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肝菌资源



全 文 :中国食用菌 2014,33 (2):10 ~ 12
EDIBLE FUNGI OF CHINA
CN53-1054 /Q ISSN 1003-8310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3137007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广义绒盖牛肝
菌物种多样性与分子系统分类学研究”(S2013010015544);广东省科学院野外台站项目“车八岭自然保护区野生牛肝菌资源研
究”(sytz201008)。
作者简介:张明 (198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型真菌资源与利用方向研究。
**通信作者:宋斌,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型真菌资源研究。
收稿日期:2014-01-17
〈资源开发〉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肝菌资源*
张 明,黄 浩,邓旺秋,沈亚恒,宋 斌**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
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70)
摘要: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牛肝菌资源丰富,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整理报道牛肝菌 39 种,隶属于 4 科、15 属,包括 1
个新种和 11 个广东省新纪录种,并对其生态环境和经济价值进行简要的评述,旨在为合理开发应用这一资源提供
依据。
关键词: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牛肝菌资源;新记录种
中图分类号:S646. 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 (2014)02-0010-03
The Resources of Boletes in Cheba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Guangdong Province
ZHANG Ming,HUANG Hao,DENG Wang-qiu,SHEN Ya-heng,SONG Bin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icrobial Culture Collection and Applicatio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Microbiolog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Southern China,Guangdong Open Laboratory
of Applied Technology,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70)
Abstract:Boletes resources were abundant in Chebaling Nature Reserve of Guangdong province. Basis on the investigation,a-
bout 39 Boletes species were reported which belong to 4 families and 15 genera. A new species (to be published separately)and
11 new records of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also listed among them. A brief review of their entironment and economic value were
given,design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Boletes resources in the reserve.
Key words:Chebaling Nature Reserve of Guangdong province;Boletes;New species
牛肝菌 (Boletes)是菌物界中大型担子菌的重要类群,是
热带、亚热带常见且种类繁多的类群之一,大多数为菌根菌,
在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自然界中具有重
要意义的生物资源,有许多种类是著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也
有部分有毒种类。牛肝菌中含有多种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
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活性多糖等营养物质[1,2],
实验研究表明部分种类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3,4]。
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 1981 年 7 月,位
于广东省始兴县的东南部,东经 114°09'04 ~ 114°1646、北
纬 24°4029 ~ 24°4621,总面积 75. 45 km2,已知高等植物
1 928 种,隶属于 290 科、925 属;野生动物共有 1 558 种,
隶属于 255 科、968 属;大型真菌种类 619 种,隶属于 63 科、
174 属[5],是广东省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的富有代
表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系,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天平架海拔 1 256 m,最低处樟
栋水海拔 330 m,全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夏气流交
替明显,雨量充沛。丰富的林木资源及优越的气候为野生牛
肝菌资源的生长繁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 研究方法
通过对车八岭保护区的牛肝菌资源进行实地考察、生态
调查和形态学研究,得出结果如下。
2 车八岭牛肝菌资源名录
●为新种,◆为广东省新纪录种。
2. 1 南方牛肝菌属 Austroboletus (Corner)Wolfe
2. 1. 1 网翼南方牛肝菌 Austroboletus dictyotus (Boedijn)Wolfe
曾用名 Porphyrellus dictyotus Boedijn,夏秋季节单生或散
DOI:10.13629/j.cnki.53-1054.2014.02.004
生于阔叶林中地上,食毒不明。
2. 1. 2 ◆梭孢南方牛肝 A. fusisporus (Kawam. ex Imazeki &
Hongo)Wolfe
曾用名 P. fusisporus Kawam. ex Imazeki&Hongo,夏秋季节
生于栲、栎、松等针阔混交林中地上,食毒不明。
2. 2 小牛肝菌属 Boletinus Kalchbr. (乳牛肝菌属 Suillus
Gray.)
松林小牛肝菌 Boletinus pinetorum (W. F. Chiu)Teng,曾
用名 B. punctatipes var. pinetorum W. F. Chiu,夏秋季节生于
栲、栎、松等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可食用,但也有记载会引
起轻的中毒,中毒与胶粘外衣有关,采食应注意[6]。
2. 3 条包牛肝菌属 Boletellus Murrill
2. 3. 1 凤梨盖条孢牛肝菌 Boletellus ananaeceps (Berk.)Singer
曾用名 Boletus ananaeceps Berk.,夏秋季节单生或散生于
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地上或长于马尾松等活树干上或腐木上,
有毒,不易轻易采食[7]。
2. 3. 2 凤梨条孢牛肝菌 B. ananas (M. A. Curtis)Murrill
曾用名 B. ananas M. A. Curtis,夏秋季节单生或散生于阔
叶林中地上,毒菌,含有大麦芽碱[6,8,9]。
2. 4 牛肝菌属 Boletus L.
2. 4. 1 青木氏牛肝菌 B. aokii Hongo
夏秋季节单生或散生于壳斗科植物林下地上,食毒不明。
2. 4. 2 栗褐色牛肝菌 B. castaneobrunneus Z. S. Bi
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于针阔混交林下地上,食毒
不明[10]。
2. 4. 3 兄弟牛肝菌 B. fraternus Peck
夏秋季在阔叶树等林中地上,群生,有时 2 个柄基部连
生一起,此菌日本记载可以食用,但也有记载该菌有毒,应
谨慎采食[6,8,9]。
2. 4. 4 ◆皱盖牛肝菌 B. hortonii A. H. Sm. &Thiers
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于橡树等阔叶林中地上,可食用。
2. 4. 5 ◆紫盖牛肝菌 B. inedulis (Murrill)Murrill
曾用名 Ceriomyces inedulis Murrill,夏秋季节单生或散生
于橡树、栎树、铁杉等林中地上,毒菌[6]。
2. 4. 6 ◆橙黄牛肝菌 B. laetissimus Hongo
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于壳斗科植物林中地上,食毒不明。
2. 4. 7 小橙黄牛肝菌 B. miniatoaurantiacus C. S. Bi & Loh.
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于壳斗科植物林中地上,食毒不明。
2. 4. 8 ◆血红牛肝菌 B. rubellus Krombh.
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于云杉、松、橡树、山毛榉等针阔
混交林中地上,可食用和药用。据报道,该菌含有抗癌物质,
对小白鼠肉瘤 180 的抑制率为 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
为 90%[8,9]。
2. 4. 9 华美牛肝菌 B. speciosus Frost
夏秋季节单生或散生于阔叶林中地上,可食用,在我国
西南地区普遍食用;但亦时有中毒发生,多表现为精神性疾
病,出现幻觉等;该菌也可以药用,治疗消化不良、腹
胀等[6,8,9]。
2. 4. 10 ◆红网柄牛肝菌 B. satanas Lenz
夏秋季节单生或散生于橡树、山毛榉等林下地上,有毒,
误食后主要引起胃肠道症状;对小鼠肉瘤 180 和艾氏癌有抑
制作用[6,9]。
2. 4. 11 近浅灰色牛肝菌 B. subgriseus C. Z. Bi
夏秋季节单生或散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地上,食毒
不明[10]。
2. 5 褐小牛肝菌属 Fuscoboletinus Pomerl. & A. H. Sm. (乳牛
肝菌属 Suillus Gray)
腺褐小牛肝菌 Fuscoboletinus glandulosus (Peck)Pomerl. &
A. H. Sm,曾用名 B. glandulosus Peck,春秋季节单生或散生
于云杉、松树等林中地上,可食用[9]。
2. 6 圆孔牛肝菌属 Gyroporus Quél.
2. 6. 1 褐圆孔牛肝菌 Gyroporus castaneus (Bull.)Quél.
曾用名 B. castaneus BulL.,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于阔叶林
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可食用,亦有中毒的报道,采食应慎
重;可药用,有抑制小白鼠瘤和艾氏癌的作用[6,9]。
2. 6. 2 蓝圆孔牛肝菌 G. cyanescens (Bull. )Quél.
曾用名 B. cyanescens BulL.,夏秋季节单生于山毛榉、榛、
松等林下地上,多生于沙质土上,可食用[6,9]。
2. 7 海氏牛肝菌属 Heimioporus E. Horak (条包牛肝菌属 Bole-
tellus Murrill)
2. 7. 1 日本网孢牛肝菌 Heimioporus japonicus (Hongo)E. Horak
曾用名 H. japonica Hongo,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于松、桉
树、橡树、白千层等林中地上,毒菌[8]。
2. 7. 2 网孢海氏牛肝菌 H. retisporus (Pat. & C. F. Baker)E.
Horak
曾用名 H. retispora (Pat. & C. F. Baker)Boedijn,夏秋季节
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地上,毒菌。
2. 8 疣柄牛肝菌属 Leccinum Gray
白疣柄牛肝菌 Leccinum albellum (Peck)Singer,曾用名
B. albellus Peck,夏秋季节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地上,食毒不明[8]。
2. 9 褶孔牛肝菌属 Phylloporus Quél.
美丽褶孔菌牛肝菌 P. bellus (Massee)Corner,曾用名 Hy-
grophorus bellus Massee,夏秋季节单生或散生于壳斗科植物或
针阔混交林下地上,可食用[6,8]。
2. 10 粉末牛肝菌属 Pulveroboletus Murrill
2. 10. 1 ◆ 金 粒 粉 末 牛 肝 菌 Pulveroboletus auriflammeus
(Berk. & M. A. Curtis)Singer
曾用名 B. auriflammeus Berk. & M. A. Curtis,夏秋季节散
生或群生于壳斗科植物林下地上,食毒不明[6 - 8]。
2. 10. 2 黄粉末牛肝菌 P. ravenelii (Berk. & M. A. Curtis)Murrill
曾用名 B. ravenelii Berk. & M. A. Curtis,夏秋季节生于松
树、云杉、铁杉等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毒菌,不能
食用。误食后发病快,主要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
症状;可药用,是中药“舒筋丸”的成分之一[6,8,9]。
2. 11 网柄牛肝菌属 Retiboletus Manfr. Binder & Bresinsky
2. 11. 1 灰褐牛肝菌 Retiboletus griseus (Frost)Manfr. Binder &
Bresinsky
曾用名 B. griseus Frost,夏秋季节生于橡树、栎树等阔叶
树下林中地上,食用菌,味道较好[6,8,9]。
2. 11. 2 黑粉孢牛肝菌 R. nigerrimus (R. Heim)Manfr. Binder
& Bresinsky
曾 用 名 B. nigerrimus R. Heim, Tylopilus nigerrimus
(R. Heim)Hongo & M. Endo,夏秋季节生于壳斗科等阔叶林
下地上,毒菌,有至幻作用,采食时应注意区分[8,9]。
2. 12 乳牛肝菌属 Suillus Gray
2. 12. 1 点柄粘盖牛肝菌 Suillus granulatus (L.)Roussel
曾用名 B. granulatus L.,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于针叶林下
地上,可食用,味道较好;可药用,能抑制小白鼠肉瘤和艾
11第 33 卷 第 2 期 张 明等: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肝菌资源
氏癌的细胞的生长[8,9]。
2. 12. 2 虎皮乳牛肝菌 S. pictus (Peck)A. H. Sm. & Thiers
曾用名 B. pictus Peck,夏秋季节生于五棵松林中地上,
食用菌[9]。
2. 12. 3 琥珀乳牛肝菌 S. placidus (Bonord. )Singer
曾用名 B. placidus Bonord.,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于松林
或青杠等林中地上,可食用,亦有中毒报道,可引起腹泻等,
应慎食[6,8,9]。
2. 13 粉孢牛肝菌属 Tylopilus P. Karst.
2. 13. 1 近圆孢粉孢牛肝菌 Tylopilus balloui (Peck)Singer
曾用名 B. balloui Peck,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于针叶林和
壳斗科等阔叶林中地上,可食用[8,9]。
2. 13. 2 ◆栗色粉孢牛肝菌 T. castaneiceps Hongo
夏秋季节单生或散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地上,食毒不明。
2. 13. 3 苦粉孢牛肝菌 T. felleus (Bull.)P. Karst.
曾用名 B. felleus BulL.,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与针阔混交
林中地上,毒菌[8,9]。
2. 13. 4 粗壮粉孢牛肝菌 T. valens (Corner)Hongo & Nagas.
曾用名 B. valens Corner,夏秋季节单生或散生于栲、栎、
槠、松等混交林中地上,食用菌[8]。
2. 13. 5 ◆绿盖粉孢牛肝菌 T. virens (W. F. Chiu)Hongo
曾用名 B. virens W. F. Chiu,夏秋季节生于松林和壳斗科
植物等混交林中地上,可食用,亦有报道有毒,应慎食[8,9]。
2. 14 桩菇属 Paxillus Fr.
黑毛桩菇 Paxillus atrotomentosus (Batsch)Fr.,曾 用名 A.
atrotomentosus Batsch,夏秋季节单生或散生于腐木或烂竹子根
上,毒菌。
2. 15 绒盖牛肝菌属 Xerocomus Quél. (Boletus L.)
2. 15. 1 ●灰绿绒盖牛肝菌 Xerocomus viridifuscus Ming Zhang,
T. - H. Li & T. Bau sp. nov. (另文发表)
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地上,食毒不明。
2. 15. 2 ◆黑斑绒盖牛肝菌 X. nigromaculatus Hongo
夏秋季节生于针叶林下地上,可食用,采食时应注意
区分[9]。
2. 15. 3 红绒盖牛肝菌 X. subtomentosus (L.)Quél.
曾用名 B. subtomentosus L.,夏秋季节单生或散生于栗、
山杨、柳、榛、栎等林中地上,可食用[9]。
3 小结与讨论
3. 1 车八岭牛肝菌资源丰富
调查研究显示,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的牛肝菌有 4 科、15
属、40 种,占中国牛肝菌已知存在种类的 10%[11],在研究
过程中发现 1 个新种和 11 个广东省新纪录种,显示了车八岭
牛肝菌资源丰富。
3. 2 车八岭牛肝菌资源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
牛肝菌的许多种类都是著名的食 (药)用菌,含有多种
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多糖等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
保健和医药价值。在研究的种类中,可食药用种类占 50%左
右,显示加强对车八岭牛肝菌资源调查研究,对进一步开发
利用这些牛肝菌资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 3 牛肝菌资源反映了森林生态状况
牛肝菌大多数属于菌根菌,主要生于松科和壳斗科等植
物林下地上,寄主的生长状况可能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近
些年作者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保护区内的牛肝菌资源种类
和数量都较之前些年大幅度减少,这可能与气候 (降雨量
等)、周围环境变化 (土壤、空气污染、酸雨等)及 2008 年
的粤北地区的冰雪灾害等各种综合因素有关。可见,大型真
菌也是反映森林状况和自然环境变化的一个良好指标,如何
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邓百万,陈文强,李新生. 美味牛肝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营养成
分的比较分析 [J]. 食品科学,2004,25 (11):255-258.
[2] 李涛,王元忠,虞泓,等. 黄褐牛肝菌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
[J]. 食用菌学报,2006,13 (3):55-60.
[3] Senka S,Vidovi C,Ibrahim O,et al.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select-
ed Boletus mushrooms [J]. Food Biophysics,2010 (5):49-58.
[4] 张明,闫文娟,李泰辉,等. 两种粤产粉孢牛肝菌抗氧化活性
[J]. 食用菌学报,2012,9 (2):91-94.
[5] 李跃进.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D].
吉林农业大学,2011.
[6] 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 [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0.
[7] 毕志树,李泰辉,章卫民,等. 海南伞菌初志 [M]. 广州:广
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8] 黄年来. 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8.
[9] 卯晓岚. 中国经济真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0] 毕志树,郑国扬,李泰辉,等. 广东大型真菌志 [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
[11] 李泰辉,宋斌. 中国牛肝菌已知种类 [J]. 贵州科学,2003,
21 (1-2):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78 - 86.
食用菌产业首次获“973”计划支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于 2 月 15 日开题。这是 973 计划首
次支持食用菌产业的相关科学研究。
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 2. 8 × 107 t万吨,占世界的 75%以上,产值 1 700 亿元,从业 2 000 万人以上;2011 年出口创汇
24. 6 亿元,年消化秸秆皮壳 4. 0 × 107 t。但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单产低、品质差、产业效益不断下降的困境。
该项目拟针对上述问题,以大宗栽培的木腐菌平菇、金针菇和草腐菌草菇、双孢蘑菇为材料,在已有基因组测序基础上,开
展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研究。综合应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现代酶学、现代化学等研究
手段,鉴定分析子实体形成的营养高效利用和遗传调控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机制,分析温度响应的关键基因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解析食用菌活性物质及其合成调控途径,开展食用菌优异种质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研究。这些研究在国际上都具有开创性。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2014. 03. 05
21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33 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