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rop yield and fertilizer con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ystems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全 文 :    倡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唱SW唱433)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海外留学基金资助
收稿日期 :2006唱12唱20   改回日期 :2007唱02唱12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倡
宇万太  姜子绍  周  桦  马  强  沈善敏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摘   要   通过 17 年的长期定位肥料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化肥
N 、P 、K 的施用均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 ,其增产率分别为 32畅10 % 、15畅06 % 、10畅95 % ;循环回田的农家肥养分对作
物增产有明显的残效叠加作用 ,且具有良好的稳产作用 ,可以满足作物对不同气候年景的适应性 。 在本试验中 ,若
将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基础上施用 NPK 化肥视为最佳施肥制度 ,则在保持其他农业技术不变条件下 ,最大施肥贡
献率为 0畅44 。 在下辽河平原土壤 、气候和生产力水平等条件下 ,为保证作物持续高产 ,应同时施用化肥和循环肥 。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NPK 肥   循环肥   施肥制度   产量   肥料贡献率
Crop yield and fertilizer con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ystems .YU Wan唱Tai ,JIANG Zi唱Shao ,ZHOU Hua ,
MA Qiang ,SHEN Shan唱Min (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
CJEA ,2007 ,15(6) :54 ~ 58
Abstract   Based on a 17 years consecutive field trial ,the paper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 tilization systems on
crop yield and fer tilizer con tribution to give guidance for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N ,P and K fertilizers can increase crop yiled by 32畅10 % ,15畅06 % ,10畅95 % respectively .The remarkable residual effect
of recycled nutrien ts from farm manure on stabilizing and increasing crop yield is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optimum fertiliza唱
tion system of application of N ,P and K fertilizers with recycled manure ,the largest cont ribution rate of fer tilization in the
forming of crop yield can reach 0畅44 .It is concluded that application N ,P and K fer tilizers with recycled manure is an ef唱
fective method to keep higher crop yield in low reach of Liaohe River plain .
Key words   Consecutive located field fertilization ;N ,P ,K fertilizers ;Recycled manure ;Fertilization system ;Crop yield ;
Fertilizer con tribution rate
(Received Dec .20 ,2006 ;revised Feb .12 ,2007)
肥料在粮食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不合理施肥不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 ,且造成一系列环境问
题[1 ,9 ~ 10] 。 如何合理施肥 ,提高作物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 ,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 。 长期定位试验可以研
究不同营养元素对作物的相对重要性 ,施肥对作物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等 ,从而为科学施肥提
供理论依据 。 国外的肥料长期试验已经有 150 年的历史 ,19 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布置的一批长期试验 ,是为
了解决当时植物营养学说之间的纷争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其结果肯定了长期使用化肥的作用和某些
作物长期单一种植的可行性 ,对发达国家农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 。 保持农业系统内部养分的循环再利
用是我国农业施肥的传统 ,以往的试验研究中 ,不乏以各种农家肥为供试对象研究其作物增产作用 ,可惜供
试农家肥的用量并非以系统内部养分的可循环量为依据[3] ,因此试验结果不足以说明系统内部养分循环再
利用的作物增产效果 。 本试验是 1990 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进行的一项中长期田间试验 ,旨
在研究 、评估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中施肥进步和保持农业系统中养分循环再利用这一施肥传统
对粮食生产发展的贡献及作物产量增益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进行 。 该站位于沈阳市南 35km ,为下辽河平原 ,年均气温 7 ~ 8 ℃ ,
≥ 10 ℃ 活动积温为 3300 ~ 3400 ℃ ,年均降雨量 700mm ,干燥度为 0畅9 ,无霜期 147 ~ 164d 。供试土壤为潮棕壤 ,
1990 年试验开始时土壤 pH6畅7 ,有机质 22畅1g/kg ,全 N 0畅8g/kg ,有效磷 10畅6mg/kg ,速效钾 100畅08mg/kg 。
第 15卷第 6 期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Vol .15   No .6
2 0 0 7年 1 1月 Chinese Journal of Eco唱Agriculture Nov .,  2007
田间试验共设 8 个处理 ,代表 8 种基本施肥模式 。 1畅 无肥(CK) ,代表我国偏远地区的移耕农业和原始
荒地开垦后最初若干年内的农业 ;2畅 循环猪圈肥(CK + C) ,代表 20 世纪 50 年代前我国农业的传统施肥模
式 ;3畅N 肥(N) ,代表 20 世纪 50 年代化肥 N 进入我国农业后的一种施肥模式 ;4畅N + 循环猪圈肥(N + C) ,代
表施用 N 肥同时保留养分循环再利用的施肥模式 ,广泛见诸于 20 世纪 50 ~ 60 年代我国各主要农区 ;5畅N
肥 + P肥(NP) ,代表 20 世纪 60 ~ 70 年代 P肥进入我国农业后一些国营农场的施肥制度 ;6畅NP + 循环猪圈
肥(NP + C) ,代表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我国大多数农区施用 NP化肥同时保留养分循环再利用的施肥制度 ;
7畅N 肥 + P肥 + K 肥(NPK) ,代表 20 世纪 70 ~ 80 年代以后我国南方某些国营农场和部分发达农区农户采
用的施肥制度 ;8畅NPK + 循环猪圈肥(NPK + C) ,代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我国南方和部分北方高产农区的
施肥制度 。 N 肥为尿素 ,用量 150kg/hm2 ;P 肥为重过磷酸钙 ,用量 25畅0kg/hm2 ;K 肥为硫酸钾 ,用量
60畅0kg/hm2 ;循环猪圈肥用量为 :所有的籽粒全用于喂饲 ,大豆秸秆的 60 % 、玉米秸秆的 50 % 经粉碎后用于
垫圈 ,堆腐制成猪圈肥 。 试验重复 3 次 ,轮作方式为大豆唱玉米唱玉米 ,小区面积为 162m2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本组试验不同于一般的有机无机肥料配合试验 ,它的有机肥料量来源于作物的生
物学产量 ,循环回田的有机养分量与本处理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密切相关 ,确切地说 ,是完成了“施肥唱作物吸
收唱喂饲唱堆腐唱制成堆肥唱回田”这一循环过程 ,因而称之为循环肥 。
2   结果与分析
2畅1   化肥增产效果
表 1 列出 1990 年 ~ 2006 年大豆
和玉米的平均产量 。 由表 1 可看出化
肥 N 增产效果显著 ,试验的 17 年平均
净 增 产 1070kg/hm2 , 增 产 率 达
32畅10 % ,平均每千克 N 增产粮食
7畅14kg/hm2 ;同理 ,17 年平均 P 肥净
增 产 量 为 664kg/hm2 ,增 产 率 达
15畅06 % ,平 均每千克 P 增产粮食
26畅54kg/hm2 ;17 年平均 K 肥净增产
量为 555kg/hm2 ,增产率达 10畅95 % ,
平均每千克 K 增产粮食 9畅25kg/hm2 。
联合国粮农组织肥料试验网的统计结
果表明 ,平均每千克 N 可增产粮食
12畅7kg/hm2 [11] ,本试验得出的结果略
低 ,其可能原因一是本试验 N 肥施用
量较高 ,而其增产效果会随施用量增
加而降低 ;二是随着试验年度延长 ,土
壤中存在其他因子限制了 N 肥的增产
效果 ;三是试验起始未进行匀地播种 ,
农户施粪肥较多 ,粪肥残效较高 ,致使
CK处理起初两年作物产量较高 。 据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各
表 1   1990 年 ~ 2006 年不同施肥处理作物籽实的平均产量 倡
Tab .1   Average yield of crop in different fer tilization systems f rom 1990 to 2006
kg·hm - 2
年份 Year CK CK + C N N + C N P N P + C N PK NPK + C
1990 6079 6079 6942 6942 6990 6990 6985 6985
1991 5182 5824 6170 6418 6273 6652 6678 6551
1992 4351 5593 5036 5759 5530 6207 5971 6246
1993 3874 5347 5461 6233 5533 6353 6091 6716
1994 2828 3884 3412 4141 4079 4646 4410 4841
1995 1668 2928 1612 3090 3217 4013 3911 4350
1996 3303 4358 3584 5099 4324 5251 5269 5646
1997 1434 2257 2344 2409 2877 3148 2870 3205
1998 3686 4938 5066 5672 5597 5535 5980 6418
1999 3011 3949 4846 5605 5224 5830 6011 6116
2000 2507 3157 3255 4186 3619 4079 4015 4633
2001 3558 4647 4585 5252 5849 6281 5897 6503
2002 2217 3498 4918 5941 5250 5936 5781 6302
2003 2981 4302 4799 6322 6158 6718 6809 6996
2004 3385 4905 4449 6256 5256 6483 6532 6613
2005 3116 4172 3769 5437 4702 5477 5664 5852
2006 3509 4647 4639 6101 5416 6529 6732 6855
平均 3335a 4381b 4405b 5345bc 5069c 5655c 5624c 5931c
C .V . 0畅35 0畅24 0畅30 0畅23 0畅22 0畅19 0畅21 0畅18
    倡 表中小写字母不同表示不同处理在 0畅05 水平差异显著 。
地进行的 4000 余个 P 肥试验结果统计 ,在 NP 配施条件下 ,平均每千克 P 当季可增产粮食 10 ~ 22kg/
hm2[4] ,而本试验所得结果略高 。 每千克 P肥可增产数量取决诸多因素 ,如土壤有效磷水平 、P肥用量 、试验
年限以及可影响作物生长的其他养分供给状况等 。 由于 P肥具有持久残效 ,而肥料试验网重视施肥当季的
增产效果 ,且一季的用量较大 ,因此 ,所获得每千克 P 增产的作物量偏低也在情理之中 。 K 肥比较特殊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不缺 K ,施 K 并未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升高 ,土
壤 K 消耗严重 ,K 肥肥效逐渐在全国各地的不同作物显现出来 。
由表 1 还可看出 ,在本试验中作物年际间产量的变异系数也存在着随化肥的全面施用而下降的趋势 ,例
如 NPK 处理的作物产量变异系数为 0畅21 ,NP 、N 、CK 处理作物产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0畅22 、0畅30 、0畅35 。
第 6期 宇万太等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55 
可见 ,全面地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有助于提高作物对不同气候年景的适应性 ,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的稳定性 。
2畅2   循环肥增产效果
由表 2 可见 ,保持系统中养分循环再利用可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 不施化肥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17 年
平均增产率 31畅39 % ,净增产量 1047kg/hm2 ;施用化肥则降低了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增产效果 ,增产率在
5畅43 % ~ 21畅33 % 之间 ,净增产量在 307 ~ 940kg/hm2 之间 。 这一现象说明农业系统中养分循环再利用对作
物产量具有很好的增产作用 ,但产量增益可随化肥施用而下降 ,也必然受土壤原有养分供给力的影响 ,土壤
供给养分能力愈强 ,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增产效果愈低 ,反之则高 。 因此本项研究所获得的试验结果仅表示
现实气候状态和供试土壤肥力水平的特定条件下 ,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可获得的作物产量增益 ,不可一概
而论 。 但表 1 亦揭示了另一个现象 :第一年施循环肥的处理与未施循环肥的处理相比 ,作物产量没有明显提
高 ,其可能原因一是温度是影响循环肥分解的重要因子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 ,升高温度能促进肥料分
解[5 ,12] ,而当年温度较低 ,施入的循环肥未能完全分解 ;二是施入的循环肥 C/N 较大 ,循环肥在分解的同时 ,
进行强烈的生物固持作用 ,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有效氮 、磷养分[13] ;三是试验起始未进行匀地播种 ,农户施粪
肥较多 ,粪肥残效较高 ,致使施循环肥作物增产不显著 。
表 2   不同化肥基础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增益
Tab .2   Increase of crop yield from recycled manure based on differen t
fertilizer treatments
项目
I tem
CK
[(CK + C) — CK]
N
[(N + C) — N]
NP
[(NP + C) — N P]
N PK
[( NP K + C) — N PK]
增产量 /kg·hm - 2 1047 940 586 307
增产率/ % 31畅39 21畅33 11畅56 5畅43
    比较产量变异系数不难发现
(表 1) ,施循环肥处理的产量变异系
数均低于无循环肥处理 ;尤其是不
均衡施肥处理 ,施循环肥处理的变
异系数明显减小 。 说明保持系统中
养分循环再利用可改善土壤对作物
养分供给的全面性 ,显著提高作物
产量稳定性 。
2畅3   施肥进步对粮食生产发展的贡献
以移耕农业为起点 ,依据我国近 50 年来的农业中施肥进步历史 ,可以将施肥制度的变革概括为向两个
方向发展 :一是施肥制度顺着“化学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N 肥 、P 肥和 K 肥依次进入农田系
统 ,对作物的生产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 N 肥是最早进入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 ,也是限制农业
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重要的营养元素 。 由表 1 可以看出 ,单施 N 肥作物产量仍较低 ,仅为 4405kg/hm2 ,N 在
产量形成中的贡献率为 0畅24(表 3) ;在 P 和 K 进入农业生态系统后 ,农田系统生产力才得到较大的提高 。
从试验结果分析 ,在保持作物品种和农业技术不变的条件下 ,单依靠化肥应用的进步可使作物产量增长
68畅64 % (表 1) ,NPK 处理的施肥贡献率为 0畅41(表 3) 。 随施肥进步作物产量增长 ,施肥在产量中形成的贡
献率也随之增长 ,因此可以认为施肥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贡献不是一个定数 ,可随施肥制度更迭而不同 。
二是施肥制度顺着“无机和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 ,在保持我国施肥传统即保持有机物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基
础上 ,N 、P 和 K 无机养分先后进入
农田系统 ,农田系统中引入无机肥
的同时保持农业系统内有机物养
分循环再利用可以获得更显著的
增产效益 。 本试验中 ,无机肥和有
机肥配合施用可使作物产量增加
表 3   施肥进步与作物产量增长及施肥贡献率
Tab .3   T rend of yield increase and the cont ribu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fer tilization system in agriculture
处理 T reat ment CK N NP N PK CK + C N + C NP + C N PK + C
净增产量 /kg·hm - 2 0 1070 1734 2289 1047 2010 2320 2596
施肥贡献率 - 0畅24 0畅34 0畅41 0畅24 0畅38 0畅41 0畅44
77畅84 % ,最大施肥贡献率可达 0畅44 ,即便如此 ,对于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增产贡献仍有可能偏低 ,这是因
为试验持续时间尚不够长 ,循环肥的残效未必能充分发挥之故 。
有机农业施肥制度虽然未从系统外部引进营养物质 ,但由于系统内可循环再利用的有机物养分大部分
还田 ,且循环肥本身含有一定的养分 ,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增加 ,可促进土壤本身 N 、P 、K 等营
养元素活化[6 ,14 ~ 15] ,同时又通过调节土壤与化肥养分的释放强度和速率 ,使作物各生育阶段得到更为均衡
的矿质营养[7] ,保证作物生长的养分供应 ,因而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
2畅4   养分循环再利用作物产量增益的叠加效应
图 1 展示了在不施化肥基础上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作物增产率随时间的发展变化 。 将各试验循环肥处
理历年作物增产率采用 3 年滑动平均的方法消除年际间波动 ,便可观察保持系统中养分循环再利用作物增
56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5 卷
图 1   不施化肥区养分循环再利用作物增产率
发展趋势(3年滑动平均)
Fig .1   Development t rend of yield increased rate by
recycled nutrien ts from the plots withou t chemical
fertilizer (sliding average of every 3 years)
产率的发展趋势 。 由图 1 可见 ,在不施用任何化肥基础上 ,
随农业中养分循环再利用持续年限延长 ,循环肥的作物增
产率呈明显增长趋势 。 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不施肥
对照区土壤的养分供给力随试验年限延长而不断下降 ,致
使循环肥的作物增产率相对提高 ;其二是循环肥的残效可
随施用次数增多而累加以及可能伴随发生的养分循环通量
扩大 ,从而使当季循环肥的表观增产率有所提高 。
3   讨论
3畅1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国外一些长期肥料试验的产量结果表明 :不论有机肥
还是化肥对所有作物均有极好的增产效果 ,化肥和有机肥
具有同样的持续增产效果 ,且两者的产量效果几乎不相上
下[8] 。 在本试验中 ,由于未设计相当有效成分的有机肥和
矿质肥料的比较 ,因此 ,只能观测化肥处理的增产效果 。
NPK 处理作物近 20 年的平均产量比 CK 处理提高了近 1
倍 ,达到 5624kg/hm2 ,NP 处理作物产量达 5069kg/hm2 ,说
明 K 尚未成为作物生长的抑制因子 ,但土壤 K 库能维持多久仍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 单施 N 处理作物产量
为 4405kg/hm2 ,比不施肥处理明显增产 ,说明单施 N 肥也能改善土壤 N 素肥力 ,提高供 N 力[16 ,17] ,究其原
因可能是由于施用 N 肥增加了根茬及根系分泌物的产量 ,亦即增加了每年归还土壤的有机质量 ,从而提高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加速了土壤微生物自身的周转 ,因而提高了土壤供 N 能力 。
在保持农田系统的养分循环基础上 ,配合施用化肥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 ,且 N + C 、NP + C 、NPK + C 处
理之间作物产量差异不显著 ,进一步证明保持农田系统的养分循环能大大减少系统中的养分损失 ,对补充
土壤 P 、K 库有重要意义 。 在保持农田系统养分循环基础上配合施用 N 肥 ,能明显增加作物产量 ,说明在
CK + C处理中 N 素已经成为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子 。 有研究表明在不施 N 肥条件下 ,单施循环肥不能
获得稳定的腐殖质含量[18] ,说明在不施化肥基础上保持农田系统的养分循环 ,能供给一定量的养分 ,但不能
有效培肥土壤 ,更不能维持作物持续高产 ,必须配合化学肥料的施用 ,才能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 。
3畅2   有机肥的残效
有机肥的残效究竟有多大 、持续多久历来为人们所关注 ,不同试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 。 土壤长期
施用厩肥后 ,即使停止施肥 ,其肥效仍可持续很多年 。 已有研究表明 ,当停止施有机肥料 14 年后 ,土壤仍可
检测出有机肥的残效[19] ;而英国的 Hoosfield 试验证明厩肥具有远比想象要长久的多的残效 ,该处理于 1851
~ 1871 年间 ,每年施厩肥 35 t/hm2 ,1872 年后不再施肥 ,在以后的 90 年里 ,大麦产量始终明显高于不施肥处
理 ,其产量在前 40 年比不施肥处理高出 1 倍 ,后 50 年也高出 50 % 以上[15] 。 长期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保持
土壤有机质含量[20] ,也可在土壤中建立起宏大的养分库 ,尤其是 P和 K 养分库具有持久的供应 P 、K 能力 ,
这对提高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在许多情况下其增产效果甚至可超过当季足量的 P肥[21] 。 K 虽不如 P那样
易在土壤中积累 ,但在质地粘细且含 2∶1 矿物的土壤中 ,长期施用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底土的有效磷 、钾
库[22] ,这一土壤深层 P 、K 库对许多作物特别是深根作物有明显的增产作用[23] 。 有机肥中的 N 在停止施肥
后的第 1 年有极好的残效 ,而后残效渐低 ,显然与有机肥中 N 肥利用率低 、损失大有直接关系 ,这也提示人
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肥料中养分(尤其是 N)的损失去向及控制养分损失的措施和方法 。 解决这些问题是短期
试验无法阐明和解决的 ,即使可通过短期肥料试验获得研究结果 ,但所获结果也常受环境因素等影响 ,缺乏
代表性和平均性 ,远不如长期试验的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
参   考   文   献
1   张志剑 ,王光火 .嘉兴地区水稻土磷素状况与环境效应评价 .科技通报 ,1999 ,15(5) :377 ~ 381
2   林   葆 ,林继雄 ,李家康 .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4 (1) :6 ~ 18
3   沈善敏 ,殷秀岩 ,宇万太 ,等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作物产量增益的地理分异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9(4) :379 ~ 385
4   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化肥网组 .我国氮磷钾化肥的肥效演变和提高增产效益的主要途径 .土壤肥料 ,1986 (1) :1 ~ 8
第 6期 宇万太等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57 
5   林心雄 ,文启效 .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122 ~ 131
6   刘经荣 ,刘永厚 ,张德远 ,等 .稻草还田对水田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土壤有机培肥研究专辑 ) ,1990 ,12 :
9 ~ 15
7   周卫军 ,王凯荣 ,张光远 ,等 .施肥进步在红壤稻作区水稻增产中的贡献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2 ,33(3) :197 ~ 201
8   沈善敏 .国外的长期肥料试验(一) .土壤通报 ,1984 ,15(2) :85 ~ 91
9   Gao X .J .,Hu X .F .,Wang S .P .,et a l .Nitrogen losses from flooded rice field .Pedosphere ,2002 ,12(2) :151 ~ 157
10 Roelck M .,Han Y .,Schleef K .H .,et al .Recent trends and recommendat ions fo r nit rog en f ertilizatio n in int ensive agricul ture in easte rn Chi唱
na .Pedosphere ,2004 ,14(4) :449 ~ 460
11 Greenwood D .J .Fert ilize r use and fo od production :World scene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 em s ,1981 ,2(1) :33 ~ 51
12 Ellert B .H .,Bet tany J .R .T empera ture唱dependence o f ne t ni t ro gen and sulfur mineraliza tion .Soil Science Society o f America Journal ,1992 ,
56(4) :1133 ~ 1141
13 Stevenson F .J .,Cole M .A .Cycles o f Soil Carbon ,Ni tro gen ,Phosphorus ,Sulfur ,Micronutrien t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 Inc .,1999
14 Verma T .S .,Bhag at R .M .Impact of r ice straw management prac tices on yield ,nitrogen upt ake and soil properties in a wheat唱rice rota tion in
northe rn India . Nutrien 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1992 ,33(2) :97 ~ 106
15 Ponnaperuma F .N .Straw as a source of nutrien ts fo r we tland rice .Org anic M at ter and Rice .Philippines :In 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唱
tu te ,1984
16 Suzuki M .,Kamekaw a K .,Seki ya S .,et a l .Ef fect o f cont inuous applica tion of organic o r ino rganic fert ilize r f o r six t y years on soil fert ilit y
and rice yield in paddy field .T ransact ions 14 th Int ernat ional Congress of Soil Science .Kyo to ,Japan .1990 .14 ~ 19
17 Glendining M .J .,Po wlson D .S .130 years o f inorganic nitrogen fe rt ilize r applicat ion to the broadbalk wheat experiment :The e ffect on soil o r唱
ganic matt er .T ransac tions 14 th In terna tional Congress o f Soil Science .Kyo to ,Japan .1990 .9 ~ 13
18 Stumpe H .,Wit tenmayer L ., Merbach W . Ef fec ts and residual ef fect s of straw ,fa rmyard manuring and mineral fe rtilization at Field F o f
the long唱te rm trial in Halle(Saale) ,Germany .Journal o f Plant Nutritio n and Soil Science ,2000 ,163(6) :649 ~ 656
19 Hao X .Y .,Chang C .,Li X .M .Long唱ter m and residual ef fects of cat tle manure application on distribution of P in soil ag gregates .Soil Sci唱
ence ,2004 ,169(10) :715 ~ 728
20 Silva P .S .L .,Silva J .,Oliveira F .H .T .,et a l .Residual ef fec t of catt le manure application on green ear yield and corn gr ain yield .Horticul唱
tura B rasileira ,2006 ,24(2) :166 ~ 169
21 Johnston A .E .,Warren R .G .,Penny A .T he value o f residues from long唱period manuring at Rothamsted and Wobum .IV .T he value to
arable c rops of residues accumulat ed from superphosphat es .Ro thamsted E xperimental S tatio n Report fo r 1969 .1970(Part2) .39 ~ 68
22 Cooke G .W .,Duncan N .A .Some prio rit ies f o r British soil science .European Journal o f Soil Science ,1979 ,30(2) :187 ~ 213
23 McEw en J .,Johnston A .E .T he ef fec ts of subsoiling and deep incorporation o f P and K fertilizer s on t he y ield and nutrien t uptake o f barley ,
potat oes ,wheat and sugar beet g ro wn in ro tat ion .Journal o f A gricultural Science ,1979 ,92 :695 ~ 702
58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