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宁夏苜蓿褐斑病预测预报模型的研究与建立



全 文 :2009年第 5期 宁夏农林科技
近年来,苜蓿种植面积的剧增和大面积连片种植,为苜蓿病
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有利的生态条件,带来了负面效应。另
外,由于苜蓿在宁夏种植历史长,病原菌得以大量积累,加上苜蓿
品种单一种植技术滞后等原因,促使苜蓿褐斑病严重发生[4]。苜
蓿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苜蓿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是苜蓿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中之重。系统
研究苜蓿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和流行规律,综合分析影响病虫害
发生、流行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建立
苜蓿病虫害早期监测体系,有的放矢地指导防治工作,将经济损
失控制在最低限度[5]。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02- 2008年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旱地苜蓿设立系统
调查点,对苜蓿褐斑病发生情况进行定期监测,采用 5点取样法,
每点取 1m2(1m×1m),随机摘取 10个枝条,每个枝条自下而上随
机取 l0个复叶调查,根据不同病害分级标准对叶片分级,计算病
情指数[6]。相关气象资料来源于固原市气象局。
1.2 预报对象及预报因子
以苜蓿褐斑病为预报对象,根据 2002- 2008年对宁夏旱地
苜蓿褐斑病的系统调查和研究,在掌握苜蓿褐斑病流行规律的基
础上,分析病虫害发生与当地降雨量、虫口基数、天敌数量、相对
湿度和日均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预报因子进行初选。应用
SPSS分析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1.3 预测模型的检验
将 2002- 2008年的病情指数及相关气象数据带入预测式中
进行回测,检验历史拟合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6- 2008 年苜蓿褐斑病发生规律
苜蓿褐斑病由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引起,
目前主要发生于南部山区,发病面积 90%左右。温暖潮湿的气候
条件有利于苜蓿褐斑病的流行,尤其是降水结露促进该病发生。
苜蓿褐斑病通常在 5月下旬田间开始出现病斑,首先从下部叶片
发病,感病叶片出现褐色至黑色、直径 1~3mm的圆形病斑,后期
病斑中央形成直径 1mm左右的浅褐色盘状增厚,叶片变黄脱落。
对一茬苜蓿基本上不造成危害,第一茬刈割和 7月高温天气使褐
斑病发展较为缓慢,病情指数保持在 10以下。8月上中旬温暖潮
湿的气候条件使病情进入指数增长期,通常 8月中旬至 9月中旬
达到流行高峰期,条件适宜时病情指数通常可达到 60以上,对二
茬或三茬苜蓿造成 40%~50%的产量损失,品质严重下降。
由图 1 看出,2006年苜蓿褐斑病始发于 6月中旬一茬苜蓿
上,一茬苜蓿的刈割和 7月份高温使病情发生较为缓慢,8月上
旬病情发展较快,8月中旬至 9月初褐斑病进入发病高峰期,病
情指数达到 37.45,属重度发生,而在阴湿半阴湿区发生较重,7
月底泾源县黄花乡上胭村和下金的病情指数分别高达 50和 45;
9月上中旬原州区瓦亭、开城和大湾等地二、三茬苜蓿褐斑病病
情指数均在 40~50。2007年苜蓿褐斑病 7月上旬开始发生在二
茬苜蓿上,高峰期出现在 8月下旬,病情指数为 9.8,属于轻度发
生年份。2008年苜蓿褐斑病 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下旬到高峰
期,病情指数为 25.82,属于中度发生年份。
2.2 苜蓿褐斑病预报因子的筛选
初选了 4 个预报因子:7月上中旬(7月 1~ 20日)降雨量
(mm)为 x1,日均温(℃)为 x2,平均相对湿度为 x3;7月上旬病情基
宁夏苜蓿褐斑病预测预报模型的研究与建立
先晨钟 1,朱宏玲 2,张 蓉 3,朱猛蒙 3,于海洋 1,马 锐 1
(1 .宁夏固原市草原工作站,宁夏 固原 756000; 2.宁夏天信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3.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 要:在 2002- 2005年苜蓿褐斑病预测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补充 2006- 2008年 3年苜蓿褐斑病发生规律的系统调
查数据,结合日均温、降雨量、湿度及天敌等因子,对南部山区苜蓿褐斑病进行相关因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
影响苜蓿褐斑病发生的关键因子[1],改进和完善苜蓿主要病虫害的预测模型,建立了苜蓿褐斑病预测模型:y=2.758x3-
171.334。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极为显著,历史拟合率均为 100%,说明建立预测预报的方法是准确的,精度
高且简便易行,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苜蓿褐斑病;预测预报模型
中图分类号:S43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204X(2009)05- 0014- 01
收稿日期:2009- 08- 10
作者简介:先晨钟(1958- ),男,宁夏固原人,高级畜牧师,现工作于宁
夏固原市草原工作站,主要从事草畜业技术推广。
通信作者:张蓉(1966-),女,博士,宁夏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
员,主要从事草原昆虫生态学和害虫综合防治研究,发表论文 40余篇。
图 1 苜蓿褐斑病田间消长动态
(下转第 22页)
14
2009年第 5期 宁夏农林科技
表 5 无籽西瓜生育期及产量统计
次、kg/667m2、元 /667m2
处理 播种时间 上市时间 中耕次数 产量 效益
宽垄栽培 5.1 7.28 2 5050 1809
窄垄栽培 5.1 8.3 5 4300 1540
表 6 长枣生长量调查 cm
调查时间 长枣 矮生菜豆 脱水菠菜 韭葱 色素辣椒 无籽西瓜
4月 20日
株高 35 35 35 35 35
茎粗 1 .1 1 .1 1 .1 1 .1 1 .1
10月 15日
株高 65.2 62.6 62.1 60.9 64.6
茎粗 1 .73 1 .62 1 .54 1 .47 1 .71
从表 4 看出,穴距为 40cm的处理产量、效益最高,分别为
3100kg、2080元,并且辣椒着色好,果实完全成熟。穴距 25cm的
产量最低,为 2050kg,效益为 740元,并且辣椒长势弱,病虫害较
重,果实着色差,成熟最晚。
2.5 无籽西瓜相关试验
2.5.1 不同播期试验 设置播种时间为 4 月 20日 ~ 5月 28日。
通过对其出苗率调查和市场销售状况分析,得出适宜本地无籽西
瓜的最佳种植时间为 4 月 25日 ~ 5月 15日,最佳上市时间为 7
月 20日 ~ 8月 10日
2.5.2 不同种植模式试验 设置 2个处理。处理 1 先播种后覆
膜,处理 2先覆膜后播种。从出苗率和自然环境对无籽西瓜的生
长发育影响调查得出,适宜本地无籽西瓜种植的最佳方式为先灌
水后播种再覆膜,并且要和最佳种植时间相结合,以提高西瓜出
苗率和整齐度,进而提高产量和收入。
2.5.3 宽窄垄栽培试验 设置 2个处理,处理 1 宽垄 200cm,处
理 2窄垄 40cm。垄高分别为 15cm、20cm、30cm(表 5)。
从表 5看出,200cm宽垄栽培较 40cm窄垄栽培生育期提前
6天,中耕少 3次,667m2节约成本 90元,产量增加 750kg,增幅
24.2%。通过对灌水和下雨造成烂瓜田间调查得出,垄高 30cm烂
瓜现象最轻,且西瓜长势较好,垄高 15cm烂瓜现象最重。
2.6 不同套种模式对灵武长枣幼树的影响(表 6)
从表 6观测结果分析,套种矮生菜豆、无籽西瓜,枣树生长量
较大,其次为套种脱水菠菜、韭葱、色素辣椒。与不套种瓜菜的长
枣幼树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套种以上各类矮秧或匍匐生长瓜
菜很少对长枣幼树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两年对长枣幼树及套种瓜菜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的试
验研究得出:套种色素辣椒垄宽 100cm、株距 40cm,无籽西瓜垄
宽 200cm两种模式效益最佳。且对枣树正常生长发育影响较小,
与长枣幼树在肥水管理上相互适应,配套栽培技术初步定型,因
而是长枣幼树套种的理想作物。
表 1 苜蓿褐斑病预测预报模型历史符合率检验
年份 预测值 实测值 符合情况
2002 23.58 22.26 √
2003 12.09 18.80 √
2004 14.17 15.64 √
2005 6.85 3.78 √
2006 7.67 10.77 √
2007 7.82 4.91 √
2008 10.05 5.85 √
数为 x4;因变量 y为病情预测值。应用 SPSS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
析,得到两个预测模型。
逐步回归变量选择:经 t 检验,变量相对湿度 x3的 t 3=
3.449,病情基数 x4 的 t 4=2.091,t 0.01=2.724,t 3>t 0.01;t 0.05=
2.030,t 4>t 0.05,其余二个变量的 t 值均小于 t 0.05,因此被剔除,
只有变量 x3和 x4进入回归式。
2.3 苜蓿褐斑病预测预报模型
应用 SPSS分析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模型为
y=2.758x3-171 .334。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复相关系数
R=0.753>R0.01=0.633,y与因子 x3的复相关极显著。又经方差分
析,F=36.640>F0.01=7.64,y与因子 x3的相关性极显著。说明所
建立的预测模型的精度高且简单。
2.4 苜蓿褐斑病预测模型的回测(详见表 1)
3 讨论
通过 2002- 2008 年对苜蓿褐斑病发生流行规律的持续研
究,进一步确定了影响苜蓿褐斑病发生的关键因子,以此改进并
完善了苜蓿褐斑病预测预报模型,使预测模型中的主要因子由单
因子改进为多因子,一元回归模型改进为多元回归模型,显著性
检验均为极显著,历史拟合率均为 100%。
参考文献:
[1] 王飒,田建成,朱猛蒙,等.宁夏苜蓿白粉病预测预报技术的初步研
究.牧草科学,2006(12):15- 16.
[2] 张蓉,杨芳,先晨钟,等.蓟马危害苜蓿的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植物保护,2005,31(1):47- 49.
[3] 朱猛蒙,马锐,张蓉.刈割对紫花苜蓿病虫害的影响.中国植保导刊,
2006,26(12):8- 10.
[4] 张蓉,马建华,杨芳,等.宁夏苜蓿主要病害田间发生规律的研究.石
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增刊):168~171
[5] 张蓉,马建华,王进华,等.宁夏苜蓿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草
业科学,2003,20(6):40-44.
[6] 张蓉,马建华,杨芳,等.宁夏苜蓿主要害虫田间消长规律的初步研
究.四川草原,2004,(4):12- 14.
责任编辑:李晓瑞
!!!!!!!!!!!!!!!!!!!!!!!!!!!!!!!!!!!!!!!!!!!!!!!!
(上接第 14页)
责任编辑:褚庆芳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