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valuation of county-leve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Zhangjiakou City, Hebei Province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县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年 3月 第 22卷 第 3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Mar. 2014, 22(3): 363−367


* 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004018)资助
** 通讯作者: 孙保平, 研究方向为荒漠化防治、工程绿化。E-mail: sunbp2008@sina.com
钟华, 研究方向为工程绿化。E-mail: remyzhong@163.com
收稿日期: 2013−07−31 接受日期: 2014−01−10
DOI: 10.3724/SP.J.1011.2014.30733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县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钟 华 孙保平**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摘 要 针对河北省张家口市特殊的生态区域地位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落后态势, 为探讨其生态环
境的重要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的相互关系, 以张家口地区的 13 县为研究对象, 采用基于熵值法的协调
评价方法对其县域协调发展进行了评价。首先建立了张家口地区县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 包括生态资源、
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 3 个子系统, 共计 21 个指标。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计算得出各县域的子系统分值
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度。根据协调度和经济水平将 13 个县域进行分区, 共分为 4 个类型区: 发达协调区, 蔚
县; 发达调和区, 怀来县; 中等发展协调区, 包括宣化县、张北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涿鹿县、赤城
县和崇礼县; 欠发达失调区, 包括康保县、沽源县和尚义县。各类型区的分布与区位分布有关: 欠发达地区位
于张家口地区的北部, 发达区位于张家口南部, 而中等发展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并针对不同分区制定因地制宜
的发展策略, 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与帮助。
关键词 张家口 县域 发展协调度 生态资源 经济水平 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4)03-0363-05
Evaluation of county-leve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Zhangjiakou City, Hebei Province
ZHONG Hua, SUN Baoping
(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fragile environment, a special ecological importance and undeveloped economy in Zhangjiakou City of
Hebei Province, the paper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status, and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social-economic importance of 13 counties in the city. The index system included twenty one indexes,
belonging to three subsystems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economic leve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dex weight was measured by
using entropy evaluation method. Scores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economic leve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hree subsystems in each county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scores of economic level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13 countie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 developed and coordinated area of Yu County; developed and coordinating area of Huailai County;
developing and coordinating areas of Xuanhua, Zhangbei, Yangyuan, Huai’an, Wanquan, Zhuolu, Chicheng and Chongli Counties;
and undeveloped and uncoordinated areas of Kangbao, Guyuan and Shangyi Counties. It was noted that the four groups were related
to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unties. The less developed counti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Zhangjiakou City, developed counties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and counties with mediu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Zhangjiakou C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different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advanced for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efforts in the different groups of counties. In developed and
coordinated areas, it was necessary to keep and exte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and to also pay significant attention on ecologically
limiting factors. In developed and coordinating areas, the technologies and structures of industries needed improvement to increase
profits and reduce industrial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For developing and coordinating areas (which covered most of the counties in
the region), there was need of a comprehensive balance in development and ecology to avoid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during
36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第 22卷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 undeveloped and uncoordinated areas, top government officials need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on policies which increas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to eliminate ecological poverty.
Keywords Zhangjiakou City; County level;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degree; Ecological resource; Economic level; Social
development
(Received Jul. 31, 2013; accepted Jan. 10, 2014)
县域是最基本的行政单位, 不仅担负着发展经
济的任务, 而且也是制定发展规划, 对资源进行开
发和分配, 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基层行政地域单
元[1]。因此, 研究如何在县域范围内协调生态资源保
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者的关系, 具有十分重
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目前在县域范畴内关于经
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协调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协调, 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子系统间配合
得当、良性循环的关系, 以达到减少系统运行负效
应、提高系统整体输出功能和协同效应为目的[2]。
在实际中, 一些地区和部门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
长, 忽视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关系, 造成资
源的消耗及浪费, 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而这些后果
又导致经济发展出现遏制, 这种非良性循环使系统
间的运行负效应增加, 系统整体输出功能减弱, 协同
效应下降。而另一方面, 单纯强调生态资源的保护,
而牺牲当地群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也可
能因得不到当地群众的支持而无法执行下去。
以往的一些研究所强调的协调性其实质是均衡
性和均衡程度, 但各地生态资源拥有量、经济发展
水平、人民文化素质和需求都有所不同, 均衡发展
的策略未必适合每个局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如
何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和规划, 协调好生态资源
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者之间的关系, 实现
三者的良性协调、互动,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思
考的问题。因此, 本研究对河北省张家口市的 13个
县的经济、社会、生态进行评分, 根据评分对三者
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 根据得到的协调度指数
和经济水平对其进行分区, 并针对不同分区制定因
地制宜的发展策略, 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具有指导
意义的建议和帮助。
1 研究区概况
河北省张家口市生态区域地位特殊, 处于河北
省西北部, 位于东经 113°50′~116°30′, 北纬 39°30′~
42°10′。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 东南毗连北京市, 南
北长 289.2 km, 东西宽 216.2 km, 总面积 3.68万 km2,
总人口 460 万。区域内地理、地形、地貌复杂, 有
高原、山区、丘陵、盆地、湖泊等, 国土中有林地、
草地、耕地、果园、水域等。区域自然灾害严重, 风
灾、旱灾、雹灾、涝灾常年不断, 生态环境极其脆
弱 , 加之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 , 人口贫困 , 为环
京津贫困带的重要部分, 历来是国家生态建设和扶
贫的重点区域。
2 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指标的选取
在构建张家口市县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指标体系时, 遵循如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和
指标体系能反映协调发展的内涵, 评价指标具有较
强的鉴别能力, 能够区分不同县域协调发展的高低;
2)可比性原则, 各项指标的涵义、统计口径和范围统
一、标准、规范, 以确保各县的可比性, 力求反映出
各县域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差异; 3)代表性原
则, 各项指标能够代表当地情况, 即针对张家口市
的生态、经济、社会方面的特点选取指标; 4)可操作
性原则, 作为一种统计分析手段, 所选取的指标在
实践中是可行的, 同时考虑指标获取的难易程度和
可靠性, 确保指标可以量化[3−4]。
遵循以上原则, 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5−8]后, 选
取 21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 定量分析张家口地
区县域的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 具体指标见表 1。
2.2 指标的标准化
由于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和变化幅度的差异 ,
采用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不同性质、不同量纲、不
同数量变化幅度的数值统计在一起, 必定会对结果
产生影响, 为了减少甚至排除这些因素对结果的影
响, 需要先对指标进行标准化, 使各原始指标经过
转换后处在[0, 1]区间内, 计算公式如下[9]:
当指标为正向指标 , 采用公式 (1)进行标准化
计算:
min
max min
Xij XjXij
Xj Xj
−′ = − (1)
当指标为负向指标, 采用公式(2)进行标准化计算:
max
max min
Xj XijXij
Xj Xj
−′ = − (2)
式中: i表示第 i县的指标数值, 1≤i≤13; j表示第 j
个指标, 1≤j≤21; Xij′表示第 i县的第 j个指标的标准
化值; Xij表示第 i县的第 j个指标的初始值; Xjmin、
Xjmax分别表示 13个县中第 j个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
第 3期 钟 华等: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县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365


表 1 张家口县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es syste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unties in Zhangjiakou City
目标层
Objective layer
准则层
Criterion layer
指标层
Factor layer
指标方向性
Index directivity
权重
Weight
人均草地面积 Grassland area per capita + 0.042
人均耕地面积 Farmland area per capita + 0.047
人均林地面积 Forest area per capita + 0.049
森林覆盖率 Forest coverage rate + 0.046
有效灌溉面积 Effective irrigation area + 0.051
工业能源消费量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 0.040
生态资源子系统
Ecological
resources
subsystem
工业取水总量 Total industrial water consumption − 0.034
人均 GDP Per capita GDP + 0.05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 + 0.052
人均财政收 Revenue per capita + 0.04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 income per urban resident
+ 0.048
农民人均纯收入 Net income per farmer + 0.046
第三产业比重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 0.050
经济水平子系统
Economic
level
subsystem
工业总产值 Total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 0.052
人口总量 Population + 0.054
人口自然增长率 Natural population growth rate + 0.049
邮电业务总量 Total business volume of post + 0.044
万人医院床位数 Hospital beds for ten thousand population + 0.053
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
Ordinar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en thousand population
+ 0.045
公路里程 Highway mileage per 1 km2 + 0.050
县域协调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Coordinated deve-
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county scale

社会发展子系统
Social
development
subsystem
农民人均住房面积 Housing area per farmer + 0.050

值。当指标为正向指标时, Xij′数值越大, 对子系统的
发展越好; 当指标为负向指标时, Xij′数值越小, 对
子系统的发展越好。
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不同的评价指标对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不同 ,
需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目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
种, 如专家排序法、Delphi法、熵值法等[10], 归纳起
来包括客观赋值法和主观赋值法两种, 本研究为了
排除人为干扰, 因此选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熵是一
个物理概念, 表示体系的混乱程度[11]。指标的离散
程度越大, 熵值就越大, 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
就越大; 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小 , 熵值就越小 , 该指
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就越小。具体的计算步骤见以
下公式[11]:
(1)计算第 i 县的第 j 项指标占所有县该指标和
的比重:
1
n
i
Xijyij
Xij=
′= ′∑ (1≤n≤13) (3)
(2)计算第 j项指标的熵值:
1 ln
n
iej K yij yij== − ∑ (4)
式中, K为常数, K=1/lnn (1≤n≤13)。
(3)计算第 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1gj ej= − (5)
(4)计算第 j项指标的权重:
1
m
i
gjWj
gj=
= ∑ (1≤m≤21) (6)
2.4 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得分[12]为:
1
m
j
S Wjxij
=
′= ∑生态 (7)

1
m
j
S Wjxij
=
′= ∑经济 (8)
1
m
j
S Wjxij
=
′= ∑社会 (9)
本文采用离差系数法计算区域协调度。协调度
公式[12]为:
d
1 SD
S
= − (10)
式中 , D 为协调度 , S 为各子系统得分的平均值 , Sd
为各子系统得分的标准差。D 值越大 , 说明系统之
间协调性越好 ; D 值越小 , 说明系统之间协调性
越差。
2.5 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类型的分类标准
根据协调度 D 的范围, 将县域的生态−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划分为 3 类[13]: 0≤D≤0.4 为失调区间,
0.436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第 22卷


3 张家口县域协调实证分析
所需数据来源于张家口市人民政府编写的《张
家口经济年鉴特别版 2009》, 其中森林覆盖率数据
来源于河北省人民政府 2005 年 11 月公布的森林资
源二类调查结果。计算得出张家口市各县域的生态、
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得分、协调度以及排名见表 2,
其中, 生态、经济和社会 3 个子系统中排名最低的
子系统即为制约因素。
目前, 我国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因此,
在对张家口各县域协调发展进行分区时, 不仅要考
虑到协调度, 并且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
表 2 县域各子系统得分、协调度及排名
Table 2 Scores and ranking of subsystems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different counties of Zhangjiakou City
生态资源子系统
Ecological resources
subsystem
经济水平子系统
Economic level
subsystem
社会发展子系统
Social development
subsystem
协调度
Coordination
degree 县名
County
得分(S 生态)
Score
排名
Ranking
得分(S 经济)
Score
排名
Ranking
得分(S 社会)
Score
排名
Ranking
得分(D)
Score
排名
Ranking
制约因素
Restraining factor
宣化 Xuanhua 0.103 11 0.160 4 0.210 1 0.724 8 生态资源 Ecological resources
张北 Zhangbei 0.198 2 0.105 10 0.142 6 0.743 7 经济水平 Economic level
康保 Kangbao 0.188 3 0.033 11 0.066 13 0.304 12 社会发展 Social development
沽源 Guyuan 0.221 1 0.026 13 0.071 11 0.218 13 经济水平 Economic level
尚义 Shangyi 0.157 7 0.032 12 0.069 12 0.388 11 经济水平 Economic level
蔚县 Yuxian 0.163 5 0.200 2 0.193 3 0.914 1 生态资源 Ecological resources
阳原 Yangyuan 0.129 8 0.157 5 0.119 8 0.880 2 生态资源 Ecological resources
怀安 Huai’an 0.100 12 0.166 3 0.138 7 0.800 5 生态资源 Ecological resources
万全 Wanquan 0.100 12 0.138 7 0.171 4 0.788 6 生态资源 Ecological resources
怀来 Huailai 0.117 10 0.329 1 0.199 2 0.594 10 生态资源 Ecological resources
涿鹿 Zhuolu 0.121 9 0.151 6 0.171 5 0.861 3 生态资源 Ecological resources
赤城 Chicheng 0.185 4 0.134 8 0.119 9 0.806 4 社会发展 Social development
崇礼 Chongli 0.159 6 0.109 9 0.072 10 0.686 9 社会发展 Social development

首先, 根据经济发展子系统的得分, 将张家口
13 县分为 3 类, S 经济≥0.2 为发达地区, 包括怀来县
和蔚县; 0.1≤S 经济<0.2 为中等发展地区, 包括宣化
县、张北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涿鹿县、
赤城县、崇礼县; S 经济<0.1为欠发达地区, 包括康保
县、沽源县和尚义县。
其次, 根据协调度可分为 3 个区间: 协调区间
包括宣化县、张北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
全县、涿鹿县、赤城县和崇礼县; 调和区间仅有怀
来县; 失调区间包括康保县、沽源县和尚义县。
最后, 根据经济和协调度分类, 将张家口 13 县
分为 4类: 第一类是发达协调区, 蔚县; 第二类是发
达调和区 , 怀来县; 第三类是中等发展协调区 , 包
括宣化县、张北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涿
鹿县、赤城县和崇礼县; 第四类是欠发达失调区, 包
括康保县、沽源县和尚义县。根据区位分布可以发
现, 欠发达地区位于张家口地区的北部, 发达区位
于张家口南部, 而中等发展区主要集中在中部。
根据表 2 各子系统得分对这 4 类分区, 分别进
行分析研究。
发达协调区, 蔚县, 经济得分排名第 2, 社会排
名第 3, 生态排名第 5; 发达调和区, 怀来县, 经济
排名第 1, 社会排名第 2, 但生态排名第 10。二者均
是生态排名较经济社会低, 这是由于其人均资源量
少, 且工业较发达, 对环境的污染较多, 因此, 生态
得分较低, 与经济和社会不甚协调。
中等发展协调区, 包括 9 个县, 其各子系统得
分均处于中等水平, 根据限制因素, 可以再分成 2
类, 一类是生态限制发展, 包括宣化县、阳原县、怀
安县、万全县和涿鹿县, 另一类是经济社会限制发
展, 包括张北县、赤城县和崇礼县。生态限制是由于
宣化县、怀安县、万全县和涿鹿县的工业较发达, 因
此能耗和水耗较高, 对环境有所损害; 张北县、赤城
县和崇礼县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此外, 张北县的人
均财政收入偏低, 赤城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
欠发达失调区的沽源县、康保县和尚义县的共
同特点是生态得分较高, 经济、社会得分很低, 并且
均位于坝上地区。其生态得分高的原因有两个: 一
是地广人稀 , 人均资源量较高 ; 二是工业不发达 ,
使得能源的消耗较少。但是位于坝上生态脆弱区 ,
资源质量较差, 此外, 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由
于其属于京津上游生态屏障, 其生态建设受到重视,
因此在生态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本研究中
得以体现。
第 3期 钟 华等: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县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367


4 对策与建议
针对张家口县域协调发展与经济水平分区, 因地
制宜, 给出不同的建议与对策,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1)发达协调区: 应保持现有发展态势, 可将其
作为试点县, 推广其发展经验。与此同时, 生态也是
其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生态
环境, 节约资源。
(2)发达调和区, 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张家
口市属于高水平, 但是生态制约了其协调发展, 工
业消耗能源对其造成了影响。因此, 需要发展清洁
能源产业 , 升级产业结构 , 改进工艺技术 , 增加经
济价值的同时降低能耗。
(3)中等发展协调区, 位于张家口地区的中部, 范
围广, 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 且较
为协调, 这个状态较为均衡, 应加快经济的发展, 推
动新能源产业、现代物流业以及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4)欠发达失调区, 生态水平较高, 但属于生态
脆弱区, 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发展经济的时候一定
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因此, 针对这几个县, 国家应
该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注重当地的扶贫开发等。
其他地区应给予其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 进行生态
补偿。在发展经济的时候, 可以适当选择绿色环保
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汉英. 县域经济和社会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
究[J]. 地理学报, 1991, 46(4): 385–395
Mao H Y. Study on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al
growth with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t county
level[J]. Acta Geographical Sinica, 1991, 46(4): 385–395
[2] 汤岭, 李建平, 余乐安, 等. 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
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4):
594–602
Tang L, Li J P, Yu L A, et 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ology
for system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distanc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J].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2010, 30(4): 594–602
[3] 迟国泰, 曹婷婷, 张昆. 基于相关−主成分分析的人的全面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2012,
32(1): 111–119
Chi G T, Cao T T, Zhang K. The establishment of human
all-aroun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based on
correlation-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J].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 2012, 32(1): 111–119
[4] 刘涛 . 山东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J]. 中
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11): 169–174
Liu T. Study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ounty
economy and society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counter-
measure[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21(11): 169–174
[5] 王雅洁, 戴景新, 高素英. 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 41(6): 99–104
Wang Y J, Dai J X, Gao S Y.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coor-
dinated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2, 41(6): 99–104
[6] 陈长杰, 马晓微, 魏一鸣, 等.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
资源系统协调性分析[J]. 系统工程, 2004, 22(3): 34–39
Chen C J, Ma X W, Wei Y M, et al. A harmony analysis on
system of economy and resources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J]. Systems Engineering, 2004, 22(3):
34–39
[7] 李艳, 曾珍香, 武优西, 等.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
法研究及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 23(5): 54–58
Li Y, Zeng Z X, Wu Y X, et al.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 of coordinated[J].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 2003, 23(5): 54–58
[8] 李崇明 , 丁烈云 . 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
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2004, 11:
134–139, 144
Li C M, Ding L Y. Study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in small town[J].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2004, 11: 134–139, 144
[9] 张东海, 任志远, 冯雪铭, 等. 中国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的
协调发展时空变化[J]. 干旱区地理, 2013, 36(3): 454–552
Zhang D H, Ren Z Y, Feng X M, et al. Dynamic change and
spatial differenc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n ecnomy-
society and ecology of western area in China[J]. Arid Land
Geography, 2013, 36(3): 454–552
[10] 姜涛, 袁建华, 何林, 等.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分析
模型体系[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 22(12): 67–72
Jiang T, Yuan J H, He L, et al. An analyzing model system on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s[J].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 2002, 22(12):
67–72
[11] 张卫民 .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J]. 厦门
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2): 109–115
Zhang W M. Evalua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entropy[J].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Arts &
Social Sciences, 2004(2): 109–115
[12] 徐艳飞, 武友德, 和瑞芳, 等. 边疆民族省份区域系统协调
时空格局及发展机制——以云南省为例 [J]. 经济地理 ,
2010, 30(9): 1428–1434
Xu Y F, Wu Y D, He R F, et al. Research on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developing mechanism for coordinated develop-
ment of regional system of the border provinces inhabited by
ethic minorities: A case study of Yunnan Province[J]. Eco-
nomic Geography, 2010, 30(9): 1428–1434
[13] 王芳 , 林妙花 , 沙润 . 基于生态位态势的江苏省区域旅游
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2(4): 139–144
Wang F, Lin M H, Sha R. Research on coordinated develop-
ment of regional tourist economy of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ecological niche[J].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 32(4): 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