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dvances in studies on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rug carriers

自组装纳米粒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全 文 :t he radical scavenging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danshensu
and salvianolic acid B [J ]1 Food Chem Tox icol , 2008 , 46 (1) :
732811
[ 7 ]  Zhao G R , Xiang Z J , Ye T X , et al1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S alvia mil tiorrhiz a and Panax notoginseng [J ]1 Food Chem ,
2006 , 99 (4) : 76727741
[ 8 ]  Zhou Z , Liu Y , Miao A D , et al1 Protocatechuic aldehyde
suppresses TNF2alpha2induced ICAM21 and VCAM21 expres2
sion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 helial cells [J ]1 Eur J
Pharmacol , 2005 , 513 (122) : 1281
[ 9 ]  Zhou Z , Liu Y , Miao A D , et al1 Salvianolic acid B at tenuates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 production in TNF2al2
pha t reated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 helial cells [J ]1 J Cell
B iochem , 2005 , 96 (1) : 10921161
[ 10 ]  Zhang H S , Wang S Q1 Nrf2 is involved in teh effect of tan2
shinone ⅡA on int racellular redox stat us in human aortic
smoot h muscle cells [J ]1 B iochem Pharmacol , 2007 , 73 (9) :
1358213661
[ 11 ]  Fu J , Huang H , Liu J , et al1 Tanshinone ⅡA protect s cardi2
ac myocytes against oxidative st ress2t riggered damage and ap2
optosis [J ]1 Eur J Pharmacol , 2007 , 568 (123) : 21322211
[ 12 ]  Lee A R , Wu W L , Chang W L , et al1 Isolation and bioactiv2
ity of new tanshinones [J ]1 J N at Prod , 1987 , 50 (2) : 1572
1601
[ 13 ]  Ryu S Y , Oak M H , Kim K M1 Inhibition of mast cell de2
granulation by tanshinones f rom t he root s of S alvia mi ltior2
rhi z a [J ]1 Planta Med , 1999 , 65 (7) : 65426551
[ 14 ]  Choi H S , Kim K M1 Tanshinones inhibit mast cell degranu2
lation by interfering wit h IgE receptor2mediated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PLCgamma2 and MAP K [J ]1 Planta
Med , 2004 , 70 (2) : 17821801
[ 15 ]  Jeon S J , Son K H , Kim Y S , et al1 Inhibition of prostaglan2
din and nit ric oxide production in lipopolysaccharide2t reated
RAW 26417 cell by tanshinones f rom t he root s of S alvia milt2
iorrhiz a Bunge [J ]1 A rch Pharm Res , 2008 , 31 ( 6) : 7582
7631
[ 16 ]  Jang S I , Kim H J , Kim Y J , et al1 Tanshinone ⅡA inhibit s
L PS2induced NF2kappaB activation in RAW 2641 7 cells : pos2
sible involvement of t he NIK2IKK , EP K1/ 2 , p38 and J N K
pat hways [J ]1 Eur J Pharmacol , 2006 , 542 (123) : 1271
[ 17 ]  崔 燎 , 邹丽宜 , 刘钰瑜 , 等 1 丹参水提物和丹参素促进成
骨细胞活性和防治泼尼松所致大鼠骨质疏松 [J ]1 中国药理
学通报 , 2004 , 20 (3) : 28622911
[ 18 ]  Liu Y R , Qu S X , Maitz M F , et al1 The effect of t he major
component s of S alvia milt iorrhiz a Bunge on bone marrow
cells [J ]1 J Ethnopharmacol , 2007 , 111 (3) : 57325831
[ 19 ]  Lee S Y , Choi D Y , Woo E R1 Inhibition of osteoclast differ2
entiation by tanshinones f rom t he root of S alvia miltiorrhiz a
Bunge [J ]1 A rch Pharm Res , 2005 , 28 (8) : 90929131
[ 20 ]  Lee T Y , Chang H H , Wang G J , et al1 Water2soluble ex2
t ract of S alvia mi ltiorrhiz a ameliorates carbon tet rachloride2
mediated hepatic apoptosis in rat s [J ]1 J Pharm Pharmacol ,
2006 , 58 (5) : 65926651
[ 21 ]  贾 娜 , 项海芝 , 杨松松1 丹参水溶性部分丹酚酸的进展述
评 [J ]1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 2006 , 8 (3) : 412421
[ 22 ]  Liu P , Hu Y , Liu C , et al1 Effect s of salviainolic acid A (SA2
A) on liver injury : SA2A action on hepatic peroxidation [J ]1
L iver , 2001 , 21 (6) : 38423901
[ 23 ]  Lin Y L , Wu C H , Luo M H , et al1 I n vit ro protective
effect s of salvianolic acid B on primary hepatocytes and hepatic
stellate cells [J ]1 J Ethnopharmacol , 2006 , 105 (122) : 2152
2221
[ 24 ]  吴继洲 , 阮汉利 , 张勇慧1 加强天然活性成分构效关系研究
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 [J ]1 世界科学技术2中药现代化 ,
2002 , 4 (4) : 322341
[ 25 ]  Liu J , Yang C F , Wasser S , et al1 Protection of S alvia milti2
orrhiz a against aflatoxin2B12induced hepatocarcinogenesis in
Fischer 344 rat s dual mechanisms involved [J ]1 L i f e Sci ,
2001 , 69 (3) : 30923261
[ 26 ]  Lee W Y , Chiu L C , Yeung J H1 Cytotoxicity of major tan2
shinones isolated f rom Danshen ( S alvia milt iorrhiz a ) on
Hep G2 cells in relation to glutat hione perturbation [J ]1 Food
Chem Tox icol , 2008 , 46 (1) : 32823381
[ 27 ]  Mosaddik M A1 I n vit ro cytotoxicity of tanshinones isolated
f rom S alvia mil tiorrhi z a Bunge against P338 lymphocytic
leukemia cells [J ]1 Phytomedicine , 2003 , 10 (8) : 68226851
[ 28 ]  陈 坚 , 林庚金1 丹参酮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J ]1 复旦学报 :
医学版 , 2003 , 30 (6) : 62626281
[ 29 ]  Holland J F , Bast R C , Morton D L1 Cancer Medicine [ M ]1
Baltimore : Williams & Wilkins , 19971
[ 30 ]  Bian W , Chen F , Bai L , et al1 Dihydrotanshinone I inhibit s
angiogenesis bot h in vi t ro and in vivo [J ]1 A cta B iochi m B io2
phys S in , 2008 , 40 (1) : 1261
[ 31 ]  Hur J M , Shim J S , J ung H J , et al1 Crytotanshinone but not
tanshinone ⅡA inhibit s angiogenesis in vit ro [J ]1 Ex p Mol
Med , 2005 , 37 (2) : 332371
自组装纳米粒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柳  琳 ,蔡鑫君 , 柴国宝 ,夏爱晓 ,赵  宁 ,李范珠 3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摘 要 :自组装纳米粒具有粒径小、长循环和独特的体内分布等特点 ,为有效克服生理屏障和为药物靶向传递提供
了很好的前景。综述了自组装纳米粒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自组装纳米粒 (SAN) ;嵌段共聚物 ;药物载体 ;制备
中图分类号 :R28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9) 03 0479 05
Advances in studies on self2assembled nanoparticl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rug carriers
L IU Lin , CA I Xin2jun , CHA I Guo2bao , XIA Ai2xiao , ZHAO Ning , L I Fan2zhu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angzhou 310053 , China)
Key words : self2assembled nanoparticles (SAN) ; block copolymer ; drug carriers ; p reparation
·974·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3 期 2009 年 3 月
3 收稿日期 :2008207202
基金项目 :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 (2007R40 G2120044)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作者简介 :柳 琳 (1983 —) ,女 ,浙江镇海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Tel : (0571) 86613726  E2mail : ringe. 1 @163. com3 通讯作者 李范珠 Tel : (0571) 86633030  E2mail :lifanzhu @zjtcm. net
  近年来 ,纳米粒 (nanoparticle)作为胶态药物载体的优点
日益突显 ,可有效保护药物活性 ,实现缓释、控释 ,避免网状
内皮系统 ( reticulo endothelial system , RES) 吞噬 ,提高疗
效 ,降低不良反应。但是 ,大部分纳米粒对药物均为被动包
裹 ,而且药物在保存、体内传递过程中容易泄露 ,到达靶部前
载体已被破坏。此外 ,亲脂性膜 (如细胞膜等)会阻止部分纳
米粒进入靶部位 ,使其无法被细胞内吞或被巨噬细胞吞噬 ,
故药物只能在靶部位表面释放 ;更多的载药纳米粒受性质所
限而无法到达靶部位 [1 ] 。自组装纳米粒 ( self2assembled
nanoparticle , SAN)以其柔顺性和小尺寸 ,为有效克服生理
屏障提供了可行性 ,也为特定组织或细胞内的药物靶向传递
提供了很好的前景。在体内环境中 , SAN 比其他微粒分散
体系更稳定 ,具有粒径小、粒度分布窄、载药范围广、载药量
高、结构稳定、体内滞留时间长且体内分布独特等特点 ,对目
前难以解决的抗肿瘤治疗和脑靶向给药方面有望取得突
破 [2 ,3 ] 。因此 ,大力开展 SAN 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形成原理和特点
SAN 是在平衡条件下 ,两亲性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
通过非共价键作用 ,如氢键、范德华力以及弱的离子键作用 ,
以自由能最小时状态最稳定为原则 ,自发地缔结成热力学稳
定、核2壳结构、性能特殊的纳米微粒。其内核可通过疏水性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和氢键等使疏水性药物、基因治疗药物
或蛋白多肽类增溶 ,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其亲水性外壳与
外界环境接触可有效防御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吸附 ,从而避免
分解 ,在体循环过程中体现出长久的活性。
SAN 具有小尺寸、靶向性和稳定释放等优点。其通常
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 (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
CMC) ,表现为载药胶束在血流中稳定 ,可延长循环时间。
SAN 在制备过程中无需添加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溶
剂 ,可减小载体的毒性。通过温度、p H 值、电场、磁场或酶的
作用改变聚合物的性质 ,能使 SAN 产生主动或被动靶向性 ,
从而影响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4 ] 。SAN 有别于普通纳米
粒的突出优点是对疏水性药物包封率高、药物泄露少 ,且能
够组成两亲性前药的完整个体。自组装技术简便易行 ,成本
低 ,无须特殊装置 ,通常以水为溶剂 ,具有沉积过程和膜结构
分子级控制的优点 ,因此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5 ,6 ] 。
2  SAN的处方组成
SAN 可负载的药物范围很广 ,可以是固体或液体 ,疏水
性或亲水性 ,单方药或复方药。SAN 的载体材料多为两亲
性嵌段共聚物 ,其在溶液中可自组装成特定的超分子有序聚
集体 ———胶束 ,使表面自由能降到最低。两亲性聚合物胶束
粒径小 ( < 200 nm) ,药物可以陷入其中或吸附在其表面。
目前所用共聚物的嵌段多为人工合成的可生物降解材
料 ,如聚乙二醇 ( PEG) 、聚氧乙烯 ( PEO ) 、聚羟基乙酸
( P GA) 、聚乙烯吡咯烷酮 ( PV P) 等亲水嵌段和聚乳酸
( PLA) 、乳酸2羟基乙酸共聚物 ( PL GA) 、聚己内酯 ( PCL) 、聚
β2苄基门冬氨酸 ( PBLA) 、聚苄基谷氨酸等疏水嵌段。随着
研究的不断深入 ,日益出现 ABA 型和 ABC 型三嵌段共聚
物 ,如 PEO2PLA2PEO、聚乙二醇2聚乙烯亚胺2聚谷氨酸苄酯
( PEG2PEI2PBL G)等 [3 ] 。
除上述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外 ,由天然多糖组成的纳米级
自组装聚合物 ,如壳聚糖、芽霉菌糖和凝胶多糖 ,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2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生
物降解性、生物活性和低免疫原性 ,在生物医学方面多用于药
物和基因载体。壳聚糖的主链中含有伯胺 ,在生物学溶液中
表面产生正电荷 ,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药物 (如肽类、蛋白质、
基因等)能通过静电作用或化学键耦合与活性部位相结合 ,从
而改善药物对作用点的靶向作用。经疏水性修饰的壳聚糖能
高效吸附疏水性药物并持续释放。Parka 等[7 ]开发了由去氧
胆酸修饰的壳聚糖衍生物 ,其能在水溶液中形成纳米级自组
装聚合物 ,作为药物和基因载体。而乙二醇壳聚糖 ( GC)则能
在更大 p H 值范围的溶液中溶解 ,并且生物相容性好。Kim
等[8 ]引入去氧胆酸形成乙二醇壳聚糖去氧胆酸 ( GCD) ,其含
有疏水性多核 ,包含 2132419 GCD 链 ,可作为疏水性药物和基
因载体 ,在生理环境下维持稳定可达 10 d。Yoo 等[9 ]用 5β2去
羟基胆酸通过共介键与壳聚糖上的伯胺相连制得经疏水性修
饰的乙二醇壳聚糖 ( H GC) ,通过 H GC 和疏水性 DNA 之间的
相互作用 ,自组装形成 DNA 纳米粒 ( H GC2DNA2SAN) ; H GC
量的增加能使 H GC2DNA2SAN 粒径减小 ,细胞毒性降低 ,
DNA 包封率增加 ,并促进 COS21 细胞对 H GC2DNA2SAN 的
包吞作用 ,体内外结果均表明 H GC2DNA2SAN 对增加转染率
具有重要作用。Parka 等[7 ]将阿霉素与 H GC 主链相结合 ,能
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也有研究用亚麻酸通过 12乙基232(32二
甲基氨基嘌呤)2碳化二亚胺2介导反应来修饰壳聚糖。结果
表明 ,疏水化壳聚糖形成的水凝胶 SAN 能作为水溶性蛋白质
(如牛血清白蛋白)的载体[10 ] 。
此外 ,环境敏感型高分子材料在 SAN 的控制释放中也具
有重要意义。热敏性两亲性共聚物通常含有热敏性的亲水嵌
段 ,如聚异丙基丙烯酰胺2聚丙烯酸 ( PIPPA2PAA) 、PEG2PL2
GA2PEG、聚氧乙烯2聚乳酸2聚氧乙烯 ( PEO2PLA2PEO) 和
PLA2PEO2PLA 等。在温度升高时内核疏水性增强 ,临界胶
束浓度降低 ,利于胶束形成 ;进一步升温则可使胶束发生交联
而形成凝胶 ,此温度称为最低临界溶解温度 (lower critical so2
lution temperature , LCST) ,低于 LCST 聚合物呈现水溶性 ,高
于 LCST则形成凝胶 ,利用此功能可开发 SAN 的靶向传递和
缓释制剂。Chaw 等[4 ]合成了热敏性胆固醇基封端的聚 ( N2异
丙基丙烯酰胺2co2N , N2二甲基丙烯酰胺) 和胆固醇接枝的聚
[ N2异丙基丙烯酰胺2co2N2(羟甲基) 丙烯酰胺 ]两亲性聚合
物 ,并采用透析法制备环孢霉素 A 和吲哚美辛的 SAN。在磷
酸盐缓冲溶液 ( PBS) (p H 714) 中 ,胆固醇封端和接枝的 SAN
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 16 和 815 mg/ L ,LCST 分别为 3314 和
3813 ℃,较低的成型温度和增加聚合物浓度均有利于提高药
物包封率。吲哚美辛自 SAN 中的释放取决于温度变化 ,在
LCST 时释放加快 ,低于 LCST 则减慢。Liu 等[11 ]用聚 ( N2异
丙基丙烯酰胺2co2N2二甲基丙烯酰胺)和胆固醇氯甲酸盐合成
了两种不同链长比的胆固醇封段的热敏性共聚物 (亲水/ 疏
·084·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3 期 2009 年 3 月
水) ,在温度稍高于人体体温的水溶液中显示出可逆的相转
变 ,LCST 分别为 3717 和 3812 ℃,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 9 和
25 mg/ L。用芘作为疏水性复合物模型 ,包裹水平分别为 110
和 018 mg/ g。这些新型的热敏性聚合物适用于药物 (如疏水
性抗肿瘤药物)的控制释放。
p H 敏感型两亲性共聚物可通过调节嵌段组成比例或
加入新嵌段来调控其物理化学性质 ,如聚乳酸2b2聚乙二醇2
聚组氨酸 ( PLA2b2PEG2b2polyhis) 、聚乳酸2聚磷腈 ( PLA2
PP HOS) 、聚2L2乳酸2聚乙二醇2聚磺胺二甲氧嘧啶 ( PLLA/
PEG2PSD)嵌段共聚物等 [12 ,13 ] 。p H 敏感型 SAN 能够对病
灶部位的局部酸性环境作出应答 ,如肿瘤组织、局部缺血和
炎症。Na 等 [14 ]将低聚2碘胺二甲氧嘧啶 (OSDM) 移入疏水
性芽霉菌糖醋酸盐 ( PA) ,在 p H 值 915 制备 PA/ OSDM 自
组装水凝胶纳米粒 ,其能对微小的 p H 值变化做出反应 ,且
状态稳定 ,临界胶束浓度低 ( < 12 ×10 - 3 mg/ mL) 。透析时
p H 值 (p Hdia )能影响自组装水凝胶纳米粒的临界胶束浓度
和 p H 值敏感性 ,从而改变药物释放行为。从 PA/ OSDM 纳
米粒中释放的阿霉素在生理学 p H 值 (714) 范围呈现 p H 依
赖性 ,在 p H < 618 时释放度显著增加。
3  SAN的制备
药物可通过物理包埋和化学结合等方法载入胶束的内
核形成 SAN。
311  物理方法 :主要有直接溶解法、乳化2溶剂蒸发法和透
析法。其中透析法操作简单 ,无聚集反应 ,粒径小 ,外形圆
整 ,并能有效保持药物活性 ,因而使用较多 [15 ,16 ] ;直接溶解
法适用于水溶性好的共聚物 ;乳化2溶剂挥发法制得的 SAN
载药量比较高。
以上制备方法中 ,工艺参数 (如有机相的性质和比例、有
机相对于核成型段的亲和力)和混合的方法可影响药物的包
封率和最终产物的性质 ;有机相的性质、液相加入的顺序、共
聚物在有机溶液中的浓度和有机溶剂的消除过程对 SAN 的
粒径和多分散指数具有重要影响。Sant 等 [17 ] 发现 O/ W 乳
化制得的聚乙二醇2b2聚 (丙烯酸酯2co2异丁烯酸) [ PEG2b2P
(A1A2co2MAA) ]疏水性药物胶束比透析法制得的包封率增
加 11 5 倍。Vangeyte 等 [18 ]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粒径悬殊
的聚乙二醇2b2聚己内酯 ( PEG2b2PCL) 胶束 ,其中 ,透析法制
得的胶束粒径不理想 ,而通过搅拌2快速沉淀可以得到单一
的粒径分布。叶伟华等 [19 ]将溶剂蒸发法和逐层自组装技术
相结合 ,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包覆到布洛芬2羟基丁酸和羟
基戊酸共聚物纳米粒表面 ,包覆 6 层聚电解质后的载药纳米
粒的突释量由包覆前的 70 %下降到 15 %。
312  化学结合法 :是利用药物与共聚物上的活性基团 (如醛
基或氨基等)发生化学反应 ,将药物共价结合在共聚物的疏
水或亲水片段上 ,再采用物理方法制备得到 SAN。但本法
需有能够反应的活性基团 ,同时要注意化学反应是否影响药
物本身的活性 ,故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除以上方法外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步操作”的创新方
法 ,将共聚物和药物在水/ 叔丁醇混合溶液中溶解后 ,对溶液
进行冷冻干燥。冻干所得的聚合物2药物团块再水化时可自
发地重新构建为载药 SAN。此方法选择叔丁醇作为复合溶
剂是因其具有较高的蒸气压 ,能加速升华和冻干过程 ,并使
冻干产物具有较高的气孔率。Fournier 等 [20 ]已证明此方法
可用于制备紫杉醇的聚乙烯吡咯烷酮2b2聚2DL2乳酸 ( PV P2
b2PDLLA)2SAN ,粒径为 20~60 nm。
4  SAN在药物中的应用
411  抗肿瘤药物 :在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 , SAN 表面的
PEG、PEO 等亲水性嵌段表现出良好的柔韧性 ,可在血浆中
形成足够密度的“构象云”,防止微粒聚集 ;同时由于 SAN 粒
径较小 ,可避免网状内皮系统、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
噬 ,表现出长循环特征。肿瘤组织的渗透和滞留效应能促进
SAN 在实体瘤的蓄积 ;且含有配位基的聚合物纳米粒能与
肿瘤细胞的受体结合 ,显示出主动靶向性 [21 ] ,因此对难溶性
抗肿瘤药物显示出不同于脂质体和微球载药系统的优势。
Parka 等 [7 ]将 FITC 和阿霉素结合至乙二醇壳聚糖上制备
SAN ,小鼠 iv 1d 后 ,血药浓度高达 14 % ,3 d 后仍达 8 % ,其
与阿霉素单体具有相同的抗肿瘤效果 ,但毒性更低。Zhang
等 [22 ]采用透析法合成紫杉醇的聚乳酸2维生素 E2D2α2生育
酚聚乙二醇 1 000 琥珀酸盐的丙交酯共聚物自组装纳米粒
( PLA2TP GS2SAN) ,用于口腔化疗。PLA2TP GS2SAN 第 1
天释放 31 % ,30 d 后在 p H 值为 714 的 PBS 溶液中累计释
放度为 80 % ;在 Caco22 中的吸收比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增
加 118 倍 ,对 H T229 细胞的半抑制浓度 ( IC50 )比上市的紫杉
醇制剂 ( Taxol) 低 40 %。李立民等 [23 ] 制备的紫杉醇 PLA2
PEG嵌段共聚物 SAN 由大鼠 ip 后 ,可明显增强药物淋巴靶
向性 ,并显著减少肝、脾等组织的分布。此外亦有研究报道
了紫杉醇聚乙二醇单甲醚2b2聚 (L2乳酸) SAN 和紫杉醇聚乙
二醇2聚谷氨酸苄酯 SAN 均显示出均匀的粒径分布、缓释特
性、低毒和较好的抗肿瘤作用 [24 ,25 ] 。
412  蛋白多肽类药物 :蛋白多肽类药物生物活性强、治疗指
数高 ,但大多存在半衰期短、稳定性差 ,且给药途径较为单一
(以注射给药为主)等问题。为了开发有效的肽类药物载体 ,
Parka 等 [2 ]将乙二醇壳聚糖 ( H GC)2SAN 作为合成肽 Arg2
Gly2Asp (R GD)的载体 ,呈现出比其他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
活性剂更低的临界聚集浓度 (01047~01219 mg/ mL) , FITC
标记的肽类从 SAN 中可持续释放 1 d , FITC2R GD2SAN 能
有效破坏肿瘤组织周围的血管生成 ;此外 ,由于 FITC 的疏
水性和肽类含有的羟酸能与 H GC 主链中的氨基产生氢键
结合和静电作用 ,使自组装聚合物结合更加紧密。Mi 等 [26 ]
将壳聚糖进行修饰 ,合成一系列不同季胺化程度的 N2三甲
基壳聚糖 ( TMC) , TMC 和聚 (γ2谷氨酸)可形成 SAN 作为胰
岛素口服给药的载体 ,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达 ( 7318 ±
219) %和 (2315 ±211) %。与壳聚糖2γ2聚羟基乙酸 ( CS2γ2
P GA)相比 , TMC2γ2P GA 在广泛的 p H 值范围内均具有较
高的稳定性 ,而且释放稳定 ;并且 TMC2γ2P GA 能打开 Caco2
2 细胞的紧密连接 ,使胰岛素沿着旁细胞途径转运 ,能作为
胰岛素在整个肠道环境中透黏膜传递的稳定载体。
·184·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3 期 2009 年 3 月
413  脑靶向药物 :一直以来被视为进入脑部的唯一介质———
聚山梨酯 80 是通过其具有的毒性作用来改变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 , BBB) 通透性从而进入脑部。而 Calvo 等[27 ] 发
现 ,连有 PEG的 SAN 能与 BBB 内皮细胞作用 ,在不改变 BBB
通透性的情况下有效提高药物进入脑内的浓度 ,且深入至脑
部组织 (纹状体、海马、下丘脑和丘脑) 。而且 PEG2聚腈基丙
烯酸酯 (PACA)2SAN 比聚山梨酯 80 或泊洛沙姆 908 包裹的
PACA 纳米粒更易透过 BBB 进入脑内。Liu 等[28 ]制备了环丙
沙星末端脱氧核糖核酸α2转移酶 ( TAT )2PEG2b2胆固醇 SAN ,
纳米粒表面的 TAT 能增加脑内皮细胞对纳米粒的吸收 ,使其
透过 BBB ,定位于神经元细胞核周围 ,对治疗脑部感染具有重
要意义。Xiang 等[29 ] 制备的聚2L2赖氨酸三氧化二铁 SAN
(IONP2PLL2SAN)是一种非病毒基因载体 ,在广泛的浓度范
围内均表现出低细胞毒性 ;体内外实验均证明其能结合并保
护 DNA ,并透过 BBB 将外源 DNA 传递至脑部神经胶质细胞
和神经元 ,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王宇等[30 ]
制备了脑循环代谢改善剂长春西汀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
SAN ,以改善其生物利用度。
414  基因治疗药物 :当前 ,很多基于基因组学的新型治疗分
子 ,如 siRNA 和 DNA 需要有特殊的药物传递系统才能到达
靶部位 ,但是实现体内靶向性并非易事。例如 ,即使在理想
的条件下 ,iv 给药仅有 01001 %~0101 %的单克隆抗体能到
达靶部位 (如细胞核) ,而采用 SAN 载体便可克服此困难。
SAN 通过细胞内吞作用陷入细胞内 ,被内体包围后与溶酶
体融合 ,然后 SAN 克服溶酶体的类脂膜屏障从溶酶体中解
离 ,透过核膜进入核内 ,使 DNA 及其合成物发挥生物效
应 [31 ] 。相比于传统的病毒载体 ,SAN 载体转染率高、生物相
容性好、低或无免疫原性 ,且能参与代谢循环 ,产物能够通过
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Yang 等 [32 ]
合成了含有组氨酸的新型阳离子聚磷腈衍生物 PD HP 能和
DNA 形成 SAN , PD HP2DNA 为 10 ∶1 时 z ata 电位为 + 15
mV ,与不含组氨酸的 PDA P 和 PEI25 相比 , PD HP/ DAN2
SAN 对 293 T 细胞的最大转染率远远高于 PDA P2DNA2
SAN 和 PEI252DNA2SAN ,且 PD HP 的细胞毒性低于 PDA P
和 PEI25。如前所述 , H GC 能促进 COS21 细胞对 H GC2
DNA2SAN 的包吞作用 , H GC2SAN 在体内外实验中的转染
率高于裸露 DNA 和上市的转染试剂 [9 ] 。
415  核苷类药物 :含有核苷及其类似物或腺苷类似物的
SAN 可以作为前体药物传递系统。部分核苷类脂质衍生物
在有机溶剂中可通过 H 键自组装 ,某些磷脂核苷也可以在
水溶液中形成有序聚合物。阿昔洛韦为鸟嘌呤腺苷类似物 ,
J in 等 [33 ]用其作为前药模型 ,制备了硬酯酰2甘油2琥珀酰2阿
昔洛韦 ( SGSA) SAN ,其呈现凝胶液晶状 ,相转变温度为
50138 ℃;在水溶液表面或水溶液介质中 ,该核苷类似物的
长链烷基衍生物的分子自组装行为由烷基链的数目和荷电
状态决定。Jin 等 [1 ] 在阿昔洛韦 SAN 中加入 HC1 溶液、
CaCl2 溶液、动物血浆、无机盐、碱性溶液、表面活性剂和类
脂质等添加剂 ,均能使 SAN 保持稳定状态 ,高压灭菌和温浴
灭菌也不会对其造成影响。SGSA2SAN 在弱酸性环境和中
性缓冲液中稳定性良好 ,但对碱性溶液和羧酸酯酶敏感 ;与
SGSA 在无序状态相比 ,双分子层结构的 SAN 能够保护
SGSA 不受水解作用的影响。家兔 iv 给药后 , SAN 主要分
布于肝、脾、肺 ,且消除缓慢 ( T1/ 2约 7 h) ,由此证明阿昔洛韦
SAN 能正确到达体内特定组织 ,是包含前药的自组装药物
传递系统的成功实例 ,将有望开发为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416  其他 :除上述载体外 ,汤闽华等 [34 ] 制备了阳离子亲水
性药物乙酰甘氨酸重氮氨苯脒的葡聚糖2聚丙烯酸 SAN ,初
步尝试将合成的 SAN 作为水溶性阳离子的药物载体。
5  SAN在中药中应用的展望
在中药的研究上 ,目前已有紫杉醇、长春西汀、荆芥内酯
等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被制成 SAN ,表现出稳定的
理化性质、长循环和靶向性。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如紫杉
醇、喜树碱等虽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治疗效果 ,且不良反应较
小 ,但其难溶性使临床应用受限 ; SAN 丰富的嵌段共聚物材
料以及所具备的长循环和靶向性 ,能提高中药抗肿瘤药物的
溶解性和对靶部位的选择性 ,从而可提高疗效 ,降低不良反
应 ,因此 ,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亦可成为 SAN 的一大研究焦
点。此外 ,资源丰富且疗效确切的动物药已成为现今关注的
重点 ,蛋白多肽类及其衍生物作为动物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
具有功能独特、活性强和作用范围广的优点 ,但其相对分子
质量大和亲水性强导致其稳定性差。选择适宜的两亲性嵌
段共聚物材料 (如 ABA 型共聚物) 将蛋白多肽类成分制成
SAN ,将有望改善其稳定性 ,提高靶向性和保持药物生物活
性。因此 ,将 SAN 作为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单方或者
复方药的载体对于研制新型中药制剂具有良好前景。同时 ,
研究安全性、靶向性的 SAN 制备技术和新型载体的材料 ,综
合利用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
最新成果 ,将有利于 SAN 向更为完善的智能化药物传递系
统发展 ,使其在中药学领域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6  结语
SAN 在众多领域都有潜在价值 ,尤其在改善药物靶向
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不足 ,如用
物理方法制备的 SAN 存在药物突释问题 ,而以化学键合制
得的 SAN 可能会影响药物本身的药理活性 ,尤其是稳定性
差、对空间构型要求较高的蛋白多肽类药物 ,有必要进一步
优化制备工艺 ,提高 SAN 作为药物载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
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 1 ]  Jin Y G , Tong L , Ai P , et al1 Self2assembl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11 Properties and in vi t ro/ in vivo behavior of acyclo2
vir self2assembled nanoparticles ( SAN) [J ]1 I nt J Pharm ,
2006 , 309 (122) : 19922071
[ 2 ]  Parka J H , Kwona S , Nam J O , et al1 Self2assembled nanop2
articles based on glycol chitosan bearing 5beta2cholanic acid
for R GD peptide delivery [J ]1 J Cont rol led Release , 2004 ,
95 (3) : 57925881
[ 3 ]  Lavasanifar A , Samuel J , Kwon G S1 Poly (et hylene oxide)2
block2poly ( 12amono acid ) micelles for drug delivery [J ]1
A dv D rug Deliv Rev , 2002 , 54 (2) : 16921901
[ 4 ]  Chaw C S , Chooi K W , Liu X M , et al1 Thermally respon2
sive core2shell nanoparticles self2assembled f rom cholesteryl
end2capped and grafted polyacrylamides : drug incorporation
and in vi t ro release [J ]1 B iomaterials , 2004 , 25 (18) : 42972
·284·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3 期 2009 年 3 月
43081
[ 5 ]  Park K , Kim J H , Nam Y S , et al1 Effect of polymer molec2
ular weight on t he tumor targeting characeristics of self2as2
sembled glycol chitosan nanoparticles [J ]1 J Cont rol led Re2
lease , 2007 , 122 (3) : 30523141
[ 6 ]  Salvage J P , Rose S F , Philips G J , et al1 Novel biocompati2
ble phosphorylcholine2based self2assembled nanoparticles for
drug delivery [J ]1 J Cont rol led Release , 2005 , 104 (2) : 2592
2701
[ 7 ]  Parka J H , Kwona S , Lee M , et al1 Self2assembled nanopar2
ticles based on glycol chitosan bearing hydrophobic moieties
as carriers for doxorubicin [J ]1 B iomaterials , 2006 , 27 (1) :
11921261
[ 8 ]  Kim K , Kwon S , Park J H , et al1 Physicochemical charac2
terizations of self2assembled nanoparticles of glycol chitosan2
deoxycholic acid conjugates [J ]1 B iomacromolecules , 2005 , 6
(2) : 1154211581
[ 9 ]  Yoo H S , Lee J E , Chung H , et al1 Self2assembled nanopar2
ticles containing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glycol chitosan for
gene delivery [J ]1 J Cont rol led Release , 2005 , 103 (1) : 2352
2431
[ 10 ]  Liu C G , Desai K G H , Chen X G , et al1 Linolenic acid2mod2
ified chitosan for formation of self2assembled nanoparticles
[J ]1 J A gric Food Chem , 2005 , 53 (2) : 43724411
[ 11 ]  Liu X M , Yang Y Y , Leong K W , Thermally responsive pol2
ymeric micellar nanoparticles self2assembled f rom cholesteryl
end2capped random poly [J ]1 J Colloi d I nter f ace Sci , 2003 ,
266 (2) : 29523031
[ 12 ]  Lee E S , Oh K T , Kim D , et al1 Tumor p H2responsive flow2
er2like micelles of poly (L2lactic acid)2b2poly ( et hylene gly2
col)2b2poly ( L2histidine) [J ]1 J Cont rol led Release , 2007 ,
123 (1) : 192261
[ 13 ]  Ambrosio A M A , Allcock H R , Katti D S , et al1 Degrad2
able polyphosphazene/ poly (α2hydroxyester) blends : degra2
dation studies [J ]1 B iomaterials , 2002 , 23 (7) : 1667216721
[ 14 ]  Na K , Lee K H , Bae Y H1 p H2Sensitivity and p H2dependent
interior st ructural change of self2assembled hydrogel nanopar2
ticles of pullulan acetate/ oligo2sulfonamide conjugate [J ]1 J
Cont rol led Release , 2004 , 97 (3) : 51325251
[ 15 ]  He X , Ma J , Mercado A E , et al1 Cytotoxicity of paclitaxel
in biodegradable self2assembled core2shell poly ( lactide2co2
glycolide et hylene oxide fumarate) nanoparticles [J ]1 Pharm
Res , 2008 , 25 (17) : 1552215621
[ 16 ]  Kim J H , Kim Y S , Kim S W , et al1 Hydrophobically modi2
fied glycol chitosan nanoparticles as carrriers for paclitaxel
[J ]1 J Cont roled Release , 2006 , 111 (122) : 2282234
[ 17 ]  Sant V P , Smit h D , Leroux J C1 Novel p H2sensitive supra2
molecular assemblies for oral delivery of poorly water soluble
drugs :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J ]1 J Cont rol led
Release , 2004 , 97 (2) : 30123121
[ 18 ]  Vangeyte P , Gautier S , Jérome R1 About t he met hods of
preparation of poly ( et hylene oxide)2b2poly (2caprolactone)
nanoparticles in water1 Analysis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J ]1 Col loi ds S ur f A , 2004 ,242 : 20322111
[ 19 ]  叶伟华 , 王朝阳 , 郑 颖 , 等1 IBU2P HBV 纳米粒的制备、逐
层自组装包覆及体外释放 [J ]1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006 , 34 (7) : 122161
[ 20 ]  Fournier M H , Dufresne , Smit h D C , et al1 A novel one2step
drug2loading procedure for water soluble amphiphilic nanocar2
riers [J ]1 Pharm Res , 2004 , 21 (6) : 96229681
[ 21 ]  Choa Y W , Park S A , Han T H , et al1 I n vi vo t umor targe2
ting and radionuclide imaging wit h self2assembled nanoparti2
cles : mechanisms , key factors , and t heir implications [J ]1
B iomaterials , 2007 , 28 (6) : 1236212471
[ 22 ]  Zhang Z P , Feng S S1 Self2assembled nanoparticles of poly
(lactide)2vitamin E TP GS copolymers for oral chemot herapy
[J ]1 I nt J Pharm , 2006 , 324 (2) : 19121981
[ 23 ]  李立民 , 陈庆华1 紫杉醇 PL A2PEG嵌段共聚物纳米粒腹腔
注射的组织分布 [J ]1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2007 , 38 ( 3) :
18521901
[ 24 ]  邓联东 , 孙多先 , 董岸杰 , 等1 紫杉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2b2
聚 ( L2乳酸)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研究 [J ]1 生物医学工程
学杂志 , 2005 , 22 (4) : 71527181
[ 25 ]  余 巧 , 潘仕荣 , 杜 卓1 紫杉醇自组装核壳型纳米胶束的
制备与性能 [J ]1 药学学报 , 2008 , 43 (4) : 40824141
[ 26 ]  Mi F L , Wu Y Y , Lin Y H , et al1 Oral delivery of peptide
drugs using nanoparticles self2assembled by poly ( gamma2
glutamic acid) and a chitosan derivative functionalized by t ri2
met hylation [J ]1 B ioconj ug Chem , 2008 , 19 (6) : 1248212551
[ 27 ]  Calvo P , Gouritin B , Chacun H , et al1 Long2circulating PE2
Gylated poly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 as new drug carrier
for brain delivery [J ]1 Pharm Res , 2001 , 18 (8) : 1157211661
[ 28 ]  Liu L H , Guo K , Lu J , et al1 Biologically active core/ shell
nanoparticles self2assembled f rom cholesterol2terminated
PEG2TA T for drug delivery across t he blood2brain barrier
[J ]1 B iomaterials , 2008 , 29 (10) : 1509215171
[ 29 ]  Xiang J J , Tang J Q , Zhu S G , et al1 IONP2PLL : a novel
non2viral vector for efficient gene delivery [J ]1 J Gene Med ,
2003 , 5 (9) : 80328171
[ 30 ]  王 宇 , 乔明曦 , 陈大为1 长春西汀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自
组装胶束的制备 [J ]1 中国新药杂志 , 2007 , 18 (16) : 14952
14981
[ 31 ]  Kakizawa Y , Kataoka K1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for deliv2
ery of gene and related compounds [J ]1 A dv D rug Deliv
Rev , 2002 , 54 (2) : 20322221
[ 32 ]  Yang Y X , Xu Z H , Chen S W , et al1 Histidylated cationic
polyorganophosphazene/ DNA self2assembled nanoparticles
for gene delivery [J ]1 I nt J Pharm , 2008 , 353 (122) : 2772
2821
[ 33 ]  Jin Y G , Qiao Y X , Li M , et al1 Langmuir monolayers of t he
long2chain alkyl derivatives of a nucleoside analogue and t he
formation of self2assembled nanoparticles [J ]1 Colloi ds S ur f
B : B iointer f aces , 2005 , 42 (1) : 452511
[ 34 ]  汤闽华 , 窦红静 , 孙 康1 葡聚糖2聚丙烯酸纳米粒子的制备
及载药性能 [J ]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 32
(2) : 14021441
重楼属药用植物皂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生源途径的研究进展
黄贤校 ,高文远 3 ,满淑丽 ,赵志勇 3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天津  300072)
摘  要 :重楼属药用植物的皂苷类成分丰富 ,种类多样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近几年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为依
据 ,对重楼属植物皂苷类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并比较了各种重楼所含甾体皂苷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
同时对各类型皂苷的生源途径进行了探讨。由于南重楼与药用重楼化学成分极为相似 ,有望作为药用重楼的替代
植物 ;薯蓣皂苷元可能是生物体内合成其他甾体皂苷的关键物质。
关键词 :重楼属 ;甾体皂苷 ;生源途径
中图分类号 :R28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9) 03 0483 07
·384·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3 期 2009 年 3 月
3 收稿日期 :200820722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873378) ;基于化学和代谢组学的重楼属药用植物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 (07J CZDC05400) ;中药重楼皂苷主成分抗肿瘤增效减毒配伍规律的研究
作者简介 :黄贤校 (1981 —) ,男 ,浙江苍南人 ,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Tel : (022) 27408720  E2mail :hxx_19810918 @hot mail . com3 通讯作者 高文远 E2mail :pharmgao @tju. edu.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