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hanges of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in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over the Course of Dormancy Relieving with Low Temperature

浙贝母越冬时期生理代谢的初步研究



全 文 :以 vsss®ª最适 ∀
217 种植方式 !带距及遮荫作物对黄精生膏和
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 在春季干旱少雨的
地区 o采用平畦较高畦栽培好 o因为平畦利用保
墒 o而黄精又耐阴喜湿 ~ 种植带距为 tss¦°
的较 txs¦°的好 o因为 tss¦°的间作高秆作物
后遮荫度高 o土壤较湿润 o有利于黄精生长 o根
茎产量明显高于 txs¦°的 o而且小带距有利于
提高间种作物的产量 ~≈在遮荫作物在品种上 o
玉米较芝麻和苏子好 o玉米中晚熟品种又较早
熟品种好 ∀因芝麻植株矮 !遮荫效果不显著 ~苏
子植株高大松散 o使田间过度荫蔽 o也不利于黄
精生长 ∀
3 讨论
人工种植黄精在种植方式适宜和科学管理
条件下 o生长 u年的每亩可收获鲜根茎 |us®ª
左右 o折合干根茎 uts®ª左右 ~生长 v年的每亩
可收鲜根茎 txss®ª左右 o折合干根茎 vws®ª左
右 ∀间种的玉米 o每亩毛面积可收获籽粒 wss
∗ xss®ªo相当于清种玉米产量的 urv ∗ xry ∀
若玉米和黄精均按一般市场价格计算 o黄精间
种玉米亩产值可近 usss元 o比清种玉米每年每
亩增收 tsss元左右 o可实现亩产 tsss斤粮 o增
收 tsss元左右的双千目标 ∀因此 o建议条件适
宜的地区发展黄精生产 ∀
t||y ) s{ ) t|收稿
浙贝母越冬时期生理代谢
的初步研究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k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tsss|wl
浙贝母是一种常用药用植物 o其鳞茎具有
止咳化痰等多种功效 ∀来源于南方的浙贝母 o
在北京地区顺利越冬 ∀观察发现 o浙贝母夏季
休眠结束后 o在气温适宜的秋季能够发根 o同时
芽萌动生长 o但在芽远未生长出地面之前 o冬季
来临 o浙贝母被迫进入冬眠状态 ∀越冬期间 o鳞
片内部有冰晶形成 o春季恢复生长时 o冰晶消
失 o鳞片的组织结构保持良好≈t  ∀为了深入探
讨浙贝母的越冬机理 o给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
据 o我们在气温较低的冬季 o分 v 个时期相隔
ux天取样 t次 o检测芽 !鳞片近轴面表皮和鳞
片内部贮藏组织 v个部位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
物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浙贝母 Φρτιλλαριατηυνβεργιι ¬ªq
取自本所实验地 ∀
112 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对照管中加入
s1t °¯ 提取缓冲液 o测定管中加入 s1t °¯ 酶液 o
各加入 s1| °¯ 水 ∀各试管加入醋酸缓冲液 t °¯
和对硝基酚磷酸纳溶液 s1t °¯ o充分混匀后于
vs ε 恒温水浴中保温 ts°¬±o时而摇动 ∀ts°¬±
后 o各加入 s1x°²¯r的 ‘¤’ ‹ t °¯ 终止反
应 o然后在 wss±°下比色 o分光光度计为 zxt2
Š • 型 ∀酶活性的大小用每克材料每分钟水解
底物的毫微摩尔数表示 ∀酶液的提取 }取材料
tªo加 入 s1sx°²¯r 的 ×µ¬¶2‹≤¯ x °¯ k含
u°°²¯r∞⁄× „l o³‹z1x的提取缓冲液 o充分
研磨 o{sssµr°¬±os ∗ w ε 下离心 tx°¬±o取上清
液待测 ∀
113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取 t °¯ 酶液 o加
入 v °¯ 反应混合液 o同时启动秒表记时 ozxt2
Š • 型分光光度计 wzs±° 下比色 ∀对照中加
#tsw# 中国中药杂志 t||z年第 uu卷第 z期
入 s qt°²¯r的磷酸缓冲液 v °¯ ∀反应混合液
中含有 s1t°²¯r的磷酸缓冲液 xs °¯ ~‹u ’u
s1su{ °¯ ~愈创木酚 s1st| °¯ 充分混合 ∀酶活
性的大小以 ’⁄wzsr°¬±#ª表示 ∀酶液的提取 }
取材料 tª加入 s1t°²¯r³‹{1x 的 ×µ¬¶2‹≤¯
缓冲液 x °¯ o充分研磨 o{sssµr°¬±os ∗ w ε 下离
心 tx°¬±o取上清液待测 ∀
114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取 w支试管 ou支为
测定管 ou 支对照管 ∀各加入酶液 t °¯ 及
³‹x1y的柠檬酸缓冲液 t °¯ ∀对照管中加入
s1w°²¯r的 ‘¤’ ‹w°¯ ∀各试管置于 ws ε 恒温
水浴中保温 tx°¬±o再向各试管中加入 ws ε 下
预热的淀粉溶液 u °¯ o摇匀 o立即放入 ws ε 水浴
中准确保温 x°¬±后取出 o向测定管中迅速加入
s1w°²¯r‘¤’ ‹ w°¯ o以终止酶反应 ∀进行糖
含量的测定并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糖的含量 ∀酶
活性的大小以麦芽糖 °ªrk鲜重 ª#x°¬±l表示 ∀
标准曲线采用麦芽糖标准液kt°ªr°¯ l制作 o显
色试剂为 v ox2二硝基水杨酸 ozxt2Š • 型分光
光度计 xus±° 处比色 ∀酶液的提取 }取材料
tªo加入双蒸水 x °¯ o充分研磨后 o{sssµr°¬±os
∗ w ε 下离心 tx°¬±o取上清液稀释一定倍数后
进行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
115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取 u °¯ 样液 o加入
v ox2二硝基水杨酸 u °¯ o沸水浴中煮沸 x°¬±
后 o冷却 o稀释 ozxt2Š • 型分光光度计上
xus±°处比色 ∀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并计算其
含量 ∀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样液的提取与淀粉酶
活性的测定相同 ∀
116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吸取样液
s1t °¯ o放入具塞试管中 o加入 x °¯ 考马斯亮蓝
Šuxs试剂 o充分混合 ou°¬±后于 zxt2Š • 型分光
光度上 x|x±°处比色 ∀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并
计算蛋白质含量 ∀标准曲线的制作采用 s ∗
tsssΛªr°¯ 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样液的提取与
淀粉酶活性测定相同 ∀
2 实验结果
附表显示了酸性磷酸酶等 x种生理指标的
测定结果 ∀可以看出 o不同时期芽和鳞片内部
贮藏组织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鳞片近轴面表
皮 ∀鳞片内部贮藏组织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一直
下降 o另外两个部位的酶活性则先降后升 ∀芽
和鳞片近轴面表皮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
鳞片内部贮藏组织 ∀v个时期鳞片内部贮藏组
织的过氧化物酶性变化很小 o另外两个部位的
酶活性则先降后升 ∀v个部位淀粉酶的活性变
化规律相似 o约为先升后降 ∀芽的淀粉酶活性
高于鳞片近轴面表皮 o后者的淀粉酶活性又高
于鳞片内部贮藏组织 ∀v个部位还原糖含量的
高低顺序与淀粉酶相同 o鳞片内部贮藏组织的
还原糖含量则先升后降 o而另外两个部位的还
原糖含量则先降后升 ∀芽和鳞片内部贮藏组织
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鳞片近轴面表
皮 ∀鳞片内部贮藏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先升
后降 o而另外两个部位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
一直上升 ∀
附表 浙贝母越冬时期的生理指标
取样部位
及时期

酸性磷酸
酶活性
Λ°²¯r°¬±#ª
过氧化物
酶活性
’⁄wzsr°¬±#ª
淀粉酶活
性麦芽糖
°ªrª#x°¬±
还原糖含量

°ªrª
可溶性蛋
白质含量
°ªrª
„ 时期 t u1zw ut1vu tt1wu tt1uy z1{y
时期 u s1{u {1su tw1uv |1xz {1{u
时期 v t1ut |1uu {1v{ ts1yw tu1sy
… 时期 t s1|y tx1zv x1{{ z1ww u1wt
时期 u s1z| tv1|{ y1|{ z1su w1sv
时期 v s1|v ty1{w x1xy {1sv w1s{
≤ 时期 t t1zx t1zw u1zy u1ut z1z|
时期 u t1w{ t1zu v1z{ v1{z tt1wu
时期 v t1vv t1y| u1sv u1y{ {1t{
注 }„1 芽 …1 鳞片近轴面表皮 ≤1 鳞片内部贮藏组织
#usw# 中国中药杂志 t||z年第 uu卷第 z期
3 讨论
酸性磷酸酶是一类专一性较低的水解酶
类 o参与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生物大分子的降解 o
还与磷酸盐和磷酸酯的代谢有关≈u  ∀过氧化
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 o与细胞的多种代谢
活动有关≈v  ∀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反映了植物
体内淀粉代谢的情况 o还原糖在有机体的代谢
中起着重要作用≈w  ∀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
物 o其变化反映了细胞内部核酸代谢的变
化≈x  ∀浙贝母各部位的 x个生理指标在不同时
期的变化表明浙贝母在越冬期间内部并非处于
一种静止状态 o而是进行着复杂的代谢活动 ∀
这些代谢活动与抗寒的关系尚待深入研究 ∀
4 参考文献
t 高文远等 1 广西植物 ot||y ~tykul }tzt
u ⁄¤µ¯¨ ±¨ „ ⁄ ·¨¤¯ q ≤¤± …²·ot|{| ~yz }ttsv
v Ž²¦«¯²¤ ·¨¤¯ q °¯ ¤±·≤¨¯¯ °«¼¶¬²¯ ot||z ~t{ }wyv
w Š¤±¶·²± „ q植物生理学 1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ot|{| }
t|v
x ≤«µ∏±ª²² ‘Žq∞± ∞¬³ …²·ot||u ~vu }vs|
t||y ) ts ) sw收稿
白芷炭腐病菌微菌核在不同条件下
存活情况的研究
张玉方 余红梅
k四川省药物种植研究所 南川 yw{ws{l
中药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 Ανγελιχα
δαηυριχα kƒ¬¶¦«q¨ ¬ ‹²©©° ql …¨ ±·«q¨·‹²²®q©
或 杭 白 芷 Ανγελιχα δαηυριχα k ƒ¬¶¦«q ¬¨
‹²©©°ql …¨ ±·«q ·¨ ‹²²®q φ . ϖαρ . φορµοσανα
k…²¬¶¶l≥«¤± ·¨≠∏¤±的干燥根 ∀白芷收后干燥
过程中发生的炭腐病k或称根腐病l由莱豆壳球
孢 Μαχροπηαµινα πηασεολινα kפ¶¶¬l Š²¬§引
起 o该菌一般只产生菌丝体和微菌核 o偶尔可以
产生分生孢子器 ∀微菌核是其主要存活形式 o
同时也是白芷炭腐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t  ∀
为了探索该病的发生规律 o为病害的防治提供
参考 o我们对该菌微菌核在不同条件下的存活
性况作了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111 微菌核制备 将分离于白芷病组织的病
菌接种到液体马铃薯葡萄糖养基中 o并在 ux ε
下培养 o经常摇动 o待产生大量的微菌核k约 tx
天l后 o将其挑出 o置于器皿中 ovs ε 下烘干 o用
玻棒轻压碎使其成粉末状 o即得供试微菌核 ∀
112 室内常温下微菌核的寿命 将制备好的
微菌核置于干净的器皿中 o加盖 o放于室温暗
处 o开始和每隔 t个月取适量于玻片上 o加 t ∗
u滴蒸馏水 o盖上盖片 oux ε 下保湿培养 ouw«后
显微镜下检查其萌发率 o每次检查重复 v次 o检
查时计数视野中的所有微菌核 o数满 tss个为
止 ∀以微菌核长出明显可见的菌丝作为萌发的
标准k下同l ∀试验于 t||w年 x月 uw日开始 o
以后每月 uw日测定 ∀
113 微菌核在土中的存活情况 将等量微菌
核分别拌入约 tssª风干 !磨细的消毒土
kt{s ε ou«l和未消毒土中k土样均采于南川三
泉白芷地l o充分混匀 o装入罐头瓶内 o加适量水
使土湿润 o用牛皮纸封口 o置室温下 o注意保湿 o
开始和每隔 t个月定期取土样适量加入冷却至
ws ε 左右的 xs °¯ 选择性培养基中≈u  o摇匀 o分
别倒入无菌培养皿中 o每皿约 ts °¯ o于 vs ε 下
培养 ots天后依培养基中出现黑色小点或黑斑
的情况来确定土中微菌核的存在情况≈v  o每个
#vsw# 中国中药杂志 t||z年第 uu卷第 z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