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26 —
2013年
第 3期
2013
№3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13-02-20
浑河源林区槭属植物种类及分布结构的调查分析
李光森 1,凌 帅 1,张宝童 2,魏永忠 1,张云江 1
(1.辽宁省实验林场,辽宁 清原 113311;2.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摘 要:文章以浑河源林区槭树科槭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该区域内槭树科槭属
植物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有槭树科槭属植物10种,其中8种属于濒危物种。另外,文
章从聚集指数、混交度、蕴藏量3个方面,介绍了10种槭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并提出了资源保护建议。
关键词:槭树;植物种类;分布结构;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S7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3)03-0026-03
槭属植物,全世界有200余种,主要分布在北半
球,间断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我国已知分布
有 154种,辽宁省约有 13种,本属植物大都为红叶
观叶植物,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浑河源林区位于
辽宁省清原县东南部,具有丰富的野生槭属植物资
源,本文通过对浑河林区槭树资源的调查,以期为
槭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研究区设在辽宁省实验林场所在的浑河源林
区,地理坐标为124°59~125°18E,41°51~42°00N。
海拔高 500~920 m,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
气温 4.2℃,≥10℃积温 2 498.4~2 877.3℃,无霜
期 120~125 d。年降水量 714.2~1 025.3 mm,年蒸
发量925~1 284 mm。土壤为暗棕壤。植被类型26
个,植物种类1 139种,属长白植物区系。
2 调查方法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按不同的植物群落设置
样地,每种植物群落设置样地 2个,样地面积
800 m2,对样地内的植物进行调查,记录植物的种
类、名称、生长及分布,并计算聚集指数、混交度、蕴
藏量等,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①聚集指数R(Biging,1995)是与距离有关的
空间格局指数。
式中:J为标准地内槭属植物相邻单株距离的
平均值, ,其中,ri为第 i单株到其相邻最近
单株的距离,N为标准地内槭属植物总株数;S为随
机分布下的期望单株距离的平均值, ,其中,
F为标准地面积。若R>1,则槭属植物有均匀分布
趋势;若R<1,则槭属植物有聚集分布趋势;若R=
1,则槭属植物有随机分布趋势。
②混交度M(Gadow,1992)是与林分空间结构
有关的格局指数。
式中:N为标准地内林木总株数,Vi为对象木
与最邻近树木观测得分,如对象木与最邻近树木树
种不相同,则Vi=1,否则,Vi=0。混交度M的取值
在[0,1],混交度为0表示零度混交,林分为纯林;混
交度为1表示为极度混交。
3 槭属植物的分布特征
①元宝槭(Acer truncatum),乔木,高达8~10 m。
树冠阔圆形,树皮灰黄色至灰色,有纵裂条纹,小枝对
生,光滑无毛,1年生枝淡赤褐色或绿色并带有绯红
色,后呈灰色。单叶对生,叶柄长2~6 cm,掌状5裂,
长6~8 cm,基部一般截形,全缘。顶生伞房花序,翅
果。主要分布在半阳坡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长白落叶松(L.olgensis)大径木林和坡度
较缓的阳坡、半阳坡次生林内。在落叶松林内,处
于亚林层和灌木层。聚集指数在 1.4~2.5,呈均匀
分布趋势。混交度在 0.3左右,蕴藏量 80株/hm2左
右;在次生林内,多处于亚林层,聚集指数在 1.8~
2.4,呈均匀分布。混交度在 0.6左右,属中度混交,
R= JS
J= 1N∑ri
n
i=1
S= 12 FN
M= 1N∑Vi
n
i=1
— 27 —
蕴藏量120株/hm2左右;
②色木槭(A.mono),乔木,高达 20 m。树皮灰
色或褐色,幼枝被短柔毛,有光泽,淡黄色或灰色,
老枝暗灰色。单叶对生,叶柄长2~6 cm,掌状5裂,
长3.5~9 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为心形。全缘,
伞房花序,翅果。主要分布在半阳坡、半阴坡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或赤松(P. densiflora)针阔混交
林内,处于主林层或灌木层。聚集指数在1.5~3.0,
呈均匀分布趋势。混交度在 0.6左右,属中度混
交。蕴藏量150株/hm2左右。
③白牛槭(A.mandshuricum),乔木,高达 20 m。
树皮灰色,粗糙;幼枝无毛紫褐色,老枝灰色,具显著
的长椭圆形皮孔。三出复叶,对生,叶柄长6~11 cm,
小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 cm。边缘具
钝锯齿,顶生小叶基部楔形,小叶柄长 1 cm。伞房
花序,翅果。主要分布在半阳坡、半阴坡次生疏林
内,处于主林层。聚集指数在1.0,呈随机分布。混
交度在0.9左右,属极度混交,蕴藏量90株/hm2左右。
④拧筋槭(A.triflorum),乔木,高达 10 m。树皮
灰白色,略带红色剥片裂,拧筋方式开裂,小枝灰褐
色。三出复叶,对生,叶柄长 5~9 cm,叶背面黄绿
色,沿脉有白色长毛。叶缘具疏长毛。伞房花序,翅
果。主要分布在次生林林缘或缓坡疏林内,处于亚林
层或灌木层。聚集指数在1.0左右,呈随机分布。混
交度在0.6左右,属中度混交,蕴藏量40株/hm2左右。
⑤花楷槭(A.ukurunduense),小乔木,通常高8~
10 m,树皮柔软,灰褐色或黄灰色,薄片脱落。小枝
红褐色,细瘦,多年生枝褐色或深褐色,无毛或近于
无毛,叶片常5裂,稀7裂;裂片阔卵形稀三角卵形,
先端锐尖,边缘有不等的粗锯齿。长总状花序,翅
果。主要分布在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为
主要树种的次生混交林内,处于亚林层或灌木层。
聚集指数在0.8左右,呈聚集分布。混交度在0.9左
右,属极度混交,蕴藏量600株/hm2左右。
⑥青楷槭(A.tegmentosum),小乔木,高10~15 m。
树皮灰色或深灰色,平滑,有白色裂纹。小枝无毛,
当年生小枝紫色或紫绿色,多年生枝黄绿色或灰褐
色。单叶对生,柄长 3~12 cm,叶片近于圆形或卵
形,长 10~12 cm,边缘有钝尖的重锯齿。叶通常 5
裂;裂片三角形或钝尖形,先端常具短锐尖;总状花
序下垂,翅果。主要分布在阴坡或半阴坡次生阔叶
混交林内,处于亚林层或灌木层。聚集指数在 0.5
左右,呈聚集分布。混交度在 0.7左右,属中度混
交,蕴藏量450株/hm2左右。
⑦簇毛槭(A.barbinerve),小乔木或灌木,高达
10~12 m,分枝多。树皮平滑,小枝灰色。单叶对
生,广卵形,长 4~8 cm,3~5裂,中央裂片较大,边
缘为粗锯齿或重锯齿。雌花序短总状,雄花序伞房
形,翅果。主要分布在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阔混
交林或落叶松针阔混交林内,处于灌木层。聚集指
数在 1.2~1.8,呈均匀分布。混交度在 0.3左右,属
弱度混交,蕴藏量150株/hm2左右;
⑧假色槭(A.pseudo-sieboldianum),小乔木或灌
木,高达6 m。树皮灰色,不裂,小枝红褐色,密生白
色绒毛,老枝灰褐色,被有白色蜡粉。叶对生,柄长
3~4 cm,密生白绒毛。叶片近圆形,直径6~10 cm,
边缘 9~11裂。伞房花序,翅果。主要分布在次生
阔叶混交林内,处于灌木层。聚集指数在0.6左右,
呈聚集分布。混交度在0.9左右,属极度混交,蕴藏
量400株/hm2左右;
⑨茶条槭(A.ginnala),灌木,高通常 2~3 m。
树皮淡灰色或褐色,平滑或少纵裂,小枝无毛。单
叶对生,柄长 2~4 cm,叶片长 5~8 cm,卵状长圆
形,3浅裂或 3深裂,中间裂片较大,边缘为不整齐
的锯齿。顶生伞房花序,翅果深褐色。主要分布在
路旁或山下腹疏林内,处于灌木层。聚集指数在
1.0左右,呈随机分布。混交度在 0.5左右,属中度
混交,蕴藏量120株/hm2左右;
⑩小楷槭(A.komarovii),小乔木或灌木,高达
8 m。树皮灰色,小枝紫红色。单叶对生,柄紫红
色,柄长3~5 cm,有绒毛,长4~8 cm,近倒卵形,掌
状 5裂,先端 3裂片较大,边缘有疏缺刻,具牙齿状
重锯齿。总状花序,翅果。主要分布在沟谷、河流
两岸次生疏林内,处于灌木层。聚集指数在 1.0左
右,呈随机分布。混交度在 0.6左右,属中度混交,
蕴藏量80株/hm2左右。
4 槭属植物资源保护建议
4.1 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除拧筋槭、假色槭外,其它8种槭类,2004年被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WCS)列为中国物种红色
名录,属于濒危物种。其遗传和生物学特性的特殊
性,致使其分布面窄,适应能力差,目前正面临着濒
临灭绝地步。
4.2 资源保护途径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生境保护,保持其生
境整体性,是实行遗传基因保护的有效办法。在受
人为保护的特定自然区域,通过封育或人为干扰改
善其生存环境,是恢复和保护濒危物种的有效途径。
李光森等:浑河源林区槭属植物种类及分布结构的调查分析第 3期 2013年
— 28 —
②营林保护。编制科学可行的森林经营规划,
营林作业时,将槭树属植物列为优先保留对象,进
行营林重点保护,是减弱人为破坏的必要措施。
③合理开发利用。槭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
价值和园林用途,在生态条件较好,资源相对丰富
区域,可进行有限度的开发利用,同时要加强品种
选育、驯化,开展种质研究。
④迁地保护。对白牛槭、小楷槭等分布数量较
少树种,采取人工育苗,迁地栽培,通过迁地保护,
研究其形态学特征,为其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书心.辽宁植物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2] 武兰义,张云江.辽宁省实验林场科技兴林五十年[M].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 赵常忠.中国东北地区野生槭树属的分类和分布[J].哈
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63(1):138-164.
(责任编辑:董莉莉)
辽 宁 林 业 科 技第 3期 2013年
X3=2(施磷760.748 kg· hm-2)附近。
2.5.2 水、磷耦合效应
固定氮为 0水平,可得水、磷耦合的回归方程
YWP=40.495 +1.398X1 +0.569X3。由图 4可以看出,
水、磷耦合效应值最大值为 44.429,出现在高水高
磷附近,即 X1=2(土壤含水量 17.52%),X3=2(施磷
760.748 kg· hm-2)附近。
图 3 氮、磷耦合对胡枝子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图 4 水、磷耦合对胡枝子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 结 论
灌水、施氮肥、磷肥3种抚育措施对胡枝子叶绿
素含量均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从单因素对
胡枝子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来看,在本试验范围内,随
着灌水量和磷肥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持续升高;而随
着施氮量的增加,其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因此在生
产中不应施入过量的氮肥。从2种因素组合对胡枝
子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来看,氮、磷耦合效应最佳为施
氮455.14 kg· hm-2、施磷760.75 kg· hm-2;水、磷耦合最
佳效应为土壤含水率17.52%、施磷760.75 kg· hm-2。
从3种因素组合对胡枝子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来看,叶
绿素含量的最适条件为土壤含水量 17.52%,施氮
455.14 kg· hm-2,施磷760.75 kg· hm-2附近。
由以上结论可知,在生产实践中,对胡枝子采
取管理措施时,应从多因素耦合对植物的作用方面
来考虑,才能达到生长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凤艳,郝春英,张柏习,等.不同植被类型对沙地土壤理
化性质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11(3):12-14.
[2] 朱德华.科尔沁沙地植被建设方向和模式的探讨[J].辽宁
林业科技,2006(1):30-33.
[3] 陈忠林,曹微,唐凤德,等.水肥耦合对辽西北沙地胡枝子
苗木生物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
34-37.
[4] 周金峰,周广柱,吴婧舒.多花胡枝子对干旱胁迫的生理
响应初步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
(2):165-169.
[5] 徐贵军,曹文生,陈江燕,等.科尔沁沙地耐旱乡土灌木树
种的选择及其生长比较[J].防护林科技,2008(2):25-27.
[6] 王力,侯庆春.林地施肥与水肥效益[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15(2):84-88.
[7] 唐凤德,张军辉,韩士杰,等.辽西半干旱区水肥耦合对刺
槐生物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5):
10-12.
(责任编辑:张素清)
(上接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