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影响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含量的若干因素



全 文 :乙醇40 mL, 超声处理40 min, 放冷, 加无水乙醇至
刻度,摇匀,滤过, 弃去初滤液,收集续滤液,即得。
2. 3 色谱 条件: 色 谱柱为 Kromasil ODS 柱
( 200 mm×4. 6 mm, 5 m) ,检测波长为343 nm ;流
动相为甲醇-水( 62∶38) , 手动进样, 进样量20 L,
流速1 mL/ min。在此条件下胡椒碱与其他成分达到
基线分离。
2. 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胡椒碱对照品
10. 32 mg ,置100 mL棕色量瓶中,加无水乙醇溶解
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溶液 0. 50,
1. 0, 2. 0, 3. 0, 4. 0 mL置10 mL棕色量瓶中,加无水
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按上述条件测定,以
浓度为横坐标, 峰面积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经计算回归方程为 A = 6. 47×106C- 38 105. 3, r=
0. 999 3, 由此可见,胡椒碱在0. 103 2~0. 825 6 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 5 稳定性试验:取供试品溶液按上述条件分别在
0, 1, 2, 3, 4 h进样, RSD 为1. 28%, 结果表明, 供试
品溶液在4 h内稳定。
2. 6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号样品按含量测定方法
重复测定 5次, 其含量均值为0. 984 mg / g, RSD 为
1. 06%。结果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 7 精密度考察:取供试品溶液按上述条件连续进
样 5次, RSD 为1. 73% ,结果表明方法精密度良好。
2. 8  回收 率试 验: 精密 称取 样品 ( 含量 为
0. 984 mg / g ) 5份,每份为0. 3 g ,分别精密加入对照
品溶液(浓度为0. 103 2 mg / mL) 3. 0 mL,按含量测
定方法测定, 计算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为98. 29% ,
RSD= 1. 5%( n= 5)。
2. 9 空白干扰试验:按样品处方工艺制成不含胡椒
的阴性对照液, 用与样品相同的色谱条件测定,在与
胡椒碱相同保留时间处无干扰峰, 见图 1。
A-对照品 B-样品 C-阴性
图 1 海洋胃药的 HPLC图
2. 10 样品测定:按含量测定方法共测定了 3批样
品,每片含量分别为 0. 400, 0. 339, 0. 300 mg。
3 讨论
3. 1 由于海洋胃药由 9种中药组成, 干扰成分较
多,为了使胡椒碱与其他成分达到有效的分离, 我们
通过反复调整流动相的比例, 最终确定甲醇-水
( 62∶38)为流动相, 使胡椒碱与其他成分达到基线
分离。
3. 2 胡椒碱见光不稳定, 逐步分解变化,操作时应
尽量避光,样品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样品进样应在进
样前吸取。
3. 3 本方法简便、可靠, 可作为含胡椒的其他制剂
的含量测定的参考。
影响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含量的若干因素
张 鸿1,杨明惠2
( 1. 深圳大学科技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60; 2. 云南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大理)
中国分类号: R286. 0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2) 1 0039 03
  天然来源的紫杉醇资源极为有限[ 1] , 在工业生
产中, 针对宝贵的资源,何时采集、怎样保管仍急需
科学的方法。本文就采集季节、阳光照射、保管方式
及存放时间等因素对原材料中紫杉醇含量的影响进
·39·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 年第 33卷第 1期
 收稿日期: 2001-05-31
行了研究,希望为科学地采集、管理紫杉醇原材料提
供实验数据。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与试药:岛津 LC-10A 高效液相色谱仪,
SPD-6V 紫外检测器, 大连化学物理所产 C18柱
( 4 mm×250 mm) , CX-250 型超声震荡器及 80-2
型离心机。
紫杉醇为 Sigma公司出品, 其它试剂均为国产
分析纯试剂。
1. 2 样品采集: 所有样品均为云南红豆杉 T axus
yannanensis 树皮。依实验要求于 1997 年 2 月至
1998年 12月采集于云南省丽江地区。
1. 3 样品溶液制备:干燥样品粉碎过 40目筛, 准确
称取粉末2 g , 置于50 mL磨口具塞三角瓶中, 以
20 mL甲醇超声提取30 min, 留上清液, 沉淀再加
20 mL甲醇,重复操作。合并上清液, 过滤除渣, 滤液
于50 ℃水浴减压蒸干, 残留物溶于10 mL水, 并加
入10 mL二氯甲烷, 超声提取5 min, 离心,分离二氯
甲烷, 水层再加10 mL二氯甲烷, 重复操作,合并二
氯甲烷层, 室温下减压蒸干, 剩余物溶于0. 5 mL甲
醇。制备液均经0. 45 m过滤器过滤, 滤液供HPLC
分析。
1. 4 分析方法: 采用文献 [ 2]报道的方法。流动相:
M EOH-H2O( 65∶35) ; 流速: 1 mL/ min; 检测波长
225 nm; 灵敏度: 0. 16AUFS, 进样量40 L, 室温下
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1. 5 数据处理:实验结果以 x±s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校正 t′检验。全部统计分析利
用 M icrosof t Excel软件。
2 结果
2. 1 随机抽取同批采集的已干燥的红豆杉树皮 10
份,每份再分成2等份,使成两组。第一组于 1998年
5月进行紫杉醇含量测定,第二组置常温避光条件
下放置 1 年后于 1999 年 5 月进行测定, 结果见
表 1。
表 1 原料存放对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x±s)
组别 紫杉醇含量( % ,干重) 样品数 t P
第一组 0. 0182±0. 0023 10
第二组 0. 0158±0. 0028 10 2. 116 < 0. 05
2. 2 随机采集常年生长在背阴处的红豆杉树皮若
干份, 同时在同一区域随机采集常年受日照充足的
红豆杉树皮若干份,两组分别置阴凉通风处,待干燥
后,进行紫杉醇含量测定。结果见表 2。
2. 3 随机抽取同树采集的红豆杉树皮 6份,每份再
分成 3等份,使成 3组。第一组置阴凉避光处风干;
第二组置日光下晒2 d至半干,然后置阴凉避光处风
干;第三组置日光下晒5 d,使全干。对 3组分别进行
紫杉醇含量测定。结果见表 3。
表 2 采集前受阳光照射对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x±s)
组别 紫杉醇含量( % ,干重) 样品数 t P
日照充足 0. 0143±0. 0014 8
日照不足 0. 0212±0. 0058 9 3. 48 < 0. 01
表 3 采集后受阳光照射对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x±s)
组别 紫杉醇含量( % ,干重) 样品数 t P
第一组 0. 0180±0. 0030 6
第二组 0. 0208±0. 0047 6 1. 19* > 0. 05
第三组 0. 0189±0. 0031 6 0. 49* > 0. 05
  * 与第一组比较
2. 4 分别于 4月、9月随机采集同一地点的红豆杉
树皮各 10份,置阴凉通风处, 待干燥后,分别进行紫
杉醇含量测定。结果见表 4。
表 4 不同季节对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x±s)
组别 紫杉醇含量( % ,干重) 样品数 t P
采集于 4月 0. 0192±0. 0063 10
采集于 9月 0. 0142±0. 0028 10 2. 307 < 0. 05
2. 5 随机抽取采集后以 3种不同条件保管的红豆
杉树皮,每种条件抽样 6份,共 3组。第一组为采集
后置阴凉通风处摊开干燥; 第二组为采集后堆积放
置, 发现有发热现象, 后置阴凉通风处摊开干燥; 第
三组为采集后置露天风吹日晒雨淋约 6个月。对三
组分别进行紫杉醇含量测定。结果见表 5。
表 5 不同保管条件对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x±s)
组别 紫杉醇含量( % ,干重) 样品数 t P
第一组 0. 015 4±0. 002 3 6
第二组 0. 008 2±0. 002 6 6 5. 14* < 0. 001
第三组 0. 001 0±0. 000 8 6 14. 8* < 0. 001
  * 与第一组比较
3 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以不同条件保管的红豆杉树皮
中紫杉醇含量的改变非常大, 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
意义;生长于背阴处的红豆杉,其树皮中紫杉醇含量
明显高于同一区域受光照充足的红豆杉树皮( P<
0. 01) ,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同文献[ 3]一致。采
集于 4月的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采集
于9月的样品( P< 0. 05) ,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同
文献[ 4]一致。采集后的红豆杉树皮在常温避光条件
下放置一年后, 其紫杉醇含量明显降低( P< 0. 05) ,
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采集后受不同日光照射的红
豆杉树皮中紫杉醇含量无显著差异( P > 0. 05) , 组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0·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 年第 33卷第 1期
4 讨论
紫杉醇在原材料中的含量不仅与红豆杉的种
类、部位有关 [ 2] , 其原材料的采集季节、保管条件也
至关重要。采集后的原材料不宜久置,更不宜堆积发
热或长期置于露天日晒雨淋。新采集的原材料可在
日光下适当晒至五成干,加快其干燥速度, 提高生产
效率; 而春季 4月采集较秋季 9月更佳。工业生产
中,原材料的采集、保管应加强管理,忽略影响原材
料中紫杉醇含量的各种因素, 会严重损害原材料的
品质,导致其紫杉醇含量大幅降低,从而使生产成本
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Cr agg G M, S chepart z S A , Suf fnes s M , e t al . T he taxol sup-
ply cris is, new NCI policies for h andl ing the large-scale pro-
duct ion of novel natural product ant icancer and ant i-HIV a-
gents[ J] . J Nat Prod, 1993, 56( 10) : 1657-1668.
[2] Vidensek N , Lim P, Campbell A, et al . t axol content in
bark , w ood, root , l eaf , tw ig, and seedl ing f rom several
T axus species[ J ] . J Nat Prod, 1990, 53( 6) : 1609-1610.
[3] Kelsey R G, Vance N C. T axol and ceph alomann ine concen-
t ration s in the foliage and bark of shade-gr ow n and sun-ex-
posed[ J] . J Nat Prod, 1992, 55( 7) : 912-917.
[4] Wheeler N C , Jech K, Masters S , et al . Ef fect s of genet ic,
epigen et ic, and en vironmen tal factors on taxol conten t in taxu s
br evifolia and related sp ecies [ J ] . J Nat Prod , 1992, 55 ( 4) :
432-440.
“中国期刊方阵”介绍
——《中草药》杂志以“双奖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
  2001年 9月 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印发国科发财字〔2001〕340 号文件“关于公布科技
期刊方阵名单的通知”。文中讲:根据新闻出版总署
“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科技
期刊的评选推荐工作由科技部负责组织。按照期刊
方阵入选要求和比例, 经部门推荐、专家评审,最终
选出科技期刊 716种进入中国期刊方阵。《中草药》
杂志进入中国期刊方阵。
“中国期刊方阵”最早是由中央领导同志提出
的,在 2000年 12月 18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石宗
源署长在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做出“改革进取,
加强管理,创立品牌,推动我国报刊业的繁荣健康发
展”的讲话上,对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建设“中国期
刊方阵”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答。石署长在文中指
出,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就是要在期刊出版中实施
“精品战略”, 创出一批品牌期刊,使之成为中国期刊
的“中坚”。这就要求期刊的总编、主编以及从业人员
要增强政治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人
才意识,迎接挑战, 创立品牌, 推动我国期刊走向世
界。
关于“中国期刊方阵”新闻出版署初步设想是建
设一个宝塔型的方阵, 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
“双效”期刊, 就是以全国现有的 8 000多种期刊为
基数, 选取 10%~1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好的
重点期刊,大约 1 000种左右。这一部分是“中国期
刊方阵”的基础,由新闻出版署制定统一的标准。第
二个层面是“双百”期刊, 就是每两年一届滚动式评
选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百种重点科技期刊。这一
层面虽然只有 200种,但在“中国期刊方阵”中是最
充满活力的。第三个层面是“双奖”期刊,就是获得国
家期刊奖和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 每 3~4
年评选一次,获奖期刊100种左右。这一部分基本是
大刊名刊,具有较强的自我扩张能力,它们实际上已
经是国内的名牌期刊。第四个层面是“双高”期刊, 就
是高科技和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根据世界期刊协会
和其他国际权威质量认证机构提供的信息,我国有
100 种科技期刊被列为在国际科技界有影响的期
刊。尽管评价的标准不尽相同,但这一部分期刊仍可
作为创立有世界影响的名牌期刊的基础。重点抓 50
种,争取经过 5年的努力,创出 10个至 20个在世界
有影响的名牌期刊。
《中草药》杂志以“双奖期刊”进入了中国期刊方
阵。我们今后还要继续努力, 争取将刊物办的更好,
为我国医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41·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 年第 33卷第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