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deology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

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



全 文 :第 12卷 第 4期
2 0 0 4年 1 0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Vo1.12 No.4
0ct.. 2004
树立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
解振华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北京 100035)
摘 要 阐述 了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 出生态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亦
是我国全面奔小康的加速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生态省建设的核心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国情观 、资源观、效益
观、政绩观 、法制观和消费观。
关键词 生态省建设 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观 循环经济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deology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XIE Zhen—Hua(State En—
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35),CJEA,2004,12(4):5~7
Abstract The sever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co-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 are stat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 is the correct choice of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animprove the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important work of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 is tO set up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deolo—
gY.The corect view—po ints about China status,resource,benefit,achievement,law and consumption must be set up.
Key words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Scientific development po int,Circle economic
l 生态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
建设生态省是实践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形式 ,是贯彻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具体行动,其根
本目的是把省域范围内的自然和人力资源整合在一起,围绕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 ,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在省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生态省建设是严峻环境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近2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增长方式 、管
理方式和法制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集中表现出“压缩式”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污
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2000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 415亿 t,废水中 CODcr排放量
达 1445万t,远远超过我国10大水系按多年平均流量达到Ⅲ类水质可容纳800万 t CODcr的容量。2002年
我国7大江河水系的379个国控断面中工、Ⅱ类水质占24.6%,劣V类水质占32.7%。海河水系 35条河流
的55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劣V类水质达 63.7%,污染十分严重。2000年全国S02排放量为 1995.1万 t,大大
超过我国空气中 SO2浓度达到国家 2级标准时 1200万 t/o的环境容量。2003年由于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
量大,SO 排放量有所增加。2002年 1l3个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有 40个城市 SO,年增浓度超过
国家二级标准,占 35.4%;颗粒物超标的城市占72.6%,综合评价结果为 3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44个城
市空气质量为 3级,39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 3级。二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边治理边
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的局面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一些重大的人为生态破坏事件时有发生,表现为土地
沙化速度加快,1999年底全国沙漠沙化土地总面积达 174.3万 km ,占国土面积的 18.2%。20世纪 90年代
的前 5年每年沙化土地达2460km ,后5年每年达 3436km ;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
面积为 356万 km ,占国土面积的 37%。同时出现江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
锐减,遗传资源丧失,森林质量下降和林种单一等一系列生态问题。2000~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
力量先后完成“西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中东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全国生态环境
现状调查报告》,基本摸清了家底 ,找到问题症结所在,调查基本结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重,总体
生态系统呈现由结构性破坏向功能性紊乱演变的发展态势,局部地区生态退化的现象有所缓和,但生态退化
的实质未改变且趋势加剧 ,生态系统更加不稳定,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生态灾害呈加重趋势且更加复杂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省建设规划项 目
收稿 日期 :2004—01—1O
6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l2卷
化,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在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对资源的过度消耗;管理方式的粗
放与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决策的不科学和资金使用的浪费;重复建设和盲 目开发对环境形成巨大压力。在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若不考虑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现实,不顾整体环境容量 ,不在追求 GDP增长的同时纳入
环境成本,重增长数量而轻增长质量,其增长是不真实的增长亦是;~n-I持续的增长,其实质是重蹈“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实施生态省建设正是基于树立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人与 自然和谐的理念,从决策开始,
由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统领省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 、社会和环境建设。整合布局。在资源承载力与环境
容量允许的前提下协调区域经济和社会活动,把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分步实现,因此生
态省建设是严峻环境形势下的必然选择。生态省建设是实现我国全面奔小康的助推剂和加速器,党的十六
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 目标,生态省建设恰恰符合这一需要,并将这一 目标变成现
实,各地结合实际将 目标分解落实,制定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计划再付诸实际行动。已实施试点建设的省
份通过生态省建设规划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相结合,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人大审议通过,将生态
省建设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如海南省率先实施生态省建设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均取得可喜成效。
2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生态省建设的核心工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要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
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地处理资源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和环境的关
系。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是生态省建设的核心工作,一是生态省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国情观,我国是一个人
口大国,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惊人的增长,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的前列,但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
是粗放型的,是以大量消耗资源、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代价换取的,结构不尽合理,管理方式落后造成资源浪费
和环境污染与破坏,若继续沿袭传统发展模式,到 2020年预计我国的经济总量将达到 35~36万亿元 ,人均
GDP超过2.5万元,年均经济增长约7.2%,人12I将达 l4亿以上,城市化率达到55%。经济增长的目标虽可
实现,但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这是基本国情。因此生态省建设过程中必须从总体规划开始就
立足基本国情 ,把规划措施建立在科学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并落实到生态省建设工作实践中,生态省建设
才能起好步,开好头。二是生态省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我国虽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各
类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3,人均水资源
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4,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6,人均草地面积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3,矿产资
源潜在人均值也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2。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 144个国家的排序为土地面积人均
占有量居 110位之后,耕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居 126位之后,草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居 76位之后 ,森林面积人均
占有量居 107位之后,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居 55位之后,45种矿产潜在价值人均占有量居 80位之后 ,这足
以说明我国的资源潜力并不乐观,若不改变 目前的资源利用方式,我国的发展就是盲 目的发展,亦是不可持
续的发展。即使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其总量也是有限的亦不可能永不枯竭。我国必须从现在开始节约资源,
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开发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做到循环利用及永续利用。生态省建设必须充分考察区域 、省
域内的资源利用和布局,做到可更新资源及不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规划和利用。三是生态省建设必须树立
正确的效益观,如何看待和衡量效益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转变及运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实际上许多发达国
家与国际机构在近些年已开始认识到单纯以 GDP增长来衡量经济发展和各国经济水平的弊端,这种增长观
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环境和资源无价的传统观念结果,是传统增长价值观认识上的偏差。可持续发展
倡导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发展效益的衡量也应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
计算。近 10年来将资源与环境成本纳入 GDP总量的方法很多,其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也有专家进行了
估算,计算出纳入环境和资源成本后的“绿色”GDP,这为生态省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和一种新方法,提
示我们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要牢记生态省建设 目标由“三大体系”构成且缺一不可。四是生态省建设要树立
正确的政绩观,长期以来我国考察干部政绩形成了 1套完整体系,但在考核指标设置中需要增加一些指标,
如环境保护中的一些指标。同时在新形势下有些考核观念也需要转变,如把 GDP增长作为政绩考核的同
时,还应考察干部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践业绩等。并在实际工作中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
观,不要为一、二个指标改变某些政策。要树立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绩观,那些以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短期效益
的政绩观是最为可怕的,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也是最大的,亦是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在这方面一些不切实
际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是最具代表性的。五是生态省建设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建设生态省是国
家环境保护总局倡导,各省省委和政府积极参与的自觉行动,生态省建设规划要通过省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批
第 4期 解振华 :树立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 7
准后才能实施,即生态省建设规划需经省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标志着生态省建设不是搞运动,而是省人民
政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须坚持不懈努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在一定时期内省域的可持续发展,关
系到省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有了法律的保障,生态省建设规划才能一届接着一届干,按规划实施,
不间断,不走样。六是生态省建设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土地、矿产、水、森林等不可更新和可更新资源基本
为国家所有 ,属于国家支配,同时国家总体政策会对空气和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产生影响。因此如何从宏观
角度控制资源过度消费与无序开发是政府需要正确引导和规范的任务,其本质是国家和企业等强势力量要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对公共资源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机制,正确地引导和宣传对消费终端的公众个体同
样重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是消费大国,在公众中建立和倡导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
务,也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的社会不需要太多的“一次性”消费品,也不需要太多的过度包装,更
不需要太多的所谓“奢华”消费,要继承与发扬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勤俭节约的传统优良品德。
3 深入开展生态省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为加大生态省建设的力度 ,确保生态省建设各项规划措施的落实,把生态省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一
是生态省建设中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社会是生态省建设的核心,循环经济以资源
减量、再利用和循环为原则,通过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生产率,使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实现经济持续发
展和环境有效保护的“双赢”目标,是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
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表现。循环经济可在一定时空内实现产业链接 ,完成优势互
补,其关键是在产业重组,经济总体布局中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宏观上把握产业和经济活动的上下游关系,大
力倡导发展生态工业 、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循环型社会是树立循环经
济的理念,通过法律的、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 ,特别是经济的手段 ,在城市、农村,生产、生活,工业、农业、商业
及社会生产各方面按照最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的可持续社会。二是生态省建设应不断创新 ,建设生态省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的一项基本
任务,也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新命题,实践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又有许多新的
领域需要开拓与探索。因此,生态省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大胆探索生态省建设规划中的新方
法,大胆探索适合省情、区情的新机制,大胆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途径。提倡创新,鼓励创新,善于发
现创新 ,为生态省建设营造适合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创新不是蛮干,创新要讲求科学,已实施生态省建设
的试点省份在实践中已有很多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和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推广示范生态省建设积累了很好的
创新经验。三是生态省建设要注重过程,生态省建设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系统性和长期
性决定其过程的重要性。即生态省建设的过程主要包括启动阶段、规划阶段和实施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其
具体任务和切实的过程,涉及方方面面,大到生态经济宏观布局,小到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培养和提高,生态
省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由政府出面,综合协调,各方参与,全社会动员,才能扎实走好这一过程。
全社会现都在关注“生态”这个崭新概念,我们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要防止生态省建设中只注重形式,
而忽视内容;只作表面文章,而不讲求实际效果;避免轰轰烈烈开始,走过场,结果“虎头蛇尾”;防止照抄照
搬,人云亦云,不因地制宜和脱离实际,缺乏个性和特点。四是生态省建设要有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才能保证
这一工程的延续实施和连贯性 ,因此生态省建设规划要经人大的批准才能实施,这就是政策和法律保障的具
体体现,有了这个保障,生态省建设才不会因为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出现波动,也不因为领导人的更替而
出现停顿,才能有效避免短期行为,从根本上杜绝走过场、一阵风 ,一届班子接着一届班子干下去。生态省建
设法律地位的确定仅是提供政策法规保障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中会涉及诸多法规、制度、标准、执法和监管
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大力度完善、改进与提高。五是生态省建设要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
生态省建设的过程既是推动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过程。生态省建
设实践中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态省建设的理论水平,密切关注国际生态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开发
适合当地特点的新技术、新方法。在不断深化理论研究的同时,要通过生态省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已进行生态省建设试点的省份在规划和实践中都采取了不同方式
将生态理念和生态文化传播到群众中去,并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参 考 文 献
1 解振华 努力开创“十五”自然生态保护新局面.环境保护,20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