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全 文 :第 33 卷 第 1 期 青 海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Vol. 33 No. 1
2015 年 2 月 Journal of Qing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Feb. 2015
收稿日期:2014 - 06 - 11
项目基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资助项目(2011DFA20820)
作者简介:张 伟(1985—) ,男,山西岚县人,青海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
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张 伟,孙海松*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摘要:为了对黄河源区藏蒿草沼泽草甸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与保护,采用样方法,对黄河源区不
同退化程度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
化草甸植物组成有 11 科 32 属 49 种。不同退化程度群落植物组成及其重要值都有很大变化,
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藏嵩草平均高度由 26. 2 cm降低为 7. 3 cm,盖度由 76%降低为 31%;②
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上生物量明显下降,排序为未退化草地 >轻度退化 >中度退化 >重度
退化 >极度退化,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是一个旱化演替的过程,莎禾草类为主———莎禾草类 +杂
类草———杂类草为主;③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与生态优势度
呈负相关;物种丰富度在中度退化阶段最高,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在重度退化阶段最高,均匀
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群落的多样性。草甸可持续利用的最有效措施是围栏封育与划区轮
牧。
关键词: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特征;草地退化
中图分类号:S812.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 - 8996(2015)01 - 0001 - 07
DOI:10. 13901 / j. cnki. qhwxxbzk. 2015. 01. 00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obresia tibetica marsh
meadow communities at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zone
ZHANG Wei ,SONG Haiso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China)
Abstract:We used quadrat sampling to investigat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obresia tibetica
marsh meadow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degraded levels in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zone,and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①The kobresia tibetica marsh meadow in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zone consists
of 11 families and 32 genera 49 species. The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important value vary
with degradation degrees greatly. With degradation intensifying,average height of Kobresia tibetica
lowered from 26. 2cm to 7. 3cm,cover from 76% to 31% . ②The aboveground biomass decreased
with degradation,in the order of non - degraded grassland > lightly degraded > moderately de-
graded > heavily degraded > over degradation. The degradation processes is arid succession,i. e.
sedges and grasses dominated to sedges and grasses + forbs to forbs dominated. ③Species diversity
index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ichness and evenness index,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ominance index;The highest species richness index is in moderate - degradation stage,and the
highest diversity and evenness index in heavy - degradation stage,and evenness is largely affected
the diversity of the communities. Discuss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use of the meadow is enclosure for nurture and block rotational grazing.
青海大学学报 第 33 卷
Key words:The Yellow River source zone;Kobresia tibetica marsh meadow;community properties;
grassland degeneration
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种草甸与沼泽之间的过
渡植被类型,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水量,调节气候,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生态
功能和作用[1],不仅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类草地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高原湿地植被类型,也
是良好的牦牛放牧地。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海和西藏两省,其中青海省的藏嵩草沼
泽化草甸主要集中分布于玉树州、果洛州、海西州、海北州,藏嵩草沼泽化草甸面积 481. 39 万 hm2,占全
国藏嵩草沼泽化草甸面积的 84. 8%,占青海省草地总面积的 13. 24%,占青海省高寒草甸类草地面积的
20. 74%[2 - 4]。黄河源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我国青藏高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
畜牧业基地之一,草地资源丰富,牧草品质优良,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5]。黄河源区的草地类
型主要包括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等,分布面积占江河源区总土地面积的 54. 04%[6]。草地生态系统是黄
河源区的主体生态系统,对保持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该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
弱,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加之长期以来人类对草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草地一直处于超载状态,致使
草地生态系统持续退化,已经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7]。草地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表述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一个指标 ,对草地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可以更好
地认识草地群落的组成、变化和发展,这对控制和减缓草地退化很有意义[6]。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地区
的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现状(包括群落结构,植物多样性,地上生物量)的调查,后期对于野外采集的数据
的分析,对当前该地区的生态现状作出评价,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地自然概况
研究地区位于青南高原江河源区,主要包括玉树州的曲麻莱县和果洛州的玛多县,地理坐标
33°36 ~ 35°50N,92°56 ~ 99°20 E,平均海拔 4 200 m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400 ~ 700 mm,年均温
- 3. 9 ℃,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全年无绝对无霜期,草地类型以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为主[8 - 9]。研
究地区水源丰富,湿地分布面积广泛,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出现比较频繁。
1. 2 样地设置
为对黄河源地区进行不同退化程度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2012 年 8 月以及 2013
年 8 月在黄河源地区的玛多县及曲麻莱县,依据草地退化 4 级梯度标准[10],采用空间退化梯度代替时
间退化演替序列的方法[11 - 12],选取未退化草甸、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 4 个退化演
替阶段,设置调查样地(表 1) ,同时用 GPS记录样地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和海拔。
1. 3 测定内容及方法
在每个调查样地随机设置 1 m ×1 m的样方,重复 3 次,每个退化等级草地总计 9 次。测定并记录
样方内出现的植物种类及其高度(自然高度,随机 6 次重复的平均值) ,用针刺法测定群落总盖度和种
的分盖度,用样圆法测定频度(20 次) ,采用刈割法测定植物地上植物量(重量) ,并观测和记录草地生
境条件。
1.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物种优势度是度量群落的一个综合数量指标,采用如下公式:
IV =(RH + RC + RB + RF)× 100 /4
相对重要值(Pi)= IV /ΣIV
式中:IV为优势度,RH为相对高度,RC为相对盖度,RB为相对植物量,RF为相对频度。
多样性是反映群落内物种数和物种相对多度的一个指标,选用如下公式:
Shannon - Wiener多样性指数 H = - ΣPi lnPi
2
第 1 期 张 伟等: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表 1 样地设置
Tab. 1 Type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marsh communities
退化程度 海拔 /m 地理坐标 所在地
未退化
4 459 35°0. 977N,96°22. 602E 曲麻莱县麻多乡
4 452 34°59. 443N,96°24. 566E 曲麻莱县麻多乡
4 324 35°4. 892N,98°45. 810E 玛多县花石峡乡
轻度退化
4 471 34°58. 774N,95°24. 861E 曲麻莱县麻多乡
4 562 34°46. 747N,96°10. 502E 曲麻莱县麻多乡
4 242 35°4. 375N,98°51. 209E 玛多县花石峡乡
中度退化
4 429 35°1. 670N,96°23. 401E 曲麻莱县麻多乡
4 495 34°58. 324N,96°24. 875E 曲麻莱县麻多乡
4 311 34°59. 324N,98°53. 103E 玛多县花石峡乡
重度退化
4 637 34°59. 001N,96°14. 732E 曲麻莱县麻多乡
4 474 34°58. 555N,96°25. 141E 曲麻莱县麻多乡
4 393 34°35. 919N,99°7. 865E 玛多县四道班
极度退化
4 531 34°52. 483N,96°15. 233E 曲麻莱县麻多乡
4 523 35°0. 905N,96°19. 321E 曲麻莱县麻多乡
4 279 34°30. 324N,97°58. 885E 玛多县野牛沟乡
Pielou指数(均匀度指数)E = H / lnS
Simpson指数(优势度指数)P = 1 ﹣ ΣPi
2
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 Dma =(S - 1)/ lnS
式中:Pi为种 i的相对重要值,Pi = Ni /N;Ni为种 i 的绝对重要值,N 为种 i 所在样方的各个种的重
要值之和,S为群落物种数,S为所有物种个体总数。
用 Excel 2003 及 SPSS 17. 0 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相关分析来说明不同退
化程度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多样性指标之间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退化程度群落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
不同退化程度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组成共有 49 种植物(表 2) ,分别隶属于 11 科 32 属,其中菊
科(Compositae)植物有 12 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 7 种、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 6 种、禾本
科(Gramineae)植物 5 种、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植物 4 种,蔷薇科(Rosaceae)、蓼科(Polygonaceae)、
龙胆科(Gentianaceae)及豆科(Leguminosae)植物各有 3 种,报春花科(Primulaceae)植物 2 种、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植物 1 种。
不同退化程度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变化明显,在各种退化程度的藏嵩草沼
泽化草甸中,藏嵩草都是优势种,但不同退化程度群落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都有很大变化。随着退化程
度的加剧,藏嵩草的数量特征变化很大,其平均高度由 26. 2 cm 降低为 7. 3 cm,盖度由 76%降低为
31%。未退化的草地由 13 种植物组成,藏嵩草为主要优势种群,主要伴生植物有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
草、黑褐苔草、华扁穗草、三裂碱毛莨。藏嵩草的平均高度为 26. 2 cm,盖度为 76 %。轻度退化的草地
由 29 种植物组成,藏嵩草为主要优势种群,主要伴生植物有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矮生嵩草、火绒
草。藏嵩草的平均高度为 19. 7 cm,盖度为 58%。中度退化的草地由 27 种植物组成,藏嵩草为主要优
势种群,主要伴生植物有矮生嵩草、草地早熟禾。藏嵩草的平均高度为 15. 8 cm,盖度为 57%。重度退
化的草地由 14 种植物组成,以藏嵩草为主要优势种群,主要伴生植物有矮生嵩草、矮火绒草、青海黄
芪。藏嵩草的平均高度为 11. 9 cm,盖度为 43%。极度退化的草地由 17 种植物组成,以藏嵩草、黄帚橐
3
青海大学学报 第 33 卷
吾、矮火绒草为主要优势种群,主要伴生植物有异针茅、矮生嵩草、珠芽蓼。藏嵩草的平均高度为
7. 3 cm,盖度为 31%。
表 2 不同退化程度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物种组成和优势度变化
Tab. 2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ominance value of Kobresia
tibetica marsh meadow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degraded levels
植物种
优势度 /%
未退化 轻度退化 中度退化 重度退化 极度退化
藏嵩草(K. tibetica) 34. 0 21. 3 19. 8 21. 8 13. 2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9. 5 7. 3 7. 6 5. 3 5. 1
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 7. 8 3. 0 3. 4 7. 4 3. 1
柔软紫菀(Aster flaccidus) 3. 1 1. 6 1. 1 1. 5
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 4. 2 2. 1 2. 4
矮金莲花(Trollius pumilus) 4. 0 1. 2 0. 9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9. 1 6. 4
三裂碱毛莨(Halerpestes tricuspis) 6. 5 4. 2
羊茅(Festuca ovina) 5. 2 4. 2
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 6. 5
花葶驴蹄草(Caltha scaposa) 4. 0
沼生蒲公英(Taraxacum palustre) 3. 2
三脉梅花草(Parnassia trinervis) 2. 9
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 6. 2 8. 0 11. 7 6. 5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1. 4 1. 5 4. 7 4. 2
唐古特点地梅(Androsace tangutica) 1. 1 0. 8 1. 2
兰石草(Lancea tibetica) 2. 8 2. 7 1. 2
火绒草(L. leontopodioides) 6. 2 3. 8
高原毛茛(Ranunculus tanguticus) 4. 3 2. 1
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 2. 4 4. 6
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2. 1 4. 1
华马先蒿(Pedicularis oederi) 1. 9 2. 2
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 1. 3 2. 8
美丽凤毛菊(Saussurea pulchra) 3. 1
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 2. 9
星状凤毛菊(Saussurea stella) 2. 0
洽草(Koeleria litvinowii) 1. 9
青海马先蒿(Pedicularis przewalskii Maxim.) 1. 7
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 1. 7
水生龙胆(Gentiana aquatica) 1. 7
直梗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 var) 1. 5
垫状点地梅(Androsace tapete) 1. 4
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1. 0
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 4. 2 11. 1 11. 4
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3. 8 5. 4 6. 3
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 2. 8 6. 0 4. 9
青海黄芪(Astragalus tanguticus) 1. 9 9. 5 5. 0
银莲花(Anemone imbricata) 5. 5 3. 3
禾叶凤毛菊(Saussurea graminea) 4. 0 5. 5
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3. 6 1. 9
盘花垂头菊(Cremanthodium discoideum) 2. 6
块根紫菀(Aster asteroides) 1. 8
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1. 4
青藏龙胆(Gentiana futtereri) 0. 7
异针茅(Stipa aliena) 6. 2 8. 0
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5. 1 5. 8
小大黄(Rheum pumilum) 1. 4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 12. 8
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 3. 5
4
第 1 期 张 伟等: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2. 2 不同退化程度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功能群变化
藏嵩草沼泽化草甸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上生物量明显下降(图 1) ,地上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未退
化草地(1 505. 1 g /m2)> 轻度退化(1 222. 1 g /m2)> 中度退化(840. 8 g /m2)> 重度退化
(576. 4 g /m2)>极度退化(466. 4 g /m2) ,除重度退化与极度退化外,其他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之间地上
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 < 0. 05)。藏嵩草地上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未退化草地(1 061. 6 g /m2)>轻度退
化(641. 2 g /m2)>中度退化(379. 8 g /m2)>重度退化(196. 8 g /m2)>极度退化(154. 4 g /m2) ,除重度
退化与极度退化外,其他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之间藏嵩草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差异(P < 0. 01)。
图 1 不同退化程度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及功能群变化
Fig. 1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functional groups variation of Kobresia tibetica marsh
meadow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degraded levels
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莎草类和禾草类功能群地上生物量比例降低,菊科地上生物量在未退化
(63. 9 g /m2)、中度退化(50. 9 g /m2)、重度退化(48. 6 g /m2)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与轻度(149. 1 g /m2)
和极度退化(158. 2 g /m2)存在显著差异(P < 0. 01)。除了莎草类、禾草类和菊科之外的其它科植物地
上生物量在未退化和极度退化的草地上较低,分别为 90. 6 g /m2和 59. 2 g /m2,而在轻度退化、中度退
化、重度退化的草地上分别为 168. 8,300. 3 ,258 g /m2。由此可见,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藏嵩草沼泽化
草甸是一个旱化演替的过程,莎禾草类为主———莎禾草类 +杂类草———杂类草为主。
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藏嵩草在所有研究梯度的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分别为 70. 5%,52. 5%,
45. 2%,34. 1%,33. 1%;在所有研究梯度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中,藏嵩草占莎草科的比重并无太大变化
88. 7%,89. 0%,81. 3%,79. 8%,79. 8%;在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上,禾本科植物量非
常少,分别为 22. 5 g /m2和 23. 2 g /m2;菊科在轻度退化草地和极度退化草地大量出现,地上植物量分别
为 149. 1,158. 2 g /m2;在中度退化草地中,其他科的生物量比较大,占该退化梯度植物总量的比重超过
了三分之一,地上植物量为 300. 3 g /m2,所占该退化梯度植物量之和的比重为 35. 7%。
5
青海大学学报 第 33 卷
2. 3 不同退化程度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
由图 2可见,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程度不
一。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为,中度退化 >轻度退化 >重度退化 >未退化 >极度退化。多样性指数的变
化为,重度退化 >中度退化 >轻度退化 >未退化 >极度退化。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大,均匀度呈现重度退
化 >中度退化 >轻度退化 >未退化 >极度退化的变化格局。生态优势度指数的变化与均匀度正好相反。
图 2 不同退化程度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
Fig. 2 Plant diversity variation of Kobresia tibetica marsh meadow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degraded levels
分析表明(表 3) ,多样性、丰富度与均匀度三者均正相关,且多样性与均匀度相关显著(P < 0. 05) ;
多样性与生态优势度负相关但不显著(P > 0. 05) ;丰富度、均匀度与生态优势度显著负相关(P <
0. 05) ,与柳小妮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
表 3 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
Tab.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plant diversity index
相关性 丰富度 多样性 均匀度 生态优势度
丰富度 1
多样性 0. 618 1
均匀度 0. 297 0. 447 1
生态优势度 - 0. 129 - 0. 502 - 0. 131 1
3 结论与讨论
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可以优势种和种类组成为特征,退化程度主要体现在该地区藏嵩草高
度,藏嵩草盖度,主要伴生植物和伴生植物上。优势种特征变化可以成为植物群落演替的标志[13]。嵩
草科植物和禾本科优良牧草是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的优势种植物,不但是优良的牧草,更能起到防沙固土
的作用。随着草甸退化的加剧,这些植物也逐渐退化消失。
本研究说明,藏嵩草沼泽化草甸退化的结果是原优势种莎草科植物在群落中虽然始终保持优势种
地位,但其竞争力不断下降,所占比重明显降低,群落的伴生种类逐渐变多,群落向杂类草草地组过度,
草地质量明显下降[14]。随着藏嵩草沼泽化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藏嵩草的平均高度呈现明显的下降态
6
第 1 期 张 伟等: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势,未退化的平均高度在 20 cm以上,轻度退化的平均高度就退到 20 cm 以下,极度退化的平均高度就
已经到了 8 cm以下;在藏嵩草盖度方面,基本上也是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有明显的降低,在本研究中轻
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在藏嵩草盖度上基本上没有差距,主要伴生植物也都有草地早熟禾,但轻度退化草地
和中度退化草地相比,轻度退化草地的莎草科和禾本科相对多一些;在主要伴生植物和伴生植物方面,
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的主要伴生植物都是莎草科和禾本科的植物,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的主要
伴生植物出现菊科植物,未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草地伴生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轻度退化、中度退化
的伴生植物种类非常多,且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伴生植物中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的比例下降,其他科
占据越来越重的地位。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的地上生物量明显降低[15],莎草科植
物和禾本科植物所占比例逐渐与其他类植物和杂草类植物所占比例接近,导致生产力与草地可利用率
降低。
全面衡量物种多样性需要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反
应群落物种组成结构水平,三者具有一定的联系[16]。生态优势度反映了各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生态优势度指数越大,说明群落内物种数量分布越不均匀,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由
于环境条件的制约,多样性较低、均匀度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变化一致,与生态
优势度变化相反,从总体上来说,物种个体数量分布较为均匀,与众多多样性指数相关性研究结果一致。
随着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的退化,群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物种多样性也发生改变,随着退化程
度的加剧,物种多样性指数也逐渐降低,即使在某些退化阶段,优势种的竞争能力受到抑制,物种丰富度
指数增大,物种数量有所增加,但数量分配不均匀,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仍然随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从
总体趋势看,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受均匀度影响最大。
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作为黄河源区最重要的湿地类型之一,蕴含着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导致其
向退化演替方向发展的原因是,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加之长期的超载过牧,鼠害泛滥等因素[17 - 18]。为了
使退化的生态系统向恢复演替方向发展,应根据物种多样性变化格局及其对不同退化程度的响应,在不
同的草地植被演替阶段,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恢复、重建与利用。
综上所述,草甸可持续利用的最有效措施是围栏封育与划区轮牧。彭祺等[19]研究表明,在相同的
载畜率条件下,划区轮牧制度通过对放牧利用时间与空间的合理配置,使牧草在频度、盖度、重要值、生
物量等方面比连续放牧都有所提高,与围栏禁牧有同样的恢复效果。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的合
理利用策略,应实施适度的划区轮牧。对重度和极度退化阶段的草甸,应围栏封育、禁牧休闲,加快草地
恢复并进行培育措施[20]。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研究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3 - 34.
[2]李春秀,孙海松 . 青海省西藏嵩草沼泽化草甸资源及保护[J].草业科学,2009,26(9) :77 - 83.
[3]吴海艳,马玉寿,孙小弟,等 . 大武滩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及植物量调查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37(2) :20 - 22.
[4]吴海艳,马玉寿,董全民,等 . 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及营养季节动态研究[J].草业科学,2009,26(1) :8 - 12.
[5]赵新全,马玉寿,周华坤,等 . 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及可持续管理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 - 16.
[6]柳小妮,孙九林,张德罡,等 .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J].草业学报,2008,17(4) :1 - 11.
[7]王根绪,李元寿,王一博,等 . 青藏高原河源区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 - 20.
[8]LIU J Y,XU X L,SHAO Q Q.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Three - RiverHeadwaters”region,Qinghai Province[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8,18(3) :259 - 273.
[9] JIANG Yu lin,REN Ji zhou,PS ROY. Alpine pasture study in the North Western Himalayas using GIS and remote sensing[J]. ACTA PRAT-
ACUL TURAE SINICA,2003,12(5) :106 - 116.
[10]李博 .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止措施[J].中国农业科学,1997,30(6) :129.
[11]任继周 . 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2 - 136.
[12]Barbour M G. Terrest rial Plant Ecology[M]. London:The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1980:222 - 233.
(下转第 13 页)
7
第 1 期 张 洋等: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物的应用研究相对不足,而在青稞方面的研究至今尚处于空白[7]。本研究发现,在 N2P3K2处理下青稞
产量达到最高,为 10 905 kg /hm2。而农户习惯种植青稞的产量为 6 000 ~ 7 500 kg /hm2,滴灌青稞较习
惯种植增产 45. 4% ~ 81. 75%。樊小林等[8]研究认为,一般作物对 N,P,K 肥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
30% ~35%,10% ~20%和 30% ~50%。本研究发现在滴灌条件下,施 N量 138 kg /hm2处理下 N 肥利
用率最高,为 39. 06 %;施 P量 137. 7 kg /hm2处理下 P肥利用率最高,为 15. 13%;施 K量 37. 5 kg /hm2
处理下 K肥利用率最高,为 56. 19 %。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N,P,K 肥的利用率呈下降的趋势。本文
发现,单位养分的增产效果居首的为 K,其次为 N,P最小。这主要是由于农户长期不施钾肥,施用少量
的钾肥,促进了作物的生长。韦彦等[9]研究表明,黄瓜滴灌比沟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43. 5 % ~
54. 6 %。本研究发现,N2P3K2处理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达到了 18. 19 kg /(hm
2·mm) ,较空白对照处
理,水分利用率提高了 63. 43%。滴灌条件下青稞整个生育期的灌水量为 4 500 m3 / hm2,农户习惯种植
灌水量为9 000 ~ 12 000 m3 / hm2,滴灌较习惯种植节水 50% ~ 62. 5%。说明滴灌在青稞增产,提高水、
肥利用率方面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滴灌较大水漫灌种植纯收益增加了 5 049 元 / hm2,增收率为
145. 7%。说明滴灌在提高青稞效益方面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而关于滴灌条件下,青稞种植土壤中
养分和盐分的变化规律,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参考文献:
[1]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138 - 142.
[2]Hartz T K,Hochmuth G J. Fertility management of drip - irrigated vegetablesv[J]. Hort Technology,1996,6(3) :168 - 172.
[3]樊兆博,刘美菊,张晓曼,等.滴灌施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4) :970 - 976.
[4]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 - 27.
[5]刘虎成,徐坤,张永征,等.滴灌施肥技术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增刊 1) :106 - 111.
[6]李韵珠,王凤仙,黄元仿.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几种定义的比较[J].土壤通报,2000,31(4) :150 - 155.
[7]王克全,何新林,王振华,等.不同灌水处理对滴灌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节水灌溉,2010(9) :41 - 42.
[8]樊小林,寥宗文.控释肥料与平衡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3) :219 - 223.
[9]韦彦,孙丽萍,王树忠,等.灌溉方式对温室黄瓜灌溉水分配及硝态氮运移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8) :67 - 72.
(编辑 杨家华)
(上接第 7 页)
[13]石德军,李希来,杨力军,等 . 不同退化程度“黑土滩”草地群落特征的变化及其恢复对策[J]. 草业科学,2006,23(7) :123.
[14]孙吉雄 . 草地培育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67 - 168.
[15]许鹏 . 草地资源调杏规划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94 - 95.
[16]史惠兰,王启基,景增春,等 . 江河源区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多样性及其稳定性分析[J]. 草业学报,2005,14(3) :23 - 30.
[17]DONG Quan Min,ZHAO Xin Quan,WU Gao Lin,et al. A review of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restoration measures of“black - soil - type”de-
graded grassland in the Qinghai - Tibetan Plateau[J]. Environment Earth Science,2013,70:2359 - 2370.
[18]LI Yuan Yuan,DONG Shi Kui,Wen Lu,et al. Three - Dimensional Framework of Vigor,Organization and Resilience(VOR)for Assessing
Rangeland Health:ACase Study from the Alpine Meadow of the Qinghai - Tibetan Plateau[J]. China Ecohealth,2013,10:423 - 433.
[19]彭祺,王宁 . 不同放牧制度对草地植被的影响[J]. 农业科学研究,2005,26(1) :28 - 30.
[20]郑华平,陈子萱,王生荣,等 . 施肥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7,16(5) :34 - 39.
(责任编辑 杨君丽)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