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垂穗披碱草群落退化演替的植被特性及其与土壤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全 文 :垂穗披碱草群落退化演替的植被特性及其与
土壤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刘 蓉 ,张卫国 ,江小雷 ,张军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群落退化演替的植被特性及其与土壤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
表明:在垂穗披碱草群落退化演替过程中 , 垂穗披碱草的优势度显著下降 , 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显著上
升;禾草功能群逐渐衰落 , 莎草 、杂类草功能群渐趋兴盛;演替后期 , 群落性状趋于稳定。土壤特征主要表现
为有机质 、全氮 、全磷 、铵态氮 、硝态氮 、水分和容重逐渐回升 , 其中土壤全氮 、有机质和铵态氮回升速率尤为
显著 。垂穗披碱草优势地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种间竞争的最小化和土壤肥力水平的持续稳定 , 其中氮素水
平起主导性作用。补充氮素的最佳时机是垂穗披碱草优势度的峰值期或峰值前期。
关键词:垂穗披碱草;群落演替;植被性状;土壤性状;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Q948.15 +4;S543+.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10)10-0096-08
①  垂穗披碱草(E lymus nutans)是高寒草甸类草
地禾本科组分中最具代表性的物种 ,同时也是最
具经济意义的草种。由于其对次生环境的高度适
应性和较高的种子繁殖能力[ 1-3] ,近年来已成为高
寒地区乃至西北地区建立栽培草地和治理生态环
境的主要草种之一[ 4-6] 。
在高寒草甸的演替序列中 ,垂穗披碱草常以
优势种乃至单优种的群落类型出现[ 6] 。垂穗披碱
草群落被认为是建立在临时生境上的不稳定的群
落类型 ,在其形成和演化进程中 ,伴随着一系列以
物种与资源重组为核心的极其复杂的生态过
程[ 2 , 7] 。因此 ,探讨垂穗披碱草群落生境要素的
基本特征及其组合模式 ,对于定向培育垂穗披碱
草型草地并维持其理想形态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多年来 ,国内许多学者对天
然垂穗披碱草群落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形成与演化
机制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
关注的焦点大都集中在植被性状的动态过程及其
种间作用机理层面[ 3 , 6 , 8-10] ,而对理化环境特别是
土壤理化环境的研究则明显不足 。鉴于此 ,本研
究在进一步揭示垂穗披碱草群落不同的演替阶段
下群落特征的同时 ,着重就土壤理化性状的对应
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期为垂穗披碱草型草地
的人工定向培植及维持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研究地设于甘肃省甘南藏族
自治州玛曲县阿孜畜牧试验站场部以北约 500 ~
1 000 m 的天然草地上 ,地理坐标为 30°40′56″N ,
101°52′3″E ,海拔 3 526 m 。年均温 1.4 ℃,年均
降水量 643.9 mm 。属中山谷地地貌 ,海拔自南
向北平缓递增 , 1 000 m 间距的高差为 20.6 m 。
天然植被为典型亚高山草甸 ,优势植物主要有矮
嵩草(K obresia humilis)、甘肃嵩草(K .kansuen-
sis)、线叶嵩草(K.capi l li folia)、垂穗披碱草
(E lymus nutans)、艹洽草(K .cristata)、剪股颖
(Agrost is matsumurae)、龙胆(Gentiana scabra)、
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等 , 种的饱和度为
34 ~ 45种 ,植被盖度 85%~ 98%,草层高度 15 ~
25 cm 。2004年前为高原鼢鼠(Ochotona carzon-
iae)中度危害地(15 ~ 25 只/hm2), 2005 年经灭
鼠 、补播 、施肥和禁牧等综合措施改良 ,逐渐形成
以垂穗披碱草为优势种的改良型草地。由于自然
96-103
10/ 2010 草 业 科 学PRATACULTURAL SCIENCE 27 卷 10 期Vol.27.No.10
①收稿日期:2009-09-2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C531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0333);甘肃省退牧还草科技支撑项目作者简介:刘蓉(1983-),女 ,湖北嘉鱼人 ,在读硕士生 ,主要从事高寒草甸生态学研究。
E-mai l:liurong07@lz u.cn通信作者:张卫国 E-mail:wgzhang@lzu.edu.cn
演替过程中外在扰动因素的空间差异及环境条件
的异质性 ,至本研究实施时(2007 年 8月),垂穗
披碱草的优势度已出现自南向北依次递减的明显
变化 。研究地只在冬季放牧 , 3 月 15 日-11 月
15日为禁牧期 ,设有全封闭围栏保护设施 。
1.2 研究方法
1.2.1样地选择及样方设定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
方法 ,在研究地自南向北按垂穗披碱草的优势度
差异分别选取 4个样地 ,依次记为样地 1 、样地 2 、
样地 3和样地 4 ,分别代表垂穗披碱草优势度的 4
个梯度水平(演替阶段),样地面积各为 50 m ×50
m ,4个拐点用醒目标杆做出标注;在各样地内随
机设置样方 ,重复 5次 ,样方面积 0.5 m×0.5 m ,
共设样方 20个 。
1.2.2植被性状测定
基本性状:包括物种组成 、盖度 、高度 、多度和
地上生物量。
物种组成:以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示 ,即样方内
物种个数的平均数。
盖度:物种分盖度以样方内所有个体的投影
面积之和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表示 ,总盖度以植
被投影面积占样方总面积表示 。
高度:物种高度以随机量取 10株个体的平均
高度表示 ,草层高度以随机量取 10个点的植物平
均高度表示。
多度:以样方内某一物种株丛数的平均数表
示。
地上生物量:物种分量以样方内某一物种所
有个体齐地面刈割后风干质量(在 70 ℃干燥箱烘
干 24 h至恒质量)的总和表示 ,总生物量以样方
内所有物种分量的总和表示。
物种多样性以Shannon-Wiene r指数表示 ,其
计算公式为:H′=-∑n
i=1P i lnP i 。
式中 , H′为物种多样性指数 , P i 为种 i 的生物量
占全部生物量的比例 。
重要值(I V)计算公式为:
I V=(CR +H R +D R)
3
式中 ,CR 为相对盖度 , H R 为相对高度 , DR 为相
对多度。
功能群:划分为禾草 、莎草和杂类草 3 个类
群。
1.2.3土壤性状
土壤样品的采集:在样方内 ,用截面积为 10
cm×10 cm 土柱法取 0 ~ 10 cm层土样 3个 ,将其
充分混合后 ,用布袋带回实验室 ,于避光处自然风
干 ,剔除土体中的植物根系 、残体和砾石等杂物 ,
粉碎过筛后备用。
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包括有机质 、全氮 、全
磷 、硝态氮 、铵态氮 、含水量和容重 。
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 -外加热法测
定;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全磷采用硫酸-
高氯酸消化法测定;硝态氮采用 KCl溶液提取法
测定;铵态氮采用酚二磺酸法测定;含水量采用
烘干法测定;容重采用环刀法测定 。
1.2.4统计分析 用 SPSS(11.0版)统计分析软
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样地垂穗披碱草优势度和地上生物
量的变化 由图 1可见 ,各样地间垂穗披碱草
的优势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依梯度序列显著
递降(P<0.05)的趋势 。样地 1 垂穗披碱草的优
势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 ,分别为 31.81%和76.97
g ,样地 4 最低 ,分别为 11.61%和 21.06 g ,样地
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这一结果表
明 ,不同样地的垂穗披碱草群落处于不同的演替
阶段 ,其立地条件已出现明显异质性分化。
2.2 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
演替的主要特征之一 ,它是在物种水平上对环境
异质性程度的一种反映。在研究中 ,物种丰富度
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先依垂穗披碱草梯度序列
显著增加 ,之后又趋于稳定的态势 。其中 ,物种丰
富度在样地 1 、2 、3梯度序列中呈逐次递增趋势 ,
由样地 1的 16.67种上升为样地 3 的 31.33种 ,
且各样地间差异显著(P <0.05),样地 4虽有所
下降 ,但与样地 3并无显著差异(P >0.05)(图
2);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一致 ,
所不同的是 ,只有样地1与其他各梯度样地间的
9710/ 2010 草 业 科 学(第 27 卷 10 期)
图 1 不同样地垂穗披碱草的优势度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指标在不同样地间差异显著(P<0.05)。下图同。
图 2 各梯度样地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图 3 各梯度样地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 <0.05),而其他各样地
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图 3)。结果表明 ,在
垂穗披碱草群落的演替过程中 ,物种多样性总体
上表现为随垂穗披碱草优势度的下降而上升的明
显趋势 ,当垂穗披碱草的优势度达到某一适度数
值时 ,物种多样性则趋于稳定。
2.3 植物功能群的变化 植物功能群组成及
其结构变化是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反映[ 11] 。研
究中 ,莎草类和杂草类的生物量变化均表现为随
禾草类的下降而上升的基本趋势 ,而禾草类的变
化则与垂穗披碱草的梯度变化基本一致(图 4)。
值得注意的是 ,莎草类样地 1显著低于样地 2和
样地 4(P<0.05),而样地2与样地 3 、样地 4之间
无显著差异(P>0.05),样地1与样地 3也无显著
差异(P>0.05)。杂草类则仅在样地 3 和样地 4
间无显著差异(P >0.05)。说明 ,莎草类在垂穗
披碱草群落中的组分相对稳定 ,只有在禾草比重
高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受到明显的竞争排挤 ,而杂
类草则对垂穗披碱草的优势度变化较为敏感 ,二
者呈显著负相关(P <0.05)。由图 5 可见 ,禾草
类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表现为随垂穗披碱草优势度
的下降而上升的趋势 ,与生物量的变化走向恰好
相反 ,说明垂穗披碱草可能对其他禾草存在一定
的抑制作用;莎草类和杂类草的物种多样性也表
现为随垂穗披碱草优势度下降而上升的总体变
化 ,与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说明生物量的
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物种多样性的贡献。
98 PRATACULTURAL SCIENCE(Vo l.27.No.10) 10/ 2010
图 4 各梯度样地植物功能群生物量的变化
图 5 各梯度样地植物功能群多样性的变化
2.4 植被性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
2.4.1各梯度样地土壤性状的变化 从图 6可以
看出 ,在垂穗披碱草群落的退化演替过程中 ,除土
壤水分 、全磷无显著变化(P>0.05)外 ,其他各项
指标均表现为渐次上升的趋势 ,特别到演替后期 ,
土壤有机质 、全氮和硝态氮较演替前期和中期均
有了极显著提升(P <0.01),而铵态氮也在演替
后期出现了显著上升(P <0.05)。这一结果说
明 ,垂穗披碱草对土壤养分 ,特别对土壤氮素的消
耗较大 ,是导致土壤养分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 。
2.4.2土壤性状与垂穗披碱草优势度 、生物量的
相关分析 表 1 可以看出 ,各样地垂穗披碱草优
势度与土壤中的铵态氮 、全氮 、有机质之间呈现显
著的负相关性(P <0.05),而与硝态氮和全磷 、土
壤水分 、容重之间也存在负相关性 ,但是相关性不
显著(P>0.05)。垂穗披碱草地上部分生物量与
土壤中的铵态氮 、全氮 、全磷 、有机质 、土壤水之间
图 6 各梯度样地土壤性状的变化
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与硝态氮和容重之间的相
关性不显著(P >0.05)。表明随着垂穗披碱草地
上生物量的增加 ,土壤营养状况呈下降趋势 ,其中
对铵态氮 、全氮 、有机质的消耗比较大 。
3 讨论
垂穗披碱草群落是亚高山草甸次生演替中的
一种常见的植被形态 ,尽管其只是植被演替进程
中的一种不稳定的过渡类型 ,但由于其经济属性
9910/ 2010 草 业 科 学(第 27 卷 10 期)
表 1 部分植被性状和土壤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 优势度(%)
生物量
(g/m2)
铵态氮
(mg/ kg)
硝态氮
(mg/ kg)
全氮
(%)
全磷
(%)
有机质
(%)
土壤水
(%)
生物量 0.947 **
铵态氮 -0.577 * -0.712 *
硝态氮 -0.234 -0.473 0.489
全氮 -0.622 * -0.587 * 0.371 0.061
全磷 -0.509 -0.611 * 0.245 0.022 0.924**
有机质 -0.605 * -0.586 * 0.288 -0.034 0.970** 0.923 **
土壤水 -0.563 -0.619 * 0.182 -0.077 0.972** 0.932 ** 0.987 **
容重 -0.382 -0.285 0.121 -0.237 0.190 0.169 0.216 0.208
 注:*表示显著相关;**表示极显著相关。
相对优越(产量高 、品质好),因而倍受生产经营者
的推崇和喜爱 ,同时也激起了科学工作者的特别
关注 。在次生演替过程中 ,垂穗披碱草在群落中
的优势度一般表现为正态曲线的单峰型变化模
式 ,即优势度由演替的初始阶段开始逐渐上升 ,达
到峰值后转而逐步下降 。在这一过程中 ,可称之
为垂穗披碱草群落的阶段一般只能持续 2 ~ 3年 ,
这一时段是草地演替序列中利用价值最高的阶
段。因此 ,如何促成垂穗披碱草群落的形成 ,并尽
可能延长其持续时间 ,是近年来学术界所关注的
热点领域之一[ 12-13] 。
植物的生物和生态学特性决定了其对环境因
子及其配置模式的选择偏好。次生裸地之所以可
以成为垂穗披碱草得以迅速繁衍扩张的理想空
间 ,正是由于次生裸地的环境因子及其配置模式
较好地满足了垂穗披碱草对环境条件的生理和生
态需求。垂穗披碱草属上繁疏丛型禾草[ 14] ,对土
壤水 、肥 、气及光照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 15] 。在
常态的天然群落中 ,这些环境资源可利用量的有
限性 ,致使垂穗披碱草只能在群落中以伴生种存
在 ,然而 ,一旦出现因啮齿动物 、人类活动等因素
导致的裸地环境 ,垂穗披碱草就会继一年生先锋
植物之后 ,以其种子库存量大和生长速度快的优
势迅速占领环境空间 ,并在相对优良的环境条件
下成为群落的优势种乃至单优种[ 16] 。尔后 ,由于
垂穗披碱草对土壤肥力的强度消耗以及自身活力
的下降(属短寿植物)[ 13] ,优势地位逐渐减弱 ,终
而回归至伴生种的常态。本研究所选的 4个梯度
样地反映了垂穗披碱草群落优势地位的衰退过
程 ,其植被性状和土壤性状的变化及其对应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过程的驱动机理 。
就植被性状而言 ,随着垂穗披碱草优势地位
的确立 ,由于其对水 、肥 、光资源的竞争优势 ,下繁
草类的生长受到强烈制约 ,因而群落的物种丰富
度和多样性指数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演替的进行 ,
垂穗披碱草的优势地位开始下降 ,生境异质性随
之增加 ,部分对土壤肥力要求较低和相对耐阴的
多年生物种开始在群落中取得适宜于自身生存的
空间 ,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因此而迅速上升;
随着根茎型 、密丛型等物种增加 ,垂穗披碱草的优
势地位彻底丧失 ,部分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杂类草
由群落中退出 ,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在小幅
下降后趋于稳定 。
植物功能群及其组成结构的变化对群落的生
产力及其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17-18] 。江小雷
等[ 19] 认为 ,任何导致功能群多样性和功能群组分
发生变化的因素都可能对生态系统过程产生重大
影响 ,其研究表明 ,不同类型的干扰 ,如施肥 、围
栏 、放牧使群落中起重要作用的功能群比重发生
了变化 ,而且使功能群内物种组成也发生了明显
的变化 。在本研究中 ,随着垂穗披碱草群落的演
替 ,以垂穗披碱草为主的禾草类功能群比重逐渐
减少 ,但功能群内的物种多样性却表现为逐渐上
升;而杂类草和莎草类功能群在比重逐渐增加的
同时 ,其物种多样性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这一
结果一方面说明 ,垂穗披碱草衰退过程减轻了其
100 PRATACULTURAL SCIENCE(Vo l.27.No.10) 10/ 2010
他禾草组分的竞争压力 ,同时也为其他功能群稳
定占有自己的资源份额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
方面 ,这一过程体现了功能群之间的生态补偿作
用[ 18] ,是物种与资源的适配过程 。
一般认为 ,土壤肥力状况对于植物的生长起
着关键性的作用 ,直接影响着植被群落的组成 、结
构与生理活力 ,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
和生产力水平[ 20] 。因此 ,土壤肥力的变化是推动
草地优势种群演替的基本驱动力 ,也是决定植被
演替速率 、形态和方向的核心要素[ 21-25] 。在本研
究中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代表土壤肥力状况的有
机质 、全氮 、全磷 、铵态氮 、硝态氮 、水分 、容重等各
项指标与垂穗披碱草优势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负
相关关系 ,即随着垂穗披碱草优势度的下降而缓
慢回升。而一般认为 ,垂穗披碱草的高优势度和
生物量水平有赖于较高肥力的支撑[ 19] ,即二者呈
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中 ,之所以会出现与一般认
识不相吻合的情况 ,原因在于垂穗披碱草优势度
和生物量由低到高的演替过程是一个对土壤肥力
的消耗过程 ,当优势度和生物量达到峰值时 ,恰好
与土壤肥力的最低值相对应 ,而此时的草地样态
正是本研究中样地 1所期望代表的草地样态 。之
后 ,随着垂穗披碱草优势度和生物量逐渐衰退 ,草
地对土壤肥力的消耗也随之减少 ,当突破积累(还
原)与消耗的平衡点时 ,土壤肥力便表现出逐渐恢
复(上升)的过程 。
对于垂穗披碱草群落的衰退演替 ,有人认为
主要源于其自然寿命和生理活力的限制[ 13] ,因为
人工建植的垂穗披碱草草地 ,其高产期一般仅有
3 ~ 4年[ 12] ,因而断定其属于短寿牧草 ,3 ~ 4年后
因个体生理活力的下降而必然导致整个种群的衰
退。然而 ,大量的研究同时表明 ,在采取施肥 、除
杂等条件下 ,高产期可延长为 6年以上[ 26] ,这至
少说明了垂穗披碱草群落的衰退不能简单地归因
于寿命因素 ,支持其生命活力的环境因素 ,特别是
肥力因素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6] 。在本研
究中 ,土壤有机质 、全氮 、铵态氮等直接或间接反
映土壤氮素水平的指标均与垂穗披碱草优势度表
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的事实说明 ,失
去氮素支持是导致垂穗披碱草衰退的一个重要原
因 。此外 ,磷素 、土壤水分虽与优势度无显著相关
关系(P>0.05),但却与生物量显著相关 ,而生物
量又与优势度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因而 ,磷素和土壤水分也是决定垂穗披碱
草群落演替走向的影响因素 ,至少在决定氮素的
利用效率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 ,在自然群落中 ,
土壤种子库中贮存有大量垂穗披碱草种子[ 27] ,这
些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 ,随时都可成为种群的新
生成员 ,以弥补或扩增种群因各种自然因素造成
的个体或空间缺失。因此 ,自然种群并非由同一
年龄的个体组成 ,而是不同年龄个体的集合[ 28] ,
从这个角度看 ,垂穗披碱草群落的自然衰退也不
能单纯地归因于个体寿命的终结 。
植被和土壤是一个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
有机整体 ,土壤性状是植被性状得以体现的隐性
基础 ,而植被性状则是土壤性状的显性表达。侯
扶江等[ 29] 提出 ,草地退化不仅是植被和土壤的退
化 ,也是 2个子系统耦合关系的丧失和系统相悖
所致。对于垂穗披碱草群落而言 ,垂穗披碱草的
衰退同样是土壤性状与植被现状已发生背离的结
果 ,而其中最重要的生态过程是植被的异质化所
导致的土壤某些元素的异质化[ 30] ,这种异质化的
表现集中体现在土壤氮素含量的变化。因此 ,要
维持垂穗披碱草群落稳定性 ,必须根据其不同演
替阶段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采取不同的调控策
略 ,特别要通过补充土壤氮素的措施使之始终保
持与垂穗披碱草实际需求相适应的肥力水平。
4 结论
垂穗披碱草群落退化演替的植被特征主要表
现为:垂穗披碱草的优势度显著下降 ,物种丰富度
和多样性指数显著上升;禾草功能群逐渐衰落 ,莎
草 、杂类草功能群渐趋兴盛;演替后期 ,群落性状
趋于稳定。
垂穗披碱草退化演替的土壤特征主要表现
为:土壤有机质 、全氮 、全磷 、铵态氮 、硝态氮 、水分
和容重逐渐回升 ,其中土壤全氮 、有机质和铵态氮
回升速率尤为显著。
垂穗披碱草优势地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种间
竞争的最小化和土壤肥力水平的持续稳定 ,其中
氮素水平起主导性作用 。
10110/ 2010 草 业 科 学(第 27 卷 10 期)
补充氮素的最佳时机是垂穗披碱草优势度的
峰值期或峰值前期。
参考文献
[ 1]  陈默君 , 贾慎修.中国饲用植物[ M]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 , 2002:119-120.
[ 2]  杜国桢 ,王刚.甘南亚高山草甸人工草地的演替和质
量变化[ J] .植物学报 , 1995 , 37(4):306-313.
[ 3]  王启基 ,张松林.天然垂穗披碱草种群生长节律及生
态适应性的研究[ J] .中国草地 , 1990(1):18-25.
[ 4]  陆光平 ,聂斌.垂穗披碱草利用价值评价[ J] .草业科
学 , 2002 , 19(9):13-15.
[ 5]  朱志红 , 刘建秀 ,郑伟 , 等.资源获得性和种内竞争对
垂穗披碱草生长繁殖的影响[ 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5 , 25(10):2056-2061.
[ 6]  刘世贵 , 曹毅 ,张兆清 , 等.垂穗披碱草高寒草地群
落特性及动态规律[ J] .草业学报 , 1994 , 3(2):76-
80.
[ 7]  万秀莲 ,张卫国.划破草皮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
生产的影响[ 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6 , 26(2):377-
383.
[ 8]  王柳英 ,毕玉芬 ,马玉寿 , 等.“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
草地群落优化配置研究[ J] .青海大学学报 , 2007 , 25
(3):1-5.
[ 9]  代巍 , 张荣 ,独占彪 , 等.土壤肥力和物种属性决定亚
高寒草甸实验群落的生产力[ J] .植物生态学报 ,
2009 , 33(1):45-52.
[ 10]  顾梦鹤 ,杜小光 , 文淑均 ,等.施肥和刈割对垂穗披
碱草 、中华羊茅 、和羊茅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J] .生
态学报 , 2008 , 28(2):2472-2478.
[ 11]  杨利民 ,韩梅.中国东北样带草地群落放牧干扰植
物多样性的变化[ J] .植物生态学报 , 2001 , 25(1):
110-114.
[ 12]  周华坤 ,赵新全 ,赵亮 , 等.高山草甸垂穗披碱草人
工草地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J] .中国草地学报 ,
2007 , 29(2):13-25.
[ 13]  周华坤 ,赵新全 ,周立 , 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植
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研究[ J] .草业学报 , 2005 ,
14(3):31-40.
[ 14]  李昂 ,吕正文 , 顾梦鹤 , 等.施肥和刈割对混播草地
生物量的影响[ J] .草业科学 , 2008 , 25(3):83-86.
[ 15]  王晓芬 , 杜国祯 ,马银山 ,等.光照 ,施肥及刈割对垂
穗披碱草生长的影响[ J] .生态学报 , 2008 , 28(12):
6212-6218.
[ 16]  董全民 , 赵新全 ,马玉寿.放牧率对高寒混播草地主
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 , 15(5):1-5.
[ 17]  T iman D , Knops J ,Wenin P.The influence o f func-
tio nal div ersity and composition on eco sy stem
processes[ J] .Science , 1997(277):1300-1302.
[ 18]  白永飞 , 陈佐忠.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植物种群和
功能群的长期变异性及其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 J] .植物生态学报 , 2000 , 24(6):641-647.
[ 19]  江小雷 , 张卫国 , 杨振宇 , 等.不同干扰类型对高寒
草甸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西北植物
学报 , 2003 , 23(9):1479-1485.
[ 20]  Crick J C , Grime J P.M orphological plasticity and
mineral nutrient capture in tw o herbaceous species
of contrasted eco log y[ J] .New Phy tologist , 1987 ,
107:403-414.
[ 21]  龙章富 , 刘世贵.退化草地土壤农化性状与土壤微
生物区系研究[ J] .土壤学报 , 1996 , 33(2):192-
199.
[ 22]  杜修贵.英国草地的今昔与未来[ J] .四川草原 ,
1981 , 1(1):22-26.
[ 23]  李绍良 , 贾树海 , 陈有君 , 等.内蒙古草原退化进程
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 J] .土壤通报 , 1997 , 28(6):
241-243.
[ 24]  沈景林 , 谭刚 , 乔海龙 , 等.草地改良对高寒退化草
地植被影响的研究[ J] .中国草地 , 1997(5):49-54.
[ 25]  肖运蜂 , 李世英.羊草草原放牧退化演替及退化原
因的分析[ J] .中国草原 , 1980(3):20-27.
[ 26]  马玉寿 ,施建军 ,董全民 , 等.人工调控措施对“黑土
型”退化草地垂穗披碱草人工植被的影响[ J] .青海
畜牧兽医杂 , 2006 , 36(2):1-3.
[ 27]  邹华.高寒地区垂穗披碱草种子生产草地土壤种子
库研究[ J] .草业与畜牧 , 2009(4):11-13.
[ 28]  姜汗侨 , 段昌群 , 杨树华 , 等.植物生态学[ M ]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153-154.
[ 29]  侯扶江 ,南志标 ,肖金玉 , 等.重牧退化草地的植被 、
土壤及其耦合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2 , 13
(8):915-922.
[ 30]  程晓莉 , 安树青 , 李远 , 等.鄂尔多斯草地退化过程
中个体分布格局与土壤元素异质性[ J] .植物生态
学报 , 2003 , 27(4):503-509.
102 PRATACULTURAL SCIENCE(Vo l.27.No.10) 10/ 2010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gradation succession of
Elymus nutans community and its correlation to soil properties
LIU Rong , ZHANG Wei-guo , JIANG Xiao-lei , ZHANG Jun
(College of Pasto ral Ag 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
Lanzhou University , G ansu Lanzhou 730020 , 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g radation succession of E lymus nutans communi ty and its correla-
tion to soi l properties w 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w ith the deg radation succession of E.
nutans community , the dominance of E.nuta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 species richness and specie s
diversi ties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 ly;g rass functional g roup gradually declined , sedges and fo rbs
functional group g radual ly increased.In late succession stage , the communi ty tended to stable.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soi l proper ties show ed that all indicato rs g radually show 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addit ion to soil moisture and total pho sphate , and particularly in the late succession stage , the con-
tents of soil org anic matter , total N , NH 4 +-N , NO3 --N , moisture bulky densi ty significant ly in-
creased.The dominance pe rsistence o f E.nutans depended on the minimization of interspecific compe-
tit ion and sustained soil fert ility level , and N played a leading role.The best time to supply N w as in
peak period o r pre-peak pe riod o f E.nutans dominance.
Key words:Elymus nutans;communi ty succession;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oil properties;co rrelation
《畜牧兽医学报》征稿启事
《畜牧兽医学报》系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编
辑出版的畜牧兽医学术性期刊 。创刊于 1956年 7月 ,读者对象为大 、专院校的师生和各级畜牧兽医生
产 、科研工作者等。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专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性 、启发性的文
章。开设专家论坛 、综述 、动物遗传育种 、动物营养 、预防兽医 、基础兽医 、临床兽医 、草业科学 、研究简报
等栏目。
本刊连续 5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
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2008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成为全国 300种入选科技期
刊之一。2006-2010年连续 5次荣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本刊被国内外多家重要
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
本刊为月刊 ,中英文 。现诚征反映国内外畜牧兽医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原创性论文及具有导
向性的综述性中英文文章 。2010年 6月起 ,拓宽征稿范围 ,增设“草业科学”栏目 ,稿件内容涉及牧草育
种与良种繁育 、草地管理与生态 、牧草生产与利用 、草坪管理技术等。
本刊已开通《畜牧兽医学报》网站 ,实现网上投稿 、网上审稿 、网上查询 ,实现过刊 、现刊全文上网并
提供免费下载服务。欢迎广大作者 、读者投稿及浏览网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 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815987;62816996
网址:ht tp://www .xmsyxb.com     E-mail:xmsyxb@263.ne t
10310/ 2010 草 业 科 学(第 27 卷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