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蒲公英护肤作用研究
张卫明1 吴国荣2 马世宏1 赵伯涛1
(1.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210042;2.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10097)
摘 要 本文对蒲公英全草中有护肤 、抗菌作用的成分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蒲公英总抗化能力较强 ,
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酯类较丰富。蒲公英提取物时酪氨酸酶活性的阻滞率较高 , 体外去除超氧阴离子的作用明
显。另含有绿原酸等抗菌成分。
关键词 蒲公英;抗氧化物质;抗氧化酶;绿原酸;护肤
以蒲公英提取物为主要功能性成分研制而成的
“友情”蒲公英系列化妆品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
的防皱抗衰 、祛斑美白及抑制痤疮的护肤作用 。本
实验测定和分析了蒲公英全草中与护肤功能相关的
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生物活性 ,探讨蒲公英有效成分
的护肤机理 ,以期为开发蒲公英特殊化妆品提供参
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2000年 4 月间采自南京紫金山的花期蒲公
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全草为试验材
料 ,实验设三组重复 ,最后结果取平均值 。
1.2 方法
1.2.1 蒲公英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活性测定
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参照凌云等方法[ 1] 。总黄
酮含量的测定 ,参照周铜水等人的方法[ 2] [ 3] 。SOD
活性测定参照Giannopolitis的方法 ,以每单位时间内
抑制NBT 光化还原 50%作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总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参照 Nicholas J.MILLER等的方
法 ,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总抗氧化
能力试剂盒测定 。
1.2.2 蒲公英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阻滞率的测
定
供试溶液:蒲公英提取物 100mg ,分散溶解在
10ml 1/15摩尔的磷酸缓冲液(pH6.8)中 。
酶溶液:将 30mg 酪氨酸(50u/mg)溶解于 10ml
1/15摩尔的磷酸缓冲液(pH6.8)中。基质溶液:将
30mg酪氨酸加热溶解于 10ml 1/15摩尔的磷酸缓冲
液(pH6.8)中。
测定步骤:在 1ml供试溶液中加酶溶液和磷酸
缓冲液(1/15摩尔)各 0.5ml ,在 37℃恒温器中处理
10分钟。另将预先经 37℃恒温处理的 1ml基质溶
液加入上述反应混合液中 ,反应 10分种。然后在波
长 475nm处测吸光值(D1),再测定经加热失活的酶
进行相同反应处理后的吸光值(D2)和不添加供试溶
液时的吸光值(D3),根据下式计算酪氨酸酶活性阻
滞率:
阻滞率(%)=D3 -D1
D3 -D2 ×100
1.2.3 蒲公英提取物体外去除超氧阴离子实验
参照邵从本等的方法[ 4] ,取 1mg/ml的蒲公英提
取物溶液与 3ml NBT 反应液混合 , 4000Lex 光强下照
光 15mim ,560nm处测吸光值 ,采用 NBT 光化学还原
作用50%的样品量作为一个类SOD活性单位。
2 结果
2.1 蒲公英全草中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活性
实验结果见表 1。从表 1 可见 ,蒲公英全草中
绿原酸和总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蒲公英全草中
SOD的含量比常见药用植物中的SOD含量(≤500u/
g.DW)明显高出 ,达 720.5u/g.DW 。蒲公英全草总
抗氧化能力 854.4u/g.DW 也较常见药用植物(≤
400u/g.DW)为高。
表 1 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活性测定
材料 绿原酸(mg/ g·DN)
总黄酮
(mg/·DW)
SOD
(u/g·DW)
总抗氧化能力
(u/ g·DW)
蒲公英 21.5 25.1 720.5 854.4
2.2 蒲公英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阻滞率
实验结果见表 2。由表 2 可知 ,蒲公英提取物
具有较高的酪氨酸酶活性阻滞率 。
2.3 蒲公英提取物体外去除超氧阴离子的作用
由表 2可知 , 1mg 蒲公英提取物相当于 22.6个
15蒲公英护肤作用研究
类SOD活力单位 ,表明蒲公英提取物具有体外直接
去除超氧自由基的作用。
表 2 酪氨酸酶活性阻滞率及类 SOD活动测定
材料 酪氨酸酶阻滞率(%)
类 SOD活力单位
(u/g.DW)
蒲公英提取物 64.2 22.6
3 讨论
3.1 蒲公英的防皱作用
生物体内的氧自由基是细胞氧化代谢的产物 ,
它们不断发生 ,同时又不断被清除 ,所以在正常生理
条件下 ,处于平衡状态的自由基浓度是极低的 。但
当平稳破环 ,自由基清除率降低时 ,就会导致多方面
的病理损害。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皮肤组织中
SOD含量及 SOD活性明显下降 ,导致和加快了皮肤
组织中的致老因子———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 。这类
致老因子的增加对皮肤组织中的胶原纤维 、网状纤
维 、弹力纤维和组织细胞以及血管 、皮肤腺 、汗腺等
有着严重的影响 ,特别是对皮肤组织中的生物大分
子 、蛋白质 ,核酸 、透明质酸 、糖类 、脂肪等进行强氧
化性损伤 ,引起透明质酸降解 ,失去粘性 ,结缔组织
坚韧性破坏 ,长度缩短 ,以致皮肤组织失去弹性 ,出
现皱纹 。本实验结果表明 ,蒲公英全草中抗氧化物
质绿原酸 、总黄酮含量较常见药用植物为高 ,SOD话
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呈现较高水平 ,特别是蒲公英
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具有类 SOD样作用。(类 SOD
样作用是指非酶小分子活性成分具有类似 SOD 的
作用 ,能有效清除超氧自由基)。蒲公英提取物用于
皮肤保护用品 ,其中所含的活性成分具有类 SOD样
作用和提高内源性 SOD活性等作用 ,同时也有增补
外源性 SOD 的作用。这些具有很高抗氧化活性的
物质在皮下能够迅速对自由基进行清除 ,有效地阻
断自由基对皮肤的损伤作用 ,从而起到良好的防皱
效果 。
3.2 蒲公英的祛斑作用
黑色素是表皮内黑素细胞的代谢产物 ,其形成
机理与酪氨酸酶活性密切相关 。按 Rapermason 学
说 ,即酪氨酸受紫外线活化后的酪氨酸酶的影响下
转变成多巴 ,继而在同种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多巴醌 ,
再经环化后生成多巴红色素的前驱体 ,多巴红色素
还原后生成5 , 6-二羟基吲哚羧酸 ,脱氢后生成吲哚-
5 ,6-醌 ,此种醌与前述大多数中间产物经反复聚合
生成第一组黑色素 ———真黑色素 。Prton 的研究资
料表明半胱氨酸能与多巴醌加成为胱氨酸基多巴 ,
在酪氨酸酶作用下被氧化成半胱氨酸基多巴醌 ,环
化后生成1 , 4-苯并噻嗪 ,在光的影响下 ,它能导致聚
合反应的发生 ,形成第二组黑色素 ———副黑素。无
论是真黑色素 ,还是副黑素 ,它们形成都与酪氨酸酶
活性亢进有关。实验表明蒲公英提取物具有较强的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 ,由于酪氨酸酶在黑素细
胞代谢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就能
减小黑素细胞代谢强度 ,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老年性脂褐素沉积(老年斑)、雀斑 、黄褐斑是体
内生成一种叫脂褐质的物质沉积在皮肤表面而形成
的色素沉着斑。这些色素斑的形成与人体内产生和
积累过多的自由基链锁反应有关 ,即自由基作用于
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后 , 生成一种有害的代谢产物
———脂质过氧化物 ,该物质在体内很不稳定 ,能继续
分解产生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最终产物 ———丙二
醛 ,丙二醛与蛋白质 ,核酸 、磷脂反应 ,生成脂褐质沉
积于皮肤表面 ,形成脂褐质老年斑 、雀斑 、黄褐斑等
色素沉着 。老年斑主要是由黑色素和脂褐质组成 ,
自由基在黑色素的形成和反应及结构组成中都起着
重要作用。黑色素的形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和化
学反应 ,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自由基的产生 。形成后
的黑色素中的自由基含量大约为 2×1018个/克 ,这
些自由基一般是比较稳定的。由上可见 ,色素沉着
的产生主要原因是超氧自由基作用的结果 。蒲公英
提取物中的活性物质能够渗透进皮肤组织内 ,激发
内源性 SOD活性提高 ,同时 ,由于其自身所含蒲公
英 SOD和所具有类 SOD样作用 , 这些作用互相协
同 ,共济增效 ,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超氧自由基 ,抑制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进程 ,从而减少色素沉着的发
生和发展。
3.3 蒲公英的抑制痤疮作用
痤疮 ,尤其是头部痤疮影响美容 。痤疮感染时 ,
均伴有红 、肿 、热 、痛的炎症反应 。此时多形核白细
胞和吞噬细胞杀灭病原微生物 ,产生花生四烯酸的
分解产物超氧自由基 ,它的不断产生和沉积导致了
毒性作用更强的羟基自由基的产生 ,对正常皮肤组
织 、粘膜 、细胞发生更强的损伤作用 ,使痤疮的感染
加重 。蒲公英有绿原酸等抗菌成分 ,具有极强的抗
菌消炎作用 ,在炎症初起时应用 ,能避免多形核白细
16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 20卷第 3 期
胞和吞噬细胞参与反应 ,以保持皮肤组织自由基的
平稳。蒲公英类 SOD样作用的小分子一方面能刺
激皮肤内源性 SOD活性增高 ,同时本身又能与蒲公
英SOD一起直接参与清除超氧自由基 ,把对皮肤破
坏极强的超氧自由基歧化为无毒的 H2O ,从而阻断
其损伤作用。由于蒲公英提取物中多酶及非酶的生
物协同及其抗菌消炎共济增效作用 ,对增多自由基
进行有力的清除及猝灭 ,从而明显改善了自由基在
皮肤组织中的代谢状况 ,减轻了超氧自由基对皮肤
组织的刺激和炎症损伤 ,使痤疮症状明显减轻 ,并加
快皮损部位和病灶的修复。
参 考 文 献
[ 1] 凌云等.中草药 , 1999 ,30(12):897.
[ 2] 周铜水等.植物资源与环境 , 1997, 6(1):54.
[ 3] 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7:311.
[ 4] 邵从本等.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83(5):46~ 49.
(上接第 8页)
片背部具红紫色条纹 。瘦果倒披针形 ,黄褐色 ,长约
4mm ,喙长 10 ~ 11mm ,冠毛淡污黄白色。花期 3 ~ 5
月 ,果期 5 ~ 7月。
生于海拔 2500 ~ 4300m的高山草地 。分布于陕
西南部 、甘肃南部 、青海 、四川西北及西藏东部 。
蒲公英属植物除上主要种类外 ,还有以下种类
在不同地区亦供药用 , 朝鲜蒲公英 T.coreanum
Nakai (T.pseudoalbidum Kitag.)别名白花蒲公英 ,分
布于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 古东部及河北 。多裂
蒲公英 T .dissectum(Ledeb.)Ledeb.,分布于新疆天
山。光苞蒲公英 T.lamprolepsis Kitag.分布于黑龙
江 、吉林 、辽宁及内蒙古东部 。灰果蒲公英 T .mau-
rocarpum Dahlst.别名川藏蒲公英 ,分布于青海 、四川
西部(甘孜州 、阿县州)及西藏等省区。西藏蒲公英
T.tibetanum Hamd.Mazz ,分布于青海南部 、四川西部
(甘孜州 、阿坝州)、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中部和东部 。
双角蒲公英 T.bicorne Dahlst.别名角状蒲公英 ,分布
于青海西部 、甘肃西部及新疆等地 。天全蒲公英 T .
apargiaeforme Dahlst.分布于四川西北部及西藏 。川
甘蒲公英 T.lugubre Dahlst.分布于甘肃南部 、青海东
南部 、四川西北部及西藏东部 。
我国南方地区 ,尤其是中南地区药材商品中常
见一种土公英 ,实际上为伪品蒲公英 ,云南也有伪品
出现 ,均为菊科植物 ,而与蒲公英混淆 ,应注意鉴别 ,
常见种类有:
1 、苦地胆 Elephanpus scaber L.广东称地胆头 、地
胆草 、天芥菜 、草鞋根 ,又名土公英;福建叫地枇杷 、
牛插鼻 、山公英;广西富川 、蒙山称蒲公英;云南文山
叫土公英 ,这些地区以未抽葶的全草充蒲公英入药。
本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混称蒲公英的记载 ,为一
种很好的民间草药 ,称“地苦胆” 。用于清热解毒 ,利
尿消肿 。
2 、一点红 Embelia sonchifolia(L)DC.福建称叶下
红 ,叶底红 、红花乳草 ,在福清县称蒲公英;广东称紫
背草 ,半边红 、小蒲公英;广西称紫背草 、紫背地丁 、
广西北海 、桂林称小蒲公英;云南昆明称旱地蒲公
英;华南地区见有混称蒲公英入药者 。作为草药用
于清热解毒 ,散瘀消肿 。
3 、滇苦菜 Pieris divaricata Vant.云南称大刀苦马
菜 ,并见有混充蒲公英入药 。
此外 ,各地已发现的异物同名及伪品尚有剪刀
股 Ixeris debilis A.Gray ,广西陆川称土公英 ,广东称
假蒲公英 ,潮阳称鹅公英 ,福建混称蒲公英 。山苦荬
Ixeris chinensis Nakai ,福建称小号蒲公英 ,台湾台北
混称蒲公英 。泥胡菜 Hemistepta lyrata Bunge ,湖南永
兴以其幼苗混称蒲公英 ,江西称假蒲公英 。苦苣菜
Sonchus oleracens L1福建称大本蒲公英 ,湖南称大齿
蒲公英。黄鹌菜 Youngia japonica DC.广西有些地区
混称蒲公英 。
17蒲公英护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