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蒲公英的本草论证和种类鉴定



全 文 :蒲公英的本草论证和种类鉴定
袁昌齐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10014)
  蒲公英为常用中药 。有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的
功能 ,主治乳痈 ,肺痈 ,痄腮 ,瘰疬 ,疔毒疮肿 ,目赤肿
痛 ,感冒发热 ,蛇虫咬伤等症。本草记载始见于唐
《新修本草》 ,原名蒲公草。云:“叶似苦苣 ,花黄 ,断
有白汁 ,人皆啖之。”宋《本草图经》 :“蒲公草旧不著
所出州土 ,今处处平泽田园中皆有之。春初生苗 ,叶
如苦苣 ,有细刺 ,中心抽一茎 ,茎端出一花 ,色黄如金
钱 ,断其茎有白汁出 ,人亦啖之 ,俗称蒲公草 ,语讹为
仆公罂是也。水煮汁以疗妇人乳痈 ,又捣以傅疮 ,皆
佳。”宋《本草衍义》曰:“蒲公英今地丁(指黄花地丁)
也 ,四时常有花 ,花罢飞絮 ,絮中有子 ,落处即生 ,所
以庭园间亦有者 ,盖因风而来也。”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中将蒲公英由过去本草的草部中移入菜部 ,曰:
“地丁 ,江之南北颇多 ,他处亦有之 ,岭南绝无 ,小科
布地 ,四散而生 ,茎 、叶 、花 、絮并似苦苣 ,但小耳。嫩
苗可食。”根据以上的描述和记载 ,结合《本草图经》 、
《植物名实图考》之附图考证 ,古代本草记述的蒲公
草和蒲公英肯定为菊科蒲公英属(Taraxacum)植物 。
在介绍可供食用野生植物的救荒类和食用类本
草中多有蒲公英食用的记述。明《救荒本草》菜部
中 ,载有孛孛丁菜。”又名黄花苗。生田野中 ,苗初塌
地生 ,叶似苦苣菜 ,微短小 ,叶丛中间蹿葶 ,梢头开黄
花 ,茎叶折之皆有白汁 ,味微苦” 。救饥:采苗叶
熟 ,油盐调食。”野菜谱中白鼓钉载:“救饥:一名蒲公
英。四时皆有 ,惟极寒天 ,小而可食 ,采之熟食 。”以
所附图证 ,两者均为蒲公英属(Taraxacum)植物。明
《野生博录》所载孛孛丁菜及黄花苗及其附图均指蒲
公英属植物。
我国入药的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 、华蒲公
英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
有生产。多在 3 ~ 5月间采收 ,个别地区均已亦有在
6 ~ 8月采收的。以初开花时采收为佳 ,果实成熟且
叶变黄时 ,质量不佳 。
蒲公英属(Taraxacum F .H.Wigg)是菊科中的
一个大属 ,也是舌状花亚科最进化的类群之一 。全
世界有 2000 多种(小种观点 , 大种观点为 300 多
种)。在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中部地区均有分布 ,也
分布于热带南美洲地区。我国有 70种 , 1 变种 ,除
东南及华南省区外 ,分布几遍全国 ,西北 、华北 、东北
及西南省区最多 ,华中及华东略少。
蒲公英属中的许多种常无融合生殖或天然杂交
而成新植株。这些无融合型个体间不进行基因交
流 ,因而其种间界限难于划分。蒲公英为春季开花
植物 ,其叶形变异大 ,甚至同株植株不同叶片深浅裂
度有所不同 ,夏末秋初仍能再生 ,其再生叶的叶型又
有显著差异。因此 ,仅凭叶形进行鉴定是不够全面
的 。作为蒲公英属植物分组 、分种的主要依据有:
1 、外层总苞片的形状 、大小 、边缘是否膜质及膜
质边缘的宽狭 ,总苞片在花期时直立或伏贴;总苞片
先端的背部是否肥厚或有小角等 。
2 、瘦果的果体形状 、大小 、颜色及其纹饰特征 ,
包括纹饰形状 、大小 ,在果壁上的分布;喙基形状 、大
小及其果体向喙基过渡时突然缢缩还是逐渐收缩;
喙的粗细 、长短;冠毛的颜色 。
3 、舌状花的舌片大小 ,舌片背面是否有条纹及
条纹的颜色 ,舌片 、花柱 、柱头在开花时及开花后的
颜色变化等 。
全国各地入药作为蒲公英使用的有 20多种植
物 ,主要种类有 9种 。
1.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__Mazz ,别
名:黄花郎子 、黄花根子 、锅巴丁 、古古丁(江苏)、黄
花草(安徽),步步丁(山东),婆婆丁 、把儿英 、没英 、
高冠子簪花 、蘑菇丁(河北),崩杆苗 、黄黄苗 、随风飘
(河南),木姑姑 、木根根 、扑灯蛾(山西),黄花菜(青
海),姑姑英(内蒙古)、奶针草(华中地区)。为《中国
药典》收载种类。
多年生草本 ,全株含白色乳汁。主根深 ,长圆柱
形 ,肉质 ,外表黄棕色。叶基部簇生 ,排列成莲座状 ,
具叶柄;叶片广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 ,长 4 ~ 20cm ,
宽 1 ~ 5cm ,边缘浅裂或不规则羽状分裂 ,顶裂片广
6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 20卷第 3 期
三角形 ,钝或稍钝 ,侧裂片三角形 ,全缘或具疏齿 ,裂
片间有细小锯齿 ,叶下面被白色蛛丝状毛 ,叶柄及主
脉常带红紫色 ,疏被白色蛛丝状柔毛或几无毛 。花
葶数个 ,从叶丛中抽出 ,中空 ,与叶片近等长 ,上部密
被蛛丝状毛 ,顶端着生头状花序 ,直径 2.5 ~ 4cm ,花
序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 ,长 8 ~ 10mm ,宽1 ~ 2mm ,
边缘有白色长缘毛 ,先端增厚成小角状突起 ,密被蛛
丝状毛;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 ,长 10 ~ 16mm ,宽 2
~ 3mm ,先端紫红色 ,具小角状突起。花全为舌状
花 ,黄色 ,花冠平截 ,先端有 5小齿。瘦果倒披针形 ,
上半部有尖的小瘤状突起顶端有纤细的喙 ,长 8 ~
10mm ,冠毛白色 ,长约 6mm。花期 4 ~ 9月 ,果期 5 ~
10月。(图 1)
图 1 蒲公英
  广泛生于中 、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 、路边 、田
野 、河滩 ,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河北 、
山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山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福建
北部 、台湾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北部 、四川 、贵州 、
云南等省区。
2.华蒲公英 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T .
sinense Dahlst., T.sinicum Kitag)。别名:碱地蒲公
英。为《中国药典》收载种类。
多年生草本 ,高 8 ~ 20mm ,根颈部有褐色残存叶
基。叶倒卵状披针形 ,稀线状披针形 ,长 4 ~ 12cm ,
宽0.6 ~ 2.0cm ,边缘叶羽状裂或全缘 ,具波状齿 ,内
层叶倒向羽状深裂 ,顶裂片大 ,戟状三角形 ,每侧裂
片3 ~ 7片 ,狭披针形 ,全缘或具小齿 ,两面无毛 ,叶
柄和下面叶脉常带紫色 。花葶 1 至数个 , 高 5 ~
20cm ,长于叶;头状花序直径 20 ~ 25mm;总苞小 ,淡
绿色 ,总苞片 3层 ,不增厚 ,无角状突起 ,内层总苞片
长于外层总苞片 2倍;舌状花黄色 ,边缘花舌片背面
有紫色条纹 。瘦果倒卵状披针形 ,淡褐色 ,长约3 ~
4mm ,上部有刺状突起 ,下部有稀疏的钝小瘤 ,喙基
圆锥形 ,长约 1mm ,喙长 3 ~ 4.5mm ,冠毛白色 ,长 5
~ 6mm 。花果期 6 ~ 8月。(图 2)
图 2 华蒲公英
  生于海拔 300 ~ 2900m ,稍潮湿的盐碱地或原
野 、砾石中 ,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河
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河南 、四川 、云南等省区。
3.东北蒲公英 Taraxacrm ohwianum Kitam.多年
生草本 ,植株较大 , 根粗长 。叶倒披针形 ,长 10 ~
30cm ,宽2 ~ 5cm ,不规则羽状浅裂至深裂 ,顶端裂片
三角形 ,侧裂片 4 ~ 5 对 ,稍下倾 ,全缘或边缘疏生
齿 ,两面疏生短柔毛或无毛 。花葶多数 , 高 10 ~
20cm。与叶近等长;头状花序直径 25 ~ 35mm ,下面
被白色蛛丝状毛;总苞片长 13 ~ 15mm;外层总苞片
花期伏贴 ,宽卵形 ,无或不明显增厚 ,暗紫色 ,具狭窄
的白色膜质边缘 ,疏生缘毛;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
形 ,长于外层苞片 2 ~ 2.5 倍 ,先端钝 ,无角状突起;
舌状花黄色 ,边缘花舌片背面有紫色条纹 。瘦果长
椭圆形 ,麦秆黄色 ,长 3 ~ 3.5mm ,上部有刺状突起 ,
喙基长 0.5 ~ 1mm ,喙纤细 ,长约 5 ~ 11mm ,冠毛污白
色 ,长 8mm 。花果期 4 ~ 6月 。
生于低海拔地区山野或山坡路旁 。分布于黑龙
江 、吉林 、辽宁等省 。
4.异苞蒲公英 Taraxacum heterolepis Nakai et
Koidz.ex Kitag  多年生草本 。叶柄基部略带紫红
色;叶片倒披针形至线形 , 长 10 ~ 25cm , 宽 5 ~
30mm ,倒向羽状深裂 ,顶裂片大 ,三角形 ,先端锐尖 ,
侧裂片平展或稍倒向 ,三角形至线形 ,先端长尖 ,边
缘具疏齿或全缘 ,裂片间有小裂片或细齿 ,叶两面无
毛 。花葶高 10 ~ 15cm ,疏被白色蛛丝状绵毛;头状
7蒲公英的本草论证和种类鉴定
花序直径约35mm;总苞钟形;外层总苞片披针形 ,先
端尖 ,具窄膜质边缘 ,先端增厚或略具小角;内层总
苞片线形 ,基部略宽 ,长20mm ,宽2mm ,先端暗红色 ,
多少增厚;舌状花黄色。瘦果倒圆锥形 ,褐色 ,长 4.
5mm ,宽 0.7mm ,两面具 2深沟 ,上部具刺状突起 ,下
部光滑 ,喙长10mm;冠毛白色或淡褐色 ,长5 ~ 7mm 。
花果期4 ~ 6月 。
生于山坡 、路旁及湿地 。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 、
辽宁等省 。
5.亚洲蒲公英 Taraxacum asiaticum Dahlst.(T .
leucanthum auct.non Ledeb.),别名:戟叶蒲公英 、白
花蒲公英 。
多年生草本 ,根颈部有暗褐色残存叶基 。叶线
形或狭披针形 ,长 4 ~ 20cm ,宽 3 ~ 9mm ,具波状齿 ,
羽状浅裂至羽状深裂 ,顶裂片戟形或狭戟形 ,侧裂片
三角状披针形至线形 ,下倾 ,无毛或疏被毛。花葶数
个 ,高 10 ~ 30cm ,上部疏被卷毛或蛛丝状毛;外层苞
片宽卵形 ,有宽膜质边缘 ,先端有紫红色突起或较短
的小角;内层总苞片披针形 ,先端有紫色突起或不明
显小角;舌状花白带黄色 ,稀白色 ,边缘花舌片背面
有暗紫色条纹。瘦果麦秆黄色或褐色 ,长 3 ~ 4mm ,
冠毛污白色。花果期 4 ~ 9月 。
生于草甸 、河滩或林地边缘。分布于黑龙江 、吉
林 、辽宁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湖
北 、四川等省区 。
6.斑叶蒲公英 Taraxacum variegata Kitag.(T .
erythropodium Kitag.)别名:红梗蒲公英。
多年生草本 ,根粗壮 ,圆柱形 ,深褐色 。叶长披
针形 ,近全缘 ,不分裂或具倒向羽状深裂 ,顶裂片三
角状线形 ,每侧裂片 4 ~ 5片 ,两面多少被蛛丝状毛
或无毛 ,叶面有暗紫色或红色斑纹或斑点 ,基部渐狭
成柄 。花葶常呈鲜红紫色 ,疏被蛛丝状毛;头状花序
直径达 40 ~ 60mm;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 ,先端略
具短角状突起;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 ,先端增厚或
具极短的小角 ,边缘白色 ,膜质;舌状花黄色 ,边缘花
舌片背面具暗绿色宽带。瘦果倒披针形 ,淡褐色 ,长
3 ~ 4.5mm ,上部有刺状突起 ,下部有小钝瘤 ,喙长达
10mm。花果期 4 ~ 6月 。
生于山地草甸或路旁 ,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 、辽
宁 、内蒙古东部及河北等地。
7.白缘蒲公英 Taraxacum platypecidum Diels ,(T .
albo-marginatum Kitam),别名:热河蒲公英 ,山蒲公
英 ,河北蒲公英。
多年生草本。根颈部有褐色残存叶柄 。叶长倒
披针形 ,长 10 ~ 30cm ,宽 2 ~ 4cm ,羽状分裂 ,侧裂片
5 ~ 8片 ,裂片三角形 ,全缘或有疏齿 ,侧裂片较大 ,
三角形 ,疏被蛛丝状毛或无毛。花葶 1至数个 ,高达
45cm ,上部密被白色蛛丝状绵毛 ,头状花序直径 40
~ 45mm;外层总苞片宽卵形 ,边缘为宽白色膜质 ,上
端粉红色 ,被疏睫毛;内层总苞片长圆状线形 ,长为
外层总苞片的2倍;舌状花黄色 ,边缘花舌片背面有
紫红色条纹。瘦果淡褐色 ,上部有刺状小瘤 ,喙长 8
~ 12mm。花果期 3 ~ 6月。
生于海拔1900 ~ 3400m 的山坡草地或路旁 。分
布于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陕西 、
河南 、湖北 、四川等省区 。
8.芥叶蒲公英 Taraxacum brassicaefolium Kitag.
多年生草本 ,高 20 ~ 40cm 。叶宽倒披针形 ,似
芥叶 ,长 10 ~ 35cm ,宽 2.5 ~ 6cm ,先端尖或钝 ,基部
狭长 ,下延呈叶柄状 ,边缘羽状深裂 ,裂片三角状 ,裂
片间有不规则细小齿裂 ,两面疏被蛛丝状白毛 ,老时
近光滑 。花葶数个可长至 45cm ,较粗壮 ,疏被蛛丝
状柔毛 , 后光滑 , 常为紫褐色;头状花序直径达
55mm;总苞宽钟状 ,先端具短角状突起;外层总苞片
狭卵形;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 ,先端带紫色;花序
托有小的卵形膜质托片;舌状花黄色 ,边缘花舌片背
面具紫色条纹。瘦果倒卵状长圆形 ,淡绿褐色 ,长约
4mm ,缘长 10 ~ 15mm 。花果期 4 ~ 6月 。
生于河边 ,林缘或路旁。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 、
辽宁 、内蒙古东部 、河北东部等。
9.大头蒲公英 Taraxacum calanthodium Dahlst.别
名:丽花蒲公英。
多年生草本 ,高 15 ~ 40cm 。根颈部有褐色残存
叶基 ,叶柄短 ,带紫红色。叶片卵状披针形 ,长 7 ~
20cm ,宽 1.2 ~ 3cm ,羽状深裂 ,侧裂片三角形 ,平展
或倒向 、全缘 、顶裂片较大 ,戟状三角形 ,背面被疏蛛
丝状长柔毛 。花葶数个 ,高达 25cm ,顶端稍具蛛丝
状长柔毛;头状花序大 ,直径 50 ~ 60mm ,总苞片干后
黑色或墨绿色 ,有明显的膜质边缘;外层总苞片宽卵
状披针形 ,先端增厚或具明显短小角;内层总苞片宽
线形 ,先端增厚或微具小角;舌状花黄色 ,边缘花舌
(下转第17页)
8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 20卷第 3 期
胞和吞噬细胞参与反应 ,以保持皮肤组织自由基的
平稳。蒲公英类 SOD样作用的小分子一方面能刺
激皮肤内源性 SOD活性增高 ,同时本身又能与蒲公
英SOD一起直接参与清除超氧自由基 ,把对皮肤破
坏极强的超氧自由基歧化为无毒的 H2O ,从而阻断
其损伤作用。由于蒲公英提取物中多酶及非酶的生
物协同及其抗菌消炎共济增效作用 ,对增多自由基
进行有力的清除及猝灭 ,从而明显改善了自由基在
皮肤组织中的代谢状况 ,减轻了超氧自由基对皮肤
组织的刺激和炎症损伤 ,使痤疮症状明显减轻 ,并加
快皮损部位和病灶的修复。
参 考 文 献
[ 1]  凌云等.中草药 , 1999 ,30(12):897.
[ 2]  周铜水等.植物资源与环境 , 1997, 6(1):54.
[ 3]  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7:311.
[ 4]  邵从本等.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83(5):46~ 49.
(上接第 8页)
片背部具红紫色条纹 。瘦果倒披针形 ,黄褐色 ,长约
4mm ,喙长 10 ~ 11mm ,冠毛淡污黄白色。花期 3 ~ 5
月 ,果期 5 ~ 7月。
生于海拔 2500 ~ 4300m的高山草地 。分布于陕
西南部 、甘肃南部 、青海 、四川西北及西藏东部 。
蒲公英属植物除上主要种类外 ,还有以下种类
在不同地区亦供药用 , 朝鲜蒲公英 T.coreanum
Nakai (T.pseudoalbidum Kitag.)别名白花蒲公英 ,分
布于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 古东部及河北 。多裂
蒲公英 T .dissectum(Ledeb.)Ledeb.,分布于新疆天
山。光苞蒲公英 T.lamprolepsis Kitag.分布于黑龙
江 、吉林 、辽宁及内蒙古东部 。灰果蒲公英 T .mau-
rocarpum Dahlst.别名川藏蒲公英 ,分布于青海 、四川
西部(甘孜州 、阿县州)及西藏等省区。西藏蒲公英
T.tibetanum Hamd.Mazz ,分布于青海南部 、四川西部
(甘孜州 、阿坝州)、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中部和东部 。
双角蒲公英 T.bicorne Dahlst.别名角状蒲公英 ,分布
于青海西部 、甘肃西部及新疆等地 。天全蒲公英 T .
apargiaeforme Dahlst.分布于四川西北部及西藏 。川
甘蒲公英 T.lugubre Dahlst.分布于甘肃南部 、青海东
南部 、四川西北部及西藏东部 。
我国南方地区 ,尤其是中南地区药材商品中常
见一种土公英 ,实际上为伪品蒲公英 ,云南也有伪品
出现 ,均为菊科植物 ,而与蒲公英混淆 ,应注意鉴别 ,
常见种类有:
1 、苦地胆 Elephanpus scaber L.广东称地胆头 、地
胆草 、天芥菜 、草鞋根 ,又名土公英;福建叫地枇杷 、
牛插鼻 、山公英;广西富川 、蒙山称蒲公英;云南文山
叫土公英 ,这些地区以未抽葶的全草充蒲公英入药。
本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混称蒲公英的记载 ,为一
种很好的民间草药 ,称“地苦胆” 。用于清热解毒 ,利
尿消肿 。
2 、一点红 Embelia sonchifolia(L)DC.福建称叶下
红 ,叶底红 、红花乳草 ,在福清县称蒲公英;广东称紫
背草 ,半边红 、小蒲公英;广西称紫背草 、紫背地丁 、
广西北海 、桂林称小蒲公英;云南昆明称旱地蒲公
英;华南地区见有混称蒲公英入药者 。作为草药用
于清热解毒 ,散瘀消肿 。
3 、滇苦菜 Pieris divaricata Vant.云南称大刀苦马
菜 ,并见有混充蒲公英入药 。
此外 ,各地已发现的异物同名及伪品尚有剪刀
股 Ixeris debilis A.Gray ,广西陆川称土公英 ,广东称
假蒲公英 ,潮阳称鹅公英 ,福建混称蒲公英 。山苦荬
Ixeris chinensis Nakai ,福建称小号蒲公英 ,台湾台北
混称蒲公英 。泥胡菜 Hemistepta lyrata Bunge ,湖南永
兴以其幼苗混称蒲公英 ,江西称假蒲公英 。苦苣菜
Sonchus oleracens L1福建称大本蒲公英 ,湖南称大齿
蒲公英。黄鹌菜 Youngia japonica DC.广西有些地区
混称蒲公英 。
17蒲公英护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