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 24(6):20 ~ 23
Journal o f No r thw est Fo restry Univer sity
匍匐镰序竹和花叶唐竹生物学特性初报
①陈松河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 ,福建 厦门 361003)
摘 要:对两竹类新分类群匍匐镰序竹和花叶唐竹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内容包括形态特
征 、出笋规律 、叶绿素含量 、开花植株成分 、栽培特性 、景观特征与园林应用 。
关键词:匍匐镰序竹;花叶唐竹;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S79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61(2009)06-0020-04
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 tics of Drepanostachyum
stoloni f orme and S inobambusa tootsik f.luteolo-albo- striata
CHEN Song-he
(X iamen Botanica l Gard en , X iamen , F uj ian 361003 , China)
Abstract: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 f the tw o new taxa-Drepanostachyum stoloni forme S.H .Chen et
Z .Z.Wang and S inobambusa tootsik Makino et Nakai f.luteolo-albo-striata(S.H.Chen et Z.Z.Wang)
Yi w ere studied f rom the aspects of fo rm characteristics , shooting rhy thm , the chlo rophy ll contents , the
contents of roo ts , branches , stems of flow ering plants , cultiv ated characteristics ,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gardening application.
Key words:Drepanostachyum stoloni forme S.H .Chen et Z.Z.Wang ;S inobambusa tootsik Makino et
Nakai f.luteolo-albo-striata (S.H .Chen e t Z .Z.Wang)Yi;bio logical characterist ics
匍匐镰序竹(Drepanostachyum stoloni forme
S.H.Chen e t Z.Z .Wang)和花叶唐竹(Sinobam-
busa tootsik Makino et Nakai f.luteolo-albo-striata
(S.H.Chen et Z.Z .Wang)Yi)分别属于禾本科
竹亚科镰序竹属和唐竹属植物 ,是厦门市园林植物
园(简称厦门植物园)陈松河等新近发现并命名的竹
类新分类群[ 1-4] 。匍匐镰序竹枝条细长柔软 ,叶片纤
细 ,姿态优美;花叶唐竹植株大小中等 ,叶片及新鲜
笋箨上具有黄白色条纹 ,皆为稀有之园林观赏珍品 ,
目前前者仅见栽培于厦门植物园 ,后者在园林实践
中亦极为少见 ,相关文献仅见于陈松河对匍匐镰序
竹种子成分和特性的研究[ 5] 。本文首次对这两竹类
新分类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进一步研究报道 ,为其
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厦门植物园始建于 1960年 ,位于厦门市区东南
部 ,基本无冬季 ,终年无霜 ,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
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 ,雨量丰沛 ,适宜于亚热带 、
热带植物生长。年平均气温 21.2℃,极端最低温度
1.5℃,极端最高温度 38.2℃;年降水量 1 149.9
mm ,多集中在 4-9月 ,年平均相对湿度 77%,土壤
为砂壤土 ,土壤肥力中等[ 6] 。
1.2 材 料
匍匐镰序竹 、花叶唐竹 、射毛悬竹(Ampeloca-
lamus act inotrichus)和唐竹(S inobambusa tootsik)
等相关试验材料均取自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试验地
内生长正常 、无明显病虫害危害的健康竹株。
① 收稿日期:2009-03-25 修回日期:2009-05-23
基金项目: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科研项目(YK-2000-02);福建省建设厅 2007年度科技计划项目(闽建科[ 2007] 30 号)“研究开发项目”
(Mjk20073001027) 作者简介:陈松河 ,男 ,副研究员 ,硕士 ,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竹类)分类与栽培研究。
1.3 方法
1.3.1 笋期生长规律的观测[ 7-9] 2006-2008年 ,
在立地条件相似的试验样地内 ,分别选取匍匐镰序
竹 、花叶唐竹相邻的 4丛竹子 ,观察记录各竹种的出
笋起止时间。2008年笋期 ,每隔 5 d 观察 1次 ,调
查 、记录花叶唐竹的出笋 、退笋数量;于出笋初期各
选出并标记 5支竹笋 ,每隔 5 d测其高度 ,直至高生
长停止 ,观察其高生长节律。
1.3.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0] 于 2008年 6月 ,采
集匍匐镰序竹和花叶唐竹不同年龄健康竹株中部的
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 。称取 0.1 ~ 0.5 g 叶片 ,
加少许石英沙研磨后 ,用 80%丙酮分批提取叶绿素
至无色 ,提取液过滤定容至 25 mL ,用分光光度计分
别在波长 663 nm 和 645 nm 下进行比色测定 。重
复 3次 ,计算平均值 。
1.3.3 开花植株酶活性测定 [ 10-11] 2005 年 5月 ,
采集匍匐镰序竹开花植株的根 、枝 、茎等样品进行酶
活性测定 。超氧化物岐化酶采用化学比色法之邻苯
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过氧化氢酶采用可见光分光光
度法测定 。
1.3.4 统计分析方法[ 12-14] 应用 SPSS 统计软件
进行分析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2.1.1 匍匐镰序竹 地下茎合轴型。竿藤本状 ,丛
生 ,长 3 ~ 5 m 。全竿具 25 ~ 55节。节间圆筒形 ,淡
绿色或黄绿色 ,幼时微被白粉 ,老时无毛 ,有光泽;箨
环隆起 ,具箨鞘基部的残留物 ,无毛;竿环稍隆起 。
箨鞘短于节间 ,长三角形 ,厚纸质 ,灰褐色 ,背部光
滑 ,无毛 ,纵脉纹明显 ,边缘膜质;箨耳无;箨舌截形
或微下凹 ,先端具纤毛;箨叶外翻 ,锥形或条状披针
形 ,无毛 ,基部作圆弧形向内收窄 ,先端渐尖 ,边缘内
卷;竿每节簇生 5 ~ 14枝 ,有时具 1枚较粗的主枝 ,
枝上举 ,直径与主竿相近 ,侧枝较细 ,枝环与箨环较
明显 。叶在每小枝有 3 ~ 10枚 ,叶鞘无毛 ,边缘质薄
而略带紫色;叶耳无;叶舌截形 ,上缘具细锯齿和纤
毛;叶片纸质 ,窄披针形 ,成竹时长 2 ~ 6 cm ,宽 0.3
~ 0.6 cm ,上面绿色 ,下面淡绿色 ,两面均无毛 ,先端
渐尖 ,基部渐窄 ,叶次脉 3 ~ 4对 ,小横脉不明显 ,叶
缘具细锯齿而粗糙。花期 3-4月 。笋期主要在 8
月 。
匍匐镰序竹(产于贵州 ,地点不详)与同属同为
藤本状竹类植物爬竹(Drepanostachyum scandens
(Hsueh et W.D.Li)Keng f.ex Yi ,分布于贵州
赤水县)相比 ,除它们的花部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外 ,
爬竹整体形态较大 ,竿表面细线状纵肋隆起;竿环
平 。竿箨迟落至宿存 ,短于节间 ,薄革质 ,鲜时紫红
色 ,背面脉面被疣基状白色小刺毛;箨耳微小 ,具易
落放射状隧毛;箨舌发达 ,具长纤毛;箨叶披针形 ,外
翻 ,易落 。与匍匐镰序竹有明显的区别。
2.1.2 花叶唐竹 地下茎复轴型 。竿直径 2 ~ 3
cm ,竹高 3 ~ 5 m ,幼竿深绿色 ,无毛 ,被白粉 。竿箨
早落 ,革质 ,被棕褐色刺毛 ,基部边缘密被金黄色茸
毛 ,箨鞘新鲜时绿色 ,有黄白色纵条纹 ,两边缘的条
纹尤其宽大;箨叶披针形至长披针形 。分枝常为 3
枚;叶子有许多宽窄不等的黄白色条纹。笋期 3 ~ 5
月 。花序未见。
花叶唐竹与原变种唐竹的区别在于叶绿色 ,具
有许多宽窄不等的黄白色条纹;箨鞘新鲜时绿色 ,具
黄白色纵条纹 ,箨鞘两边缘的条纹尤其宽大。
2.2 出笋规律
2.2.1 出笋起止时间及持续天数 2006-2008年
的连续观察表明 ,匍匐镰序竹在厦门植物园一般于
4月上旬开始出笋 ,至 5月中旬基本结束 ,出笋持续
35 ~ 45 d。花叶唐竹一般于3月下旬开始出笋 ,至5
月下旬结束 ,出笋持续天数约 60 d。
2.2.2 花叶唐竹竹笋(幼竹)高生长节律 花叶唐
竹竹笋(幼竹)的高生长与其他植物一样 ,整个生长
过程中依时间表现为“慢-快 -慢”的特性 ,即呈
“S”形曲线 。由表1可知 ,出笋初期(前15 d)生长缓
慢 ,日均生长量 2.0 ~ 2.5 cm ,随后高生长迅速 ,约
维持 20 d左右 ,平均日生长量 9 ~ 10 cm ,以后 10 d
左右高生长又逐渐下降 ,后期日生长量仅 0.3 ~ 0.4
cm ,至 5月下旬停止生长。
表 1 花叶唐竹竹笋(幼竹)高生长与时间的关系
Table 1 The heights of young S.tootsik f.luteolo-albo-striata on differ ent dates
时间/(月-日) 03-25 03-30 04-09 04-14 04-19 04-24 04-29 05-05 05-10 05-15
高度/ cm 0 6.3 21.3 33.0 65.0 136.2 188.0 215.8 217.8 219.3
为更好地了解花叶唐竹在厦门的生长状况 ,以
调查的 5株竹笋的平均高度(cm)与时间(每隔 5 d)
进行单因子模型拟合[ 14] 。
线性模型:Y =b0 +b1 t
对数模型:Y =b0 +b1 lnt
双曲线模型:Y =b0 +(b1/ t)
21第 6 期 陈松河 匍匐镰序竹和花叶唐竹生物学特性初报
二次多项式:Y =b0 +b1 t+b2 t2
三次多项式:Y =b0 +b1 t+b2 t2 +b3 t3
复合模型:Y =b0b1 t
幂指数模型:Y =b0 t b1
S 形曲线模型:Y =exp(b0 +b1/ t)
生长模型:Y =exp(b0 +b1 t)
对数模型:Y =b0 exp(b1 t)
逻辑模型:Y =1/(1/u+b0(b1 t))
结果表明 ,竹(笋)高(Y)与时间(t)的拟合模型
以三次多项式模型最优 , R2 =0.987(f =6 , F =
152.71),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模型为:Y =8.038 9-
5.522 4t +0.661 1t2 -0.009 7t3 。
2.3 叶绿素含量
据测定 ,匍匐镰序竹叶绿素 a 含量为 17.30 ~
20.20 mg ·kg-1 ,叶绿素b含量为 7.00 ~ 11.00 mg
·kg-1 ;花叶唐竹叶绿素 a 含量为 11.12 ~ 13.10
mg ·kg-1 ,叶绿素 b含量为3.91 ~ 4.38 mg ·kg-1 。
2竹种叶绿素含量随着竹子年龄的增加 ,呈现“低-
高-低”的变化规律(表 2)。
表 2 匍匐镰序竹 、花叶唐竹 1 ~ 5 a生叶绿素含量①
Table 2 Chlo rophyll contents of 1 ~ 5-yea r old D.stoloni forme and S .tootsik f.luteolo-albo-striata
序号 竹子名称 年龄/ a Ca平均值 Cb平均值 Ca+C b Ca/ Cb 序号 竹子名称 年龄/ a Ca平均值 Cb平均值 C a+Cb Ca/ Cb
1 匍匐镰序竹 1 17.30 9.35 26.65 1.850 3 花叶唐竹 1 11.12 3.91 15.03 28.44
2 18.91 10.84 29.75 1.744 2 11.83 4.18 16.01 2.830
3 19.32 11.00 30.32 1.756 3 12.20 4.25 16.45 2.871
4 20.20 7.10 27.30 2.845 4 13.10 4.38 17.48 2.991
5 20.01 7.00 27.01 2.859 5 12.64 4.13 16.77 3.061
2 射毛悬竹 3 31.20 14.00 45.20 2.229 4 唐竹 3 26.50 8.49 34.99 3.121
① Ca 表示叶绿素 a 含量(mg· kg -1鲜重);Cb表示叶绿素 b含量;Ca+Cb表示 Ca 和 Cb之和;Ca/ Cb 表示 Ca 和 Cb之比。
对 1 ~ 5 a 生竹叶的叶绿素含量与年龄进行单
因子生长模拟 ,经过模型拟合[ 14] ,结果表明 ,叶绿素
含量(Y)与年龄(t)的拟合模型以三次多项式模型最
优(表 3),除匍匐镰序竹叶绿素 b 外 ,其余 R2 均达
0.95以上 ,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表 3 匍匐镰序竹 、花叶唐竹叶绿素含量与年龄的单因子拟合模型
Table 3 Sing le fac to r fitting modles beween bamboos chlorophy ll content and age of
D.stoloni f orme and S .tootsik f.luteolo-a lbo-striata
竹子名称 拟合方程 R2 自由度 F值 显著性水平
匍匐镰序竹 Y a=1.538 8+0.226 8t-0.032 1t 2+0.001 1t3 0.972 1 11.78 0.210
Y b=0.078 8+1.234 8t-0.436 5t 2+0.042 8 t3 0.894 1 2.81 0.407
花叶唐竹 Y a=1.140 8-0.079 9t+0.063 6t 2-0.008 5t3 0.953 1 6.73 0.274
Y b=0.374 0+0.013 0t+0.006 5t 2-0.001 5 t3 0.980 1 16.71 0.177
研究表明 ,虽然同为 3 a 生叶片 ,但匍匐镰序竹
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含量分别比同为藤本状竹类植
物射毛悬竹低 38.08%和 21.43%;花叶唐竹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含量分别比原变种唐竹低 53.96%和
49.94%。
2.4 匍匐镰序竹开花植株根 、枝 、茎部酶活性
2005年 5月 ,采集开花植株相关部位进行酶活
性测定 ,检测开花植株竹根 、竹枝 、竹茎超氧化物歧
化酶 、过氧化氢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竹根 、竹枝 、
竹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为 250 、398 、316 U ·
g-1 ;竹根 、竹枝 、竹茎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 48.2 、
28.9 、11.4 U ·g -1 。
2.5 栽培特性
匍匐镰序竹 2005年播种育苗 ,经 2005-2008
年观察 ,该竹喜湿润 、土层深厚 、疏松 、肥沃的沙壤
土 ,忌强光长时间照射。较不耐寒 、不耐旱 、不耐瘠
薄 ,对土壤 、水肥条件要求较高 。盆栽苗每年至少施
2次肥(以有机肥 、复合肥为宜), 2 a换一次土 ,随竹
株数量的增加要及时更换盆的规格 ,避免竹丛的生
长环境过于局促。适宜栽植于避风 、半阴的地方 。
花叶唐竹在较阴湿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但在干
旱强日照条件下亦能正常生长;能耐一定的高温及
零下低温;移栽成活率高 ,生长迅速 ,对环境适应性
强 ,养护管理相对粗放 ,在土层深厚 、疏松 、肥沃的砂
质土壤中生长更好 ,观赏价值更高。
2.6 景观特征与园林应用
匍匐镰序竹枝条细长柔软 ,叶片纤细 ,呈藤本
状 ,植株姿态优美典雅 ,为园林观赏之珍品 。适宜栽
植于水边驳岸 ,细枝拱形下垂 ,水面倒影清晰;植于
路缘 、坡地及石头缝隙等处均极优美 。适合于花架 、
绿廊 、蔓篱 、屋顶 、阳台或高地垂直绿化 ,是点缀庭
园 、假山的好材料 ,也可盆栽观赏 。
花叶唐竹竿形优美 ,叶具有许多宽窄不等的黄
白色条纹;箨鞘新鲜时具黄白色纵条纹 ,观赏价值
22 西北林学院学报 24 卷
高。因叶片具有美丽的黄白色条纹 ,非常醒目艳丽 ,
适用于庭园配置观赏 ,或单独配置 ,或与水体 、景石 、
景墙相配皆宜 ,也可做花篱或盆栽观赏 。
3 讨论
匍匐镰序竹和花叶唐竹为稀有的园林观赏竹 ,
前者为罕见的藤本状竹类 ,仅见于厦门植物园栽培 ,
种苗极为稀少 ,目前除少量与相关研究单位进行种
苗交换外 ,仅在厦门植物园内初步应用;后者在园林
实践中也很少见 ,种苗昂贵。笔者结合实际工作 ,对
其进行了初步研究 , 2种竹子的其他相关生物学特
性如与土壤 、气象条件的关系等有待于今后进一步
研究 。特别是如何通过分株 、扦插 、组培等方法扩大
繁殖 ,以更好地满足园林景观配置实践的需要 ,也是
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
参考文献:
[ 1] 陈松河 ,王振忠.中国竹亚科镰序竹属一新种———匍匐镰序竹
[ J] .植物分类学报 , 2007 , 45(3):307-310.
[ 2] 陈松河 ,王振忠.唐竹属一新变种———花叶唐竹[ J] .竹子研究
汇刊 , 2005 , 24(4):12.
[ 3] 易同培 ,史军义 ,马丽莎 ,等.中国竹类图志[ M ] .北京:科学出
版社 , 2008:258 , 402.
[ 4] 陈松河.观赏竹园林景观应用[ 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 2009:148-150 , 257-258.
[ 5] 陈松河 ,王振忠.匍匐镰序竹种子营养成分和特性的研究[ J] .
种子 , 2007 , 26(12):20-21.
[ 6] 厦门市地理学会.厦门经济特区地理[ 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
社 , 1995:1-70.
[ 7] 陈松河.10种园林竹类植物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节律[ J] .东北
林业大学学报 , 2007 , 35(11):11-12 , 26.
[ 8] 陈松河.泰竹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J] .竹子研究汇刊 , 2006 , 25
(2):28-30 , 34.
[ 9] 陈松河.黄甜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J] .热带农业科学 , 2001
(4):17-21.
[ 10]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150-180.
[ 11] 陆志科 ,谢碧霞.不同种竹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物抗菌活性
的研究[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05 , 20(1):49-52.
[ 12] 陈松河.园林竹类植物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J] .西北林学院学
报 , 2007 , 22(5):37-41 , 165.
[ 13] 陈华豪 ,丁思统 ,蔡贤如 ,等.林业应用数理统计[ M] .大连:大
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 1988:185-222.
[ 14] 苏金明 ,傅荣华 ,周建斌 ,等.统计软件 SPSS 系列应用实战篇
[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2:255-285.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征订启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为全国中文核
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农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
源期刊(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又被
《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据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统计 ,
2007年度《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影响因子达 0.914 。
报道内容为大田 、园艺作物 ,观赏 、药用植物 ,林用植物 、草类植物及其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植物遗传资
源基础理论研究 、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 、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 ,种质资源的考察 、
收集 、保存 、评价 、利用 、创新 ,信息学 、管理学等;起源 、演化 、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 、鉴定 、克隆 、基因文库
建立 、遗传多样性研究。
双月刊 ,大 16开本 , 128 页。定价 20 元 ,全年 120 元。各地邮局发行 ,邮发代号:82-643。国内刊号
CN11-4996/S ,国际统一刊号 ISSN1672-1810。
本刊编辑部常年办理订阅手续 ,如需邮挂每期另加 3元 。
地 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1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辑部
邮 编:100081 电话:010-82105794 010-82105796(兼传真)
E-mail:zw yczyxb2003@163.com zw yczyxb2003@sina.com
23第 6 期 陈松河 匍匐镰序竹和花叶唐竹生物学特性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