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齐墩果酸衍生物研究进展



全 文 :女肾阳虚体质易伴见月经不调、痛经、冻疮;壮年肾阳虚证易伴见
肥胖、代谢综合征、闭经、阳痿、滑精;老年肾阳虚证易伴见慢阻
肺、冠心病、肿瘤等疾病,与其他体质类型相比有不同疾病谱。
4 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保健原则与方法的差异
小儿肾阳虚体质应通过补益后天脾胃来培补先天肾阳,不可
妄用滋补肾阳之峻剂,升阳助热,甚至产生性早熟等副作用;少年
肾阳虚体质适逢生发之机,应以锻炼、导引、食疗等为主,药物治
疗为辅,稍以引导则生化无穷,不可过用补益;壮年肾阳虚体质则
可重用温阳之品,但要注重脾肾之阳同补,先天后天相得益彰,延
缓肾中阳气的亏耗,推迟肾阳由盛及衰的生命过程;老年肾阳虚
体质则要紧扣脏腑功能日衰,正气亏虚的基本病机,遵循“善补
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
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通过肾阴肾阳同补,来改善肾
阳虚体质。
5 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辨识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
综上分析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的判定与保健等确实存在
差异,而掌握这些年龄差异特征有助于中医开展养生保健,判断
病证的转归,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肾阳虚体
质的年龄表现与特征差异的研究方法可从四方面切入:其一,采
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筛选不同年龄段阳虚体质人群,按
脏腑定位开展不同年龄段阳虚体质亚型的调查与分析,总结不同
年龄段肾阳虚体质的症状、体征特点,提高肾阳虚体质的辨识水
平;其二,开展“年龄 -病 -证”相关性的临床调查或病案回顾性
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段肾阳虚证与疾病谱的相关性,为体病相关
指导下的预防保健提供依据;其三,开展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
的分子生物学内涵研究,如笔者在肾阳虚证转录组研究中,已发
现不同年龄段肾阳虚证差异基因表达谱[11]中既有共有基因,又
有年龄相关的差别基因,故提出以差异表达的基因为线索,进一
步对基因表达(mRNA)的上游———DNA,基因表达的下游———蛋
白质进行贯通性研究,从基因到蛋白的整个分子生物学过程上,
来研究肾阳虚体质内在的生物学基础及其分子调控机制,这可能
成为中医体质生物学基础研究的突破口,将为体质的形成机理揭
示新的科学内涵;其四,开展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的干预研究,
在循证医学指导下,探讨经济、有效、无毒副作用的肾阳虚体质纠
偏方案和治则治法,对发挥中医药的保健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
义。
千百年来中医药养生抗衰早已为临床证实,但其客观化、规
范化研究,包括其机制研究均相对滞后。笔者拟从少、长、壮、老
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的辨识差异入手,通过提高体质的认知和
判定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中医“治已病”的医疗和“治未病”的预
防保健两大体系,推动中医体质研究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匡调元,王 琦.体质病理学研究[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8,1
(2) :3.
[2] 魏蓓蓓,张伟荣,李福凤,等.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5) :74.
[3] 王 琦,朱燕波.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基于全国
9 省市 21948 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
(1) :7.
[4] 王 琦. 论中医体质研究的 3 个关键问题(上) [J]. 中医杂志,
2006,47(4) :250.
[5] 王 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
床康复,2006,10(3) :12.
[6] 任小娟,王 琦.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个体化健康管
理研究初探.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7) :1.
[7] 王琦,龚海洋,高京宏.肥胖人痰湿体质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特征研
究[J].中医杂志,2006,47(11) :851.
[8] 岑 游,王 琦.不同年龄人群体质分布的调查分析[J].中华中医
药学刊,2007,25(6) :1126.
[9] 王 琦,姚实林,董 静.阳虚体质者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变化[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2) :1226.
[10] 汤朝晖,李炜弘,严石林,等.肾阳虚证治发展的历史渊源初探[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5(10) :1127.
[11] 李炜弘,范怀昌,丁维俊,等.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老龄肾阳虚证
与 Wnt /β - catenin 信号通路的相关性[J]. 四川中医,2009,12
(15) :378.
文献综述
收稿日期:2011-07-24; 修订日期:2011-12-22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青年项目(No. 11205023) ;
西华大学重点科研基金项目(No. Z1020519)
作者简介:钱 珊(1982-) ,女(汉族) ,重庆市人,现任西华大学生物工程
学院讲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吴 勇(1962-) ,男(汉族) ,四川内江人,,现任四川大学
华西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及靶向药物
研究工作.
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齐墩果酸衍生物研究进展
钱 珊1,何宇新1,吴 勇2*
(1.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2.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齐墩果酸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大量天然和合
成的齐墩果烷结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糖尿病活性。文章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齐墩果酸; 糖尿病; 构效关系
DOI标识:doi: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2. 05. 085
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2)05-1233-04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目前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
之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病。据统计[1],2000 年全
球有 1. 54 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 2025 年可能增长到 3 亿。糖尿
病的主要危害是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1]。研究表明,糖尿病
发病 10 年后有 30% ~ 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糖
尿病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导致了其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经过多
年探索,人们对糖尿病复杂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已取
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虽然已经有相当多的药物用于糖尿病的
治疗[2],比如磺酰脲类、α -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
类,但是疗效都非常有限。如何更有效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提
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仍是当今医药科学的一大难
题。
·3321·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2 VOL. 23 NO. 5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年第 23 卷第 5 期
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结构见图 1)是从天然产物中
提取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含量极为丰富,主要存在
于夏枯草、怀牛漆、连翘、木犀科齐墩果、女贞等植物中,临床上已
经用作肝病治疗的辅助药物。近年的研究发现,OA 能有效抑制
由肾上腺素诱导的高血糖小鼠的快速血糖增高,同时显著提高肝
糖原与血清胰岛素水平[3];此外,Melo等人[4]在高脂饮食的肥胖
小鼠实验中意外发现,OA 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体重、血脂并且减
轻内脏肥胖,而且还能显著降低血糖,增加血糖耐受。目前,国内
外研究者已经发现了大量天然和合成的 OA衍生物,通过体外活
性测定实验已经证实这些化合物具有优于 OA 的良好抗糖尿病
活性。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图 1 OA(1)的结构
1 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天然 OA衍生物
部分天然存在的具有降血糖活性的 OA 衍生物是一些是结
构骨架与 OA类似的五环三萜化合物。从我国新疆的药用植物
Gypsophila oldhamiana 的根中提取的 OA 类似物 2 - 4(结构见
图 2) ,就能不同程度抑制糖原磷酸化酶活性而发挥抗糖尿病作
用,其中化合物 2(又叫常春藤皂苷元)的酶抑制活性较高,浓度
在 10 μmol·L -1时抑制率达到 73%,这一活性结果与 OA 相当。
构效关系研究显示,结构中的 C3 - OH 对活性有重要影响,这可
能是由于 C3 - OH能通过范德华力稳定化合物与糖原磷酸化酶
活性位点的结合,而 C23位具有 α - Me 活性高于 α - CHO 或
COOH[5]。
在药用植物中还存在着由 OA 和糖或其他小分子结构片段
形成的偶联物,且大多偶联物已经被证实具有较好生物活性。比
如在尼日利亚西南部分布着一种名叫 Spondias mombin 的植物,
其绿色果实自古被用于治疗糖尿病、胃肠道紊乱、风寒等。最近,
Fred - Jaiyesimi 等[6]首次从该植物的叶中分离出活性成分 5(结
构见图 2)。该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 α -淀粉酶抑制活性,浓度
在 20 mg /ml时抑制率为 57%,能够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发挥抗
糖尿病作用。
图 2 天然 OA衍生物 2 - 5 的结构
在我国中南部广泛分布着一种名为 Camellia oleifera ABEL
的植物(中文名:茶树) ,其花蕾部是治疗由内外伤引起的呕血或
流血的传统中药材。Yoshikawa 等[7]从该植物花蕾部的正丁醇
提取液中分离出活性因子 6 - 8(结构见图 3) ,并且证实这些化
合物在小鼠糖耐量实验中能够有效降低高血糖。最近该课题组
又发现此正丁醇提取液还具有良好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IC50
= 4. 9 μg /ml) ,并且首次分离得到四种酰化的 OA糖苷衍生物 9
- 12[8]。研究[9]发现,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神经细胞
内山梨醇水平,改善神经细胞传导速度及神经的形态,从而治疗
由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图 3 天然 OA衍生物 6 - 12 的结构
2 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合成 OA衍生物
由于从自然界中不太容易直接获得具有极佳生物活性的天
然产物,因此,先从天然产物中寻求活性先导化合物,再进行结构
修饰与活性筛选,已成为重要的新药发现途径。相比于纯合成化
合物而言,天然产物提供了更广泛的结构多样性,也是新药开发
中生物活性药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糖尿病的治病机制
很复杂,是一个包含了各种信号传导途径的错综复杂的网络。而
以这些信号传导途径作为研究靶向,以期发现潜在的有效血糖调
控因子是目前发现降糖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有效方法。最近的研
究证实,通过合成方法获得的一些 OA衍生物能够有效调控糖尿
病致病机制中的某些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发挥抗糖尿病活性。
2. 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otase 1B,
PTP1B)PTP1B是胰岛素信号传导的负性调控因子,它能够活化
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IRTK)和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进行脱
磷酸化作用,从而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在 PTP1B 基因敲出的
小鼠体内,肝脏和肌肉组织表现出对胰岛素的高敏感性,这一实
验也证明 PTP1B抑制剂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抗糖尿
病作用[10]。
胡力宏等[11]设计并合成了在 C3 和 C28 位连接不同取代基
的 OA衍生物,并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 PTP1B和其他 PTP亚型的
体外抑制活性。在对一系列 OA衍生物的构效关系研究中发现,
化合物 13 对 PTP1B和其他 PTP 亚型的抑制作用显示出较高的
选择性(Ki = 0. 13 μmol·L -1)。在进一步的细胞模型实验中发
现,OA衍生物能够提高 CHO/hIR 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磷酸化水
平,并且无论在有无胰岛素的存在下都能刺激 L6 肌管细胞对葡
萄糖摄取。最近,该课题组又发现所合成的化合物 14
(NPLC441)是很好的竞争性 PTP1B 抑制剂(IC50 = 11. 8 μmol·
L -1) ,并能够在催化区域同源性高达 80%的 PTP1B和 TCPTP之
间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该化合物它能够刺激 HepG2 细胞中 IR
和 AKT的磷酸化,选择性激活 LXRα :RXRα异源二聚体,从而调
节 3T3 - L1 脂肪细胞中 GLUT4 的表达,抑制 11β - HSD1 表达,
从而多靶点地刺激脂肪细胞对葡萄糖摄取[12]。化合物 13 和化
合物 14 的结构见图 4。
图 4 化合物 13 和 14 的结构
本研究组也以 PTP1B为研究靶点,通过 Baeyer - villiger反应
对 OA的 A 环进行改造,同时结合 C 环的 C12,C13 -双键的变
化,构建新型的 OA类似物(结构见图 5) ,丰富 PTP1B 抑制剂筛
选的化合物库[13]。体外活性结果显示,A环和△12,13 -烯的完
·4321·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年第 23 卷第 5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2 VOL. 23 NO. 5
整性对保持 PTP1B酶抑制活性可能很重要;而在 C3 位和 /或 C12
位引入酸性基团会有利于提高 PTP1B 抑制活性;用不同链长的
二羧酸通过易降解的酯键将 C28 - COOH延伸出来得到的一系列
酸性衍生物均表现出较好 PTP1B抑制活性,并且 OA骨架部分和
酸性侧链部分的空间距离对活性的影响很明显:较短的距离会导
致更好的 PTP1B抑制活性。在这些 OA衍生物中,由于芳香侧链
在空间上长度最短,因此芳香族化合物 15 显示出最好的 PTP1B
抑制活性(IC50 = 1. 84 μg /ml) ,这一抑制活性结果远远优于 OA。
为了获得 OA衍生物的酶抑制作用机制,本研究组还通过计
算机分子对接模拟了化合物 15 与靶点 PTP1B的结合情况(结果
见图 6)。结果显示,化合物的 C17侧链部分通过与蛋白质靶点的
氨基酸残基如 Tyr - 46,Lys - 120 形成氢键稳定了底物对靶点的
识别,成为底物发挥活性的关键部分;而萜类骨架与多个氨基酸
残基如 Arg - 24,Tyr - 46,Asp - 48,Val - 49,Phe - 182,Ala - 217,
Ile - 219,Gln - 262 以疏水键结合,就好像用一个疏水性“铰链”
将化合物紧紧锁在由多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口袋”中,使得侧
链羧基能够更好地结合到处于“口袋”深处的活性位点,发挥竞
争性抑制作用。
图 5 以 PTP1B为靶点的 OA衍生物的结构设计
图 6 化合物 15 与靶点 PTP1B的分子对接结果
2. 2 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GP)在机体所需能
量供应不足时,肝脏可以通过糖原异生作用将肝糖原分解为单糖
以提高血糖水平,而这一过程由 GP 催化。GP 抑制剂可以产生
类似由胰岛素刺激合成肝糖原的作用(即糖原合成作用) ,从而
降低血糖[14]。孙宏斌等针对此糖尿病靶点 GP,设计并合成了大
量结构各异的 OA衍生物,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体外酶抑制活
性,探讨了其构效关系(见图 7 ~ 9)。
如图 7 所示,糖偶合物 16 - 19 结构中 OA 的 C3 - OH 和 C28
- COOH分别与糖通过三氮唑相连,而偶合物 19 - 22 中 OA 的
C3 - OH和 C28 - COOH分别与糖通过酯键相连。其中 16 显示了
最好的 GP抑制活性(IC50 = 1. 14 μmol·L
-1)[15]。构效关系研
究显示具有长链疏水基团和短链亲水基团会有利于 GP 抑制活
性。图 8 所示为一系列在 A环和 C28 - COOH结构改造的 OA衍
生物。结果显示,2 -肟基,噁唑,异噁唑系列活性不好,化合物
26 显示了最好的活性(IC50 = 3. 3 μmol·L
-1)[16]。构效关系揭
示 A环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先导物优化靶点。
图 9 为一系列吡唑[4,3 - b]并齐墩果酸衍生物,其中化合
物 33 显示最好的抑制活性(IC50 = 9. 9 μmol·L
-1)[17]。初步构
效关系分析显示将吡唑部分并联到 A 环上会增加抑制活性,吡
唑的 N -乙酰化和 N -烷基化会使活性降低甚至丧失,而 C28 -
COOH对活性影响大,C28位亲水性基团有利于抑制活性。该研
究组对 OA衍生物发挥 GP 抑制活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即测定
具有体外良好活性的 OA 类似物与酶 GP 结合的晶体构象[18]。
结果表明小分子抑制剂结合在酶与机体自身的生理性激动剂
AMP结合的变构位点处。
2. 3 α -葡萄糖苷酶(α - glucosidase,AGU)AGU抑制剂通过竞
争性抑制小肠上皮绒毛膜上的 α -葡萄糖糖苷酶的作用来减少
糖类的降解,延缓糖类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有效地降低糖尿病人
餐后血糖浓度的峰值,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19]。本研究组曾以
α -葡萄糖苷酶为靶点,研究一系列 OA 皂苷的不同糖链结构对
酶抑制活性影响的规律[20]。体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
OA糖苷 38 - 42 中只有糖苷 42 显示了相对较高的抑制活性。随
后为了考察 OA结构骨架对酶抑制活性的影响,以具有较好活性
的二羟基 γ -内酯衍生物 43 作为先导化合物,将其 C3 和 /或 C12
上的羟基与糖配基相连,设计并合成化合物 44 - 47。活性实验
结果显示,C12上的亲水基团更有利于增加活性,而化合物 43 的
C3 - OH被乙酰化会导致活性的增加,但在其 C3 和 C12 位上同
时接上糖,活性增加不大(见图 10)。
图 7 OA衍生物 16 - 22 的结构及 GP抑制活性
图 8 OA衍生物 23 - 32 的结构及 GP抑制活性
图 9 OA衍生物 33 - 37 的结构及 GP抑制活性
·5321·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2 VOL. 23 NO. 5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年第 23 卷第 5 期
图 10 合成 OA糖苷 38 - 47 的结构
3 结语
近年来研发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在参与机体代谢的同时也会
引发许多与代谢紊乱有关的疾病,所以研究者试图寻找合适的降
糖药来控制和调节相关的酶的活性,以期对疾病给以预防和治
疗。从该方面的研究来看,国内外目前大多还局限于化学和生化
合成相结合的方式来发现新药。合成药疗效虽好,但对人体的毒
副作用大。因此,传统中药的降糖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则为糖尿
病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对中草药和微生物提
取物中结构新颖的活性因子,运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对其基团结构
进行分子修饰,同时结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理论研究和细胞
活性筛选的实验技术,充分研究其构效关系,为设计强效和高选
择性降糖药药物提供更多的指导,并为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打下
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Deng J. Y.,Hsieh P. S,Huang J. P.,et al. Activation of estrogen recep-
tor is crucial for resveratrol stimulating muscular glucose uptake via both
insulin -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athways[J]. Diabetes,2008,57:
1814.
[2] Kakadiya J.,Rathod S. Oral hypoglycemic agent - overview[J]. Phar-
macologyonline,2009,1:498.
[3] Chen J.,Liu J.,Zhang L. Y. Pentacyclic triterpenes. part 3: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oleanolic acid derivatives as novel inhibitors
of glycogen phosphorylase[J]. Bioorg. & Med. Chem. Lett.,2006,16:
2915.
[4] Melo C. L.,Queiroz M. G. R.,Fonseca S. G. C.,et al. Oleanolic acid,a
natural triterpenoid improves blood glucose tolerance in normal mice
and ameliorates visceral obesity in mice fed a high - fat diet[J]. Chemico - Bi-
ological Interactions,2010,185:59.
[5] Luo J. G.,Liu J.,Kong L. Y.,et al. New pentacyclic triterpenes from
gypsophila oldhamiana and their biological evaluation as glycogen phos-
phorylase inhibitors[J]. Chem. & Biodiver.,2008,5:751.
[6] Fred - Jaiyesimi A.,Kio A.,Richard W. α - Amylase inhibitory effect
of 3β - olean - 12 - en - 3 - yl (9Z)- hexadec - 9 - enoate isolated
from Spondias mombin leaf[J]. Food Chemistry,2009,116:285.
[7] Yoshikawa M.,Wang T.,Sugimoto S.,et al. Functional saponins in tea
flower (flower buds of Camellia sinensis) :gastroprotective and hypogly-
cemic effects of floratheasaponins a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
sis using HPLC[J]. Yakugaku Zasshi,2008,128:141.
[8] Sugimoto S.,Chi G. H.,Kato Y. Medicinal Flowers. XXVI. Structures
of acylated oleanane - type triterpene oligoglycosides,Yuchasaponins
A,B,C,and D,from the flower buds of camellia oleifera - gastroprotec-
tive,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y,and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s[J].
Chem. Pharm. Bull.,2009,57:269.
[9] Obrosova I. G.,Maksimchyk Y.,Pacher P.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l-
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fidarestat on ischemia -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
ret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2010,26:135.
[10] Yip S. C.,Saha S.,Chernoff J. PTP1B:a double agent in metabolism
and oncogenesis[J].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2010,35:442.
[11] Zhang Y. N.,Zhang W.,Hong D.,et al. Oleanolic acid and its deriva-
tives:new inhibitor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with cellular ac-
tivities[J]. Bioorg. Med. Chem. 2008,16:8697.
[12] Lin Z.,Zhang Y.,Zhang Y.,et al. Oleanolic acid derivative NPLC441
potently stimulates glucose transport in 3T3 - L1 adipocytes via a multi-
target mechanism[J]. Biochem. Pharmacol. 2008,76:1251.
[13] Qian S.,Li H. J.,Chen Y.,et 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oleanolic acid derivatives as inhibitors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J]. J. Nat. Prod.,2010,73:1743.
[14] Grahama T. E. Glycogen:an overview of possible regulatory roles of the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the granule[J]. Applied Physiology,Nutrition,
and Metabolism,2009,34:488.
[15] Chen J.,Liu J.,Zhang L. Y. Pentacyclic triterpenes. part 3: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oleanolic acid derivatives as novel inhibitors
of glycogen phosphorylase[J]. Bioorg & Med. Chem. Lett.,2006,16:
2915.
[16] Cheng K. G.,Liu J.,Liu X. F.,et al. Synthesis of glucoconjugates of
oleanolic acid as inhibitors of glycogen phosphorylase[J]. Carbohyd.
Res. 2009,344:841.
[17] Chen J.,Gong Y. C.,Liu J.,et 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pyrazolo[4,3 - b] oleanane derivatives as inhibitors of glyco-
gen phosphorylase[J]. Chem. & Biodivers.,2008,5:1304.
[18] Wen X.,Sun H.,Liu J.,et al. Naturally occurring pentacyclic triterpe-
nes as inhibitors of glycogen phosphorylase:synthesis,structure - activi-
ty relationships,and X - ray crystallographic studies[J]. J. Med. Chem.
2008,51:3540.
[19] Tsunosue M.,Mashiko N.,Ohta Y.,et al. An α - Glucosidase inhibi-
tor,acarbose treatment decreases serum levels of glyceraldehyde - de-
rived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0,10:139.
[20] Qian S.,Li H. J.,Zhang W. Y.,et al. Synthesis and α - 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oleanolic acid derivatives[J]. J. Asian Nat. Pro.
Res. 2010,12:20.
·6321·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年第 23 卷第 5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2 VOL. 23 N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