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iscuss of efficacy study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lex prescription

论中药复方药效研究



全 文 :·学术探讨·
论中药复方药效研究
郭丽丽,王 阶
(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摘要] 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之间存在多种差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中药有其自己的特点。辨证论
治是遣方用药的基础,配伍用药是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方证相应是中药取效的关键,整合调节是中药的作用方
式。上述特点决定了中药药效评价不能照搬西药的方法和标准。运用现代技术和中药自身特点建立中药疗效评
价方法和标准体系是正确评价中药疗效的关键。质量稳定是药效评价的前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疗效评价必不
可少的工具,整合调节的作用方式要求药效指标的选择要多样化,避免主观误差的手段是利用数学模型和参数对
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作用机制的阐明还需要规范的临床药理实验提供数据。
[关键词] 中药特点;药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07085103
[收稿日期] 2006122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0209011);国家重
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3CB517103)
[通讯作者] 王阶,Tel:(010)63025258,Email:wangjie0103
@yahoo.com.cn
  复方用药是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临床有效性已为越来
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中药的药效评价存在诸多问题,是制约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因素之一。使中药药效评价既体现
中医药特色,又符合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要求是中医药走向
世界的关键一步。
1 认识了解中药应用特点
1.1 辨证论治
与西医的“致病因子”说不同,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是建立
在整体观念基础上的。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
是疾病的实质。中医用药是以辨“证”为前提的,“证”是指
与疾病有关的各种因素作用于不同个体后所引起的不同反
应状态,是对疾病过程中外在表现的分析概括,其实质是人
体在致病因子作用下应答反应的一个特定状态和表现,由于
机体对疾病的应答反应受致病因子的性质、强弱、数量、侵入
途径以及季节、地域与机体自身的机能状态、年龄、性别等因
素的制约,不同个体的应答状态是不一致的,随之表现出来
的“证”也会各不相同。这就是说,“证”是个体对致病因素
的特异应答反应,是个性化了的病理现象。“辨证”就是通过
机体应答反应的外在表现,分析归纳出机体的内部反应机
制,形成对疾病的整体认识,包括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
势等,为立法组方奠定基础。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透
过现象看到本质”是其理论所在。辨证是对疾病本质的分析
归纳,为求本之举,是论治的基础。辨证而治,有助于从根本
上控制病情[1]。
1.2 配伍用药
与西医“见菌杀菌,见炎消炎,糖高降糖,脂高降脂”遣药
方式不同,中医强调立足于整体,重视脏腑功能、气血阴阳之
间的联系,如“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
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
血,而求之无形之气”…,这些论述都要求在处方遣药时,不
能单纯“头痛医头”,一定要综合考虑疾病涉及方面的标本缓
急及相互联系。遣方用药时使各部分分别针对证候发生的
主、次不同环节,从病因、主证候、主症状、次证候、次症状、兼
症等不同方面予以考虑,同时兼顾减毒、增效、引经、调和以
及脏腑、药物之间的功能协调等问题,一味药难于兼顾,通常
是几味药配伍应用,配伍用药是对药性和药理的一种优化,
不是几味药的简单加和。遵循“君臣佐使”“七情合和”配伍
原则,通过配伍使药各全其性,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
有制之师,满足治疗原则所涉及的各个方面[2]。
1.3 方证相应
与西医“对病治疗”的单成分、单靶点、线性作用方式不
同,中医“对证治疗”是多成分、多靶点、非线性作用。中医的
“证”是复杂的系统,对于复杂系统的复杂变化,所使用的
“方药”系统也具有复杂性。因此中药与病症的作用是两个
不同级别复杂系统间的互动作用,只有两个系统相吻合,疗
效才能展现。方证相应是指方剂的主治病证范畴及该方组
方之理法与病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病症或病机相符合。中
医治病强调“方证相应”,认为药物进入机体后,“证”对“方”
有亲和选择作用。若没有相应的“证”、“方”的这部分成分
就不能或难以发挥作用,疗效就降低。方证相应的原则要求
·158·
第33卷第7期
2008年4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7
April,2008
证不变,方亦不变,证变则方变[3]。
1.4 整合调节
与西药对抗补充作用方式不同,中药治病不是以消除原
始致病因素及逆转病理变化为特长,而是从整体上着眼于各
种因素引起的机体反应状态,改善多个系统的功能失调,消
除病理产物的复合刺激,纠正病理偏颇,因势利导调动机体
抗病能力和调节适应能力,恢复内稳态,起到综合调节的结
果。“证”与多种理化指标的改变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很难
在特定的理化指标与特定的“证”之间找到特异性对应关系,
也就难于把方药对“证”的调理效应归结为对某项理化指标
的特异性作用,反过来,也无法把方药对某项理化指标的调
理作用解释为对某“证”的特异性功效。比起西药来要复杂
得多,往往存在着多次因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
的交叉、非线性因果、混沌效应等多种情况,如果按“一对一”
的特异性作用关系来认识往往令人失望[4]。
中医药独特的理论和应用方式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显
示出优势,受到国际医药界的重视。但是在科技日益进步的
今天,如果中医药研究还停留在“司外揣内”的认识水平,单
凭经验和患者主诉来评价中药的疗效,排斥新技术的应用,
固步自封,中医药的科学性就会受到质疑,就不能获得应有
的国际地位。博采众家之长,走出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
不失中医药传统特色的新路是中医药发展方向,在中药疗效
评价方面尤其如此。
2 关于中药药效评价
2.1 质量控制
中药素有“丸散膏丹,神仙难辨”之说。这一方面说明了
中药组成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药质量的难于控制
性。但质量稳定可控是对药物的基本要求,质量不稳定,药
效就难于保证。但中药与西药不同。中药成分复杂,药效物
质可能是中药所含的原型成分,也可能是代谢后的产物,或
是几种微量成分的协同作用,亦或是如今未知结构或机制的
作用物质。因此要全面搞清复方的所有成分在今天是不可
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这并不是说中药质量不能控制,而要
做到“有成分论”又不“唯成分论”,抓主要矛盾,将质量控制
在可操作范围内。以药效稳定,重复性好为基本标准。
22 毒性评价
药物防治疾病都具有两重性即治疗效应和毒性反应。
自古中医就认识到中药的毒性,并采用了炮制、配伍、制剂等
方法来减轻消除药物的毒性作用。但与西药毒性相比中药
毒性作用较小,尤其是方证相应、配伍合理时。但并不是说
中药没有毒性作用,只不过中药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
较多,安全范围较大。一些人将中药误读为无毒,而不加辨
证地应用,产生了不应有的毒性反应,给中药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毒效关系的存在,正确评价中药的毒性作用是中药药效
研究的一个方面。虽然中药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毒性作用多
有记载和说明,但多不规范,对微观水平的毒性作用认识也
不足,因此应搞清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的关系及毒性作用方
式后再进行药效研究。
23 模型制备
“方证相应”是中药取效的关键。尽管多年来许多科研
工作者致力于动物“证”的模型的研究,但“证”的概念本身
极其复杂,是对疾病过程动态描述后获得的总的认识,是一
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变化特点。在动
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证”存在着种种困难,至今也未有国
际公认的“证”的模型。而且“证”的概念过于宽泛,因此需
要具体的病种作为载体。否则面对如此庞大的证候群,难于
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建立相应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最
佳方式之一。可结合现有的单因素“病”制备动物模型,再叠
加其他与中医病因、病机相关因素制备复合“病证结合”动物
模型。在动物实验时做到“病证结合、方证相应”。以对降脂
药的筛选为例,若分析补肾为主要功效的降脂药功效时,可
以利用药物或手术造成肾功能降低的肾性高血脂模型;而对
于益气健脾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可选用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
血症模型。只有如此才能得出方药的确切疗效。否则药不
对证,简单地套用西医的动物模型和检测指标,只能得出假
阴/阳性的结果,干扰对药物疗效的正确判断,得出错误的结
论[5]。
24 多指标评价
中医治病重在求本,属于深度治疗范围。在中医理论指
导下应用的中药具有多效性,能多方面调理紊乱的机体功
能,具有“祛邪不伤正”的作用特点。现代药理研究中针对内
源性物质的调节机制,网络学说的兴起等均为现代中药的调
节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中药的作用在于全面调理。
因此在中药药效指标的选择上既要从“正气”———机体内在
的抗病机制,又要从“祛邪”———对致病因子的直接杀灭、抑
制两大方面考虑选择观测指标,并从功能、组织、细胞、基因
多水平进行定性定量考察,综合考虑机体的整体状况,如生
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寿命的长短等,才能充分体
现中药作用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效微能的整体综合调
节作用的特点,对中药药效做出正确评价。虽然强调多指标
评价,但指标选择应依据病种及主治病证有所侧重,如治疗
消渴病应以血糖相关指标为主,解热应以发热相关指标为
主,分清主次,如此指标的选择才不会舍本逐末,事倍功半。
25 数据处理
“多效微能,整体涌现”是中药药效的表现特征。中药的
多效性决定了中药药效考察的多指标特点。如何对这些指
标数据做出综合评价是药效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步。目前
大多采用单指标统计分析的方法,不利于对无终点事件发生
的病症疗效的综合评价。如今关于中药药效综合评价的方
法处于探索阶段,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中药的多项药效参
数进行综合评价,涉及的模型有最简单的加减乘除法,也有
非线性回归法、神经网络法、矩阵法及模糊数学的应用,在评
·258·
第33卷第7期
2008年4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7
April,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