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甜菜树属在我国云南发现



全 文 :1 0 8生物科学信息 1 9 9 0
普酸酶基因或潮布索抗性基因导入水稻细胞 , 并获得带转移基因的水稻植株 。 这此细菌基因
被水稻的启动子 f l如地把端 J , 且合成了足以检测列的葡糖汗酸酶和潮霉索抗性物 。 这为水稻
的品质育种 、 产量育种及抗性育种带来 了希望 。
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或二— 单倍体 花药或花粉培养也被认为是加速水稻育种的重要的生物技术 。 其优点在于从单倍体再生植株 , 通过人工加倍易于获得纯合的二倍体 ,
其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 然而 , 培养花药获得的绿苗率太低 , 还不足以使这一技术应用于水
稻育种 。
最近 , 有些学者采用花药漂浮培养获得较好结果 。 花药培养于液体培养基表面 , 形成 的
小细胞团转移到新鲜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 , 大约三周生产愈伤组织 , 然后把愈伤组织转移到
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水稻植株 。 每 j _ 0 个花药可形成大约功 。一 2叨块愈伤组织 , 其中50 % 可 分
化形成再生植株 。 总体上 , 每培养 10 个花药 , 即可获得大约 ]_ 0 株绿苗 。 这已足够说明花药
或花粉培养这一生物技术可用于水稻育种 。
体细胞克隆变异 培养的水稻细胞 , 或多或少产生某些体细 aJ 克隆变异 (无性变异 ) ,
形成突变体的倾向 。 从这些突变体中 , 已筛选培育出抗除草剂的水稻品种 , 以及有趣的水稻
矮小植株 。
结语 木文评介的生物技术仍在发展 中 , 这此技术肯定有助于推动水 稻 育 种 。 事 实
上 , 运川这业生物技术已培育出一些有希望的水和品种 。
甜菜树属在我国云南发现
李文政 (西南林学院 昆明 6 5 0 3 0 7)
作者在编写 《云南植物志 》的过程中 , 通过对山抽子科 O p il ac e ae 进行深入研究 , 在我国
云南发现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甜菜树属 M e h e nt h a p i o r r e 及其新分类 群 。 19 8 6年 , 1 9 8 8 年 作
者分别数次到元江铜厂冲 , 米茨卡河 , 青龙厂等地进行野外采集工作 。 获得了可供研究的第
一手材料 。
甜菜树属的新种— 长蕊甜菜树 M e l i e n t h a l o n g i s t a o l i n 。 a W . z . L i . s P , n o v . 是一个小乔木 , 高达 0] 米 , 直径达拓厘米 , 树皮灰白色 , 平滑或龟裂 。 小枝绿色 , 有灰自色皮 孔 。
单叶互生 , 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 全缘两面无毛 , 密被小凸起 , 中脉两面凸起 , 侧脉在下
面凸起 。 圆锥花序在主干和老枝上簇生 , 在小枝上单生于叶腋 , 长达 8 厘米 ; 花 单性 , 雌雄
异株 , 花瓣四 , 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 , 淡绿色 , 雄蕊与花瓣同数而对生 , 花药 卵形 , 黄色 ,
花盘微四裂 , 裂瓣与雄蕊互生 。 圆锥果序多着生于老茎上 , 核果浅黄色 , 椭圆形 , 长约 3 厘
米 , 径约 2厘米 , 外果皮薄 , 革质 ; 中果皮肉质 , 多汁 ; 内果皮木质 。
老茎生花 , 老茎结果表明甜菜树属富于热带性 , 属于热带区系 。 因而多分布在我国云南
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海拔 1 0 6 0米的元江干热河谷区 。
长蕊甜菜树M e h e nt h a l o n g i s t a m in e a 的嫩枝 , ” 一卜和花序当地哈尼族 , 弈族 , 瑶族作 蔬
菜吃 。 味甜 , 鲜美可 目 。 集市 _卜出售 , 当地称甜菜树 。
第 2卷第 3 期 生物科学信息
果株主干上结实累累 , 一果序果多达 46 个之多 。 核果 中果皮肉质 , 多汁 , 乳自色 , 味酷
似荔枝 , 很好 吃 ; 种子大 , 窗含胚乳 , 味与板栗略同 。 为我国新发现的木本经济植物 , 可供
发展利用 。
甜菜树属在疏菜短缺的干热河谷区发现 , 不仪对本区农民生活的改善 , 经济的发展有现
实意义 , 而且因为是木本蔬菜 , 在山地发展 , 在一定程度上 可缓解蔬菜和粮食争地的矛盾 ,
将为推动该省立体农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 同时 , 对山抽子科属间关系 , 分类系统的理论
研究亦具重要意义 。
控制害虫的新设想
不育基因的生物工程
郑文惠 龚 和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8 0)
害虫防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害虫给农作物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 巨大的 。 在长
期生产实践中 , 人们己经发展了各种方法来控制害虫 , 其中包括农业防治 、 化学药剂防治 、
生物防治 ( 应川微生物杀虫剂和天敌昆虫 ) 、 物理防治和遗传防治等防治和技术 。 但是这些方
法 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 有的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 。 例如作为目前生产中占主
导地位的化学药剂防治 , 已给人类带来了很大麻烦 , 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抗性 , 导致农药 的
用量和种类急剧增加而加速环境污染 , 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危及人类 自身的生存。 同样遗
传防治法即利用辐射技术或 化学不育齐lJ处理后释放不育雄虫和 自然界雄虫 竟争与雌虫交配 、
通过染色体和细胞质不亲和性等特点使雌虫不能产生后代的方法 , 虽然具有对环境安全和经
济等优点 ,并且在关国旋皮蝇防治中已取得成功 ,但这种方法 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 从而限制了
它的进一步推广`使川 。 其主要是 : ①释放雄虫经辐射处理后生活力较弱 , 和 自然界中雄虫竟
争能力差 , 所 以译放数 狱要很大刁`能有效 ; ②释放大量的雄虫 , 在饲养和释放过程中要进行
性别鉴定 , 一在技术上有一 定 %l 难 ; ③这种不育技术一般只适用于生活史中只交配 一 次 的 昆
虫 。 即使对于女全 {可非的利用生物杀虫 kl 防治害虫的方法 , 近来 也出现了很多新间题 。 例如
已发现很多害虫对你云金杆菌毒蛋自产生抗性 。 所 以寻找防治害虫的新途径 、 新方法是十分
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
雌性不育基因生物工程作为害虫防治新途径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重组 D N A 技术 , 使
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发生了革 命性 的变化 , 在医学 、 农业和工业上都显示出 一 f 巨大的应用潜
力 。 重组 D N A技术也已匡川于比虫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 使人们加深 了对昆虫生 命 本
质的理解 , }司时 一也为 子找杏虫防治新途径 与新方法奠定了一定基础 。 目前微生物农药的基因
工程已有很大进展 , 关困和比利时等国的科学家 已成功地把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导入西红
柿和茄草中 , 并 已显示出杭虫特性 。 刊用昆虫杆状病毒作为基因载体 , 并发挥病毒感染的特
点来防治害虫的研究 也有石角沟进展 。 但 真正利用 昆虫基因本身的表达产物来消灭和控制害虫
还只是设想或处在起步阶段 , 其 , }“ 包括伉性基因 、 毒素基因 、 神经多从激索基因 、 性不 育丛
因等 。 80 年代后期 , 关囚马全特大学的 J . B .科曲特和八 . K . 科马龙教授提出了通过雌性不育
基因 ( F 。 m a l o s t e r il 讼讯 : 刽 n o s , 工犷5 )遗传工程控制害虫危害的设想 , 如 卜图所示 。 即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