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 16期
收稿日期 2013-07-05
项目 重阳木 秋枫
学名 Bischofia polycarapa Airy Shaw Bischofia javanica ablume
叶 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叶缘细锯齿(4~5 个/cm),叶片纸质,侧生小
叶柄长 0.5 cm
基部宽楔形,叶缘粗锯齿(2~3 个/cm),叶片近革质,侧生小叶
0.8~1.4 cm
树皮 细纵裂,浅棕黄色(老时暗黑褐色),厚 0.6 cm 近平滑,老树皮粗糙,不开裂,褐红色,厚 1 cm
枝条皮孔 枝条皮孔明显 枝条无皮孔
花 总状花序,花期 4—5 月 圆锥花序,花期 2—3 月
果 果径 0.5~0.7 cm,果熟时为红褐色 果径 0.6~1.0 cm,果熟时为蓝黑色
落叶性质 落叶树种 常绿或半常绿树种
树高和胸径 乔木,树高可达 15 m,胸径可达 50 cm(稀 1.0 m) 大乔木,树高可达 40 m,胸径可达 2.3 m
表 1 重阳木和秋枫的区别
1 重阳木和秋枫的共同特征
大戟科(Euphorbiaceae)重阳木属(Bischofia Blume)植物
共有 2 种,即重阳木(B.polycarpa)和秋枫(B.javanica)。两者
均为乔木,三出复叶(稀 5 小叶),具长柄,花单性,雌雄异株
(稀同株),圆锥或总状花序,腋生,下垂,无花瓣,无花盘,萼
片 5,离生,半圆形,内凹为勺状。雄花:萼片镊合状排列,初
时包围雄蕊,后外弯,雄蕊 5,分离,与萼片对生,退化雌蕊短
宽;雌花:具退化雄蕊,子房 3(4)室,每室 2 胚珠,花柱 2~4,
长而肥厚,果球形,浆果状,种子 3~6,长圆形,无种阜,外种
皮脆壳质,胚乳肉质,胚直立,子叶宽扁 [1-3]。两者生长迅速,
树高、胸径生长均表现前期速生,5~10 年为树高生长高峰
期,20 年后缓慢下降,10~15 年为胸径生长高峰期,材积生
长初期较慢,5 年以后上升快,幅度大,持续时间长,一般可
达 35 年,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
旱瘠薄,但在温暖湿润土壤上生长最好,能耐水湿,对二氧
化硫有一定抗性 [4]。两者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及太平洋
各岛,我国均产。重阳木和秋枫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能耐水
湿,抗风力强,生长快,树姿优美,绿荫如盖,叶色随季相变
化(早春鲜绿光亮,入秋叶色转红,艳丽悦目),是著名的秋
天色叶树种,为优良的行道树、庭荫树和堤岸树,近年来也
成为林业“绿色屏障”森林生态景观林建设的优良树种,既
可单独栽植成景,也可与其他树种混交彼此衬托掩映,增加
景观效果 [5-7]。
2 重阳木和秋枫的区别
由于外观、生活习性相似,人们(特别是厦门和台湾民
众)常把重阳木[别名茄冬(台湾)、秋枫]和秋枫[别名茄冬(台
湾)、高梁木(广西)、水蚬、重阳木、胶东]混淆,把两者混为一
谈,给生产上带来混乱 [8-10]。笔者根据生产实践中,从重阳木
和秋枫的叶、树皮、枝条、花、果、落叶性质、树高和胸径等方
面,对两者进行辨别。两者区别见表 1、图 1、图 2。
重阳木属树种重阳木和秋枫的辨别
陈文杰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林业站,福建龙岩 364011)
摘要 重阳木和秋枫同为大戟科重阳木属树种,由于两者的外观、生活习性相似,人们常把两者混为一谈。该文对这 2 个树种的生物
学特性、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区别。
关键词 重阳木属;重阳木;秋枫;形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 S71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62-02
图 1 重阳木的形态特征
1
2
3
4
5
6
注:1—果枝;2—雄花枝;3—雌花枝;4、5—雄花;6—雌花(吴翠云绘)。
1
2
图 2 秋枫的形态特征
注:1—果枝;2—花(余汉平绘)。
重阳木为落叶乔木,高达 15 m,胸径 50 cm(稀达 1 m),
树皮浅棕黄色,老时暗黑褐色,纵裂,小叶圆卵形或卵状椭
圆形,长 6~9(14)cm,宽 4.5~7.0 cm,
先端短尾尖,基部圆或微心形,叶缘
细锯齿 4~5 个/cm,顶生小叶柄长
2.5~3.5 cm,两侧小叶柄长约 0.5 cm,
总状花序腋生,下垂,雄花序长 8~
13 cm,雌花序较疏散 ,花柱 2(3),
果径 0.5~0.7 cm,熟时红褐色,花期
4—5 月,果期 10—11 月,我国产于
秦岭、淮河流域以南至华南北部,在
长江流域中下游平原广泛分布[11-13]。
秋枫为常绿或半常绿大乔木,
高达 40 m,胸径 2.3 m,树干圆满通
直,树皮褐红色,近平滑,老树皮粗
糙,小叶卵形、椭圆形或倒卵状长
椭圆形,长 7~15 cm,宽 4~9 cm,先端短尾尖,基部宽楔形,叶
缘粗锯齿 2~3 个/cm,无毛,顶生小叶柄长 3~4 cm,两侧小叶
柄长 0.8~1.4 cm,托叶长约 0.8 cm,早落,花小,雌雄异株,多
162
!!!!!!!!!!!!!!!!!!!!!!!!!!!!!!!!!!!!!!!!!!!!!!!
分布均匀(图 5)。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以长寿花叶片为供试材料,进行了外植体的消毒、
初代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结果表明:长寿花叶片一步成苗
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 MS+6-BA 0.5 mg/L+NAA 0.1 mg/L+蔗
糖 3%+琼脂粉 6.5 g/L,试管苗在 MS 基本培养基上增殖系
数较高,试管苗生长健壮。
细胞分裂素在试管苗的增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萌发生长。但并不是说细胞分
裂素浓度越高越好,该研究发现,虽然长寿花试管苗在附加
5.0 mg/L 6-BA 的 MS 培养基上增殖率很高,植株密集,但是
试管苗的长势差,发生了玻璃化,移栽之后一般都很难成活。
所以数量不能作为衡量试管苗增殖的唯一指标,还应结合瓶
苗的长势进行评价。而衡量瓶苗质量的好坏,主要依据苗的
根系状况、整体感、出瓶苗高、叶片数 4 个方面进行判定 [12]。
其中,根系状况对瓶苗质量影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其次是整体感、出瓶苗高和叶片数。
4 参考文献
[1] 安雪,李霞,潘会堂,等.16 种室内观赏植物对甲醛净化效果及生理
生化变化[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2):379-384.
[2] 冯德红,罗琴.长寿花中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J].云南师范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9,29(3):69-73.
[3] 戴呈玲.长寿花种苗销售平稳增长[N].中国花卉报,2012-02-28(5).
[4] 张树宝.花卉生产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5] 邓群仙,张雅新,王冲.长寿花离体繁殖技术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
报,2005,23(2):195-198.
[6] 李玉梅.长寿花的快速繁殖[J].广西热带农业,2009(4):65.
[7] 罗娅,汤浩茹,邓涛艳,等.长寿花快繁及试管苗开花研究[J].安徽农
业科学,2009,37(6):2389-2390,2394.
[8] 程军.重瓣长寿花花序离体快繁研究[J].北方园艺,2010(2):166-168.
[9] 关艳清,柳玉晶,张秀丽.长寿花叶片愈伤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
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20-22.
[10] 孙利娜.长寿花嫩叶片的组织培养研究 [J].西部林业科学,2011,40
(2):48-51.
[11] 段鹏慧,李兴泽.重瓣长寿花叶片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中
国农学通报,2010(1):169-172.
[12] 陈世昌.植物组织培养[M].2 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图 2 叶片诱导的完整植株
图 3 玻璃化苗
图 4 增殖的试管苗
图 5 试管苗的根系生长情况
(上接第 145页)
朵组成腋生的圆锥花序,雄花序长 8~13 cm,萼片膜质,退化
雌蕊小,雌花:萼片边缘白色,膜质,子房无毛,果径 0.6~1.0
cm,褐色或淡红色,种子长约 5 cm,花期 2—3 月(福建),果
期 8—10 月,我国产于台湾、福建南部及华南、西南南部和
四川南部,各地平原多栽培。
3 参考文献
[1]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2964-2967.
[2] 陈存及 ,陈伙法 .阔叶树种栽培 [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522-523.
[3] 何国生 .福建省主要森林植物彩色图鉴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2:141-142.
[4] 李玉科,邱进清,肖石海.阔叶树种苗生产[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2:86-87.
[5] 张丽,贾志国.几种常被混淆的槭树属树种辩别要点 [J].林业实用技
术,2012(9):34-35.
[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592.
[7] 祁承经,汤庚国 .树木学(南方本)[M].2 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8] 庄雪影.园林树木学(华南本)[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9]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2 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10] 邓莉兰.树木学实验实习教程(南方本)[M].北京:新华书店北京发
行所,2012.
[11] 毛龙生.观赏树木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2] 张天麟.园林树木 1 600 种[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10.
[13] 藏德奎.园林树木学[M].2 版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12.
陈文杰:重阳木属树种重阳木和秋枫的辨别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