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茄科植物中莨菪烷生物碱的薄层分离和含量测定



全 文 :桅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化学室
我们从北京市售桅子 (公 , d e , 如 ;’a s。 石? ; o “ 15 E l l i s )
及其果仁中分离出六种结晶 , 其中三种为文献己报道
的成分 , 分别证明为 D一甘露醇 , 。一藏红花 贰元 ( 。 -
C r o e e t i 。 )及 户谷留醇 伊一 i t o s t e or l ) 。 此外还从酸性
醇浸膏中 , 经雷氏盐沉淀分离出一种无 色长针晶 , 证
明为胆碱 。 从不皂化部分中分出一种无色 针状结 晶 。
熔点 2 73、 2 7 4 . 5 oC ,对 L i e b e r m a 。 。 一 B u r e h a r d 反应呈
正反应 , 红外光 谱 ,思 e m一 1 : 3 5 1 0 , z e 38 , 1 4 5 6 。 元素
分析 (% ) : C 8 1 . 7。 ; H l l . 09 ,可能为高级醇类 , 由于含
量低 , 未深人进行研究 。 从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
新化合物 , 为无色针状结晶 , 易溶于水 , 能溶 于 醇 ,
对 。 一茶酚 、 经脂酸一铁呈 正反应 , 对斐林试剂水解前
呈负反应 , 水解后呈正反应 , 具贰类反应 , 命名为桅
子试 ( J a s m i o o i d j 。 ) * ,得率约 0 . 1% 。
桅子贰C 1 7H : ` 0 1。 , 熔点 1 5 9 . 5~ i 6 0 . s oC , [ a 」背一
+ 1 2
.
3 3
0
( C = 3
.
3 0
,乙醇 ) , 紫外光谱几咒盟: 2 3 7 . 5 n m
( 1咭£ 4 . 0 4 ) , 红 外 光 谱 : ,豁 e m 一 i : 3 4 9 5 , 2 9 5 0 ,
1 7 0 5
,
1 6 4 0
,
1 2 5 5
,
2 2 4 5
。 混稀酸加热产生棕黑色树
脂状沉淀及葡萄糖 , 经苦杏仁酶酶解亦生成葡萄糖 ,
混液显深蓝色 , 均得不到结晶性贰元 。
根据桅子式因水解而呈蓝色的特异性 颜 色 反应 ,
经与水晶蓝试 (M 0 0 0 t r o P e i 。 ) 、 京尼平 ( G e n i p i n )等进
行比较 , 发现彼此不完全相同 , 但有类似之处 , 进一
步制备了五乙酞衍生物与三澳及甲氧基的加成物 , 从
理化性质 、光谱数据及核磁共振谱等比较 , 证明桅子戒
为脱水二氢水晶蓝式甲醋 ( a n h y d r o d i h 了d r o ,1 0 n o t r -Q
pe i n m e th y l e s t e r )
, 具有以下结构式 :
茸糖蛋白 (含总氮 13 . 6% , 氨基己糖 1 . 6% ) 为原料 ,
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去蛋白 , 以十六烷三甲基嗅化钱沉
淀酸性多糖 。 所得不溶性复合物以硫氰酸钾溶液解离
多糖 。 后者以酒精沉淀 , 经脱水干燥后所得白色粉状
物即为鹿茸酸性多糖的钾盐 ( I ) ,得率为 2 . 6% 。
本品对 lE so n 一M o r g a n 反应 呈强阳性 , 表 明 I 含
氢基 己糖 。 进一步按 L u do w ie g ( 1 9 6 7 )法鉴别测定 , 提
示所含氨基己糖乃为氨基半乳糖 ; I 在 84 . 5% H声几
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其在硫酸中的咔哇的强烈显 色反
应表明其含 己糖醛酸 。 采用 J a qu es ( 1 9 6 7 ) 法观察 I 与
碱性染料天青 I 溶液的反应 , 表明其在 1 0一 Zm岁 ml 下
即呈明显的异染作用 , 反应液的最大吸收波长 由 628
n m 转至 5 3 7 n m 处 。 其异染作用强度和异染特性与从
牛气管软骨提取的硫酸软 骨 素 〔按 sz ad o n ( 19 77) 法
测定含葡萄糖醛 酸 30 . 0%」相 一 致 。 参 照 D ie tr ic h
( 1 9 7 7 )提出的琼脂糖电泳标淮化方法 , 在所用的三种
缓冲系统中 , 证明 I 具有与硫酸软骨素相 同 的 迁 移
率 。 I 的比旋度〔。 〕罗为 一 2 4 “ , I 的红外光谱 (2 . 5~
5 0 产 )也与硫酸软骨素完全一致 , 两者在 9 25 c m 一 五、 8 50
c m 一 工和 7 2 6 c m一 工处皆有特征吸收峰 。
综合上述结果 , 作者认为鹿茸酸性多糖主要为硫
酸软骨素 A , 此与鹿茸的组织学特征即鹿茸是雄鹿 之
未完全骨化的幼角相一致 。
中国茄科植物中芙若烷
生物碱的薄层分 离和
含量测定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何丽一 章育中
C 0 0 C H
,
l 1
H O

C H
Z
O
一葡萄塘
鹿茸酸性多糖的分
离和鉴定
本文报道在氧化铝薄层上分离中国茄科植物 中蓖
若碱 、 东蓖若碱 、 山蓑若碱 、 樟柳碱 、 红古豆碱和用
澳甲酚绿比色测定含量的方法 。
准确称取样品 1 . 0 9 于 50 耐 带塞三角瓶 中 , 用
0
.
3 m l 浓氨水湿润 , 加 20 . o m l 氯仿 , 振摇 , 冷浸 1 6
小时 , 用棉花过滤 , 弃去初滤液 , 准确吸取 1 0 . 0 m l
滤液于小三角瓶中蒸干 , 并 将残渣溶于 1 . 0 m l 氯仿 ,
取此溶液一定量点在不含粘合剂的氧化铝薄层上 , 用
二甲苯 : 丙酮 : 无水乙醇 : 二乙胺 ( 5 0 : 4 0 : 1 0 : o . 6 v /
v )为展开剂 , 樟柳碱 、 山蓖若碱 、 蓑若碱 、 红古豆碱和
天津市药物研究所 樊绘曾 邢蕊凝
作者采用制备鹿茸精过程中的一种下脚料— 鹿
此为 1 96 4年完成的工作 , 19 6 4 年日本人从山桅子中
分离出四种此类环烯醚菇贰 , 其中 G e ” 如 os id 和桅子贰应是
同一化合物 , 结构完全相同 , 只是熔点较高 3 O c .
东蓖若碱可被分离 , 其 丑尸值分别为 0 . 0 7 、 0 . 2 2 、 。 .多。 、
0
.
6 0 和 0 . 7 2 , 生 物 碱 用 改 良 D r a g e 刀 d o r f f 试 剂 :
w
a g n er 试剂 ( 1 : 1) 显色 , 收集各生物碱色点于收集器
中 ,用 10 m 生含 4% 醋醉的氯仿洗脱山蓖若碱 , 在食若
碱及东蓑若碱的收集器中分别滴加浓氨水 2 滴 , 然后
用 10 m l 甲醇洗脱 , 收 集各生物碱的洗脱液 , 并在水
浴上蒸发至干 (在蒸发山食若碱的醋 醉氯仿洗脱液时 ,
必须将醋醉充分除尽 ) , 于 残 渣 中分 别加人 2 . o m[
0
.
04 % 澳甲酚绿缓冲溶液 (山蓖若碱及 蓖 若 碱 用 PH
5
.
6 澳甲酚绿缓冲液 , 东蓖若碱用 PH 4 . 5 澳甲酚绿缓
冲溶液 ) 6 . 0 m l 水及 10 . O m 】氯仿 , 将混合液振摇 3分
钟 , 分层 , 取出 6 . 0 m l 氯仿 层 , 加 1 . 0 m l o . 0 0 6、
。 . ol N 氢氧化钾无水乙醇溶液 , 于 分 光 光度计波长
62 0
o m处测定光密度 , 并从标淮曲线上计算出各生物
碱的含量 。
本法需要样品量小 , 提取方法简便 , 薄层一次展
开分离多种结构相似的生物碱 , 喷显色剂后的生物碱
色点仍可随后用于定量 , 测定方法灵敏稳定 , 重现性
好 。
困难 。 对此有以下一些方法可供选择采用 : (1 ) 选用
适当的植物原料进行提取 , 易于获得较纯的粗制品 ,如
采用夏枯草的果实为原料稍经处理即可获得较纯的 乌
苏酸 。 用 中药虎杖为原料 ,较用大黄来获得大黄素更为
简便 。 ( 2 ) 掌握常见的同类型成分的化学结构与层析
行为的关系 , 以及利 用相关的参比物与未知成分作对
比的层析 , 对于利用现有的层析数据很有帮助。 ( 3) 选
用适宜的层析条件以使主要成分较为突出 , 便于鉴别。
( 4) 选用选择性的检测试剂有助于 某 些成分的 鉴别 。
在经过早期识别研究后若需进一步鉴定 (如测理化常
数 ) , 则可根据需要对粗提物进一步纯化 , 而作为纯化
方法的基础恰恰就是掌握一个粗提物的分离 条件 及检
测方法 。 本文列举了 50 余种较常见的成分对其来源 、
提取方法 、 检出特征 、 展开系统与 凡 值及进一步的
纯化方法 , 通过图 、 表作了说明 。
以粗提物作为参比物 , 可在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中药资源的普查 与综合
利用等方面应用 。
中草药及其制剂中常见
成分的早期识别
滇产胡黄连与进 口 胡黄连
化学成分的比较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教研组
罗厚蔚 刘姿荣 部金风
经过多年的研究 , 很多中药的化学成分已弄清楚
(但对其作用和用途的了解则较少 ) 。 研究这些常见的
已知成分的早期识别方法 , 是中药及其制剂研究中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所谓早期识别就是对一味中药的
粗提物或制剂在未经分离提纯以前进行识别 。 采用的
手段是通过理化检测 , 结合层析方法并参考植物科属
来源与成分分布的关系 。 鉴于国内具体情况 ,植物化学
工作开展时间较短 , 参比物 (已知品 )的品种与数量远
不能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 , 因此 , 依靠生产 、 研究 、 药
检部门 自己动手建立参比物是刻不容缓的 。 本文着重
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建立可供层析用的参比物 , 以
作为开展中药常见 已知成分早期识别的物质基础 。 本
文建议 : 采 用中药的粗提物作为参比物是现阶段可行
的办法之一 。 对于参比物的纯度取决于使用用途 , 供
薄层点样的样品不一定必须是高纯度的 。 一个中药粗
提物在经过某种研究之后 可 发 展 为一个有用 的参比
物 。 在用粗提物作为参比物时有它的优点与缺点。 其
主要缺点是样品不纯 , 可产生干扰 , 给鉴别带来一定
云南省药品检验所
曾 育 麟
云南省德钦县 、 维西县和贡山县有相当多的胡黄
连分布 , 其原植物经鉴定为玄 参 科 植物 八 c or r il 二
。 r叩h 、 撅 ir ae fl o二 P a n n el l 。 我们测定 滇产胡黄连的
苦味度比 值 为 70 (进 口胡黄连为 7 0 ) , 其水浸 出物为
4 5
.
9 2% (进 口胡黄连 为 3 5 . 8 2% ) , 其 60 % 乙醇浸出
物为 5 . 83 % (进 口 胡黄连为 4 0 . 7 8% ) , 故认为二者
同样可供药用 。 为了进一步明确滇产胡黄连与进 口胡
黄连在化学成分方面是否相同 , 进行 了下述的实验比
较 。
毛管象的测定 : 取胡黄连粉末 4 9 , 加 60 % 乙醇 ,
在水浴上回流 30 分钟 , 放冷 , 滤过 。 滤液即为检液 ,
按 2 、 4 、 8 、 1 6 、 3 2 倍稀释于小烧杯中 , 取 W h a t m a n
层析定向滤纸 , 裁成条状 , 于密闭箱内悬挂 , 使下端
恰接杯底 , 同时进行作象 , 约经 6 小时 , 阴干 , 即得
毛管象 。 结果 : 滇产胡黄连和进 口胡黄连的毛管象均
为 A C型 , 象构造式均为 a (棕褐色 ) 一 戒灰黑色 ) , 紫
外光下呈黄色荧光和蓝色荧光 。
薄层层析 : 滇产胡黄连与进 口胡黄连用下列方法
制成点样液 ,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薄层层析 , 均采用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