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子属植物的引种栽培
李艳萍
(青海省西宁市园林植物园 810001)
子属植物均为落叶灌木 ,广
布于亚(除日本外)、欧 、非三大洲的
温带地区 ,我国有 50余种 ,多生长
在西部及西南部地区;青海省有 11
种 1 变种 , 以孟达 、互助 、大通 、黄
南 、玉树等林区为多 ,一般生长在海
拔1 800 ~ 4 100 m 的高寒 、干旱地
带 ,垂直分布带宽 ,适应性强。
子属植物枝条细长柔软 , 姿
态舒展 、优美 , 花有白 、红 、红粉等
色 ,是优良的观赏植物 。西宁植物
园对本属植物的引种始于 1983 年 ,
从野外采集起步 ,现引种栽培有 6
种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
1 引种繁殖
采用 3 种方式引种 子属植
物 ,即野外采集 、播种繁殖和无性繁
殖。
1.1 野外采集
活植物引种试验表明 ,在西宁
地区以 4 、5月和 10 、11 月引种成活
率较高 ,可达到 90%以上 ,最佳期为
采集地的 子属植物将要萌动时。
1.2 播种繁殖
(1)9 ~ 10 月采收种子 ,去除果
肉 ,洗净 ,用 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60 min ,捞出种子用清水洗净 ,阴干。
(2)种子需在 2 ~ 7℃条件下沙
藏5 ~ 6个月 ,才能打破休眠。经低
温处理的种子 ,播后在适宜条件下
30 d 左右即可发芽 , 出苗率可达
87%,而干藏的种子出苗率只有
14%。西宁地区播种以 4月中旬为
宜。
1.3 无性繁殖
(1)6 月下旬至 7 月下旬 ,选择
成熟而有弹性的枝条剪取插穗 。
(2)利用适当浓度的植物生长
激素处理插条基部切口 ,能诱发根
的形成。如用 100×10-6的生根粉
溶液浸泡插穗基部 3h ,而后扦插 , 40
d后即可生根 , 生根率可达 72%。
不用生根素处理的插条 ,生根率只
有 8%~ 32%。
(3)适宜扦插生根的插床底部
温度为 23 ~ 27℃,应用全光喷雾技
术效果更好。
2 栽培管理
2.1 水分和光照是影响成活和生
长的主导因素
青海省各林区多为偏酸性沙质
土壤 ,而本园土壤为 pH值 7.5 ~ 8.5
的栗钙土 ,引种栽培的 6种 子属
植物在这种土壤条件下生长良好 ,
开花繁茂 , 说明本属植物对土壤要
求不严格 , 但对土壤水分有一定的
要求 , 特别是生长季节 。实践证明
土壤水份和光照是影响本属植物成
活 、生长的主导因素 ,在栽培中应将
其栽植在光照较好的地段 ,而且应
加强人工灌溉 ,保持土壤湿润 。
此外 ,本属植物对空气相对湿
度要求不严 ,西宁地区降水量 368.2
~ 460 mm ,集中在 7 ~ 9 月 ,年蒸发
量 1 612 mm ,平均相对湿度 56%,本
属植物生长良好。
2.2 须根发达 、易移栽 、耐修剪 ,管
理中应选好造型
本属植物根系较浅 ,毛细须根发
达。这一特性特别便于分株繁殖与移
栽 ,又因其萌芽能力强 ,耐修剪 ,易于
造型 ,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2.3 病虫害防治
经过多年观察 ,危害 子属植
物的虫害主要是糖槭蜡蚧 ,用 40%
氧化乐果乳油配制成 0.125%的溶
液 ,或用 5%高效顺反氯氢菊酯乳
油 ,配制成 0.056%~ 0.067%的溶
液 ,在 4月中旬喷洒 ,效果很好 。
3 引种结果
我园自 1983 年以来 ,对 子属
植物进行了引种试验 ,引种成功的
青海野生种类有 6 种 ,栽培试验证
明 ,它们对西宁地区的气候及土壤
条件基本适应 ,值得加速繁殖推广 。
(1)水 子(Cotoneaster multi-
florus Bunge)
产于青海省海北 、海东 、黄南 、
果洛 、玉树等地 ,生长在海拔 2 200 ~
3 600 m的山坡杂木林或沟谷灌丛
中 ,1984 年由互助北山林场引入我
园。
花白色 ,小而繁 ,花期 5月。果
鲜红色 , 果红期 9 月 。该树种高可
达 3m ,冠幅可达4 m ,丰产年红色的
果实缀满枝头 ,象一把巨大的红伞 ,
点缀草坪十分壮观 。
(2)匍 匐 子 (C.adpressus
Bois.)
产于青海省互助 、乐都 、循化等
地 ,生长在海拔1 750 ~ 2 600m 的山
坡阳面和灌林中 , 1992 年由循化引
入我园。
灌木茎不规则分枝 ,平铺地面
或岩石上 。花粉红色 , 花期 5 月。
果红色 , 大而圆 ,果红期 8 ~ 9 月。
因其枝叶匍匐 ,枝条伸展 ,耐修剪 ,
红果长挂不落 ,是极好的盆景材料 ,
亦可配置假山等景点。
(3)灰 子(C.acutifolius Turcz .)
产于青海省大通 、乐都 、循化 、
玉树等地 ,生于海拔 1 800 ~ 3 700 m
的阴坡林下 ,于 1983年由大通宝库
林区引入我园 。
花期 5 ~ 7月 ,花朵粉红色。果
期 8 ~ 9月 ,果黑色 。该树种树形秀
Cultivation Technique 栽培技术
12
林业实用技术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2002·6
DOI :10.13456/j.cnki.lykt.2002.06.004
丽 ,果色黢黑 ,作为园林观果植物 ,
价值很高 ,宜于绿地草坪边缘栽植
或在花坛内丛植 。
(4)西 北 子 (C.zabelii
Schneid.)
产于青海省门源 、循化 、班玛等
地 ,生在海拔 2 400 ~ 3 600 m的林中
空地 、河谷及灌丛中 ,1984年由循化
引入我园栽种。
聚伞花序稍下垂 ,有浅红色花 3
~ 15 朵 ,花期 5 ~ 6 月。果鲜红色 ,
果期 8 ~ 9 月。该树种枝条纤细柔
软 ,花枝细长 , 花色粉红 ,果实鲜艳
夺目 ,是庭院 、绿地中极好的观赏树
种。
(5)平枝 子(C.horizontalis Dc-
ne.)
产于青海省循化 、班玛等地 ,生
长在海拔 2 000 ~ 4 000 m 的林缘山
坡或岩石山坡上 ,于 1992 年由循环
化引入我园。
落叶匍匐灌木 ,枝条水平状开
展 ,呈整齐的两行分枝 ,给人以飘逸
之感。花期 6 月 ,粉红色。果期 9
月 ,红色。该树种花繁果艳 ,树形独
特 ,不仅是制作盆景的良好材料 ,也
是良好的庭院观赏植物 。
(6)小叶 子(C.microphyllus
Wall.ex Linoll.)
产自青海省孟达林区 ,生长在
海拔2 500 ~ 4 100 m 的多石山坡地
及灌丛 ,于 1990年由循化引入我园。
常绿矮生灌木 ,高达 1 m ,叶片
革质 ,花单生 , 5 ~ 6月开白花 , 8 ~ 9
月结红果 , 是点缀园林假山的优良
树种 ,也是极好的绿篱材料。
4 园林应用
(1) 子属植物属温带花木 ,具
有较强的适应性 , 特别对土壤的酸
碱度及透气性要求不高 ,这就为这
类植物的进一步推广栽培提供了广
阔的前景 。
(2)本属植物具有繁殖容易 ,生长
迅速 ,树形优美 ,景观效果好等优点 ,
可以进行草坪空地 、广场孤植 、群植 ,
也可以在庭院道路两旁 、街道彩花带
等列植 、对植 ,增加景观效果。
(3)其花期与丁香属 、山梅花
属 、忍冬属 、荚迷属等中的一些种的
花期相同 ,可以在园林中混合栽培
成不同色彩和造型的花丛 , 以丰富
园林景观 。
(4)本属植物的果实多而艳 ,可
与苹果属 、蔷薇属等观果植物混合
栽种 ,丰富秋季的色彩与景观 。
☆
︵福建省永泰县城峰林业站
350700︶
张清桐
桐棉种源马尾松切根苗造林
为了提高
马尾松的商品
林经营效益 ,
发挥其地理种
源 的 遗 传 作
用 , 我 站 于
1997 年开始引
种育苗 , 翌年
实施桐棉马尾
松和本地马尾
松种源造林对
照试验 , 在实
施过程中采用
部份经切根处
理培育的苗木
进行了造林试
验。
供试的桐
棉种源马尾松
种子由省林业
厅种苗站提供 ,本地种源马尾松种子
由永泰县种苗站提供。上述两个种
源的马尾松种子在永泰县苗圃培育
成苗。桐棉马尾松和本地马尾松分
别在育苗期进行切根和不切根两种
培育。试验采用双因素 2个水平设
计。造林密度 240株/667 m2 ,造林时
间为 1998年 1月 12 ~ 13日 ,每个试
验小区的周边栽植木荷作为标记 ,试
验林幼年期每年进行 2次抚育。
2001年 1月 8 ~ 9 日对各小区
的幼树保存率 、胸径和树高进行了
调查 ,其结果表明:(1)保存率最高
的为桐棉马尾松切根苗造林 , 达
89.5%,比桐棉马尾松不切根造林
和本地马尾松切根 、不切根造林分
别提高 8.4%、9.5%与 13.4%;(2)
桐棉马尾松切根苗造林幼树胸径 、
树高生长为3.26 cm 、3.29m ,桐棉马
尾松不切根的胸径 、树高生长分别
为2.45 cm 、2.79 m ,本地马尾松苗木
经育苗切根造林胸径 、树高生长分
别为2.1 cm 、2.47 m ,本地马尾松不
切根造林胸径树高分别为1.85 cm、
2.24 m。桐棉马尾松苗切根苗造林
比不切根造林和本地马尾松苗切根
造林与不切根造林平均胸径分别提
高0.81 cm 、1.16 cm 和 1.41 cm ,平
均树高分别提高 0.5 m 、0.82 m 和
1.05 m。
不同处理不同种源对胸径 、树
高生长以及转换后的幼树保存率进
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对
胸径 、树高生长以及幼树保存率的
影响差异极显著;优良种源桐棉马
尾松对幼树保存率 、胸径 、树高生长
差异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苗木经
育苗切根处理后上山造林对保存
率 、胸径 、树高生长差异的影响达到
极显著水平;种源与苗木切根交互
作用对保存率的影响不显著 ,对胸
径 、树高的生长达到显著水平 。用 q
检验法可以得出 ,(1)桐棉马尾松切
根处理平均胸径与其他 3 种处理的
平均胸径差异极显著 。桐棉马尾松
无切根平均胸径与本地马尾松无切
Cultivation Technique 栽培技术
13
林业实用技术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