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青海省草地棘豆属有毒植物危害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



全 文 :                    饲草与饲料 2009年 10月(上)
收稿日期:2008-10-20;修回日期:2009-05-17
基金项目:农业部西部草地毒草防治技术研究项目(2007 -
10-10)
作者简介:沈明华(1970-), 女 ,讲师 , 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赵宝玉(1964-), 男 ,副教授 , 博士 ,硕士生导师.
青海省草地棘豆属有毒植物危害调查与防治
技术研究
沈明华 1, 2 ,赵宝玉 1 ,莫重辉 2 ,王 凯 3 ,常建军2 ,童德文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杨凌 712100;2.青海大学 农牧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6;
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231)
中图分类号:S859.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034(2009)10-0049-03
  豆科棘豆属(Oxytropis)和黄芪属(Astragalus)植
物的某些种是目前危害我国草原畜牧业生产最为严
重的毒草。在可食牧草缺乏的情况下 ,动物被迫采食
这种毒草后可引起以慢性神经机能障碍为特征的中
毒 ,能使动物发疯 ,故形象地把这类毒草统称为疯草
(locoweed)。
为了摸清近年来青海省草地棘豆属有毒植物的
危害状况 ,提出切实可行 、便于推广的防治措施 ,于
2000— 2006年对青海省棘豆属有毒植物的种类 、分
布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应用 “生态系统控制工
程 ”在棘豆中毒危害严重的青海省英得尔种羊场进
行了防治试验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
1 青海省草地棘豆属有毒植物危害调查
1.1 方法
1.1.1 现场调查 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 、交通及时
间的限制 ,仅对青海省棘豆属有毒植物危害较严重的
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 ,重点进行现场调
查 、采样 、拍照 、摄像 、资料收集以及与当地领导 、牧民
座谈等 。
1.1.2 资料收集 对本次调查不能到达的地区以收
集资料为主 ,内容主要包括草场基本情况(草场面
积 、类型 、载畜量 、沙化退化情况);棘豆属有毒植物
危害情况(种类 、分布面积 、中毒动物)以及各州 、县
有关棘豆属有毒植物防治对策等。
1.2 调查结果
1.2.1 青海省草地概况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牧
业生产基地 ,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全省共有草地面
积 3 858.73万 hm2 , 占全省和全国草地面积的
53.60%和 9.89%,居全国第五位 ,其中可利用草地
面积 3 345.07万 hm2 , 占全省天然草地面积 的
86.69%。青海省共有 16个草地类 、28个草地组 、
173个草地型 ,在天然草地诸类中以青藏高原特有的
类型高寒草地面积最大 ,达 2 959.46万 hm2 ,可利用
面积 2 639.23万 hm2 ,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和可利
用面积的 76.70%和 78.90%。根据全国草地等级评
定标准 , 青海省草地以二等草地为主 , 面积达
2 035万 hm2 ,占草地总面积的 53.74%。目前全省
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为 746万 hm2 ,其中沙化型退
化草地面积为 287万 hm2 ,并且退化草地面积每年以
6.67万 hm2的速度在增加 ,毒杂草型退化草地面积
为 133万 hm2。 2002年底全省存栏草食家畜 2 300万
只(头 、匹)。
1.2.2 青海省草地棘豆属有毒植物的种类 通过现
场调查及现有文献资料统计 ,青海省分布的棘豆属植
物有 36种 ,其中有毒 、并对畜牧业构成严重危害的有
9种 , 分别是甘肃棘豆 (O.kansuensis)、黄花棘豆
(O.ochrocephala)、急弯棘豆(O.deflexa)、宽苞棘豆
(O.latiracteata)、镰形棘豆 (O.falcate)、小花棘豆
(O.glabra)、黑萼棘豆 (O.melaocalyx)、刺叶柄棘豆
(O.aciphyla)、冰川棘豆(O.glacialis)。
1.2.3 青海省草地棘豆属有毒植物的分布 青海省
有毒棘豆主要分布于海南州 、海北州 、黄南州 、玉树
州 、海西州 、海东地区的 30个县和西宁市 ,有毒棘豆
分布面积达 221.586万 hm2 ,占全省草场可利用面积
的 6.62%,明显高于全国的分布强度。有毒棘豆分
布强度高的可达 400株 /m2 ,低的 1株 /m2 ,有些地区
有毒棘豆的覆盖度达 70% ~ 90%,如祁连县某地的
有毒棘豆分布超过 400株 /m2。
1.2.4 青海省草地棘豆属有毒植物对畜牧业的危害
 (1)引起家畜大批中毒死亡。 (2)影响家畜繁殖 。
(3)妨碍畜种改良 。(4)促使草场退化 ,破坏草地生
态平衡。 (5)降低草场利用率 。
1.2.5 青海省防治牲畜棘豆中毒的措施 通过实地
调查发现 ,由于有毒棘豆中毒每年都发生 ,而且危害
严重 ,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有些地区因
49
   
 《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
DOI :10.13881/j.cnki.hljxmsy.2009.19.013
饲草与饲料
有毒棘豆中毒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雪灾等自然灾害 ,
因此各地政府对此十分重视 ,从多方面组织人力 、物
力和财力 ,采取了一些预防对策 ,主要包括火烧灭除 、
人工拔除 、化学灭除。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青海省
草原上灭除棘豆最常用的方法是化学灭除 ,目前灭除
草地有毒棘豆的常用除草剂见表 2。
表 1 灭除草地有毒棘豆的常用除草剂及其灭除率
除草剂种类 喷施剂量 /(mL· hm-2) 灭除时期 灭除率 /%
灭棘豆 216~ 264   初花期 94
2, 4 -D丁酯 96~ 120   分枝期 95
使它隆 120~ 190   幼苗期 100
草甘膦 200~ 400   初花期至盛花期 100
2 家畜棘豆属有毒植物中毒防治技术
2.1 方法
生态系统控制工程是根据现代毒理学 、生态毒理
学及兽医毒理学的基本理论 ,以棘豆的生态位为核
心 ,研究减轻或消除棘豆有毒成分对动物产生不良影
响的措施 ,同时又能充分利用棘豆丰富的营养成分 ,
发展草原畜牧业 。
在生态系统中将棘豆看作是有毒植物 ,但同时又
看作是优良的高蛋白牧草资源 ,在不引起家畜中毒的
前提下 ,尽可能加以充分利用。选择 1996— 1999年
羊场发生棘豆中毒的 43群半细毛羊群 ,同时按照英
得尔种羊场夏秋草场的棘豆分布情况 ,将草场划分为
3个区:即高密度区(棘豆分布强度在 100株 /m2以
上)、低密度区(棘豆分布强度在 10 ~ 100株 /m2之
间)及基本无棘豆生长区(棘豆分布强度在 10株 /m2
以下)。在生态系统控制工程内 ,严格控制羊群在各
区的放牧时间 ,进行轮流放牧。具体做法是在高密度
区放牧 10 d或在低密度区放牧 15 d,再进入基本无
棘豆生长区放牧 20d,如此循环直至羊群由棘豆生长
较多的夏秋草场进入基本无棘豆生长的冬春草场。
2.2 结果
从 1997年 7月份开始 ,采用生态系统控制工程
预防绵羊棘豆中毒 ,绵羊棘豆中毒率 、死亡率比 1996
年明显下降 ,羔羊繁活率和产毛量明显上升 , 1999—
2002年绵羊没有出现明显中毒情况 ,详见表 2、表 3。
3 分析与讨论
3.1 维持草原生态平衡是草地资源持续利用和草地
畜牧业稳定 、高效 、持续发展的基础
从调查结果来看 ,青海省棘豆分布面积与 20世
纪 80年代相比增长幅度不大 ,但分布密度增大 ,这可
能与有些局部地区气候干旱 、过度放牧等造成有毒棘
豆的分布强度加大 ,使优良牧草的种类和数量较少所
致 。因此 ,维持草原生态平衡 、防止超载放牧 、合理利
用草场资源对遏制草场有毒棘豆的蔓延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
表 2 生态系统控制工程对放牧羊群棘豆中毒的预防效果
年度 半细毛羊数 /只
中毒羊
数 /只
中毒率
/%
死亡羊
数 /只
死亡率
/%
1996 14 546 7 021 48.27 1 637 23.32
1997 14 761 3 238 21.94 431 13.31
1998 14 671 2 411 16.43 195 8.09
1999 15 549 0 0 0 0
2000 15 321 0 0 0 0
2001 16 457 0 0 0 0
2002 17 048 0 0 0 0
表 3 生态系统控制工程对放牧羊群生产性能的影响
年度 半细毛羊数 /只
生产母羊
数 /只
繁活羔羊
数 /只
羔羊繁活
率 /%
总产毛
量 /kg
只均产毛量
/kg
1996 14 546 7 478 1 409 18.84 18 687.5 1.28
1997 14 761 7 623 3 051 40.02 18 745.0 1.27
1998 14 671 7 718 5 336 69.14 20 066.8 1.37
1999 15 549 8 451 6 351 75.15 21 127.5 1.36
2000 15 321 8 163 6 134 75.14 20 817.7 1.36
2001 16 457 8 607 6 514 75.68 22 361.3 1.36
2002 17 048 8 981 6 825 75.99 23 867.2 1.40
3.2 根据营养成分合理开发棘豆草资源
棘豆粗蛋白含量达 12.6% ~ 15.7%,说明棘豆
是一种潜在的可利用的牧草资源[ 1] 。研究提出的生
态系统控制工程是将棘豆从牧草学和营养学的角度
来看 ,在避开棘豆草有毒成分的基础上看作是优质牧
草 ,从而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由于棘豆草具有抗
旱 、抗寒 、抗病虫害强的特性 ,在恶劣环境中亦能旺盛
生长。因此 ,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棘豆草的开发
利用上 ,避免人工挖除和化学灭除对草原生态的破
坏 。
3.3 人工建立无棘豆生长区
作者曾选用 5只绵羊 ,每天清晨空腹将按体重
10 g/kg的甘肃棘豆草粉通过瘤胃瘘管一次投服 ,连
续饲喂 2周后停喂 2周 ,在饲喂 2周后停喂 2周 ,如
此反复 ,结果发现试验绵羊在 10周内没有出现棘豆
中毒症状 ,表明间歇饲喂法可以较好地预防绵羊棘豆
中毒的发生 ,此结果为建立生态系统控制工程预防羊
棘豆中毒提供了理论依据 。建立生态系统控制工程
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基本无棘豆生长区 ,羊群可以在
此区内排除体内的毒物 ,恢复受损伤的组织 。因此在
草原畜牧业生产中 ,如果没有足够的基本无棘豆生长
区 ,就不能用此方法预防。这就要求各地应根据实际
情况 ,人工建立一定面积的无棘豆生长区 ,可利用化
学或其他方法灭除或减少这些区域草场上生长的棘
豆 ,也可使用网围栏工程 ,将这些区域围起来放牧羊
群 。
50
HeilongjiangAnimalScience 
    andVeterinaryMedicine   № 10 2009
                    饲草与饲料 2009年 10月(上)
4 小结
从本次试验的结果看 , 青海省英得尔种养场
1997年和 1998年羊棘豆中毒率分别为 21.94%和
16.43%,明显低于 1996年的 48.27%, 1999— 2002
年没有出现中毒症状;死亡率由 1996年的 23.32%下
降到 1997年的 13.31%和 1998年的 8.09%;羔羊繁
活率由 18.84%上升到 75%左右 ,说明生态系统控制
工程预防放牧羊群棘豆中毒的效果较好 ,而且成本低
廉 ,经济效益明显 ,操作方便 ,适用于草原畜牧业生
产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预防棘豆中毒的方法 。
参考文献:
[ 1]  王凯.青海省三种常见棘豆主要营养成分研究 [ J] .青海大学学
报 , 1998, 16(2):5-6. (010)
收稿日期:2008-06-28;修回日期:2009-03-25
作者简介:魏 波(1984-), 女 ,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考桂兰(1956 -), 女(蒙古族), 教授 , 硕士 , 硕士生
导师.
钙离子对耐铁酵母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魏 波 ,考桂兰 ,张素青 ,张国华 ,李宝栋
(内蒙古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饲料微生物实验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中图分类号:S816.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034(2009)10-0051-02
  试验主要探索了 Ca2+对耐铁酵母菌生长的影
响 ,为全面研究 Ca2+对耐铁酵母生长方面的作用研
究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1#安琪酵母 、2#青贮酵母 、3#102#酒精酵母 、4#
1450果酒酵母 、6#啤酒酵母 、 7#1254热带假丝酵母 、
8#1801产朊假丝酵母 、9#1934东方伊萨酵母 、10#
1562酿酒酵母。
1.2 培养基
液体 YEPD培养基:酵母粉 10g、蛋白胨 20 g、葡
萄糖 20 g溶于纯化水中 ,定容至 1 000 mL,湿热灭
菌;固体 YEPD培养基:在液体 YEPP培养基基础上
加 2%琼脂。
培养基中的 Ca2+由 CaCl2提供 , Fe2+由 FeSO4提
供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
1.3 方法
1.3.1 耐铁酵母菌的筛选 将 9株菌活化后 ,分别
接种于 YEPD培养基中 ,置于 28 ℃空气浴恒温摇床
(180r/min)培养 32 h,将 9株菌 50 μL菌液分别对
应涂布至含有编号为 1 ~ 7号共 7个不同 Fe2 +浓度
(0.2, 0.72, 1.12, 1.2, 1.36, 1.52, 2.08 mol/L)的
YEPD平板上 , 28℃恒温培养箱静置培养 3d,观察酵
母菌的生长状况 。
1.3.2 Ca2+对不同 Fe2+浓度下培养的耐铁酵母菌
生长的影响 在 1.3.1基础上将 6号和 7号 Fe2+浓
度的液体 YEPD培养基加入浓度为 0.05 mmol/L的
CaCl2(经前期试验筛选出的 CaCl2浓度),分为 2部
分 。一部分将 4#菌耐铁酵母 50μL分别对应涂布至
上述对应培养基中 , 28 ℃恒温培养 3 d。观察酵母菌
的生长状况。另一部分加入对应同样液体培养基中
28 ℃空气浴摇床(180 r/min)培养 28 h后 ,用 T6新
世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其 OD值。
1.3.3 不同浓度的 Ca2 +对耐铁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将 4#耐铁酵母菌活化培养 24 h后 ,按 5%的接种
量接于含有不同 Ca2+浓度(0, 0.1, 0.5, 15, 10, 50,
100, 1 000mmol/L)的 YEPD培养基中 ,置于 28 ℃恒
温摇床(180 r/min)培养 3 d后 ,用血细胞计数板进
行计数 ,计算出每毫升菌液所含的细胞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酵母菌株在不同 Fe2+浓度下的生长
菌体生长情况的观察结果见图 1。
图 1 现有酵母菌株在不同 Fe2+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培养 3d后 , 1号平板培养基中 0.2mol/LFe2+
浓度下 9株菌均生长正常;2号平板培养基中 ,
0.72mol/L的 Fe2+浓度下 9#菌不再生长 ,其余的酵
51
   
 《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