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 vitro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乌头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8期2007年8,El·1243.
乌头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田迎秋1~,刘 帆2,黄玉碧h2~,田孟良2’3
2
(1.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雅安 625014;2.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3.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JIf雅安625014)
摘 要:目的 建立乌头的快繁体系。方法 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设置18种、9种和12种不同激素处理组合的培
养基分别诱导乌头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丛生芽的分化、诱导再生苗的生根。结果适合乌头茎尖和
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NAA0.2rag/L+6-BA2.0mg/L+PVP(或AC)3.0g/L;适合叶片愈伤组
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NAA0.2mg/L+6-BA4.0mg/L+PVP(或AC)3.0g/I.;适合愈伤组织增殖与丛生芽
诱导的培养基为:Ms+NAA0.2mg/L+6-BA2.5mg/L+LH200mg/L+PVP3.0g/L和MS+NAA0.1mg/
L+6-BA2.0mg/L+LH200mg/L+PVP3.0g/L。适合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MS+IBA1mg/L+AC3.0g/L。
结论 以乌头茎尖、叶片、茎段及带或不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可以实现乌头种苗的工厂化快速
繁殖。
关键词:乌头;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7)08—1243—05
InvitrocultureandrapidpropagationofAc nitumcar ichaeli
TIANYing—qiu㈧,LIUFan2,HUANGYu—bil’2“,TIANMeng—lian92,3
(1.ResearchInstituteofMaize,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Yaan625014,China;2.CollegeofAgronomy。
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Yaan625014,China;3.KeyLaboratoryofCropGeneticResources
andImprovement,MinistryofEducation,Yaan62501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rapidpropagationsystemofAconitumcarmichaeli.MethodsWith
tissueculturemethod,18,9,and12kindsofhormonescombinationsasmediaweredevelopedtoin uce
callusfromdifferentexplantsderivedfromA.carmichaeli,thedifferentiationofclusterbuds.andthe
rootingofregeneratedseedlings,respectively.ResultsForA.carmichaeli,theoptimumculturemedium
forcallusinductionofstem—tipsandtemsegmentswaidentifiedtobMS+NAA0.2mg/L+6一BA2.0
mg/L+PVP(orAC)3.0g/L.Optimumcultureediumforcallusinductiononleaveswasidentifiedtob
MS+NAA0.2mg/L+6一BA4.0mg/L+PVP(orAC)3.0g/L.Theoptimumculturemediaforcallus
propagationndclusterbudsinductionwereidentifiedtobeMS+NAA0.2mg/L+6一BA2.5mg/L+LH
200mg/L+PVP3.0g/I.andMS+NAA0.1mg/L+6-BA2.0mg/L+LH200mg/L+PVP3.0g/L.
Theoptimumculturemediumfor ootingductionwasidentifiedtob MS+IBA1mg/L+AC3.0g/L.
ConclusionIndustrializedrapidpropagationofseedlingcanberealizedbyinvitrotissueculturewith
differentexplantssuchasshoottips,leaves,andstemsegmentswithorwithoutaxillarybud.
Keywords:AconitumcarmichaehDebx.;tissueculture;rapidpropagation
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为常用中药,四
川江油是川附子的道地药材产地。目前乌头的人工
栽培主要靠子根繁殖,耗种量大,而且由于病毒感染
等原因造成种性退化,产量和品质降低,每年需在高
山留种换种,难以适应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通过组织培养实现种苗脱毒生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
有效途径之一。组织培养特别是药用植物的组织培
养存在种群差异,甚至同一植株的不同组织、不同器
官在组织培养时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Ⅲ。胡延玉跚
利用茎尖和带腋芽茎段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但所用
培养基成分复杂,生长周期长。林静等∞1利用贵州乌
头叶片和幼茎进行培养,叶片只诱导出愈伤组织阶
段而未分化出芽。关文灵等H1以云南乌头试管苗的
收稿日期:2006—11-10
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基金资助(IRT0453)
作者简介:田迎秋(1981一),男,壮族,在读硕士研究生,云南文山人,从事乌头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 田盂良Tel:0835—2882164E—mail:secondat@sicau.edu.en
万方数据
·1244·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8卷第8期2007年8月
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直接诱导不定芽的途径得到再
生苗。王跃华等口1以叶柄为外植体得到再生苗。本研
究选自四川平武附子种源基地的乌头植株为材料,
通过组织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的途径建立乌头的快繁
体系,为江油附子GAP基地所需大量优质种苗的
工厂化生产奠定基础。同时尝试以乌头种子为外植
体进行组织培养,这在国内外还尚未见报道。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验材料于2004年3月取自四川I省绵
阳市平武县锁江镇乌头种源基地,经四川农业大学
田孟良博士鉴定为Aconitumcar ichaeliDebx.。
1.2方法
本试验以MS和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
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激素Q—naphthaleneaceticacid
(以下简称NAA)和6_benzyladenine(以下简称6一
BA),蔗糖3%,琼脂粉0.4%,pH5。8,培养温度
(22±1)℃,光周期12h/d,光照强度1500~2000
lx。每个处理均设光照培养和黑暗培养对照;培养基
均加入活性炭(activatedcharcol,以下简称AC)
3.0g/L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01idone,
以下简称PVP)3.0g/L作抗褐化比较;均加入乳
清蛋白水解物(1actalbuminhydrolysate,以下简称
LH)2000.0mg/L作对照。
1.2.1 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三月份选取一年生健
壮植株的器官:茎尖、叶片、根、茎段、带腋芽的茎段、
叶柄和上一年收取的种子为接种材料。自来水冲洗
干净,用70%酒精处理15~20S, .1%升汞液浸
泡10~12min,倒去升汞液,用无菌水换洗4~5
次。茎尖剥离后切成0.2mm长,根、茎段、带腋芽的
茎段及叶柄切成1.5cm左右,叶片切成1cm×1
cm方块,接人配制好的培养基,每个处理接种15
只试管,每只试管1个外植体,3次重复,30d后统
计诱导率,50d后统计分化率。
1.2.2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的培
养基中激素浓度配比见表1(下文用到A+~O+为
表1中培养基编号)。
1.2.3 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的激素配比:P+:
NAA0.1mg/L+6一BA1.0mg/L;O。:NAA0.2
mg/L+6一BA1.0mg/L;R’:NAA0.4mg/L+6一
BA1.0mg/L;S+:NAA0.1mg/L+6一BA2.0
mg/L;T‘:NAA0.2mg/L+6一BA2.0mg/L;
U’:NAA0.4mg/L+6一BA2。0mg/L;V’:
NAA0.1mg/L+6一BA2.5mg/L;W’:NAA0.2
mg/L+6一BA2.5mg/L;X”:NAA0.4mg/L+6一
表1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配比
Table1 Variousconcentrationportionsfhormones
inculturemediaforinducingcallus
⋯ 激素配比/(rag·L_1).。r. 激素配比/(mg·L1)
编号 编号
NAA 6一BA NAA 6一BA
A’0.1 1.0 I”0.4 2.5
B。0.2 1.0 J’0.01 3.0
C。0。4 1.0 K‘0.05 3.0
D。0.1 2.0 L。0.1 3.0
E’0.2 2.0 M。0.2 4.0
F’0.4 2.0 N。 O.4 4.0
G’0.1 2.5 O。0.8 4.0
H’0.2 2.5
BA2.5mg/L(注:下文用到的字母P。~X+为此
处培养基编号)。
1.2.4生根培养基:设置MS、1/2MS作空白对照
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IBA组合处理,其中IBA质
量浓度为:0。1、0.5、0.7、1.0、1.5mg/L,共12个不
同的培养基。
1.2.5炼苗移栽:生根培养基上根长4cm左右、
植株6cm左右的再生苗,打开瓶盖,室温炼苗2~3
d后,自来水洗净苗上的培养基,移栽至用0.1%多
菌灵处理过的腐质土、珍珠岩混合(体积2:1)基
质中,置于温度(22±1)℃,光照周期为12h/d,光
照强度1500~2000lx的生长室,薄膜封盖,保持
基质湿润,一周后转入栽培土。
2结果与分析
2.1 NAA和6一BA不同质量浓度组合对不同外植
体的影响。
2.1.1茎尖:NAA和6-BA不同质量浓度组合对
茎尖诱导效果见表2(诱导率一有愈伤组织的外植
体数/接种外植体数×100%;分化率一出芽愈伤数/
接种愈伤数×100%;第1、5列带有“*”的字母为培
养基编号;第4列字母是第1列字母对应的培养基
间诱导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差异显著性结果;
表2 NAA和6-BA不同质量浓度组合对茎尖诱导
及分化效果
Table2 EffectofcombinationsofNAAand6一BAat
variousrelativeconcentrationsoninduction
andifferentiationofstem—tipcallus
编号诱警7。学专芝。 编号分化率/
差异显著性
%0.050.01
A’ 90.0 a A S+ 83.3 a A
B* 76.7 b AB T。 72.3 ab AB
H。 63.4 b BC W。 70.9 ab AB
G。 50.0 C CD V’ 59.1 be BC
D。40.0 c D X。 52.8 cd BC
B。40.0 c D U+41.0d C
万方数据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8期2007年8月·1245·
第8列字母是第五列字母对应的培养基间诱导愈伤
组织分化的分化率差异显著性结果;此表及以下类
似表格均只列入诱导率和分化率较高的前6个进行
比较,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和表2相同)。
实验中所有处理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部分还
可以分化出芽,可以将芽作为外植体扩大无性系。实
验中发现,A+上的愈伤组织培养30d后,大部分呈
淡黄或淡绿,质地疏松湿润,且有绿色突起(图1—
1)。转入分化培养基S’继代20d后,愈伤增加原来
的2/3左右,10d后愈伤表面开始出现4~7个绿
色芽点,继续继代,分化率可达80%以上,芽点也
会不断增加。因此,从统计结果表2及愈伤组织和丛
生芽的形态看,A。是乌头茎尖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
培养基,S。是乌头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
2.1.2叶:NAA和6-BA不同质量浓度组合对叶
诱导效果见表3。
表3 NAA和6-BA不同质量浓度组合对叶诱导及分化效果
Table3 EffectofcombinationsofNAAand6一BA
atvariousconcentrationsoninduction
andifferentiationofleaves
编号诱导率/
差异显著性
编号分筘7。筹显雩竺。%0.050.Ol
M+ 90.0 a A T。 80.8 a A
N’ 76.7 b B S+ 75.0 a AB
E’ 73.3 b B R* 65.0 b BC
L’ 60.0 C C D* 63.6 bc BC
F。 56.7 C D V’ 55.6 c C
I。 53.3 C D W* 37.5 d D
在实验中发现,诱导率在50%以下的叶片只在
边缘有少量的白色颗粒或一层粉状愈伤组织,且生
长缓慢,转入分化培养基中继代30d后也无明显变
化,少数几个分化出1~2个小芽,但芽皱缩、畸形,
长至0.5CITI就停止生长,80d后全部老化死亡。
M。上的愈伤则85%左右呈图1—2的形态,转到
T。或S“一周后开始出现绿色芽点6~10个(图1—
2),且愈伤15d后有明显的增殖,继续继代则95%
的芽点可分化成苗,20d后生长最快的小芽达4cm
左右,植株正常,叶片舒展。综合统计结果表3及愈
伤组织和丛生芽生长的速度及形态看,M。、T+分别
是乌头茎尖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
2.1.3茎段及带腋芽的茎段:NAA和6-BA不同
质量浓度组合对茎段和带腋芽的茎段的愈伤组织及
丛生芽的诱导效果见表4。
实验中所有处理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由表4
看出,诱导率较高的为NAA:0.1~0.4mg/L与
6一BA:2~2.5mg/L的组合,但以NAA0.2mg/L
表4 NAA和6-BA不同质量浓度组合对茎段及带腋芽
的茎段愈伤组织及丛生芽的诱导效果
Table4 EffectofcombinationsofNAAand6一BAat
variousconcentrationsoninductionofstem
segment,stemsegmentcalluswithaxiilary
buds,andclusterbuds
编号诱导率/
差异显著性
编号分化率/
差异显著性
%0.050.01 %0.050.01
E。 90.0 a A V。 89.0 a A
A* 86.7 ab A T+ 76.9 b AB
D’ 76.7 abc AB S+ 70.9 bc B
F+ 73.4 bcd AB D’ 62.5 C BC
C* 70.0 cd AB Q” 50.0 d C
G” 60.0 d B W。 33.3 e D
与6-BA2mg/L的组合诱导率最高,且诱导出的愈
伤形态也较好(图1—3)。带腋芽的茎段中大部分腋
芽能分化成健康的小苗,部分腋芽则直接被诱导出
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与叶相比,茎段及带
腋芽的茎段分化出的丛生芽不象叶那样均匀分布于
整个愈伤的表面,而是集中在愈伤表面的2~4个
点上不断分化,每个点能出6~10个生长旺盛的芽
(图1—4),再用V’、S’、T+交替继代则芽数还会不
断增多,最后长满整个愈伤团(图1—5),切下小芽转
入V”、S”、T+交替继代又能分化更多丛芽(图1—
6)。综合统计结果表4及愈伤组织和分化芽的形态
看,E+、V+分别是乌头茎段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诱导
的最佳培养基。
2.1.4叶柄:所有处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都较少,
形态呈白色或淡绿的颗粒,质地致密干燥,转入分化
培养基继代80d后大部分老化变褐,最后死亡。
2.1.5种子:所有处理的种子均有萌发,但萌发苗
的叶片都较皱缩,植株畸形,继代40d后部分萌发
出的苗愈伤化,转入分化培养基继代80d后,部分
愈伤化种子出现不定芽的分化,其中芽数最多的在
E’处理中达5个。
2.2生根培养:将长至3~5C1TI的不定芽转到12
种不同的生根培养基,7d后开始出现白色幼根(图
1—7),20d后最长的达7cm(图1—8),总体情况见
表5。
由表5可知,不加任何激素的MS对根的诱导
效果明显优于1/2MS。其中MS与IBA1mg/L的
组合诱导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组合,低质量浓度的
IBA和1/2MS组合处理均不能诱导根的生成,而
IBA质量浓度过高则部分幼苗易从茎节处长出黄
白色幼根,部分苗则在切口处有愈伤组织的产生,从
愈伤组织上面诱导出的根其输导组织不与茎的输导
万方数据
·1246·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8期2007年8月
表5不同培养基对乌头生根的影响
Table5 Effectofdifferentcul uremedia
onrootingofA.carmichaeli
组织直接相连,这两种情况的苗移栽都难以成活[6]。
因此,综合生根率、平均每株生根数、平均根长及试
管苗长势等因素来看,乌头较优的生根培养基为:
MS+IBA1 mg/L+AC3g/L。
2.3 炼苗移栽:炼苗基质上成活的苗移栽到栽培土
后,先置于大棚,一周后移置户外,成活率达90%
以上,苗的生长情况见图1-9。
3讨论
本研究以附子GAP种源基地的乌头植株为材
料,在参考已有相关文献[4’5‘刀的基础上,设置NAA
与6-BA不同质量浓度的激素组合对不同外植体进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所用材料的来源地不同,
本试验筛选出的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
基与已有文献报道不同E2,4.5]。关文灵等H3采用3种
类型的植物激素直接诱导丛生芽的分化,20d左右
1一茎尖愈伤组织 2一叶片愈伤组织 3一茎段愈伤组织4一愈伤组织分化培养一周后的丛生芽5愈伤组织培养两周后的丛生芽
6一单个丛生芽15d后增殖的芽丛7一诱导生根7d后的再生苗8一诱导生根20d后的再生苗 9一户外生长的移栽苗
1一callusinducedfromstem—tip2 callusinducedfromleaves3-callusinducedfromstemsegment4 clusterbudsinoneweek
aftercaliusinducingculture5 clusterbudsintWOweeksaftercallusinducingculture6-clusterhootsin15dafterderivingfrom
asingleclusterbuds7-regeneratedseedlingin7dafterrootingducing8 regeneratedseedlingin20dafterrootingducing
9一transplantsoutdoor
图1乌头种苗的快繁图
Fig.1RapidpropagationofseedlingofA.carmichaeli
外植体的分化率、从芽的生根率及移栽苗的成活率 AC等物质,使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30d后达
在80%左右:瞿素萍等Ⅲ的研究中,丛生芽20d后 90%以上,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89%以上,愈伤组
的增殖倍数仅为3倍,丛生芽的生根率和再生苗移 织一周后增殖一倍以上,单个丛生芽1周后增殖10
栽基质的成活率不到80%。本试验使用的植物激素 倍左右,达到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同时增殖的双重效
种类相对较少,同时在培养基中附加了LH、PVP及果,短期内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增殖基数;后期丛生芽
万方数据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8期2007年8月·1247·
的生根率达95%以上,户外移栽苗的成活率也比
已有方法显著提高,达90%以上。和已有方法相
比,本试验缩短了离体繁殖时间,建立了乌头的高效
快繁体系。
光照1500~2000lx、LH200mg/L与对照相
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无明显差异,但前者对愈伤组
织的增殖和丛生芽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
种作用可能是由于某些胚性愈伤组织中部分细胞具
有了叶绿体,从而能将部分光能转化成自身所需的
化学能,而LH由于具有多种氨基酸成分,能满足愈
伤组织生长中对营养的大量需求。培养基中附加3
g/L的PVP与3g/L的AC均有一定的抗褐化作
用,这种作用是由于它们吸附了外植体产生的酚类
物质经空气氧化后形成的醌类物质,但随着它们分
子吸附空间的饱和,吸附量减少,表现为抗褐化能力
亦随之减弱;在愈伤组织的形态及诱导率方面,前者
优于后者,这种差异可能是二者在吸附醌类物质的
同时也吸附了一定量的外源植物激素,而0.5%的
PVP作用后剩余的外源植物激素的量刚好适宜愈
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在丛生芽诱导生根方面,后者
优于前者,可能是因为AC提供了植株习惯的类似
土壤中生长的黑暗环境[1]。
利用种子做外植体,具有不受季节影响,初代培
养污染率较低等优点。本试验以种子为外植体的诱
导率还不高,培养时间也较长,具体影响因子有待进
一步的研究。另外,国内外对乌头愈伤组织中次生代
谢物的研究也较少,若能直接从其愈伤组织中提取
次生代谢物,将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References:
[1]LiJM.TutorialofPlantTissueCulture(植物组织培养指
南)EM],Beijing: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Press,
2002.
E23HuYY,WuGQ.Tissuec ltureandregenerationofAconi—
turncarmichaeliDebx.EJ].PlantPhysiol(植物生理学通
讯),1985,16(2):37—40.
E3]LinJ,HeY.AprobeintofastreproductiontechnicfA oni—
tumcarmi—chaeliDebx.[J].GuizhouSci(贵州科学),1998,
16(2):120.
E4]GuanWL,WangL,ZhengSX.Thestablishmentof
Aconitumcar ichaeliDebx.plantregeneratingsystemI-J].
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2003,34(6):561—563.
[5]WangYH,MaDW,Huangzz,eta1.Applicationof
orthogona[testme hodonculturetissueofAconitumcar
michaeliDebx.[J].ChinaJChinM terMed(中国中药杂
志),2005,30(15):1197—1199.
[6]ZhangzX,TingWX,DingWQ,eta1.Researchontissue
cultureofPulsatillachinensis(Bunge)Regel[J].ChinaJ
ChinMaterMed(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16-217.
[7]QuSP,ChenW,QuYH,eta1.Rapidropagationof
Aconitumcarmichaelise dlingbytissueculturel-J].Chin
WildPlantResour(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4):62—
63.
河北道地药材酸枣仁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
张志斐1’2,袁志芳1,张兰桐,范丽芳1,冯锐1
(1.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2.华北煤炭医学院药学系,河北唐山063000)
摘 要:目的建立河北道地药材酸枣仁的HPLC—ELSD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酸枣仁药材质量提供
新方法。方法收集不同产地酸枣仁药材21批,采用HPLC—ELSD法测定其指纹图谱。色谱条件:c。。柱,乙腈一水
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ELSD检测器,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5℃。结果建立了道地酸枣仁药材HPLC—
ELSD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不同产地酸枣仁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结论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不同产地
酸枣仁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和质量评价,为有效控制酸枣仁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酸枣仁;酸枣仁皂苷;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7)08—1247—04
HPLC—ELSDFingerprintsofgenuineSemenZiziphiSp nosaefromHebeiProvince
ZHANGZhi—feil’2,YUANZhi—fan91,ZHANGLan—ton91,FANLi—fan91,FENGRuil
(1.DepartmentofPharmaceuticalAnalysis,SchoolofP armacy,HebeiMedic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17,China;
2.DepartmentofPharmacy,NorthChinaCoalMedicalCo lege,Tangshan063000,China)
收稿日期:2006—11-12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453)
作者简介:张志斐(1972一),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通讯作者张兰橱Tel:(0311)88268419E—mail:zhanglantong@263.net
万方数据
乌头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作者: 田迎秋, 刘帆, 黄玉碧, 田孟良, TIAN Ying-qiu, LIU Fan, HUANG Yu-bi, TIAN
Meng-liang
作者单位: 田迎秋,TIAN Ying-qiu(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雅安,625014;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
改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 刘帆,LIU Fan(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雅
安,625014), 黄玉碧,HUANG Yu-bi(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
大学农学院,四川,雅安,625014;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
,625014), 田孟良,TIAN Meng-liang(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雅安,625014;作物基因资
源与遗传改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7,38(8)
被引用次数: 5次

参考文献(7条)
1.Li J M Tutorial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2002
2.Hu Y Y.Wu G Q Tissue culture and regeneration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1985(02)
3.Lin J.He Y A probe into fast reproduction technic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1998(02)
4.Guan W L.Wang L.Zheng S X The establishment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plant regenerating system
[期刊论文]-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3(06)
5.Wang Y H.Ma D W.Huang Z Z Application of orthogonal test method on culture tissue of Aconitum car
michaeli Debx[期刊论文]-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05(15)
6.Zhang Z X.Ting W X.Ding W Q Research on tissue culture of 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 Regel
2004(03)
7.Qu S P.Chen W.Qu Y H Rapid propagation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seedling by tissue culture[期刊论文
]-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 2004(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关文灵.王黎.郑思乡 乌头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期刊论文]-中草药2003,34(6)
2. 谭功燮.田孟良.黄玉碧.荣廷昭.TAN Gong-xie.TIAN Meng-liang.HUANG Yu-bi.RONG Ting-zhao 根据线粒体
nad1基因第2内含子的序列多态性对糯玉米进行系统分类[期刊论文]-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25(1)
3. 田孟良.田迎秋.刘帆.黄玉碧.TIAN Meng-liang.TIAN Ying-qiu.LIU Fan.HUANG Yu-bi 乌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
性的RAPD分析[期刊论文]-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25(1)
4. 张军杰.胡育峰.黄玉碧.Zhang Junjie.Hu Yufeng.Huang Yubi 玉米籽粒淀粉结合蛋白分离纯化研究[期刊论文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
5. 张继.田玉汝.杨宁.王风霞 野生高乌头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期刊论文]-生物学通报2010,45(1)
6. 郑祖平.刘小红.黄玉碧.李钟.何川.谭振波.ZHENG Zu-ping.LIU Xiao-hong.HUNG Yu-bi.LI Zhong.HE Chuan.
TAN Zhen-bo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学报2007,20(4)
7. 李赫男.LI He-nan 黄花乌头种子萌发与水溶性内源抑制物质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
8. 刘汉梅.何瑞.张怀渝.黄玉碧 玉米叶绿体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分析[期刊论文]-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28(1)
9. 李赫男.王娜.LI Henan.WANG Na 黄花乌头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期刊论文]-种子2010,29(1)
10. 田迎秋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种苗的快速繁殖研究及种质资源的RAPD和AFLP分析[学位论文
]2007

引证文献(5条)
1.吴清华.王光志.马云桐.马庆.徐瑞超 不同生长期乌头根际土壤酶动态变化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2(7)
2.郝克伟 乌头愈伤组织诱导中抗褐化剂的筛选[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08(12)
3.汪付田.展锐.王建良.郭敏 铁棒锤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2(6)
4.杜弢.陈红刚.高素芳.张延红.王惠珍.林丽 铁棒锤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2)
5.蔡仕珍.李璟.潘远智.陈其兵.姜贝贝.叶充 不同种植密度对乌头生长发育的影响[期刊论文]-草业学报 2011(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70804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