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ource condi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eturning the grain plots to forestry and grass on Loess Hilly Area

黄土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资源条件与对策



全 文 :第 0卷 革 3期
2 l-0【年 9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 Lture
No.3
2O01
黄土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资源条件与对策
王闰平 高志强 苗果园 张 国红
(山西农业大学 太答 030801)
摘 要 廿析了爱北黄二丘陵由壑区的 热、二 、,丰草等嵛源条件以及实施退耕还林还莹战略的重更意义.并提
嘎区宴施退耕还l蚌还草战略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黄二丘陵由壑区 退耕还l蛛还草 督译枭斗
Resource conditions and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eturning the grain plols to forestry and
grass 0n Loess Hilly Area WANG Run Ping—GAO Zhi-Qiang,M IAO Guo Yuan.ZHANG Guo Hung(Shan~
Agrieu[tura[University—Taigu 030801)一CJEA,2001,9(3):43~ 44
Abstract Land resource㈣ ter and caloric resource.tree and grass resource on Loess Hilly Area were analyzed.
The basic countermeasu res in returning the grain plots to forestry and grass in Northern Shaanxi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he Loess Hily Area—Retu rning the grain plots to forestry and grass,Resou rce conditions
l 黄土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重要意义
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北长城一线以南、子午岭~崂山~黄龙山一线以北.包括榆赫地区南部及延安地
区大部分共 23县 297个乡镇,总土地面积 4.395万km。,总人口约 250万人,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
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该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一是垦植率高,植被破坏严重}二是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严重;三是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力低下;四是气候干旱,水资源贫乏且分布不均;五是人民生活贫困,陷入 越
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长期大面积毁林毁草、垦荒种粮是造成该区农
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及农业是整个社会
经济发展的基础,若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则整个社会经济必然发生严重衰退,甚至使人类社会永远失去赖以
存在的自然基础。历史上北非曾经是古罗马帝国时代的粮仓,但由于过度耕作和放牧,现已成为茫茫沙漠;塔
尔平原曾经是印度河流域的富庶之地,但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风沙逼进,现已成为戈壁沙滩。当前黄河
中上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对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治
理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黄土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资源条件分析
土地资源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处于我国黄土高原腹地,大部分地表被50~200m厚度的第四纪黄土所
覆盖,t-质疏松,侵蚀严重,地形支离破碎,淘壑纵横,地貌以梁、峁、沟壑为主,其中自于山一带为梁状丘陵;
绥德、了洲、米脂一带为典型峁状丘陵;延安、延长、延川一带梁状地貌占优势;黄河峡谷西岸、崖边露头基岩
上覆盖 1层黄土,多呈梁状,称土石山地}东北部长城沿线一带为沙化梁状丘陵;南部甘泉、宜川一带分布破
碎黄土塬、黄土残塬。受地貌影响,该区75 以上土地为坡度>1j。的坡地,极不利于农业生产。根据地貌的
自然形态,以谷缘线、坡脚线为界,可将该区土地划分为梁峁坡地、沟谷坡地、谷底地3种类型,各缘线以上范
围的所有土地为粱峁坡地,其主要特点是水分短缺,肥力较差,作物产量低,不适于乔木生长,仅适于发展耐
旱、耐瘠薄的牧草或灌木林;谷缘线以下、坡脚线以上的土地为沟谷坡地,其主要特点是坡度大.一般为 25。
以上坡地,水肥条件极差,作物产量极低,侵蚀严重,是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不宜开垦种植.必须作为林牧
业用地强化退耕还林还草。而由梁峁坡地经滑坡移至谷缘线以下的塌地.坡度变缓,水肥条件较好,是较好的
耕地.宜种植耐旱、耐瘠薄的农作物;坡脚线以下至河床部分为谷底地.包括坪地、川地、川台地、沟坝地等类
型,其主要特点是土壤有机质较厚,开阔平坦,水肥条件好,侵蚀轻微,最宜发展种植业,平整后可作为基本农
收碚 [j荆 I 9蚋·12-02 改l l 期 :2000 04·0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g卷
田,其中坡度在 5。~l 的坪地一般处于坡脚线附近,更适于发展经济林或用材林。3种类型土地中沟各坡地
占62 ,梁峁坡地占35 ,谷底地占 3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产用地除少数在各底地外,大部分耕
种在不宜垦植的梁峁坡地及沟谷坡地上,单产颇低。该区的佳县、米脂、绥德、子洲、清涧、延安、安塞为毁林毁
草垦荒种粮最为严重的地带,可开垦的土地几乎全部垦植,垦植指数高达 40 ~j0 ,耕地的85 以上为坡
耕地,水土流失极其严熏,粮食单产不足 1 200kg/hm ,为陕西省典型贫困匮之一,这一地带必须在抓好谷底
地建设的基础上实行有计划退耕,种植草灌.发展畜牧,保持水土;该区东北部府各、神术、横山、靖边一带大
部分陡坡被垦植.应把陡坡地的退耕还林还草作为重点;该区南部延川、延安、子长、宜川等县淘壑切割较深,
应种树种草,保塬固沟,平整土地+培肥地力,发展粮、油生产;该区西部吴旗、志丹、靖边、定边一带土壤肥力
低,沟坝地盐渍化,应着重抓农田建没,固淘、护坡、保墒,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该区东部黄河沿岸一带土
层虽薄.但水热条件较好,应发展红枣、花椒等经济林木和烤烟、花生等经济作物。
水热资源。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属暖温带气候 ,其热量条件基本可满足我国北方主要树种生长需要,但
该区为半干旱农区.年降水量 317~630mm且多集中在 6~9月,汛期暴雨大部分形成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根据植被地带性特征和土壤水热状况,延安一带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在植被区划上属森林草原地带的南部地
区,降水量~550mm,有较大面积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只要树种选择和技术措施得当,应发展成为林业重点
区。延安以北到长城沿线的广大地区年降水量 400~550mm,干燥度1.4~1.8,属半干旱森林草原地带,由于
地形复杂多变和地表径流汇流作用,许多荫蔽、湿润的小生境适于树木生长,该区域应大力发展牧草、灌木。
此外个别降水量<400mm的地区,种草植灌的成功率受一定影响,草成活后消耗较多水分导致土壤含水量
下降,形成土壤永久干旱且影响 后作物生长。利用黄土大量蓄纳降水的能力,采取各种坡面集水工程措施,
使径流集中并强化入渗,是增加局部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 满足植物需求的有效途径 因此该类地区
造林种草应以当地优势种为主,同时辅以各种集水工程措施.才能保证种植牧草和灌木获得成功
选择树种草种的原则,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森林立地条件看,对树种的要求是易于繁殖,生长迅速,
固土能力强,耐旱、耐寒、耐瘠薄,有一定经济价值 由于各地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差异较大,故应 适地适
树”选择树种。黄土梁峁坡地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宜采用山杏、刺槐、白榆、臭椿等耐旱、耐瘠薄的树种;在沟
坡陡崖土质特别瘠薄地段宜栽种更耐旱、耐瘠薄的柠条、紫穗槐、酸枣、酸剌等灌木;在背风向阳坡度较缓、土
壤较肥沃地段,可栽种苹果、梨、枣、柿、核桃等果树;在坡面集流槽、沟底、渠边、水库周围、坝地、河滩堤岸水
分较好的地方宜种植较喜水的杨柳、杞柳等树种;在盐碱地上则应种植柳、胡杨等耐碱树种;四旁绿化一般采
用钻天杨、小叶杨、泡桐等树种;在侵蚀沟无常流水条件下沟底可种成片刺槐,采取根蘖繁殖,迅速成林,防止
沟壑扩展,解决燃料和部分饲料问题。造林设计还应注意造林密度和多种不同树种的混交,如乔灌混交、针阔
混交等,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同时不同树种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加速林木生长,增加地面覆盖度,更有利
于保水固土。选择草种的原则类似于树种,适于在该区生长的草种主要有针茅、冷蒿、长芒草、茭蒿、铁杆蒿、
白羊草、黄菅草等,适宜的优良牧草有草木樨、毛叶苕子、苜蓿、毛野豌豆、沙打旺、冰草、光麦等,种植牧草有
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和畜牧业的发展,应为退耕还草的首选方案
3 黄土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对策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生产比例,增加林业、牧业生产比例,实施集约经营 促进退耕还林还草。
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是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双重目标,实施该战略必须首先考虑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只有调整农业内部农林牧结构,使农业由 生产粮食为主转向以发展林果、畜牧为主,让农民从林牧业经营
中得到实惠,增加收入,才能调动其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为此一是要抓好现有淘坝地、川水地的精耕细
作,培肥地力.提高单产;二是要修梯田,打坝淤地,扩大水地面积;三是将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扩大经
济林,发展用材林,坚持林草结合,果粮间作,草田轮作.种草和养畜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小流域是 1个完整的水文生态单元,有叶脉状沟网水遭系统,居民分布、土地
类型、生态条件都与小流域地形空间特征有关,只有 小流域为单元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才能统筹兼顾,
取得最佳效果。要充分考虑光热水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类型及利用现状等因素,作出科学规划,按规划实施
退耕还林还草,并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如人畜饮水工程、集水农业技术、道路建设、坝系工程等,
便整体推进,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北京 中国农业出监社.]99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