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31(2):209—216 2011年 3月
DOI:10.3969/j.issn.i000—3142.2011.03.014
后河 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结构及更新特性
周赛霞1,江明喜 ,4*,鲍大川 ~,陶 敏 ~,黄汉东2,4
(1.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江西 庐山 332900;2.中国科学院 武汉植物园,武汉 430074;3.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4.中国科学院 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摘 要 :以湖北五峰后河 自然保护区 l hm 珍稀濒危植物群落为对象 ,应用固定样方法调查了群落种类组成
和结构 ,并对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和更新特性进行分析 ,同时对群落所处 的演替阶段进行了探讨。结果
表明:①依据胸径频率分布的形状 ,将 l9个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归纳为 4种类型 :单峰衰退型、间歇型、倒一I,型、
L型 。②单峰衰退型树种在群落中几乎无更新苗出现;间歇型和倒一-,型种群为主要的林冠构成种 ,通过实生
苗繁殖和萌蘖繁殖两种方式进行更新 ;L型分布中常绿树种主要以实生苗方式更新。③除 白辛外 ,稀有濒危
植物能长期稳定地在群落中存在 ,群落可能处于演替顶极阶段。
关键词 :种群结构;更新;珍稀植物群落 ;萌蘖
中图分类号:Q9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3142(201 1)02—0209 08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aj or tree species of rare plant community
in H0uhe Nature Reserve
ZHOU Sai-XiaI,JIANG Ming-Xi2,4*,BAO Da—Chuan2,u,
TAO Min2,u,HUANG Han-Dong2,4
(1.Lushan Botanical(.arden,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Jiangxi Province,Lushan 332900,China;2.Wuhan
Botanical Garde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3.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 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4.Key Laboratory oJ Aquatic
Botany and Watershed Ecolog ,Chinese Academy oJ 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was made on a permanent plot in a rare plant community in the Houhe Nature Reserve,central
China.The authors identified and measured aI1 trees in the plot to quantify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st.The forest community was comprised of 19 major tree species including 5 rare and endan—
gered species.The population structures of the different tree speci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regeneration types
based on their size-clas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atterns:Unimodal type,Sporadic type,Inverse~J type,L type.Uni—
modal type species were the lack of regeneration seedlings.The sporadic type species and inverse~J type species were
major trees in canopy,which could regenerate through seeds and sprouts from roots and stumps.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with L type had few size classes,which sexual reproduction was preponderant.The Succes—
sional stage of the forest was classified as a climax community,the rare and endangered tree species were stable and
they would live for a long time in the community.
Key words:population size structure;regeneration;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 community;sprout
收稿 日期:2010 07 31 修回日期:2010 l卜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670368,3107046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6BAC10B01)[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0670368,31070465);National Science and F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2006BAC10B01)]
作者简介:周赛霞(1 976),女,湖北武汉市人,硕士生 ,研究方向为植物保护和植被生态学,(E mail)zhousaixia420@sohu.COIl。
通讯作者 :江明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区域种群生态、物种保护生态等,(E一,nail)mxjiang@wbgcas en。
21O 广 西 植 物 31卷
种群是群落的组成部分 ,研究森林群落优势种
群的结构,对阐明种群生态特性、更新对策及至群落
的形成与维持机制 和演替规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达良俊等 ,2004)。种群 的年龄结构直接关系到物
种本身及其所在群落 的发展趋势,是种群及其所在
群落动态趋势的主要指标(汤诗杰等,2007)。由于
植物种群的年龄很难确定 ,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
构进行种群结构研究 ,林木胸径被认 为是能反映植
物种群结构的最容易测定、最有效 、最可信赖的因子
(胡小兵等,2003)。在某些时候 ,径级大小是 比年龄
更好的繁殖产量的预测者(汤诗杰等,2007)。
乔木通过实生苗繁殖和萌蘖繁殖两种方式进行
更新。不同干扰条件下的繁殖对策反映植物对干扰
的适应能力和生殖潜能(Wang等 ,2OO7;Bellingham
等,2000,2009;Steinke等 ,2008;陈 沐 等 ,2007;
Nanami等 ,2004)。以往所进行 的森林群落更新研
究多从种子库、种苗库方面考虑 (张健等 ,2009),对
作为树木更新重要方式的萌蘖更新研究相对较少 ,
在成熟林中,有些树种即使在未受损的情况下 ,也具
有从根颈处萌枝逐步形成主干的能力 。这种通过萌
蘖进行 的更新方式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Bond等 ,
2001)。萌蘖更新不仅在维持森林群落 的稳定性方
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会对群落的结构 、组
成 、多样性等方 面产生影响。近年来我 国开始有一
些这方面研究 ,如张长庆等 (2009)对刺槐无性繁殖
的研究 ,陈沐等(2008)对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 常绿
阔叶林萌生现象的研究 ,贺金生等(1998)对湖北神
农架地 区米心水青 冈萌枝 过程 的研究 ,高贤 明等
(2001)对北京山区辽东栎种群起源的研究 ,总的看
来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 。
后河 自然保护区地处湖北省西南部 ,处于中亚
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是我 国生物多样性三
大关键地区之一的川东 鄂西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1994)。该保护区
内植被类型较多,珍稀树种丰富而集中分布,形成了
珍稀植物群落(宋朝枢等 ,1999)。自 2001年,中国
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该保护区珍稀植物较集中的核
心区杨家河设置一个 1 hm 固定样地以来 ,对该样
地的研究正逐步展开。党海山等 (2004)、田玉强等
(2002)对该样地开展研究认为 ,非珍树种 占据较大
的生态空问,珍稀树种在群落中处于劣势伴生地位 ;
主要种群以聚集分布为主,随机分布与均匀分布较
少 ;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幼苗幼树充足 。本文旨在通
过对该样地 6年后 主要组成树种更新类 型的研究,
认识这些种群在该群落 中的地位和作用,并 以此推
测群落所处的演替 阶段及其发展方 向,以便进一步
研究珍稀植物群落 的动态过程及其适应机理,为珍
稀植物群落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 区和方法
1.1研 究 区概况
后河 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 ,属湖北省
与湖南省交界的武 陵山东段余脉的一部分山地,地
理位置为 110。29 25 ~110。40 45 E,30。2 45 ~3O。
8 40”N
。 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 明,冬冷夏热 ,雨热
同季 ,垂直气候带谱十分明显。年平均降雨量 1 814
mm。保护 区 自然植 被分为 4级 ,1O个植被型 ,34
个群系,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 出现常绿 阔叶林 、常
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落 叶阔叶林和 山地灌丛等不同
的植被带(王万贤等 ,1997)。
1.2调查方法
2001年 5~6月,在保护 区核心 区杨家河地段
设置 1个 1 hm。固定样地,中心点地理坐标为 110。
32 61”E,3O。4 47 N,海拔 1 330 m左右,西北坡 ,坡
度 24。~69。。土壤为山地黄棕壤 。2007年 ,对样地
内高度大于 1.5 m 的树木进行物种鉴定 ,每木检尺
定位 。所有物种都分单株和多茎 株记 录,单株是仅
有一个主径且高 1.3 m以下无分枝的植株,多茎株
由两个或多个基部合生 (1.3 m 以下)的树茎构成 。
对于多茎个体 ,记录每个树茎的胸径,其 中胸径最大
的树茎定为萌生主茎 ,其它的树径定为萌生植株。
1.3数 据处理
1.3.1重要值计算 取 DBH≥5 cm 植株的数据 ,
计算每个树种的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V),n
一 (相 对 密 度 十 相 对 基 盖 度 )/2(Chapman等 ,
2006),文中只对 iV>jl的树种进行分析。
1.3.2种群结构 采用胸径(DBH)大小来 划分种
群大小结构,DBH<5 cm 的植株 记为幼树,DBH
≥5 cm 的植株记为成年树 ,从 5 cm 开始 ,胸径每增
加 5 cm新增一个径级 。以大小级指数(Size distri—
bution index,SDI)计算种群偏离胸径分布范围中
点值的系数(Coeficient of skewness),并以此来估
计种群更新的连续性(Nanami等 ,2004;杨永川等 ,
2006)。SDI计算公式为 :
2期 周赛霞等 :后河 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结构及更新特性 211
5DJ一1/N ∑( 一0.5) ,其 中 :d /D
i一 1
N为样地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 为该种群
第i个个体胸径的标准化值,即第 i个个体胸径值
与样地内该种群最大个体胸径 D的 比值。种群
结构为 L型或倒一.,型的种群小径级个体数量多 ,其
SDI为负值且相对较小 ;种群结构 为单峰型 ,缺乏
小径级个体 ,其 SDI为正值且相对较大。
1.3.3种群更新 统计每个主要树种 的单株与萌生
株个体数量。为了量化树种萌生个体能力,计算每
个物 种 的萌生 率 (Sprouting ratio,RS)和 PMSI、
NSMSI(Nanami等,2004)。分别用以下公 式来计
算 :RS一萌生个体数/同种所有 的主茎数 ;PMSJ一
有萌枝 的主茎数/所有的主茎数 ;NSMSI一萌枝数/
有萌枝的主茎数。容 易看出,RS—PMSI×NSM—
SI;~SMSJ越大 ,萌生能力越强 ;PMSJ越大 ,萌生
现象越普遍 。对计算公式 的说明见图 1。
(b)
图 l 萌生现象说明图
Fig.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sprouting
(a)中 ,PMSI为 0.5,NSMSI为 2;(b)中,PMSI为 1,NSMSl
为1。PMSI代表主茎;NSMSI代表萌枝。萌生率 RS都为 1
1.3.4统计检验 将 14个 落叶树种 与 5个常绿树
种定义为两组,对其 RS、PMSI、NSMSI值进行两
样本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对 19个树种 的 SDI数据
进行非参数检验 的单 因素方差分析。所有统计检验
在 SPSS16.0中进行 。
2 研 究结果
2.1群落物种组成
所调查的群落中共出现木本植物 91种 (包括木
质藤本),总基盖度为 25.27 m。/hm。,其中珍稀树种
(于永 福 ,1999;国 家 环 境 保 护 局 ,1987)有 白辛
(Pterostyrax psilophyllus)、金 钱 槭 (Dipteronia
sinensis)、连香树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珙
桐(Davidia involucrata)、领春木 (Euptelea pleio—
SpermUm)、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水青树 (Tet—
racentron 5 )、小 勾 儿 茶 (Berchemiella uilso—
nii)、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青檀 (Ptero—
celtis tatarinowii)、银 鹊树 (Tapiscia sinensis)、红
椿(Toona ciliata)等 12种 。群落为多种共优势类
型,以君迁子 、建始槭 (Acer henryi)、白辛等 14个
落叶阔叶树种和曼青冈、尖连蕊茶((Tamelia cuspi
data)、黄杨(Buxus sinica)等 5个常绿 阔叶树种为
优势种 。样地内 l9个优势物种树高≥ 1.5 m 的植
株 1 735株 ,基盖度 2O.93 m。/hm (表 1),占样地总
基盖度的 82.83 。
2.2群落垂直结构
群落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 ,垂直结构大致可
分为乔 、灌 、草 3层,其中乔木层町分为 2个亚层 ,相
对 比较高大的落叶树种 占据第一乔木亚层,常绿树
种处于第二乔木亚层 。第一乔木亚层是林冠层 ,个
体高度级为 20~35 m,郁 闭度约为 40 ,主要 由君
迁子 、白辛 、建始槭、绢毛稠李(Padus u·ilsonii)、金
钱槭、珙桐等高大乔木构成;第二乔木亚层,个体高
度级为 5~20 m,郁 闭度约为 6O ,主要 由曼青 冈、
尖连蕊 茶、鹅 耳枥 (Carpinus turczaninowii)等 构
成;灌木层 ,高度级 1.5~5 m,郁 闭度约为 25 ,主
要由黄杨 、红茴香 (Ilic’ium henryi)等较耐荫物种
及上层乔木的幼苗 构成 ;林下草本丰富,成分 复杂 ,
不 同的小样方 ,因上层林木情况不 同,郁闭度 2O
~ 95 ,主要物种为黄水枝 (Tiarella polyphylla)、
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戟叶耳蕨(Polystichum
tripteron)、散斑竹根七 (Disporopsis aspera)、褐果
苔草(Carex brunnea)等。草本层还包括一些乔木
幼苗,高度小于 1.5 m,郁闭度不足 5 。此外,还有
多种藤本和附生植物等层问物种 。
2.3群落径级结构
19个主要物种 的大小级指数 以白辛最大 、湖北
枫杨 (Pterocarya h pehensis)最小,且只有君迁子、
榉树 、白辛为正值 ,其它物种 大小级指数 皆为负值
(表 1)。常绿树种的径级范围较窄(图 2),除了曼青
冈有少量个体胸径 达到 3O~35 CITI径级外 ,其它 4
个物种胸径 不超过 25 cm。落 叶树种 大小级范 围
宽,连香树、白辛 、湖北枫杨 、天师栗 (Aesclg[us wil
sonii)4个物种胸径达到 50 cm 以上。
212 广 西 植 物 31卷
依据胸径频率分布的形状各树种可归纳为4个
结构类型,即单峰型、问歇型、倒一-,型、L型(Tanou—
chi等,1995;达 良俊等,2004)。由图 2可知 ,群落内
金钱槭 、天师栗、连香树 、建始槭 、湖北枫杨、鸡爪槭
(Acer palmatum)大小结构不完整 ,为间歇型种群;
绢毛稠李、房县槭、曼青冈、珙桐个体胸径连续分布,
并呈现出大胸径处的小峰和小胸径处的大峰,属倒一
型分 布;尖 连 蕊 茶、鹅 耳 枥、领 春木、紫 楠 (Pheobe
sheareri)、黄杨、红茴香个体集 中于小胸径处 ,无大径
个体 ,属 L型分布 ;君迁子、榉树、白辛个体数量较少 ,
表 1 群落主要树种种群参数
Table 1 Population parameters of maj or tree species in the commuity
曼青冈 c “o D户 oxyodon
尖连蕊茶 Camellia cuspidata
君迁 子 Diospyros lotus
建始槭 Acer henryi
绢毛稠李 Padus wilsonii
鸡爪械 Acer palmatum
鹅耳枥 Carpinus turczaninoz,ii
黄杨 Buxus sinica
紫楠 Pheobe sheareri
房县槭 Acer francheti
榉树 Zelkova serrata
天师 栗 Aesculus wilsoni
湖北枫杨 Pterocarya hupehensis
红茴香 Illicium henryi
白辛 Pterostyrax psilophylus
金钱槭 Dipteronia sinensis
连香树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
领春木 Euptelea pleiospermum
12.36
8.84
7.40
6.29
5.42
5.37
4.21
3.80
3.48
2.49
2.45
2.25
2.02
】.02
5.48
3.77
2.54
1.92
1.16
2.78
1.13
2.59
1.42
2.17
1.17
0.65
0.35
0.56
0.81
0.70
0.70
0.82
0.14
2.40
0.58
1.10
0.59
0.27
— 0.0338
— 0.0157
0.OO69
0.O232
— 0.0473
— 0.0164
— 0.0070
— 0.O010
O.O216
— 0.0600
0.0058
— 0.032O
O.0700
0.0044
0.0130
— 0.040l
一 0.0026
— 0.0365
0.0146
E:常绿阔叶树种 Evergreen broad leaved species;D:落叶阔叶树种 Deciduous broad—leaved species。
且后继更新个体缺乏 ,为单峰型衰退类型。
2.3萌生植株的数量分布
样地 内,5个主要常绿树种的萌生率都很低,均
以实生为主(表 2,图 3),然而曼青 冈和尖连蕊茶大
径级个体萌生比例较高,该种群小径级林木 中萌生
株多于实生株 ;红茴香萌生力特别低 ,更新方式基本
以实生为主。落叶树种中(表 2),白辛均 以单株形
式存在 ,没有萌生株 ;连香树 因其在样地 内个体数
少 ,复茎一丛 7株,表现了较强的萌生力 ;金钱槭多
以复茎形式存在 ,在幼树阶段即有大量萌生主茎 ,萌
生率很高 ,以萌生更新方式为主 ;天师栗 、榉树 、君迁
子在样地 内数量较 少,基本 以单株 出现,萌生率很
低 ;其它 9个主要树种均有较多的实生苗和萌生株 ,
两种更新方式均 占有一定的优势 。
对 DBH<5 cm、DBH≥5 cm、所有径级树种分
两组进行 的 RS、尸MSJ、NSMSI进行 0.05水平 的
统计检验表明,当 DBH<5 cm 时,PMSI值有显著
性差别;其它 8组无明显差别 。
大小级指数与萌生率在整个群落 内没有明显的
关系(N一19,P=0.392)(图 3)。珍稀植物连香树、金
钱槭、领春木大小级指数较大,萌生率相对较高;榉
树、君迁子、白辛大小级指数较高,萌生率相对较低。
3 讨论
3.1种群 结构 及更新
树种的种群结构类型是其所处地位和作用、发
展过程和趋势的综合表现(达良俊等,2004)。群落
的 19个主要树种 中,君迁子 、榉树 、白辛 SDI均为
正值,表明这些种 的更新是不连续的。胸径频率分
布图与田玉强等(2002)的胸径级图结论基本一致。
君迁子、白辛均为高大落叶乔木 ,具有相似的生态特
性 ,在样地内只有少量大胸径个体出现,少有更新个
体,随着演替的发展,最终将从群落中消失。榉树在
群落中处于林冠层之下,属于亚乔木层的中径个体,
受到上层林冠与下层耐荫种 的双重胁迫 ,生长势较
弱,缺少更新苗,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也将随着演替
的进展而减弱 。
跎鼢 m ∞ ” 9姐
E E D D D D D E E D D D D E D D D D D
2期 周赛霞等:后河 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结构及更新特性 213
L型 的鹅耳枥、尖连蕊茶、领春木 、紫楠 、黄杨 、
红茴香 ,处于亚乔木层 ,种群结构稳定,从生态特性
看这些种类具有 中等程度耐荫或者耐荫的特性 ,从
200
150
100
5 20 25
5 10 15 20 25
5
发展趋势看为成长类型。
间歇型的金钱槭、天师栗、连香树、建始槭、湖北
枫杨、鸡爪槭均为落叶阔叶种 ,大小结构不完整 ,是
5 10 15 2O 25 30 35 40 4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20
5
10
5
0
35
30
25
20
15
10
5
0
- ._ I l ,
5 10 15 20 25 3O 35 40 4,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20 2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 20 2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 10 15 20 25 5 10 15 20 25 30 35 4O 4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 10 15 20 25
DBH(cm)
5 10 15 20 25 3O 35 40 45一
DBH(om)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
凸 (cm)
10 15 20 25
删 (cm)
图 2 群落内主要树种的胸径频率分布图
Fig.2 DBH size clas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for main tree species in the community
∞ ∞ ∞ ∞ ∞ 加 0
0 8 6 4 2 0
∞ ∞ 伯 5 0 ∞ 驰 柏 ∞ 0
∞ ∞ ∞ ∞ ∞ ∞ 加 。 ∞ ∞ ∞ o
L。正E3z L∞ E3z
7 6 5 4 3 2 1 0
循 ∞ 5 0 ∞ 柏 ∞ ∞ 0
加 仲 5 0 ∞ ∞ 柏 ∞ 如 O
Lo E3z L∞ ∈ z 0£jz
∞ 0 ∞ ∞ ∞ 加 0
E]2
214 广 西 植 物 31卷
主要的林冠层构成种。达良俊等(2004)对浙江天童
山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种种群结构 、
夏爱梅等 (2004)对 天 目山柳杉 (Cryptomeria for—
tunei)群落结构研究后均认 为,种群结构属间歇型
分布的植物一般为林冠层 的主要构成种 ,更新具有
机会性和波动性。本研究 与此类似,种群 的更新与
群落内林窗状况、群落所受的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程度密切关联 。
间歇型和倒一‘,型的树种,构成 了群落 的主体,
在群落 中除有成熟的大径个体外 ,还有大量后续更
新个体存在 。一些种类具有很强 的萌生能力 ,一部
分的更新个体为大径个体的根萌生茎,在受干扰主
干枯死后通过萌生茎进行更新 。同时这些种类有大
量的实生苗出现在林木下层 ,因此 ,这两种类型在群
表 2 群落主要树种更新特性
Table 2 Regene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tree species in the community
一
.
_ — ●
2
Q
∞
褂
士H
船
图 3 群落主要树种径级结构与萌生率关系
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size distribution index
(SDJ)of the DBH distribution of main stems and the
sprouting ratio(RSP)among 19 major tree species
落 中以实生和萌生两种方式来维持种群的稳定。
3.2主要种群更新类型的选择
野外调查表 明,几乎所有的树种均具有不同程
度的萌生能力。对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问内的森林生
态系统,实生和萌生个体所 占的比例是可测的(陈沐
等 ,2007)。树木 的萌枝作为一种繁殖策略,具有重
要的生态学作用 。首先 ,它为在逆境下有性繁殖难
以实现的树木更新提供 了稳定的种源。一旦条件成
熟 ,就可以从被抑制状态 释放进 入迅速生长状态。
其次 ,萌枝还是植物群落很多物种得以同期出现的
机制之一(贺金生等 ,1998)。在我们的样地中,珍稀
濒危植物连香树 、领春木、珙桐、金钱槭 等因其种子
繁殖受到一定的限制,均以萌生繁殖为主(何东等 ,
2009;魏新增等 ,2008;wu等 ,2004),而常绿树种因
其耐荫性和较好 的种子萌发率,除曼青 冈在群落中
有少量萌生植株 出现外,均以实生苗更新为主。进
2期 周赛霞等 :后河 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结构及更新特性 215
一 步说 明了为何在胸径较小时(DBH~5 cm),落叶
树种萌生现象明显高于常绿树种 。在较大胸径时并
没有明显差别 ,这可能 主要是源于群落中成熟的大
径个体对小径个体生长的胁迫作用 ,导致萌生株 的
大 量死 亡 。
Nanami等 (2004)对江西九连山常绿 阔叶林 的
种群结构和萌生特性进行研究后认为 ,主要树种 的
萌生率与 SDI有明显正相关 ,这在我们调查的样地
中没有出现(图 3),可能主要是 由于不 同的群落类
型 ,不同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所采取 的繁殖策略不
同,该样地中所研究 4种主要树种是同属植物,萌生
能力都较强;我们的样地 中落叶树与常绿树各树种
生态学特性不 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导致萌生
率与 SDI没有表现明显的相关性 。
3.3珍稀濒危植物群落演替阶段的推断
树种 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决定 了该物种在不
同演替阶段群落的地位和作用是主要还是从属 ,在
群落演 替 过程 中是替 代 还是 被 替代 (张 志祥 等 ,
2008)。群落优势种种群结构及其更新类型可为群
落演替阶段及推测发展趋势提供新途径 (达良俊等 ,
2004)。从群落主要树种组成成分来看 ,该群落 中含
有大量的古老、孑遗植物成分 ,这些树种寿命长 ,除
白辛外 ,幼苗更新 良好 ,由此推测稀有濒危植物能长
期稳定地在群落中存在 ,该群落可能处 于演替 的顶
极阶段。但如果受到过度 的人 为干扰 ,如大量挖取
稀有濒危植物小苗和采种等 ,群落就 可能演替成以
其它落叶及常 绿阔叶等非稀有濒 危植物为 主的群
落。群落 中曼青冈、尖连蕊茶等耐荫常绿树种,处于
亚乔木层 ,幼苗更薪 良好,表现出良好 的更新竞争能
力,但长成大树并达到冠层 以至取代落 叶树种需要
很长时间 ,考虑到后河 特殊 的地理位置及珍稀濒危
植物寿命较长 ,常绿树种不会完全取代落叶树种。
参考文献 :
于永福.1999.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 国家重点
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第 1批)出台[J].植物杂志 ,(5):3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1994.生物 多样性研究的原理
与方法[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237
宋朝枢 ,刘胜祥.1999.湖北后河 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
北京 :中国林业 出版社 :1—199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7.中国珍稀濒危
保护植物名录(第 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53
Bellingham PJ,Sparrow AD.2000.Resprouting as a life history
strategy in woody plant communities[J].O/kos,89:409—416
Belingham PJ,Sparrow AD.2009.Multi stemmed trees in montane
rain forests:their frequency and demography in relation to eleva—
tion,soil nutrients and disturbance[J].J Ecol,97:472~483
Bond WJ,Midgley JJ.2001.Ecology of sprouting in woody plants:the
persistence niche[J].Trends Ecol Evol,16(1):45—51
Chapman RA,Heitzman E,Shelton M G.2006. Long-term chan—
ges in forest structur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an upland oak
forest in Arkansas[J].ForeEcol Manage,236:85—92
Chen Mu(陈沐),Fang Hui(房辉),Cao M(曹敏).2008.Sprou
ting characteristics of sprouted woody plants in the mid—mountain
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on Ailao Mountain,Yunnan
Province(云南哀 牢山中山湿性常绿 阔叶林 树种萌生特征研
究)EJ].Guihaia(广西植物),28(5):627~632
Chen Mu(陈沐),Cao M(曹敏),Lin LX(林露 湘).2007.Re—
search advances in regeneration of woody plants by sprouting(木
本植物萌生更新研究进展)EJ].Chin J Ecol(生态学杂志),26
(7):1 114— 1 118
Da LJ(达 良俊),Yang YC(杨 永川),Song YC(宋永 昌).2004.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types of dominant specie—
sin a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Tiantong National Forest
Park,Zhejiang Province,Eastern China(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常绿阔叶林主要组 成种 的种 群结 构及 更新类 型)EJ].Acta
Phytoecol Sin(ga物生态学报),28(3):376—384
Dang HS(党海山),Jiang MX(江明喜),Tian YQ(田玉强),et a1.
2004.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are plant
communities in Houhe Nature Reserve(后河 自然保护区珍稀植
物群落主要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研究)[J].ChinJ A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15(12):2 206—2 210
Gao XM(高贤明),Wang w(王巍),Du XJ(杜晓军),ela1.2001.
Size structure,ec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population origin of
Quercus wutaishanica forest in Beijing mountainous area(北京山
区辽东栎的径 级结 构、种 群起 源及 生 态学 意义 )[J].Acta
Phytoecol Sin(植物生态学报),25(6):673—678
He D(何 东),wei XZ(魏 新增 ),Li LF(李 连发 ),et a1.2009.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ercidiphyllure japonicum
in riparian zones of the Shennongjia mountainous region,Central
China(Sd0农架山地河岸带连香树的种群结构与动态)[J].Ac
ta Pkytoecol Sin(植物生态学报),33(3):469 481
He JS(贺金生),Chen WI (陈伟烈),I iu F(刘峰 ).1998.Study
on the sprouting process of Fagus engleriana in Shennongjia
Mountains(神农架地区米心水青冈萌枝过程的研究)[J].Ac—
ta phytoecol Sin(植物生态学报),22(5):385—391
Hu XB(胡小兵),Yu MJ(于明坚).2003.Size structure and dis—
tribution pattern of Cyclobalanopsis glauca population in ever
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s(青冈常绿阔叶林 中青冈种群结构与
分布格局)[J].J Zhejiang Univ:Sci E (浙江大学学报 ·理
学版),30(5):574—579
Nanami S,Kawaguchi H ,Tateno R,et a1.2004. Sprouting traits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co-occurring Castanopsis species in
an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in southern China[J].Ecol
Res,19:341— 348
Steinke LR,Premoli AC,Souto CP,eta1.2008.Adaptive and neu—
tral variation of the resprouter Nothofagus antarctica growing in
distinct habitats in north-western Patagonia[J].Silva Fenn,42
(2):177— 188
Tang SJ(汤诗杰 ),Tang GG(汤庚 国).2007.Analysis on struc—
ture of Tilia miqueliana population in Huangcangyu Nature Re—
216 广 西 植 物 31卷
serve of Anhui Province(安徽皇藏峪 自然保护区南京椴种群结
构分析)[J].J Plant Resour Env(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6
(3):58—63
Tanouchi H,Yamamoto S 1995.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of
canopy species in an old-growth broad-leaved forest in Aya dis—
trict,southwestern Japan[J].Vegetatio,1l7:51—6O
TianYQ(田玉强),Li X(李 新),Hu LL(胡理乐),et a1.200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ee layer structure of the rare plant corn—
munity in Houhe Nature Reserve(后河 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
物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J].J Wuhan Bot Res(武汉植物学
研究),20(6):443—448
WangWX(王万 贤),Fu YS(傅 运生 ),Yang Y(杨 毅),et a1.
1997.Fl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uhe Nature Reserve in the
southwest Hubei(鄂西南后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J].
J Wuhan Bot Res(武汉植物学研究),15(4):353—362
W ang XH,Kent M ,Fang XF.2007.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Eastern China:its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resprouting in forest restoration~J].For Ecol Manage,245:
76— 78
wei XZ(魏新增),Huang HD(黄汉 东),Jiang MX(江 明喜),et
a1.2008.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uptelea pleiospermum populations in riparian zones
of the Shennongia area,Central China(神农架地 区河岸带中领
春木种群数量特征与空 间分布格局)[J].Acta Phytoecol Sin
(植物生态学报),32(4):825—837
W u G,Han SH ,W ang HC,et a1. 2004. Living characteristic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Davidia involucrata[J].J For
Res,15(1):39—44
鉴 篓 篓 耋些莲 ‘莲鳖垂 篓繇 警粪
(上接第 221页 Continue from page 221)
Xia AM(夏爱 梅),Da LJ(达 良俊 ),Zhu HX(朱 虹 霞),et a1.
2004.Community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patern of Crypto—
meria fortunei in Mount Tianmu of Zh~iang,China(天 目山柳
杉群落结构及其更新类型)[J].J Zhoiang r Coll(浙江林
学院学报),21(1):44—50
Yang YC(杨永川),Da LJ(达良俊),Chen 13o(陈波).2006.Popula—
tion structure and spatial patterns for the main tree species in Cas—
tanopsis carlesi- Schima superba community in Tiantong,Zhe—
jiang Province,China(天童米槠一木荷群落主要树种的结构及空
间格局)rJ].Acta Ecol Sin(生态学报),26(9):2 927—2 938
Zhang CQ(张长庆),Zhang wH(张文辉).2009.A study on a
sexual reprodu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plantations in different habitats in Hi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
eau(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人工林种群的无性繁殖与
更新)lJ .i Northwest Sci—Tech UnivAgri Fore:NatSci Edi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1):135—144
Zhang J(张健),Li BH(李步杭),Bai XJ(白雪娇 ),et a1.2009.
Composition and interannual dynamics of tree seedlings in broad
leaved Korean Pine(Pinus koraiensis)mixed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长 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树种幼苗组成及其年际动
态)[J].Biodiversity Sci(生物多样性),17(4):385—396
Zhang ZX(张志祥),Liu P(刘鹏),Liu CS(刘春生),et a1.2008.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dominant population regenera—
tion types of Tsuga tchekiangensis communities in the Jiulongs—
ha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of Zh~iang Province(浙江九龙山
南方铁杉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更新类型)[J].Acta Ecol Sin
(生态学报),28(9):4 547—4 558
鍪螳 望罐 塞蛾 塞螳 耋螳 蛩瞳 塞
社 :241—365
汪松,解焱.2004.中国物种红色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 :330
杨宇明,杜 凡.2006.云南铜壁 关 自然保护 区科学考 察研 究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l2—20
戴宝合.2003.野生植物资源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
34— 58
傅立国,陈潭清 ,郎楷永 ,等.2000.中国高 等植物 (第 3卷)
[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7—203
傅立国,金鉴明.1991.中国植物红皮书 (第 1册)[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468—469
I i LF(李莲芳),Zhou Y(周云),Wang DM(王达明).2005.A—
nalysis of the endangered causes of Taxus yunnanensis(云南 红
豆杉的濒危成因剖析)_J].d wes China Fore Sci(西部林业科
学),34(3):30—34
Wang CH(王成和),Wang SJ(王少君),Liu YJ(刘彦军),et a1.
1995.Synthesis of the 2-octyldodecyl myristate(肉豆蔻酸酯的
合成)[J].J Dalian Inst Light Ind(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4
(1):15— 19
Wu Y(吴裕),Yang XL(杨晓玲),Duan AA(段安安).2006.Ob—
servation on biological of Horsfieldia pandurifolia(琴叶风吹
楠生物学特征观察)[J].Trop Agric Sci Tech(热 带农业科
技),29(3):18—19,34
Wu ZP(吴志 平),Zhang ZL(张治 柳),Huang KY(黄克 瀛 ).
2000.Study of the synthetic technology of isopropyl myristate
(肉豆蔻酸异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J].J Central South Fore
Univ(中南林学院学报),20(4):72—75
Yang XL(杨晓玲),Xu YL(许 玉兰),Duan AA(段安安),et a1.
2009.Observation on seed germination of Horsfieldia pandur—
ifolia(油料植物琴 叶风吹楠种子萌发观察)[J].Trop Agric
Sci Tech(热带农业科技),32(4):31—32
Ye M(叶脉).2004.Systematics of Myristicaceae from China(中
国肉豆蔻科植物分类研究)[D].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
niversity(华南农业大学):49—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