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



全 文 :第 42 卷 第 11 期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 42 No. 11
2014 年 11 月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Nov. 2014
1)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项目(2013002007) ;辽宁省森
林保护重点实验室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王建军,男,1986 年 3 月生,辽宁省林业科学研
究院,助理工程师。
通信作者:栾庆书,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E - mail:Lu-
anqingshu@ 163. com。
收稿日期:2014 年 1 月 20 日。
责任编辑:程 红。
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1)
王建军 栾庆书 金若忠 云丽丽 王琴 姜旭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沈阳,110032)
摘 要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核桃楸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的方法,采用 320 ~ 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
开展了林间诱杀研究,筛选了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诱杀容器的颜色和置放高度,比较了不同
时段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雌雄性比,以及雌蛾的携卵量和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结果表明:360 nm太阳能灯
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总量显著大于其他波长灯的诱杀量;以 19:30—21:30 时段诱杀数量最多;诱杀到的核桃楸大
蚕蛾的雌雄性比 2. 3∶ 1;白色容器的诱杀量最大;将盛水容器置于地面对核桃楸大蚕蛾有更好的诱杀效果;诱杀
的雌虫携卵量最高为 366 粒,平均(121 ± 13)粒,73. 0%的雌虫携卵量超过 20 粒;360 nm 灯对其他鳞翅目、鞘翅目
和膜翅目昆虫的诱杀量与对照灯的诱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波长为 360 nm 的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核桃楸
大蚕蛾的最佳灯具。
关键词 核桃楸大蚕蛾;灯光诱杀;单波长;雌雄性比;物理防治
分类号 S763. 306. 6;S763. 42
Trapping 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 Experiments by Single-wavelength Solar Lamps /Wang Jianjun,Luan Qing-
shu,Jin Ruozhong,Yun Lili,Wang Qin,Jiang Xu(Liaoning Academy of Forest Science,Shenyang 110032,P. R. Chi-
na)/ /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 2014,42(11). - 134 ~ 137
We used single-wavelength solar lamps with the wavelength of 320 - 585 nm in forest to study the nuisanceless meth-
ods in controlling the harm of 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and selected the optimum wavelength and the suitable time inter-
val of trapping D. japonica,the suitable colors and the placed height of water containers. The female-male ratio of D. ja-
ponica trapped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were compared and the fecundity of female adults trapped were detected. The 360
nm solar lamp trapped the biggest numbers of total D. japonica adults,an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control and other
wavelength lamps. The best time for trapping D. japonica adults was 19:30 - 21:30. The female-male ratio of D. japonica
adults trapped by total solar lamps was 2. 3∶ 1. The number of D. japonica trapped by white water containers was the big-
gest. It could get better trapping effect of D. japonica by placing the water container on the ground than 1. 2 m above the
grou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eggs carried by trapped female adults was 366. 0 with the mean of 121. 4 ± 13. 4. Seven-
ty-three percent of female adults carried more than 20 egg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umbers of
other Lepidoptera,Coleoptera and Hymenoptera insect trapped by 360 nm solar lamp and by control. The 360 nm solar
lamp was a better choice for trapping D. japonica.
Keywords Dictyoploca japonica;Light trap;Single wavelength;Female-male ratio;Physical control
核桃楸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又名银杏
大蚕蛾、白果蚕、白毛虫、漆毛虫,属鳞翅目(Lepi-
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胡桃大蚕蛾属(Dic-
tyoploca),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和药
用植物害虫[1],[2]996。它主要以幼虫食害核桃、银
杏、漆树、杨、桦、栎、李、梨等 20 科 30 属 38 种经济
林木[3]。核桃楸大蚕蛾在我国 1 年发生 1 代,以卵
越冬。雌蛾体长 26 ~ 60 mm,翅展 95 ~ 150 mm,雄
蛾体长 25 ~ 40 mm,翅展 90 ~ 125 mm,体色不一,灰
褐、黄褐或紫褐色[2]996。在辽宁抚顺、本溪、丹东等
地,越冬卵于 5 月中旬羽化,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老
熟幼虫营茧,成虫 8 月下旬至 9 月羽化,交配产卵后
完成 1 个世代[4 - 7]。近年来,该虫在我国一些地区
频繁发生,局部暴发成灾且有蔓延趋势,给部分地区
造成巨大的损失[8 - 9]。
为保证生态安全,国外防治此类食叶害虫多采
用综合防治技术,其中生物防治比例较高[10]。而国
内防治核桃楸大蚕蛾多使用化学药剂,导致害虫的
抗药性增加和生态环境的破坏[10]。在森林害虫特
别是食叶害虫的综合治理中,灯光诱杀常作为一种
经济、简便和不污染环境的治虫措施加以利用[11]。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棉田害虫[12]和舞毒蛾[13],
以及利用单波长的太阳能灯诱杀舞毒蛾[14]都取得
较好的灭虫效果。在防治核桃楸大蚕蛾方面,也有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的报道[15],但缺乏系统
性的研究,更未见利用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成虫的
报道。核桃楸大蚕蛾羽化期较长,在辽宁省本溪地
区从 8 月下旬到 9 月下旬都有成虫羽化[7]。为了更
有效地控制核桃楸大蚕蛾的危害,2013 年开展了不
同波长的灯光诱杀试验。通过灯诱,筛选诱杀核桃
楸大蚕蛾的最佳波长和最适时段,比较不同时段灯
诱核桃楸大蚕蛾的雌雄性比,选择装水容器的颜色
和高度,解剖灯诱雌虫并统计其卵量等。旨在探索
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最佳灯诱组合和检测所诱成虫
的携卵状态,达到采用无公害手段压低害虫种群数
量,安全有效、绿色环保的控制核桃楸大蚕蛾的目的。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向阳乡向阳
村于家街,占地面积约为 10 hm2,树龄 15 ~ 20 a,天
然次生核桃楸林,株高超过 15 m,林木郁闭度 0. 65。
据前期调查,核桃楸大蚕蛾虫口密度为 23. 9 头·
株 - 1,属中度危害。
2 材料与方法
2. 1 材料
诱虫灯由深圳市富巍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
号为 FWS - DBL - 1,功率 8 W,是精确的单波长灯
(共 18 种波长,为富巍盛公司的专利产品) ,对照灯
(CK)是同等功率的全光谱灯。
2. 2 研究方法
灯诱的最佳波长与时间筛选:于 8 月下旬,选择
晴天无风的夜晚,将不同波段的太阳能灯置于林间
距离地面 1. 5 m的高处,灯距为 30 m,灯下 30 cm处
放置盛水容器(直径 80 cm,高 15 cm),加入 3 L 清
水、10 g 洗衣粉。将波长为 320、340、351、360、365、
368、380、400、420、445、460、480、520、525、545、560、
575、585 nm的诱虫灯和对照灯(CK)共 19 盏,按上
述方式在核桃楸林地一字排开。每晚于黄昏时18:30
开灯,于 19:30、20:30、21:30、22:30、23:30 各收集
一次落到水中的成虫,记录上述 5 个时段不同诱虫
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数量和性别;记录不同波长
太阳能灯诱杀非靶标昆虫(其他鳞翅目、鞘翅目和
膜翅目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每处理重复 3 次。
自然羽化的成虫与灯诱成虫性别比较:8 月上
旬,在同一地点林中的树干、灌木丛、杂草丛等位置
随机采集核桃楸大蚕蛾蛹,运回室内放在圆形透明
玻璃瓶中(直径 7 cm,高 10 cm),用透明纱布盖住瓶
口并用橡皮筋束紧,在室温条件下待成虫羽化。记
录羽化成虫的数量和性别,将室内羽化成虫的雌雄
比与野外灯诱成虫的雌雄比作比较。
盛水容器颜色及放置高度对诱虫量的影响:8
月下旬,于成虫羽化盛期,在林间放置 1 盏 365 nm
的诱虫灯,以灯为中心辐射状于地面放置银色、蓝
色、绿色、黄色、白色共 5 种颜色的装水容器,围成一
个圆圈。18:30 开灯,分别在 19:30、20:30、21:30、
22:30、23:30 各收集一次落到水中的成虫,统计不
同颜色的容器中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数量,重复 3
次。将 2 盏波长为 365 nm 的诱虫灯在核桃楸林地
紧挨(距离 0. 5 m)放置(避免由于地点不同核桃楸
大蚕蛾种群密度的差异),并在灯下各放置 1 个盛
水容器,1个距地面 1. 2 m,另 1 个放在地面上。18:
30开灯,在 19:30、20:30、21:30、22:30、23:30 各收
集 1 次落到水中的成虫,统计两种不同高度容器中
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数量。重复 3 次。
灯诱雌虫携卵状况:解剖、统计所有诱集到的雌
虫的剖腹卵量,并按剖腹卵量的大小将携卵量分为
不同层次,分析不同层次所占比例。
数据统计与分析:所有数据用 SPSS 13. 0 分析。
不同波长和不同时段对核桃楸大蚕蛾的诱杀量,对
非靶标昆虫诱杀量和不同颜色盛水容器的诱杀量,
使用 One - Way ANOVA 中 Dunnett T3 检验进行比
较;不同时段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雌雄性比使用 r
× c列联表的卡方检验;采集的茧蛹在室内羽化的
大蚕蛾成虫与灯诱成虫的雌雄性比差异使用 2 × 2
列联表的卡方检验;放置于不同高度诱杀容器的诱
杀量差异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 1 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最佳波长
供试诱虫灯对核桃楸大蚕蛾的诱杀总量、雌虫
量、雄虫量的趋势一致(表 1)。360 nm 诱虫灯的诱
杀总量最大(11. 7 头),且显著大于对照灯(CK)和
其他诱虫灯的诱杀总量(F = 3. 003,df = 18,p < 0.
05)。360 nm的诱虫灯诱集雌虫最大量为 7. 3 头,
诱集的雄虫的最大量为 4. 3 头。
表 1 不同波长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成虫的数量
波长 /nm 总量 /头 雌蛾 /头 雄蛾 /头
320 (4. 0 ± 0. 6)abc (3. 0 ± 0. 6)a (1. 0 ± 0. 6)a
340 (4. 3 ± 2. 3)abc (2. 0 ± 1. 2)a (2. 3 ± 1. 9)ab
351 (2. 3 ± 0. 3)abc (2. 0 ± 0. 6)a (0. 3 ± 0. 3)a
360 (11. 7 ± 3. 5)d (7. 3 ± 1. 7)b (4. 3 ± 2. 0)b
365 (2. 7 ± 0. 3)abc (2. 0 ± 0. 0)a (0. 7 ± 0. 3)a
368 (5. 7 ± 2. 3)bc (4. 3 ± 1. 9)ab (1. 3 ± 0. 7)ab
380 (5. 0 ± 1. 5)abc (3. 0 ± 0. 6)a (2. 0 ± 1. 2)ab
400 (2. 0 ± 1. 5)abc (1. 3 ± 0. 9)a (0. 7 ± 0. 7)a
420 (3. 7 ± 0. 3)abc (2. 3 ± 0. 9)a (1. 3 ± 0. 7)ab
445 (0. 3 ± 0. 3)a (0. 3 ± 0. 3)a 0a
460 (0. 3 ± 0. 3)a (0. 3 ± 0. 3)a 0a
480 (1. 0 ± 0. 6)ab (1. 0 ± 0. 6)a 0a
520 (7. 0 ± 1. 2)c (4. 0 ± 2. 6)ab (3. 0 ± 1. 5)ab
525 (3. 7 ± 1. 7)abc (3. 3 ± 1. 9)a (0. 3 ± 0. 3)a
545 (2. 3 ± 0. 3)abc (2. 3 ± 0. 3)a 0a
560 (2. 7 ± 1. 5)abc (1. 0 ± 0. 6)a (1. 7 ± 0. 9)ab
575 (2. 3 ± 1. 9)abc (2. 3 ± 1. 9)a 0a
585 (5. 0 ± 1. 5)abc (4. 0 ± 1. 5)ab (1. 0 ± 1. 0)a
CK (5. 7 ± 1. 8)bc (4. 0 ± 0. 6)ab (1. 7 ± 1. 2)ab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 ±标准误(n = 3) ,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
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多重比较 Dunnett T3 检验)。
531第 11 期 王建军等: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
3. 2 不同时段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数量和雌雄性比
诱虫量随时间延迟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19:30—20:30(F = 19. 813;df = 3;p < 0. 05)和 20:
30—21:30(F = 8. 196,df = 3,p < 0. 05)的诱虫量都
显著大于其他时段。5 个时段诱杀核桃楸大蚕蛾雌
雄性比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χ2 检验结果显示,5
个时段雌雄性比无显著差异(χ2 = 1. 015,p > 0. 05)。
19 盏诱虫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总量为(71. 6 ± 8.
6)头,其中雌蛾(50. 0 ± 8. 5)头,雄蛾(21. 6 ± 17. 0)
头,雌雄比 2. 3∶ 1。不同时段诱杀量比例和雌雄性
比见表 2。
表 2 不同时段灯诱核桃楸大蚕蛾的数量、比例和雌雄性比
时 段 诱蛾量 /头 比例 /% 雌雄性比
18:30—19:30 (6. 3 ± 1. 5)a 8. 8 ± 2. 4 1. 7∶ 1
19:30—20:30 (31. 7 ± 1. 5)c 44. 3 ± 4. 8 3. 1∶ 1
20:30—21:30 (21. 0 ± 2. 0)b 29. 3 ± 4. 9 1. 9∶ 1
21:30—22:30 (8. 0 ± 1. 7)a 11. 2 ± 2. 0 1. 7∶ 1
22:30—23:30 (4. 6 ± 3. 5)a 6. 4 ± 5. 2 2. 5∶ 1
注:表中诱蛾量和比例为平均值 ±标准误,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
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野外采集的核桃楸大蚕蛾蛹共有 1 239 头,最
终羽化的成虫数量为 869 头,羽化率 70. 1%。其他
蛹由于天敌破坏,感染细菌、病毒或者在采集及运输
过程中的损坏等原因没有羽化。羽化部分(70.
1%)的雌雄性比为 0. 8∶ 1. 0;灯诱核桃楸大蚕蛾成
虫雌雄性比为 2. 3 ∶ 1,二者差异显著(χ2 = 23. 5,p
< 0. 05)。
3. 3 盛水容器颜色和不同高度对诱虫量的影响
使用银色、蓝色、绿色、黄色、白色 5 种颜色的盛
水容器,360 nm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平均
数量分别为(2. 3 ± 0. 8)、(2. 3 ± 0. 4)、(0. 7 ± 0. 2)、
(0. 7 ± 0. 2)、(2. 7 ± 0. 2)头。其中,白色容器的诱
杀量最大,且显著大于黄色和绿色容器的诱杀量(F
= 12. 0;df = 2;p < 0. 05,但与银色和蓝色容器的诱
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F = 0. 05,df = 5,p > 0. 05)。
盛水容器放置于距地面 1. 2 m 高度时,360 nm
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的数量为(9. 3 ± 2. 6)
头。盛水容器放置于地面上时,360 nm 太阳能灯诱
杀核桃楸大蚕蛾的数量为(14. 0 ± 5. 6)头。两种高
度处理结果差异不显著(t = - 0. 759,df = 4,p > 0.
05)。
3. 4 雌虫携卵比例和携卵量
试验共诱捕雌虫 296 头,携卵量最高为 366 粒,
平均为(121 ± 13)粒。其中携卵量 0 ~ 20 粒的有 80
头,占 27 . 0%;携卵量大于 20 粒的有 216 头,占
73 . 0%。说明单波长太阳能灯对已产卵和未产卵
的核桃楸大蚕蛾成虫都有诱杀作用,诱杀的雌虫大
部分(73. 0%)处于未产卵或部分产卵状态。
3. 5 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诱虫灯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量见表 3。368 nm
灯对其他鳞翅目昆虫的诱杀量最大(72. 0 头),360
nm灯的诱杀量次之(69. 3 头) ,但二者与对照灯的
诱杀量(41. 3 头)均无显著差异(F = 1. 051,df = 2,p
> 0. 05) ;供试诱虫灯之间对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
的诱杀量无显著差异(F = 0. 952,df = 18,p > 0. 05)。
表 3 不同波长太阳能灯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量
波长 /nm 其他鳞翅目昆虫 /头 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 /头
320 (26. 3 ± 11. 6)abc (6. 3 ± 1. 9)a
340 (55. 3 ± 14. 0)cd (12. 7 ± 4. 4)a
351 (33. 3 ± 13. 2)abc (5. 7 ± 1. 2)a
360 (69. 3 ± 13. 8)d (23. 3 ± 12. 7)a
365 (44. 3 ± 6. 3)abcd (11. 7 ± 3. 2)a
368 (72. 0 ± 21. 1)d (18. 3 ± 8. 3)a
380 (48. 0 ± 14. 7)bcd (18. 7 ± 5. 2)a
400 (12. 3 ± 6. 2)ab (6. 7 ± 1. 5)a
420 (15. 0 ± 6. 4)ab (8. 3 ± 4. 4)a
445 (7. 7 ± 4. 1)a (4. 0 ± 3. 1)a
460 (19. 0 ± 10. 1)abc (24. 7 ± 21. 2)a
480 (9. 0 ± 4. 7)a (2. 7 ± 1. 2)a
520 (18. 3 ± 6. 4)ab (5. 0 ± 1. 2)a
525 (21. 3 ± 0. 3)ab (4. 3 ± 1. 9)a
545 (20. 7 ± 11. 5)abc (7. 3 ± 1. 5)a
560 (18. 0 ± 12. 3)abc (10. 7 ± 8. 2)a
575 (21. 3 ± 2. 1)ab (6. 3 ± 3. 4)a
585 (41. 3 ± 10. 7)abc (5. 3 ± 2. 3)a
CK (29. 8 ± 13. 8)abcd (9. 7 ± 2. 4)a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 ±标准误,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差异显著(p < 0. 05)。
4 结论与讨论
360 nm 太阳能灯对核桃楸大蚕蛾诱杀总量最
大,可以作为林间诱杀成虫的最佳波长。19:30—
21:30 的诱虫量占诱虫总量的 72. 0%。装水容器置
于地面上比置于 1. 2 m 高度时有更好的诱杀效果,
可能是因为雌蛾腹部大、身体重,致使其飞行能力受
到一定影响[2]998。诱虫灯对核桃楸大蚕蛾的诱杀量
平均值较小,应该与其林间的种群密度相关,主要原
因是核桃楸大蚕蛾的羽化期持续时间较长(约 30
d)[7],羽化时间不集中。同年 8 月初在同一地点采
集的核桃楸大蚕蛾蛹在室内羽化出的 869 头成虫
中,雌雄性比为 0. 8 ∶ 1. 0,说明自然羽化的雌虫量
小于雄虫。而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雌
雄性比为 2. 3∶ 1,雌性多于雄性。由于与核桃楸大
蚕蛾同时期羽化的昆虫较多,试验中对非靶标昆虫
的诱杀量也较大。360 nm 灯对核桃楸大蚕蛾和同
期羽化的其他鳞翅目都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但对
于大多数林木来说,鳞翅目是害虫,所以对多种鳞翅
631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2 卷
目昆虫的诱杀会减少其他害虫的危害,却不会增加
核桃楸大蚕蛾对林木危害的风险;供试诱虫灯对鞘
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诱杀量均无显著差异,说明
360 nm诱虫灯对天敌或可能性天敌的杀灭作用不
会显著大于其他波长灯,可部分维持天敌对核桃楸
大蚕蛾的持续控制能力。
根据试验结果,考虑到太阳能灯的电量(一
般能维持 4 ~ 6 h)。可在核桃楸大蚕蛾的羽化期
以 19:30—21:30 为主要诱虫时段,选用 360 nm 的
太阳能诱虫灯和白色装水容器,容器放置于地面上,
林间诱杀核桃楸大蚕蛾成虫,以降低核桃楸大蚕蛾
的虫口密度,减少对林木的危害。大部分诱杀到的
核桃楸大蚕蛾雌虫是携卵的,但诱捕到雌虫的携卵
量和自然羽化雌虫的怀卵量相比是否有差异,还有
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孙琼华,罗昌文,邓锡枝,等.银杏大蚕蛾的生物学和防治技术
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1,4(3) :273 - 279.
[2]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996 -98.
[3] 冯有贵.康县银杏大蚕蛾的经济性状调查及利用[J].北方蚕
业,2009,30(1) :11 - 12.
[4] 许水威,叶淑琴,王立明. 用期距法预测银杏大蚕蛾发生期
[J].辽宁林业科技,2003,(2) :10 - 12.
[5] 张彩华,刘凤云,齐荣和,等. 栗蚕的生物学特性[J]. 中国蚕
业,2005,26(2) :50 - 51.
[6] 杨宝山,张希科,曹兰娟,等.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
术[J].农药,2008,47(2):153 - 154.
[7] 高丹,宋莉莉.银杏大蚕蛾在本溪地区生活史及习性与测报方
法[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5):123 - 124.
[8] 朱红,张培芳,田耀辉,等.银杏大蚕蛾对甘肃陇南核桃的危害
[J].落叶果树,2007(1) :25 - 26.
[9] 李有忠,张芳保,王培新,等.银杏大蚕蛾的灾变规律与控灾技
术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9,28(2):20 - 22,34.
[10] 葛君,胡春祥. 8 种植物源药剂对银杏大蚕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及防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2):69 - 72.
[11] 尤德康,宋玉双.杀虫灯已成为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工
具[J].中国森林病虫,2002,21(增刊) :4 - 6.
[12] 王秀梅,地力拜尔·艾买提,王海燕.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棉田
害虫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86,188.
[13] 迟安荣.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舞毒蛾技术研究[J].内蒙古林业
调查设计,2012,35(1) :83,85.
[14] 栾庆书,杜勇,云丽丽,等.舞毒蛾灯光诱杀研究[J]. 中国森
林病虫,2014,33(2) :36 - 40.
[15] 袁照蓉.银杏大蚕蛾发生的为害及物理防治[J].农技服务,
2012,29(9):

1049.
(上接 123 页)
3 结束语
尽管已经有大量研究[11 - 15]将 Real - time PCR
应用于其他植物病原菌侵染过程的检验,但将其应
用于欧美杨溃疡病发生初期的检测尚属首次,这为
欧美杨溃疡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欧美杨溃疡病病菌的侵染方式为局部侵染。病
原菌侵染植物后,树皮和木质部组织都产生一系列
的生理反应来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扩展,如细胞壁
增厚、产生侵填体等。同时,在接种后产生的病斑
中,韧皮部细胞变色多于薄壁组织,说明病原菌主要
集中在韧皮部,病斑以外的组织与健康组织相比没
有区别。在距离接种点 10 cm之外的皮层和叶片组
织中未检测到病原菌,说明病菌侵入后未进入离接
种点较远的皮层组织和叶片中;从木质部横断面看,
靠近韧皮部的浅层木质部中有侵填体,而朝向心材
的木质部中无侵填体,表明病菌在侵染过程中,其扩
展仅仅局限在侵染点周围较小的范围内。本试验只
是在室内接种枝条上进行了研究,田间自然情况下
病菌侵染方式是否与室内接种枝条研究结果一致还
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Li Yong,He Wei,Ren Feijuan,et al. A canker disease of Popu-
lus × euramericana in China,caused by Lonsdalea quercina subsp.
populi[J]. Plant disease,2014,98(3) :368 - 378.
[2] Tóth T,Lakatos T,Koltays A. Lonsdalea quercina subsp. populi
subsp. nov.,isolated from bark canker of poplar trees[J]. 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13,63(Pt6) :2309 - 2313.
[3] Salm H,Geiders K.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
tion of Erwinia amylovora,the causal agent of fireblight[J]. Plant
Pathology,2004,53(5) :602 - 610.
[4] Valsesia G,Gobbin D,Patocchi A,et al. Development of a high-
throughput method for quantification of Plasmopara viticola DNA in
grapevine leaves by means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 Phytopathology,2005,95(6) :672 - 678.
[5] Winton L M,Stone J K,Watrud L S,et al. Simultaneous one-
tube quantification of host and pathogen DNA with Real-time 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J]. Phytopathology,2002,92(1) :112 -
116.
[6] Gachon C,Saindrenans P. Real-time PCR monitoring of fungal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infected by Alternaria brassici-
cola and Botrytis cinerea[J].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4,42(5) :367 - 371.
[7] Bhm J,Hahn A,Schubert R,et al.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NA determination in isolated spores of the mycorrhizal fungus
Glomus mosseae and Monitoring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and Phy-
tophthora citricola in their respective host plants[J].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1999,147(7 /8) :409 - 416.
[8] Mercado-Blanco J,Collado-Romero M,Parrilla-Araujo S,et al.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of colonization of olive genotypes by Verti-
cillium dahliae pathotypes with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
tion[J].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03,63
(2) :91 - 105.
[9] 潘娟娟,骆勇,黄冲,等.应用 Real - time PCR定量检测小麦条
锈菌潜伏侵染量方法的建立[J].植物病理学报,2010,40(5) :
504 - 510.
[10] 孙蕾,吴茂森,何晨阳.建立以 lipA 和 purH 为靶基因的 RTQ
- PCR方法对水稻白叶枯病菌侵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8):1660 - 1666.
[11] Brouwer M,Lievens B,Van Hemelrijck W,et al. Quantification
of disease progression of several microbial pathogens on Arabidop-
sis thaliana using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J]. FEMS Micro-
biology Letters,2003,228(2) :241 - 248.
[12] 闫佳会,骆勇,潘娟娟,等.应用 Real - time PCR 定量检测田
间小麦条锈菌潜伏侵染的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2011,41
(6) :618 - 625.
[13] Leiová L,Ku eˇera L,Chrpová J,et al. Quantification of Fusar-
ium culmorum in wheat and barley tissues using real-time PCR in
comparison with DON content[J].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06,154(10) :603 - 611.
[14] Guo Jianrong,Schnieder F,Verreets J A. Presymptomatic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 development
in wheat using a Real-time PCR assay[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2006,262(2) :223 - 229.
[15] Hayden K J,Rizzo D,Tse J,et al.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Phytophthora ramorum from California forests using a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J]. Phytopathology,2004,94
(10) :1075 - 1083.
731第 11 期 王建军等: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