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苘麻属植物的药学研究概况



全 文 :cals by fluo rimetry [ J] .S pectro scopy Spectral Anal ,
2007 , 27(3):547-551.
[ 13]  Li P ing , Wang Yan-hui , Ma Run-yu , et al.Sepa ration
of tea polyphenol from Green Tea Leaves by a com-
bined CATUFM-adso rption re sin pro ce ss[ J] .J Food
Engineering , 2005 , 67(3):253-260.
[ 14]  Huang H ui-hua , Zhao M ou-ming.Changes of trypsin
in activity and secondary structur e induced by complex
with trypsin inhibitor s and tea polypheno l[ J] .Eu Food
Res Techno l , 2008 , 227(2):361-365.
[ 15]  T ropezinski S , Denis A , Schmitt D , e t al.Compa ra-
tive effects of polyphenols f rom g reen tea(EGCG)and
soybean (geistein) on VEGF and IL-8 release from
normal human keratino cy tes stimulated w ith the pro in-
flamma to ry cy tokines TNF a lpha[ J] .Arch Derma to l
Res , 2003 , 295(3):112-116.
[ 16]  Nobuyo shi Nakajima , Nobuyuki Nozaki , Kohji Ishi-
hara , e t al.Analy sis o f isoflavone content in tempeh , a
fermented soybean , and prepa ration of a new isofla-
vone-enriched tempeh [ J] .J Bio sci Bioengineering ,
2005 , 100(6):685-687.
[ 17]  Brenda J Boe rsma , Rakesh P Patel , Marion Kirk , e t
al.Chlorina tion and Nitration of Soy Isof lavones[ J] .
Arch Biochem Biophy s , 1999 , 368(2):265-275.
[ 18]  陈庆庆 ,夏黎明.纤维素酶对豆粕异黄酮提取的影响
[ J] .化工学报 , 2007 , 25(1):136-140.
(收稿日期:2009-08-21)
苘麻属植物的药学研究概况
刘 惠1 , 倪士峰2* , 康金虎2 , 骆蓉芳2 , 吴一飞2 ,
崔延堂2 ,李智选2(1.西北大学附属小学 , 陕西 西安
710069 ;2.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 ,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目的 了解苘麻属植物的成分、药理、临床应用。方法 
对有关文献中相关内容进行综述。结果 茼麻子含脂肪油 、蛋
白质 、胆甾醇 ,有明显利尿 、抑菌作用 ,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
生物农药价值。结论 茼麻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苘麻属;植物;化学成分
doi:10.3969/ j.issn.1004-2407.2010.01.041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10)01-0068-02
基金项目: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编号 KH 09030)
*通讯作者:倪士峰 ,男 ,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1 植物学简介
苘麻属(Abutilon Mill.)植物全球约 150种 , 我国有 16 种 ,
分别是滇西苘麻(A.gebauerianum Hand.Mazz.)、恶味苘麻
[ A.hirtum (Lamk.)Sweet] 、恶味苘麻(原变种)[ A.graveolens
var.hirtum (Lamk.) Mast.] 、红花 苘麻(A.roseum Hand.
Mazz.)、华苘麻(A.sinense Oliv.)、华苘麻(原变种)(A.sinense
var.ty pica Hochr.)、几内亚磨盘草[ A.indicum (Linn.)Sweet
var.guineense(Schumach.)Feng] 、金铃花(A.striatum Dickson.)、
磨盘草[ A.indicum (L.)Sweet] 、磨盘草(原变种)[ A.indicum
(L.)Sweet var.] 、泡果苘[ A.crispum(L.)Medicus] 、苘麻[ A.
theophrasti Medicus] 、 无 齿 华 苘 麻(A.sinense Oliv. var.
edentatum Feng)、小花磨盘草 [ A.indicum (L.) Sweet var.
forrestil(S.Y.Hu)Feng] 、元谋恶味苘麻(A.hirtum var.
yuanmouense Feng)、圆锥苘麻(A.paniculatum Hand.Mazz.)。
苘麻(A.theophrasti Medicus)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高 1~
2 m ,茎直立 , 具软毛;叶互生 , 圆心形 , 直径 7 ~ 18 cm , 先端
尖 , 基部心形 ,边缘具圆齿 ,两面密生柔毛;叶柄长 8~ 18 cm;
花单生于叶腋;花瓣 5 , 黄色;种子肾形 、褐色 , 具微毛;花期 7
~ 8 月;果期 9~ 10月 。在全国广泛分布 , 对田间作物生长影
响很大 , 但是它是棉铃虫的主要诱集植物[ 1] 。
2 苘麻与苘麻属其它药用植物的区别
苘麻子呈三角状肾形 ,长 3.5 ~ 6 mm , 宽 2.5 ~ 4.5 mm ,
厚圆 1~ 2 mm ,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 有白色稀疏绒毛 ,凹陷处
有类椭圆形种脐 , 淡棕色 , 周围有放射状细纹 , 种皮坚硬, 子叶
2 ,重叠折曲 , 富油性。 气微 , 味淡;性平 ,味苦 , 功能是清热利
湿 、解毒 、退翳 ,临床常用于赤白痢疾 ,淋病涩痛, 红肿目翳[2] 。
磨盘草是苘麻科苘麻属植物 , 全草被灰色短柔毛 , 枝 、叶
互生 , 具长柄 ,圆卵形至阔卵形 , 绿色 ,背面色淡。外皮有网格
状皱纹 , 有柔滑感。有时叶腋有花或果 , 气微。能清热 、利湿 、
开窍 、活血 ,主治泄泻 、淋病 、耳鸣 、耳聋 、疝气 、痈肿等[ 3] 。
3 化学成分
茼麻子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 , 茼麻子水提物有明显利尿
作用 , 其脂溶性成分有抗利尿作用;正己烷提取物有抗利尿作
用;水 、醇提取物有抑菌作用 ,口服毒性均甚小[ 4] 。
茼麻子含脂肪油 15%~ 17%, 其中 58%为亚油酸 、蛋白
质。孙燕燕从苘麻子提取分离得到胆甾醇;并含球蛋白 、蛋白
质水解后得组酸 、精氨酸 、酪氨酸 、赖氨酸等[ 5] 。苘麻子脂肪酸
测定 ,结果为含十七碳酸和二十四烯酸 ,不含十二碳酸[ 6] 。
4 苘麻的药效考证及其与冬葵子的鉴别
苘麻全草味苦 , 性平 , 能解毒 、祛风 、治痢疾 、中耳炎 、耳
鸣 、耳聋 、关节酸痛等。苘麻种子性味甜 , 无毒 , 能清热利湿 、
解毒 、退翳 , 用于治疗赤白痢疾 、淋病涩痛 、痈肿目翳 、瘰疬。
苘麻根味苦 、性平 ,有消炎 、利尿 、下乳等作用[ 7] 。
苘麻子:燥协日乌系 、杀虫 , 主治协日乌素症 、陶赖 、赫如
呼 、巴木病 、浊热 、自脉病 、疥癣 、秃疮。《论说医典》 :“祛皮肤
病 , 协日乌素症” 。《蒙药学》:“燥协日乌素 、杀虫” [ 8] 。
5 生物农药方面的应用
5.1 防治 B 型烟粉虱 在棉花和大豆的整个生长期间 , 苘麻
对 B型烟粉虱均有极显著的诱集作用 ,但不同播种期苘麻的
诱集效果差别明显。种植不同播种期的苘麻能持续有效地诱
集防治棉田和大豆田中的烟粉虱 , 进而减轻危害。苘麻植株
在田间分散程度和诱集效果呈正相关 , 单棵插花种植苘麻的
诱集效果显著优于片状种植和条带种植苘麻。在诱集植物苘
麻上配套施用化学农药可以进一步压低发生基数 , 更好地控
制其危害[ 9-10] 。
基于播种期 、种植方式和配套施药方法的棉花和大豆田
苘麻诱杀 B型烟粉虱的技术体系能很好的用于生产 ,但在不
同地区 、不同地理条件和不同作物种植方式下的防治效果还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1] 。
5.2 诱集棉铃虫 苘麻能诱集棉铃虫 , 种植诱集带是防治棉
铃虫的有效方法 ,在棉田周围 、沟渠种植苘麻 , 结合田间管理
68 西北药学杂志 2010 年 2 月 第 25 卷 第 1 期
进行抹卵捉虫和集中喷药防治 ,有效地控制棉铃虫基数 , 减少
危害。茼麻种植技术简单 ,成本低 , 用苘麻诱集带诱集棉铃虫
的效果比用玉米带诱集棉铃虫提高 1 倍[12] 。
6 结束语
苘麻的分布相当广泛 , 本文从其基源植物及整个苘麻属
的形态特征 、药用功效和有效化学成分 、药理药用 、生物农药
等方面充分论述了苘麻的利用价值。 苘麻在诱集 、防治害虫
方面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 但是在苘麻开发生物农药方面目
前还不是很成熟 ,如果能加快苘麻在生物农药方面的研究开
发 ,对现在富余的苘麻资源的利用率会大幅度增加 , 也会给苘
麻产区带来不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 1]  杨晓红 ,康建华 , 黄永红.野生苘麻对棉铃虫的诱集作
用及其技术探讨[ J] .中国棉花 , 2007 , 1(6):3-4.
[ 2]  孙陆婷.苘麻子的药理研究[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
1991 , 10(增刊):38-39.
[ 3]  中国药典 1990 年版[ S] .1990:178-179.
[ 4]  张海玉 , 阿拉探巴干.蒙药苘麻子和冬葵子的鉴别应用
[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2008 , 1(1):33.
[ 5]  孙燕燕 , 袁毓湘.苘麻子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J] .中草
药 , 1996 , 27(6):334-335.
[ 6]  马爱华 ,张俊慧 , 赵仲坤.冬葵子与苘麻子中脂肪酸的
对比分析[ J] .时珍国医国药 , 1996 , 7(3):153-154.
[ 7]  翁煜彬.磨盘草的鉴别[ J] .广东药学 , 2000 ,10:120-121.
[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新疆中草药
[ 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1975:344-345.
[ 9]  林克剑 ,吴孔明 ,张永军 ,等.利用诱集寄主苘麻防治 B 型
烟粉虱的研究[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 39(7):1379-1386.
[ 10]  Chu CC , Jackson CG , Alexander P J , et al.Pla stic cup
traps equipped w ith light-emitting diodes for monito-
ring adult Bemisia tabaci(Homopte ra:Aley rodidae)
[ J] .Econom Entomo l , 2003 , 96:543-546.
[ 11]  Oliveira M R V , Henneber ry T J , Anderson P.H isto ry
cur rent status , and collabo rativ e re sear ch projects for
Bemisia tabaci[ J] .Crop P ro tection , 2001 , 20:709-723.
[ 12]  陈惠瑜.用野生苘麻观测诱集棉铃虫效果好[ J] .石河
子科技 , 2007 , 32(5):34.
(收稿日期:2009-05-20)
甾体激素人工抗原合成概况
巩月红1 ,高晓黎1* ,齐新伟2 ,冯晓辉2 ,温  浩2(1.新
疆医科大学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目的 介绍运用免疫学方法分析甾体激素时 , 人工抗原
合成的设计及合成方法 、合成的影响因素 、与载体蛋白偶联方
法及最佳结合比的研究概况。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 ,
整理 、归纳甾体激素化合物人工抗原合成的研究情况。结果
与结论 甾体激素合成是小分子药物免疫学检测的基础 ,将
直接影响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性 , 对建立甾体激素化合物灵
敏 、简便 、快速的 、超微量的免疫检测法非常关键。
关键词:甾体激素化合物;半抗原;人工抗原;偶联;
doi:10.3969/ j.issn.1004-2407.2010.01.042
中图分类号:R9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10)01-0069-04
  甾体激素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均具有环戊烷并多氢菲母
核 , 大都属于小分子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1 000 Da ,免疫
学称之为半抗原 。半抗原在体内单独存在时 , 因缺乏 T 细胞
表位而无法直接诱导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只有反应原
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当其与适宜的蛋白质大分子或胶体颗
粒载体偶联后 , 可借其 T 细胞表位来间接诱导 B 细胞的增殖
及分化 , 产生特异性抗体[1] 。如果甾体激素化合物自身带有
供偶联的活性官能团(如氨基 、羧基等), 则偶联反应可直接
进行 , 反之就必须对甾体激素化合物进行官能团修饰 , 接上供
偶联反应的活性官能团以合成人工抗原 , 为半抗原的衍生
化[ 2] 。甾体激素化合物的衍生化及人工抗原的合成对建立其
免疫分析法至关重要。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半抗原的衍生化及
人工抗原的合成过程中的基础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
号:200910108)
作者简介:巩月红 , 女 ,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高晓黎 ,女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 激素类化合物分子衍生化时应具备的条件
半抗原衍生的目的是使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应答 , 并获得对待测物分子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 ,而且产生的
抗体应具有预期的活性。半抗原衍生化设计的总体要求是在
尽可能保留原待测物特征结构的前提下 , 在适当的位置引入
合适的连接臂和活性基团 。为此设计时应尽量保证半抗原分
子的特征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被免疫活性细胞所识别 , 而且应
尽量保证半抗原分子具备与待测物分子类似的立体化学特
征[ 3] 。 Goodrow 等[ 4] 认为在半抗原衍生化的设计中须具备的
条件:①分析药物结构 , 半抗原衍生后应在分子结构 、立体化
学和电子分布上与待测物分子尽可能相似;②半抗原结构中
的偶联臂应不容易诱导产生“臂抗体” , 最好使用一定长度的
碳链;③应使半抗原具有便于与蛋白载体偶联的活性基团
(如 NH2 , COOH , OH 和 SH 等), 且活性基团的存在对待测
物分子的电子分布应没有影响。因此 , 半抗原设计的关键在
于尽可能保留原待测物的特征结构 ,并在适当的位置引入合
适的偶联臂和与蛋白载体偶联的活性基团。
2 甾体激素人工抗原合成常用的载体
选择适宜的偶联载体至关重要。载体应具有与半抗原或
半抗原的衍生物反应的化学活性基团 ,具备一定的容量 , 可以
偶联足够数量的分子 , 具有一定的惰性和稳定性 ,不应干扰偶
联分子的功能。其作用为增大半抗原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 、结构复杂 , 易与半抗原结合 , 具有较
强免疫原性 , 其强免疫原性可利用诱导免疫应答 ,对半抗原产
生载体效应 , 如牛血清蛋白(BSA)、兔血清蛋白(RS A)、禽卵
清蛋白(OVA)、钥孔血蓝蛋白(KLH)、人血清蛋白(HAS)
及人工合成的多聚赖氨酸(PLL)。最常用的是牛血清蛋白 ,
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 ,免疫原性强 、溶解性好且价廉易得。另
外它的赖氨酸含量高 ,分子内有许多自由氨基 , 在不同的 pH
值和不同的离子强度下都能保持较大的溶解度 ,在含有机溶
剂状态下(吡啶 、二甲基甲酰胺)也能和半抗原进行偶联 , 并
且在偶联后仍保持可溶状态。有研究报道[ 5] 用人工合成的多
聚肽(最常用多聚赖氨酸)作载体 , 表现出能增加半抗原的免
69西北药学杂志 2010 年 2 月 第 25 卷 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