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钩丝壳属的分类研究——Ⅴ.金缕梅科、蝶形花科、芸香科和杨柳科上的新种和新变种



全 文 :微 生 物 学 报 1 2 ( 3): 2夕s一 0 37, z夕5 2
沌 e t。 丹盯c r o 6 ,’o l o g i e a iS n份。
中 国 钩 丝 壳 属 的 分 类 研 究
V
. 金缕梅科 、 蝶形花科 、 芸香科和杨柳科上的新种和靳变种
郑 儒 永 陈桂 清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北京 )
补充报告在四个科的寄主植物上的中国钩丝壳属 ( U二 i朋 l习 的四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 。
它们是 : 金缕梅科上的新种多变钩丝壳 U。 “ 。 al ,耐 ab il .i sP . 的 , · , 蝶形花科上的新种马鞍
树钩丝壳 U o c , n u l a m a a c友i a e s p · n o v · , 芸香科上的新种吴茱黄钩丝壳 U o c i n o l。 。 , o ` i a 。 : 。 ·
杨柳科上的新种薄囊钩丝壳 U二 i。 佃 纪朋“ 枷 i ca at sP . on , . 和新变种小长抱钩丝壳
刀 , c , , “ z。 20 。 ` 行p 。。 z h e n g 。 t e h e n , a r . 二衍。 , v a r · n o , · 。 其中芸香科是本属真菌的寄主科的
世界新记录 。 上述五个新分类单位都有拉丁文及汉文描述 , 还讨论了各新分类单位与其同科
或不同科寄主上的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
四年前 , 我们报道了我国钩丝壳属在
械科 、 大戟科 、 杨柳科 、 马桑科 、 木犀科 、 梧
桐科 、 极树科 、金缕梅科 、 樟科 、桑科等科上
的 巧 个新种和 2 个新变种卜 ,1 。此后 ,我们
在大部分是新采集标本及小部分的老标本
的鉴定中又陆续发现了金缕梅科 、 蝶形花
科 、 芸香科和杨柳科上的另外 4 个新种和
1个新变种 。 其中芸香科是本属真菌的寄
主科的世界新记录 。 现描述如下 :
乡变钩丝壳 新种
Z h e n g e r C h e n s P
.
n o v
菌丝体叶的两面生 , 亦生在叶柄上 , 存
留 , 形成较厚的白色近圆形斑片 , 后期互
相愈合 ; 子囊壳散生至近聚生 , 以叶背为
主 , 黑褐色 , 扁球形 , 大小变化很大 , 直径
( 82一 ) 1 2 5一 1 9 8 (一 2 5 0 ) 微米 , 壳壁细 胞
不规则地多角形 , 直径 6 . 3一 20 . 3 微米 ;附
属丝 ( l x一 ) 2 0一 3 4 (一 5 0 ) 根 , 一般弯曲 ,
往往在上半部波状或曲膝状 , 少 数 近 直 ,
长度 约为 子 囊 壳 直 径 的 1一 l 形 倍 , 长
( 8 8一 ) 1 4 ,一 2 3 0 (一 2 9 0) 微米 , 在宽度上
变化很大 , 往往在同一个子囊壳上同时有
很粗的或很细的附属丝 , 或是在同一根附
属丝上忽粗忽细 , 但大多数的总趋势仍然
是向上渐粗 ,但顶端钩状部分不膨大 ,下部
宽 ( 4 . 8一 ) 6 . 4一 7 . 6 (一 10 . 3 ) 微米 , 上部宽
( 6
.
4一 ) 7 . 6一 1 1 , 3 (一 1 5 . 3 ) 微米 , 薄壁 , 在
全长上粗糙 , 下半部褐色至淡褐色 , 向上渐
淡 , 上半部近无色至无色 , 有 o一 l( 一 5 ) 个
隔膜 , 顶端钩状部分卷曲 l一 3 圈 , 圈紧 ,
各圈往往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 个别简单钩
状 ; 子囊 ( 3一 ) 7一 1 8( 一 2 4 ) 个 , 在数目上
变化很大 , 较多偏椭圆一卵形 、 矩圆一椭圆
形 , 少数其他不规则形状 , 有短柄 , 少数
近无 柄 , ( 7 3 , 7一 ) 8 3 . 8一 9 7 . 5 (一 1 1 0 . 0 ) x
( 3 5
.
6一 ) 斗3 . 2一 5 0 . 8 (一 6 3 . 5 ) 微米 ; 子囊抱
子 8 个 , 个别 6 或 7 个 , 矩圆一椭圆形 , 带
黄色 , 往往有一个大 油 胞 , 20 . 0一 30 .0 X
本文于 19 80 年 2 月 25 日收到 。
承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征钳教授 鉴 定 寄
主 植物标 本 H M A s 1 36 2 1 、 H M A s 13 6 2 2 和 H M ^ s
38 % o
, 本所简荔同志协助描绘插图 。
3 期 郑儒永等 : 中国钩丝壳属的分类研究 v 2 9 9
图 1
1
. 子班壳 , 2
U o c i , 。 l a , a 厅 a石111 , z h e n g e t C h e n s p . n o , . 多变钩丝壳
附属丝 , .3 子囊和子班抱子 , 4 . 子 囊抱子 。 (寄主 ; iL q “ 记 a二 b。
j o r “ o ` a ” ` H a n c e 标本: H M A s 13 6 2 1 , 1 ’ Y P u s )
12
.
7一 1 6 . 3 微米 。
枫香 ( iqL “ 心a 二 bo fo r m o , a , a H a n e e )
上 , 湖北马蝶山 , 郑儒永 、赖奕琪 ( 1 , 7 ) 采 ,
1 9 7 5 X 2 5 , H M A s 13 6 2 1 (模式 ) 。
乙八. d n 业坛 口a 对 a ib 左a
Z h e n g e t hC
e n s P
.
n o v
.
M y
o e l ium am
P h i g e n ul n
, e it a nz P e d u n
-
e u l i e ol u m
,
P e面s t e n s , P e il e ul a s a lb a s s ub r o -
t u n d as s u b e o n fe r t a s e f fo r 刃a a n s
,
de in d e
e o a l e s e e n t e s ; P e r i t h e e i a s P ar s a a d s u b g r -e
g a r i a
,
p l e r u m q u e h yp
o p hy l l
a , at r o

b r un n
e再
g l o b o s o

d e p r e s s a
,
va
r i a b i l i a i n m a g n i t u d i n气
(8 2一 ) 12 5一 19 8 (一 2 5 0 ) 环m d iam . , e e l ul ae
P a r i e it s e xt e r i o r is i r r e g u l a r iet
r
an g
u l a at
e ,
6
.
3一 2 0 . 3 协m d i a m ; aP P e n id e e s ( 1 1一 )
2 0一 34 (一5 0 ) , g e n e r a il t e r e ur v a t a e , sa e P叮
in s u P e r i o r e d im i id o un d ul
a t a e v e l g e苗 e ul a -
t a e
, r a r o s
ub
r e e t a e
,
id am
.
p e r iht
e e il l一1奋
[ ( 88一 ) 14 5一 23 0 (一 2 90 ) 协m ] l o n g a e ,
v a l d e v ar i a b ile ` in l a it t u id n e , fr e q u e压
了0 0 微 生 物 报佩 字 12 卷
~ ~ ~一 , ~ ~ ~ ~ . , . . . .

t e r i n e o d e 了, 2 p e r i t h e e i 。, d i s s im i l e s i n
l a寸11 u d i n 。 , v e l i n e a d o m a P P e n d i e e
z , : : 1
, 士( · t咖 i d a e P a r t e r l z i n u t a e , a u t e m
丁, }、 】 r 1 2 1丫、 q u e s u r Ru zn v e r s u s l a t i o r e s , s e d
j ,】 : ; l) i。 。 v i x i n e r a s s a t a e , b a s i ( 4 8一 )
6 4一 7 . 6 (一 1 0 3 ) 本`m ] a t a e , s u v r a ( 6 . 4一 )
7 6 一 1 1
.
3 (一 1 5 . 3 ) 环m l a t a e , t e n u i t u l l i e a t a e ,
。 : ,: n 111 0 、 · e r r u 。 ` ) s a e , b r u zl n e a e v e l s u b b r -un
-
I怪e a o i n i n f e r i o r e d i xl z i d i o
,
s u r s u m v e r s us
p川 i d i o r o s , s u b l l下a l i n a e a d hy a l i n a s i n s u -
p o r
·
i、声r 。 ` l i n l i d io , O一 1 (一 5 ) 一s e P t a t a e , a p i e e
s p i x
·
: 一l i t e 了
, 、 , r e t e l一 3 e o n v o l u t i s , P e r r a r o
5 11 , , p li o i t (
· 」、 、 L,、 。 i r l。

t a e ; a s e i ( 3一 ) 7一 1 8
f一竺苍 一 v a r i a bi ! e s i n n -um e r o
,
P le r u xn q u e
: , 价, n l l :一。 t r i o e o l l i P s o是d o 一o v a l e s v e l o b l o n g o -
`】
1111、 、 ` , i门。 i , r a r 、) a l t e r e r a e i r r e g u l a r e s
f

, z

l ` 、:一,、 , b r e v i t e r s t iP i t a t i , r a

r o s u b s e s s i l e s
,
( 了3 . 7一 8 3 . 8一 9 7 . 5 (一 1 10 0 ) X (3 5 . 6一 )
4冶. 2一马0 . 8 `一 6 3 . 5 ) 环m : a 。。 o s P o r a e s , P e r -
r 、: ,· ` (; 、

1 7
, o b l ( , 119 0

e l l iP s o i d e a e
, s a e P e
、 , , : i T ] 1: ,。l` 、 、 l : 、 t

a 。 , 2 ()

0一3 0 . O X 1 2 . 7一 1 6 . 3 拼m .
IT a b
.
I , 1 f o l i i s v i v is L 艺q ,` f d a跳 b a r i s
f
、 ,厂 , , }o s a n a 。 } l ; , l z c o
.
M a ! l a o 、 h a n
,
P r o v i n e i a
! 了111, 。· i , 1于 Y r 2 1, 。 ; 19 、 , t Y . Q
.
L a i ( 1 57 )
,
艺4 X 19下丸 , } I五I A S 1 3 6 2 1 ( T Y P 毛JS ) .
木菌因同时具有以下所列举 的 特 点 ,
祥侧 : 金缕悔科上的已知种以及其他各科上
的所有钩丝壳属的种都 有 明显 区别 : 附
棍丝形态变异很大 , 特别是在宽度上变化
显著 , 往往在同一个子囊壳上既有很粗的
也有很细的附属丝 , 而在同一根附属丝上
又可以忽粗忽细 ;子囊壳直径变化大 ;子囊
数 自变化也很大 , 体积亦较大 ;子囊抱子较
大等等 。
褐色 , 扁球形 , 直径 105 一 1 20 微米 , 壳壁细
胞不规则多角形 , 直径 5 1一 19 , 9 微米 ;附
属丝 25 一35 根 ,直或稍弯 、 长度为子囊壳
直径的 l一 z % 倍 , 长 一2 0一 1 6 2 (一 5 5 ) 微米 , 上下等粗或不明显地向上稍细 ,下部宽
5
.
1一 6 . 3 (一 7 . 1) 微米 , 上部宽 4 . 3一 5 . 6 微
米 , 薄壁 , 向下渐厚 ,在全长上稍粗糙 ,下半
部黄色 , 上半部无色 , 无隔膜或在基部有
1 个隔膜 , 顶端钩状部分简单钩状或卷 曲
1一 2 圈 : 子囊 7一 10 个 , 近卵形 、不规则卵
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一般有明显的短柄 ,
45
,
7一 6 8 . 8 x 2 7 . 9一 3 5 . 6 微米 ; 子囊抱子
6一 7 (一 8) 个 , 卵一椭圆形 、 矩圆 一 椭圆形 ,
有油滴 , 浅黄色 , 1 .7 8一 2 . 9 X .9 6一仁 · 9
微米 。
马鞍 树 属 的一 个 种 ( M a 沃 ia sP )
上 , 名穷北襄樊 , 郑儒永 、 赖奕琪 ( 4夕) 采 ,
1 9 7 5 X I ,
,
H M A s x 3 6 2 2 (模式 ) 。
肠诬e窟n “ aI m a a e 衬 a e
Z h e n g e t C h e n
s P
.
n o v
.
马鞍树钩丝壳 新种
之Zn e三刀 “ l口 m a “ e反i a e Z奎1 : n g e t C h o n s p . n o v .
菌丝体叶背生 , 消失 ;子囊壳散生 , 暗
M y
e e l i u m h y P o P h y l lum
, e v a n e s e e n s :
P e r i t h e e i a s P a .l s a
,
f u s e e b r u n n e a
,
g io b o s `)
-
d e p .l e s s a
,
1 0 5一 1 20 拼m d i a m . , e e ll u l a e
P a r i e t i s e x t e r i o r i s i r r e g u lar i t e r a n g u l a t a e
,
5
.
1一 1 9 . 9 林m d l a m . ; a P P e n d i e e s 2 5一3 5 ,
r e e t a e v e l e -ur
·
u l a t a e
,
d i a zn
.
P e r iht e e i i
1一 1告 [1 2 0一 16 2 (一 1 8 8 ) 拼m ] l o o g a e , i n
l a t i t u d i n e a e q u a l e s v e l s u r s um
v e r s u s i n
-
id s it n e t e l e n i t e r a 七t e n u a t a e , b a s i 5 1一 6 . 3
(一 7 . 1 ) 拼m l a t a e , s u p r a 4 . 3一 5 . 6 件m l a t a e ,
t e n u i t u n i e a t a e
,
P r o P e b a s im l e n i t e r i n e r a s
-
s a t a e
, o m n in
o v e r r u e u l o s a e
,
f lva
a e i n i n f e
-
r i o r e d im i d i o
,
h y a l i n a e i n s u P e r i o r e d im i
-
d i o
, e s e P t a t a e v e l l
一 s e P t a t a e P r o P e b a s im
,
a P i e e s im P l i c i t e r 仙e i n a t a e v e l s P ir a l i t e r
a r e t e l一 2 e o n v o l u t i s ; a s e i 7一 10 , s u b o va -
l e s
,
i r r e g u lar i t e r o v a l e s v e l a l t e r e r a e i r r e
·
3 期 郑儒永等 : 中国钩丝壳属的分类研究 v
图 Z U 二 ci o u l召 , a a c左i a o Z h e n g e t C h e n s P· n o v ·
1
. 子襄壳 , 2 . 附属丝 , 3 . 子襄和子囊抱子 。 (寄主 : 对 a ac 左ia s .P
马鞍树钩丝壳
标本 : HM A s 13 6 2 2 , T Y p U s )
g ul a r e s f o恤 a e , P l e r utn q u e id s t i n e t e b r e vi -
et r P e id e e l a it
, 4 5
.
7一6 8 . 8 X 2 7 . 9一 3 5 . 6 协m :
a s e o s P o r a e 6一7 (一 8 ) , vo a t o 一e l ilP s o ide a e ,
o b l o n g o
一 e l l iP s o ide
a e , n创 l e o l a t a e , s ub fl a v a e ,
1 7
.
8一 2 2 . 9 X 9 . 6一 1 1 . 9 拼m .
H
a b
.
I n f o il i s vi vi s 皿a a e无落a e s P , , 世b s
X i
a n g f a n
, P r o vi n o i a H u b e i
,
R
.
Y
.
Zh e n g e t
Y
.
Q
.
L a i (4 7 )
,
1 5 X 1 97 8
,
n M A S 1 3 62 2
( T Y P U S )
.
:
蝶形花科上报告 过 的 钩丝壳 有 2 个
种 : U 。南 “ l a 5 1。。称后 T 滋 e t W e i e江沈园 .
Z h e n g e t hC
e n l l ] 和 U , c i , “ l召 i n cr 公 , a r口
as lm
. 〔5J 。 本菌与这两个种在很多方面完全
不同 。 但后者有一个变种 u二动 “ al 翻 cr 。 -
s a at S a lm
.
v a r
. 口介口 r二 o , i a o P ior z .〔` , 与本
菌则有一些相似之处 , 如附属丝长度大致
相等 、 上下近等粗或向上稍细 , 子囊抱子
6一 7 (一 s) 个 、 大小相近。 但该变种的子
囊壳直径大得多 , 附属丝数 目多得多且在
全长上厚壁 ,子囊数目亦较多 。
与其他科上的种比较 , 本菌与马鞭草
科上的 U啊细“ l a 效 ot , a 。 多以m . f 7 ] 较为接
微 生 物 学 报 2 1 卷
近 , 它们在子囊壳直径 、 附属丝长度和形
态 、 子囊数 目和形态 、抱子数 目等方面相一
致 ; 但是 U二 in 二 la t c c t o , 二 alS m . 的附属
丝数目很多 、在全长上薄壁且平滑 、 子囊抱
子较大 , 与本菌显然不是相同的种 。
HM A S 1 3 6 2 2 可 以肯定是 一 个新 种 。
遗憾的是模式的标本量很少 , 虽经细心寻
找 , 仍然未能采到较多的有这种菌寄生的
标本 。
吴茱英钩丝亮
刃阮d . . l口 . 。 成“ Z h e gn
断种
e t C h e n 一P
。 。 。 ,
菌丝体叶的两面生 , 叶背为主 , 存留 ,
形成白色近圆形斑片 , 后 来 互 相 愈 合而
铺满全叶 ; 分生抱子近 柱 形 至 桶一柱 形 ,
2 7
.
0一 39 .5 x 1 0 . 4一 1 .4 6 微米 ; 子囊壳聚
生 , 暗褐色 ,扁球形 ,直径 93 一 1 25 微米 , 壳
壁细胞明显 ,不规则多角形 ,直径 8 . 1一 25 . 4
图 3 U o c i , “ l a
于襄壳 , 2 . 附属丝 ,
, , o成 a 。 z h e n g e r e h e n s p . n o v . 吴茱芙钩丝壳
3
. 子班和子囊抱子 , 4 . 子囊抱子 , .5 分生抱子。 (寄
主 : E “ o d i a J a 。扮 il ( B 。。 。 · ) H e m s l . 标本: H M A s 3 8 9 60 , 1丫 P U s )
3 期 郑儒永等 : 中国钩丝壳属的分类研究 v
微米 ;附属丝 5一 12 根 ,大多近直 , 少数稍
弯 、 略作波状或个别曲膝状 ,长度为子囊壳
直径的 1一 l火倍 ,长 9 3一 15 2 (一 17 0 )微米 ,
向上稍渐粗 ,但到距顶端 1/ 3 处又渐细 , 或
上下近等粗 , 宽 ( 5 . 1一 ) .6 3一 1 0 . 2 微米 , 厚
壁 , 但上部薄壁 , 有时两边的壁互相愈合 ,
在全长上粗糙 , 无隔膜或在基部有一个隔
膜 , 基部褐色 , 向上黄色至淡黄色 , 顶部无
色 , 顶端钩状部分不膨大 , 简单钩状或卷曲
1一 1允 圈 、 圈紧 ; 子囊 。 一 ) ,一 9 (一 1 0)
个 , 壁薄易破 ,卵形 、 近卵形或不规则卵形 ,
有明显的短柄到近无柄 , 有许多内含 物 ,
5 2
.
0一 7 3 . 7 x 3 . 0一52 . 0 微米 ; 子囊抱子
( 4一 ) 5一 7 个 , 矩圆一椭圆 形 、 长 或短 的
卵形 , 长短差别很大 , 充满了大大小小的
黄色油滴 , ( 1 4 . 6一 ) 2 0 . 5一 2 7 . 0 (一 3 1 . 2 ) x
( 一0
.
4一 ) 一2 . 7一 5 . 2 (一 6 . 6 ) 微米 。
臭檀 ( E t, o id a J a , i e l ,.t (及 n n . ) H e m s l . )
上 ,浙江莫千山 ,黄河采 , 1 9 7 9 X 17 , H M A S
3 5 9 6 0 (模式 ) 。
口 n e i n u la e 砂 o id a e
Z h e n g
M y e e l i u m
e r C h e n s P
.
n o v
.
a m P h i g e n u m
,
P l e r
um
q u e
h y P o P h y l l u m
, P e r s i s t e n s
,
P e l l i e ul
a s a l b a s
s u b r o t u n d a s e f f o r m a n s
,
P r im o s e P a r a t a s
,
t恤 s a e P e e o a l e s e e n t e s ; e o n i id a s ub e y l in -
dr
a e e a a d d o l i i f o r m o
一 e尹i n d r a e e a , 2 7 . 0一
3 9
.
5 X 1 0注一 14 . 6 协m : P e r i t h e e i a g r e g a r i a ,
f u s e e b r u n n e a
,
g l o b o s o

d e P r e s s a
,
9 3一
1 2 5 协m id am
. , e e l u l a e P ar i e it s ex et r i o r i s
d i s t i n e t a e , i r r e g u l a r i t e r a n g u l a t a e
,
8
.
1一
2 5
.
4 拜m d i a m · ; a p p e n d i e e s s一 12 , p l e r u m -
q ue
s u b r e e t ae
, r a r o s
ub
e
ur
y 狱 a e , s ub u n d u 叫
l a t a e v e l g e n i e ul a t a e
,
d i a m
.
P e r i t h e e i i l一
i 去 [9 3一 1 5 2 (一 1 7 0 ) 拜m ] I O n g a e , “ rU s u m
v e r s us s u b l a t i o r e s
, s e d o e sn ha
a t t e n u a t ae
恤 t e r t i a P a r t e a b a P i e e , v e l s u b a e q u a l e s i n
l a t i t u d i n e
, r a r o q u a P a r t e tUI n l d a e q u a
P a r t e m i n u t a e
,
( 5
.
1一 ) 6 . 3一10 . 2 拜m lat a e ,
e r as s it un 抚at ae , s e d s uP r a t e n u e s , i n t e r -
d u m e o al e s e e n t es
, o m n i n o ve r r u e o s a e
, e s e P
-
t a t a e v e l l
一 s e P at t
a e , P r o P e b韶 im , b a s i
b r u n n e a e
, s u P e r P o r t i o fl a v a e a d s ub f l
a v
as
,
a P i e e s P l a n e h y a l i n i
, a P i e e s ha P l i
e i t e r
un
e i n a t a e ve l s P i r a li t e r ar e t e l一 2丢 e o n -
vo l u t i
s ; a s e i ( 4一 ) 5一9 (一 10 ) , t e n ul t u n i -
。 a t i e t f r a ig l e s , o v a le s
, s u b o v a l e s v e l i r r e
-
g u l a r i t e r o v al e s
,
P e r s P i e u e b r e v i t e r s t iP i
-
t a t i a d s u b s e s s i l e s
, e o m P l e t i g r a n u l a r um
,
5 2
.
0一 7 3 . 7 X 3 3 . 0一 52 . 0 林m ; a s e o s P o r a e
( 4一 . ) 5一 7 , o b l o n g o 一 e l l ip s o i d e a e , l o n g e v e l
b r e v i t e r o v o id e a e
, v a ld e d i s s im i l e s P e r
l o n g i t u d i n e m
,
n u e l e o l a t a e , ( 1 4
.
6一 ) 2 0 . 8一
2 7
.
0 (一 3 1 . 2 ) X ( 10 .4一 ) 1 2 . 7一1 5 . 2 (一 16 . 6 )
协m ·
H a b
.
I n f o l i运 vi v i s E ” o成 a e do ” f e l“
( B e n n
·
) H e m s l
.
,
M o g a n hs a n
,
P r o v i n e i a
Z h e j i a n g
,
H
u a n g H e
,
1 7 X 1 9 7 9
,
H M A S
3 8 9 60 ( T Y P U S )
.
本菌的发现 , 是钩丝壳属真菌寄生在
芸香科植物上的世界新记录 。 与其他科上
的钩丝壳比较 , 本菌与漆树科 上 的 u o ic -
。 u z口 , e r o i c i fe r ac P
.
H
e n n
. 最为接近 , 特别
是附属丝形态很是相似 ; 但是本菌的附属
丝在数 目上少得多 ,较短 ,而且在全长上粗
糙 , 子囊抱子长短变化大 , 可长达 31 微米 ,
与 u , “ 。 二 z。 , 。 n i c i f er a e p . H e n n , 仍然是
很容易区分的 。
薄囊钩丝壳 新种
刀为e f n u l 口 t e n “ i t “ n i c 口 t “ Z h e n g e t C h e n s P . n o v .
菌丝体叶的两面生 , 以叶面为主 , 存
留 , 形成无定形的斑片 ; 子囊壳散生至近
聚生 ,深褐色 , 扁球形 , 直径 ( 95 一 ) 1 10 一
1 , 。 (一 1 63 ) 微米 , 壳壁细胞不规则地多角
微 生 物 学 报 2 1 卷
形 , 直径 7 . 1一 l 7 . s( 一2 .约 微米 ; 附属丝
( 2 2一 ) 4 4一 7 4 (一 1 0 0 ) 根 , 直或弯曲 ,少数
近曲膝状 , 在同一个子囊壳上长度大体相
等或长短不齐 , 长度为子囊壳直径的 l一 2
倍 ,长 ( 1 1 9一 ) 16 5一 2 8 5 (一 3 1 3 ) 微米 ,上
下等粗 , 宽 斗. 6一 6 . 3 (一 7 . 6 ) 微米 ,薄壁 ,在
全长上稀疏地粗糙至有小瘤状突起 , 基部
较明显 ,最基部处往往有一个隔膜 ,基部细
胞不明显 , 高度不超过 5 微米 , 黄色至淡褐
色 , 基部细胞以上部分无色 ,顶端钩状部分
卷曲 l一 3 圈 , 个别简单钩状 , 圈较松弛 , 卷
曲 2一 3 圈的往往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而互
相重叠 ,钩端往往向外卷伸 ;子囊 4一 9个 ,
壁特别地薄 , 极易破裂 , 卵形 、偏卵形至不
规则卵形 , 大多有短柄 , 个别近无柄 , 充满
了颗粒状 内 含 物 , 5 . 9一 8 . 9 (一 9 . l) x
3 3
.
0一45 . 7 (一 58 . 4 ) 微米 ; 子 囊 抱 子 4一
6 (一 7 ) 个 , 长矩圆一卵形 、 卵一椭圆形 , 充
满了大大小 小 的 黄色 油 滴 , 少 数略 弯 ,
( 2 9
.
1一 ) 2 2 . 9一 3 0 . 5 (一 3 3 . 0 ) 义 ( 1 1 . 4一 ) ·
1 2
.
7一 1 5 . 2 (一 1 6 . 5 ) 微米 。
黑杨 ( p o娜 l“ ` 。 i岁 a L . ) 上 , 新疆乌
图 4
子囊壳 ,
U o c i o u l a t , 。 u i君u , i c a ` a z h e n g et c h e n s p . n o v · 薄襄钩丝壳
2
. 附属丝 , 3
. 云g r “ L ·
子囊和子囊抱子 , 4 · 子囊抱子 。 (寄主 : p “ plt ut
标本 : H M A S 3 7 6 9 5 , ` r y p U s )
3 期 郑儒永等 : 中国钩丝壳属的分类研究 v.
鲁木齐 , 赵震宇 。 7 0 3 8 ) 采 , 1 9 7 7 I X 1 5 ,
H M A s 3 7 6 9 5 (模式 ) 。
U n d n “ 坛 t e n时 t “ 耐亡。 at
Zh e n g
M郊 e l um
e t C h e n s P
.
n o v
.
am
P h i g e n u m
,
P l e r u m q u e
e p iP h尹l tn , P e r s i s t e n s
,
P e l l i e ul a s am b
i g u a s
e f o r m an
s ; p e ir t h e e i a s p a r s a a d s ub g
r e g a
-
ir a
,
fu sc
e b r un en
a , g l o b o s o

d e p r e s s a
,
( 9 5一 ) 1 10一 1 5 0 (一1 6 3 ) 拼m id a m · , e e l u l a e
P a r i e t i s e x t e r i o r i s i r r e g ul
a r i t e r a n g u l a t a e
,
7
.
1一 17 . 5 (一 2 2 . 9 ) 拜m d i a m . ; a p p e n d i e e s
( 2 2一 ) 4 4 e - 7 4 (一 10 0 ) , r e o t a e v e l “ u r v a -
t a e
, r a r o s u b g e n i e u l a t a e
, i n e o d e m P e r i t h e
-
e i o m o d o s im i l e s v e l d i s s im i l e s i n l o n g i t u
-
d i n e
,
d i a m
.
p e r i t h e e i i l一2 【( 1 1 9一 ) 1 6 5一
2 8 5 (一 3 1 3 ) 拼m ] l o n g a e , i n l a t i t u id n e
a e q u a l e s
,
4
.
6一 6 . 3 (一 7 . 6 ) 卜m l a t a e , t e n诚 -
t u n i e a t a e , o m n i n o v e r r u e o s a e
,
id s t i n e t i o
-
r e s P a r t e b a is l a r i
, s a e P e l
一s e P t a t a e P r o P e
b a s i m
, e e ll u l a e b a s i l a r e s i n d i s t i n e t a e
, n o n
e x e e d e n t e s s 协m i n a l t i t u d i n e , fl va a e a d
b r un
n e o l a s , h y a li n a e i n s uP
e r i o r e P a r t e
,
a P i e e s P i r a l i t e r s ub l
a x e l一 3 e o n v o l u t i s ,
P e r r a or s im P l i c i t e r un
e i n a t a e ; a sc i 4一 9 ,
v a l d e t e n u i tun i
e a t i
,
f r a gl l e s
, o v al e s
, a s y m
-
几 e t r i e e o v a l e s a d i r r e g ul a r i t e r o v a l e s , P l e -
r u r o q u e b r e v i t e r P e d i e e l l a t i
,
P e r r a r o s u b
-
s e s s i l e s
, e o m P l e t i g r a n ul a r um
,
5 5
.
9一8 8 . 9
(一9 9 . 1 ) X 3 3 . 0一诬 5 . 7 (一5 8 . 4 ) 卜m ; a s e o -
s P o r a e 4一 6 (一 7 ) , l o n g e o b l o n g o 一 o v o i d e a e ,
o v a t o
一 e l l i P s o i d e a e , o l e o s a e
, r a r o l e n i t e r
e u r v a t a e
,
( 1 9
.
1一 ) 2 2 . 9一 30 . 5 (一3 3 . 0 ) 水
( 1 1
.生一 ) 1 2 . 7一1 5 . 2 (一1 6 . 5 ) 协m .
H a b
.
I n f o l i i s v l v ls P o p 肠 l落 ” f g r a e L . ,
u r b s U r um q i
,
m u n i o iP i um X
i n ji a n g U y g ur
,
2
.
Y
.
Z h a o ( 7 70 3 8 )
, 1 5 I X 1 9 7 7
,
H M A S
3 7 6 9 5 ( T Y P U S )
.
本菌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 一是子囊的
壁特别薄 ,极易破裂 , 一压子囊壳 , 抱子先
出来 , 很难看到带抱子的完整子囊 。 二是 .
附属丝顶端卷曲 l一 3 圈 , 卷曲 2一 3 圈的
往往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互相重叠 , 钩端
往往向外卷伸 (见图 D 。
在杨柳科上寄生的钩丝壳中 , 本菌与
U , ic , “ l a lo , g行OP r a z h e n g e t C h e n田 最为
接近 ;在其他科上寄生的钩丝壳中 , 本菌则
与大戟科上的 饰 c i , u l a alc h o r n o a o hZ e n g
e t C b
e n v a r
.
e l l iP it , P o r a Z h
e n g e t C h
e n [ 3 1
相近似 ;特别是由于子囊壳直径 、 附属丝数
目与该两个种和变种很接近 , 而且三者的
附属丝都是上下等粗的 , 因而很易使人误
以本菌为该两个种和变种中的一个 , 但实
际上只要作比较细致的观察 , 三者是完全
不同的 。 本菌除具备 U , ic , u l a 10 , g行和 r ,
或 u o c i , “ l a a cl h o r , e a e v a r . 以 li P ,行Po r a 所 -
不具备的上述两个重要特征外 , 它与该两
个种和变种还有以下的区别 : 附属丝较长 ,
成熟后在全长上稀疏地粗糙至近 小 瘤状 ;
子囊较长 ;子囊抱子较宽等等 。
小长抱钩丝壳 新变种
U 月 c i n ,’ l a 10 月 9 1甲 o r a Z h e n g
m 沉 o r Z h e n g e t C h e n
e t C h e n v a r
.
V a f

n O V
-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许多部分在数目
和体积上都较小 。
菌丝体叶的两面生 , 叶面上的存留且
形成 白色的斑片 , 叶背上的消失 ;子囊壳主
要在叶背上 ,近散生至近聚生 , 黑褐色 , 扁
球形 , 直径 ( 9 2一 ) 1 0 5一 12 0 (一 13 , ) 微米 ,
壳壁细胞不规则多角形 ,直径 7 . 6一 1 7 . 8 微
米 ; 附属丝约 32 一 65 根 , 直或 弯 , 少 数
近波状 , 长度为子囊壳直径的 1一 1% 倍 ,
长 1 0 一 2 30 微米 , 上 下 等 粗 , 宽 .5 1一
7
.
l( 一 8 . 1) 微米 , 在全长上薄壁 , 平滑或在
基部稍粗糙 , 无色 , 一般无隔膜 , 少数在基
微 生 物 学 报
部有 1个隔膜 , 顶端钩状部分卷曲 l一 l形
圈 、 圈紧 ; 子囊 ( ,一 ) 7一 9 (一 1 2 ) 个 , 形
状 、 大小都较规则 , 卵形 、 近卵形或近球形 ,
大多有短柄 , 少数近无柄至无柄 , 朽 . 7一
5 3
.
3 x 3
.
0一 40 .6 微米 ; 子囊 抱 子 3一 ,
个 , 形状 、大小亦较规则 , 椭圆形 、 椭圆一矩
圆形 , 21 . 5一 27 .9 x 1 0 . `一 12 . 7 微米 。
山杨 印 o烟坛 , 沙a 岁 id `助 a 毛沁 de ) 上 ,陕
西太白山 , 孙万 祥 ( 1 5 2 ) 采 , 1 9 4 3 x 2 0 ,
HM SA 3 7 2 0 7 (模式 ) 。
叻“ l` lo 刀宫“ 户口产a :
川亡n o r . 2阮。 g 耽
hZ
e n g e t C h e n v
a r
.
hC
e n v ar
.
n o v
,
A t y P o d i f f e rt p o rt i o n i b us m u l t i s
面n o r lb朋 i几 n u m e r o e t in m鳍n i tud i n e .
M y
o
iel 皿 a m P h i g en um , p e r is t e n s i n
p ar et e P i砂 y l a o t P e l li e ul a a lba s e f f o r ·
m a n s
, e v a n咖 e n s in P a r t e h y P o P hy l a ;
图 5 U n c t刀u l “ 10 ” gt ` P o 尹 a Z h e n g e t e h e n v a r . 用 i月 o r Z h 之n g e t C h e n
1
. 子囊壳 , 2 , 附属丝 , 3 , 子囊和子囊抱子。 (寄主 :
d a 岁 id i。 ” a 伪 d e 标本 : H M A s 3 72 0 7 , T Y四 s )
va .r 的.v 小长抱钩丝壳
P o 妙 I , 了
J 期 郑儒永等 : 中国钩丝壳属的分类研究 v 3 0 7
H ab
.
I n f o li i s v i v i s P o p“ l玄 da u落成 a ” a e
D o de
,
T a ib a i s h a n
,
P r o v i n e i a S h a a n x i
,
W
,
X
.
S u n ( 1 5 2 )
,
2 0 X 1 9 4 3
,
H五I A S 3 72 0 7
( T Y P U S )
.
本菌与原变种山的区别为 : 子囊壳直
径较小 ; 附属丝数目较少 ; 子囊数 目较少 ,
体积较小 ; 子囊抱子亦数目较少 , 体积较
小 。 但在所有形态上一致 , 故立为 新 变
种 。
参 考 文 献
1.J .J,且,`r.`rJ
JI1 .JIJ4
ó.L一`
P e r iht e e i a P l e r u m q u e h yP
o P h尹l a , s ub -
s P a r s a a d s ub g
r e g a r i a , a t r o

b r u n n e a
,
9 10
-
b o s o

d e P r e s o a
,
( 9 2一 ) 10 5一 12 0 (一 1 3 5 ) “ m
d i a m
. , e e l lul a e P a r i e it s ex t e r i o r i s i r r e g ul a
-
r i t e r a n g u l a t a e
,
7
.
6一 17 . 8 拜m d i a m . ; a P -
P e n d i e e s e i r e a 3 2一 6 5 , r e e t a e v e l e u r v a t a e ,
r a r o s
ub u n d u l
a t a e
,
d i a m
.
p e r i t h e o i i l一 1号
( 10 0一 2 30 拼m ) l o n g a e , i n l a t i t u d i n e
a e q u a le s , 5
.
1一7 . 1 (一8 . 1 ) 拼m l a t a e , o m n i n o
t e n ul t u n i
e a t a e
,
l e v e s v e l v e r r u e u l o s a e P r o P e
b a s im
,
h y al i n a e
, 阶 e P e e s e P t a t a e , r a r o l -
se P饭 t a e P r o P e b a s im , a P i e e s P i r a l i t e r
ar e t e l一 1告 e o n v o l u t i s ; as e i ( 5一 ) 7一9
(一1 2 ) , o r d i n a t i i n f o r m a e t i n m a g n i t u -
id n
e , o v a l e s
, s u b o v a l e s v e l s u b g l o b o s i
,
s a e P e b r e v i t e r s t i P i t a t i
, r a r o s u b s e s s i l e s a d
解 s s i l e s , 4 5 . 7一5 3 . 3 X 3 3 . 0一性 0 . 6 协m ; a s e o -
名 P o r a e 3一5 , e t i a m o r d i n a t i i n f o r m a e t 垃
m a g n i t u id n
e , e l il P s o i d e a e
, e l l iP s o i d o
-
o b l o n g a e
,
2 1
.
5一一 27 . 9 x 1 0 . 6一 12 . 7 “ m .
[ 5 ]
〔 6 ]
[ 7 ]
郑儒永 、 陈桂清: 微生物学报 , 17 ( 3) : 1 89 一
1 9 7
,
l , 7 7

郑儒永 、 陈桂清: 微生物学报 , 17 ( 3 ) : 19 8一
2 10
,
19 7 7
0
郑儒永 、 陈桂清 : 微生物学报 , 17 ( 4) : 2 81 一
2 9 2
, 19 7 7

郑儒永 、 陈 桂清 : 微生物学报 , 18 (l ) : 1 一 2 2 ,
19 7 8
0
S a l m o
一i , E . 5 . : 汉刀刀 . M y c o l一 , 6 : 5 25 , 19 0 8 .
P i r o z y n sk i
,
K
.
A
.
: M y c o l

P a P
. ,
N o
.
1 0 1 : 2一
2 3
,
l夕6 5 .
S a l m o n
,
E
.
5
.
: 才 n ” . M y c o l . , 5 : 4 7 6一 4 7 9 ,
19 0 7
-
T A X O N O M I C S T U D IE S O N T H E G E N U S U N C I N 〔j L A
O F C H IN A
V
.
N EW S P E C IE S A N D N EW V A R I E T Y O N H A M A M E L I D A C E A E,
P A P I L L 10 N A C E A E
,
R U T A C E A E A N D S A L IC A C E A E
Z h e n g R u y o n g C h e n G顽 q i n g
(孙 s亡落t倪 t e o f 皿艺伴 。石落。之0 9 9 , A c a d e饥落a s 落升落。气 B e灯讯g )
F o u r l o r e n e w s P e e i e s a n d o n e m o r e
n e w va
r i e t y o f t h e g e n u s U儿 e落” 邵 l a o f C h i n a
o n f o u r f a m i l i e s o f h o s t P l a n t s a r e a P
-
P e n d e d
.
T h e y a r e : U n e i n u l a u a 一沁b i l is
s P
.
n o v
.
o n H a m a z n e l i d a e e a e
,
U n e in u l a
m a a e k勿 e s P n o v . 0 1 1 P a P i l l i o n a e e a e ,
U n e i n u l a e 砂o d i a e s P
.
n o v
.
o n R u t a e e a e
,
刃月 e in u la t en u i t u n ic a at s P . n o v . a n d
U竹 c坛” 祝 l a 乙。 ” g落s夕o r a hZ e n g e t C h e n v a r
.
m i n o 护 v a r
.
n o v
.
o n S a l i e a e e a e
.
O f w h i e h
,
U ” c落外韶 l a e , o d公ae s P . n o v . 15 t h e f i r s t
r e e o r d o f a n U ” c落” , 乙a P a r a s i t i z i n g o n t h e
f a m i l y R u t a e e a e
.
L a t i n a n d C h i n e s e d i a g n o s e s a r e g i v 户 n
f o r t h e ab
o v e f i v e n e w t a x a
.
D i f f e r e n e e s
b e tw e e n t h e n e w t a x a 田n d t h e i r r el a t e d
s P e e i e s o n t h e s a ln e o r d i f f e r e n t f a m i li e s
a r e a l s o d i s e础 s e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