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对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几点建议和应用前景分析



全 文 :#专论#
对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几点建议和应用前景分析
王智民t 3 o叶祖光u o肖诗鹰v o钱忠直w
kt q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 ~
u q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 新药审评中心 o北京 tsssv{ ~
v q中国 ut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o北京 tsss{| ~
w q国家药典委员会 o北京 tsssytl
≈摘要  配方颗粒的发展方向应当以经方配方颗粒为主 o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为辅 o研究中即要考虑到中药合
煎过程的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 o又要考虑到中医临床的用药习惯 o要建立方便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 ∀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经方配方颗粒 ~单味药配方颗粒
≈中图分类号  • u{v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wlst2ssst2sv
传统中药汤剂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
方式和临床应用的需要 ∀在日本 !韩国和台湾等兴起的中药
配方颗粒 o虽然名称各异 o用法不同 o但均是作为中药临床调
剂的一种形式 o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药饮片 ∀在我国 o中
药配方颗粒的起步较晚 o刚一起步就遭到前所未有的反对和
质疑 o风风雨雨的近 ts年间 o中配方颗粒从 / 婴儿0成长为
/青少年0 o其名称也从 / 中药免煎颗粒0 !/ 免煎中药饮片0 !
/中药饮片浓缩颗粒0这些 / 乳名0中脱颖为中药配方颗粒 ∀
中药配方颗粒应包括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和经方中药配方颗
粒 ∀目前 o有关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办法正在起草中 o为此 o
笔者就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方向谈一些个人的绌见 o仅供同
行争鸣 ∀
1 中药配方颗粒的内涵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饮片是供中医临床处方调剂用 !炮制用和成方制剂生产
用的原料药 o是依据中医药理论 o按照一定的炮制方法制成
的 !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薄片 o以便于临床调剂 !其他炮制 !
贮藏和运输 ∀中药配方颗粒是利用现代的生产技术 o以中药
饮片为原料 o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制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
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仅供临床调剂用的颗粒状制剂 o应分为
可溶性配方颗粒剂 !混悬性配方颗粒剂两种形式 ∀
在日本 o是以经典方剂制成的颗粒剂 ~在我国台湾是以
经典方剂为主 o辅以单味中药配方颗粒 ∀目前 o我国 ≥ƒ⁄„
准许的 x家试点企业主要是单味中药配方颗粒 o现阶段存在
的主要问题有 }
企业间生产工艺不一致 o有些中药配方颗粒的有效成分
≈收稿日期  ussv2ts2uz
≈通讯作者  3 王智民 oר¯ }kstsl{wstwtu{
丢失严重≈t  !同品种的规格不统一 o难以在临床上大面积推
广 ~
所用辅料的品种 !规格 !用量均有差异等 o给临床应用带
来不便 ~
炮制品种不全 !规格不全 !仅有单剂量包装 o临床应用受
到限制≈u  ~
传统制备汤剂与工业化提取方法不一致 o尽管有一些研
究表明单煎合并和合煎没有差异性k生产企业的说法l o但
是 o仍需要中立的科研机构和临床单位 o而不是生产企业 o得
出更多的试验证据来阐述其差异 ~这是学术界对配方颗粒有
争议的焦点 ~
企业间同品种的质量标准不统一 o临床等效剂量不一
致 o是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源≈v  ~
价格较高 o患者不愿意接受≈u  ∀
2 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存在问题的分析
尽管目前的中药配方颗粒在某种程度上是受欢迎的≈w  o
但是上述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 o特别是单味提取物合并与
合煎是否等效的问题 o可以说绝大多数情况应该是不等效
的≈x  ∀
2 .1 中药复方的单煎合并液与合煎液的化学成分有差异
中药复方合煎制备的汤剂 o其主要成分多数是水溶性成
分 o它们能全溶于水中 o由于天然乳化剂k许多中药含有皂
苷 o它是表面活性剂l的助溶和增溶作用 o使一些脂溶性成
分 !难溶性成分溶出 o以微粒状态存在于汤剂中 ~由于一些成
分的特殊性质 o合煎能够形成沉淀析出 o不溶于汤剂中 o有些
形成复合物悬浮于汤剂中 ~例如 }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中甘
草 黄酮的含量 o合煎液kt q{x h l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
kt qt{ h l≈y  ~黄连解毒汤k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l合煎后总
#t#
第 u|卷第 t期
ussw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Œ¶¶∏¨ t
¤±∏¤µ¼oussw
栀子苷的提取率为 |z qw h o而 w药分别单独提取后合并的样
品中 o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仅为 y qv h ∀黄连 !黄柏与大黄 !甘
草合用能改变小檗碱型生物碱的苦味 o矫正口感 ≈z  ∀tu个
含黄连的5伤寒论6和5金匮要略6方剂 o各按记载的方法调
制 ∀结果证明 o方中含有大黄 !甘草的汤液中 o小檗碱型生物
碱的苦味均消失 o而不含大黄 !甘草的汤液中 o有小檗碱型生
物碱的强烈苦味 ∀其原因是 }大黄 !甘草与黄连共煎过程中 o
生成黄褐色的鞣酸小檗碱和黄色的双小檗碱 ) ) ) 单甘草酸
盐的胶状沉淀 ∀这种沉淀是生理活性物质 o它不仅消除了小
檗碱的苦味 o还增加了其溶出度 o服用后能在体内产生药理
作用 o不属配伍禁忌 ∀而中药配方颗粒的同类药物单独提取
混合后 o苦味无明显改变≈x  ∀
有些复方的单煎合并液和合煎液的 ‹°≤ 峰上可能差
异不大 o但是成分间的比例关系却变化很大 o中药复方成分
间的比例关系与药效具有相关性已得到学术界的证实和认
可 o因此 o单煎合并无法完全代替合煎 ∀
2 .2 合煎可实现减毒增效
附子在单独使用时 o其强心作用很弱 o且有一定毒性 o干
姜 !甘草无强心作用 ∀但合煎的四逆汤k附子 o干姜 o甘草l的
强心作用增强而持久 o毒性下降 ∀而附子单用的毒性是四逆
汤的 w qt倍 ~将干姜 !甘草与附子分煎后再混合 o或各单煎后
次序给药 o其毒性仍相当于单独服用附子 ~四逆汤中附子毒
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附子中的有毒生物碱与干姜 !甘草在共
煎过程中产生了化学变化≈x  ∀
汤剂在煎煮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酸碱中和形成复盐 !重排
k如 }乌头类生物碱l !酯水解k常见l !苷类等的糖链水解k常
见l o聚合k常见于多酚酸类成分l !缩合k常见 ⁄¬¨ ¶¯2„¯ §¨µl !氧
化k常见于生物碱 o多酚类l !消除k如姜辣素消除变为姜酚l !
变性k蛋白质类l等化学反应 o复方合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
态过程 o汤剂是水溶出的多种成分的复杂体系k包括溶液 !胶
体 !混悬和乳浊液l o是一种多种药效成分共同起作用的液体
制剂 ∀可以肯定地说 }单煎合并使用 o不完全等效于合煎使
用 ∀
从日本 !韩国和台湾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情况来看 o均认
可中药复方制成的颗粒 o单味中药颗粒只作为辨证时加减使
用 o可见他们也认为中药复方合煎与单味药煎提后配伍应用
在药效上有差别 o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建议国家在制
订配方颗粒管理办法时应强调中医临床的用药习惯 o借鉴他
人成功的额经验 o中药配方颗粒应当是 /在经方配方颗粒基
础上的单味配方颗粒的随证加减0 o可以选定 uss ∗ wss个临
床常用的经典方剂或药对 o进行诸品种申报定点生产的方
式 ~而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放开 o鼓励具体 Š„°基地在产
地直接加工 o但是质量标准必须严格 o提高市场准入的 / 门
槛0k生产证书l o成分的可知率必须在一个经过一定的努力
可达到的范围k例如 vs h ∗ xs h l ∀
3 中药配方颗粒应该注重的问题
3 .1 药材品种问题
中药饮片目前尚不规范 o国家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进行规范 ∀因此 o对于/年轻0的中药配方颗粒来说应该及早
严格注意该问题 ∀
3 .1 .1 多基原植物的问题
众所周知 o一味中药可以有数种来源 o如贝母 o分为川贝
母和浙贝母 o川贝母可以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川贝母 !暗紫贝
母 !梭砂贝母和甘肃贝母 w种 o这 w种贝母的药材质量是不
相同的 o在制备川贝母配方颗粒时 o应在产品标签上注明其
饮片的品种基原 ∀
3 .1 .2 品种名称易混淆问题
许多中药材只一字之差 o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 o有
些甚至是有毒药材 o有些同名异物 o有些异名同物 o极易混
淆 o如 }木香 !土木香与青木香 ~广防己 !木防己 !汉防己和粉
防己 ~三七 !田七和菊三七等 o据统计共有 u{类 yw种 o如果
中药配方颗粒仍不更正这些错误 o势必仍犯饮片市场的混乱
局面 o一旦张冠李戴 o后果不堪设想 ∀
因此 o建议中药配方颗粒的说明书或标签中应注明其来
源的科 !属 !种 o并在显著的位置注明/不得用作 , ,k混淆品
的名字l0 ∀
3 .2 炮制品种问题
目前 o全国的中药炮制规范尚未统一 o如熟地黄 o5中国
药典6中有 u个工艺 o即蒸熟地黄和酒熟地黄 ∀建议在中药
配方颗粒应注明不同的炮制品种 o如吴茱萸配方颗粒 o盐吴
萸配方颗粒 o制吴茱萸配方颗粒 o淡吴茱萸配方颗粒 ~生大黄
配方颗粒 o熟大黄配方颗粒 o酒大黄配方颗粒 o醋大黄配方颗
粒和大黄炭配方颗粒等 ∀
3 .3 饮片入选标准问题
中药讲究道地药材 o药材的采集地点 !采集时间以及采
集后的贮存方式和时间 o对其质量影响很大 ∀所以饮片的入
选标准直接关系到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 o因此 o必须建立制
备中药配方颗粒用饮片的入选标准 o企业应在国家药典的基
础上建立各个饮片的企业标准 ∀
3 .4 提取工艺和制剂成型问题
中药配方颗粒的提取 !浓缩 !干燥条件k方式 o时间 o温
度l !辅料k赋形剂 !抗氧剂 !润滑剂l !制粒方法和粒度选择 !
吸湿性 !溶解性能等应进行优选和详细的研究 ~经方配方颗
粒应与对照汤剂的主要有效成分k群l的转移率和成分间的
比例关系相比较 ∀
3 .5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
由于它缺乏形态学鉴别 o所以建立的质量标准应高于现
行的中成药的标准 o对于含测成分应尽可能的多 o以保证其
有效性 o对于每个组成药物要逐个的有鉴别项 o此外还要满
足颗粒剂的各项基本要求 ∀在制订质量标准时 o应满足两个
层次的不同需求 ) ) ) 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使用单位 ~高科技
的手段可以适应于企业自检和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 o一方面
#u#
第 u|卷第 t期
ussw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Œ¶¶∏¨ t
¤±∏¤µ¼oussw
表明自己产品的质量均一和稳定 o另一方面通过确切的疗效
赢得市场和消费群 ~面向药品使用单位的质量标准主要是用
于医院药房的常规真伪鉴别 o要求该方法能检测所有的组成
药物 o并能在医院条件下完成 ∀因此 o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
标准在于实用 !全面 !能够反应颗粒的内在质量本质 o而不在
于引进一些不实用的/花架子0 ∀
3 .6 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问题
中医临床应用多数是复方 o各药的作用是依据其在复方
中的地位来发挥的 ∀因此 o对于单味配方颗粒的药效学评价
不能孤立的来考虑 o就算设计一定的病理模型来评价 o其实
很难反映它在复方中的作用 o特别是单味药在不同复方中煎
出的成分 !成分煎出率 !成分间的比例关系是不同的 o而复方
有时是要去除某些单味药中的某些成分 o有时是增加另一类
成分的溶出 o其药效就更难评价了 ∀而经方配方颗粒就不同
了 o它是临床应用的最终形式 o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有几
千年的经验积累了 o制备这些经方颗粒时 o在工艺过程中已
经与对照汤剂k按照传统经方的记载和目前临床煎煮的通法
制备的l进行了比较 o就算临床上有一些随证加减 o其不确定
因素已经很少k不象单味药配方颗粒简单相加那样 o带来的
不确定因素很多l o也不是影响整个处方治疗目的的实现 ∀
对于有毒中药配方颗粒应该进行系统的毒理学评价 o确
定出临床的安全使用范围 o并在说明书中表明其有毒成分的
含量和产品的 ⁄xs ∀
3 .7 市场监督问题
对于以经方配方颗粒为基础 o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为辅的
中药配方颗粒使用销售体系应允许在药店中销售 o应与中药
饮片共同来担负起治病救人的重任 o并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中 o同时应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不良反应的管理和监督 ∀例
如 o由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成分含量比煎煮汤剂时相对
高 o所以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o特别是对于那些既是有
效又有毒的成分 o更需谨慎 o如服用山豆根精制颗粒≈v 后儿
童发生恶心 !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病例为 zΠuv o而汤剂
中使用山豆根饮片却从未发生不良反应 ∀
4 结语
以经方配方颗粒为主 o单味配方颗粒为辅k随证加减
用l o既兼顾中医临床辨证论治需要和复方合煎的特点 o又避
免了以饮片进行调剂时的缺点 o这在台湾 !日本 !韩国等地已
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实践 o这是值得认真思考和认真借鉴
的 ∀
总之 o传统的中药饮片和汤剂经过几千年发展而未被取
代 o足以证明其科学性和独特性 ∀以经典方剂为主 o单味配
方颗粒为辅的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医临床调剂的补充 o有利
于公众的健康 o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o有利于中医药科
学化的进程 o有利于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只要
我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 o不断求实进取精神 o在继承和发扬
中医药特色的基础上 o从中医药基本理论和实践出发 o开展
中药的相关研究 o才能真正的推动中药现代化 ∀
≈参考文献 
≈t  敖宗华 o尹光耀 o陶文沂 qx种中药饮片及其免煎饮片有效成分
的对照研究 q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oussu otvkvl }t{v q
≈u  张 洁 o简华杰 q对/免煎中药饮片0难以推广的原因分析 q中国
药师 oussu oxkxl }u{t q
≈v  宋国绪 q服山豆根精制颗粒致儿童胃肠道反应 z例 q中国中药
杂志 ot||| ouwkttl }y|y q
≈w  陈 捷 o吴伟深 o毛丹丹 q单味免煎中药颗粒剂的使用体会 q时
珍国医国药 oussu otvkttl }yyt q
≈x  张兆旺 o孙秀梅 o张琦新 o等 q中药饮片改革的研究 q世界科学技
术#中药现代化 oussu owkul }vw q
≈y  张爱华 o彭国平 o文红梅 o等 q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的甘草黄酮
含量测定 q中成药 ot||| outkwl }t|y q
≈z  孙秀梅 o张兆旺 o卢连华 q黄连解毒颗粒剂四种提取方法的成分
比较 q中国中药杂志 ot||y outk{l }wzw q
≈责任编辑 袁桂京 
5中国中药杂志6近况简介
5中国中药杂志6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o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中国科学引文数
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及中国数字
化期刊网 !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 ) ) 化学库来源期刊 ∀
据 ussu年度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5中国中药杂志6总被引
频次为 t yts ~影响因子为 s qwyv ~他引总引比 s q{{ ~基金和资助论文比例 s qv{ ~指标综合加权评分 y| qy|t ∀
5中国中药杂志6连续第 y年获得中国科协择优支持基础性 !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 ∀
在国际上 o本刊被化学文摘k≤„l !生物学文摘k…„l !国际药学文摘kŒ°„l !分析文摘k„„l等收录 ~是被国
际药学界最权威的数据库 ∃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Œ‘∞收录的唯一中药学术期刊 ∀
#v#
第 u|卷第 t期
ussw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 qu| oŒ¶¶∏¨ t
¤±∏¤µ¼ous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