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季节旱冬瓜扦插试验



全 文 :第 38卷 第 6 期
2013年 12月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Vol. 38 No. 6
Dec. 2013
doi:10. 3969 / j. issn. 1671-3168. 2013. 06. 027
不同季节旱冬瓜扦插试验
袁莲珍1,史富强2,杨 斌3,陈 伟3,刘际梅1,李玉华1,张树红1
(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云南 景洪 666102;2.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普洱 665000;
3.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和景洪市普文两地开展不同季节的旱冬瓜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旱冬瓜
不同季节扦插,夏季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时间早一些,冬季最迟,春季和秋季居中;旱冬瓜的扦插
受季节的影响明显;在普洱市思茅区最适旱冬瓜扦插季节为秋季( 9 月份) ;在景洪普文最适旱冬瓜
扦插季节为春季( 3 月份) 。
关键词:旱冬瓜;扦插试验; 不同季节;生根进程
中图分类号:S723. 132. 1;S792. 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3)06-0121-03
Cutting Experiment of Alnus nepalensis in Different Seasons
YUAN Lian-zhen1,SHI Fu-qiang2,YANG Bin3,CHEN Wei3,LIU Ji-mei1,LI Yu-hua1,
ZHANG Shu-hong1
(1. Tropical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Puwen,Yunnan 666102,China;
2. Puer Forestry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Puer,Yunnan 665000,China;3. Yunnan Academy of Frorestry,
Kunming 650224,China)
Abstract:Cutting experiment of Alnus nepalensis under different season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Puer and
Puwen. Results showed that:occurrence time of callus and adventitious root are earlier in summer,
spring and autumn are in the middle,and winter is the latest. Effect of season on cutting of Alnus ne-
palensis was significant,and autumn (September)was the appropriate season for cutting of Alnus ne-
palensis. The best season for cutting of Alnus nepalensiss was spring in Puer and Puwen.
Key words:Alnus nepalensis;cutting experiment;different seasons;rooting progress
收稿日期:2013-07-25.
基金项目:省林业推广项目“西南桦、旱冬瓜良种及集约化栽培技术推广示范”(2012TSYN09)。
作者简介:袁莲珍(1978-),侗族,贵州镇远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育种和森林培育工作。
通信作者:杨斌(1971-),云南会泽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工作。
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系桦木科(Betulaceae)
桤木属速生落叶乔木,是非豆科木本固氮植物[1]。
其生长迅速,萌芽能力强,根系发达,根上的 Frankia
菌较丰富,强阳性树种。
不同植物的最佳扦插时间是不尽相同的,而同
一树种在不同季节扦插,其生根率也不相同。扦插
时间过早或过晚都对插条的生根不利。按照扦插时
间的不同,可把扦插分为春插、夏插、秋插及冬
插[2]。在本次试验中,主要研究其在不同季节扦插
的生根率、生根数、抽梢长度及最长根长,以找出在
不同试验地上旱冬瓜扦插的最佳季节。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分别设在云南省普洱市林科所(普洱)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和云南省林业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景洪普文)两
处苗圃地中。云南省普洱市林科所地处云南省普洱
市思茅区,北纬 22°27 ~ 23°06、东经 100°19 ~
101°27。属南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其气候垂直
梯度大,在不同海拔上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气候,具有
山地气候的许多特征。年均温 19. 4℃,最冷月气温
10. 5℃,最热月 6 月,均温 22. 7℃;全年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四季不分明。年均降雨量 1 340. 9 mm,
相对湿度 87%。最大降雨线 1 600 ~ 1 700 mm。降
水主要集中在 5 ~ 10 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87. 8%[3]。土壤以赤红壤为主,呈酸性。云南省林
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普文)试验地位于西双
版纳景洪市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 101°04 ~ 06,北
纬 22°24 ~ 26。该区属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类型,年
均温 20. 1℃,≥10℃积温 7 459℃,最热月(7 月)均
温 23. 9℃,最冷月(1 月)均温 13. 9℃,极端最高温
38. 3℃,极端最低温 - 0. 7℃。年降水量 1 655. 3
mm。一年之中受湿润的西南季风和干暖的西风南
支急流交替控制,半年为雨季,月均降水量可达 140
~ 356 mm,半年(11 ~ 4 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
年的 14%,但最少降水量均在 20 mm以上。冬春多
雾,年均相对湿度 83%,干燥度 0. 71,属于湿润型气
候。土壤为紫色砂页岩和紫色页岩发育的赤红壤,
又称砖红壤性红壤。土层厚度一般在 100 cm 以
上[4]。土壤呈酸性,pH 值 4. 3 ~ 6. 3,有机质含量
低,仅 0. 6 ~ 2. 7 g /kg,缺氮,尤其少磷,而钾较丰富。
土壤养分指标虽然不高,但生物小循环旺盛,有利于
林木的生长。
2 材料与方法
春季扦插开始于 2012 年 3 月 12 日,夏季扦插
开始于 2012 年 7 月 8 日,秋季开始于 2012 年 9 月
21 日,冬季扦插开始于 2012 年 11 月 20 日。以云南
省宁洱县私人苗圃 1 a 生实生苗作为扦插材料,用
ABT1#1 000 mg /L处理插穗,速蘸 10 s 后进行扦插。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 30 株插穗,3 次重
复。试验所采用的基质均为红心土。此外,在以上
试验中,每个处理多扦插 15 ~ 30 根插穗,供破坏性
取样观测扦插生根进程。对每次的扦插在 70 d 后
进行全面调查,调查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数量、抽梢
长度、最长根长等指标。
3 插后管理及数据处理
插前基质是用 0. 5%的高锰酸钾和敌克松进行
消毒,插好后要压实插条四周的基质,浇透水,使插
条与基质充分接触,再在基质四周撒上一些药物以
防蚂蚁(因蚂蚁爱吃旱冬瓜插条),搭上遮荫小拱
棚。扦插后保持小拱棚里空气相对湿度为 85%以
上,定期轮喷多菌灵和百菌清于旱冬瓜插条以防止
病虫害发生。
对数据采用 Excel 2003 处理,采用 Spss 13. 0 及
DPSv 7. 05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 Duncan多重比较。
4 结果与分析
4. 1 不同季节对旱冬瓜扦插生根进程的影响
不同季节旱冬瓜扦插生根进程见表 1 所示。
表 1 不同季节旱冬瓜扦插生根进程
Tab. 1 rooting process of Alnus nepalensis under
different season cutting d
不同季节
普 洱 普 文
愈伤组织
出现天数
不定根
出现天数
愈伤组织
出现天数
不定根
出现天数
春季(3 月份) 8 32 8 30
夏季(7 月份) 9 31 7 30
秋季(9 月份) 10 42 8 39
冬季(11 月份) 15 43 12 40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旱冬瓜扦插在不同季节及
不同试验地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的天数是不尽相
同的。夏季由于气温高,两地的愈伤组织和不定根
出现时间早;冬季由于气温低,出现的时间晚,春季
和秋季居中。
4. 2 不同季节对旱冬瓜扦插生根的影响
对旱冬瓜不同季节扦插插穗进行方差分析和
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见表 2 和表 3。从表 2 中可
以看出,在普洱市林科所不同季节扦插试验中,不同
季节扦插对旱冬瓜插穗生根效果均呈显著差异。
由表 3 中可以看出,在 4 个季节所做的扦插试
验中,在普洱市(思茅区)以秋季(9 月份)平均生根
率最高,为 69. 44%,生根数量最多平均为 7. 5 条,
抽梢最长平均为 3. 85 cm,最长根长平均为 8. 88
cm;夏季(7 月份)平均生根率最低,为 48. 35%,生
根数平均为 3. 9 条,最长根长最小,平均为 6. 58
cm。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
因 7 月份高温炎热,雨水多,插穗在高温、高湿环境
下容易感染病菌。另外,这一时期插穗本身处于营
·221· 第 38 卷
袁莲珍,等:不同季节旱冬瓜扦插试验
表 2 不同季节插穗生根性状的方差分析
Tab. Variance analysis of rooting traits in different seasons
性状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普洱
生根率 /% 726. 2 3 242. 07 80. 31** 0
生根数量 /条 228. 6 3 76. 2 4. 43** 0. 01
抽梢长度 / cm 53. 79 3 17. 93 3. 21** 0. 03
最长根长 / cm 88. 69 3 29. 56 2. 06* 0. 11
普文
生根率 /% 244. 58 3 81. 53 195. 97** 0
生根数量 /条 300. 43 3 100. 14 6. 17** 0
抽梢长度 / cm 68. 03 3 22. 68 3. 90** 0. 01
最长根长 / cm 68. 30 3 22. 77 1. 62 0. 19
注:表中( P﹤ 0. 01 ) 用**表极显著差异,( P ﹤ 0. 05 ) 用* 表显著
差异。
养生长阶段,再生性较弱。在秋季扦插的旱冬瓜生
根数量远远高于在夏季扦插的,另 2 个季节扦插居
中,冬季平均为 5. 13 条,春季平均为 4. 4 条;秋季的
抽梢长度明显高于冬季的,秋季抽梢长度平均为
3. 85 cm,冬季抽梢长度平均仅为 2 cm,明显低于其
他 3 个季节的;秋季扦插插穗平均最长根长为 8. 88
cm,夏季插穗平均最长根长为 6. 58 cm。由此可知,
旱冬瓜在普洱市扦插的最佳时期为秋季(9 月份)。
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普文)
进行的试验(表 2)显示,不同季节对旱冬瓜插穗的
生根率、生根数量和抽梢长度的影响都呈显著差异,
只是对最长根长没有影响。在表 3 的 Duncan 多重
比较中可以看出:在普文,春季(3 月份)旱冬瓜插穗
表 3 不同季节插穗生根性状的多重比较
Tab. 3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seasonal rooting traits
季节
普洱 普文
生根率
/%
生根数
/条
抽梢长度
/ cm
最长根长
/ cm
生根率
/%
生根数
/条
抽梢长度
/ cm
最长根长
/ cm
春季 53. 66Bb 4. 4Bb 7. 67Aab 3. 19AaBb 58. 99Aa 7. 87Aa 8. 54Aa 3. 85Aa
夏季 48. 35Cc 3. 9Bb 6. 58Ab 3. 27AaBb 46. 35Cd 3. 87Bb 6. 55Aa 3. 33AaB
秋季 69. 44Aa 7. 5Aa 8. 88Aa 3. 85Aa 54. 17Bb 4. 13Bb 7. 6Aa 3. 20AaB
冬季 55. 78Bb 5. 13AaB 7. 07Aab 2Bb 52. 68Bc 5. 17AaB 6. 94Aa 1. 81Bb
注: 小写字母表示 0. 05 水平上的差异显著,大写字母表示 0. 01 水平上的差异显著;相同字母间表差异不显著,不同字母间表差异显著。
平均生根率最高,为 58. 99%,明显高于夏季平均生
根率(46. 35%)。其生根率由高到低的扦插时间为
春季(3 月份)、秋季(9 月份)、冬季(11 月份)和夏
季(7 月份)。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性也是由于夏天
气温高、湿度大(因普文 4 月底到 10 月初为雨季),
插穗容易霉烂。春季(3 月份)的生根数平均为
7. 87 条;冬季(11 月份)的生根数平均为 5. 17 条;
秋季(9 月份)平均为 4. 13 条和夏季(7 月份)平均
为 3. 87 条。抽梢长度也是春季(3 月份)最显著,平
均为 3. 85 cm;而夏季(7 月份)和秋季(9 月份)也比
冬季(11 月份)显著,平均分别为 3. 33 cm 和 3. 2
cm。最后,最长根长在春、夏、秋、冬 4 个季节里都
不显著,春季(3 月份)最长平均为 8. 54 cm,比夏季
(7 月份)最长根长长 1. 99 cm。由以上数据可知,
旱冬瓜在普文最适扦插时间为春季(3 月份)。
5 结论
在思茅区和普文两地不同季节进行旱冬瓜扦插
试验,结果表明:
1)旱冬瓜不同季节扦插生根进程是:夏季,愈
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时间早一些,冬季最迟,春季和
秋季居中;
2)旱冬瓜的扦插受季节的影响明显,扦插时应
选择合适的季节;
3)在思茅区,最适旱冬瓜扦插季节为秋季(9 月
份);在普文,最适旱冬瓜扦插季节为春季(3 月份)。
参考文献:
[1]郑万钧 . 中国植物志第二卷[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1985:113-117.
[2]刘曼 . 棱角山矾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
[3]张海珍 . 普洱市跨民族的特点与交流[J]. 思茅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72-75.
[4] 王达明,杨绍增,李莲芳,等 . 热区造林树种论文集
[C].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
·321·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