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



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11期2005年11月·1755·
时问的延长呈降低的趋势.表明青蓠醣铺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的分子机制是p53非依赖的,即与p21,p53无关,而与凋亡调
节基因bcl一2下调有关。有研究指出““,青蒿素使白血病细胞
内钙升高。导致白血病细胞凋亡-共聚焦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
膜是青蒿素作用的靶点之一,青蒿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有凋
亡和胀亡2种,它的即刻效应可能是通过开放某塑细胞膜上
的离子通道,使细胞内钙浓度增加,澈话钙蛋白酶(calpain),
导致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死亡形式——胀亡发生,细胞膜
通透性变化是决定这种死亡方式的关键。线粒体在许多生理
和病理情况下,可作为凋亡的寤受器和效应器,对细胞的存活
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线粒体跨媵电位降低时,促揭亡物质
释放、caspase激括导致细胞凋亡,青蒿素可降低细胞线粒体
踌膜电位,诱导肿瘤细胞凋亡n“。
目售钰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可能机制的研究
主要有;①青蒿素与Fe2十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以及烷基化
作用有关,②诱导p53非依赖肿瘤细胞凋亡途径抑制肿瘤增
殖,@使肿瘤细胞内钙升高t促凋亡物质释放、caspase激活,
导致细胞凋亡·④导致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死亡形式——
胀亡发生}⑤导致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抗肿瘤血管生成I
⑦直接杀伤肿癌细胞。
4青蒿囊豆其衍生柑作为抗肿囊新药开发前量
青蒿素及其桁生物对正常细胞毒性非常低,且其来谭广
泛,在抗癌药物的开发方面有很大前景。但是青蒿素及其衍
生物作为抗肿瘤药应用还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如在青
蒿素诸多衍生物中选择抗癌作用强、抗癌谱广舶化台物;作
为抗肿瘤药物应尽量控制胀亡的发生{蒴1人研究青蒿索及其
衍生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等。
References:
[1]WoerdenbagHJ。MoskatTA,PrasN,eta1.Cytotoxicity
ofartemisininrelateden operoxidestOEhrlichascitesumor
cellsrJ].JNatPrad,1993.56(6);849—851.
£2]YangxP.PanQC,LiangYJ,群a1.StudyOnantitumor
effectofsodiumartesunate[J].Cancer(癌症),i997,16
(3):186—187.
[3]zhangxtYangXP,FanQC.Studies∞theantitumor
efketandapoptosisiaductioninhumanIivercancereelIline
(BEL一7402)bysodium&rteBunate[J].ChinTradit日“
Drugs(中草药),1968,29(7):467—469,
[4]ChenzT,HuangZY,WuLN,一a1.Experimentalinvesti—
gationofapoptosisfhepatomamediatedbyartemisinln[J]-
ChinJIntegrT aditWestMedLiverDis(中西医结合肝病
杂志),2000t10(5):23.
193CheaHH。ZhouHJ。Inhibitoryeffec£3《ar托sun矗teon蛆一
giogenesis[J]Actam4mSin(药学学报),2004,39(1):
29—33.
[6]BeckmanAC,WierengePK,WoerdenbagHJ,eta1.
Artemisininder veds squiterpenelBetone$a8potentialanti—
tumourcompounds!cytotoxieactionagainstbonemarrow
andtumoreell[J]-JY明如md,1998.64(7):615.
[7]WangQtWuLM,ZhaoYteta1.Theantleancereff ctof
art%unatenditsmechanism[J].Acta确口隔5抽(药学学
报),2002.37(6):477—478.
[8]SinghNP,LaiH.Selectivetoxicityofdihydroartemisinin
andholotransferrintownrdhumanbreastcBncerelI[J].
L/reSd.2001,70I49—56.
[93LinF,QianZY.耽ngJ,eta1.Effectofdillydroartemisinin
OntheproliferationofMCF一7cell[J].ChinJNewDrugs
(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34—936
[10]YangxP,ZhangxInductionofhumanttlmorcellapoptc。
sisbysodiumaftesuna伯anditsmolecularmechanism[J].
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2002,33(9):819—821.
111]ZhouJ.MengR.LiLM.eta1.TheelfectofartemisininOn
leukaemiacellsandprimarycellcJ].(Ⅷ月JIntern删(中
华内科杂志)t2003,42(10):713—714.
r121LenazG.RoleofmiwchondriaIlllOXidativestressandageing
U],BiochimBiophysAria,1998,1366(1):52—67.
[13]DongHY,WangZF,SongWH·etal,Apoptosisinduced
byartemisinininK562cells[J].BullChinCancer(中国肿
瘤),2003,lZ(9):475.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
张庆平
(义乌中医院,浙江义乌322000)
回归大自然的浪潮席卷全球,中药也随之受到了越来越
多人的青睐。一些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不像西药是化学
制剂,因而没有毒副作用,其实这是错谩的。中医学从一开始
就非常重视中药的毒性。从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
经》开始,就把中药按毒性的大小来分类,以便医生在用药时
加以注意。古人认为,中药是“以毒攻毒。具毒药以供压事”,
将中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4种,认为“大毒治病,十
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九”,还强调“切记过用伤正”。正是
因为中医很早就注意到了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因而在临床
应用时就特别注意尽量减少它的不良反应的出现,比如对中
药材进行炮制、用药时进行配伍等,都是为了使中药降低毒
收稿日期t2005v03—09
性,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中药不良反应不仅是
在于药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可以说凡是药
品,就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中药在临床上为治疗目
的而发挥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而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
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依据中药药性、不良反
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程度、病理机制及症候特点,可分
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
作用、特异质反应、依赖性、后遗反应等。近来,有关服中药发
生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一方面加深了人们对中药不良
反应的认识,同时也暴露出目前中药应用及管理方面的一些
问题,现简要介绍一下几种常见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
万方数据
·1756·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11期2005年11月
1晶种混乱
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成分复杂,而不同科属的同名
中药在毒性上也有差异。如云南腾冲附片的毒性比四川附片
要大,有报道说,某医院在配置中药制剂时,错把广豆根当作
北豆根人药,造成众多患者中毒。
2炮制不当
中药炮制得当可以增强疗效,减低毒性,炮制不当则易
引起中毒。以制草乌为例,如不按规范炮制,煎煮时间不足,
其有毒成分的量就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病人按常规量服用就
易中毒。
3蘸煮不当
台有毒性的中药如乌头,煎煮时强调久煎,而有些中药
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则剐作用相应愈强。
4长期连续用药
中药活性成分的量低.作用缓和而持久,但很多中药服
用时间过久,容易出现依赖性和蓄积中毒。如肾病病人长期
小剂量使用含马兜铃酸制剂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使
用黄花夹竹桃(含强心苷),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胖大
海作为保健饮料长期泡服,易致大便搪泻、饮食减少、脘腹痞
闷不适而消瘦。
5个体差异
中医治病常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不同种族人群对药物
的反应不同,同一种族人群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如五味子,有
的人煎服或内服糖浆剂会过敏。出现心慌气短,胸闷难受-垒
身瘙痒,周身荨麻疹,心动过速,早搏等症状,即个体差异。
6配伍蘩忌与相互作用
许多中药是不能混用的,否则会产生毒性或严重的不良
反应。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是有道理的,不可忽
视。另外.一些中药服用时也有饮食上的配伍禁忌,如服发汗
药忌生玲,调理脾胃药忌油腻,消肿理气药忌豆类,止咳平喘
药忌食鱼腥,地黄、何首乌、蜂蜜忌蒽,土茯苓、成灵仙忌茶t
鳖甲忌苋菜等。
7中药污染
中药保管不善引起的变质、霉变或种植采收中农药有机
磷污染可发生不良反应。
8年龄、性剐差异弓I起
儿童、老人对药物耐受性小,且较为敏感,易引起不良反
应,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会引
发月经增多、流产、泌乳减步等。
9用■不当
中药都有其一般用量。这是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的经验
积累。而近年来中药用量有加大的趋势,对一些毒性中药及尚
无大剂量应用先例的药品应严格注意。医生在无十分把握的情
况下.不能盲目加大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即使《中国药典》
未标明有毒性的中药。超量用药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如肉桂过
量会发生血尿,细辛过量发生眩晕.甘草大量服用或小量长期
使用,病人可出现脘闷、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等。
lO调配不当
在调剂过程中,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称量不准、配药
失误也是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
ll结语
中药弓I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在上万种植物药、动物
药和矿物药中,多数中药都是有或太或小的毒性。所以,应该
合理地使用中药.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料潞秘壮礴耩礴辚辑鹞辑搴辑鹕秘鹋班社裤裤礴搴辑搴社揖辞鹕零零鹕鹕鹞辑鹕辑鹕辞鹋潞辑鹕爨搴掌茸“孕
欢迎订阅2006年《西北药学杂志》
《西北药学杂志》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省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本刊已连续数年教我
国医药学重要检索期刊《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一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一医药卫
生》、《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等收录。本刊设有药物分析、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药物与临床、药事管理、综述、科研简
报、化学,药学人物、不良反应等栏目。《西北药学杂志》已加人中国期刊网.亦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人《中国
学术期刊过刊全文数据库》,加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在国内药学界的声誉与影响逐年扩大。
本刊为双月刊,大16天版本.48页,每单月lO日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61—1108/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l004。
2407。国内邮发代号52—106,定价6.00元(含邮费),全年36.00元。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虻款到本刊编辑
部订阅。国外发行代号BM6523。
缡辑部地址:西安市朱雀大街南段205号西安变通大学(医学校区)《西北药学杂志》编辑都
邮政编码:710061电话:029—82655134传真:029—82655134E—mail:xbyxzz@xjtu,edu.cn
万方数据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
作者: 张庆平
作者单位: 义乌中医院,浙江,义乌,32200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5,36(11)
被引用次数: 2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洪健 临床应用中草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期刊论文]-中医教育2007,26(4)
2. 杨书娟 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10,32(6)
3. 李方儒 加强中草药毒副作用的研究 [会议论文]-2005
4. 刘昳楠.杨静.李荔 410例门急诊药房退药处方分析[期刊论文]-首都医药2006(20)
5. 刘晓琰.王平全 几种常用中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期刊论文]-中草药2003,34(3)
6. 钟达锦 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与防范[期刊论文]-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12)
7. 杨文广.高云 中草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因素解析[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2)
8. 靳秀芳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10,32(8)
9. 黄秀英.蔡丽华 微波技术在现代中药房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哈尔滨医药2009,29(4)
10. 华国栋.王鑫彦.郭兰萍.Hua Guodong.WANG Xinyan.Guo Lanping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期刊论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6)

引证文献(2条)
1.李春雨.项宗尚.宋紫辉.蔡永明.张宗鹏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及预防[期刊论文]-药物评价研究 2011(1)
2.赵颖.陆兔林.谈瑄忠.毛春芹 毒性中药的炮制与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医药导报 2009(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51106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