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农学通报 第22卷 第 6期 2006年 6月
htp:/www.casb.org.cn
伞形科(Umbeliferae)是一个较大的科,为一年至
多年生草本。根大多为粗大的圆锥形,稀为须根。茎直
立或匍匐上升,通常圆形,中空或有髓,表面有棱和槽,
或有钝棱。叶互生或基生,为一回掌状分裂或一至四回
羽状分裂的复叶,稀单叶;基生叶有叶鞘,茎生叶叶柄
基部膨大成鞘状全抱或半抱于茎。单伞形或复伞形花
序顶生或腋生,稀头状花序。双悬果,表面平滑或有毛、
皮刺乃至瘤状突起。本科约有275属,2850种,广布于
北温带、亚热带或热带的高山地区;中国约有90属,
500种,分布几遍全国;安徽省有33属,55种,3变种,
1栽培变种,2变型[1,2]。伞形科植物药用种类多,用途
广,在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如
著名中药当归、柴胡、川芎、羌活、独活、防风、北沙参、
明党参、蛇床子等都为该科植物。本科药用植物的医疗
效用主要在胃肠道疾病,上呼吸道疾病,泌尿系统疾
病,以及调经、止血、解热、消炎、杀菌、解痉、止痛、滋
补、扩张冠状动脉、治疗白癜风、银屑病、皮肤癌等。
1皖南山区的自然概况
皖南山区位于长江沿岸平原以南,是安徽省最南
的一部分,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浙江省西部和江西省
东北部的低山丘陵连成一片,是中国东南丘陵的组成
部分。该区境内区分三条明显的低山丘陵带,呈西
南—东北走向,自北向南依次为九华山低山丘陵带、
黄山低山丘陵带和天目山低山丘陵带。区内有闻名世
界的黄山风景区和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的九华山,
黄山风景区的莲花峰(海拔 1863m)是安徽省和华东
地区的最高峰。年平均气温 14~16℃,活动积温
5000℃以下,无霜期 220~240d之间,日照时数为
2000h以下,降水量为 1500~1700mm。气候属亚热带
季风气候,土壤区划上为黄壤、红壤带,主要为红壤和
皖南山区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
资源及永续利用
汪立祥 1,方建新 2
(1黄山学院生物系,安徽黄山 245041;2黄山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安徽黄山 245021)
摘 要:伞形科植物因药用和食用种类多而被重视。皖南山区有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 28种 2变种 1
变型,多数种类开发利用不够。对皖南山区该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永续利用提
出了建议,期望能给山区农民致富提供依据。
关键词:皖南山区;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永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C
SustainableUtilizationwithWildMedicinalPlantsofUniversityinAnhuiSouthRegion
WangLiqaing1,FangJinaxin2
(1DepartmentofBiologyHuangshanUniversity,AnhuiHuangshan245041;
2InstituteofBio-diversityHuangshan,AnhuiHuangshan245021)
Abstract:Universityplantsbecauseofmedicinalandediblespecieswareafluentinrecognition.There
are27species2varieties1formwildmedicinalplantsofUniversityinAnhuisouthregion.Themost
speciesareinadequateonexploitation.ThepapersraisedaboutpresentlystatusAnhuisouthregionwild
medicinalplantsofUniversityandsuggestionsaboutthelong-timeutilization.Presumeupongiverefer-
encetothemountainousareapeoplebecomerich.
Keywords:Anhuisouthregion,Umbeliferaewildmedicinalplants,Sustainableutilization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世界文化遗产—宏村的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批准号 2002kj295)。
第一作者简介:汪立祥,男,1948年年出生,安徽歙县人,副教授,从事植物学、环境保护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主持和参加多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
研究项目,发表论文 10余篇。通信地址:245041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稽灵山路 9号黄山学院生物系。Tel:0559-2546613(O),E-mail:jxfan@hsu.edu.cn。
收稿日期:2006-03-05,修回日期:2006-03-09。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407· ·
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etinVol.22No.62006June
htp:/www.casb.org.cn
黄壤。植被分区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中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亚带。森林覆盖率在 73%以上。截止2003年
底该区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 16处,其中森林
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 1处,省级 10处,
县级1处。
2皖南山区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经过查对标本和补充调查,并查阅相关工具
书[1][3~5]和文献资料,该区共有伞形科植物 38种 3变
种 2变型,其中旱芹 (Apiumgraveolens)、芫荽
(Coriandrumsativum)、胡萝卜 (Daucuscarotavar.
表 1皖南山区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
sativa)和茴香(Foeniculumvulgare)栽培。野生种类中
药用植物有28种2变种1变型(见表1)。
3永续利用建议
植物资源虽为可再生资源,但利用不合理就会造
成资源的浪费或枯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留
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不能让它毁于一代人或几
代人,进行开发利用应是永续利用。
3.1进一步查清资源状况,制定利用和保护措施
20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剧增,农业、工业、交
通、城镇的建设发展和社会消费需要的增加,人类向
自然界索取植物资源(如森林、药用、经济、观赏植物
资源等)越来越多,甚至是掠夺的利用,导致森林面积
说明,种名带“ *”的种类可野生蔬菜食用,圆括号内的拉丁名为该种植物的拉丁异名。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408· ·
中国农学通报 第22卷 第 6期 2006年 6月
htp:/www.casb.org.cn
急剧缩减、植被破坏、生境恶化、致使许多植物失去了
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处于濒临绝灭的境地,甚至灭
绝。物种一旦灭绝,就不可复得,人类将永远失去利用
它的可能性。同时 1个物种的消失,常常导致另外
10~30种生物的生存危机。因此,有心要进一步查清
该地区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
状况,同时进行分类研究,分清中药材的原植物。数量
少、分布区域窄的种类和国家保护植物应以保护为
主。在以保护为主的种类中,对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种
类进行代用品的寻找。蕴藏量大的种类利用和保护并
重,禁止“ 掠夺式”利用。区分药材正品、代用品和混用
品,以提高药材质量,确保用药安全,为实现该地区伞
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2开展繁殖和栽培技术研究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
加快,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产业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
青睐。中药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是21世纪中药
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因此,积极主动地开展该地
区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原生境的研究、驯化试验和快
繁、栽培技术的研究,逐步实现中药材生产由野生向
人工栽培转化、由副业向产业转化、由资源利用浪费
型向资源利用节约型转化,为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
生产提供种苗和技术保障,为保护种质资源创造条
件,为山区农民致富打开门路。
3.3选育优良品种
一个物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
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而野生种从移植到适应也需要
一个过程,如果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就会造成资源浪
费。为了保存该地区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的种质资
源,主管部门相互协调,资金扶持,研究单位相互合
作,根据药材的市场需求量及前景,结合当地的自然
条件进行优质种类的筛选,同时应用传统的育种方
法、现代生物技术和高新技术手段,开展优良品种的
选育,开发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适应性强、综合利用
价值高的品种,为大面积栽培和高品质中药材的生产
提供保障。
3.4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
资源的综合利用一是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伞形
植物均为草本植物,生境以山坡林下和路边草丛为
主,因此,可在退耕还林和道路两旁的空地种植伞形
科药用植物。二是植物体本身的综合利用,如前胡属、
独活属、山芹属、白苞芹等药用植物以根入药,果实或
全草可提取芳香油,药材采收应等果实成熟后再进
行,这样既能提高药材品质,又能利用果实。另外,拐
芹等11种药用植物可作野生蔬菜用[6]。
3.5建立种质资源库和中药材生产基地
目前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进一步开发
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过度采挖,保护力度不够,如
大宗药材白花前胡的产量已不足原来的1/4了。引种
驯化和大面积栽培缺乏,无优良品种和大规模生产基
地。基础研究、教育比较薄弱,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质
量不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工作做得较
少。因此,对该地区的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引种
驯化,迁地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生产基地,既可有
效地利用和保护资源,彻底改变“ 先破坏,后保护”的
局面,又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高度统一,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三卷)[M].北京:中国展望出
版社,1988.596~643
2 张勇,邓懋彬,刘心启.安徽伞形科植物新记录[J].植物资源与环
境学报,2004,13(2):56~57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1703~1705
4 《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86.629~632
5 吴征镒,周太炎,肖培根,等.新华本草纲要(第一册)[M].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39~378
6 袁昌齐.中国伞形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
药杂志,1999,39:221~224
7 曹岚,裴建国.江西省药用水生植物资源考查[J].时珍国医国药,
2000,11(6):574~576
8 姚振生,葛菲,张琮琼,等.江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优先保护评
价[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6):487~496
(责任编辑:陶冶之)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