ,仝战旗2 ,余河水1 ,邹  鹏1 , 贾继明3* , 王宏涛3 ,郑亚杰3 ,田书彦3 ,马百平1*
( 1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850; 2 解放军总医院 南楼中医针灸科, 北京  100853;
3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摘 要: 目的  分离鉴定芪苈强心胶囊活性部位中的指标性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和 C18柱色谱的
方法分离芪苈强心胶囊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利用1HNMR和13CNMR、1H1H COSY、H SQC 和 HMBC 等多种核
磁共振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芪苈强心胶囊中分离得到 1 个孕甾糖,结构鉴定为! 5pregnene3, 16, 20( R)
trio l 3O[ 2, OacetylDdig ita lopy ranosyl( 1 4)Dcymaropyr ano side ] 20O[Dglucopy ranosy l( 1 6)
Dg lucopyr ano syl( 1 2)Ddig italopyr ano side] ( S4a)。结论  S4a为首次从芪苈强心胶囊中得到的化合物, 对
其1HNMR和13CNMR信号进行了详细分析,首次报道了其完整的1HNMR数据。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 1D和 2D NMR; 孕甾糖苷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670( 2010) 08125405
  芪苈强心胶囊是由黄芪、人参、葶苈子、香加皮、
红花等 11味中药组成的中成药,临床用于治疗冠心
病、高血压病所致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有较好
疗效[ 14]。为了明确其活性成分,阐述复方的物质基
础和作用机制,本课题组对芪苈强心胶囊进行了活性
追踪分离,前期已经得到了其活性部位, 并从中分离
鉴定了 11个单体化合物[ 5] ,在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上,又从其活性部位得到了一个孕甾糖苷。本实验首
次利用了 MS、1D和 2D NMR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
详细分析,鉴定其结构为 !5pregnene3, 16, 20( R)
∀1254∀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8 期 2010 年 8 月
* 收稿日期: 2010022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2006BAI08B040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资助项目( 2005CB523301)作者简介:康利平( 1979 # ) ,男,河南鹤壁人,从事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和新药开发。
* 通讯作者  马百平  T el/ Fax: ( 010) 66930265  Email: m a_bp@ sohu com贾继明  T el: ( 0311) 85901304  Email : jjm_0451@ 163 com
triol 3O[ 2, OacetylDdigitalopyranosyl( 1 4)
Dcymaropyranoside ] 20O[ Dglucopyranosyl
( 1 6)Dglucopyranosy l( 1 2 )Ddigitalopyr
anoside] ( S4a) [ 6]。S4a为首次报道其来源于中药香
加皮[ 6] ,但未见文献对其核磁数据进行全归属,本实
验利用 1D和 2D NMR技术详细归属了化合物全部
的1HNMR和13 CNMR信号。
1  仪器与药材
高效液相色谱仪为Waters 2695 Alliance Sepa
r at ions M odule, Empow er Pro 工作站; 色谱柱:
Hanbon Lichrospher C18 色谱柱 ( 250 mm ∃ 4 6
mm, 5 m) , Phenomenex C18 ( 250 mm ∃ 10 mm,
8 m) ;检测器: A lltech ELSD 2 000, 温度: 110 % ,
气流量: 2 4 L/ m in。质谱为M icr omass ZabSpec高
分辨磁质谱仪。各种 NMR 实验均在 Var ianUN ITY
INOVA 600超导核磁共振谱仪上完成, 1HNMR观
测频率为 599 66 MHz, 1 3CNMR观测频率为
150 78 MHz, 样品以 pyridined5 为溶剂, 使用 5
mm NMR 探头, NMR 实验在 27 % 进行, 氢谱以
TM S 为内标, 碳谱以 pyridined5 为内标 ( =
149 9、135 5、123 5)。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为
SP825(日本三菱公司生产) ;开放 C18柱色谱填料为
ODSA( 1 20 ∃ 10- 8 nm, 50 m, 日本 YMC 公司生
产) ; 薄层色谱用硅胶板 GF254 (青岛海洋化工厂生
产) ; 展开剂系统: 氯仿甲醇水( 65& 35 & 10)下层;
薄层显色: 10%硫酸乙醇溶液。
芪苈强心胶囊由河北以岭药业公司提供,批号:
0711205。
2  提取与分离
芪苈强心胶囊是由黄芪、人参、葶苈子等 11 味
中药组成的复方,其制备工艺为丹参、红花等用水煎
提,陈皮等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黄芪、人参、葶苈
子、香加皮等用乙醇回流提取, 3部分提取物合并后
制备成胶囊。为进行活性部位研究,按照胶囊剂提
取工艺,黄芪、人参、香加皮等用乙醇回流提取,提取
液经 AB8 型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 分别用水,
10%、30%、50%、70%、95%乙醇洗脱, 其中 10%、
30%和 50% 乙醇部分为活性部位, 记为 E2、E3 和
E4。丹参、红花等用水提取, 提取液进行大孔吸附
树脂分离, 分别用水, 10%、30%、50%、70%、95%乙
醇洗脱, 其中 30%和 50%乙醇部分为活性部位, 记
为W3和W4。
取 E4部分 20 g 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梯度
( 9& 1 5 9 & 2)洗脱, 分份收集, 每份 100 mL, 共
150份。合并 105~ 113 流分, 减压浓缩干燥得 440
mg, 再经开放 C18柱色谱, 甲醇水梯度 ( 60% ~
70%)洗脱, 70% 部分 70 3 mg 经 HPLC (甲醇水
75 &25)制备纯化,得化合物 1( 15 9 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 白色无定形粉末, 正离子 FABMS
m/ z : 1 187 5 [ M + Na ] + , 1 165 5 [ M + H ] + ,
1 003 5[ M + H - 162] + , 801 3[ M + H - 162 -
202] + , 639 2 [ M + H - 162 - 202- 162] + , 299 1
[ M + H- 162- 202- 162- 144- 160- 36]
+ 。结合
化合物 1的1HNMR和13 CNMR数据可知其分子式
为C56H 92O25 , 相对分子质量为1 164。在 1HNMR
中: 0 94( 3H , s, CH319) , 1 03( 3H , s, CH 318) ,
1 65( 3H , d, J = 6 5 Hz, CH 321) , 分别为苷元上 3
个甲基的特征信号;  1 45 ( 3H , d, J= 7 2 Hz,
CH 36 ) , 1 46 ( 3H , d, J = 6 6 Hz, CH 36∋) , 1 56
( 3H , d, J= 6 0 Hz, CH 36() , 2 12 ( 3H , s, 2(
COCH 3 ) , 3 35 ( 3H , s, 3(OCH 3 ) , 3 51( 6H , s, 3∋,
3 OCH 3 ) ,分别是加拿大麻糖和洋地黄糖上的甲基
和甲氧基; 4 61( 1H , d, J = 7 8 Hz, H1 ) , 4 72
( 1H , d, J= 7 8 Hz, H1() , 5 26 ( 1H , d, J=
9 6 Hz, H1∋) , 5 35 ( 1H , d, J= 7 8 Hz, H1(()和
5 44( 1H , d, J= 7 8 Hz, H1( )为 5个糖基的端基
质子信号, 糖端基氢的 J 值大于 7, 说明均为 构
型,糖上其他质子信号大都集中在 3 5~ 5 0[ 810] ;
5 28( 1H , br s, H6)是 C5和 C6双键的特征质
子信号; 3 78( 1H , m, H3) , 4 26( 1H , m, H20)和
5 11( 1H , m, H16)为苷元含氧碳上的特征质子信
号。在 13 CNMR中:  96 3 ( C1∋) , 103 6 ( C1() ,
104 3( C1 ) , 104 1( C1(()和 105 3( C1( )是糖的
端基碳信号;  140 7 ( C5)和 122 1( C6)是 C5和
C6双键的特征信号。以上主要数据均与 S4a[ 6]一
致,但未见其氢信号的全归属报道。
综合利用 COSY、HMQC和 HMBC 谱, 将化合
物 1的所有碳、氢信号进行了确切的归属。通过糖
的端基氢和甲基氢等特征信号为出发点,通过 CO
SY将氢信号进行确切位置归属, 再通过 HSQC 确
定碳的位置, 中间辅以 HMBC解决一些信号重叠和
连接中断的问题, 从而确定各个自旋系统的所有碳、
氢信号,最后通过 HMBC把糖与糖之间和苷元与糖
联系起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见图 1)。
  苷元上, 在 COSY 谱中, 从特征的角甲基质子
信号 1 65( CH 321)出发,可以依次看到如下相关
关系: 1 65 4 25( H20) 1 73( H17) 
∀1255∀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8 期 2010 年 8 月
图 1 化合物 1的主要 HMBC相关
Fig 1 Key HMBC correlations of compound 1
5 11( H16) 1 40和 2 32( H15) 1 04( H
14) 1 50( H8)  0 89( H9) 1 35和 1 37
( H11)  1 17和 1 84( H12) ; 从特征的烯基质
子出发, 有如下相关信号: 5 28( H6)  1 56 和
1 92( H7) 1 50( H8) ;从特征的 3 位含氧碳原
子上质子信号出发, 可得到如下相关信号: 2 34和
2 48( H4) 3 78( H3) 1 70和2 07( H2)
0 94 和 1 70 ( H1 )。在 HMBC 谱上,  1 65
( CH 321)与碳信号 62 7( C17)和 79 4( C20)远
程相关,  1 03 ( CH 318)与碳信号  39 6 ( C13) ,
41 2( C12) , 54 3( C14)和 62 7( C17)远程相关, 
0 94( CH3190与碳信号 36 9( C10) , 37 4( C1) ,
50 3( C9)和 122 1( C5)远程相关(见图 2)。从而
可以将苷元上的所有碳氢信号确切归属 (见表 1) ,
确定苷元的结构为 !5pregnene3, 16, 20( R)t ri
o l[ 5]。其中 16位、20位的构型是由碳原子的化学位
移为 39 6( C13) , 54 3( C14) , 35 7( C15) , 71 5
( C16) , 62 7( C17) , 79 4( C20)和 22 2 ( C21)确
定的[ 16!, 20( S )构型化合物的化学位移 42 4( C
13) , 53 6( C14) , 35 8( C15) , 77 3( C16) , 68 5( C
17) , 82 0( C20)和 23 8( C21) ] [ 6, 7]。
从洋地黄糖的端基氢信号 4 72( H1()出发,
在 COSY 谱中, 可以看到如下关系,  4 72
5 82 3 53 4 08依次相关(见图 1) , 1 56
和 3 77相关; 在 HMBC 谱中, 1 56的甲基信号
分别与 67 8和 71 5两个碳信号有远程相关, 
3 35的甲氧基信号与 82 3的碳有远程相关(见图
2) , 5 82的氢信号和  2 12 的甲基信号分别与 
169 7的碳有远程相关;在 HSQC 谱中, 4 08和 
67 8相关,这样就确定了这个糖上所有氢质子的确
图 2 化合物 1 的 HSQC低场局部放大图
Fig 2  Low field in HSQC spectrum of compound 1
切位置和一个乙酰基的连接位置;再通过 HSQC
谱,即可确定这个糖上所有碳氢的信号: 4 72( H
1() / 103 6( C1() , 5 82 ( H2() / 71 8 ( C2() , 169 7
( O = C2() , 2 12/ 56 2(COCH 32() , 3 53( H3() /
82 3 ( C3() , 3 35/ 56 5 ( OCH 33() , 4 08 ( H4() /
67 8( C4() , 3 77( H5() / 71 5( C5() , 1 56( H6() /
17 2( C6()。
从加拿大麻糖的端基氢信号 5 26( H1∋)出发,
在 COSY谱中, 可以看到如下关系, 5 26和 1 89
相关, 2 32 4 07 3 53 4 23 1 46依次
相关; 在 HMBC谱中,  1 46的甲基信号分别与 
68 8和 84 2两个碳信号有远程相关, 3 51的甲
氧基信号与775的碳有远程相关;这样就可将这个
∀1256∀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8 期 2010 年 8 月
糖上所有氢的位置和所连甲氧基的位置进行确切归
属,再通过 HSQC得到对应碳的信号,就可全归属加
拿大麻糖上所有碳氢信号,见表 1和图 2。
  从葡萄糖的端基氢信号5 44( H1( )出发,在
表 1 化合物 1 的核磁数据( pyridined5 )
Table 1 1HNMR and 13CNMR Data of compound 1 (pyridined5 )
位置 C H ( J in Hz ) 位置 C H ( J in H z)
1 37 4 0 94 o, 1 70 m 4∋ODig
2 30 4 1 70 m , 2 07 m 1( 103 6 4 72 d ( J= 7 8)
3 77 4 3 78 m 2( 71 8 5 82 dd ( J= 8 4, 9 6)
4 39 4 2 34 m , 2 48 brd ( J = 0 8) 3( 82 3 3 53 m
5 140 7 4( 67 8 4 08 m
6 122 1 5 28 b r s 5( 71 5 3 77 m
7 32 2 1 56 o, 1 92 m 6( 17 2 1 56 ( J = 6 0)
8 31 6 1 50 m 2(C= O 169 7
9 50 3 0 89 m C= OCH3 21 2 2 12 s
10 36 9 3(OCH 3 56 5 3 35 s
11 20 9 1 35 m , 1 38 m 20ODig
12 39 6 1 17 m , 1 84 brd 1 104 3 4 61 d ( J= 7 8)
13 41 2 2 75 0 4 91 dd ( J= 7 8, 9 6)
14 54 3 1 04 m 3 85 5 3 48 dd ( J= 9 6, 3 6)
15 35 7 1 40 m , 2 32 m 4 68 5 3 93 br s
16 71 5 5 11 m 5 71 0 3 60 m
17 62 7 1 73 m 6 17 4 1 45 d ( J= 7 2)
18 13 7 1 03 s 3 OCH 3 56 7 3 51 s
19 19 4 0 94 s 2 OGlc
20 79 4 4 25 1(( 104 1 5 35 d ( J= 7 8)
21 22 2 1 65 d ( J = 6 0) 2(( 75 2 4 23 m
3OCym 3(( 78 7 4 09 m
1∋ 96 3 5 26 d ( J = 9 6) 4(( 72 1 4 11 m
2∋ 37 2 1 89 m , 2 32 m 5(( 77 6 3 85 m
3∋ 77 5 4 07 m 6(( 69 8 4 34 dd ( J= 6 6, 14 4) , 4 65 brd ( J= 10 2)
4∋ 84 2 3 53 m 6( OGlc
5∋ 68 8 4 23 m 1( 105 3 5 44 ( J = 7 8)
6∋ 18 6 1 46 d ( J = 6 6) 2( 75 6 4 02 dd ( J= 7 8, 9 6)
3∋OCH3 58 7 3 51 s 3( 77 7 4 47 dd ( J= 9 0, 9 0)
4( 72 1 4 17 dd ( J= 9 6, 7 2)
5( 78 4 4 12 m
6( 63 0 4 38 dd ( J= 5 4, 11 4) , 4 57 brd ( J= 10 8)
  ) o∗为重叠信号
  Overlap ped signals are indicated by +o,
COSY谱中, 可以看到如下关系, 5 44 4 02 
4 47 4 17 4 12 4 38 4 57依次相关,
实际归属中,由于 4 04~ 4 26之间氢信号重叠严
重,并不能确切  4 17 4 12 的相关关系 (见图
3) ; 但在 HSQC 谱中, 六碳糖中比较特征的 6 位碳
信号 63 0与4 38和 4 57两个氢信号相关, 在
HMBC谱中,碳信号 63 0 与 4 17的氢信号远
程相关,氢信号 4 38与 72 1和 78 4两个碳有
远程相关; 再通过 HSQC 得到相互对应的碳氢信
号,就可全归属这个葡萄糖糖上所有碳氢信号。
同样的方法, 可以分别通过端基氢 4 61( H
1 )和 5 35( H1(()出发,归属另一个洋地黄糖和葡
萄糖的所有碳氢信号。具体见表 1。
在 HMBC 谱中, 端基质子信号 4 61( H1 )、
4 72( H1()、5 26( H1∋)、5 35( H1(() 和 5 44( H
1( )分别与碳信号  79 4( C20)、84 2( C4∋)、77 4
( C3)、75 0( C2 )和 69 8( C6(()有远程相关,从而
确定了糖基之间及糖链和苷元之间的连接位置(见
图 3)。综合以上信息, 化合物 1的结构确定为! 5
pregnene3, 16, 20( R )t riol 3O[ 2, Oacetyl
Ddigitalopyranosy l( 1 4 )Dcymar opy rano
side] 20O[Dglucopy ranosyl( 1 6)Dgluco
pyrano sy l( 1 2)Ddig italopyranoside] [ 6]。首次
归属了 S4a的全部碳氢信号。
4  结论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 是执行
中医药治病救人的载体,所以中药复方的研究是中
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本实验系统地对芪苈强
∀1257∀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8 期 2010 年 8 月
图 3  化合物 1 的1H1H COSY低场局部放大图
Fig 3 Low field of 1H1H COSY spectrum of compound 1
心胶囊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分离鉴定
了一系列化合物。本实验详细报道的 1个孕甾糖苷
类化合物 S4a, 可能是来源于其中的香加皮。文
献[ 6]虽然报道了其结构,但没有其详细的波谱解析,
没给出其完整的氢谱数据。本研究利用 1D 和
2D NMR技术详细归属了其 1HNMR和 13CNMR
也信号,补充了文献中没有报道的氢谱数据。
参考文献:
[ 1]  魏  聪, 贾振华, 吴以岭, 等 芪苈强心胶囊对兔实验性慢
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 [ J] 疑难病杂志, 2007, 6
( 3) : 144146
[ 2]  宋  优, 李  娅, 程  翔, 等 芪苈强心调节急性心肌梗死
大鼠心肌 T NF2! 和 IL210 表达 [ J ]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7, 23: 806810
[ 3]  马芳放, 路凤月, 赵振军, 等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
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 42
( 10) : 1820
[ 4]  徐贵成, 王秋风, 刘  坤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
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 J] 疑难病杂志, 2008, 7( 5) : 262265
[ 5]  刘奕训, 余河水, 康利平, 等 芪苈强心胶囊活性部位中的
组成成分研究 [ J] 中草药, 2010, 43( 7) : 10601065
[ 6]  H ideji I W , Xu J P, Koichi T Pregnane glycosides f rom an
an titum our fract ion of P erip loca sep ium [ J] P hy tochemis
t ry, 1988, 27(4) : 11731179
[ 7]  Umehara K, S amm N, S atoh H, et al Studies on dif feren ti
at ion inducers V S teroid glycos ides from periplocae radicis
cortex [ J ] Che rn Pharm Bul l , 1995, 43( 9) : 15651568
[ 8]  张  洁, 马百平, 康利平, 等  滇黄精中两个呋甾皂苷的
NMR 研究 [ J] 波谱学杂志, 2006, 23( 1) : 3040
[ 9]  Agrawal P K NMR Spect ros copy in the st ructural elu cida
ti on of oligosaccharides an d glycosides [ J] Phy tochemist ry ,
1992, 31( 10) : 33073330
[ 10]  杨秀伟, 崔育新, 刘雪辉 卷丹皂苷 A 和甾体皂苷的 NMR
特征 [ J ] 波谱学杂志, 2002, 19( 3) : 301308
红叶木姜子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罗艺萍1 , 2 ,赵兴堂1 ,王  丽1 , 羊晓东1 , 赵静峰1 ,李  良1*
( 1 云南大学 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091;
2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生命科学系,云南 普洱  665000)
摘 要: 目的  对樟科红叶木姜子 Litsea rubescens 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
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红叶木姜子皮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
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姜素( 1)、生松素 ( 2)、槲皮素( 3)、儿茶素( 4)、山柰酚( 5)、肉桂酸 ( 6)、4me
thoxy6styr ylpyr an2one( 7)、香草醛( 8)、香草酸( 9)、谷甾醇( 10)、胡萝卜苷( 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6、7 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红叶木姜子; 樟科;黄酮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670( 2010) 08125803
  红叶木姜子 L i tsea r ubescens Lecomte 系樟科
木姜子属多年生木本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分布
于云南、四川、贵州和陕西,越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
1 300~ 3 100 m以上山地[ 1]。该植物味辛,性温,具
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消食化滞之功效, 可用于治
疗肠胃炎、胃寒腹痛、食滞、腹胀[ 2] 。红叶木姜子化
∀1258∀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8 期 2010 年 8 月
* 收稿日期: 20090925                     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5B0001Q)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6Z018A)作者简介:罗艺萍( 1964 # ) ,女,云南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T el: 13987958560  Email : luoluosmpp@ 163 com
* 通讯作者  李  良  Email : liliang5758@ hotmail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