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谈乌头之合理应用



全 文 :#临床#
谈乌头之合理应用
唐迎雪
k山东中医药大学 o山东 济南 uxsstwl
川乌 !草乌始载于5神农本草经6 o统称乌头 o列
为下品 ∀其辛苦热 o有大毒 o性质疏利迅捷 o功善祛
风除湿 o散寒止痛 ∀临床用之得当 o每能起沉疴顽
疾 ~用之适宜 o则祸不旋踵 ∀也有的医者畏其毒性 o
不敢投用 o限制了其药效的发挥 ∀笔者认为 }临床合
理应用乌头 o须权衡患者病情 !药物应用 !天时地域
等各方面因素 o灵活变通 o才能保证用药安全 o充分
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
1 审证施用
乌头大辛大热 o长于除阴寒痼结 o散寒湿 o抉雍
通痹 o如张山雷所言 }/用乌头者 o取其发泄之余气 o
善入经络 o力能疏通痼阴冱寒 o确是妙药 o但非是寒
湿者 o不可妄用耳 ∀0故临床常用于阴寒痼结及寒湿
偏胜之重证 o特别对各种痛证效果尤佳 ∀早在张仲
景即用乌头 !附子配干姜 !川椒 !赤石脂 o治疗/心痛
彻背 o背痛彻心0 o该证为阴寒痼结攻冲心背 o阳气衰
微 o脉络闭塞 o心失所养所致 o即5内经6所谓 / 心痹
者 o脉不通0之重证 ∀此方之所以至今延用 o屡用不
衰 o即赖于乌头等毒烈之品 o擅起沉寒痼冷而止痛 ∀
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活络丹 o则主用川乌配天南星 !
地龙等 o治疗风湿邪毒滞于经络之久痹 !顽痹 ∀姜春
华善用川乌配珍珠母 !全蝎 !地龙治疗顽固性头痛 o
每获效验 ∀可见 o川乌在治疗顽固性重证方面 o有着
独特疗效 o可谓功捷效强 ∀只要临床辨证准确 o即应
大胆使用 o切不能因噎废食 ∀
2 合理配伍
应用毒药时合理配伍能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乌
头燥热峻猛毒烈 o若配伍甘润之蜂蜜 !甘草等 o可收
缓急制毒之效 ∀即如5本草正6云 }/甘草味至甘 o得
中和之性 o有调补之功 o故毒药得之解其毒 ∀05本草
备要6谓蜂蜜/甘缓可以去急 , ,和百药 o与甘草同
≈收稿日期  ussu2ts2us
≈通讯作者  ר¯ }ksxvtluys|{vz
功 ∀0邹澍在论述5金匮要略6中乌头煎时曰 }/大乌头
煎治寒疝 o只用乌头一味 o令其气味尽入蜜中 o重用
专用 o变辛为甘 o变急为缓 o实乌头之主方矣 ∀0王秉
良大剂量应用川乌 !附子时kvs ª以上l o常与同量
干姜或甘草配伍 o制其毒性 ∀经研究证实 o草乌头与
当归合用 o毒性降低 ∀再者 o乌头大辛 o过于燥烈发
散是其/毒性0 o若配伍收涩之品 o相制而用 o能减其
辛烈之偏及毒性 ∀如5金匮要略6乌头赤石脂丸 o乌
头与性涩之赤石脂为伍 o散中寓涩 o颇具深意 ∀张毓
汉治疗痹证取川乌 !草乌 !红花各 tu ªo配等量的乌
梅 !甘草 o用白酒 xss °浸泡 z §饮服 o多有效验 o
且无中毒现象 ∀认为痹证宜通 o而乌梅酸收 o甘草缓
急对痹证俱无直接治疗作用 o旨在监制乌头毒
性≈t  ∀另一方面 o乌头辛热燥烈 o易伤阴液 o配以寒
凉柔润之品 o可呈减毒之功 ∀如张仲景创制的乌头
汤 o方用川乌配白芍 o一辛热性猛 o刚烈峻效 ~一性寒
味酸 o阴柔和缓 o两者配伍 o通痹止痛 o有相成相制 o
扬长避短之妙 ∀经药理研究也证实 o川乌与白芍配
伍 o在镇痛等方面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o而毒性明显
降低≈u ov  ∀
3 把握剂量
药物用量直接关系到疗效和安全用药 o对乌头
用量问题 o医家众说不一 ∀多数医者主张用常规剂
量 o也有医者认为大剂量使用疗效独著 ∀从临床应
用看 o大剂量使用者不乏其人 ∀如5上海老中医经验
选编6载徐仲才治疗一痹证患者 o用制川乌 wx ªo数
剂后痹证缓解 o疗效明显 ∀但由于乌头毒性猛烈 o大
剂量使用 o极易导致中毒 o临床有关乌头中毒的报道
已屡见不鲜 ∀因此 o临床医者一般以先用常规剂量
为妥 o不效者可逐渐增量 ∀有医家用乌头为主的方
剂治疗痹证 wtt例 o通过临床观察 o认为以出现暝眩
反应 o不再增加乌头量 o改用少量频服法 o保持瞑眩
反应时 o能明显提高疗效 ∀另外 o还应根据患者体质
强弱酌情定量 o诚如李中梓说 }/耐毒者 o缓剂无功 ∀
#t|{#
第 u{卷第 |期
ussv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Œ¶¶∏¨ |≥ ³¨·¨°¥¨µoussv
不耐毒者峻剂有害 o此则气之不同也 ∀0
4 煎服相宜
药物毒性的大小与煎服法密切相关 ∀因为煎煮
可使某些毒性成分发生变化 o服法关系到药物的吸
收 ∀对乌头类药物历来强调先煎久煎 ∀ 5金匮要略6
中的乌头汤 !大乌头煎都是以水 v o煎取 t o去渣
后纳蜜再煎 ∀王秉良认为 }川乌久煎是解毒的关键 ∀
用 tx ª以上宜先煎半小时 o随着剂量增大 o煎药时
间也得随之延长 ∀凌一揆教授言 }制川 !草乌常量入
汤剂 o须先煎 vs ∗ ys °¬±∀实验表明 o乌头类药物
每煎煮 t «o有毒成分含量就减少 s qs{ °ª# °p t o
总碱中有毒成分所占百分比率均递减 z q{ h ≈w  ∀医
家还倡导用辅料煎煮药物 ∀如张仲景以蜂蜜煎乌
头 o制缓其毒性 ∀据研究 o白蜜中含有某些氨基酸 o
能和乌头碱结合成盐 o易溶于水 o既可提高疗效 o又
能减低毒性 ∀在服药方法上 o为避免毒性反应 o可采
用先食服药法 o5金匮要略6中赤石脂丸即/先食 o服
一丸 ∀0使药物吸收缓慢 o以防中毒 ∀此外 o还可采用
间歇服药法 ~注意不用酒送服 o因乌头之有毒成分乌
头碱 o易溶于酒精 o能增加乌头碱的吸收 o导致中毒 ∀
5 炮制有方
乌头生品毒性酷烈 o通过炮制可使既有毒又有
效的成分控制在一个适当的量上 o确保临床用药安
全有效 ∀乌头传统常用水浸 !蒸煮法进行炮制 ∀据
研究 o乌头经水浸泡后蒸煮 o可使其所含剧毒成分乌
头碱水解成毒性微弱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 o其
毒性仅分别为乌头碱的 truss和 trwss o却仍具有
镇痛作用 ∀陈龙等曾对两种润蒸结合新方法炮制的
草乌进行研究 o发现以其与生草乌比较 o毒性大大降
低 o但保留了较强的镇痛作用 o尤其是新法 ´炮制品
k润 w{ «后 oy{ qyx ®°¤ottx ε 蒸 u «l o其毒性与药
典法炮制品相当 o但其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前者而接
近生草乌≈x  ∀可见 o炮制是降低药物毒性的重要途
径之一 ∀
6 剂型得当
临床应用毒剧中药 o选择适宜剂型 o对确保用药
安全有效具有积极意义 ∀乌头所含毒性成分易溶于
水 o入汤剂久煎服用较为安全 ∀入丸散 !酒剂毒性则
较大 ∀特别是其所含剧毒成分乌头碱不仅在酒精中
溶出增多 o还能促进乌头碱的吸收 o因此不宜作酒
剂 ∀吴汝彪曾报道 o在乌头类药物中毒 yvx例中 o其
中有 |v例属与酒同用 o他们的中毒症状出现快 o病
情严重 o发展迅速 o其中 z人死亡≈y  ∀当前 o乌头的
应用在传统剂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o如现研制的乌
头碱注射液可做为晚期癌症患者的止痛剂 o实验表
明该品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o与杜冷丁比较 o镇痛作用
相似 o但无乌头碱的毒性作用 o用药安全 ∀
除上所述 o临床应用乌头还需考虑到天时 !地域
等方面的因素 o只有全面兼顾 o才能充分发挥其疗
效 o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
≈参考文献 
≈t  张毓汉 o魏大章 o等 q论5金匮6监制乌附毒性的配伍特色 q成都
中医学院学报 ot||x ot{ktl }tw q
≈u  秦 林 o彭 欣 o李晓丽 o等 q川乌配伍白芍对实验性疼痛的影
响 q中国中药杂志 ot||| ouwktsl }yu| q
≈v  秦 林 q白芍与川乌配伍前后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q山东中医药
大学学报 ousss okyl }wxv q
≈w  朱祯禄 o刑蜀林 o李谷霞 o等 q附子不同程度的水解对毒性及药
理作用的影响 q重庆医药 ot|{w otvkvl }wv q
≈x  陈 龙 o蔡玉昌 q草乌几种炮制品的镇痛作用比较 q中国中药
杂志 ot||x ousktlus q
≈y  吴汝彪 qu|年来我国乌头类药物中毒 yvx 例综述 q中医药信
息 ot|{{ okul }ws q
≈责任编辑 古云霞 
小建中胶囊治疗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孙淑芳 o陈 敏 o尹 航
k贵阳医学院 附属医院 o贵州 贵阳 xxssstl
小建中胶囊具有温中补虚 o和里缓急止痛的功
≈收稿日期  ussu2ts2s{
≈作者通讯  tv{s|wyxu|v
效 o主治脾胃虚寒证胃脘痛 ∀为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及安全性 o本文对 vtx例患者进行观察 o就疗效及安
全性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
#u|{#
第 u{卷第 |期
ussv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Œ¶¶∏¨ |≥ ³¨·¨°¥¨µou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