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铜钱草涂膜剂的研制与应用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3 50 0 0 1) 万 日义 . 陈榕宁
摘 要 采用高分子化合物聚 乙烯基毗咯烷酮 ( P V P )为膜材料 , 与铜钱草配制成液体 ,涂在皮肤
后形成膜 , 应用临床总有效率 93 . 7 % 。
关链词 铜钱草 聚乙烯基毗咯烷酮 涂膜剂
沿用多年 的复方铜钱草制剂是一种治疗
瘫痕有效的药物 。 以往临床应用是采用直流
电阴极导入法 〔` 〕 , 作者实践认 为该治疗方法
给门诊患者治疗带来诸多不便 。 为此笔者对
该药的疗法进行了新剂型的研制 , 将原复方
铜钱草制剂研制成一种有 效 、 价廉 、 使 用方
便 、 配制简单的涂膜剂 。 现介绍如下 :
1 材料与试验
1
.
1 材料 : 聚乙烯基毗咯烷酮 P( V P )( 上警
后天 山化工厂分装 ) ; 药用甘油 (厦门鱼肝油
厂生产 ) ; 氮酮 (广州助剂厂生产 ) ; 铜钱草 (市
场中草药店购买 ) 。
1
.
2 P v P 用量选择 : 为达到所配制的药液 ,
能在涂皮肤后较短时间形成薄膜的特点 , 我
们做了以下实验 ,结果见表 1 。
表 1 P v P 用 l 与成膜的关系
` , , 处方用量 (每 10 om l制剂中含有克数 )名称 一衬二升扮一 -考= = 尹考
P V P
成膜时间 ( m in )
5 10 1 5 2 0 2 5
不成膜 不成膜 成膜 、带粘性 23 巧
从表中来看 , 处方 5 比较理想 。 因此采用
这个处方量作为成膜量 。
2 涂膜剂的制备
2
.
1 处方 :铜钱草 3 0 9 , 紫草 0 . 2 9 , P v P z s g ,
药用甘油 1 5m l , 麻油 l m l , 薄荷 脑 19 , 氮酮
Zm l
。
2
.
2 配制方法 : 取处方量的铜钱草 、 紫草加
水 l o om l , 浸泡 3 o m in 后煎煮 3 次 。 合并 s 次
煎液 , 过滤浓缩 至 80 m l , 置搪瓷量杯中 , 放在
水浴锅 中加热 ; 称取 处方量 的 P V P , 加到热
的药液中 , 不断搅拌使 P V P 完全溶解后 , 取
出放冷 。另取处方量的药用甘油 、 麻油置乳钵
中 , 称取处方量的薄荷脑 , 一起碾磨液化 , 将
碾磨好的药液 , 在不断的搅拌下 , 慢慢倒进已
冷却的药液中 。 最后加入处方量的氮酮 , 搅
匀 。 冷藏保存备用 。
3 应用方法
每日 2 次 , 药液涂在患处 , 2 0d 一疗程 。
4 临床资料
4
.
1 病例选择 : 在 32 例患者中 , 年龄在 2一
5 8 岁 , 病程最短一个月 , 最长 13 年 。 最大瘫
痕为 2 5 x 12 c m , 超出皮肤最高为 0 . g e m 。 病
因 : 开水烫伤 16 例 , 术后 5 例 , 摔伤 2 例 , 烧
伤 1 例 , 不明原因 8 例 。 部位 : 上肢 8 例 , 脸部
2 例 , 颈部 4 例 , 肩部 1 例 , 胸部 3 例 , 腹部 2
例 , 背部 3 例 , 下肢 9 例 。
4
.
2 疗效 : 痊愈为瘫痕完全变软 , 基本变平 ,
无任何功能障碍 , 颜色接近正常皮肤 ; 显效为
瘫痕缩小 , 变软 , 变薄 , 功能障碍大部分改善 ;
有效为瘫痕变软 , 自觉症状减轻 。 无效为经治
疗后症状变化不大 。 见表 2 。
5 讨论
5
.
1 该制剂适宜各种原 因引起的瘫痕增生
期的治疗 , 可抑制瘫痕增生 , 具有软化变平的
效果〔 2〕 ; 在治疗病例中 , 其中有两例曾采用过
放射治疗无效 , 应用本法治疗均有效 。总有效
率可达 93 . 7% 。
5
.
2 在涂药之前 , 先用温水将瘫痕部位清洗
干净后再涂药 , 并待药液成膜后 , 患部才能与
衣物接触 , 以免擦去药物 , 影响疗效 。
,
A d d r e s s
:
W
a n R iy .
,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h
a r
m
a e e u t ie s
,
F u z h o u H o s p i t a l
,
N a n j i
n g M ili t
a r y R
e g io n
,
F
u z
h
o u
《中草药 》 19 96 年第 2 7 卷第 7 期 · 4 0 7 ·
表 2 2 3例疗效情次
疗程 痊例数
愈
( % )
显
例数
5 15 1
.
6 7
2! 3
.
3 1
2 36
.
3 1
4 3 1
.
14
合计 9 2 8 .5 1 1
效
( % )
2 1
.
9
9
.
4
3
.
1
2 1
.
5
6 4
.
9
有 效 无 效
例数 ( % )例数 ( % )
2 4 1
.
5
3 1
.
1
3 1
.
1
6 8 1
.
7
5
.
3该药尤其给儿童使用方便 , 无痛苦 , 容
易接受 , 克服了其它疗法给儿童带来的精神
压力 。 从治疗的 32 例患者追访一年结果看 ,
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及复发现象 。
5
.
4 表中治疗无效的 2 例 , 其主要原因是患
者取药回家后 , 在随访中失去联系 , 在统计中
作为无效处理 。
5
.
5 因 P v P 不溶于冷的药液 中 , 需加热使
完全溶解后 , 再加入其它药物 。另外薄荷脑需
与麻油 、 药用甘油一起碾磨液化后 , 在不断搅
拌下 , 慢慢加到药液中 , 以免药物析出 。
参 考 文 献
1
. 万日义 ,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1 9 90( 8) : 57
2 靳士英主编 . 中医常用外治法 . 北京 : 人民军 医出版社 .
19 9 3
.
2 0 4
( 1 9 9 5
一
1 2
一
0 7 收稿 )
H P L C 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中熊果酸的含量
南昌市药品检验所 ( 3 3 0 0 0 5 ) 黄小健
白花 蛇 舌 草 O l d e n al n di a d ifj 论s a ( W il d . )
R
o x
b
. 中有效成分之一的熊果酸具有抗炎 , 提高机
体免疫等功效 , 运用 H P L C 法测定熊果酸含量 , 可
作为白花蛇舌草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依据 。
1 仪器与试药
1
.
1 仪器 : 岛津 L C 一 g A 液相色谱仪 ; S P D 一 6A V 型
紫外检测器 ; C 一 R 4A 色谱数据处理机 ; CQ 一 2 50 型超
声波清洗器 。
1
.
2 试药 : 熊果酸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
所提供 , 批号为 74 2一 8 9 0 2 ) ; 试剂均为色谱纯和分
析纯 ;重蒸水 。
2 方法与结果
2
·
l 色谱条件 : 色谱柱 为 N o v a 一 p a k C : 。 , 4料m , 3 .
g m m ( id ) x 2 s e m ; 流 动 相 为 乙 睛一磷 酸 二 氢钠
( 0
.
o Zm o l /L
, 用磷酸调节 pH 值至 2 . 5 ) ( 8 0 : 2 0 ) ;检
测波长 2 2 o n m ; 柱温 2 0士 l Ca ; 流速 1. om l /m in ,记录
灵敏度 0 . 0 5A U F S 。
流动相符合中国药典附录紫外分光光度法项下
对溶剂的要求 (在检测波长 A < 0 . 4 0 ) 。
2
.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量白花蛇舌草样品
粉末 (过 40 目筛 ) gl 置具塞锥形瓶中 , 精密加入无
水乙醉 4m0 l , 充分振摇后超声处理 3 om ni , 静置 , 取
上清液用 0 . 45 拌m 微孔滤膜滤过 , 收集滤液 , 即得 。
2
.
3 系统适用性试验 : 本实验条件下 , 熊果酸的保
留时间为 6. 58 m ni ,理论板数为 3 8 7 6 。
一
4 0 8
·
2
.
4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精 密称取熊果 酸对 照 品
10
·
4 o m g
, 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 1m0 l ,分别精密
量取适量 , 用无水乙醇逐级稀释成 52 0 、 26 。 、 130 、
6 5
、
3 2
·
5拜g /m l溶液 ;分别吸取 1 0拜 l , 注入色谱仪中
测定 , 以熊果酸峰面积 (Y )对浓度 ( X )作图 , 得一直
线 , 其回归方程为 : Y 一 85 3 81 . ZX + 3 5 . 4 , r ~
0
.
9 9 9 9
,线性范围 : 0 . 3 2 5~ 5 . 2 0拌g 。
2
.
5 精 密度 试验 : 精 密吸 取上 述对 照 品溶 液
( 1 3 0拌g /m l ) 1。闪 ,重复进样 6 次 , 峰面积的平均值与
变异系数分别为 : 1 1 1 5 3 4 , 0 . 2 1% 。
2
.
6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 , 同上操作 5 份 ,测
定熊果酸峰面积积分值 ,计算出 R S D ( % )为 0 . 62 。
2
.
7 回收率试验 :加样回收试验结果 , 平均 回收率
(
n
= 5 )为 9 8 . 7 % , R SD ~ 1 . 9 5% 。
表 白花蛇舌草中熊果酸含 t 测定结果
序号 药材来源 熊果酸含量 ( % )
( n = 3 )
R S D
(% )
1 井岗山医药公司 。 . 3肠 1丁此一一
2 泰和县医药公司 0 . 2 17 1 . 37
3 新建县医药公司 。 . 2 35 1 . 3
4 南昌市医药公司 。 . 241 1 . 20
5 会昌市医药公司 。 . 18 3 1 . 09
2
.
8 样品测定 : 精密 吸取供试品溶液 10 川 , 与对照
品溶液 ( 1 0即g /m l ) 1 0川, 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中 , 测
定结果见表 。
( 1 9 9 5
一
0 5
一
0 4 收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