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tetrandrine in rats

汉防己甲素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



全 文 :·224·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2期2007年2月
TNF—a和IFN一7的生成,发挥免疫促进活性,与以
往研究一致[9]。猪苓多糖与IEL共同培养时,仅在2
mg/mL时可以得到TNF—a和IFN一7水平升高的
结果,而在1、0.5mg/mL时,TNF—a和IFN一7水
平无明显变化,人参多糖则对IEL分泌TNF—a和
IFN一7的水平无明显影响,这可能与多糖的相对质
量浓度过低,不足以活化该部位的Thl细胞,抑或
与Th2细胞活化有关。研究表明[1叩低剂量的抗原
可以导致T细胞介导的主动抑制,当抗原进入黏膜
后,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经过复杂的加工,呈递,诱
导Th2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一4、IL一5和
TGF—B等,在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引导免疫应
答的主动抑制,导致TNF—a和IFN一了的分泌减少。
猪苓多糖和人参多糖与LPL共同培养时,淋巴细胞
分泌TNF—a和IFN一7的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
制。这种抑制的原因可能是:(1)Th2细胞活化,分
泌IL一4、IL一10、TGF—p等抑制因子,使得机体对外
来抗原的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被抑制;(2)由于在固
有层的淋巴细胞中CD4+细胞仅有8.06%,使得抗
原的相对水平升高,从而导致CD4+细胞凋亡。
本研究结果说明猪苓多糖和人参多糖对
PBMC和PP淋巴细胞具有活化作用,可以诱导
TNF—a和IFN一7生成;同时在一定的质量浓度下,
引起肠上皮内和黏膜固有层的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低下,这种低下是否能减少肠道黏膜免疫通常反映
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这种免疫影响形成的机制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
References:
[1]OoiVE,LiuF.Immunomodulationandanti—ca ceractivity
ofpolysaccharide—proteincomplexesI-J].CurtMedChem,
2000,7(7):715—729.
E21SatoA,1wasakiA.Peyer’sPatchdendriticcellsa regu-
latorsofmucosaladaptivemmunity[J].CellMolLifeSci,
2005,62(12):1333—1338.
E31ZhouJ,XiaoC,ZhaoL,eta1.Theeffectoftriptolideon
CD4+andCD8+cellsinPeyer
7
spatchofSDratswith
collageninducedarthritis[J].IntImmunopharmacol,2006,
6(2):198—203.
I-4]WyattCR,BrackettEJ,PerrymanLE,eta1.Iden—
tificationofgammadeltaTlymphocytesubs tsthatpopulate
calfilealmucosaafterbirth[J]. VetImmunol
Immunopathol,1996,52(1—2):91—103.
[5]TzianabosAO. P01ysaccharideimmunomodulatorsas
therapeuticagents:structuralaspectsandbiologicfunction
I-J].ClinM cro&olRev,2000,13(4):523—533.
[6]GaoXR,LiuP X.Reviewsonthe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ofpolysaccharideEJ].ChinTraditHerbDrugs
(中草药),2004,35(2):229—231.
E7]KameiH,HashimotoY,K ideT,eta1.Directtumor
growthsuppressiveeffectof melanoidinextractedfrom
immunomodulator—PSK口].CancerBiotherRadiopha m,
1997,12(5):341—344.
[83PelleyRP,StricklandFM.Plants,polysaccharide,andthe
treatmentandpreventionofneoplasia口].CritRevOncog,
2000,11(3—4):189—225.
[93ErnstPB,SongF.KlimpelGR,eta1.Regulationof he
mucosalimmuneresponse[J].AmJTropMedHyg,1999,
60(4suppl):2-9.
[10]XiaoBG,LinkH.Mucosaltolerance:atwo—edgedswordto
preventa dtreatutoimmunediseases[J].ClinImmunol
Immunopathol,1997,85(2):119-128.
汉防己甲素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
张颖1’2,蒋学华p
(1.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1)
摘 要: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在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和HPI。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汉防己甲素的量,分别研究药物质量浓度和吸收部位对汉防己甲素吸收的影响。结果
在5.4~21.8btg/mL药物质量浓度对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无影响;各肠段的K。回肠>空肠>结肠>十二指
肠,分别为0.1686、0.1260、0.1254、0.1109h~。结论汉防己甲素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
动扩散;汉防己甲素在各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在体肠灌流;吸收速率常数;膜表观渗透系数
中图分类号:R28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7)02—0224—05
收稿日期:2006—06—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71614;30572373)
作者简介:张颖,女,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从事药物新制剂研究。
*通讯作者蒋学华Tel:(028)85501370E—mail:jxhl013@vip.163.com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2期2007年2月·225·
Mechanismof ntestinalabsorptionoftetrandrineinrats
ZHANGYin91’2,JIANGXue—hual
(1.westChinaSchoolofPharmacy,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
2.SichuanIndustrialInstituteofAntibiotics,Chengdu61005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mechanismsofintestineabsorptionoftetrandrineinrat.
MethodsTheintestineinratwascannulatedforinsituperfusion.UVa dHPLCwereusedtOdetermine
theconcentrationofphen01sulfonphthaleinandtetrandrine,respectively.Theeffectofdrugconc ntration
andabsorptionsiteontheabsorptionhadbeenstudied.ResultsTheconcentrationoftetrandrinef om
5.4tO21.8/19/mLhadnodistinctiveeffecton heabsorptionkineticsofsmallintestine.Theabsorption
rateconstants(K。)were0.1686,O.1260,O.1254,0.1109h1atileum>jejunum>colon>duodenum,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absorptionoftetrandrineiS first—orderprocesswithpassivediffusion
mechanism.TetrandrineiSwellabsorbedatallsegmentsofintestineinrats.
Keywords:tetrandrine;insituperfusion;absorptionrateconstants;apparentpermeabilitycoefficient
汉防己甲素又名粉防己碱(tetrandrine),是从
防己科植物汉防己AristolochiaobliquaS.M.
Hwang的干燥块根中提取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
生物碱,具有消炎、镇痛、降压、抗纤维化、抗肿瘤等
药理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矽肺、肿瘤等疾病,已取
得较好疗效,临床应用前景广泛n]。近年来有学者对
汉防己甲素在犬体内的分布特征和家兔体内药动学
进行研究[2’3],但有关汉防己甲素的肠吸收机制的研
究未见报道。本实验选用大鼠在体肠灌流的方法建
立了汉防己甲素大鼠肠吸收模型,采用HPLC法测
定汉防己甲素的量,并对汉防己甲素吸收机制及在
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以
期为汉防己甲素制剂的现代化研究提供生物药剂学
依据。
1仪器、试药及实验动物
LaballianceSeriesⅢ型HPLC仪器(SeriesⅢ
型泵、Model500UV/Vis检测器和7725i进样阀);
TU一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
器有限公司);PHS--3S型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
器有限公司);HL一2型恒流蠕动泵(上海青浦沪西
仪器厂);BP210S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CQ一
205型超声清洗仪(上海超声波仪器厂);恒温水浴
锅(上海医疗设备总厂)。汉防己甲素对照品(中国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汉防己甲素原料(西安山川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050923,标示质量分数为
98.87%);HPLC所用溶剂均为色谱纯;其余为分析
纯。Wistar大鼠,雄性(200±20)g,四川大学动物
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前未用任何药物。
2方法
2.1肠循环液中酚红的测定
2.1.1 酚红标准曲线的制备_]:精密移取用1%
Na。CO。溶液配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10、20、30、
40、50、60弘g/mL的酚红标准溶液各0.5mL,置刻
度试管中,加0.2mol/LNaOH溶液5mL。以0.2
mol/LNaOH溶液为空白,在558nm处测定吸光
度(A)值,以A值对酚红质量浓度C(pg/mL)进
行线性回归。
2.1.2酚红质量浓度的测定:从大鼠在体肠循环不
同时间点的样品中,分别移取0.5mL,加入0.2
mol/LNaOH溶液5mL,混匀,12000r/rain离心
5rain,以0.2mol/LNaOH溶液为空白,取上清液
在558nm处测定A值。将4值代入标准曲线,计
算酚红质量浓度。
2.2肠循环液中汉防己甲素测定[53
2.2.1色谱条件:BonChrom18色谱柱(250mm×
4.6mm,5pm);流动相为乙腈一0.05mol/L磷酸盐
缓冲液(pH2.o)(45:55,每100mL中加入0.10
gSDS);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rC;测定
波长:240nm。
2.2.2对照品贮备液的配制:①对照品贮备液A的
配制:取汉防己甲素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流动
相溶解并稀释至100mL,冰箱放置备用。②对照品
贮备液B的配制:取汉防己甲素供试品适量,精密称
定,乙醇溶解并稀释至50mL,冰箱放置备用。
2.2.3空白循环溶液的配制:分取酚红20mg、氯
化钠7.8g、氯化钾0.35g、氯化钙0.37g、碳酸氢
钠1.37g、磷酸二氢钠0.32g、氯化镁0.02g和葡
萄糖1.4g,置1000mL量瓶中,蒸馏水溶解并稀
释至刻度,摇匀,循环前用1mol/L盐酸溶液调pH
为6.0,即得。
2.2.4方法的可行性考察:分别取空白循环液、汉
防己甲素对照品溶液及供试液,进样,在上述色谱条
万方数据
·226·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2期2007年2,El
件下测定,由图1可见汉防己甲素对照品溶液的
tR一6.7min,供试液的主峰保留时间与汉防己甲素
对照品溶液一致。空白循环液在此色谱条件下无
干扰。
0 Z.5 5.0 y.b 0 z.0 5(J,.o 0 z.0 0.O ,.0
,/rain
图1 空白循环液(A)、汉防己甲素对照品溶液(B)
和供试液(C)的HPLC色谱图
Fig.1HPLCChromatogramsofbl nkcirculationsolu—
tion(A),tetrandrine(B),andsample(C)
2.2.5系统适应性试验:以汉防己甲素的色谱峰计
算,理论塔板数大于4000,对称因子为1.056。
2.2.6汉防己甲素标准曲线的制备:取汉防己甲素
对照品贮备液A0.05、0.1、0.2、0.4、0.6、0.8、1.0
mL置1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进样20
p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离测定,记录色谱图与汉防
己甲素峰面积,以质量浓度C(ug/mL)为横坐标,
汉防己甲素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
2.2.7回收率试验:取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对
照品贮备液B各1mL,置100mL量瓶中,用空白
循环液稀释至刻度,分别得质量浓度为5.354、
10.708、21.416ug/mL的溶液,取0.5mL加1mL
流动相稀释,进样20弘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离测
定,记录色谱图与汉防己甲素峰面积,以标准曲线计
算质量浓度,以测定质量浓度与加入质量浓度之比
计算回收率。
2.2.8精密度试验:取2.2.7项下3个质量浓度的
待测溶液。以1d内测定同一样品5次的结果计算
日内精密度,以连续5d测定同一样品的结果计算
日间精密度。
2.2.9肠循环液中汉防己甲素的测定:在不同时间
点取大鼠在体肠循环液样品0.5mL,加入1.0mL
2.2.1项下流动相,混匀,12000r/rain离心5min,
取上清液20pL,在2.2.1项色谱条件下测定,记录
色谱图与汉防己甲素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计算汉
防己甲素的质量浓度。
2.3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H“1
2.3.1 供试液的配制:取汉防己甲素原料不同量,
用乙醇配制成供试品储备液,分别取不同质量浓度
的供试品储备液1mL,用pH6.0的含酚红的空白
循环液稀释至100mL,得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的
汉防己甲素供试液。
2.3.2汉防己甲素在肠循环液中的稳定性考察:取
高、中、低3个质量浓度的汉防己甲素供试液,置
37℃水浴中孵育,分别于0、0.5、1.0、1.5、2.0、2.5
h取样,按2.2.9项下操作测定汉防己甲素在循环
液中的质量浓度变化。
2.3.3肠吸收实验方法:将实验前禁食12h(自由
饮水),体重(200±20)g的Wistar大鼠,ip戊巴比
妥钠40mg/kg,麻醉后固定。沿腹中线剪开腹腔
(约2.5cm),对需要考察的部位,于两端插管后结
扎。用注射器将预热至37℃的生理盐水缓缓注入
肠管,洗去肠管内容物至净,再用空气排净残留液
体,然后装好循环装置。取预热至37℃供试液,以
5mL/min流速循环15rain后,将流速调节为2.5
mL/min,立即自灌注液锥形瓶中取两份(每份0.5
mL),分别测定零时间药物质量浓度和酚红质量浓
度,另向锥形瓶中补加1mL恒温的空白循环液,其
后在不同时间取样并补加空白循环液,循环时间
2.0h。根据酚红质量浓度计算出供试液的体积,根
据每一时间段药物质量浓度和供试液体积的变化计
算出肠循环液中的剩余药量(X)。
2.3.4药物质量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取汉防己甲
素质量浓度为5.36、10.77、21.82p-g/mL的供试
液,分别进行整肠段灌流实验,考察药物质量浓度对
吸收的影响。整肠段考察自十二指肠上端起到回肠
下端止。
2.3.5大鼠肠道各区段吸收情况的考察:用10.73
/ug/mL的供试液分别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
4个肠段回流,考察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实验观
察的各肠道区段皆取10cm,各肠道区段的划分如
下:十二指肠段幽门开始,空肠段离幽门15cm处
开始,回肠段自盲肠上行20cm开始,结肠段从盲
肠后端开始。
2.3.6 吸收系数的计算nJ]:以小肠循环液内剩余
药量的对数(1nX)对取样时问(f)作图,得到一条
直线(方程为lnX=lnX。一K。t,X。为零时间肠循环
液中药量),从直线斜率可求吸收速率常数(K。)。计
算吸收半衰期(£。/2t1/2—0.693/K。);单位时间吸
收百分率(P),P一(c。×Vo—C。×V。)/(c。×Vo—
f)×100%(c。:循环液药物初始质量浓度;V。:循环
液初始体积;C。:t时刻循环液药物质量浓度;Vt:t
时刻循环液体积;t:循环液循环时间);膜表观渗透
系数(P。。。),P。,,一K。/3600A(A肠吸收面积)。
万方数据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2期2007年2月·227·
2.3.7肠段面积的测量:肠回流实验结束后,从肠
两端插管处剪下肠段,冲洗后剖开,摊于坐标纸上,
沿肠段边缘剪下坐标纸,冲洗烘干后称质量(彬,),
剪取lo格(10cm2)坐标纸称质量(Ⅳ:),计算肠段
面积A(cm2),EA一(Ⅳ,/w2)×10l。
3 结果
3.1酚红测定方法的考察结果:酚红的标准曲线为
A一0.0167C+0.0032(,z一7),r一0.9999。线性
范围5~60弘g/mL。酚红低、中、高(5、20、60Pg/
mL)3个质量浓度在pH6.0的肠循环液中的回收
率分别为100.44%、99.70%、99.97%;日内精密度
RSD(以一5)分别为0.64%、0.30%、0.26%;日间精
密度RSD(咒一5)分别为0.76%、0.56%、0.49%,符
合测定要求。
3.2汉防已甲素测定方法的考察结果:汉防己甲素
测定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一35072C一64.473
(行一7),7J一0.9999。线性范围0.5078~10.156
l*g/mL。质量浓度分别为5.354、10.708、21.416
/-g/mL汉防己甲素按2.2.7项条件下测定的平均
回收率(n一3)分别为98.48%、100.76Yoo、
100.46%,RSD分别为0.39%、0.19%、1.16%;按
2.2.8项方法测得的日内精密度RSD(以一5)分别
为0.63%、0.42%、0.80%,日问精密度RSD(以一
5)分别为1.73oA、0.78%、1.34%。汉防己甲素质
量浓度测定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
3.3汉防己甲素在空白肠循环液中稳定性:以测定
各时间点质量浓度与0h时质量浓度的比值作为剩
余百分比,结果见表1。各质量浓度的汉防已甲素于
空白循环液中在2.5h内基本稳定。
表1汉防己甲素在空白肠循环液中的稳定性
Table1 Stabilityoftetrandrineincirculation
solutionofi testine
质量浓度/ 剩余百分比/% RSD/

5.354 99.96 99.34 99.32 98.2l 98.02 0.86
10.708 99.53 98.97 98.7l 98.42 98.07 0.72
21.416 99.63 99.48 99.12 98.50 97.82 0.81
3.4药物质量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考察了肠循环
液中含有不同药物质量浓度时,汉防己甲素在小肠
的K。、t1/2、P、r,结果见表2。
对不同药量时的K。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F显著性。可知在5.36~21.82ttg/mI,内,质量浓度
对汉防己甲素在小肠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
3.5各肠段药物吸收能力比较:大鼠在体肠回流2
h后,不同肠段K。tl/2、P和P。⋯见表3。
表2不同质量浓度汉防己甲素在大鼠在体小肠的
吸收参数(工±S,n一5)
Table2 Absorptionparametersoftetrandrine
atvariousconcentrationsinsmall
intestineofrat(i±s,n一5)
表3 汉防己甲素在大鼠不同肠段吸收参数(i±s,n一5)
Table3 Absorptionparametersoftetrandrineatvarious
intestinesegmentsinrat(;±s.行一5)
对不同肠段K。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肠
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肠段与其他肠段比
较K。显著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肠K。差异无显著性,十二指肠和空肠K。差异无显
著性,而十二指肠和结肠比较,K。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对不同肠段P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肠
段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依次为十
二指肠<空肠一结肠<回肠。
对不同肠段P。,。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
F,~。即表明各肠段的P。。,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即汉
防己甲素在各肠段的透膜能力相同。
4讨论
4.1酚红一般不被肠道吸收,所以在肠吸收实验中
用于测定肠对水分的吸收,以计算肠循环液中药物
浓度的变化。汉防己甲素在酚红的最大吸收峰558
nm处无吸收,对酚红的紫外测定无干扰。由于肠循
环中汉防己甲素的量较低,选择吸光度较高的240
nm作为HPLC测定的波长。因直接进样测定循环液
汉防己甲素的量精密度较差(RSD>5.o%),故用两
倍流动相稀释循环液,使汉防己甲素溶于流动相中,
呈离子状态进行测定,日内、日间精密度符合要求。
4.2汉防己甲素为一种生物碱,不能直接溶于循环
液中,故用乙醇配成储备液,再用pH6.0的空白循
环液稀释100倍。在稳定性预试验中发现,汉防己
甲素在pH>7的循环液中稳定性较差(RSD>
万方数据
·228·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2期2007年2月
5.0%),而一般用于在体肠循环的KR液的pH为
7.4。人体正常生理状况下小肠液的pH为5~7,为
保证试验过程中药物的稳定性并尽量贴近人体小肠
的环境,笔者采用pH值为6.0的KR液作为灌流
液进行试验,汉防己甲素在pH值为6.0的空白循
环液中稳定性较好,可以说明在体肠循环中药物质
量浓度的降低是汉防己甲素被肠道吸收的结果。
4.3药物不同质量浓度对汉防己甲素在大鼠小肠
全肠段的吸收无显著影响,且以肠内剩余药量的对
数lnX对取样时间t作图,所得直线的相关系数均
大于0.9,可以初步确定汉防己甲素在小肠的吸收
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药物的
K。和平均每小时吸收量回肠段大于十二指肠、空肠
和结肠;这是由于回肠的环境pH值大于十二指肠
和空肠,汉防己甲素在回肠的解离度小于十二指肠
和空肠,且回肠的面积最大,故吸收较其他肠段好。
本实验中P。。。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表观吸收
速率,各肠段P。,。差异无显著性,且均大于1×
10一,说明汉防己甲素在小肠各段和结肠段均有较
好的吸收[8],适合制备成缓释制剂。
4.4 由于本实验中空白循环液的pH略小于肠道
环境的pH,而汉防己甲素为一种生物碱,所以测得
的K。偏小,吸收半衰期较人体实际值略大,尽管测
定的结果为表观吸收速率常数,但对制剂的开发仍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5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口服时的吸收特性,是中药
制剂现代化和提高中药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的基
础,可以减少剂型设计的盲目性,为剂型的开发提供
科学依据。本实验证明汉防己甲素在小肠各肠段均
有较好的吸收,适合制备成缓释给药系统。
References:
[1]WangH,LuoSD,CaiHS.Advancesinre earchon
pharmacologyoftetrandrineFJ].ChinPharmJ(中国药学
杂志),2000,35(12):800—802.
EelZengFD,ShawDH,OgilvieRI.Kineticdispositionand
hemodynamiceffectsoftetrandrineinanesthetizeddogsl-J].
JCardiovascPharmacol,1985,7(6):1034—1039.
[3]LouJS,ZhangCL. Studieson pharmacokineticof
tetrandrinein abbit[J3.ClinTrad tHerbDrugs(中草药),
1993,24(1):24—26.
[4]LuB.PharmaceuticalExperiment(药剂学实验)EM3.
Bei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House,1994.
[5]YuWJ,CaiYB,JiangLN.Determinationoftetra drinein
JinakebyHPLCI-J].ChinJModApplPharm(中国现代应
用药学杂志),1999,16(4):50—52.
[6]YouBG,YangMS,FanSL,eta1.Intestinalabsorption
kineticsofnitrendipineinrats口].ChinP armJ(中国药学
杂志),2004,39(3):214-217.
r-7]FengL,JiangXH,ZhouJ,ela1.Studiesonabsorption
kineticsonsanchinosideRaandginsenosideRg:inrat
intestine[J].ChinPharm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
(14):1097—1102.
[8]ArturssonP,KarlssonJ.Correlationbetweenoraldrug
absorptioninhumana dapparentdrug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inhumanintestinalepithelial(CaCo一2)cellsrJ].
BiochemBi01)hysReCommun,1991,175(3):880—885.
西兰花中葡萄糖异硫氰酸盐诱导人胃腺癌
SGC一7901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邹 翔1,郎 朗1,武晓丹2,季宇彬1
(1.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2.哈尔滨商业大学
药物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摘要:目的探讨对西兰花中葡萄糖异硫氰酸盐(91ucosinolates,GS)诱导人胃腺癌SGC一7901细胞凋亡的作
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质量浓度GS处理人胃腺癌SGC一7901细胞,通过SRB法、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
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验,观察GS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10、
100、1000,ug/mL的Gs作用于SGC一7901细胞72h后,抑制了sGC~7901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187.723pg/
mL;300/lg/mL的GS作用SGC一7901细胞24h后,细胞出现早期凋亡的形态;300、600、1200btg/mL的GS作用
于SGC一7901细胞24h后,可见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54±6.69)%、(10.11±6.25)%、(34.12±13.29)%,并且
G2期细胞数目减少至0,对细胞周期有影响;100、200、300pg/mL的GS作用于SGC一7901细胞24h后,细胞内的
Ca”浓度升高,且随着GS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GS能够促进人胃腺癌SGC一7901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
期,此作用可能是GS升高细胞内Ca2+的浓度而达到的。
收稿日期:2006—06—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00284,30400592);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JY0304);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
(2004AA9CNl64)
作者简介:邹翔(1978),男,医学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研究。
Tel/Fax:(0451)84866922/84866001E—mail:zou8663202@163.corn
万方数据
汉防己甲素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
作者: 张颖, 蒋学华, ZHANG Ying, JIANG Xue-hua
作者单位: 张颖,ZHANG Ying(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四川,成
都,610051), 蒋学华,JIANG Xue-hua(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7,38(2)
被引用次数: 9次

参考文献(8条)
1.Wang H;Luo S D;Cai H S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pharmacology of tetrandrine 2000(12)
2.Zeng F D;Shaw D H;Ogilvie R I Kinetic disposition and hemodynamic effects of tetrandrine in
anesthetized dogs[外文期刊] 1985(06)
3.Lou J S;Zhang C L Studies on pharmacokinetic of tetrandrine in rabbit 1993(01)
4.Lu B 药剂学实验 1994
5.Yu W J;Cai Y B;Jiang L N Determination of tetrandrine in Jinake by HPLC[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999(04)
6.You B G;Yang M S;Fan S L Intestinal absorption kinetics of nitrendipine in rats[期刊论文]-中国药学
杂志 2004(03)
7.Feng L;Jiang X H;Zhou J Studies on absorption kinetics on sanchinoside R1 and ginsenoside Rg1 in
rat intestine[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2006(14)
8.Artursson P;Karlsson J Correlation between oral drug absorption in human and apparent drug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in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aCo-2) cells[外文期刊] 1991(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张玉杰.杨洁.邹晓翠.刘丽梅.孙万晶.ZHANG Yu-jie.YANG Jie.ZOU Xiao-cui.LIU Li-mei.SUN Wan-jing 黄连
肉桂药对配伍对黄连总碱大鼠小肠吸收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5)
2. 许英爱.范国荣.高申.洪战英.XU Ying-ai.FAN Guo-rong.GAO Shen.HONG Zhan-ying 山楂叶总黄酮的在体肠吸
收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2007,29(12)
3. 陈卓.蒋学华.任静.刘太明.李夏 豆腐果苷在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2008,39(12)
4. 朱玲.王正荣.杨春蕾.周黎明.万莉红.任福强.赵研研 异鼠李素对肺癌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机制的初步探讨[期刊
论文]-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4,26(4)
5. 刘小南.霍婷婷.王为忠.董光龙.张洪伟.陈冬利.LIU Xiao-nan.HUO Ting-ting.WANG Wei-zhong.DONG Guang-
long.ZHANG Hong-wei.CHEN Dong-li 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对胰腺移植受体大鼠小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期刊论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11)
6. 杨春蕾.王正荣.王浴生 异鼠李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期刊论文]-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3,25(4)
7. 杜先华.牛欣.冯前进.杜红.李海燕.DU Xian-hua.NIU Xin.FENG Qian-jin.DU Hong.LI Hai-yan 栀子苷大鼠在
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2008,23(5)
8. 窄波UVB对大鼠表皮的损伤及遮光剂保护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0)
9. 刘璐.崔景斌.方洪壮 替硝唑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1)
10. 水文波.贺庆.邵青.程翼宇.SHUI Wen-bo.HE Qing.SHAO Qing.CHENG Yi-yu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丹
酚酸B的大鼠小肠吸收[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2006,41(7)

引证文献(9条)
1.王春华.赵庆春.颜鸣.梁晶丽.程刚 左卡尼汀大鼠体内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期刊论文]-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0(5)
2.高燕.杨怀志.方钊.黄桂华 炎琥宁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研究[期刊论文]-齐鲁药事 2011(2)
3.王莉莉.陆伟根.陈亭亭.陈莉.虞丽芳 连翘总酯苷对大鼠在体胃肠道吸收的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10(3)
4.张颖.姜倩.张焓.宋爱查.蒋学华 汉防己甲素的表观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常数的测定[期刊论文]-华西药
学杂志 2013(5)
5.高飞.傅超美.胡慧玲.王战国.章津铭.彭伟.盛菲亚 川木香煨制前后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对比研究[期刊论文]-
中成药 2013(11)
6.曹颖.李永吉.吕邵娃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 2010(3)
7.胡艳鹏.程泽能 小肽转运载体PEPT1及其在新药创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南药学 2011(8)
8.冯飞飞.张典瑞 口服药物吸收模型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9(5)
9.朱容慧.赵军宁.毕岳琦.吴懿.杨霞 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药物评价研究 2010(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70202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