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金缕梅科地理分布的初步探索



全 文 :中国金缕梅科地理分布的初步探索
戴 蕃 婿
金缕梅科植物是以亚洲为主要分布地区的植物群 , 约有10 ( 140 ) 种 , 分隶于 27 属中 ,
其生长于中国及其邻国或地区者约有 17 属 75 种 16 变种 (张 . 1 9 7 5 ) , 而且特别集中于我国的
南部 . 兹因金缕梅科植物在我国的地理分布饶 有意义 , 特就 《 中国植物志 。 金缕梅科》 所记
载 , 参考有关文献 , 作初步探索如次 .
一 、 中国金缕梅科各属种的地理分布统计表
表 见 下 页
二 、 金缕梅科各属的地理分布
本科各属植物分布在各省区的种以及每属的种数 , 如上表所列 , 一 目了然 . 今更依属列
其分布状况如次 , 其先后顺序以 《 中国植物志 . 金缕梅科 》 为准 , 期与前表所列 的顺序相一
致 . 《 总览 》 ( M el c h io r . 19 6 4 ) 的分亚科未曾被采用 , 仅仅为了不改变表的顺序 、 别无 其
它用意 .
第一亚科 双花木亚科 本亚科只有 1属 1种与 1变种 . 属 名 双 花 木 ( iD s al t h u s ) , 因
其花是两性的 , 5基数 , 心皮 2个合生 , 子房室 2 , 每室胚珠 5一 6枚 、 葫果为木质的 , 多 属 原
始性状 , 故认定是原始的属 . 种名双花木 ( D i s a n t h u s e e r e i d i f o l i u s ) , 是 日 本南部 山 地
的特有种 , 我国不产 , 但 分布有它的变种长柄 双花木 ( D , e e r e i d i f o l元廿5 v a r l o n g i p e s ) ,
生于江西东部的军峰山及湖南常宁与道县 , 以及湘粤交界的莽山 .
从地质历史推测 , 双花木 的形成应在东亚大陆尚是联成一片的时期 , 并 曾散布到江西境
内 、 形成变种 . 随后 日本列岛与大陆脱离 , 双花木因为依赖蝇类传粉的关系 , 不容易 因而 再
也不可能传播到中国 , 长此以往成为日本的特有种 . 变种长柄双花由东向西移动 , 进入湖南
省境 , 出现南移的迹象 、 但亦只能到莽山为止 . 就变种的系统发育而言 , 它便终止于 此 , 难
再演进 .
第二亚科 马蹄荷亚科 本亚科只有马蹄荷属 ( E x b cu k al n d ia ) 、 在亲缘关系上 与 双
花木同源 、 而被此之间似乎少有直接关系 . 花的演化有较大的进展 已由两性的成为杂性的 ,
即雄蕊不仅局部的而且全部败育 , 但在同一花序上仍然生有两性花 , 并且雄蕊多数 , 体现出
其原始性 . 花瓣变狭 、 或者随着演化而失去 . 薯片下部合生成兽筒 , 并连生于子房 , 以后固
定下来 . 子房的位置因与尊筒连生而略下陷 , 成为半下位 . 由于花瓣缺失 , 因而种子有翅的
形成 、 以利于为风力所散布 .
本属有4种 , 除三尖马蹄荷 ( E . tr i c us p i s ) 分布于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外 , 其 余 3 种
均产于我国 . 较为原始的一种是长瓣马蹄荷 ( E . lo n g ip et al a ) , 仍具有花瓣 , 由 5枚减少成
4枚 、 雄蕊 10 一 1 , 没有败育的 . 花是两性 , 并无退化 . 它的分布不广 , 局限于广 西北 部 以
DOI : 10. 13718 /j . cnki . xsxb. 1982. 03. 008
岔四 厂一旧二 - .-一-里到一一一一一 _一二二二二二万二二二二二三二二二了- 一 -一— 一— .业引一- - -一-一 _ _ _ _ _ _十 十 一— 一—娜规 } - 一 ~ 一 - 一 ~ 一一 一一一一一 - - .一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一 -- 一一抵星上一- -一 _ _ _十脚周 } 一—一—哪兴 } 十 +伽理 } 干一~—— 一— 一母 .整奥】 +一— 一— ’瘫了 - - - - -一 ` 十 一一一一 ~一一下 干一-了一一 - -— —`— 一一 一 一- - 一一 -一。 越 ! 十 - 一 一 十.酥下一 十 一~一一一一一干一一-一一— — 一下一—石祷{ 一干 - - - -一 -一 -一 一 —— 一—— - 一 -— —.福滋. { ~ - - - -一- - 一 一 一— — 一一干一—— — 一 -一平一 一~一妹 } 一 — 一— -一一— 一 — 一—十 ++ + +十 + +十 +十 十十 + +十 +十 ++十 +十
跪钾 + +十
裂樱 十 十
认脚 十 十 十 + +十 +十 十
认揭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斗
巾敬 +
旱侧 + + + + +
幼脚 + +十 +十
十 十
十 +
雌板 + +

和耸
眯权月
曰阁
厦爷 ’
礴 ·异
娜 口娜 公增 璐 卜 _. 日 四
; :写 映 司 月晚 七 口 杯戈 望 下` , _ 石 _ _ .昌 9 只 _硒 咬 . 巴 夏 四 贝 .巴 一己 日 目 .兰 , 月
b 臼 ·况 斗 . 乡 七 .盆 名 七 _ 一 ` 二 .曾 渭 _ . _ 峨长 二 敬 百 卫 万 . , 巴 置 苍 昌 巴 性 盆 书 ’还 飞 璐 .竺 ·蕊岭 .胃 鱿 欲 三 ,三 咬 :二 长 袱 月 己 乍 l 月 欺 谓 钧 _ _ 动 子书 ~丝 互 牡三 一函 少 岑 咬 哎 一 g 两 父 男 』 一 Q ·州 粗 二公 欲 :匕 月 . 比 嗽 找 只三 言 .今 .三 司 长 `及 口 只 白 9 岁 、 、 艺 分 日 一乒 当 `命 长 `已 巴 留 巴它 召 ’品 。 』 石 父 口 只 吕 只 遭 嗯 韧 写 上 昙 吕 思 岁 渭 片 虽 吕 日倡 昌 胃 忍 嗜 , 公 日 器 匕 家 一 号 迢 百 瑞 名 决 ·当 老 落 勇 总 ·共 巴自 心 乙 白 己 .三 拼 至 岩 _石 召 哨 石 石 眨 乙 ·兰 卿 巴 月 居 性 ~ 粼 丘卫 疑 声 州 .芬 眨 妇 月 侧 ` 切 吧 一 旦 目 已 竺 J . , O 岂 . , 璐 习 日` 只 巴 一二 d 一 。 白 曰 一飞 蕊 。 一 ,. 匕 , 叹 口 几 口 七 .袖 岁 { 吮 b 。之 胃 目艺 卜 r万 已 f万 。 已 戒 币 汉 而 且 .兽 电 二 芍 鱼 沙 _ · , 丈 , 刃 界 一函 日 又匕 甲 片 甲 弓 比 毕 毕 少 甲 自 ’石 ·三 七 已 讼 卜 匕 吵 吵 卜 言 气 勺。 长 参 乓 粤 遏 乡 鲤 担 健 奖 且 宜 昼 里 冬 一夏 褥 碧 健 终 禅 困 司 侧自 粉 绘 山 盆 国 但 稼 锌 粉 锌 落 己 』 粗 橄 谓 璐 但 蜷 葵 转 只 松 扭
关 成 价 椒 嘟 椒 锌 翻 翻 翻 城 曦 扭 探 偷 璐 但 井 井 升 升 井 州 科 拼钾 绍 熊 绘 帐 粉 切 丝 麟 叩 旗 拱 塞 枷 葵 伶 转 古 葬 冬 叹 古 触 节 惬展 平 平 即 状 翻 令 叫 状 琳 赘 掀 曰 转 曰 岌 升 令 宜 界 平 水 哥 伯 以
钱题
1摊裸
本东
宜 只
厦征
_三竺」
{
{
} +
慈功 {
粼握 {
{
召长 {
喇小 {
{
鸿.口。.u目卜.川拼扭惬以sō卜ó。喊弓日.川松科节伯。51共澳.月之阅州触哥
招科叱Pǐ众s口。 .哥`椒转井古水
。妇P,. !的担葵升平叹忿助月Q .帅但蜷升冬界
沼S口。u洲溜己 .豁卜但井葬宜居工oJō七`d
.韶卜健璐井百令
sō。口卜。月妇.q日璐P与宫叫ōS但升转
名书卜一。 .闷匆璐橄伶岌目10。ō祠引日.、聋粗偷葵曰

u月的。日óo如妇`q。吧ō二洲叫闷探枷转的。玛叫oP引月习口q铭u留司V扭塞曰
鸿s喊.0璐叫`ó目工ō落曦杖拱掀鸿班。众口妇5 .国椒锌城旗赘
ō衬的。óóoJ .国担粉翻叩琳
璐。ó`。o日.国担锌翻麟状
叫扮口。月 .国椒稼翻丝
兽巴。鲁匕曰d .召但锌切令
甘口。一江日月国招叫oP月椒粉翻
鸿s喊.口ō嗯。科.国担盆嘟状帐
始.口勺d。d .闺椒绘即
洲招瑞脚。念皆。1 .闰担绘价熊平
s。鲁助目1 .ó戈卜关平绍粉成
s,ō闷。出P。ó自关钾展
亨一
J ` . M侧 .` r宙山占 ` 匕汤 ~ L 胜
二曰 . ” . . ` .一山 ~ ., . ~ : , , ` ,八 . . r 汇刁 , 潇方“ 决 . . , 岁 侧 ` ~ . J 叫淤 。 .口 , 峥明 ` .~ . 日` , , . . . ` , J , ~ 涯
_ — 一一一 ~ ~ ~一 ~~一一一一 ~ - 一 - - ~ ~ - ~一 - - . 一- ~ ~ 一 ~ ~ 一 一— 一— 一一~ ~ ~ ~一 ~ 一 ~一一 一~ 一 — —一公曰``. J,“ .钊ó ,引. .枯口曰仁éùr引日f白肠阴月们尸甲r函目 心叫训到.。目ū户`,引`“右于钊忆r旧砚`L.r叭州侧.1百.妇臼”翻ǐ叭叫曰州,ó J祀洲日衍门月”“翅阴ó
ō
牡岂卜书暇.。程徽亥驻ù侣七月叱 .口旗粉套古裂粼叫。,己以.口粉蝶咨棍今男招Póo。 .ó`卜关解古令一。如ō卜ó`众.豁翡古关玲
昭.七目 .ó卜比长解扛皿一
月óo工J妇11白.Q关褥一
多日男5 .V像粉容叩叫一L妇的ō卜牡q口脚旗瞥坦蛾一蕊合苍。口探放您似品一ù目口。唱sH黛哪古绷令一ù白旧州。日讨目出撇蝴叫一尸比廿d`0,” .习岭ó份片风ù日,。目1 .闷关望嵘只一日,óq。 .扮卜长理粉毓一。日么召doó闷犯关一忍肠侧。讨ó切袱抢瓣寒界一l二ó目Po。月s一é口一ó卜国和`书ù粉LJ掀宜月书如一n侧。ù
.侧贺台橄ù.归月工nó构公的昭卜扭瓣与慕ù.ō“口。日招一s阅匆麟张奉ù目科`卜oq。阅粗瓣桩撇ù
sōu。目ō国州黛秘一
ùù闪oJō妇s二切侧:川粗斜舌豁一如孚契一
蓄丁
令合布
百曹
零叫土- -- -一 竺 二一一二 工 一— -一生竺 - - - - - - 一雾一一广扛一二一} 1矍…厅一二二二全二二三笃 =耳二三二幢宾二乡二
_` 比 吐 _上 _ _ __ _ __ _ _
_
_
_ _ _
_ 一二二-二_ _ __ _ _
_ 竺_ _ _ _三_ 竺 _ _ _
塑丝土士一士 ~ _ _ _ __ _ _ _ __
_
_ _ _
竺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少 _巴_ 竺_ _ _ _ __
乡橇 }
_
_ _ 竺_ 兰-一 - - -
-一-一张 } 一二二一- - - - - -一日小 }
袒姆 }
臻权劝
曰椒
衰钾
O
食翎 .仍
禽 .曰匹 .一卞巾
鸿书州名渭5 .5殊翻关古珍
七。司。妇n .5豁翻喊古絮
鸿召墓口,卜.5袄翻撼书
喇ō“u,P .5截剑长以合
二10如ō、n月.5嵌翻书珍古浊
卜ó。口ō傲万.5豁刘长盏川s一S口。uō仍么0卜S嵌刘节
。工ō`劫.自年带群鹅中
日盛唱口妇e.益卜寒申翻国斌月日演ō洲二q’ .口年申娜古玲器é。口ō月.自琢申摄半任日
。u.ō目口p .a粗带彭古毕
留灿口忍沼.自年申彭鑫渭切。目月。Q扭申摄冲遥
日已召兹吕, .自寒助斜玻以日口妇巴J。sJ聋粗申娜匆攀
。su。渭备月d .Q年申摄侧咙份卫。昆曰.渭.Q寒申摄叩落
日召滋目.易卜棘晰摄椒古
.强8嗽卜日.口粗助娜古黛季郊娜能
节恤
第3 期 、 中国金婆梅科地理分布的 初 步探索
及贵州南部 。 它为我国特有户可能先在广西形成 , 而后散布到贵州 . 成为常绿的大乔木 . ” 以
后 , 此属植物沿着性器官败育与花瓣烦化以至缺失两个方 向发展 , · 雄蕊花 丝 延 长 , 便 于风
媒 , 生活习性能 一更为适应 、 获得广大的分布区 , 其中如马蹄荷 ( E . p o p讥 n o a ) 从广 西 到贵
州 , 成为长瓣马蹄荷的代件种 , 并向西移至云南 , 达于西藏 , 如更向西移就达到 印度 , 如南
移则到缅甸 , 泰国 . 这种植物的分布竟成了以云南为中心 , 近干辐射状的分布状态 . 另一种
是大果马蹄荷 ( E . t on hi ne ns i s ) , 性器官不败育 , 但花瓣完全消失 , 并有 更 广 大 的 分 布
区 , 由广西抵达云南的东南部及越南的北部 , 由贵州故布及于湖南 , 东移到江西 、 福建 , 另
由广西分布到海南岛 ,
第三亚科 杠花荷亚科 本亚科只有红花荷 ( R h od ol e该 ) 属 , 9种 , 中国产 6种 , 其中2
种亦产于中南半岛 , 其它 3种分布于马来西亚及苏门答腊 .
在演化途程中厂金缕梅科中有一群值物更向南与西南移动 , 其花技的花原基尽发育成为
两性花 , 并无败育现象 , 花枝顶部缩短 , ;形成只具 5一 8朵花的头状花序 、 只是各种花器略有
变化 ; 粤片上部不甚发育 , 下部合生 , 包围子房 : 花瓣随着尊片的变 化 , 并有移位或消失现
象 . 雄蕊与心皮柱头之间存在短距离 , 不容易进行自花受粉 , 因为花瓣是红色的而 又与雄蕊等
长 , 可以断定 , 这 一群植物只进行异花受粉 , 由蝇类动物作媒介 , 以致整个花序的形状如同
单花一样 . 子房内生长较多 的胚珠 , 因而有可能形成较多的种子 . 子房壁不厚 , 生长成为果
实后 , 易于从胞间与胞背处开裂 , ’ 散布种子在生境较为高寒的中山低处 . 因此 , 总计红花荷
的 6个中国种就有 4种生于云南 , 生境是 2 0 0 0米以上的山地又占它的一半以至四分之三一 , 集结
成为一个小的分布中心 . 全属植物的分布东不逾广东 , 西 北不到四川 , 东北不到湖南 、 ` 南到
香港 , 偏西 向南到海南岛为止 . 由云南东南部到达越南北部 、 云南西部到达缅甸 、 由海南 岛
到马来西亚及苏门答腊 , 而且演进为当地特有的代材种 . 各个种具体分布的地区已列于表 ,
发生此种分布的详细过程与原因 , 尚待探讨 .
第四亚科 壳菜果亚科 , 本亚科包含壳菜果属 ( M y ilt ar ia ) 与 山桐 材属 ( C h 从 n ia) ,
各有 1种 .
壳菜果 ( M , l a os e ns is ) 最先在老挝发现 , 继 后陆续在越南的北部 、 云南的东 南 部 、 广
西的西南部 , 以及广东的西部采得 , 形成一个自然分布区 . 在演化过程中 , J绷巾植物的花枝肉
质化 , 形成 肉质的穗状花序 , 并包藏了曹筒与子房 ; 花瓣微肉质化 , 与菩片各保持 每个 , 只
是后者有 6个的情形 . 性器官不败育 , 雄蕊为花瓣数的 2倍而增多 , 子房每室有6 个胚 珠 . 由
于花瓣白色 、 花丝不外露 , 花药内向而纵裂等特征 , 似属于虫媒传粉的类型 .
山铜材 ( C . b o c k l a n d i说d e s ) 的分布局 }浪于海甫南部潮湿 山谷 , 是当地的特有种 . 花枝
发育成肉穗状花序 、 花瓣不存在 , 雄蕊数减少到 8个 , 子房亦是下位 . 此种植物大体 与 壳 菜
果同出干一源 , 因生境不同 , 发育后的结果不能不有差异 : 前者在花序上着生多朵花 , 几乎
无 一收育 , 能有多个种子成熟 , 并能散布于远处 ; 后者花序着生花 12 一 16 朵 , 能发育成果实
的仅 ,一 3朵 , 成熟的种子又不多 , 加上孤生在海岛上 , 分布有极大的制约是势所必然之李 .
第五亚科 枫香树亚科 本亚 科亦有人将它独立成阿丁枫 科 ( A . ilt 雌 iac ea e ) 包 含 枫
香树 ( L i q iu d二 b a r ) 与阿丁枫 ( A ilt n g i a) 二属 , 近 来有人从佩香树属分出半枫 荷 属 ( S e -
带此亚 科乃近人所建立 , 为 《 总览 》 所不载 , 姑 沿用 之 ,
西 南师范学院学报 19 2 8年
m l iq u id
a m ba r ) 而成为 3个属 , 《 中国植物志 》 、 《 云南植物志 》 均已采用 .
本亚科的 3个属与金缕梅亚科的一部分属植物均无花瓣 , 因而有人称之为无花瓣的 金 缕
梅类植物 ( Bgo le , 1 9 7 0 ) , 是演化上的前进现象 . 枫香亚科的 3个属 皆具单 性 花 , 同 株 生
长 , 并聚集成头状花序 , 有些种分布区广 、 并发现有白平纪时代的化石 , 表明此群植物的古
老性 , 如枫香树属是 .
枫香树属共有 5个种 , 1个变种 , 我国产两种与 1变种 . 枫香树 ( L . f or m os a n a ) 最 先 见
于我国古书 《 尔雅 》 的记载 , 在古都长安宫庭内栽培 , 名叫摄摄树 , 距今巳有一千六百多年
之久 , 因而它的分布广远 , 至少有一半人为因素 . 现时的产地西起秦岑南坡甘肃 (文 县 、 武
都 ) , 经陕西南部汉中一带 , 南入四川境内 , 以至于贵州 、 云南 ; 由陕西东行 , 经过河南 ,
达安徽 , 东及江苏 , 稍北至山东而止 . 由四川东行 , 经湖北 , 至湖南止于广 东 , 而 东 至 江
西 、 福 建 , 逾海达 台湾 , 远及于 日本而止 . 西藏 , 越南北部 , 老挝亦均有之 . 由 日本向西北
移动 , 止于朝鲜南部 . 适应区域之大 , 历时之古远在大陆与台湾 、 日本 . 日本与朝鲜半岛未
分离之前 , 在木本植物中极为少见 . 此属 的分布方向是由欧洲东来 , 经小亚细亚入中国 , 似
较由美洲西行 , 经白令海峡 , 达亚洲大陆更为可信 . 枫香树的雄花与雌花均缺少花被片 , 各
在花序上聚集多朵的花 , 雄蕊多数 , 由虫媒逐渐演变 , 到完全适应于风媒传粉 , 并可 由此 朝
向 “ 菜黄花序类 ” 演进 ( C r o n q u i s t , 10 8 0 ) . 它的变种山枫香树 ( L . f o r m o s a n a v a r m o -
n t i e o l
a
) 先在湖北 , 四川发现 ( R e h d e r w i l s o n , 1 9 1 3 ) , 尚处于野生状态 , 因生境有变
化 , 并导致营养器官的微小变化 , 分布于四川 , 湖北 , 贵州 , 广西及广东 , 成为一自然分布
区 , 并为我国的特 有变种 .
如在此属植物系统发育 中 , 花被片进一步退化 , 以致曹齿完全消失 , 即形成缺尊枫香树
( L
.
ac al cy in a)
. 分布区在长江以南诸省 , 独不见于湖南 , 福建 , 亦未抵达台湾 , 可见 它
的形成远在枫香树之后 , 而且分布区比原变种狭小 . 云南无分布 , 是它不能适应云南高原生
境所致 .
枫香树属植物的花序如进一步简化 , 以后形成半球形的果序 , 营养叶稍改变其形状 , 就
可 以演进成半枫荷属的植物群 . 全属计有3种 13 变种 , 生于江西者 2种 , 福 建 者 2 种 与 1 变
种 , 浙江者 1种 , 广东者 2种 1变种 , 广西者 1种 1变种 , 贵州者 1种 . 合此 3种与 3变种而成 自然
分布区 .
半枫荷 ( 5 . c at h a ye ns is ) 似起源于江西南部 , 分布到福建 、 则形成变种闽半枫荷 ( v ar
f u k i e n e n s i s )
, 到广东则形成变种小叶半枫荷 ( v a r . p a r u i f o l i a ) , 原变种分布 yIJ 贵州而
正 . 半枫荷向东移动 , 则形成细柄半枫荷 ( 5 . c h in g i i) , 南行到广东亦形成细柄 半 枫 荷 .
细柄半枫荷分布到福建中部 , 则为长尾半枫荷 ( 5 . c a u d at a ) 所代替 , 往浙江南部则形成 它
的尖叶半枫荷变种 ( v ar . c us p 记 at a ) . 假使起源于江西南部的设想能与事实符 合 , 则 半枫
荷属植物成为放射状的分布 , 而不限于某 一方向 .
本亚科的阿丁枫属亦称覃树属 , 约 12 种 , 产于我国的有8种与 1变种 , 计福建 1 种 与 1 变
种 , 江西 2种 , 湖南 1种 , 广东 4种与 1变种 , 广西 1种 , 贵州 3种 , 云南4种 , 西藏工种 , 在此等
种与变种 中 , 同时分布在印度 , 缅甸 , 马来西亚 , 印尼 , 越南 , 泰国与老挝者 1种 . 此 属 在
国内 , 由西藏以达于云南 , 由云南 , 贵州 , 广西 , 广东 , 湖南 , 江西 , 福建 , 抵达浙江 , 成
为一自然而连续的分布区 . 在国外 , 由印度 , 泰国 , 老挝 , 以至于东南亚及马来西亚 , 亦成
第3期 中国金婆梅科地理分布的初 步探索
为连续的分布区 , 其地区皆在热带 , 亦渗透到亚热带 , 而四川与湖北皆在分布范围之外 , 无
任何种的生长 .
在中国产的各种中 , 以细青皮 ( A . e x o el s a ) 与覃树 ( A . c h in e ns i s ) 为广 布 种 , 赤 水
革树 ( A . nr u l t i n e r v i s ) , 云南覃树 ( A . y u n n a n e n s i s ) 窄 叶覃 树 ( A . a n g u t i f o l i a ) , 海
南覃树 ( A . o b o v a t a ) 分别为贵州 、 云南 、 广东 、 海南的特有种 . 细柄覃树 ( A . gr ac il p e s )
生于浙江 、 福建 、 广东 , 其变种细齿覃树 ( v ar se r r 吐 at a) 生于福建 , 广东 , 亦含有 较 小
自然分布区的意味 . 薄叶覃树 ( A . t en iu f 。 】ia ) 分别生长于江西 , 贵州 , 亦均为 中 国 特 有
种 . 本属植物的分化中心在广东 , 覃树是阿丁枫属最古老的种 , 其次是细青皮 , 其余诸种均
属后起 . 惟薄叶草树分别于江西 、 贵州 , 两省相距较远 , 而分布及于二省 , 应该 是 间 断 分
布 . 另有镰叶覃树 ( A . s ia m en s is ) 原产于泰国 , 其分布从西南到东北 , 从泰国北部经过 老
挝以至越南北部及南部 ; 如入云南境内 , 仅达于江城的康平区 , 成为我国此属植 物 的 新 纪
录 .
第六亚科 金峨梅亚科 四药门花属 ( T et r at h yr 沁 m ) , 花两性 , 5基数而有退化雄蕊
5枚 , 是原始性状之中已有的演进现象 , 花药瓣裂 , 子房每室只有 1个胚珠 , 亦皆 为进 化 特
徽 . 此属仅 1种即四药门花 ( T . s u b 。 。 dr at u m ) , 分布于广东沿海及广西龙州 , 它是 中 国 特
有种 。
椎木属 ( L or o p et al u m ) 此属植物花为两性 , 4基数 , 退化雄蕊作鳞片状 . 能育雄 蕊 同
位着生 , 瓣裂 , 在演化上又进 了一步 . 全属共有 4种 , 1变种 , 其中印度产 1种 , 余均 分 布 于
我国 .
桂木 天L , hc in en “ “ ) 是一个广布种 , 分布于我 国中部 , 西南及南部各省区 , 并远及于山
东半岛 , 再向东移 , 可达 日本的本州 ; 从云南向西移 , 则达于印度 的阿萨姆 , 为一种常见的
灌木 . 其红花变种 ( v ar s u br a m )仅见于湖南长沙 , 是从白花原变种发生突变 , 长期被人栽
培而成 . 椎木分布至广西十万大山地带 , 为大果椎木 ( L . al cn eu m ) 所代替并局限于此 . 如
糙木分布至于广西 , 发生突变 , 叶形增大 , 果序成冤穗而又近于头状 , 则成为代替种的大叶
摧木 ( L . s o b o a p it at u m ) , 从广西的西南部分布到云南的东南部及西南部 .
如 以上所述 , 榷木主要由西 向东分布过海 , 到达日本而止 , 并循长江一线而南 , 至于广
西境内 , 形成两个代替种 , 其一止于十万大山区域 , 另一向西移动 , 到达云南之西南部 . 象
榷木属植物这样的地理分布 , 颇有意义 . 椎木属植物未能到达台湾 , 表明 日本与东亚大陆分
离 , 在地质历史时间上晚于台湾 .
金缕梅属 ( H a m a m el i s ) 本属植物共有 6种 , 中国 、 日本 , 北美各有 2种 . 产于中国的 ,
1种为金缕梅 ( H . m ol il s ) 现时分布于四川 , 湖 北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湖南及广西等省区 .
显然是由西向东移动 , 在经历湖南时向南散布到广西而后终止 . 散播到江西则衍生出代替种
的小叶金缕梅 ( H . s u b e q u a l i s ) . 日本所产 , 一种 名日本金缕梅 ( H . j a p o n i c a , D i e l s ) 以
为可能分布于江西九江 : 另一种名钝叶金缕梅 ( H . o bt us at a ) , 巳有人归并它于 日 本 金缕
梅内 ( 日志 ) .
蜡瓣花属 ( C or y fo p s i s ) 此属植物是金缕梅科的大分类群 , 约有29 种 , 其中有20 种 (云
南志以为在幻种以上 ) 及 6变种产于中国 、 5种 产于 日本 , 1种产于朝鲜 , 余 3种产于印度 .
在中国产20 种中 , 湖北有5种 与 1变种 , 四川有 10 种与 2变种 , 贵州有 7种 与 1变 种 , 云 南
6 e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1 9 82年
有 8种与 1变种 , 湖南有 5种 , 广东有2种与 1变种 , 广西有 2种与2变种 , 安徽有3种与 2 变 种 ,
浙江有 2种与 2变种 , 福建 2种与 2变种 , 江西有 2种与 2变种 , 台湾 2种 . 从这些数字考 虑 , 四
川种最多 , 次为贵州 , 再次为云南 , 更次为湖北 、 湖南 . 此外在长江 , 珠江两流域诸省区中
皆在 5种以下 , 过海到达台湾并远及于国境以外的日本 . 属于黄河流域则有甘肃生有 1种 . 我
们不难由此得邹 , 蜡瓣花属植物的分布是从西 向东 , 从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 , 从北温带到亚
热带并仅接触热带边缘地区的 , 其分布中心在四川 . 占本属植物中国种百分之五十 。 成为某
一地方特有植物的 , 计有 8个种 , 5变种 , 即 : 短柱蜡瓣花 ( C . br e vi s t川a 云南 ) , 艳叶蜡瓣
花 ( C . a l n i f o l i a 贵州 ) , 滇蜡瓣 花 ( C . y u n n a n e n s i s云南 ) , 你江蜡瓣花 ( C . t r a b e e u l a 云
南 ) , 怒江腺蜡瓣花 ( C . g l a u s e e n s云南 ) , 四川蜡瓣花 ( C . w i l l m o t t i a e 四川 ) , 绒 毛 蜡
瓣花 ( C . v e l u t i n a 四川 ) , 长穗蜡瓣花 ( C , y u i云南 ) 等种 , 以及瑞木 ( C . o u l t i f l o r a ) 的
白背瑞木 ( v a r n i v e a ) , 小叶瑞木 ( v a r p a r v i f o l i a ) (均产福建 ) , 心叶瑞木 ( v a r e o -
r d a t a )蜡瓣花 ( C . s i n e n s i s ) 的小蜡瓣花 ( v a r p a r y 二f o l i a 安徽 ) , 1闪蜡瓣花 ( C . p l a t y p一
e t a l a ) 的川西蜡瓣花 ( , a r l e v j s 四川 ) . 其属于两省分布的特有不中有鄂西蜡瓣花 ( C . h e o r y i ) ,
红药蜡瓣花 ( C . v e i t e h i a n a ) (均产于湖北 , 四川 ) , 园叶蜡瓣花 ( C . r o t u n d i f o l i a ) , 黔
蜡瓣花 ( C . o b o v a t a ) , 峨眉蜡瓣花 ( C . o m e i e n s i , ) (均产于四川 、 贵州 ) , 少花 蜡瓣花
( C
.
p a u e i f l o r a
, 台湾与 日本国 ) 腺叶蜡瓣花 ( C . g l a n d o l i f e r a 浙江 、 江西 ) , 小果蜡瓣花
( .C m ic
r O “ a r照 四川 、 甘肃 ) `等 7个种 . 此外有3个省区所共有的 . 因其分布 已广远 , 可 于
分布表查得 , 故不特别举出 .
本属植物无论分布于两省抑或三省 , 都是连续的 , 其中如台湾与 日本共有的少花蜡瓣花
虽然为太平洋所隔绝 , 在第三纪前两地仍然连成一片 , 正 可由此而知 , 蜡瓣花一属植物出现
在大地上时间的久远 , 由日本发现其 化石而得证明 .
本属植物有 2个广布种 , 其一 为瑞木 , 散播于云南 、 贵州 、 广西 、 广东 、 湖南 、 台湾 6省
区 , 其二巍瓣花 , 分布于贵州 、 广西 、 广东 、 ;胡南 、 湖北 、 江西 、 安徽 、 福建 、 浙江 。 省区 , 都是连续性的分布 .
如上所言 , 蜡瓣获属植物于大范围连续分布之中 , 复有次大范围 , 较大范围 , 较小范围
与小范围的连续分布 . 由此 可以推断 , 我国南部与西南部广大地区既是此属植物 的 分 布 中
心 , 亦 是它的分化中心 . 分化过程有急有缓 , 分化时间有先有后 , 分化程度有多有少 , 分化
范围有宽有狭 , 其结果则有上述的5种清形 . 此仅从感性而言 , 若是从细胞 , 遗传 , 生 态 等
学深入研究 , 上升到理性阶段 , 其启发学人的思考又当如何?
本属植物的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 , 不逾越浙江 , 而西北竟及于甘肃的文县 , 前者是生长
于较暖气候的种 , 不能适应较寒的区域 , 而后者则因四川的松潘与甘肃的文县彼此空间距离
直径原不太长 , 松潘气候又与文县相似 , 所 以生长于此二地 . 至于国境之外 , 日本有 5 种 ,
其中有 2个特有种 , 即 C . k es a ik i与 C . G ot ao n a , 当从大陆分布过去的种分化 而 来 . 朝鲜 1
种 , 未知 由何而来 ? 印度 l种 , 即 《 云南植物志 》 所说的 西 域 蜡瓣花 ( C . h 是m al a y a n a) ,
既然被 H a n d s l一M az z at t 主误定为绒毛蜡瓣花 , 似即从此种植物演进而来 . 与云南 共 有 , 印
度又无共它种类的蜡瓣花植物 . . 似即从中国云南到印度 国去的 .
,
}
二鼻栓属 ( F or t u n e ar i a ) 此是中国特 有属 , 只 1种 , 即牛鼻栓 ( F . s i n e) : 5 15 ) , 分布于
陕西 、 河南 、 四川 、 湖北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2_ E等省 , 成为一个连续的自然分布 区 . 似
第 3期 中国金婆梅科地理分布的初步探索 67
乎与蜡瓣花属有密近的亲缘关系 , 在演化过程中 , 同一花序上的花生在顶端 的 , 成 总 `状花
序 , 花被的花瓣不甚发达 , 在长度上竞短于粤齿 , 仍为两性花 , 雄蕊数 固定为 5 ; 而在 花 序
基部的花因花柄不发达 , ` 、 集生成集夷状 , 花的雌 蕊败育 , 仅有雄蕊存留 . 因此 , 在系统发育
上比蜡瓣花属前进一 步 . 分布以温带为主 , 并向亚热带局部地区散播 . 只此 l 种 , 表明 所 经
的演化历程甚短 , 而且未 曾有进一步的演化 . 分布范围与蜡瓣花属无一种相似 , 惟略近于蜡
瓣花的 , 其分布方向乃近人所未言 , 但因日本曾在晚上新世地层中发现其化石 , 由东向西 , 从
江苏起至 J四川陕西而终止 . 只是当它 向西移动之际 , 日本原产的种即归子绝灭 , 以至现今大
陆有此植物成为特 有种 , 而 日本反无其分布 .
秀柱花属 ( E us 班g m a) 此属植物均具两性花 , 花被发育不良 , 惟雄蕊未败 育 . 其 花 药
从中部向上开裂 , 柱头有多数乳状突起 , 应 该是借风力传粉的 . 尊筒与子房联生 , 子房发育
成为茹果 , 尊筒大为发育 , 几将苑果全部包着 , 这在演化上是一种进步结构 .
本属植物约郁种 : - 一
( l) 秀柱花 ( E . o b lo n g i f ol iu m ) 分布于台湾 、 福建 、 江西 、 广东 (海 南 ) 、 广 西 及
贵州 , 形成一连续分布区 . 海南岛有此种植物而广东大陆无之 , 可能从台湾传去 .
(幻 褐毛秀柱花 ( E . b al a ns ae ) 分布于云南 、 广东 、 广西三省区 。 一延展到越 南 , 白亦
成一个连 续分布区 .
( 3 ) 云南秀柱花 ( E . le n 桩 、 。 el l a ut m ) 分布云南的屏边 , 广南二地 , 成为褐毛 秀 柱 花
的代替种 , 分布区极窄 . 若在分布到云南过程中 , 因叶片下面的脉上之毛增加 , 果柄增长 .
成为变型形 , 有人定名为星毛秀柱花 ( E . s et l al t u m ) .
如上所说 , 本属 3种植物皆分布于我南国部亚热带与热带边沿的地带 , 形成 目然分布区 ,
个别种南延 , 到达越南北部而止 . 日本无此种植物 , 因此 , 本属植物的分布方向既是朝东 、
又是朝西的 , 其分布中心在广`东 .
蚊母树属 ( D is t y l iu m ) 此属是金缕梅科的第二大分类群 , 有 15 种 , 产于中国的 12 种 又
3变种 , 日本 2种 , 其中 1种同时见于中国 , 马来西亚及印度各一种 . 此 12 种 , 计广东有 5种又
2变种 , 广西有5种 , 贵州有 6种与 1变种 , 云南有 4种 , 福建有4种与 1变种 , 台湾有 2种 , 浙江
有 J种与 1变种 , 安徽与江西各有 1种与 1变种 , 湖南有 3种与 1变种 , 湖北则有 3种与 1变种 , 四
川有 3种 . { - -
中国产的各种蚊母树分布区都一般不太大 , 甚至极为狭小 , 其中最为广远是蚊母树 ( D .
ar ce m os a )
, 沿广西 、 广东 (海南 ) 、 福建 、 浙江 、 台湾以达于 日本的琉球与 朝 鲜 , 成 为
略形间断的分布区 . 与蚊母树同一广远分布的 , · 则为杨梅叶 蚊 母 树 ( D . m y r i c io d e s ) , 从
云南 、 贵州 、 广西 、 广东 、 福建 , 经由江西以至浙江 、 安徽 、 湖南等省区 , 略相连续 , 以 间
断的方式 , 进入四川 . 其变种鳞毛蚊母树 ( v ar in t记 。 m ) 散播 于 广 东 、 、 湖 南 、 江 西 、 安
徽 、 浙江五省 . 次则为小叶蚊母树 ( D . blt x if ol 沁 m ) , 分布于广西 、 广 东 、 福 建 、 浙江 、
湖南 、 湖北 、 四川七省区 . 分布区较狭的种局限于三省区 , 次狭的局限于两省 , 多成连续分
布 , 惟屏边蚊母树 ( D . p i n p i e n en s e )的变种锯齿蚊母树 ( v ar s e r at u m )散播于湖 北 、 贵州 ,
成为间断分布 . 其最狭的 , 各生长于一省 , 如黔蚊 一母树 ( D . t s i at : 9 11) , 或者虽然是两 省 , 分
布区的狭小还不能与在 一省以内的相 比 , 如台湾蚊母树 ( D . g r ac i l e ) 分布到浙江 , 但 局 限
于普陀一隅 .
日 e西南师范学院学披 19 8 2年
山白树属 ( Si no wils 。成a )原为单种属植物 , 在演化过程中 , 花已由两性败 育 成 为 单
性 , 尚属雌雄同株 , 花瓣不存在 , 雄蕊数已由 10 枚退化到 5枚 , 但尚存留有发育不全的花药 ,
子房上位 , 未有多大的变化 . 花序成莱奠状 (雄 ) 或总状或穗状 (雌 ) , 可以适当于风力传
粉 .
山白树 ( s . h en yr i) 分布于甘肃 、 陕西 、 四川 、 湖北 、 河南等省 , 成为一连续的自然分
布区 , 在大巴山区形成中心 , 向西北延展 , 抵达甘肃的天水 , 便终止不前 .
它的变种秃山白树 v( ar g l ab r es ce sn ) 分布在山西之垣曲 , 同善 , 理不可解 , 在 金 缕
梅科植物中较能耐寒 .
水丝梨属 ( S y c o p s i s ) 此属植物是金缕梅科中有高度而且多样性发展的分类群 , 花集聚
成腋生或顶生的圆锥 , 穗状或头状等花序 . 无花被 , 单性 、 一两性花与雄花同株 . 雄花具雄蕊
3一了枚 (尖叶水丝梨 ) 或( 6) 7 e 10 枚 (水丝梨 ) , 具败育的子房 . 花药 2室具 4个花粉囊 , 上
部纵裂 , 下部近于瓣裂 . 两性花由具 2 (一 3 )心皮 , 子房上位或半上位 , 由曹筒包围子房 , 雄
蕊 3一 7枚 ( 8一 9枚 , 在水丝梨花内 ) . 在一个花序上有只是顶上的花具雄蕊与雌蕊 , 子房内
只有 1个胚珠 , 而且能育 (尖叶水丝梨与樟叶水丝梨 ) . 雄花或败育花常生于顶生花的 基 部
的苞片腋内 .
本属植物 9种 , 产于中国的 7种 , 余 2种分别散播于菲律宾至马来西亚与印度 . 中国 种 分
布于陕西 、 四 川 、 湖北 、 安徽 、 浙江 、 福建 、 江西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贵州 、 云南以及台
湾共十三省区 , 包括长江以南 (无江苏 ) 及西南全部 . 其中云南有 6种 , 广东有 4种 , 贵州有
3种 , 广西 、 四川 、 湖南 、 江西各2种 , 余均每省只有 1种 . 水丝梨 ( s . s i n en s i s ) 与 尖 叶 水
丝梨 ( s . d u n in i) 为广布种 , 前者散播到上述的十三省区 , 由温带经亚热带以达热带 . 成为
一 自然的连续分布区 ; 后者广及于七省区 , 属于亚热带与热带分布 . 樟叶水丝 梨 (S . lau r i -
f o l i a )特产于云南 , 柳叶水丝梨 ( 5 . s a l i e i f o l i a )特产于海南 , 三脉水丝梨 ( s . t r ip l i n e r y -
ia ) 同时产于四川与云南 , 云南水丝梨 ( s . y u n n a n en s i s ) 同时产于云南与阿萨姆 . 余 下
的钝叶水丝梨 ( .s t ut o h e r i ) 分布于福建 , 海南与香港 , 比较奇特 , 实际仍然应该看作同 一
分布区 . 惟因海南与香港二地较早的与大陆分离 , 为人们所不容易意识到而已 .
三 、 讨 论
G o d ( 1 9 74 ) 将金缕梅科的地理分布作为不连续的类型看待 , 因为现时的金缕 梅 科 植
物除分布于东亚大陆 , 东南亚 , 日本列 岛 , 与南亚次大陆之外 , 尚有北美与中美以及非洲两
处 , 均有大洋分隔 , 因此 , 本科植物是应属 不连续分布的 . H ey w o d ( 1 9 7 8 ) 引以为依据 ,
作出金缕梅科地理分布示意图 , 充分表现它的不连续状况 . 若是不从历史地理着眼 , 以为金
缕梅科植物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不连续分布 , 未尝不与客观事实相符合 . 不过在较小范围内 ,
无论是东亚 , 北美与中美 , 东南非洲乃至西亚 , 它们各自仍然成为连 续分布 . 、 以东亚而论 ,
中国有最多的属与种 、 东起山东 、 西讫甘肃 , 西藏 , 南至海南岛 , 北止至于陕西 、 河南 ; 在
属的范畴上 , 在上述疆域范围之内 , 每个省区都有此科植物的存在 , 不过疏密多少不同 , 以
广东省为最密 , 山东与甘肃为最少 , 其具体情况已见于分布表中 ,兹不重述 。 中国疆域之外 ,
邻邦如甲度 , 尼泊尔 、 锡金 . 不丹 、 缅甸 、 泰国 、 越南 , 马来西亚 , 印度尼西亚都有金缕梅
第 3期 中国金终梅科地理分布的初步探索 69
科植物的分布 , 虽然这些地带属 与种的数目 , 远不能与中国相比 , 却与中国的属种有着系统
关系 , 然而并无新属 的分化 . 由此可以推论 , 我国的西南部与南部既是分化中心 , 又是分布
中心 .
在北美的属只枫香树与金缕梅 二属 与亚洲为共有 , 以前有人认为亦有蚊母树 花 属 的 成
员 , 后经 E n d r e s s ( z g a g ) 分出 , ,独立成为 M o l i n a d e n d r o n 属 , 计 有 三 种 , 各 自分布 到
G u a t e m a l a 的 C o b a n附近 , 洪都拉斯与墨西哥的 S i n a l o e n s e州 . 在此之前 , L u n d e l l ( 1 9 4 9 )
从墨西哥与中美发现了 M at u d a e a 的两个种 . 美国东南沿海及高地有 F ot h e r g il a 属 , 亦有两
个种 . 总计北美与中美有5个属 , 还包括枫香树 、 金缕梅二属在内 , 而南美却无一属 .
本科植物生长在非洲的有 T r ic h ol a d us , 有6个种 , 从东非分布到南非 . 马达 加 斯 加 与
C o m o r o s的 D i e o r y p h e属约有 14种 .
大洋洲有 O s t r e a r ia 属它与D ic or y p h e 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是单种属 , 分布于澳大利 亚 东
北部昆士兰一带 . 此外 , 尚有 N eo t r ea ir a 属的一 、 二个种 .
在欧洲 , 生于里 海 之 南 有 P a r at ia 属 , 原为伊朗原产 , 分布于其西北部 . 在喜马拉雅
山区西北部生有 P ar r ot io p s i s属 , 与 P ar r ot ia 同为单种属 . 菲律宾有少数属 , 其中之一亦只
有单种 , 名E m b o l a n t h e r a , 生于 p a l a w a n 之地 .
上述的北美与中美 , 东非南非以至马达加斯的金楼梅科植物的分布都可以自成一 区 , 与
亚洲大陆所有 , 似乎完全隔离 , G 。 。 d将它们说成不连续分布 , 就 目前情形而论 , 并无 不 合
之处 . 伊 朗及 一喜马拉雅山区的两个种完全可以考虑成为亚洲分布的一部分 .
本科植物发生于第三纪 , 已发现有枫香树 , 金缕 梅 , P a r or it a , F o t he r g il la (均 在 欧
亚 一北美古陆的极北地区 ) , 蜡瓣花 ( 日本 ) , 马蹄荷 (北美西部 ) 等属的化石 , 另有已
经绝灭的属如H a m a m e l i t e s , H a m a m e l i d o x y l o n , H a m a m e l i d a n t h i u m (北欧与西南 欧 )
化石 . 证明现在的欧洲在地质时代还是有金缕梅科植物分布的 . 就中最令人注意的是枫香树
属 , 于化石之外尚有微化石的花粉多见于北半球各地的第三纪地层内 . 以俄国而论 , 从始新
统到第四纪都 巳发现枫香树植物的花粉 , 尤以渐新 , 中新二统为丰富 . 从欧洲往东以至西伯
利亚低地及北哈萨克斯坦的中 , 上渐新统 , 沿海州的渐新统 , 东前高加索 , 西北利亚与沿海
州的中新统均发现到此属植物的花粉 . 俄国以外 , 中国的第三 、 第四纪地层亦有枫香树层的
花粉微化石 , 曾且被人从新疆 、 山东 、 河南 、 江南江北 、 湖南 、 四川 、 广西 、 海南等省区某个
别县地层 内采得 . 从欧亚极地到 中国南部 , 从第三纪到第四纪都有枫香树属花粉的化石 , 在
空间上是横跨欧亚 , 证明其分布的广 , 在时间上是贯彻古今 , 证明其由来之远 , 无怪 C r io -
z a t ( 1 9 5 2 ) 以为枫香树属是这一科从欧陆经过地中海达到远东与北美 (到 中美 ) 的 一 条
薄线 ; 除枫香树属外 , 其它的属如金缕梅亦是远东与美国东南部间一条轮廊明显的痕迹 . 从
欧洲到亚洲大陆有一些不连续之处 ; 但 .是因为有 P ar r ot ia 的分化 , 就将占据了这个空隙 . 由
不连续成了相对的连续 . P ar r ot ia 是孑遗植物 , 所以没有化石的遗留 。 P ar r ot io ’ p s i s 衍生于
P a r r o t i a
, 分布在喜拉雅山区 。如 C r o i z a t所言 , 证以 H o o k e r在锡金一带所见 ( T u r r i l l , 1 9 5 0 ) ,
枫香树以灌丛状态 , 茂密的在阿萨姆诸地生长 , 到海拔二千公尺左右的K al a一 p a n a e更成为
高山灌从状 , 有蜡瓣花的存在 , 亦有马蹄荷属植物的出现 , 确有成为通道的迹象 .
金缕梅科植物只有 10 种左右 , 分隶于 25 个属 , 是被子植物中的一中个小科 , 可是它们的
分布从植物地理角度上说 , 却是十分奇特 . 它们是世界性分布 , 包括泛热带 , 热带亚洲与热
7Q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 19 8 2年
带美洲 , 东亚大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 印度至马来西亚 , 北温带 ,
北亚大陆与北美大陆 , 旧大陆温带 (主要在欧洲 ) , 地中海经西亚至中亚 , 温带亚洲 , 喜马
拉雅山区至 日本 , 中国特有各种情形的分布 , 多样化的程度是同样大小范围 , 其它的木 本科
所不能比拟的 . 造成这种情形原因 , 即使是 植 物 地 L理的 , 我们所知道的已极其浅薄 , 更不
必说生态 ( tS e b b i ns 一 , 1 9 7 2 ) , 细胞 ( H ar a , 19 72 ) 遗传 , 生理等 : 学科的了 . 我们认识植
物世界还应更为努力 . ”四 、 小 结金缕梅科是 一个原始的植物类群 , 起源于古大陆的南部 , 散播到亚 、 美 、 非 、 欧 、 大洋
诸大洲 , 现时戍为不连续的分布 . 中国约属 17 属 , 70 种又 16 变种 , 占全科的属种数之大半 ,
以华南与西南部为分布中心 . 其成为南亚热带森林重要属的是塑树 , (阿了枫 ) 蚊母树 , 水
丝梨诸属 ; 其属于北美 一 东亚成分的为金缕梅 , 枫香二属 ; 其为东亚分布成分 的 为 推 木
属 ; 属于中国一 日本分布是双花树 , 蜡瓣花 , 推木三属 . 中国特有成分则为山铜材 , 牛 鼻栓 , 半枫荷 , 山白树等属 .
在中国产的植物中 , 属与种之数以广东为最多 , 次为广西 , 又次为云南 、 为贵州 、 为四
少1 , 种皆在 20 以上 . 长江以南其余诸省种数皆在 1 0以上 , 惟江苏地域分在大江的南北 , 故属
种之数皆少 , 仅略胜于河南 , 而属之数反不及陕西之多 . 山西有 1属 1种 , 应探讨其分布的原
因 , 不得因其数少而忽略之 .
人力 `能改变自然界中植物的分布 , 已为多数人所熟知 . 枫香树的记载始见于 “ 楚词 》 ,
那是南国分布的野生种 , 以后用摄 裸 : 为名的枫香树见千汉宫晋囿则是栽培种 , 这就增多了它
的分布 区 . 近代有些国家梯山航海 , 搜求珍稀植物 , 如像蜡瓣花的一些种本来是中国原产 ,
现时却盛产于英美 。这又增加了它们的分布区 . 由此可见 , 人是关系到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
还有种间的自然杂交既可以有种的形成 . , 亦能影响种的分布 . 例如 P a r r o t ia P e r s ic a
x S y e o p s i s s i n e n s i s (水丝梨 ) , 就形成新的 杂 交 种 又 S y e o p a r r o t i a s e m i d e e i d u a
( E
n d r e s s
一与A n it k e r ) , 在德国的森林里生长着 . 自然界中此类事例是相当多的 ,应该受到
重视 。
参 考 文 献
{;}
A i r卜 s h a w , H . K . D ie t i o n a r y o f F lo w e r i n g p la n t s a n d F e r n s , s t h E d it 至o n , 1 0 7 5 :
B
o g l e
,
A
.
L
.
F lo r a l M o印 h o lo g y a n d V a s e u le r A v a ot m y o f t h e H a m a m e l id a ce a e : T h e A p e t a l o o s G e n e r a o f
H
a m a zn e li d a e e a e
.
J
o t r ,
A
r n ,
A
r
b
.
5 1 : 5 10一 5 6 6 , 1 0 7 0 .
C or iv at
,
L
,
M a n 杠a l o f P h y t o g o o g r a冰 v , T h e H a g能 , 1 05 2 .
.
E
n d r e s s
,
P
.
S y
s t e m a t i , e h
e S t du i
e s i i f e r d是e 晚 r血 n d ts e恤 ft 一 l ie h e n B e z ie h u 盯 g o n Z w i s e h e n d e n
H
a m a m e l id
a e e e n a n d B
e tu l
a e e e n , B o t
.
J
a
h
r b : 8 7 : 4 3 1一 5 2 5 , 一。 6 7 .
e t SA
n l ik e r
.
S y e o p a r r o t ia s e nz id e e id u s h y b r
.
n o v
( 二 p p a v r o t ia p e r s i e a x s y e o p s is s i o e n s i s ) . S e h w a r z . B e i t : . 5
D
e n
d
宝 . 16一 18 : 6一2 8 , 19 6 8 .
、J、气J.6西左二尸冲rL尹. Jr、
带 未见原著
第3 期 中国金婆梅科地理 分布的初步探索 7 1
E x el
,
A

W
. ,
S切e e , C . A . P a枷改 , o f iD 蛇 r i b吐 10皿 i几 飞h e C o m b er t a e e ae . i n V a趾滋 in e , D . H
1 a x o n o m y
, r 几 y ot g e o g t a P几 y a n Q 乙V O I吐! o n , 八 c a Q e m 1C 犷 f e S , 创 . Y 。 , l 日7 2 .
G
o o d
,
R
.
T h
e
G
e r g r即 h y o f F l o w e r i n g P l a nt s , = 4 t h E d i t io n , L o n g m a n , x o 7 4 .
H
e y w o o d
,
V
.
H
.
(
e d i t
.
) F l
o w e r in g P l a n t s o f t h e w a r l d
,
o x f
o
dr
, 20 7 8
(
e d i t
.
)
,
H
a r a ,
H
.
C
a r e s p o n d i
n g T
a x a i n N o r th A m e , i e a
,
Ja p a 。 a n d t h e H im a t a y a s , in v al e n t ln e , D
.
H
.
(
e d i t )
T
a x o n o m y
,
P场 t o g e o g , a p h y a n d E v o l ut io n , A e a s e m i e P r e s o , N . Y . , 1 0 7 2 .
、 .尹.子Jf护内O,J00护1、尸,óJ.` ,
〔10 〕 . L a n d e l l , G . L . T h r e e N o t e w o r t h了 N e w P l a n t s F r o m S o u th e r n M e x ie o . L l o y d i a , s : 2 0 9一 2 1 2 . 1 94 0 .
〔 1 1〕 M a n i , M . s . E e o lo g y a 二 d p h y t o g e o g r a p h y o f H ig h A l t it dt e o x b o r d a n d IB H p u b li s h in g C o , p l a n t s o f
N o r w e st H im a lay
a , N e w D e lh i
, 10 7 8
.
( x Z〕 M el e五io r , H . H a ma nr e l id a e e a e . E n gl e r s S y l l a b u s d e : P h f e a n z e o f a m i zi a n , e d . 1 2 , 一。 64 .〔1 5 〕 S t e l b u i n s , G . L . E e o lo g i e a 1 D e i s t r i t u t i o o o f C e n t e r s o f M a j o r A d a p t i r e R a d i at io n in A n g io s p“ r ln s · i” V `
le n t i n e
,
D
.
H
.
(
e
d it
.
) T
a
xo
n o m y
,
P h y t
o g e o g r a p h y
a n
d E v lu t io n
.
A
e a
d
e m , e P r
e s s ,
N
.
Y
.
l , 7 2
.
中国植物志 : 金缕梅科
. ` 「 云南植物志 , 卷一 , 金竣梅科 ,
秦岑植物志 , 第三卷一分册 , 金缕梅科
· ` · 以上兰书均科学出版社 印行

中国首届微型电脑应用学术会议召开
我院应邀派员作为正式表出席
中国首届微型 电脑应用学术会议于 19 82年 9月 20 日至 9月26 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 . 大会
正式代表2 50 人 。 我院数学系计算机教研室提交的论 文 《 B A SI C一 1 及字符串功能应 用 》 ,
经大会学术组审评后录用 . 该文作者应邀作为正式代表出席大会 , 并参加大会 D 组 (微电脑
在企业管理方面应用学术组 ) 交流 . 大会 已将该论文摘要编入 《 中国首届微型 电脑应用学术
会议论文摘要 》 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