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滇重楼引种驯化研究进展



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7期2005年7月
表2 1982--2004年各年度已授权的欧洲中医药专利数
Table2 Authorizedpat ntsofTCMinEurope
in1982—2004
年度 专利数 年度 专利数 年度 专利数
1982 1 1990 1 1998 3
1983 3 ~1991 Z 1999 5
1984 2 1992 5 2000 1
1985 4 1993 5 2001 1
1986 1 1994 9 2002 6
1987 3 1995 3 2003 13
1988 1 1996 4 2004 6
1989 2 1997 6
2004年尚未授权公布的专利未计人
Non—authorizedpatentswerenotcountedin2004
专利有8件。
2.4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的申请(PCT申请):共18件,
占授权的欧洲中医药专利总数的20.7%(18/87)。
3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知,欧洲中医药专利文献的第一发明人国
籍分布较广,分属于23个国家,申请数排在前4位是德国、
日本、法国和韩国,分别为24、12、10和8件;4个国家申请
数占申请总数的62.1%,在这4个国家中,德国又遥遥领
先,占据了这4个国家申请总数的近一半。内容涉及医疗仪
器和中药产品和制备方法,说明中医药在德国的接受程度比
欧洲其他国家要高。医疗仪器专利和日常保健用品专利在产
品类专利中占较大比重(65.8%),高于中药产品类专利
(34.2%),这与美国中医药专利的产品类专利分布特点有所
不同[“。1982年一2004年5月26日各年度的专利申请公布
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1992年一1994年呈现一个小高
峰,之后有所下降;至2002年又开始出现一个新的高峰。
87件已授权的欧洲中医药专利文献中,医疗仪器(多为
针灸治疗仪)和日常保健用品专利数高达48件,说明欧洲国
家较易接受针灸,他们在改进针刺疗法、提高针灸治疗的安
全性和针刺操作的准确性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这说明针灸
疗法已走向世界。第一发明人为中国籍的中医药专利为4件
(4.6%),少于日本、法国和韩国,说明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
中国,在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让
中医药专利走入世界,让中国的中医药占领国际市场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
References:
[1]JiangZH.HowtoSearchChinaandForeignPatents(如何
检索中国专利与外国专利)EM].Beijing:Knowledgeand
PropertyRightPress,2001.
E23ChenZH. Analysisofpatentapplication/authorization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Americaduring1976--2003
EJ].ChinJJ∥TraditChinMed(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11(3):276—277.
滇重楼引种驯化研究进展
孟繁蕴1,汪丽娅1,冯成强1,韩建萍1,杨昌红2
(1.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生物资源开发与生物工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2.云南白药集团优质药材种源繁育基地,云南昆明 650032)
滇重楼即云南重楼,隶属于延龄科重楼属(ParisL.)植
物,全世界该属植物有24个种,分布于欧亚大陆的热带至温
带地区。我国为该属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有19个种,大部
分省区均有分布,以西南各省区为多。滇重楼因云南分布最
广,药用价值最高,被1995年版和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收载,学名为P.polyphyllaSmithv r.yunnanensis
(Franch.)Hand.一Mazz.本文就滇重楼的植物学及生物学特
征和笔者研究滇重楼引种驯化的体会进行综述。
1滇重楼植物学及生物学特征
1.1植物学特征:滇重楼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最高可达2
m,地下有肥大的横生根状茎,茎多呈紫黑色,基部有1~3
片膜质叶鞘抱茎。叶通常7~10枚轮生,长7~11em,宽
2.5~5cm,为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
基部楔形至圆形,长4~9.5cm,宽1.7~4.5cm,常具1对
明显的基出脉,叶柄长1.8~6cm。花梗从茎顶抽出,顶端着
生一花,两性,花被两轮,外轮被片4~6,绿色,卵形或卵状
披针形,内轮花被片与外轮同数,条形,长为外轮花被的1/3
或近等长,黄绿色,常在中部以上变宽,雄蕊2~3轮,8~10
枚,花药长1~2mm。花丝很短,仅为花药的1/3~1/4,药隔
突出于花药之上,子房近球形,具棱,花柱短。蒴果球形,花期
4~6月,果期9~11月,果实膨大期20d,果实成熟期40d,
花期不明显。6月底7月初在茎基前端形成白色越冬芽。
1.2生物学特征:滇重楼生长在海拔1400~3100m的常
绿阔叶林、云南松、竹林、灌丛、草坡背阴处或阴湿山谷中,为
收稿日期:2004—11-25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滇重楼种胚发育和休眠与种子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30472151);“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2004BA721A34)
作者简介:孟繁蕴(1967一),男,山东省济宁人,博士后,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学研究。Tel:(010)62205282E—mail:mfy0815@ires.ca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7期2005年7月
阴生植物。其生境的年平均气温12.6℃左右,年平均降雨量
826~900ITlm,冬季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气候凉爽,适
宜腐殖质层丰富的酸性土壤[1]。苏文华等采用LI一6400光
合测定仪和人工气候箱研究了滇重楼叶片光合补偿点、光合
饱和点、羧化效率和c0。补偿点,并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
对光合速率的单因子影响,发现滇重楼光合速率在温度11~
20℃内,随温度升高上升;光合速率在温度20~35℃,随温
度升高下降,最适生长温度为16~28℃,最适生长湿度在
75%左右,光照度为15%~50%(光强10003500lx),光
合有效辐射为750~2000/1mol/(m2·s)的散光[2]。
2滇重楼资源状况
我国滇重楼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
贵州,虽然商品药材产量较大,但由于滇重楼是云南白药系
列、官血宁等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需求量逐年增
加,现有药源远不能保障市场需要。加之主产区乱采滥挖,忽
视对滇重楼资源的保护和繁育,野生种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另外,滇重楼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其药用部位根茎的自然生
长速度十分缓慢,远不如人参、三七的生物量大,从种子发芽
到生长成药用商品,一般需10~15年。所以滇重楼药用资源
再生较慢,逐年的大量采挖已使野生滇重楼资源日趋枯竭,从
而诱发滇重楼价格不断攀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滇重楼市
价每公斤仅2.7元,2002年升至25元左右,2003年4月,“非
典”疫情严重,滇重楼的需求量突然增大,使滇重楼价格达到
每公斤120元的天价,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和市场转疲,价格逐
渐回落,今年4月底,昆明菊花药市的滇重楼市价每公斤为
50元。从以上的价格可以看出,目前滇重楼资源匮乏,供需矛
盾突出。因此,进行滇重楼的快速繁殖,有计划地发展滇重楼
的种植业,是确保滇重楼药材供应的唯一可行途径。
3滇重楼的引种状况
3.1引种栽培:云南曲靖、楚雄和邱北等地曾进行过实验性
栽培,但均未形成规模化种植。王丽萍等采用野生6年以上
滇重楼为种苗,分别采用玉米与滇重楼套种,测定透光率为
75%;林下种植行株距20cmx20cm,测定透光率为45%;
遮荫网下种植行株距20cm×15cm,测定透光率为30%;零
星透光林下种植行株距20em×15cm,雨水能自由落到地
面,测定透光率为12%。结果林下、遮荫网下或用蔓生植物
在上层遮荫物种植为好[1]。云南白药集团优质药材种源繁育
基地,以野生滇重楼块根繁殖种苗,遮荫网下小面积试种,发
现病虫害严重,以真菌侵染引起的腐烂病为主。
3.2繁育方法
3.2.1有性繁殖:滇重楼种子繁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
80年代,李运昌首先采用二次变温的方法打破滇重楼种子
的休眠期,经9~10个月,滇重楼种子可发育成心形单叶幼
苗[⋯。用0.2%硫尿和1×10_5吲哚乙酸浸泡,经过低温、潮
湿处理的滇重楼种子,幼苗高生长表现突出,而1×10_4的
赤霉素则无促进滇重楼幼苗发育的作用[4]。袁理春等设定了
12、15、18、20、22、25℃6个不同温度,观察对滇重楼种子二
次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在18~20℃时,滇重楼种子
的发根率最高,胚根生长最快,发根时间最早,而采用不同浓
度赤霉素处理对滇重楼种子二次发育没有规律性的影响,对
发根率和发根速度也没有促进作用[5]。种子休眠是植物在长
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它有利于
植物体度对不良环境,使其种族得以繁衍,但却给人类利用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带来了困难。滇重楼种子繁育的难点,在
于如何打破滇重楼种子的休眠期,使滇重楼出芽时间提前和
提高出芽的整齐度。
笔者在滇重楼种子繁育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滇重楼种子
二次发育时,以昼夜变温,白天22~25℃,夜间15~18℃
时,滇重楼胚根发育最快,这与滇重楼的自然生境条件相似。
另外,有些学者在研究滇重楼种子繁育过程中,采用不同浓
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然后再进行低温层积,笔者认为此方
法欠妥。因为从干燥种子发育成新的植物,需要水的吸胀,酶
系统的形成,然后种胚开始发育,此时生长才算开始,然后胚
根生成和萌芽,最后生长成幼苗。滇重楼种子的胚极不发育,
是一个很小、未完全分化的多细胞椭圆体[6],吸胀后产生生
长所需的代谢系统及这些系统的酶。而酶成分中a一淀粉酶出
现较晚,多个实验证明a一淀粉酶是在萌发之际重新合成的,
使用赤霉素虽然刺激a一淀粉酶、肛淀粉酶,增加其活性,为滇
重楼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口]。但滇重楼低温层积早期a一淀粉
酶、p淀粉酶还没有被合成,所以早期使用赤霉素对促进滇
重楼种胚发育是无效的,反而会形成抑制作用。有研究证实,
赤霉素浓度高时,反而对发根时间和发根速度有一定的抑制
作用[83。根据滇重楼种子发育特点,赤霉素应在滇重楼种子
形成能量代谢系统和这些系统的酶生成之后使用。因此开展
滇重楼种胚发育、分化、成熟过程中种子生理生化研究,根据
滇重楼种子内源激素和酶活性的动态曲线,选择外源激素和
使用时机,以促进滇重楼种子完成生理后熟而萌发,是非常
重要的。
3.2.2营养繁殖:滇重楼的块根繁殖也始于20世纪80年
代,滇重楼根茎的各部位切段都能繁殖出新的植株,而且幼
苗增长速度比同龄实生苗快3~6倍,带顶芽切段能于种植
的第一年成苗,并开花、结实,其地上茎一般为单轴;中间和
末端的切段,它们的出苗情况和有性繁殖相似,第1年只有
极少数出苗,第2年才大量出土成苗,但不开花,地上茎出现
较多的多轴现象。带顶芽切段脱离母株而移植于颟环境哒,
只要满足其一定的湿度和土温(16~20℃)就会萌发为地上
茎。种植的第1年出苗率可达90%左右,第2、3年基本全苗。
但是不带顶芽的切段种植6~8个月后不定芽才在土中萌
发,随后在新芽周围生长新根,直到第2年,60%左右的切段
才萌发出土,第3年出苗率才达到80%左右。而滇重楼根茎
不同部位切段的增产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从靠顶芽的第一
茎痕处切取的带顶芽切段,经4年种植的根茎生长量平均为
每年2.90g;从顶芽后第1、2个茎痕中间切取的带顶芽切
段,经4年种植的根茎生长量平均为每年5.09g。而无顶芽
切段当种植到第4年时,地上茎的多轴率达20%~35%,根
茎的年平均生长量为2.00gL9J。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7期2005年7月
笔者在从事滇重楼根茎繁殖的研究中发现,滇重楼不同
部位的切段,只表现为幼芽萌发的时间差异,对滇重楼生物
量并没有太大影响。滇重楼幼苗生长时,不同切段,其幼苗生
长、发育有一定区别,带顶芽的根茎,一般第2年春天就能发
芽、成苗,并开花结实,但其需要的营养大部分是根茎所提供
的,即营养体的消耗换来芽、苗的快速生长,营养体消耗殆尽
后,快速生长、壮大的滇重楼植株通过光合作用,再逐渐增加
根茎的生物量。其过程中新增加的根茎生物量减去营养体消
耗量,其药用部位的根茎总量并没有增加。所以通过根茎繁
殖只起到增加滇重楼植株数量的作用,并没有增加滇重楼根
茎的总量。根茎繁殖不仅会造成滇重楼种质退化,抗逆性下
降,而且会因营养体繁殖,滇重楼需求量加大,导致野生滇重
楼资源锐减。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滇重楼的组织培养方面,
企图通过滇重楼愈伤组织快速生长,获得有效活性成分,多
年来的实验未获得完满结果,最后认为:通过愈伤组织生产
滇重楼有效成分薯蓣皂苷和偏诺皂苷暂时还不可行[6]。
4结语
由此可见,推广滇重楼大面积引种驯化,是保护滇重楼
野生资源和保障名贵中成药质量的唯一可行途径,而发展滇
重楼的种植业,必需从滇重楼种子的繁育开始。所以,研究滇
重楼种胚发育、分化,成熟过程中种子生理生化种子内源激
素的动态变化,探讨滇重楼种子的休眠机制,从而探索打破
滇重楼种子休眠,缩短后熟期,寻找提高滇重楼发芽率和整
齐度的新方法,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滇重楼引种驯化和优
质高产的关键问题。
References:
[13WangLP,QiXW.Studyonthedomesticationandplanta—
tionofParispolyphyllavar.yunnanensis[J].ChinWild
PlantRes(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1):62-63.
[2]SunWH,ZhangGF.Relationshipbetweenthephotosyn—
thesisofParispolyphyllavar.yunnanensisandthenviron—
mentalfactorysEJ].JYunnanUniv(云南大学学报),2003,
25(6):545—548.
[3]LiYC.Studiesontheintroductioncultivationofge usParis
L.I.ApreliminaryreportonsexualpropagationofParis
polyphyllavar.yunnanensis[J].ActaBotYunnan(云南植
物研究),1982,4(4):429—431.
r4]LiYC.StudiesontheintroductioncultivationofgenusParis
L.I.TestaboutpaiseedingofParispolyphyllavar.yun—
nanensis[J].ActaBotYunnan(云南植物研究),1986,8
(2):209—212.
[5]YuanLC,ChenC,YangLY.Effectsof emperaturend
gibberellintreatmentsontheecondgrowthofseedsofParis
polyphyllavar.yunnanensls[J].Seed(种子),2003(5):33—
34.
[6]LiH.nPlantofParisL.(重楼属植物)[M].1sted.
Beijing:SciencePress,1998.
[7]WuH.PlantPhysiology(植物生理学)[M].1sted.Bei—
jing:SciencePress,2003.
[8]LeopoldAC.ClidmanPE.PlantGrowthandDevelopment
(植物生长与发育)[M].1sted.Beijing:SciencePress,
1984.
[9]LiYC.VegetativepropagationofParispolyphyllavar.
yunnanensis[J].ActaBotYunnan(云南植物研究),1986,8
(4):429—435.
对《中国药典》部分药名的考证与商榷
蔡永敏1,李成文2,邹 杰1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4;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中国药典》(简称药典)是国家的药物标准,是科技名词定
名的重要依据。但作者在参加国家科技部基础专项资金立项项
目“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时经考证发现,2005年版
药典中部分中药名如“豆蔻”、“冬葵果”、“芥子”、“韭菜子,,[妇等
与古今大多文献记载不一致,且与现代科技名词的定名原则相
抵牾,同时也不利于I|缶床应用。
1 自豆蔻(药典名 豆蔻)
本药(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kravanhPierreex
Gagnep.或爪哇自豆蔻A.compactumSol nd.exMaton的
干燥成熟果实)始载于宋·刘翰《开宝本草》,并以“白豆蔻”
为正名。如《证类本草》[23引《开宝本草》日:“白豆蔻,味辛,大
温,无毒。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出伽古罗国,呼
为多骨。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黄
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其后
至清代的本草即沿用《开宝本草》记载,以“白豆蔻”为正名,
如宋·苏颂《本草图经》[“,明·李明珍《本草纲目》[“、李中
梓《本草征要》[5],清·汪昂《本草易读》[6]、吴仪洛《本草从
新》[7]、陈其瑞《本草撮要》[83等。现代有关著作多沿用清代以
前本草记载以“自豆蔻”作为本药正名,如《中医大辞典》[91
《中药大辞典》[103《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1《中药
学》[”1《中华本草》m3《中药志》[1t1等。只有《中药材手册》[15]
等少数著作与药典记载一致,以“豆蔻”作为本药正名。
因此,作者认为本药以“白豆蔻”作为正名为宜。理由如
下:①古今著作均多以“白豆蔻”作为本药正名,说明“白豆
蔻”作为本药正名已成为共识。②“草豆蔻”古代本草也称“豆
蔻”。本药以“豆蔻”为正名,所指不明,概念不清,易造成混
淆;以“白豆蔻”为正名,便于与“草豆蔻”、“红豆蔻”等药物相
区别,有利于临床应用。③古代方书(如《本草纲目》[4]引录的
收稿日期:2005—04—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2000年度基础专项资金立项项目“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2000基础56)
作者简介:蔡永敏(1959一),男,副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E—mail:caiym0629@163.com
万方数据
滇重楼引种驯化研究进展
作者: 孟繁蕴, 汪丽娅, 冯成强, 韩建萍, 杨昌红
作者单位: 孟繁蕴,汪丽娅,冯成强,韩建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生物资
源开发与生物工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杨昌红(云南白药集团优质药材种源
繁育基地,云南,昆明,650032)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5,36(7)
被引用次数: 8次

参考文献(9条)
1.Wang L P;Qi X W Study on the domestication and plantation of 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期刊
论文]-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2(01)
2.Sun W H;Zhang G 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otosynthesis of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ys[期刊论文]-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6)
3.Li Y C Studies on the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of genus Paris L. Ⅰ .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sexual propagation of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1982(04)
4.Li Y C Studies on the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of genus Paris L. Ⅱ . Test about paise seeding of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1986(08)
5.Yuan L C;Chen C;Yang L Y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gibberellin treatments on the second growth of
seeds of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期刊论文]-种子 2003(05)
6.LiH 重楼属植物 1998
7.Wu W H 植物生理学 2003
8.Leopold A C 植物生与发育 1984
9.Li Y C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期刊论文]-云南植物研究 1986(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杨斌.李绍平.王馨.李林玉.杨丽英.严世武.谷安宇.Yang Bin.Li Shaoping.Wang Xin.Li Linyu.Yang Liying.
Yan Shiwu.Gu Anyu 滇重楼的栽培与合理利用[期刊论文]-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6)
2. 尹鸿翔.张浩.薛丹.吴梅.青琳森.陈雏.陈阳 川滇地区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质量初评[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7,32(13)
3. 李向东 重楼丰产栽培技术[期刊论文]-农村实用技术2004(5)
4. 崔宝禄 甘孜州重楼高产栽培技术[期刊论文]-四川农业科技2009(7)
5. 张伦梅.熊云杰.谭林彩 名贵中药材滇重楼育苗技术[期刊论文]-现代农村科技2011(6)
6. 李绍平.杨斌 滇重楼驯化栽培研究初报[期刊论文]-云南农业科技2005(2)
7. 陈翠.康平德.杨丽云.汤王外.徐中志.杨少华.袁理春 云南重楼种苗繁育技术[期刊论文]-中国现代中药
2010,12(2)
8. 李荣英.段立胜.唐德英 重楼种苗繁殖试验[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
9. 梅中青.梅益丽 七叶一枝花野生变人工栽培的技术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2)
10. 段培保 重楼的特征特性及人工种植技术[期刊论文]-中国农技推广2008,24(3)

引证文献(8条)
1.张朝阳.赵庭周 重楼资源再生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环节探讨[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9(2)
2.陈翠.康平德.汤王外.吕丽芬.杨少华.杨丽云 云南重楼种苗分级栽培生长情况分析[期刊论文]-云南中医学院学
报 2009(5)
3.宣群.张才军.张玲琪.张愉.施明 1株滇重楼内生真菌的研究——抑真菌活性及分离鉴定[期刊论文]-昆明医学院
学报 2008(6)
4.刘丽.邾枝花.黄平 安徽地产重楼的质量研究[期刊论文]-北方药学 2012(7)
5.陈伟.马绍宾.陈宏伟 生境对滇重楼种子发育与萌发的影响[期刊论文]-湖北农业科学 2011(5)
6.王印.何忠俊.段艳涛.梁社往.熊俊芬.曾睿.范茂攀 滇重楼根茎有效成分与土壤钾状况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西
南农业学报 2012(3)
7.何忠俊.杨威.韦建荣.樊启龙.杨绍美 氮素形态及其组合对滇重楼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期刊论文]-云南农业大
学学报 2010(1)
8.王岚.陈仕学.姚元勇 梵净山七叶一枝花总黄酮含量测定[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13(20)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50705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