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小黑麦新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全 文 :小黑麦新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
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陈丽霞,田新会,杜文华
(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以小黑麦新品系P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该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稳
定性,并分析了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穗粒质量,小穗数,穗长)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
明:小黑麦新品系P1抗倒伏,生育期比2个对照缩短7~14d;除株高和小穗数外,小黑麦新品系P1的
种子产量(4 464.49kg/hm2)、穗粒数(42.93个)、穗长(9.39cm)和穗粒质量(1.66g)均显著高于其他2
个对照品种;3个试点中,临夏点小黑麦种质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4 513.47kg/hm2),兰州点小黑麦的
穗长最长(9.49cm)。综合分析显示,小黑麦新品系P1在3个试验点种子产量较稳定,在临夏点种子产
量最高(5 280.70kg/hm2),为最适宜种植区。
  关键词:小黑麦;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S 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15)05-0070-06
  收稿日期:2015-05-28;修回日期:2015-06-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577);教育部博士点
基金(2013620211000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
研专项(201003019);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
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40-09B)资助
  作者简介:陈丽霞(1989-),女,甘肃定西人,在读硕士生。
E-mail:1150107009@qq.com
杜文华为通讯作者。
  小黑麦(Triticale)是由小麦属(Triticum)和黑麦
属(Secale)经属间杂交,应用染色体工程育种人工育
成的第一个新物种,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1,2]。我国
1975年小黑麦的种植面积为467hm2,1980年面积达
5.5万hm2,2000年发展为10.80万hm2,2002达
30.33万hm2。1990年之前,小黑麦全部为粮用,1990
年饲用小黑麦仅占0.7%,2000年已占小黑麦种植面
积的88.9%,2002年已占95.7%[3]。小黑麦生物量
高,适口性好,畜禽喜食,因此,既可以生产粮食又能够
获得大量秸秆或优质青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养殖
业粗饲料、青饲料和精饲料短缺问题[4-6]。推广种植
高产优质小黑麦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季节
原因而出现的饲草料短缺问题[7,8]。
国外对小黑麦的研究和利用主要集中在籽粒产量
和品质方面,国内对小黑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草产
量和品质方面,对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研究比较
少[9-11]。小黑麦由于其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高,含18种
氨基酸,其中有10种家畜必需氨基酸,饲喂小黑麦时
可减少其他蛋白质饲料的投入比例,降低饲养成本,提
高经济效益[7]。舒焕麟等[12]研究表明,利用杂交育种
和诱变育种,并辅以高效选择技术,有可能获得细胞学
稳定的六倍体小黑麦新材料。张彩霞等[13]研究了小
黑麦3个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王瑞
清等[14]研究了不同小黑麦亲本的单株产量、株高、穗
下节间长、穗粒数、穗长和千粒质量6个产量性状的配
合力,筛选出了较好的育种亲本。田锡箴等[15]报道,
在小黑麦育种实践中应严格选择结实率这一关键农艺
性状。王瑞清等[16]得出,小黑麦种子产量构成性状的
遗传除株高和穗长外,其他性状均受加性效应和非加
性效应共同控制。李诚等[17]报道,超高产兼用小黑麦
新品种-新小黑麦5号在新疆地区中上等水肥条件下,
籽粒产量较高。甘肃省小黑麦种子产量方面的研究报
道较少[18]。通过试验研究小黑麦新品系P1甘肃省陇
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三个地区的
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兰州地区的馒头山属于年降雨量
07       GRASSLAND AND TURF(2015)            Vol.35No.5
DOI:10.13817/j.cnki.cyycp.2015.05.015
少,年均温相对较高,无霜期长,其土壤类型为灰钙
土。定西地区的临洮县属于年降雨量相对较高,年
均温适中,土壤类型为黒麻土。临夏地区属于年降
雨量适中,年均温相对偏低,其土壤类型为黄麻土。
该试验以筛选获得较高种子产量的适宜种植区域;
通过分析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穗粒质量,小穗数,
穗长)和小黑麦种子产量的相关性,以明确决定种子
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为制定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
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定西试验点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农校,
E 103°87′,N 35°37′。海拔1 892m,年降水量562mm,
年均温7.0℃,无霜期153d。试验地土壤为黑麻土,
肥力均匀,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前茬作物为玉米。
播种日期:2014年3月9日。
兰州试验点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草原技术推
广总站馒头山试验站,E 104°07′,N 36°05′,海拔1 685
m。年降水量330mm,年均温9.3℃,无霜期172d,年
有效积温(≥10℃)3 200℃。试验地土壤为灰钙土类,
肥力均匀,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前茬作物为大豆。
2014年4月1日播种。
临夏试验点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三甲
集镇水家村,E 102°23′,N 35°28′,海拔1 953m,年降
水量493mm,年均温6.4℃,无霜期142d。试验地土
壤为黄麻土,有灌溉条件,前茬作物为玉米。2014年3
月20日播种。
1.2 试验材料
试验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选育的小黑麦新品
系P1为试验材料,对照为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规定
的小黑麦区域试验统一对照:石大1号小黑麦(CK1)
和中饲1048小黑麦(CK2)。
1.3 试验设计
3个试验点试验设计相同。随机区组设计,A因
素为小黑麦种质,设3个水平,A1(P1),A2(CK1),A3
(CK2);B因素为试验点,设3个水平,B1(兰州点),B2
(临夏点),B3(定西点)。4次重复,条播,行距20cm,
播种量按600万基本苗/hm2计算,播种深度4~5cm,
小区面积5m×3m。播种前施底肥 N 50kg/hm2。
其他田间管理均同当地小麦大田生产。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物候期 试验期间观测各试验点的生育时期,包括
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各生
育时期的记载标准参照文献[19,20]。并计算生育期。
倒伏率 成熟期调查3个试验点每个小区中小黑
麦种质的抗倒伏性。记载标准和倒伏率,计算方法参照
文献[21,22]进行。
株高 成熟期测定,测量从地面到穗顶(不包括
芒)的自然高度。
种子产量 成熟期刈割各试验点各小区地上部分
茎秆(除去试验小区两侧边行及小区两头各50cm之
内的部分),田间晾晒,干燥后分别脱粒,称重。
室内考种 成熟期收获种子前,分别从3个试验点
每个小区中随机选取10株主茎的单穗,齐地面剪下带
回实验室进行考种。考种指标包括穗长、小穗数、穗粒
数、穗粒质量,10个主穗各指标的平均值作为该指标值。
1.5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9.0软件和 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3个小黑麦种质在不同试点的生育时期和生育期
不同。P1的生育期比CK1和CK2短7~14d,生育时
期见表1。
2.2 倒伏率
3个小黑麦种质在不同试点的倒伏率不同。P1
未出现倒伏,CK1的倒伏率为20%(定西点)~70%
(兰州点),CK2的倒伏率为50%(定西点)~80%(兰
州点,临夏点)。
2.3 株高
运用SPSS软件中多点区域试验的方差分析法对
试验所得的小黑麦的株高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
表明,种质间、试点间差异极显著,种质×试点互作间
差异不显著(表2)。
2.3.1 种质间 3个小黑麦种质,P1的株高最低,与
对照间有显著差异(P<0.05),CK1的株高大于CK2,
但无显著差异(表3)。
2.3.2 试点间 3个试点中,定西点株高最高,与临
夏点和兰州点有显著差异(P<0.05),临夏点的株高
大于兰州点,但无显著差异(表3)。
17第35卷 第5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5年
表1 参试小黑麦种质的物候期
Table 1 The growth stages of tested triticale genotypes
试点 种质
生育时期/月-日
出苗期 分蘖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开花期 成熟期
生育期/d
兰州点 P1  04-10  05-24  06-01  06-05  06-10  07-01  08-08  128
CK1  04-12  05-27  06-03  06-07  06-14  07-06  08-18  138
CK2  04-12  05-27  06-03  06-07  06-14  07-06  08-22  142
临夏点 P1  03-28  05-15  05-23  06-01  06-07  07-01  08-01  132
CK1  04-01  05-20  06-03  06-07  06-15  07-05  08-08  139
CK2  04-01  05-22  06-05  06-10  06-16  07-09  08-10  141
定西点 P1  03-15  05-05  05-20  05-27  06-04  06-23  07-25  138
CK1  03-17  05-07  05-25  06-02  06-08  07-02  08-03  146
CK2  03-17  05-07  05-25  06-02  06-08  07-04  08-05  148
表2 小黑麦株高、种子产量、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质量的方差分析
Table 2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plant height,seed yield,spike length,the number of the spikelet,
the number of the grain and the grain weight per spike of triticale genotypes
变量
F值
株高/cm
种子产量
/kg·hm-2
穗长/cm 小穗数/个 穗粒数/个 穗粒质量/g
种质间 30.19** 48.38** 6.74** 5.67** 15.61** 7.57**
试点间 5.99** 114.33** 8.56** 6.63** 0.17  8.57**
种质×试点 1.89  8.70** 1.31  2.62  0.78  0.91
  注:*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表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
表3 各小黑麦种质和试点的株高、种子产量、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质量
Table 3 The plant height,seed yield,spike length,the number of the spikelet,the number of the grain and the
grain weight per spike for triticale genotypes growing at different sites
变量 株高/cm
种子产量
/kg·hm-2
穗长/cm 小穗数/个 穗粒数/个 穗粒质量/g
种质间 P1  102.19b  4 464.49a 9.39a 22.67a 42.93a 1.66a
CK1  154.69a 3 034.28b  8.56b  20.45b  34.01b  1.29b
CK2  141.68a 2 747.78b  8.25b  21.40ab  35.38b  1.16b
试点间 兰州 125.82b  1 819.88c  9.49a 21.40ab  37.33a 1.15b
临夏 125.93b  4 513.47a 8.44b  20.44b  37.99a 1.68a
定西 146.93a 3 913.19b  8.44b  22.81a 37.00a 1.28b
  注:种质和试点间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4 种子产量
小黑麦种子产量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
种质间、试点间、种质×试点互作间差异极显著
(表2)。
2.4.1 种质间 参试小黑麦种质间种子产量有显著
差异。P1的种子产量最高,与对照间有显著差异(P<
0.05),CK1的种子产量大于 CK2,但无显著差异
(表3)。
2.4.2 试点间 3个试点间种子产量有显著差异(表
3)。临夏点的种子产量最高,其次为定西点。
2.4.3 试点×种质 种质×试点交互作用的种子产
量有显著差异(图1)。A1B2(临夏点P1)的平均种子
产量最高(5 280.70kg/hm2),除与 A2B2(临夏点
CK1)的种子产量(4 652.37kg/hm2)无显著差异外,
与其他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A1B3(兰州
点CK2)的种子产量最低(853.37kg/hm2),除与
A1B2(兰州点CK1)不显著外,与其他处理均有显著差
异(P<0.05)。
27       GRASSLAND AND TURF(2015)            Vol.35No.5
图1 小黑麦种质和试点交互作用下其种子产量
Fig.1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iticale
genotypes and experimental sites on the
seed yield of triticale
2.5 产量构成因素
2.5.1 穗长 方差分析表明小黑麦种质间、试点间穗
长的差异极显著,种质×试点互作间无显著差异(表
2)。P1的穗长最长,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
CK1的穗长大于CK2,但无显著差异;3个试点中,兰
州点的穗长显著大于定西点和临夏点(P<0.05);临
夏点小黑麦的穗长和定西点相同(表3)。
2.5.2 小穗数 方差分析表明,小黑麦种质间、试点
间小穗数的差异极显著,P1的小穗数显著大于CK1
(P<0.05),与CK2间无显著差异;3个试点中,定西
点小黑麦的小穗数显著大于临夏点(P<0.05),与兰
州点无显著差异(表3)。种质×试点互作间无显著差
异(表2)。
2.5.3 穗粒数 方差分析表明,小黑麦种质间的穗粒
数差异极显著,P1的穗粒数显著大于2个对照品种(P
<0.05);试点间和种质×试点互作间穗粒数无显著差
异(表2,3)。
2.5.4 穗粒质量 方差分析表明,小黑麦种质间、试
点间穗粒质量的差异极显著,P1的穗粒质量显著大于
两对照品种(P<0.05);3个试点中,临夏点的穗粒质
量显著高于兰州点和定西点(P<0.05)(表3)。种质
×试点互作间无显著差异(表2)。
3 种子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可知,兰州点种子产量与穗粒数和穗
粒质量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穗粒质量和小穗数及
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显著正相关。临夏点小穗数与
穗长、穗粒数与穗粒质量、穗粒数与小穗数极显著正相
关,穗长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定西点种子产量与穗
粒质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和小穗数显著正相关,
产量构成因素间均极显著相关(表4)。
表4 各供试点小黑麦种子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the seed yields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3triticale genotypes
兰州点
类别 相关系数
临夏点
类别 相关系数
定西点
类别 相关系数
r(y,x1) 0.84** r(y,x1) 0.38  r(y,x1) 0.80**
r(y,x2) 0.82** r(y,x2) 0.41  r(y,x2) 0.73*
r(y,x3) 0.28  r(y,x3) -0.09  r(y,x3) 0.72*
r(y,x4) 0.42  r(y,x4) 0.11  r(y,x4) 0.61
r(x1,x2) 0.78** r(x1,x2) 0.81** r(x1,x2) 0.83**
r(x1,x3) 0.21  r(x1,x3) 0.54  r(x1,x3) 0.90**
r(x1,x4) 0.39  r(x1,x4) 0.55  r(x1,x4) 0.87**
r(x2,x3) 0.71** r(x2,x3) 0.74** r(x2,x3) 0.89**
r(x2,x4) 0.64* r(x2,x4) 0.64* r(x2,x4) 0.91**
r(x3,x4) 0.40  r(x3,x4) 0.89** r(x3,x4) 0.96**
  注:x1 穗粒质量/g;x2 穗粒数/粒;x3 小穗数/个;x4 穗长/cm;y 种子产量/(kg/hm2);**表示相关极显著,*表示相关
显著
4 讨论与结论
1)株高对小黑麦种子产量有重要影响。适当降低
株高可以提高其收获指数,但并不是株高越低种子产
量越高,株高太低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25]。
CK1和CK2虽然株高较高,但种子产量低,是由于2
个品种开花期和成熟期倒伏极其严重,影响种子的结
实率和饱满度。相反,P1株高较低,种子结实率较高、
37第35卷 第5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5年
籽粒饱满,成熟期籽粒脱落比较少。
2)3个小黑麦种质中,新品系P1的种子产量最
高,主要是因为该品系的穗长、穗粒数和穗粒质量均显
著大于2个对照(表3)。小黑麦抗寒性强,临夏点相
对于兰州点和定西点而言,年平均气温比较低,更适合
其生长发育,发挥增产潜力,获得较高种子产量。
3)小黑麦籽粒的形成,除了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
制外,还与环境、自身营养条件和田间管理有关[24]。
该试验中种子产量与穗粒质量、穗粒数、穗长均正相
关,穗粒质量越大种子越饱满,发育越完全,种子产量
相对较高[25]。在小黑麦种植过程中,只有在确保一定
小穗数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穗粒质量和穗粒数,才能获
得较高种子产量。
4)小黑麦新品系P1抗倒伏,生育期比2个对照短
7~14d;除株高和小穗数外,小黑麦新品系P1的种子
产量、穗粒数、穗长和穗粒质量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3
个试点中,临夏点小黑麦种质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兰
州点小黑麦的穗长最长。综合分析表明,小黑麦新品
系P1在3个试验点种子产量较稳定,临夏点种子产量
最高(5 280.70kg/hm2),为最适宜种植区。
参考文献:
[1] 孙敏,郭媛.小黑麦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利用前景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3(3):200-204.
[2] 张玉清,金晓梅.饲用小黑麦蛋白质含量的研究[J].草原
与饲料,1997(7):19-20.
[3] 刘国君,张庆祥,杨跃平,等.小黑麦日粮饲喂肉仔鸡效果
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科技,1997(4):1-9.
[4] 孙元枢.中国小黑麦遗传育种研究与应用[M].杭州:浙
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孔广超,曹连莆,艾尼瓦尔,等.高产优质饲草型小黑麦新
小黑麦2号的选育与应用[J].种子,2005,24(11):72-
73.
[6] 李晶,杨猛,庄文峰,等.刈割对不同密度小黑麦东5305
产量及再生营养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9(1):73-78.
[7] 董卫民,张少敏,王宏,等.小黑麦的生产特性及开发利用
前景[J].当代畜牧,2002(2):33-35.
[8] 朱铁霞,高凯,王国成.小黑麦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
大学学报,2011,26(4):433-435.
[9] 许庆方.小黑麦的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
2008(4):80-83.
[10] 孙建勇,赵琦,朱新开,等.不同类型小黑麦生物产量的
形成特性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6(4):25-28.
[11] 李焰焰,聂传朋,董召荣.氮肥对小黑麦中饲237干物质
积累及分配的影响[J].种子,2006,25(7):41-44.
[12] 舒焕麟,任正隆.几个六倍体小黑麦高产品系的细胞学
稳定性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6,14(3):335-
338,190.
[13] 张彩霞,柴守诚,郑炜君.六倍体小黑麦T型细胞质雄性
不育体系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5,25(5):898-902.
[14] 王瑞清,李诚,邵红雨,等.小黑麦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
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795-3796.
[15] 田锡箴,林玉霞,兰开龙,等.小黑麦减数分裂与群体整
齐度、结实率的相互关系[J].华北农学报,1993,8(3):51
-55.
[16] 王瑞清,曹连莆,闫志顺,等.6个小黑麦品种产量构成性
状的基因效应和配合力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
(3):428-432.
[17] 李诚,曹连莆,孔广超,等.超高产兼用小黑麦新品种—
新小黑麦5号[J].麦类作物学报,2010,30(6):1184.
[18] 赵丹,杜文元,赵雅姣,等.不同小黑麦品种的种子产量
及产量构成因素比较[J].草原与草坪,2013,33(6):61-
65.
[19] 宫旭胤,汪晓娟,张利平,等.黑麦在祁连山牧区引种试
验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4(7):33-34.
[20] 牛俊义,杨祁峰.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M].兰州:甘肃
民族出版社,1998.
[21] 耿智广,韩建国,刘荣堂,等.倒伏对紫花首蓓种子产量
及质量的影响[C]∥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2010:
397-399.
[22] 张兴,揭雨成,邢虎成,等.洞庭湖区稻田冬播亚麻原茎
与种子兼收抗倒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
报,2014,30(15):92-97.
[23] 傅大雄,阮仁武,刘大军,等.近等基因系法对小麦显性
矮源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4):655-664.
[24] 刘广田,孙其信.小麦育种:作物育种学各论(第二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58-59.
[25] 柴继宽,赵桂琴,师尚礼.燕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
的关联性分析[J].草地学报,2012,20(1):49-52.
(下转83页)
47       GRASSLAND AND TURF(2015)            Vol.35No.5
Effect of different herbicides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lfalfa in seedlingstage
CAI Peng-yuan,ZHAO Gui-qin
(College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Grassland Ecology
System,Ministry of Education,Sino-U.S.Centers for Grazing land Ecosystem
Sustainability,Lanzhou73007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several herbicides on safty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lfalfa in seedling stage,5herbicides with high,medium and low concentrations were used to study their effects
on chlorophyl relative content(SPAD),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transpiration rate(Tr),interce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and stomatal conductance(Gs),etc.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xyfluorfen had the largest
phytotoxicity among 5herbicides and was not suitable for applying to alfalfa seedlings.Bntazone,Haloxyfop-R-
Methyl,Sethoxydim,lmazet hay reduced the SPAD,Pn,Gs,Trand Lsof alfalfa,and they were furtherly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osage.Cishowed a significant rising tren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dosage.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was increased under the stress of herbicides.The safe dosages of Bntazone,Haloxyfop-R-Methyl,Se-
thoxydim and lmazet hay for alfalfa seedling were 1 500ml/ha,3 00to 4 50ml/ha,1 200to 1 400ml/ha and
1 300to 2 300ml/ha respectively.The further field experiment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find out the best dos-
age.
  Key words:herbicides;alfalfa.;photosy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ntheticcharacteristics
(上接74页)
Studies on the seed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new triticale line in the winter wheat grown area
of Longzhongregion,Gansu province
CHEN Li-xia,TIAN Xin-hui,DU Wen-hua
(College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Grassland
Ecosystem,Ministry of Education,Lanzhou730070,China)
  Abstract:The seed yield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yield affecting factors of a new triticale line P1was studied
in in the winter wheat grown area of Longzhong region,Gansu provinc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ew trit-
icale line P1was resistant to the lodging and the growth period was 7to 14days shorter than the two controls.
The parameters including,seed yield,spike length,the number of grain and grain weight per spike were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e two controls except for the plant height and number of the spikelet per spike.Among 3
experimental sites,the highest average seed yield(4513.47kg/hm2)and spike length(9.49cm)were obtained
at Linxia and Lanzhou,respectively.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ew triticale line P1had high seed
yield,the yield was stable in 3different areas,and Linxia was the best area to produce the triticale seed.
  Key words:triticale;seed yield;yield components
38第35卷 第5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