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白或变褐 ;转入新鲜继代培养在 25 ℃下培养
15 d 时 , 愈伤组织存活率仅 0 . 6 % 。在 B 、C 条
件下 , 愈伤组织生长较快 , 多为浅黄色的颗粒
状愈伤组织 , 少数为 白色或变褐 , 并生有少量
的芽和不 定根 , 转入 25 ℃下继代培养 15 d
时 , 愈伤组织存活率高达 78 % , 而散射光照
对愈伤组织生长影响不大 。
将在 (12 士 3) ℃下培养 3 个月后的愈伤
组织转入 25 ℃ 下培养 , 其生长和分化并设
有显著变化 。 在 (12 士 3) ℃下生长的培养物
每次继代后 , 与对照 (2 5 C 下继代培养 )相 比
有 30 %左右愈伤组织块死亡 , 但因在 (12 士
3 ) C 下愈伤组织仍在生长 , 故数 量不 断增
加 。 采用降温保存组织培养物在一些植物 中
已取得成效 〔3〕。 但不同植物材料降温保存的
最适温度不同 。实验表明 , 川西璋牙菜愈伤组
织在低温下 (12 士 3) ℃继代培养 , 可有效减
少继代次数和 所需 的物质 , 有利于川西璋牙
菜在适宜季节大量再生植株 。
灌604冰铃雌扮
a
、
b
、
c 一分别为 A 、 B 、 C 条件下培养后的愈伤组织存活率
图 2 愈伤组织降温培养后的存活率
参 考 文 献
向凤宁 , 等 . 中草药 , 1 9 96 ; 2 7 ( 8 ) : 4 92
F lie k C E
.
O
r g a xi o g e n e s i
s
In
:
H a
工l
d b o o k o f Pl
a ri t C e ll
C u lt u r e
,
m a e m illam C o
,
N e w Y o r k
,
1 9 8 3
:
1 3
倪德祥译 . 国外作物组织培养 , 1 0 8 3 ; 1 6 : 4魂
( 1 9 9 7
一
0 9
一
3 0 收稿 )
海金沙的引种及栽培△
贵州省植物园 (贵阳 5 5 0 0 0 4 ) 魏德生 米 曾莉莉 王用平 龙 青 冯 芳
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 梁 可
摘 要 报道 一r 海金沙的引种驯化 、饱子繁殖 、 田间管理措施 、产地加工等技术 。
关键词 海金沙 引种驯化 抱子繁殖
海金沙 勿g o di u m j’之Po ni cu m ( Tl , u n b . )
Sw
. 为海金沙科旅类植物 , 又称左转藤 , 铁
线藤 、蛤蟆藤等 。 以抱子及全草入药 〔‘少 , 具清
热利湿功能 , 为治疗淋症要药川 。 主产于广
东 、浙江 、江苏 、江西 、湖南 、湖北 、广西 、云南 、
四川 、贵州 、陕西 、河南等省 。 多系野生 ,少有
栽培 。 1 9 9 5 年 ~ 1 9 9 7 年 , 我们对海金沙进行
了引种驯化研究 , 成功地进行了引种繁殖 , 掌
握了抱子繁殖技术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 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海金沙为多年生草质藤本 。根状茎横生 ,
根须状 , 叶二型 ,纸质 , 不育叶尖三角形 , 能育
叶卵状三角形 , 小羽片边缘着生流苏状的抱
子囊穗 , 抱子成熟后 , 从抱子囊中散出 , 暗褐
色 , 形如细沙 。
海金沙在贵州全省分布 , 主产于罗甸 、赤
水等地 。多生于路边 、 山坡灌丛 、林缘 、溪谷丛
林中 , 常缠绕生长于其它较大型的植物上 。喜
A d d re
s s :
W
e i D e s h e n g
,
G u iz h o u P r o v in e ia l G a r d e n o f BO
t a n y , G u iy a n g
贵州省自然科学年度计划项 目 , 编号 ( 1 9 9 5 ) 2 1 1 5 号
。
4 8 2
。
温 暖湿润 环境 、 空气相对湿度 60 % 以上 ; 喜
散射光 , 忌 阳光直射 , 喜排水良好的沙质壤
土 , 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3〕 。 贵州罗甸分布
区 , 海拔 4 40 m , 年均 温 1 9 . 6 ℃ , 1 月均温
1 0
.
l oC
,
7 月 均 温 2 7 ℃ , 年降水 量 1 1 6 6
m m
, 无霜期 3 3 6 d , 年日照时数 1 so g h , 为亚
热带温暖湿润气候 。海金沙在低海拔 、气候温
暖地区能正常产生抱子 , 如罗甸 、赤水 (海拔
29 3 m
、年均 温 18 . 1 ℃ )等地 ; 在高海拔 、较
冷凉地 区 , 如贵 阳 (海拔 1 o 70 m 、年均 温
15
.
3 ℃ ) , 抱子常不成熟 。
2 繁殖方法
用分株和抱子繁殖 。 高海拔较冷凉地区
多采用分株繁殖 , 因抱子常不成熟 , 低海拔 、
气候温暖 、采用抱子繁殖 。
2
.
1 分株繁殖 : 冬 、春季 , 选择约 3 年一 4 年
生植株 , 挖出其横走横茎 , 剪成 1 0 c m 左右的
小节 , 或按植株自然生产状 , 分成若干小丛 ,
每丛具 3 节一 5 节或 2 株一 3 株小苗 。剪去部
分地上茎 , 种植于备好的植地上 。植地可利用
土层深厚 , 肥 沃的 山坡 灌丛 、林 间或 田边地
角 、或种植于围篱芭边 , 利用篱芭作为其攀援
的支撑物 。 种植密度以行株距 l m 一 L s m
为好 , 种植时每穴施土杂肥 1 k g , 栽苗 1 丛 ,
填土压实 , 浇透定根水即可 。 为经济利 用土
地 , 可先将分株苗栽于苗床上 , 仿株距 10 c m
一 1 5 c m , 苗床上搭荫棚 , 培育 1 年后 , 再出圃
移植 。
2
.
2 饱子繁殖
2
.
2
.
1 泡子的采集 : 试验用饱子采 自罗甸分
布区的成熟泡子 。 9 月一 1 月海金沙抱子相
继成熟 。 抱子成熟后 , 将能育叶片分批剪下 ,
装于硫酸纸袋内 , 封好 口 、放于通风干燥处 , 2
d ~ 3 d 后 , 抱子从抱子囊中自然弹出掉入袋
内 , 抖出叶片 , 立即播种 。 如不能立即播种 , 可
装于试管或小广 口瓶内 , 放于 4 ‘C 冰箱内保
存至翌春播种 。
2
.
2
.
2 播种基质的准备及处理 : 用过筛腐殖
土拌 1 / 3 酸性过筛园土 , 装于 1 8 e m 一 2 0 e m
花盆 内或播种箱内 (自制 ) , 用手摇动 , 使盆土
《中草药 》1 9 9 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稍紧实 , 平整 , 盆土 至盆容量的 2/ 3 即可 , 然
后放一层 吸水纸 (也可不放 ) , 用沸水浇透盆
土 , 以杀死种子植物 、苔鲜 、藻类 、菌类及其它
旅类植物的抱子 。 用平板玻璃或塑料膜盖住
盆 口 , 以防其它杂物进入 。
2
.
2
.
3 播种及管理 : 待盆土 充分冷却后 , 将
硫酸纸袋 内的抱子均 匀地播入盆内 , 播种量
以基质上 隐约可见褐色抱子 (含囊壳 )为限 。
播种后再用平板玻璃或塑 料膜盖住盆 口 , 以
保湿和防止其它杂物进入 。 将播种盆放于无
阳光直射而散射光充裕的地方培育 。 培育期
内应经常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 , 可将盆放于
浅水中浸润 , 也可用细孔喷壶小心喷淋 。在温
度 18 ℃一 24 ℃时 , 15 d 左右可见到抱子萌
发 , 见到丝状体 , 30 d一 35 d 可见到绿色原叶
体 , 继而发育为幼抱子体 。此间应经常喷水保
湿 , 以增加盆土湿润度和空气湿度 , 以原叶体
表面具适 当水雾为好 。 培育 5 月 ~ 6 月 , 根据
苗势 , 便可分批移栽 。
2
.
2
.
4 幼抱子体移栽 : 选择肥沃 、疏松的沙
质壤土 、 充分细碎 , 作成 l m 宽的平畦或高
畦 , 畦面放一层 5 Cm 厚的过筛腐殖土 , 与表
土拌匀 。畦土应松软细碎 , 因幼饱子体根系非
常细 小 , 土壤颗粒太粗 , 会影响根 系的固着 。
移栽前 10 d一 1 5 d , 将盆覆盖物逐步打开 、 以
炼苗 , 使幼抱子体逐步适应外界环境 。移栽时
用小木棍或其它物在松软的畦面上划或压深
约 I c m 一 1 . s c m 的横沟 , 行距 lo c m 一 1 5
c n l , 用镊 子将幼抱子体夹放于沟 内 , 每隔 5
c m 放一小丛 , 用沟土使其稳正 , 用喷壶小心
喷淋湿润 。 搭棚遮明 , 使透光度 60 %一 70 % ,
培育 4 月一 5 月 , 便可单株 出圃移栽 。
3 田间管理
3
.
1 中耕除草 : 幼苗期 , 植物生长缓慢 , 易滋
生杂草 , 应适时中耕除草 , 保持地面疏松无杂
草 , 为海金沙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
3
.
2 设支柱 : 海金沙为攀援性植物 , 人工栽
培应设支柱并引蔓上柱 , 使其攀援生长 , 增加
光合营养面积 。
3
.
3 施肥 : 冬 、春二季应各施一道肥 , 每次每
一
4 8 3
·
株施 1 k g 一 2 k g 人畜粪水 。 冬春季植物萌发
前剪去干枯植株 , 以利来年生长 。
4 采收 、产地加工与贮藏
立秋前后 , 抱子成熟时 , 选晴天清晨露水
未干时 , 摘 下抱子叶 , 放于衬有纸或布的管
内 , 于避风处晒干 , 然后轻轻搓揉 、抖动 , 使饱
子弹出 , 再用细筛筛出叶片即得抱子 (海金
沙 ) ;采收金沙藤可从地面割下茎叶 , 用铡 刀
或剪刀剪成 2 。m 一 3 C m 长的短节 , 晒干或烘
干即可 。
干品金沙藤打包存放于通风干燥处 , 注
意防潮 、霉变 ;海金沙 (抱子 )装于罐或塑料袋
内 , 置于通风干燥处 。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上册 . 北
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83 : 6 46
2 崔树德 . 中药大全 . 哈尔滨 :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 19 8 9
3 邵莉嵋 , 等 . 观赏藏类的栽培与用途 . 北京 : 金 盾出版
社 , 1 9 9 4 : 7 0
(1 9 9 8
一
0 3
一
0 1 收稿 )
升麻与腺毛马蓝的比较鉴别研究
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药品监督检验所 (5 6 3 0 0 0) 董 书
摘 要 报道了升麻和腺毛马蓝的比较鉴别 , 明确指出了相同点和不同点 。
关键词 升麻 腺毛马蓝 绿升麻
升麻系临床常用 中药 , 也是容易出问题
的中药 。 正品升麻为毛莫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C im ic lfu g
a h era e lez’fo lia K o m . 、 兴 安 升 麻
C
·
d a h u r ic a ( T u r e z
·
) M a x im
. 或 升 麻
C. fo et id a L
· 的干燥根茎 。 我们在工作中多
次发现不 能将升麻与爵床科植物腺 毛马蓝
S t
r o bila n th e s 介r re s tii D id ls 的干燥根茎正确
区分的情况 , 为此 , 我们就两者在鉴别特征上
作了比较研究 , 为真伪鉴别提供了依据 。
1 药材性状鉴别
1
.
1 外形 : 药典描述升麻 “为不规则的长形
块状 , 多分枝 , 呈结节状 , 长 1 0 。m ~ 2 0 c m ,
直径 2 e m 一 4 e m ”〔, 〕 。 文献 〔“,记载 “腺毛马蓝
呈不规则长形块状或 2 分枝一 3 分枝的结节
状 , 长 5 C m ~ 1 0 C m , 直径 0 . 8 C m 一 2 Cm ” 。实
际情况有比升麻大的腺毛马蓝 。
药典描述升麻表面“粗糙不平 , 有坚硬的
细须根残留 , 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 ,
洞 内壁 显 网状沟纹 ;下面 凹凸不 平 , 具须根
痕 。 ”升麻茎基 内壁显网状沟纹 ;腺 毛马蓝茎
基内壁不显网状沟纹 。另外 , 对样品的观察结
果 : 正品升麻断面遍布裂隙或呈 网络状 , 皮厚
约 0 . 5 m m , 而腺毛马蓝结构致密 , 皮部厚薄
不等 , 厚 1 m m 一 2 m m , 两者区别明显 。
1
.
2 颜色 : 升麻的外表颜色为黑褐色或棕褐
色〔‘〕 , 腺毛马蓝 的颜色为灰褐色 〔2〕 , 另外 , 也
见到外表颜色为黑褐色的腺毛马蓝 。 文献记
载腺毛马蓝“皮部深蓝色 ,木部灰蓝色或灰白
色 ,髓部灰白色柔软 ”〔2〕 。 另外 , 也见到有的标
本除髓部灰蓝色外 , 其余部分均 显灰黄色 、纤
维化 。 正品升麻断面有裂隙 、纤维化 , 黄绿色
或淡黄白色 。
2 显微鉴别
2
.
1 取腺毛马蓝饮片置于 〕_ 0 m m x 1 50 m m
试管中 , 加 5 % K O H 溶液适量 , 加热 至玻棒
挤压能离散为度 , 倾去碱液 , 水洗后供用 。
来 A d d r e s s : D o n g S h u , H o n g h u a g a n g In s t it u t e fo r D r u g C o n tr o l, Z u n y i
董 书 1 9 8 5 年于贵 阳中医学院中药系毕业 , 获学士学位 。 从事药品监督检验工作至今 。 现任主管中药师 。
.
4 8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