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李属种质资源的抗寒性鉴定



全 文 :6、 8北方果树 1 99 9(2)
誉属种质资源前坑塞性鉴定
试接研穷
、 欲巴巴弓夕
摘要 为了给品
AP P r a i
sa lo R f e si s ta记 e to o e l dn e s so fP lu mG er mp la sm Ro u e sr e e s
刘威生 张加延 唐士勇 高秀云
Liu We i shn eg
,
Zh a n g Ji
a yan
,
aT
n g Sh iy o n g
,
Gao X i u y un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熊岳 l巧21 4 )
( L i
a o n i n g In s t i t u t e o f p o m o l o盯 , x i o n gy u e , iL ao in n g , 1 15 2 1 4 )
种区化和资源的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于 1 995 一 19 6 年在辽宁熊岳作者用外渗电导法 、 褐
变观察法和恢复生长法测定 了属于中国李 、 欧洲李 、 杏李 、 加拿大李 、 美洲李 、 乌苏里李 、 樱桃李和李 、 杏杂种的 36 个
代表品种和类型的抗寒性 。 结果表明 : (1) 李的抗寒性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且多数李品种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强 ; (2)
起源地的生态条件与品种的抗寒性密切相关 ; (3) 李几个主要种的抗寒性顺序为 : 乌苏里李 > 美洲李 > 加拿大李> 杏
李 > 樱桃李 > 欧洲李> 中国李 ; (4) 在中国李中 , 绥李三号抗寒性最强 , 是优良的抗寒育种亲本之一 。
关键词 李 品种 抗寒性
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P or v id e t h e o r e t i e al b a s i s fo r e u l t iv ar er g i o n a l iaz t i
o n
an d b
r e e d i n g Vt i l i z a ti o n o f
p lu m ge mr p l
a s m r e s o u r e e s
,
hT
e h a dr i
n e s s o f 3 6 t y Pi e a lp l u m e u l t iv asr
o r t y p e s w h i e h b e l o n g t o Pur n u s
s a li e ian
,
P
.
do mes
t i e a
,
P
.
s imo
n i i, P
.
n i却叽 , P . a me icr a an
,
P
.
us
u r ie二 is , P . e e asr 诉 r a a n d an t u r al h yb ir d
b e t w e e n p l u m a n d a P ir e o t er s p e e t i v e l y h a v e be e n d e t e mr i
n e d b y m e an
s o f e l e e t or in e e o n d u e ti v i t y
, 脚 w t h
er in s ta t e m e n t an d t i
s s u e b or wn i
n g e v al u a ti o n m e t h o d s w i th do mr an
t s h o t s i n 19 9 5 一 1 9 9 6 a t X i o n gy u e
,
L iao in n g
.
hT
e er s u l t s i n d i e a t e d : l ) th e hadr
in e s s o f p l u m e u l t iv a o s h o w a 脚 a t d i v e sr i ty an d m o s t o f t h e m
h va e s t or n g a d a p t ab i l i ty t
o lo w 一 t e m p e ar t u er : 2 ) t h e e e o lo ig e al e o n d i t io n o f o ir ig n a l aer as 1
5 e l o s e l y r e l a t
-
e d t o th e h a dr i n e s s o f p l u m e u l ti v a sr ; 3 ) t h
e h a dr i n e s s o f t h e m a i n p l u m s p e e ie s e s 15 : P
.
o s u ir e ns is >
P
.
a
me icr
a
an > P
.
n 王gr a > P
.
s imo
n i i > P
.
e e r。 诉ar > P . 面~ r ica > P
.
s a l ic ian ; 4 )
s h u i l i 3 15 th e m o s t
h a r d y e u l t iv a r a m o n g P
.
s a l ic ian
e u l ti v a sr t e s t e d a n d 15 a g o o d b r e e d i n g m a t e ir a l fo r h a r d y p l u m
.
K e y wo
r ds lP u m C u l t iv a r H ar d i n e s s
外渗电导法 、 褐变观察法和恢复生长法是 ( .P 阴“ 成ns 动 、 樱桃李 ( .P c~ 诉ar )和李 、 杏果树抗寒性鉴定 的常用方法 。 有人用这些方法 属间自然杂种 ( lP u m x A p ir co )t 的 36 个代表品
曾对柑桔川 、苹果 (2] 、梨 3t 、桃闭 、葡萄 .st 6〕等做过 种和类型 , 均取 自国家果树种质熊 岳李 、 杏
抗寒性鉴定 , 但对于李的抗寒性鉴定还未见报 圃 。 每个品种在 4 株盛果期树外 围 ,随机选择生
道 。 为了给品种区化和资源的育种利用提供理
论依据 , 我们于 19 95 一 19 9 6 年对李属种质资
源的主要种 、 品种进行了抗寒性鉴定与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材料
试材包括属于中国李 (介“ n璐 , a l i e i n a ) 、 欧
洲李 ( .P do mes ric a )
、 杏李 ( .P : imo n i i ) 、 加拿大
李 ( .P n 乙gr a ) 、 美洲李 ( .P 。 enz icr an a) 、 乌苏里李
注 : 1 9 9 8 一 1 1 一 2 7 收稿 ; 19 9 一 0 1 一 13 收到退修稿 。
长健壮 、 发育正常的 10 一 巧 c m 长的一年生枝
作为鉴定材料 。
1
.
2 方法
鉴定方法采用外渗电导法 、 褐变观察法和
恢复生长法相结合的方法 。 外渗电导法 : 于 2
月下旬取各品种的一年生枝 5 条并切成小段 ,
在实验室 内用 D x F6O 一 10 0 型低温箱冷冻处
理 , 降温速度为 3℃ / h (小时 ) , 温度梯度设
一 2 0℃ 、 一 2 5℃ 、 一 3 0℃ 、 一 3 5℃ 、 一 4 0℃ 、
DOI : 10. 16376 /j . cnki . bfgs . 1999. 02. 002
2期 刘威生等 :李属种质资源的抗寒性鉴定
一 45℃ 、 一 50℃ 七种处理 , 每种温度下处理 1h2
(小时 ) 。 未进行冷冻处理的枝条作为对照 。 有
D D S 一 1 I A 型电导率仪测定电导度 , 按张宪政
( 19 89 ) t8] 介绍的方法计算出电解质渗出率 , 并
用温度与其相对应的电解质渗出率来 配合 肠 -
ig ist
c 方程 , 求拐点温度 , 并 以此作为半致死温
度 。
褐变观察法 : 各品种的枝条经过各级低温
处理后 , 结合对照 , 观察其组织 (木质部 、 皮部 、
形成层 、 髓部 )褐变情况 , 确定其开始褐变的温
度 。
恢复生长法 : 经过低温处理的枝条 ,在组培
室 (温度 20 ℃左右 ;光强 80 一 Zo ol x) 内水培 ,
观察其发芽情况 ,确定致死临界温度 。
用半致死温度 、褐变温度 、 致死临界温度 的
平均温度作为该品种的冻害临界温度 , 按五级
分类评价其抗寒性 :
致死临界温度 (℃ ) 抗寒性评价
> 一 3 0 1 (极弱 )
一 3 0
.
1 一 一 3 5 2 (弱 )
一 3 5
.
1一 4 0 3 (中等 )
一 4 0
.
1 - 一 4 5 4 (强 )
< 一 4 5 5 (极强 )
2 结果与分析
在供试的 3 6 份李种质资源 中 , 抗寒性 极
弱的有 5 份 , 占 13 . 9% ; 抗寒性弱的有 14 份 ,
占 3 8 . 9% ; 抗寒性 中等的有 7 份 , 占 19 . 4% ;
抗寒性强的有 6 份占 16 . 7% ; 抗寒性极强的有
4 份 , 占 1 1 . 1% 。 其冻害临界温度为 一 25 . 7 一
一 48
.
2℃ , 说明不同品种的抗寒性表现丰富的
多样性 , 并且多数李品种的低温适应能力较
强 。
原产于广东的三华李 、福建的花奈 、 江苏的
水晶李 、 四川的江安李 、浙江的红心李抗寒性极
弱 ; 原产于河北的五香李 、 北京的小核李和晚
红 、 山东的郑城杏梅 、 辽宁的秋李和香蕉李等抗
寒性弱 ;原产于北京的樱桃李 、辽宁的海城苹果
李 、吉林的晚熟李等抗寒性中等 ;原产于吉林的
跃进李 、 红干核 、 黄干核和黑龙江的小黄李 、 绥
棱红抗寒性强 ; 原产于黑龙江的乌苏里李和绥
李三号抗寒性极强 。 说明起源地 的生态条件与
品种的抗寒性密切相关 , 原产于南方温暖地区
的李品种抗寒性弱 , 原产于东北高寒地区的李
品种抗寒性强 , 原产于华北地区的李品种抗寒
性介于二者之间 。
供试的中国李 、 欧洲李 、 杏李 、加拿大李 、美
洲李 、 乌苏里李 、 樱桃李等七个种 中 , 中国李的
平均冻 害临界 温度为 一 3 4 . 9℃ , 欧洲李 为 一
3 7
.
1℃ , 杏李为 一 39 . 0℃ , 加拿 大李 为 -
46
.
1℃ , 美洲李 为 一 47 . 3℃ , 乌苏 里李为 一
48
.
2℃ ,樱桃李为 一 37 . 4℃ , 其抗寒性从强至弱
的顺序为乌苏 里李> 美 洲李 > 加 拿大李 > 杏
李 > 樱桃李 > 欧洲李 > 中国李 。
中国李的各个品种的抗寒性差异很大 , 从
一 2 5
.
7℃到 一 4 6 . 1℃ , 使中国李在我 国的广东
至黑龙江均有分布 。 其中绥李三号是 中国李中
抗寒性最强的品种之一 , 加之其表现大果 、 丰
产 、 优质 、 树冠紧凑等特点 , 因而是优异的抗寒
育种材料 。
3 讨论
利用 不 同低温处 理后 , 对 电解质渗出率
(% )曲线配以 肠 ig ist 。 方程 , 并利用求拐点温度
法来估算其半致死温度 ,在离体小麦叶片川 , 蚕
豆叶片 st] 及葡萄 闭上均取得满意效果 , 认为低
于半致死温度的冻害 , 组织变褐 、 坏死 , 而高于
半致死温度 的冻害仍能保持绿色或恢复生长 。
组织变褐法不仅可以检查冻害程度 , 而且可以
与其他方法对照 ,作为说明其他方法的依据 , 因
而是检查冻害的简便而直接的方法 (,] 。 恢复生
长法是检查是否冻死或恢复能力的方法 。 三种
方法结合 , 能较准确说明实际情况 。从试验结果
可以看出 , 抗寒性极弱的品种 , 致死临界温度较
高 , 高于半致死温度或褐变温度 , 即在较高温
度下就不能正常萌芽 、展叶 , 如三华李在 一 20 ℃
下 , 虽未发生褐变 , 但不能正常发芽 , 表现出假
死性 。对这类品种只能采取避寒措施 。 而抗寒性
北方果树 1 9 9 9( 2)
表 1李抗寒性鉴定结果和评价 单位 :℃
种 品 种 半致死 褐变 致死临 平均温度 温度 界温度 沮度 评价
1
11工弓乙,`ū产170一X2中国李
.
7 2
.
4 2
256930犯4817一ù
欧洲李
杏 李
加拿大李
美洲李
乌苏里李
樱挑李
李 x 杏
三华李 一
花 亲 一
水晶 (南京 ) -
江安李 一
红心李 一
携 李 一
美丽李 一
小核李 一
五香李 一
晚 红 一
月光李 一
美国大李 一
秋 李 一
香蕉李 一
澳大利亚 14 号 -
A l l 40 3

大叶砧木 一
大石中生 一
海城苹果李 一
晚熟李 一
跃进李 一
7 3 一 8 1 一
红干核 一
黄干核 一
小黄李 一
绥棱红 一
绥李三号 一
大玫瑰 一
鲁耶尔 一
理查德早生 -
香扁李 一
美晚生 一
锦西牛心李 一
绥棱香蕉李 一
北京樱桃李 一
郑城杏梅 一
27
.
2 一 30
.
0 一 20
.
0
汾 . 8 一 30 . 0 一 20 . 0
30
.
3 一 50
.
0 一 20
.
0
27
.
1 一 30
.
0 一 30
.
0
妙 . 5 一 30 . 0 一 30 . 0
30
.
5 一 30
.
0 一 30
.
0
刃 . 7 一 30 . 0 一 30 . 0
27
.
1 一 30
.
0 一 35 . 0
32
.
2 一 3()
.
0 一 3 5 . 0
3 3
.
2 一 3()
.
O 一 3 5
.
0
33
.
8 一 3()
.
0 一 3 5 . 0
抖 . 2 一 30 . 0 一 3 5 . 0
34
.
6 一 30
.
0 一 3 5
.
0
36
.
1 一 30
.
0 一 3 5
.
0
3 2
.
9 一 30
.
0 一 40
.
0
3 3
.
2 一 30
.
0 一 40
.
0
34
.
6 一 35 . 0 一 35 . 0
3 2
.
7 一 35 . 0 一 4()
.
0
36
.
4 一 40
.
0 一 40
.
0
39
.
1 一 40
.
0 一 40
.
0
3 9
.
1 一 40
.
0 一 45 . 0
3 9
.
6 一 40
.
0 一 45
.
0
39
.
8 一 40
.
0 一 45
.
0
3 8
.
3 一 40
.
0 一 50
.
0
41
.
2 一 40
.
0 一 50
.
0
39
.
7 一 45 . 0 一 50
.
0
48
.
4 一 40
.
0 一 50
.
0
3 5
.
2 一 35 . 0 一 35 . 0
37
.
7 一 35 . 0 一 40
.
0
4 1
.
7 一 3 5 . 0 一 40
.
0
37
.
0 一 35 . 0 一 45
.
0
43
.
3 一 45
.
0 一 50
.
0
47
.
0 一 45
.
0 一 50 . 0
49
.
7 一 4 5 . 0 一 50 . 0
37
.
4 一 40
.
0 一 35 . 0
3 5
.
2 一 3 5 . 0 一 3 5 . 0
7 2
9 2
0 2
2 2
7 2
3 2
4 2
8 2
9 3
8 3
[ 3
7 4
8 4
6 4
6 4
7 4
9 4
l 5
0 2
5 3
9 3
0 3
l 5
3 5
2 5
4 3
0 3
极强的品种 ,致使临界温度较低 , 即使木质部受冻变
褐 ,仍能恢复正常生长 ,表现出极强的御寒性 。
鉴于实际情况 中 , 果树的抗寒性与除绝对低温
及持续时间以外的诸多因素有关 , 离体情况下测得
的实验室温度可能与真实情况有出人 , 但可以反映
出其相对抗寒性大小 。
4 小结
李的抗寒性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 且多数李品
种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强 。
起源地的生态条件与品种的抗寒性密切相关 。
李几个主要种的抗寒性顺序为 : 乌苏里李 > 美
洲李 > 加拿大李 > 杏李 > 樱桃李 > 欧洲李 > 中国
李 。 在中国李中 ,绥李三号抗寒性最强 , 是优良的抗
寒育种亲本之一 。
参考文献
〔1〕 刘祖棋等 . 电导法鉴定柑桔耐寒性试验 . 南京农学院学
报 . 19 8 1 ( 2 ): l 一 6
〔2〕 曲柏宏等 . 利用电导法测定苹果新品种 的抗寒性 . 北方
果树 , 19 9 8 ( 1 ) : 5 一 6
〔3 ) 孙秉钧等 , 利用电解质渗出率方法测定梨 的耐寒性 . 中
国果树 , 19 87 ( l ) : 15 一 1 8
〔4〕刘天明等 . 桃 品种耐寒性研究 , 果树科学 , 19 9 8 , 15 (2 ) :
10 7 ~ 1 1 1
〔5 )牛立新 . 用改进的组织 变褐法鉴定葡萄抗寒性 的研究 . 西
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 9 2 , 2 0 ( 1 ) : 9 5 一 9 9
〔6 )李兴文 . 巨 峰群 优系 86 01 生物学特性 的研究 。 19 90
〔7〕朱根海等 . 应用 助 ig ist 。 方程确定植物组织低温半致死温
度的研究 . 南京农业大学 学报 , 19 56 ( 3 ) : l一 16
〔8 ) 张宪政等 .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 辽 宁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 8 9 : 3 2 9 一 3 39
〔9〕周 思等 . 寒地果树栽培 ,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 82 : 60
涝 地 梨 园 种 旱 稻 可 免 除 草
我有梨 (庄河 1 号 和金翠香 ) 园 8 0 0m 2 , 因地势平
洼易涝 (夏季地下水位 30 ~ 5 0c m , 周围是水 田 ) , 自
19 9 3 年开 始 , 在行间和树 盘种早稻 ( 港复 l 号或
1C 02 )
。 建园前按 3 . s m x 4 m 的株行距顺坡降把园地整
成条形 ,中间高出水沟 30 c m 或再高些 。 每 6 6 . 7扩 产
水稻 35 0吨 , 梨果产量与种早稻前一样 (平均 6 6 . 7时
产梨 Z o ok g ) 。 6 年的实践证明 , 采用此法 , 梨 、 稻两不
误 , 且免去果园除草作业 。 新植树树下 留 l m 2 (以后
逐年扩大 , 至 6 年生时达 1 . 5 一 2m 2 ) 外 , 其余均条播早
稻 , 行距 2 c5 m , 庄河地区 5 月 l 日前后播种 。 若用 C 10 2
品种 , 须泡种 、 消毒 , 每 6 66 . 7耐 施磷酸二钱 s k g , 并拌
毒土以防地下害虫 。播后覆土 1。 m , 3 一 5d( 天 )打一次除
草剂 (定草胺或草克星 ) 。 小苗长到 10 c m 高时 , 施一次
氮 、磷 、 钾 比例为 :2 1 : 1 的复合肥 , 每 6 6 . 7时 用量 5掩
即可 。 第 2 年不用翻地 , 在上年的行间播种 即可 。
刘庆林
(辽宁省庄 河市石 山 乡干 沟村一队 1 64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