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紫花苜蓿与垂穗披碱草混播防治褐斑病试验



全 文 :基层园地 紫花苜蓿与垂穗披碱草混播   防治褐斑病试验   
李治强
(白银市畜牧兽医局 ,甘肃 白银 730900)
摘要:不同的耕作栽培模式对苜蓿褐斑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有很大影响。通过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和垂穗披碱草E lymus nutans 混播与紫花苜蓿单播对比试验 ,发现紫花苜蓿与垂穗披碱草混播可显著降低
苜蓿褐斑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 , 使苜蓿褐斑病发病率降低 7.07 个百分点 , 严重度降低 16.76 个百分点 , 是
苜蓿褐斑病生态防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苜蓿褐斑病;生态防治;混播
中图分类号:S551+.7;S543+.9;S4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09)10-0177-04
*  苜蓿褐斑病(普通叶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
Pseudopeziza medicag inis 引起的最常见的 、破
坏性最大的病害之一 ,它虽不致使植株死亡 ,但对
其生活力有很大影响 , 发病严重时 , 落叶率达
50%以上 ,产量减少 15%~ 40%,粗蛋白质含量
下降 16%,可消化率下降 14%[ 1] ,感染褐斑病的
苜蓿因香豆雌酚等类黄酮物质的大量增加 ,常使
家畜采食后引起流产 、不育等疾病[ 2] ,苜蓿褐斑病
已成为影响苜蓿高产 、优质 、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
之一[ 3] 。该病大面积发病时多以刈割降低危害程
度 ,一般不使用药物防治[ 4-6] ;目前国内研究多以
抗性为主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大量苜蓿种质材料
的抗性进行了筛选和评价[ 7-8] ,而对不同的耕作栽
培模式下该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研究较少。本试
验通过混播与单播 2种栽培模式下该病发病率及
严重度的对比 ,探讨苜蓿褐斑病的生态防治技术。
1 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地设在景泰县草窝滩乡龚家湾村。海拔
1 530 m ,年降水量 160 ~ 240 mm ,年平均气温8.4
℃, ≥10 ℃有效积温 3 040 ℃,年日照时间2 742
h ,无霜期 140 d。土层深厚 。试验地前茬为春小
麦。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供试禾本科牧草品种为垂穗披
碱草 E lymus nutans 、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 iva
品种为阿尔冈金 ,供试牧草种子的纯净度和发芽
率均符合试验标准(国家种子等级标准),每 1 kg
阿尔冈金种子用 5 g 苜蓿属根瘤菌剂配制成菌
液 ,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拌种[ 9] 。
2.2 试验设计 在试验地中划出 A 、B 、C 、D 、E 、F
6个小区 ,6 小区肥力均等 ,小区面积均为 333.5
m2 ,精细整地 ,加固地埂 ,小区之间用0.4 m宽的垅
隔离 ,以单播阿尔冈金为对照(A 、B 、C 小区),以垂
穗披碱草 、阿尔冈金混播为试验(D 、E 、F 小区)。
2.3 播种及管理 2005 年结合秋季翻耕每小
区施有机肥 2 500 kg 、过磷酸钙 25 kg 做底肥 ,
2006年春耕耙礳 2遍后于 3 月 28日在 6个小区
同时播种阿尔冈金 ,行距 25 cm ,同时每小区施尿
素 2.5 kg 做种肥 ,播后在 D 、E 、F 小区苜蓿行间
播种垂穗披碱草 。2006年在播前 、孕蕾和刈割后
灌溉 ,2007 年 3 月 15 日(返青)、4 月 29 日(孕
蕾)、5月 13日(刈割)、6月 8日分别灌溉 1次 ,5
月 13日刈割后结合灌溉每小区施尿素 5 kg 做为
追肥 。
2.4 播种量 对照区(A 、B 、C 小区)单播阿尔冈
金 0.5 kg;试验区(D 、E 、F 小区)播阿尔冈金 0.4
kg ,垂穗披碱草播量 0.8 kg 。
2.5 测定项目及方法 2007年 5月 28日采用
26 卷 10 期
Vol.26.No.10 草 业 科 学PRATACULTURAL SCIENCE 177-18010/2009
*收稿日期:2008-11-19作者简介:李治强(1966-), 男 ,甘肃临洮人 ,高级畜牧师 , 农学学士 ,主要从事草地保护建设工作。
双对角线法取样 ,统计发病植株 ,计算植株发病
率;以样线两侧各 5 cm为样方 ,调查病叶 ,以病斑
所占小叶面积来划分严重度 ,共分 7级 ,把病斑占
小叶面积 1%、5%、10%、25%、40%、65%、100%
分别定为 0 、1 、2 、3 、4 、5 、6级 ,计算平均严重度 ,随
后清除病株。2007年 6月 12日再次统计发病植
株 ,计算植株发病率 、平均严重度 ,方法同上。
2.6 计算公式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平均严重度=∑(各级小叶数×各级严重等
级)÷调查总小叶数×100%。
3 试验结果
3.1 苜蓿褐斑病征状与发生规律 叶片上出
现小点状圆形的褐色斑点 ,边缘细齿状 ,直径0.5~
3.0 mm ,互相多不汇合。后期叶片正面病斑上出
现浅褐色突起物(病原菌的子座和子囊盘)早晚潮
湿时 ,突起物有光泽。病斑自植株下部叶片向上蔓
延 ,有时可出现茎上 ,茎上病斑长形 ,黑褐色 ,边缘
完整。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此病流行 ,可在几天
之内爆发成灾 ,每一子囊盘在成熟后条件适宜时 ,
每10 min内放射 1 000多个孢子 ,子囊孢子可以放
射12 ~ 15 mm ,因而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 10] 。
3.2 发病率调查与比较 5月 28日对照组与
试验组发病率分别为 5.79%和 4.23%,对照组比
试验组发病率高 1.66个百分点。6月 12日对照
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分别为 7.95%和 0.88%,对照
组比试验组发病率高 7.07个百分点 ,见表 1。
表 1 苜蓿发病率调查结果
日期 组别 调查株数(株)
病株数
(株)
发病率
(%)
5 月 28 日
对照组
A 121 7
B 133 8 5.79
C 126 7
试验组
D 119 5
E 115 6 4.23
F 121 4
6 月 12 日
对照组
A 113 9
B 123 11 7.95
C 116 8
试验组
D 112 0
E 110 2 0.88
F 117 1
3.3 严重度调查 5月 28日对照组与试验组平
均严重度分别为 47.90%和 12.03%,对照组比试
验组平均严重度增加 35.87个百分点 ,差异极显著
(P<0.01)。6月 12日对照组与试验组平均严重
度分别为 23.84%和 7.08%,对照组比试验组平
均严重度增加 16.76个百分点 ,差异极显著(P<
0.01),见表 2。
表 2 苜蓿严重度调查结果
日期 组别 0 级(1%)
1 级
(5%)
2 级
(10%)
3 级
(25%)
4级
(40%)
5 级
(65%)
6 级
(100%)
平均严重度
(%)
5 月 28 日
对照组
A 39 41 65 127 297 448 51
B 41 46 79 142 332 516 85 47.90
C 26 30 67 108 286 450 49
试验组
D 146 215 227 124 34 10 0
E 174 254 251 157 56 16 0 12.03**
F 96 156 188 128 31 5 0
6 月 12 日
对照组
A 148 164 248 346 332 97 6
B 135 186 385 442 367 117 8 23.84
C 126 167 232 333 298 84 4
试验组
D 0 0 0 0 0 0 0
E 127 80 51 39 3 0 0 7.08 **
F 64 39 27 21 0 0 0
 注:**表示 0.01 水平差异显著。
178 PRATACULTURAL SCIENCE(Vo l.26.No.10) 10/ 2009
  6月 12日比 5月 28日对照组平均严重度降
低 24.06 个百分点 ,差异呈现下降趋势。试验组
平均严重度降低 4.95个百分点 ,差异呈现下降趋
势 ,见图 1。
图 1 2 次观察严重度比较
4 结论与分析
4.1 5 月 28 日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分别为
5.79%和 4.23%,2组发病率相比差异不明显 ,这
与 5月 13 日牧草刈割有关。张蓉[ 11] 研究表明 ,
及时刈割可减轻后期褐斑病的发病程度;苏生
昌[ 12]在新疆的研究表明 ,在发病盛期之前刈割 ,
可阻止病情高峰期的出现 ,减少病源的传播 ,起到
减轻下一茬苜蓿发病和减轻产量损失的作用 。试
验 6月 12日比 5月 28日对照组平均严重度降低
24.06个百分点 ,试验组平均严重度降低 4.95 个
百分点 ,差异呈现下降趋势 ,表明病株的及时清除
可有效降低褐斑病的发病程度 。
4.2 5月 28日对照组比试验组发病率高 1.56 个
百分点 ,6月 12日对照组比试验组发病率高 7.07
个百分点;5月 28日对照组比试验组平均严重度
高 35.87个百分点 ,差异极显著(P <0.01), 6 月
12日对照组比试验组平均严重度增加 16.76 个
百分点 ,差异极显著(P <0.01)。袁庆华[ 4] 在紫
花苜蓿 、小苜蓿 M.minima 和南苜蓿M .poly-
morpha中发现苜蓿假盘菌原菌 ,同时认为不同苜
蓿种质对褐斑病的抗性不同 ,阿尔冈金对褐斑病
属中抗性;马鸿文[ 1] 研究表明苜蓿假盘菌寄主范
围较广 ,不仅可以在苜蓿属的紫花苜蓿 、杂交苜蓿
M.varia和野苜蓿M .f alcata上寄生 ,还可以寄
生在草木樨属 Meli lotus的白花草木樨M .albus
和黄花草木樨M .suaveolens ,及三叶草属 Tri f o-
lium 的库拉三叶草 T .ambiguum 上;董爱香[ 13] 认
为牧草品种间抗病性存在一定差异 ,但具有相对
稳定性 。试验结果表明 ,垂穗披碱草不侵染或对
苜蓿假盘菌有抗性 ,垂穗披碱草与阿尔冈金混播 ,
垂穗披碱草切断了苜蓿褐斑病子囊孢子的传播途
径 ,可以显著降低苜蓿褐斑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
4.3 牧草病害生态防治的有效性已得到人们的普
遍认同 ,南志标[ 14] 认为不同作物或不同品种 、品
系的混播做为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手段 ,正在愈
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春杰[ 15] 认为单播牧草的病
蘖率均高于混播条件下牧草各自的病蘖率 。本试
验表明 ,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合播种与单播
相比 ,可显著降低苜蓿褐斑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 ,
使苜蓿褐斑病发病率降低 7.07个百分点 ,严重度
降低 16.76个百分点 ,是苜蓿褐斑病生态防治的
有效途径。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改变牧草栽培模
式 ,将合理的生态调控措施纳入综合防治体系 ,逐
步实现牧草病害的可持续控制 ,是今后绿色牧草
生产的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1]  马鸿文 ,袁庆华 ,徐秉良.苜蓿假盘菌对一些豆科牧
草寄主侵染能力的初步研究[ J] .植物保护 , 2007
(6):54-56.
[ 2]  南志标 ,李春杰.苜蓿褐斑病对牧草质量光合速率的
影响及田间抗病性[ J] .草业学报 , 2001 , 10(1):26-34.
[ 3]  南志标 ,李春杰.中国牧草真菌病害名录[ J] .草业科
学 , 1994(增刊):611.
[ 4]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保护学(第三分册 ,牧草病理学)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84.
[ 5]  鲁鸿佩,孙爱华.临夏地区紫花苜蓿病虫害发生现状调
查及其防治对策[ J] .草业科学 , 2008 , 25(7):130-133.
[ 6]  孙晓燕 ,王兆龙 ,陈雅君.华东地区匍匐翦股颖褐斑
病杀菌剂的田间防治效果[ J] .草业科学 , 2008 , 25
(6):89-92.
[ 7]  袁庆华 ,张文淑.苜蓿对褐斑病抗性筛选研究[ J] .草
业学报 , 2000 , 9(4):52-58.
[ 8]  袁庆华 ,张文淑 ,李敏.苜蓿褐斑病的离体叶接种研
究[ J] .草地学报 , 2001(1):10-12.
[ 9]  罗天琼 ,罗绍薇 ,李辰琼 , 等.混播草地建植 、施肥和
割草利用优化模式研究[ J] .草业科学 , 2006 , 23(3):
84-88.
17910/ 2009 草 业 科 学(第 26 卷 107期)
[ 10]  史娟 , 贺达汉.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现状[ J] .农业
科学研究 , 2005(4):68-71.
[ 11]  张蓉 ,马建华.宁夏苜蓿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
策[ J] .草业科学 , 2003 , 20(6):40-44.
[ 12]  苏生昌 ,王雪薇.苜蓿褐斑病在新疆的发生[ J] .草
业科学 , 1997 , 14(5):31-33.
[ 13]  董爱香 , 胡林 ,赵美琦 , 等 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对
褐斑病抗性的差异[ J] .草地学报 , 2003(1):38-41.
[ 14]  南志标.混播治理牧草病害的研究[ J] .草业科学 ,
1986 , 3(5):40-45.
[ 15]  李春杰 , 南志标.混播对草坪建植与病害的影响
[ J] .草业科学 , 2002 , 19(8):63-66.
Control of brown spot by mixed cultivation of Medicago sativa and Elymus nutans
LI Zhi-qia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Bureau of Baiyin City , Baiyin 730900 , China)
Abstract:The cultiv ating mode great ly af fected the morbidity and ex tent of harm from brow n spot in
alfalfa.By contrast test between the mixed cul tivat ion of Medicago sativa and Elymus nutans and the
monocul ture of M.sat iva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rbidity and severity of brow n spot in alfal-
fa under the mixed cultiv ation w ere reduced by 7.02 and 16.8 percentage units respectively comparing
wi th the monoculture , and it w as an ef ficient ecolo gical method to contro l the brow n spot in alfalfa.
Key words:brow n spo t in alfalfa;ecolo gical cont rol;mixed cultiv ation
9月国际主要饲料与畜产品价格分析
国际饲料价格普遍下降 。大豆 、豆粕 、菜籽价格较 8月分别下降 13.0%、8.9%和 7.1%。中国
前 8个月大豆进口总量为 2 960万 t ,比 2008年同期增长了 21.0%,其中 42.6%从巴西进口 ,占该
国 2008/2009年度大豆产量的 22.1%。据美国农业部消息 ,美国 2009/2010年度饲粮产量预计达
到3.448亿 t 。俄罗斯 、巴西农业部预计两国今年谷物产量将分别达到 0.85亿 t和 1.348亿 t。
国际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鸡蛋价格继续上涨 ,涨幅为 14.9%。育肥牛价格下降 2.3%。美
国猪肉零售价格较 2008年同期上涨 18.7%。欧盟成员国猪肉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新西兰
羊肉 、羊羔肉价格分别较 8月上涨 1.4%和 4.5%。
表 1 9 月国际市场主要饲料与畜产品平均价格
饲料 价格 畜产品   价格
玉米 124.2 USD/ t 瘦肉猪(活体) 1.13 USD/kg
大豆 354.4 USD/ t 育肥牛(活体) 2.17 USD/kg
大麦 112.8 AUD/ t 猪肉 * 2.12 USD/kg
春小麦 288.4 AUD/ t 鸡肉 ** 1.48 USD/kg
高粱 129.8 USD/ t 牛肉** 2.72 USD/kg
豆粕 355.0 USD/ t 羊肉*** 1.43 USD/kg
菜籽 399.1 CAD/ t 羊羔肉 *** 3.20 USD/kg
豆饼 391.6 USD/ t 牛奶 0.22 USD/kg
棉籽饼 344.6 USD/ t 鸡蛋 193.80 JPY/ kg
苜蓿粉 189.4 USD/ t
 注:*表示欧盟 , **表示美国 , ***表示新西兰;9 月参考汇率为 1 CNY(人民币)=0.147 USD(美元)=
0.174 A UD(澳元)=0.159 CAD(加元)=0.092 GBP(英镑)=13.145 JPY(日元)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徐磊)
180 PRATACULTURAL SCIENCE(Vo l.26.No.10) 10/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