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刺揪属一新变种一一毛脉刺揪研究初报 `
省农林学校 余清珠
束} 1揪属五 加 科 ( Ar al` a e ea e )刺 揪 属
(Kaz
o Pao ax Miq )
, 为落叶乔 木 , 是 我
国速生树种之一① 。 由于生长快 , 材质好 ,
木材纹理美观 , 为民用 良材 , 因而在人为活
动频繁的地区 ,成材树多被砍伐殆尽 。 近十几
年来 , 这个树种引起了许多省极大的重视 ,
我省已把刺揪列为秦巴山区速生珍贵树种之
一② , 教学和科研单位亦设专题进行研究 。
几年来 , 我校陆续在陕南 、 关中和陕北
休区的 1 8 个县 , 对刺揪分 布 及种类进行 了
调查 , 并在黄陵 、 南郑和眉县等县的 6 株大
树上采集了一批标本 。 经与有关资料查对③ ,
发现我们在黄陵乔山 林 业 局 建 庄 林 场 西
桦 沟 林 内 采 集 的 标 木 (标本号 7 9 1 0 2 、
8 1 9 2 3 ) 与刺揪 (原变种 ) K . v a r . S e P t e -
, , ; l o b: :` 和深裂 刺 揪 K 。 v a r . m a x i二 o w i c 二 `
(厂 . H o u t t e ) 及毛叶刺揪 K 。 v a r . ” : a g ” i f -
化二 ( Z a bd ) 变种的主要形态特征不相符 。
具主要差异为 : 新采 集 的 标 准 号 7 9 10 2 、
8 1 9 2 3标木 , 幼树和大树的叶背面 均无短柔
毛 , 仅在放射脉上有枝状等疏柔毛 , 脉结合
处更密 。 叶裂深度近 1 / 2 , 先端骤尖 。 刺揪
(原变种 ) 幼树的叶背面具疏柔毛 , 大树的
叶背和放射脉上均无毛 , 叶裂深度近 1/ 4 ,
先端渐尖 。 深裂刺揪幼树和大树的叶背面均
有短密柔毛 , 脉上更密 , 叶裂深度 达 34/ ,
先端渐尖 。 毛叶刺揪幼树和大树的叶背面密 -
二匕短柔毛 , 脉上更密 。
1 9 8 1年 , 我们再次到所采标 本 的 原生
长地区进行野外观察和采集标本 , 同时分别
研究了有关单位的标本 、 资料 , 并进行了化
学检验 (分离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 ) , 结合
调查中所作的树干解析资料 , 进 行 分析 查
对 , 发现在黄陵采集的标本 , 无论在形态特
征 、 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及生长量等方而 ,
均与变种有显著差异 。 因此 , 我们认为 : 放
射脉有棱状等疏柔毛 , 在脉结合处更密的这
一类群 , 应成为刺揪属的另一个新变种 。 经
西北林学院曲式曾副教授鉴定 , 命名为毛脉
束!1揪 K a l o P a ” o x s e P t e m l o b :` s ( T卜t : n b )
K o id z
. v a r
。
P f l o s 材 5 Y u 。
1 9 5 2 年 1 1 月 2 7 日 , 经西北 林 学 院牛
春山教授 、 西北植物研究所付坤俊研究员 、
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孙林夫高级工程师 、 西
北林学院曲式曾副教授 , 省林科所李家骏 lM
研究员等专家鉴定 , 确定是一个新变种 。 现
将有关形态特征 (仅与原变种比较 ) 报告如
下 :
一 、 形态特征
新变种和原变种在形态特征上主要差异
是 :
.1 皮刺 : 新变种中 、 老龄 树 干上 ( 20
~ 4 0 年 ) 活枝以下 , 皮刺绝大 部分 脱 落 ;
来此项研究系在西北林学院曲式曾副教授热情
指导下进行的 。 参加这一研究的还有本校造林教研
组郑元忠同志 。
过氧化物同工酶分离 , 系由省农林科学院分析
室协助进行的 , 特致谢意 。
幼树主干 (3一 5年 )中部 , )戈耳: {}木 化 , 略
短 , 较稀 , 棕渴色 。 !币原 变种中 、 老龄树千
上 , 皮刺绝大部分宿存 。 幼树主干中部 , 皮
刺略 一长 , 较密 , 灰褐色 (见照 片 1、 2 、 3 、
4 )
。
照片 4 原变种幼树皮刺着生情况
2
. 叶形和开裂深度 : 新变 种 中 、 老龄
树叶片 5 ~ 7 裂 , 中裂 , 开 裂 深 度近 1 / 2 ,
裂片先端骤尖 ; 幼树叶形 、 开裂深度与大树差
异较小 。 而原变种中 、 老龄树叶片 5一 7 裂 ,
浅裂 , 开裂深度近 1 / 4 , 裂片先端渐尖 , 幼树
卜卜形及开裂深度多变 , 与大树差异较大 (见
照片 2 原变种中 、 老龄皮朝宿存情况
照片 5 、 6 、 7 ) 。
3
. 叶背被毛情况 : 新变种中 、 老龄树和
幼树叶背 、 放射脉上有枝状等疏柔毛 , 脉结
合处更密 。 而原变种 中 、 老龄树 和 幼 树 叶
肯、 放射脉以及脉结合处均无毛 ( 见照片 8 、
J
、 图 1 ) 。
照片 5 新变种中 、 老龄树的叶形 、 裂
叶先端 、 裂粼情况
服斤 6 娜业钾甲 、 忿瞬拼四叮邓 、 裂盯先端 、 裂刻情况
照片 7 ①新变种幼叶形 、 ②⑧原变 种幼 叶 形 〔②为南郑 、 ③为周县 )
4
. 宿存的花柱和柱头 : 新变种的宿存花
{ l
一较短 , 一长仅 0 . 7 ~ 1 . 0 毫米 , {一上挤: 一二 裂 .
较全、 ; , 长 0 . 5一 0 . 7 毫米 。 一苗原变种 f ;勺林r 有
花柱较长 , 为 1 . 0一 l 。 5 毫米 ; 柱头 二 裂 ,
较长 , 为 0 . 7~ 1 . 0 毫米 。
二 、 化学检验
化学检验采用分离过氧化物同工酶 。 所
用材料是 1 9 8 0 年从原采集标本的树 下挖 掘
的 1一 2 年生根粟苗 , 又在校部苗圃经 过 继
续培育的 3年生苗 , 于生长初期 ( 4 月下旬 )
采集新梢土部叶片一 , 作为供试样品 。 电泳分
离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酞 胺 凝 胶 电泳 , 用
7 0%凝胶系统和 p H 8 . 3 T ir s 一甘氨酸 缓 冲
系统 。 电流强度为 1 毫米 /厘米 , 电泳 时 间
90 分钟左右 , 在 4℃冷箱 中进行 。 酶定位采
川改 良的酷酸联苯染色法 。
电泳分离后 , 新变种和原变种过氧化物
同工酶 , 可见酶带的条数和带序有一定的差
异 。 生长初期新梢土部叶片可 见 六条 酶 带
( P l
、
2
、
s
、
4
、
5
、
6 )
,
P S酶 带 比 较 稳
定 , 两者均有 。 其他酶带两个变 种 呈 现 不
一 , 新变种呈现 P l 、 4 、 5 三条酶带 , 而原
变种呈现 P Z 、 3 、 5 、 6 四条酶 带 ( 见 照片
I D
、 图 2 ) 。
三 、 分布和生长
根据在陕北 、 关中和陕南林 区 18 个 县
的重点调查和查对有关单位标本 、 资料 , 新
变种分布范围较广而偏北 , 如辽宁 (风城 ,
省校标本号 8 0 7 2 4 ) 、 甘肃 (天水 , 西植标
本号 2 3 0 8 4 6 ) 、 陕西 (黄 陵 , 省校 标 木 号
8 1 9 2 3 )
、 河南 (卢氏 , 西植标本号 1 1 4 9 6 ) 、
浙江 (天 目山 , 西 植 标本 号 1 7 8 6 8 5 ) 、 湖
北 ( 江恩 , 西植标本 一号 1 9 9 7 92 ) 等省均有 ,
而原变种分布范围较狭而偏南 , 如陕西 (略
照片 1 0新梢上部叶醉带
①新变种 ②原变种
图 2新梢上部叶醉带
①新变种 ②原变种
1二J }, l断程L标本号 5 9 8 5 6 ) 、 四川 (峨眉 山 ,
西植标本 号 2 8 6 4 0 7 ) 、 湖北 ( 咸 丰 , 西植
标 J汇号 1 9 8 9 6 3 ) 、 浙江 (天 台山 , 西 植 标
木 号 1 8 1 4 3 8 ) 、 广西 (大苗山 , 西 植 标 本
号 2 1 3 5 6 4) 等省均有 。 根据树 1’. 解 析 的 调
查资料 , 其生长亦有差异 , 新 变 种 生长较
慢 , 原变种生长快④ , 在此不再赘述 。
这一新变种的发现 , 为我们对刺揪的选
主吞繁殖 栩 一 J’ 解其栽培区域 , 以 及进 一 步在更
大范 I山勺研允其生长 , 提供了依据和资料 。
参考资料 :
①程崇德 : 叫 ,国速生树种 》 , 中国林业出版
社 , 1 0 5 。 年 。
②李家骏 : 秦巴山区速生树种及珍 贵树 种 简
介 , 《 陕西林业科技 》 1 9 7 7 年 , 第 2一 : “期 。
③ :卜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 员会 : 叫 :囚植
物志 》 , 5 4卷 , 科学出版社 , 19 78 年
④余清珠 : “ 刺揪调查研究初报 ” , 《 陕西林
业科技 》 1 9 8 0 年第 5 期 。
,` 尸月、 尸、 尸、
( 国 夕卜丛 )
( 书简介 )
o 、 沪 、 尸 、 勺洲 0 《按树栽培 》
这本 1弓的第一版是由安德列 · 梅 特 罗 写 的 ,
1 , 邪 年 山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 。 近 2 5年来 , 很多
国家都反映它是一本好书 。 据报导 , 这一期间 , 世
界上按树的造林面积增加了 5 倍 , 现在 至 少 共 达
,10 o万 公顷 , 在 90 多个国家都有种植 。 同时 , 按
树的造林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 从而导致了这本
新版本书在 1 9 7 9 年写成 , 由粮农组织 1 9 8 1 年印刷 。
此 污主要由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按树专家 M · R ·
雅各布斯博士所著 。 从内容上讲 , 在 1 9 5 5 年 版 本
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新的资料 。
全 1弓黔分 1 4 章 , 主要描述了按树要求的 自然
环境条件 、 生 长特点 、 分类 、 造林 、 经营抚育 、 人
工林 、 防护林 、 风景林 、 防火 、 病虫害 、 利用 、 产
量 、 造林费用和利润 , 造林树种的选择及 1 13 个按
树种的各论等等 。 书中有大量的黑自 、 彩色照片和
图表资料 。 大 3 2 开版本 。 计 6 7 页 。
《森林防火 》
联合国粮农 组 织 一。 5 3 年 3 )1 编 撰 , 1 0 5 : I卜
1 2 月第二版 , 1 , 7 8年第三版 。 作者认为 , 森 林 火
灾的预防和控制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 并把它作为
整个森林经营的一部分 。 主要内容包括方针计划的
制订 、 组织管理 、 预防 、 灭火前的堆备 、 扑灭等六
个部分 。 大 3 2 开 J饭本 , 2 1 0 页 。 3 . 7 5 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