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their exploitation

贵州中药资源及其开发



全 文 :贵州中药资源及其开发
苏维词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 在阐述贵州中药资源概况、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着重剖析了贵州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现存
的和即将面临的主要问题 ,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贵州 ;中药资源 ;开发
中图分类号: R282. 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4 0380 02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their exploitation
SU Wei-ci
   ( Institute of M ountain Resour ces in Guizh ou Province, Guiyang Guizhou 550001, China)
Key words: Guizhou Prov ince; resources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loi ta tion;
1 概况特征
贵州省岩土组成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地势高差大、气候
温和湿润 ,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繁育 ,中药资源 (仅指药
用植物 ,下同 )十分丰富而且品质好 ,是我国中药的主要产地
之一。
1. 1 品种多、蕴藏量大: 据普查 [1] ,全省中药资源共 3 924
种 ,占全国种数的 35. 2% ,分属 275科 、 1 384属 ;在全国统
一普查的 363种重点品种中 ,贵州有分布的为 326种 ,占
89. 61%。 中药总 (产 )储量达 195万 t。
1. 2 分布广又相对集中:贵州各地州 (市 )皆有较丰富的中
药资源 ,但东部、北部比中西部地区多。 从垂直分布看 ,在海
拔 8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盆谷 (河谷 )区 ,发育了具有南亚热
带特色的沟谷季雨林 ,中药种类较多 ,有麦冬、木瓜、通草、艾
纳香、石斛等 ,但以草本药材为主。 在海拔 800~ 1 800 m的
中山、低中山区生长 (包括栽培 )着杜仲、厚朴、黄柏、五倍子、
银杏、天麻、吴茱萸、金银花、山药、石菖蒲等 ,是贵州中药资
源的主产区 ,品种多 ,蕴藏量大 ,贵州的木本药材主要集中在
此 ;在海拔 1 800 m以上的亚高山和高原黄棕壤、灰色土和
山地灌丛草甸土区以草本药材为主 ,品种较少 ,产量也不大 ,
主要有黄芩、防风、白芷、党参、人参、辛夷、珠子参、紫草等。
1. 3 道地药材量大质优 ,知名度较高: 贵州素有“川、广、云、
贵 ,道地药材”之誉称 ,省境内珍稀名贵药材 (如珠子参、冬虫
夏草、天然冰片等 )尤其是道地药材在国内久享盛誉 ,品质优
良 ,如:毕节、大方等地产的杜仲、天麻等在历史上曾被列为
贡品 ;半夏在日本享受“免检”殊荣 , 1979年出口日本达 255
t;天麻号称“贵天麻” ,其有效成分天麻素的含量在 0. 7% (高
的达 1. 0% )以上 , 1958年全省仅野生天麻收购量就达
3. 59万 t;其它的如天然冰片、石斛、杜仲、吴茱萸、五倍子、
龙胆、黄柏、首乌、天冬、山药、常山等大宗道地中药材 ,品质
皆为国内上乘 ,产量亦居我国前列。
2 现状与存在问题
2. 1 现状: 1)建立了一批商品中药材基地 ,种植面积不断扩
大。目前全省已建起中药材种植商品基地县 40余个 ,总面积
超过 6. 7万 hm2 ,比 80年代后期翻了一番。 2)成功地引种驯
化了一批外地品种。 如威宁引种的潞党参、黄芪 ,桐梓、赫章
引种的云木香 ,关岭引种的阳春砂仁 ,罗甸引种的安息香 ,省
植物园引种的西洋参、檀香 ,以及省内各地广泛引种栽培的
茯苓、三七、黄连、白术、贝母、黄芪、元胡、丹皮等 ,都已获得
成功 ,并投入生产 ,极大地丰富了贵州中草药资源的种类 ,改
善了贵州药材的种植结构。 3)外销和出口中药材品种增多。
贵州省外销售药材品种由解放初期的不足百种 (主要是本省
产的野生道地药材 )增加到目前的 177种 ,而且除了少部分
是野生外 ,现绝大部分外销药材是以家种和引种药材为主。
出口药材也增加到 72种 ,主要有黔党参、麦冬、龙胆草、天
麻、半夏、吴茱萸、杜仲、茯苓、天冬、朱砂等 [2]。 4)中药加工业
有一定基础 ,发展速度有所加快。 据统计:到 1997年全省中
药和中成药企业发展到 100余家 ,产值 10. 9亿元。
2. 2 存在的问题
2. 2. 1 天然药物资源破坏严重: 部分大宗药材和贵重药材
产量下降 ,一些道地药材品质退化 ,如 60年代以前 ,贵州的
杜仲、天麻等药材产量曾居全国首位 [2] ,现在则退居陕、川、
鄂等省之后 ;野生石斛在 60年代曾大量出口 ,现已濒临绝
迹 ;贵州的半夏习称圆珠半夏 ,为正品三叶半夏 ,品质佳 ,极
具竞争力 ,现产量也大幅下降 ;此外还有通草、山药、龙胆、天
然冰片、首乌、吴茱萸等原均为国内主产区 ,现也因天然资源
遭破坏 ,又没有及时开展大规模人工培植而产量下降。同时 ,
受土壤侵蚀引起的表土层瘠薄化和采矿区重金属 Pb, Hg ,
As等污染的影响 ,使部分地区的一些天然道地药材 (如桔
·380·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4期
收稿日期: 2000-09-05作者简介:苏维词 ( 1965-) ,男 (苗族 ) ,湖南绥宁人 ,副研究员 ,硕士。 从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 80篇。
Tel: ( 0851) 6824329
梗、厚朴、杜仲、板蓝根、天麻等 )的品质退化、质量降低。
2. 2. 2 种植基地分散、规模小: 如天麻 ,全省有德江、乌当等
10个种植基地县 (区 ) ,家种则遍及全省 50多个县 (市、区 ) ,
但总面积却仅有 33 hm2 ,家种天麻的年产量 (干品 )一般只
有 10余 t,远低于邻近的滇、川、鄂、陕等省。
2. 2. 3 缺乏统一规划 ,栽培 (种植 )品种雷同化:全省中草药
在栽培种植方面缺乏科学的统一规划 ,没有根据各地具体的
气候土壤特征及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 ,存在着一哄而上 、“一
窝蜂”的现象。如 1995年开始的“杜仲热”、“银杏热” ,导致全
省杜仲种植面积由 20世纪 80年代中期的约 2. 3万 hm2猛
增到现在的 6. 6万 hm2以上 ;银杏种植面积由 80年代的零
上升到现在 1. 3 hm2以上 ,而与此相适应的中草药资源精深
加工业 (如银杏叶中的黄酮、萜内酯的提取及银杏制剂的研
制开发等 )却没能及时跟上。 中药材品种雷同化种植所带来
的后果诸如初级原料产品的竞相降价残杀 ,中药材种植的比
较效益大幅下降等现象已在市场显露出来 ,如每公斤银杏叶
价格已由 1995~ 1996年间的 16元下降到 1999年的 5元左
右等 [3]。
2. 2. 4 中药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效益较差: 贵州中药加工
业规模小 ,缺乏大的龙头企业。 在全国中药加工企业 50强
中 ,贵州榜上无名。 1997年全省中成药生产总产值只相当于
四川省 1998年中药工业产值的 28. 8% ,也远低于邻近的云
南、广西、湖南等省 (区 ) ,加工能力明显不足 ,全省丰富的中
药资源大多以原料的形式流出省外境外。
2. 2. 5 中药产品开发的科技含量低 ,产品结构单一:一是中
药产品研制开发的技术力量较弱 ,新产品开发的周期长、风
险大 ;二是生产装备及管理较落后 ,制药企业未能按 GM P
标准组织生产 ,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没有形成全国
性的知名品牌。 长期以来 ,贵州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限于
传统的中药材和中成药 ,局限于治疗型产品的开发 ,而对以
中药资源为基本原料、目前市场销量大且前景看好的 “保健
型产品”和“功能食品”的开发重视不够。
2. 2. 6 资金投入不足:贵州没有中药发展的专项资金 ,而相
关制药企业的赢利能力又较差 ,中药产业发展所需资金投入
严重不足。
2. 2. 7 政府重视不够: 一是地方政府虽已提出把中药材的
种植开发利用作为贵州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全
省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 ,但尚未具体落实 ;二是未建立起适
应全省中药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体系 ,如良种 (苗 )的引种、
驯化、繁育供应体系 ,科技推广和培训体系 ,产品加工销售体
系 ,增强农民和企业公司抗风险能力的保障体系等。
3 加快贵州中草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3. 1 提高认识 ,搞好服务: 各级地方政府和领导必须从战略
高度认识到发展中药材生产是促进贵州生态环境改善和农
民治山致富的有效途径 ,把中草药产业发展作为全省的支柱
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 ,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3. 2 建立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高水平中药材商品基地: 在
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下 ,根据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的要求
和各地的具体情况 ,合理规划 ,把陡坡耕地的退耕与中药材
种植结合起来 ,因地制宜确立主导品种 ,逐步形成一批各具
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商品药材生长基地 ,确保我省中药材贸
易和加工有稳定的原料来源。
3. 3 扶植壮大中草药龙头企业:要千万百计多形式高强度
地扶持和壮大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中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 (公
司 ) ,形成有影响的中药产业化“龙头”。首先是各级地方政府
部门要给予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 ;其次龙头企业本身在经营
中要突出以资本运营为核心 ,实行大联合 ,实行低成本扩张 ,
资金全方位运营 ;同时要突出开放式的大联合 ,在联合中壮
大自己 [4 ]。
3. 4 加大科技含量 ,推动科技与中药产业化的结合: 首先是
建立和完善科技运作体系 ,以国内中医药大专院校、科研院
所为骨干 ,以各级农技推广中心为依托 ,以具有试验示范性
质的中药先导工程基地为基础 ,形成科技成果的研制开发、
嫁接转换和普及推广的良性运作机制 ;其次要把科技进步贯
穿于中药产业发展的全过程 ,同时要尽快建立以省中医药科
研院所为骨干的贵州中药新产品研制开发工程中心 ,加大中
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力度 ,改善优化贵州中药产品开发的结
构、类型 ,提高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是建立农业
适用技术培训学校 ,搞好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 ,增强农民的
市场意识 ,提高科技的入户率和利用率。
3. 5 增加投入: 除政府直接增加外 ,还应广辟资金渠道和建
立培植新的投融资体系 ,增加中药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的启
动能力: 如划拨扶贫贷款、以工代赈资金、世行贷款和将长
江、珠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资金的一部分用来发展既有生态
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中药材种植 ;在农村试行推广农民股份
制或股份合作制 ,在推进中药产业化过程中 ,农民除以土地
和劳动力入股外 ,还应鼓励他们以一定的资金入股 ;此外可
通过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和周密严格的投资管理条例 ,
来引导城市居民的闲散资金参与中药产业化进程的运作等。
3. 6 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中草药资源及其生
长环境的保护 ,建立种源保存和驯化基地 ,建议在珍稀和道
地药材的传统产区 ,建立“天然药物自然保护区” ,如在天麻
原产地的大方、赫章、毕节等地建立“天麻自然生态保护区” ,
在兴义、安龙、册亨、望谟、赤水等地建立“石斛自然生态保护
区”等 ;保护天然药物种源及其自然生态环境 ,探讨天然药物
在自然状况下的生长规律 ,重点摸清影响贵州主要道地药材
产量和品质的因素 ,并提出相应对策。 对某些珍稀濒危中药
品种和市场紧缺品种 ,要加强引种驯化培植 ,建立种源保存
驯化基地 ,以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 1 ] 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办 ,贵州中药研究所 . 贵州中药资源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92.
[ 2 ] 贵州省计委 . 贵州国土资源 [M ] .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84.
[ 3 ] 苏维词 ,刘 瑞 .加快贵州银杏产业发展的思考 [ J ] . 林业科
技 , 1999, 24( 5): 54-57.
[ 4] 苏维词 . 贵州岩溶山区生态型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
对策 [ J ]. 经济地理 , 1998, 18 ( 6): 578-582.
·381·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