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oretical modifications of agaritine based on HIV protease structures

基于HIV蛋白酶结构的蘑菇氨酸结构的理论改造



全 文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659·
[11]
[12]
[13]
mum.[A].KunmingInstituteofBotany,ChineseAcad my
ofScienceDr.’AcademicDissertation(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
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FD].Kunming:KunmingInstituteof
Botany,ChineseAcad myofSciences,2001.
BowyerRC,JeffcriesPR.StructureofspathulenolFJ].
ChemInd,1963。1245—1246.
GoldsbyG, BurkeB A. Sesquiterpenelactonesanda
sesquiterpenediolfromJamaicanambrosiaPeruvianFJ].
Phytochemistry,1987,26(4):1059-1063.
DuttaPK,ChowdhuryUS,ChakravartyAJ,甜a1.Studies
onIndianmedicinalplants—partlxxvnishindaside,anov l
iridoidglycosidefromVitexnegundo口].Tetrahedron,
1983,39(19):3067-3072.
[14]WangEC,ShihMH,LiuMC,eta1.Studiesoncons—
tituentsofSaururuschinensisFJ].Heterocycles,1996,43
(5):969-975.
FIS]WangY,HamburgerM,GuehoJ,eta1.Antimicrobial
flavonoidisfromP iadiatrinerviaandtheirmethylatedand
acetylatedderivatives[J].Phytochemistry,1989,28(9):
2323—2327.
F163YuDQ,YangJS.HandbookofAnalyticalChemistry—NMR
Analysis(分析化学手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M]..Bei—
jing:ChemicalIndustryPress,1999.
FI7]ZhangQF,LuoSD,WangHY.Dammaranetriterpenoids
fromDysoxylumhongkongenseFJ].ActaBotYunnan(云南植
物研究),1998,20(3):362-368.
基于HIV蛋白酶结构的蘑菇氨酸结构的理论改造
高维娜1,刘冰妮2,任晓文2,徐为人2,魏冬青¨
(1.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074;2.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300193)
摘要:目的利用药物设计方法,从蘑菇氨酸的衍生物中寻找HIV蛋白酶结合能力更强的抑制剂。方法通过
分子对接方法筛选了HIV一1蛋白酶晶体结构作用受体,并对蘑菇氨酸进行了理论改造。结果X1和X3位的改造
是有利的,特别是以取代基11、12、13、14和18进行取代加C部分改造成苯环后作用比较明显。结论药物分子改
造发现了一些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寻找HIV一1蛋白酶抑制剂。
关键词:HIV蛋白酶;蘑菇氨酸;分子对接;分子改造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7)05—0659一05
Theoreticalmodificationsofagaritinebas donHIVproteasestructures
GAOWei—na,LIUBing—ni,RENXiao—wen,XUWei—ren,WEIDong—qing
(1.TianjinNormalUniversity,Tianjin300074,China;2.TianjinInstitute
ofPharmaceuticalResearch,Tianjin300193,China)
Keywords:HIVprotease;agaritine;docking;molecularmod fication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20
世纪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其
病原体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
ciencyvirus,HIV)。HIV蛋白酶归属于天冬氨酰基
蛋白酶,由两条含99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形成的C:
对称的均二聚体,每一亚基上天冬氨酰残基形成了
酶的活性中心。HIV蛋白酶(HIVPR)对该病毒复
制周期正常运转和病毒成熟至关重要,是病毒复制
必需的酶,是抗HIV的药物重要靶点[2]。
蘑菇氨酸(agaritine)[3“1化学名称为beta—N一
(alpha—L—glutamyl)一4-hydroxymethyl—phenylhy—
drazine,是谷氨酸的衍生物,具有抗病毒、抗癌的作
用,但未见有抗HIV文献记载。在理论研究中发现
蘑菇氨酸与HIV蛋白酶具有良好的结合匹配,为了
给抗HIV药物提供设计思路,笔者从理论上系统研
究了HIV蛋白酶与蘑菇氨酸的结合情况,参考蘑菇
氨酸与酶的结合方式,分段考察不同取代的作用。
1方法
1.1 对接受体的选择:PDB晶体结构库报道了87
个HIV蛋白酶,通过比较其结构发现这些酶的活性
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选择活性区域结构比较
合理的酶,采用常用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方法
来判断,以已知选择性的HIV一1蛋白酶抑制剂Indi—
navir、Nelfinavir、Lopinavir、Ritonavir、Saqui一
收稿日期:2006—09—20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委重点应用基础项目(033801911);天津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043185111—7)
作者简介:高维娜,女,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通讯作者魏冬青Tel:(022)23540187Fax:(022)23540187E—mail:dongqing@cermm.concordia.ca
万方数据
·660·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
navir[”8|、Amprenavir为阳性对照药,以其他已知
非作用于HIV一1蛋白酶的药物为阴性对照药,如
Abacavir、Didanosine、Dideoxyadenosine、Lamivu—
dine,Stavudine,Zidovudine,Emtricitabine,Zal—
citabine,Capravirine,Efavirenz,Nevirapine,Aci—
clovir、Acyclovir、Valacyclovir、Adefovir、Amanta~
dine,Amidinomycin、Stallimycin,Atevirdine、
Delav/rdine,Cidofovir,Sorivudine,Cytarabine,De~
sciclovirlEdoxudine、Famciclovir,Floxuridine,Gan~
ciclovir、ValganciclovirlIdoxuridine、Imiquimod,
Kethoxal,Methisazone,MADU,Moroxydine,Os~
ehamivir、Penciclovir、Pleconaril、Podophyllotoxin、
Ribavirin、Rimantadine、Taidingan?Tenofovirl
Tilorone,Trifluridine,TromantadinelValaciclovir,
Vidarabine、Zanamivir等。将上述阳性和阴性对照药
与所有的酶进行对接计算,以结合评分为指标,选择
所有阳性对照药的评分负值排在最前面的酶为受体。
得到5个PDB代号为1D4H、1FQX、1HSG、1KZK、
4PHV的结构。将这5个HIV蛋白酶受体的结构进
行叠合,发现1D4H、1FQX、1HSG完全相同,最终选
择1FQX、1KZK、4PHV为候选蛋白酶受体。
1.2蘑菇氨酸系列衍生物的设计:利用选出的3个
候选蛋白酶受体,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对植物成分结
构数据库进行了预筛,发现蘑菇氨酸与受体具有良好
的结合匹配,因此,参考蘑菇氨酸与酶的结合方式,分
段考察不同取代的作用。结构分段情况见图1。
图1蘑菇氨酸分子结构和骨架分解图
Fig.1Structureandskeletonofagaritine
1.2.1取代基团:根据蘑菇氨酸与受体的结合情
况,将该分子划分为4部分分别进行改造。具体改造
中所用残基见表1,每个位置以下列基团进行取代,
得到新的衍生物结构,取代中所用的基团主要考虑
极性、体积、芳香性等的变化。
1.2.2取代方式:(1)骨架的改造(图1-C部分):在
图2还清楚地显示,图1中分子结构的B和C部分
起到了中间骨架的作用,为了考察骨架部分对配体
与受体的结合的影响,也同时以五元环(
和苯环( )取代了C部分(一CH:CH。一),骨架
表1分子结构改造中采用的基团
Table1 Groupsusedformolecularmodification
编号 基团结构 编号 基团结构
11 0
12 ll
3 13 』
—_cH2—_cH—七H3
1』 l
—_cH—CH2—_cH3
5
s—nz<)
,卅。<≥
一2磷 18 11
·。川T卜
\N}i/
10
表2基于蘑菇氨酸的取代方式
Table2 Designofagaritinederivatives
取代方向骨架(c部分)取代 其他取代 位置
8:Rsub代表了表1中的所有的取代基
a:RsubreferstoallsubstituentsinTable1
.,{1一^蝠、|..0一斌\

.,.、啦t.-..警。一||..}t,、‘。<....一连7.v昶_.?jj、礅.
万方数据
中草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661·
的改造结合端基的改造一起评价。具体方式见表2
中M4。M9、M12~M15。
(2)苯环部分(图1一A部分)的取代改造:A部
分是取代苯基,从图2中可以看到,当配体与蛋白质
受体结合后,这部分在活性腔的外侧,为了考察这部
分对结合的影响,对图1中标示的X1、X2、X33个
位置进行了取代,对氢以上述基团进行取代。同时考
察了骨架改造结合上述A部分取代的影响。具体方
式见表2中M1~M9。
图2蘑菇氨酸分子与蛋白酶受体(4PHV)的相互结合
Fig.2Bindingofa aritinew thproteinase
receptor(4PHV)aroundit
(3)氨基酸端(图1一D部分)的改造:D部分是氨
基酸,从图2中可以看到,当配体与蛋白质受体结合
后,这部分在活性腔的内侧,为了考察这部分对结合
的影响,对图1中标示的X4位置上连接的氨基和
羧基进行了取代,同时考察了骨架改造结合上述D
部分取代的影响。具体方式见表2中MlO~M15。
上述改造得到分子后,在Sybyl7.0的优化模
块对结构进行优化,先以平衡电荷法计算电荷,再以
AMBER力场优化结构,分子保存为m012格式后用
于对接计算。
1.3 分子对接(docking):所谓分子对接方法就是
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通过几何匹配和能量匹配而相
互识别的过程。本文采用Sybyl7.0软件包的Flex
X/Runmuti-ligand模块,定义复合物中原配体周围
0.8nm范围为活性位点,采用经验结合自由能函数
作为打分函数来评价对接结果。将每个分子与3个
受体对接,计算3个受体的平均得分作为结构指标。
2结果和讨论
图1一A部分改造结果见表3,图1一D部分的改
造结果见表4,为了便于比较,图l—C部分的改造列
在上述两个表中。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X1、
X2位分别加上残基,统计对接结果,可以看出在X1
位加上残基的对接结果的平均值(~30.14)大于X2
位(一27.64),可发现在X1位进行改造优于X2位。当图1一c部分骨架改为。和仑
后,对Xl位进行改造后的平均对接值分别为
一30.8和一35.67;对X2位改造的平均分值分别为
一27.?5和一35.28。因此,以苯环取代图1-C部分骨
架能够提高对接的分值。
将X3的氢原子更换为残基,其对接结果的平均
表3 A部分的改造对对接结果的影响
Table3 EffectofsectionA dockingaftermolecularmodification
万方数据
·662· 中草115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
表4 D部分改造对对接结果的影响
Table4 EffectofsectionD dockingaftermolecularmodification
值为一30.12。将骨架结构改为—太,)一和—≮>一
后,其对接结果平均值变为一30.19和一32.98,可以
看出这个位置的改造与X1位结果相当。
将氨基更换为残基,其对接结果的平均值
^~矿—N
为一26.27。将骨架结构改为一卜和弋卜
后,其对接结果平均值变为一26.02和一26.04,这
种改变骨架结构没有带来更好的结果。
将羧基更换为残基,其对接结果的平均值
n∥—飞为一25.68。将骨架结构改为‘卜和弋卜
后,其对接结果平均值变为一30.39和一29.78,同
样发现这种改造并没有增加对接的分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认为x1
和x3位改造是有利的,图1一C部分的改造成苯环
后作用比较明显。从取代基的平均得分来看,取代基
11、12、13、14和18的得分较高。
对于得分而言,相对分子质量大VDW的相互
作用就大,得分与分子大小存在非特异性的相关性,
许多人在评价得分时都考虑以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
中非氢原子数进行校正。在工作中,FIexX的评价函
数类似于BOhm半经验自由能方程E9’10],得分与
VDw之间还有系数,不便于校正,另一方面,采用
平均分数,基团个体的作用得以抵消,所以直接采用
分数有可比性。
理论计算的分数与实际的化合物的活性是有差
距的,主要受限于受体结构的合理性和计算方法的
准确性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对受体的合理性也进行
了筛选,通过这种理论改造的尝试,得到了比较明确
的规律,希望这些规律为下一步的真正改造提供有
参考意义的思路。
31结论
通过分子对接方法筛选了HIV一1蛋白酶晶体
结构作用受体,并对蘑菇氨酸进行了理论改造,结果
表明,x1和x3位的改造是有利的,特别是以取代
基11、12、13、14和18进行取代加图1一C部分改造
苯环后作用比较明显。本文得到的信息将有助于设
计和改造出效果更好的HIV一1蛋白酶的抑制剂。
致谢:感谢觏开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提供的计
算支持。
References:
[1]DebouckC.TheHIV一1proteaseastherapeutictargetfor
AIDS.[J].AIDSResHumRetrovir,1992,8(2):153—164.
EzqMartinJA.RecentadvancesinthedesignofHIVproteinase
inhibitorsEJ-I.AntiviRes,1992,17(4):265—278.
[3]EspnJ C,JolivetS,OvereemA,甜a1.Agaritinefrom
Agaricus&sporusiscapableOfpreventingmelaninformation.
口].Phytochemistry,1999,50(4):555—563.
E4]BaumgartnerD,HoeschandL,RastDM,eta1.Thebiogen-
esisof融N一(7-glutamyl)-4一hydroxymethylphenylhydrazine
(agaritine)inAgar cus&sporusinhonourofProfessorG.H.
Neiltowers75thbirthday[J].Phytochemistry,1998,49
(2):465—474.
[5]BoffitoM,KurowskiM,KruseG,盯a1.Atazanavirn—
hancessaquinavirhard—gelconcentrationsinaritonavir—
boostedonce—dailyregimen[J].AIDS,2004,18:1291—
1297.
[6]PloskerG,ScottL.Saquinavir:Areviewofitsuseinboost—
edregimensfortreatingHIVinfection[J]./3rugs,2003,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
63:1299—1324.
[73PortecJ,WasmuthJC,SchneiderK。eta1.Lopinavir/ri-
tonavirplusaquinavirinsalvageth rapy}pharmacokinetics,
tolerabilityandefficacyI-J].AIDS,2003,17:1700—1702.
[8]CameronDW,JapourAJ,XuY,eta1.Ritonavirand
saquinavircombinationtherapyforthetreatmentofHIVin—
fection[J].AIDS,1999,13:213—224.
[9]BohmHJ.TheDevelopmentofasimpleempiricals oring
functiontoestimatethebindingconstantforaprotein-ligand
complexofknownthree—dimensionalstructure[J].Comput
AidedMolDes,1994,8:243-248.
[10]BohmHJ.LUDI:Rule—basedautomaticdesignof ewsub—
stituentsforenzymeinhibitor1eads[J].ComputAidedMol
De5,1992,6:593—596.
鸡桑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癌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庆建,陈若芸,于德泉+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
鸡桑MorusaustralisPo r.又名小叶桑,分布于
全国多个省份。鸡桑的同属植物桑M.albaL.为传
统中药,树皮、枝、叶、果实均可入药,具有降压、抗、
菌、利尿、镇静等作用[1]。近20年来日本对桑属植物
作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中含有黄酮、二苯乙烯、苯
骈呋喃等酚性成分。鸡桑的化学成分的报道很少,为
研究其活性成分,笔者对其醋酸乙酯部分进行了分
离。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到10个化合物,通过光谱
方法测定了结构,分别鉴定为白桑酚B(albanolB,
I)、桑根酮C(sanggenonC,Ⅱ)、异甘草黄酮醇
(is01icoflavonol,Ⅲ)、羟基藜芦酚(oxyresveratrol,
IV)、3,37,4,57一四羟基二苯乙烯(3,37,4,5’一te—
trahydroxystilbene,V)、白藜芦醇(resveratrol,
Ⅵ)、二氢桑色素(dihydromorin,Ⅶ)、2,37,4一三羟基
二苯乙烷(2,37,4一trihydroxybibenzyl,Ⅷ)、槲皮素
(quercetin,IX)和山柰酚(kaempferol,x)。检测了
化合物Ⅱ~x的活性。化合物Ⅲ和V为首次从该属
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鸡桑中分离得到。
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皿对Bel7402、BGC-
823、HCT一8和A2780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化合
物IX和x对BGC一823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化合物
Ⅲ~Yl和Ⅸ能明显抑制Fe抖一半胱氨酸诱导的肝微
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生成。
1仪器和材料
1H—NMR和13C—NMR用INOVA一500型核磁
共振仪测定。FAB—MS用VG—Autospec一300型
质谱仪测定,ESI—MS用Agilent1100LC/MSD
TrapSL型质谱仪测定。红外光谱用IMPACT400
型红外光谱仪测定。旋光用Perkin—Elmer一241型
旋光仪测定。SephadexLH20购自Pharmacia公
司,RP一18(40~60肛m)购自Merck公司。薄层色谱
硅胶GF。。。和柱色谱硅胶(160~200目)为青岛海洋
化工厂产品。溶剂均为分析纯,由北京化工厂生产。
实验药材采于江西省庐山,由江西九江森林植
物研究所谭策铭研究员鉴定为鸡桑M.australis
Poir.。
2提取与分离
鸡桑干燥茎15妇,粉碎,95%乙醇回流提取3
次,每次1h。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干浸膏1010g。将该
浸膏溶于热水,分别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
取。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减压浓缩后得浸膏465g。该
部分硅胶拌样后,以氯仿一甲醇梯度洗脱,分成lo个
部分。各部分分别用硅胶、RP一18、LH一20凝胶等色谱
法 从第3、4、5部分共分离到10个化合物,分别是2
个Diels—alder型化合物:l(10mg)和Ⅱ(250mg);
4个二苯乙烯类化合物:Ⅳ(2.5g),V(1.3g),VI
(500rag)和Ⅷ(200rag);4个黄酮化合物:Ⅲ(41
mg)、Ⅶ(35mg)、Ⅸ(50mg)和x(14mg)。
3结构鉴定
化合物I:棕色无定形粉末,[a]分:+118。(c
0.04,CHCl3);FAB—MS:m/z559(LM+1]+),558
(M+);IRv¨KB。;r(cml):3317(OH),1618(苯环);
1H—NMR(acetone—d6,500MHz)艿:8.49(1H,brS,
H 2”),7.17(1H,d,J一8.0Hz,H一20”),7.62(1H,br
S,H 6”),7.39(1H,d,J一8.0Hz,H一4),7.16(1H,
d,,=1.5Hz,H一67),7.09(1H,d,J=1.5Hz,H一
3),6.98(1H,d,,一2.0Hz,H一7),6.80(1H,dd,,一
8.0。2.0Hz,H一5)。6.58(1H,brd,J=8.0Hz,H一
收稿日期:2006—08—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432030,20572133)
*通讯作者于德泉Tel{(010)63165224Fax:(olo)63017757E—mail:dqyu@imm.ac.an
万方数据
基于HIV蛋白酶结构的蘑菇氨酸结构的理论改造
作者: 高维娜, 刘冰妮, 任晓文, 徐为人, 魏冬青, GAO Wei-na, LIU Bing-ni, REN
Xiao-wen, XU Wei-ren, WEI Dong-qing
作者单位: 高维娜,魏冬青,GAO Wei-na,WEI Dong-qing(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074), 刘冰妮,任晓文
,徐为人,LIU Bing-ni,REN Xiao-wen,XU Wei-ren(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300193)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7,38(5)
被引用次数: 2次

参考文献(10条)
1.Debouck C The HIV-1 protease as therapeutic target for AIDS[外文期刊] 1992(02)
2.Martin J A Recent advances inthe design of HIV proteinase inhibitors[外文期刊] 1992(04)
3.Espn J C;Jolivet S;Overeem A Agaritine from Agaricus bisporus is capable of preventing melanin
formation[外文期刊] 1999(04)
4.Baumgartner D;Hoeschand L;Rast D M The biogenesis of β-N-(γ-glutamyl)-4-
hydroxymethylphenylhydrazine(agaritine) in Agaricus bisporus in honour of Professor G.H.Neil towers
75th birthday[外文期刊] 1998(02)
5.Boffito M;Kurowski M;Kruse G Atazanavir enhances saquinavir hard-gel concentrations in a
ritonavirboosted once-daily regimen[外文期刊] 2004
6.Plosker G;Scott L Saquinavir:A review of its use in boosted regimens for treating HIV infection[外
文期刊] 2003
7.Porte C J;Wasmuth J C;Schneider K Lopinavir/ritonavir plus saquinavir in salvage
therapy;pharmacokinetics,tolerability and efficacy[外文期刊] 2003
8.Cameron D W;Japour A J;Xu Y Ritonavir andsaquinavir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
infection[外文期刊] 1999(2)
9.Bohm H J The Development of a simple empirical scoring function to estimate the binding constant
for a protein-ligand complex of known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外文期刊] 1994
10.Bohm H J LUDI:Rule-based automatic design of new substituents for enzyme inhibitor leads 199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纯莲.王希诚.赵金城 应用改进型遗传算法进行药物分子对接设计[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36)
2. 罗信昌 蘑菇[会议论文]-2004
3. 李纯莲.王希诚.陆杰.赵金城 药物分子对接并行算法设计[会议论文]-2004
4. 李正夫.郭权.王希诚 新药研发网格下的一种药物分子对接并行程序[会议论文]-2007
5. 毛芹超 天然来源化合物抗HIV的活性筛选和ADS-J1抑制HIV进入的作用机制研究[学位论文]2010
6. 陈霞 HIV-1整合酶的表达、纯化及反应特征研究[学位论文]2009
7. 孙魏.王洪涛.夏承来.吴曙光.姜世勃.姜志宏.刘叔文.SUN Wei.WANG Hong-tao.XIA Cheng-lai.WU Shug-nang.
JIANG Shi-bo.JIANG Zhi-hong.LIU Shu-wen 三没食子酰吡喃葡糖作用于gp41抑制HIV与靶细胞的融合[期刊论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7)
8. 李菁.王炜 氨基酸残基归类及用简化后的字符识别蛋白质结构保守区域[期刊论文]-中国科学C辑2006,36(6)
9. 王秀宏.赵炜明.滕悦秋.王志刚.刘明.周虹 精氨酸残基和赖氨酸残基对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催化功能的影响[期
刊论文]-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23(4)
10. 洪法水.王玲.吴康.王雪峰.陶冶 Pb2+对核糖核酸酶活性及其结构的影响[期刊论文]-化学学报2003,61(1)

引证文献(2条)
1.王小红.钱骅.张卫明.赵伯涛.黄晓德 双孢蘑菇中核酸提取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0(4)
2.叶明智.黄劲松 双孢蘑菇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8(10)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70500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