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种植密度对菘蓝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陈宇航1,田汉卿2,郭巧生1,邓乔华2,郭剑英2,管成忠2
(1.南京农业大学 中药材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5;
2.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15)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菘蓝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菘蓝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定期定点采集菘蓝样品,测定各器官生长量。结果与结论: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主
根根长和根直径生长均呈现“先快后慢”趋势;而单株叶片数增长却呈现“先慢后快”趋势;叶长和叶宽生长呈“先
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单株叶片、根及全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在出苗后65~76d达到最高。不同种植密度下菘
蓝叶片及根部产量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叶片及根部产量2个方面,25cm×7cm为适宜种植密度。
[关键词] 菘蓝;板蓝根;密度;生长动态;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22259904
[收稿日期] 20080324
[基金项目] 国家发改委中药材扶持资金项目计划(2004
2911)
[通讯作者] 郭巧生,Tel:(025)84396591,Email:gqs@njau.
edu.cn
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为十字花科植物,以其
干燥根和叶入药,分别称板蓝根和大青叶,均为我国
传统大宗药材。板蓝根性寒,味苦,归心、胃经,具有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1];广泛用于温病发热、
发斑、丹毒、痈肿、风热感冒等。现代药理及临床研
究证实,板蓝根可防止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肝
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急慢性咽炎等
症[24]。近年来,随着板蓝根在防治 SARS[56]及增
强免疫力[7]方面被大家所广泛认可,以及人们对健
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板蓝根市场用量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国内外对板蓝根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成分、药
理及临床方面,而有关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生长发
育动态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
菘蓝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为
板蓝根药材规范化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 所用种子材料于2007年
5月采自河南方城,经南京农业大学郭巧生教授鉴
定为菘蓝I.indigotica。试验于2007年6~11月在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阮桥镇菘蓝规范化种植基地进
行,地理坐标为115°47′54″E,32°52′56″N,年平均气
温149℃,日照时数2200~2500h,无霜期220~
230d。试验地土壤为砂质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为
小麦。0~20cm土壤农化性状有机质144%,有效
氮1036mg·kg-1,有效磷127mg·kg-1,有效钾
1375mg·kg-1,有效硼037mg·kg-1。播种时施
入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00kg·hm-2、
氧化钾85kg·hm-2,作为基肥于播种前分小区一
次性施入土壤,田间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生产一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密度处理,行、株距分
别为25cm×5cm(A),25cm×7cm(B),25cm×
9cm(C),20cm×8cm(D),20cm×10cm(E)。
随机区组排列,设 15个小区,3次重复,小区面积
3m×2m=6m2。小区间距40cm,沟深30cm,四
周保护行宽1m。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试验于6月13日播种,11
月22日收获。从8月25日开始至11月6日,每10
d从小区中随机选取3株,分别测定主根长、根直径
(用游标卡尺测量主根距地面5~10cm处)、叶长、
叶宽、单株叶片数及各器官干重,收获时测定小区叶
片及根部产量,用 SPSS13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
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主根根长生长动态 在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主根长生长趋势相似,均呈现
“先快后慢”的趋势,见图1。菘蓝在苗期根部生长
较为缓慢,而随着生长进程加快,出苗后65~75d
出现一个增长高峰,日增量以处理 B最高,达到
·9952·
第33卷第22期
2008年11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22
November,2008
037cm·d-1·株 -1,随后主根长增加趋于变缓,处
理B和C主根长在收获前26~16d出现快速增长,
而同期其他3个处理主根长增加均较缓慢,各处理
间无显著差异。
图1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主根长生长动态
2.2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主根直径生长动态 不
同种植密度下菘蓝主根直径均为“先快后慢”的生
长趋势,见图2。出苗后65~86d菘蓝主根直径增
长逐渐加快,各处理主根直径日增量保持在001~
002cm·d-1·株 -1;随后主根直径增长速率开始
变缓,到收获前26~16d,菘蓝主根直径达到一生
的最高值,以处理 C主根直径最大,达到 09cm/
株,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图2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主根直径生长动态
2.3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植株地上部生长动态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单株叶片数变化呈现“先慢
后快”逐渐增长趋势,见图3。出苗后65~116d各
处理叶片数增加较为缓慢,基本稳定在122~128
片/株,而至收获前26~16d,单株叶片数开始迅速
增加,以处理C增加最快,达到16片/株,各处理间
差异不显著。植株叶长和叶宽变化均呈“先升后
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见图4,5。在出苗后76~86d
各处理植株叶长和叶宽均快速增加并出现一个峰
值,以处理 E增长最快,其叶片长、宽分别达到
244,604cm,而出苗后86d叶片长宽值开始逐渐
缩小,至收获前26~16d达一生中最小值。
2.4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根干重增长动态 不同
种植密度下,菘蓝根干重增长普遍呈“先快后慢”的
图3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叶片数生长动态
图4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叶长生长动态
图5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叶宽生长动态
趋势,见图6。出苗后65d根干重增长逐渐加快,至
出苗后65~76d根干重日增量较大,5个处理平均
日增量可达018g·d-1·株 -1;而从出苗后97d
至收获前26d根干重增加量逐渐变缓,到收获前16
d各处理根干重均达一生中最大值。不同种植密度
下,菘蓝单株根干重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最小的处
理C单株根干重最大,达669g/株。
图6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根干重增长动态
2.5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叶片干重增长动态 不同
种植密度下,菘蓝叶片干重增长均呈现“先升后降”的
单峰曲线变化,见图7。出苗后65~76d叶片干物质
·0062·
第33卷第22期
2008年11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22
November,2008
积累逐渐加快,同期叶片干重日增量也较快,5个处
理平均日增量为017g·d-1·株-1;而出苗后76d
直至收获前16d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明显下降趋
势。不同种植密度下,叶片干重差异不显著,以密度
最小的处理C叶片干重最大,达到179g/株。
图7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叶片干重增长动态
2.6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动态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变
化总趋势基本一致,见图8。出苗65d前即生长前
期菘蓝干物质积累较缓慢,随后逐渐加快,至出苗后
65~76d,全株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5个处理平均
日增量达035g·d-1·株 -1,进入生长中后期即出
苗86d后,由于种植密度的制约作用,全株干物质
积累速率明显下降,直至收获前16d单株干重积累
量基本维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
图8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全株干重增长动态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植株干物质在各器官中
分配比例基本趋于一致,见表1。叶片干物质在出
苗后65d所占比例最高,均在60%以上,以后随生
长期的推进持续下降,直至收获前16d其只占全株
干物质总量16%~21%;而根干重所占比例却随生
长期的进程逐渐增加,到收获前16d根干重所占比
例最大,均达78%以上。
2.7 不同种植密度对菘蓝叶片及根部产量的影响
表1 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叶片及根部干物质的分配 %
出苗后天数
A
叶片 根
B
叶片 根
C
叶片 根
D
叶片 根
E
叶片 根
65 6259 3741 6221 3779 7959 2841 6233 3767 6707 3293
76 6032 3968 5462 4538 5624 4376 5186 4814 5568 4432
86 3700 6300 4034 5966 4489 5511 4426 5574 5046 4954
97 3370 6630 3099 6901 3366 6634 3723 6277 4028 5972
107 2888 7112 2658 7342 3167 6833 2961 7039 2921 7079
116 2676 7324 2042 7958 2904 7096 2717 7283 2422 7578
126 2370 7630 1995 8005 2506 7494 2117 7883 2302 7698
136 1997 8003 1664 8336 2111 7889 2076 7924 1667 8333
种植密度对菘蓝产量有很大影响,见表2。经方差
分析表明,不同密度下菘蓝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处
理B根干重产量最高,且与其他 4个处理差异显
著,根干重产量依次为B>D>E>C>A。叶片干重
产量以处理D最高,其与处理 E差异不显著,与另
外3个处理差异显著,叶片干重产量依次为D>E>
B>A>C。菘蓝根冠比(R/T)以处理 B最高,其与
处理C和A差异不显著,与处理 D和 E差异显著。
根冠比依次为B>C>A>E>D。综合考虑菘蓝叶
片及根部产量认为处理B为最佳种植密度。
3 讨论
3.1 不同种植密度对菘蓝各器官生长动态的影响
单株主根长、根直径增长均呈“先快后慢”的趋
势,说明在生长前期由于田间通风透光良好,菘蓝叶
表2 不同密度处理下菘蓝叶片及根部产量(n=3)
处理
产量/kg·hm-2
叶片 根
根冠比
(R/T)
A 60586b 184537b 302ab
B 60697b 257907a 459a
C 56973b 202879b 359ab
D 81708a 209549b 257b
E 70869ab 205658b 294b
注:差异显著性分析取α=005水平,同一列不含相同上标字母
者为差异显著
片产生的光合产物大量运输到地下部,促进了根部
性状的快速建成;随着植株新叶不断产生,植株空间
逐步缩小,单株光合能力及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导致
在生长后期主根长和根直径增长速率变缓,至采收
前16d达到一生中最大值。菘蓝地上部叶片数增
·1062·
第33卷第22期
2008年11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22
November,2008
长却呈“先慢后快”趋势,说明叶片数增长可能受自
身基因所控制,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而不同处
理间叶片长宽生长动态呈“先升后降”单峰曲线变
化,由于生长前期株行距尚有一定空间,促使地上部
叶片生长良好,在出苗后76~86d叶片长宽均出现
一个峰值,随着新叶的不断产生,生长空间逐渐减
小,密度因素对其抑制作用就愈加明显,而同期外界
温度逐渐下降及地上部养分回流,导致叶片长宽在
生长后期逐渐缩小。
3.2 不同种植密度对菘蓝叶及根干重增长动态的
影响 单株叶干重在出苗后65~76d积累速率最
快,同期叶干重日增量也较快,但由于种植密度增加
及养分回流,叶干重呈显著负增长趋势;根干重则在
出苗后65d增重较快,出苗后65~76d是菘蓝增重
关键期,随后单株根干重增加速率逐渐变缓,至收获
前16d各处理根干重均达一生中最大值。
3.3 不同种植密度对菘蓝全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的影响 菘蓝全株干物质在出苗后65~76d积累
速率最快,而在生长中后期积累速率逐渐变缓,密度
的增加对其制约作用愈加明显,特别在采收前26~
16d密度最大的处理 A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菘
蓝不同生育期各器官干物质所占比例基本一致,叶
干重在出苗后65d所占比例最高,而根干重则在收
获前16d所占比例最大,并随种植密度增大,根部
干重所占比例有相应增加的趋势。
3.4 不同种植密度对菘蓝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
密度处理间叶片及根部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根干
重产量以处理B为最高,而叶干重产量以处理D为
最大。说明在本试验范围内,小群体个体发育较好,
但由于群体小,因而无法形成高产,随种植密度增
加,群体生长势较强,但密度过大也会对高产有不利
影响。因此,为了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在实际生产中
可选择行距25cm,株距7cm,572000株/hm2的种
植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一部[S].2005:142.
[2] 周丽娜,袁 波,苏 昕,等.复方大青叶注射液体外抑菌作用
及抗内毒素作用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
(4):247.
[3] 刘 盛,陈万生,乔传卓,等.不同种质板蓝根和大青叶的抗甲
型流感病毒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3):204.
[4] 杨海霞,李晓眠.板蓝根提取液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13(1):19.
[5] 姜代勋,陈 武,许剑琴,等.防治 SARS的中药及复方对中性
粒细胞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
2006,42(12):38.
[6] ChengWenlin,FuuJenTsai,ChangHaiTsai,etal.AntiSARS
coronavirus3ClikeproteaseefectsofIsatisindigoticarootand
plantderivedphenoliccompounds[J].AntivirRes,2005,68
(1):36.
[7] 许益民,陆平成,王永珍,等.板蓝根多糖促进免疫功能的实验
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57.
Efectsofvariousplantingdensitiesondynamicgrowthrhythmand
rootyieldofIsatisindigotica
CHENYuhang,TIANHanqing,GUOQiaosheng,DENGQiaohua,GUOJianying,GUANChengzhong
(1.Institute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
2.HutchisonWhampoaGuangzhouBaiyunshanChineseMedicineCo.Ltd.,Guangzhou5105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efectsofvariousplantingdensitiesondynamicgrowthandrootyieldofIsatisindigotica.
Method:Theplantingsampleswerecolectedtomeasurethegrowthperiodofeachorgan.ResultandConclusion:Underdiferent
plantingdensities,bothmainrootlengthandbreadthexhibitedatrendof"fastslow"bystages.However,thenumberofindividual
plantleaveswereshowedatrendof"slowfast"ongrowthperiod.Meanwhile,theleaflengthandbreadthwereexhibitedatrendof"in
creasedecrease".Theincreaseofdryleaf、dryrootandwholeplantdrymaterwasfasterduringtheperiodof6576daysafterseeding.
Thediferencesofrootandleafyieldsundervariousdensitiesweresignificant.Plantingdensitieshasagreatefectonyieldofroot.It
mustbeshownthattherewasapositivedevelopmentbetweentheindividualplantandcolony.Accordingtothedrymaterofrootand
leaf,treatmentB(ie.7cm×25cm)wasgoodchoice.
[Keywords] Isatisindigotica;RadixIsatidis;plantingdensity;dynamicgrowth;yield [责任编辑 吕冬梅]
·2062·
第33卷第22期
2008年11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22
November,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