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庆地区苦荬菜病害种类调查报告



全 文 :2011年第5期 誗牧草开发
摘要 为了确定大庆地区苦荬菜主要病害种类,了解发病情况,为
防治病害提供依据,通过实验室检验和田间调查,结果发现大庆地
区苦荬菜主要病害有立枯病、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白绢病、病毒
病。本文分析了6种病害发生期、症状和病原菌,以期为广大农牧民
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庆 苦荬菜 病害
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又叫苦麻菜、凉
麻、鹅菜、山莴苣、八月老,原产于亚洲,由野生山莴
苣驯化而来,经过不断地人工选择和培育,已产生多
种适应各地生态条件的类型。其中栽培最多的是高
大型饲用苦荬菜,目前在黑龙江省已普遍种植,成为
最受欢迎的饲料作物之一[1-2]。苦荬菜脆嫩多汁,全
期不老,不仅适口性好,而且营养丰富。苦荬菜产量
很高,在黑龙江省1年可刈割2~3次,667m2(亩)
产量可到3000~4000kg。然而,随着种植面积的扩
大和种植年限的增长,苦荬菜的病害问题日趋突出,
正成为影响苦荬菜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
笔者自2005年开始对大庆市及周边市县苦荬菜种
植地区进行了病害种类调查研究,通过标本采集,镜
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接种等试验,初步鉴定了苦
荬菜病害6种。
1 材料与方法
1.1病害标本采集
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不定期到田间调查采
样,将病害样品采集回后立刻分离、镜检。不能及时
分离的标本要压好,以待分离。
1.2病原菌镜检
对于真菌病害并在发病部位表面出现病原物
的,将病原菌直接挑下制作玻片观察,根据文献确定
病原菌种类[3-10]。
1.3病原物的分离和接种
1.3.1培养基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
20g,琼脂12g,蒸馏水1000mL;水琼脂培养基:琼
脂l5g,蒸馏水1000mL;玉米粉培养基:玉米粉300g,
琼脂10g,蒸馏水1000mL。
1.3.2分离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解剖刀将病根
切开,用剪刀将病健组织剪成(5×3)mm小块放入培
养皿平板培养基上,置25℃恒温条件下培养。3d后
挑取组织块周围的菌落转皿进行纯化,对分离物进
行归类、编号和转管保存[1-2]。
1.3.3病原菌鉴定 将获得的纯培养物在25℃下
培养。8d后观察菌落颜色、大小和形状,测定50个
孢子和孢子梗的大小,计算平均值。病原菌鉴定根
据参考文献[3-8]进行。
1.3.4接种 在室内采用离体叶片法对苦荬菜健
康叶片接种,7d后观察病害症状。
2 结果与分析
2.1苦荬菜立枯病
2.1.1症状 本病主要危害幼苗或幼株。初期生
长势衰弱,叶片出现轻度失水,致病株萎蔫下垂,严
重的植株枯死。检视幼苗茎基部,初呈水渍状缢缩,
后病部变褐呈立枯状。湿度大时,病部可见褐色蛛
丝状霉,即病原菌菌丝体。
2.1.2病原菌 经分离鉴定,苦荬菜立枯病病菌主
要是茄镰刀菌 (Fusarium solani (Mart.)Sacc.)、
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sht.)、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uhn.)和终极腐霉(Pythium
ultinumTrow.)等。
茄镰刀菌 (Fusarium solani (Mart.)Sacc.):
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疏松或较密,灰白色;小型分生
孢子卵圆形,0~1隔,着生于伸长的分生孢子梗上;
厚垣孢子近球形;大分生孢子呈不对称的纺锤形,较
宽短,多为3个分隔,大小为28~45μm×3~6μm。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sht.):
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平铺或厚密,灰白色;小型分生
孢子长椭圆形或卵圆形,着生于侧生瓶状小梗上;厚
垣孢子近球形;大分生孢子为对称的镰刀形,中间最
宽,向两端均匀渐窄,顶端细胞略呈喙状,多为3个
分隔,大小为22~51μm×3~4μm。
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tihn):菌
丝呈直角分枝,分枝处常缢缩,离此不远处形成隔
膜;在培养基上菌丝初为无色,后渐变褐色,直径
大庆地区苦荬菜病害种类调查报告
周万福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东风农场(163319)
张亚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163319)
刘香萍 李国良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63319)
中图分类号: S431.14,S81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996(2011)05-0045-03
45
2011年第5期
11~14μm,培养后期形成大小不一的菌核。
终极腐霉(Pythium ultinumTrow.):菌丝生长
旺盛,多分枝,呈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无隔膜,直径
13~30μm,菌丝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泡囊球形,内
含5~25个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壁光滑,直径
18~25μm,雄器侧生,1~3 个;卵孢子球形,直径
13~19μm,壁光滑。
2.2苦荬菜霜霉病
2.2.1症状 本病主要危害叶片。初现浅绿色病
斑,后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受叶脉限制带棱角,大
小2~11mm。有时连成斑片,致叶片干枯。
2.2.2病原菌 莴苣霜霉菌(Bremia lactucae
Regel),孢囊梗有细长的主轴,上部有数个二叉状分
枝。孢囊梗大小为275~812μm,顶枝末端膨大呈盘
状。边缘生小梗2~5个,大小为4~9μm。每个小梗
上产生 1 个孢子囊,孢子囊大小为 11~24μm×
11~22μm。孢子囊近球形或是卵形,易脱落,萌发
时释放出游动孢子。
2.3苦荬菜白粉病
2.3.1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或
叶背生白色粉状霉点,后扩大成白色粉状斑。条件
适宜时融合成片,致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严重
时的叶片黄化或枯萎。
2.3.2病原菌 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
(Fr.) Blum., 异 名 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Poll,称单囊壳,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Sphaerotheca fusca 子囊果生在叶柄、茎、花萼上
时为稀聚生,褐色至暗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
60~95μm,具3~7根附属丝,着生在子囊果下面,
长为子囊果直径的0.8~3倍,具隔膜0~6个,内含
1个子囊;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少具短柄,大小50~
95×50~70(μm),内含6~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
椭圆形或近球形,大小15~20×12.5~15(μm)。以
闭囊壳越冬的释放出子囊孢子。
2.4苦荬菜锈病
2.4.1症状 本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初
时在叶片两面,特别是叶背面散生圆形或椭圆形黄色
小疱斑(夏孢子堆),后疱斑破裂,散出鲜黄色粉状物
(夏孢子)。在生长后期生黑褐色疱斑,为病原菌冬孢
子堆,冬孢子堆内含大量冬孢子。被害叶不能食用。
2.4.2病 原 菌 苦 荬 菜 柄 锈 菌 Puccinia
lactucaedenticulatae Diet. 和剪刀股柄锈菌P.
lactucaedebilis Diet.,有色。苦荬菜柄锈菌的夏
孢子堆叶两面生,散生,圆形,褐色,粉状。夏孢子黄
褐色,单细胞,单生柄上,孢壁有色,球形或近球形,
具细刺。夏孢子堆生于寄主表皮下,裸露,无包被。
冬孢子双细胞,冬孢子堆主要在叶背生,正面较少,
黑褐色,粉状,圆形或近圆形。冬孢子椭圆形、卵圆
形,褐色,柄短,无色,易脱落。剪刀股柄锈菌夏孢子
堆叶两面生,多叶背,散生小圆形,黄褐色,粉状。夏
孢子黄褐色,肉桂色,球形至椭圆形,具刺。冬孢子
堆叶两面生,多叶背,暴露或破皮围绕,散生,黑褐
色,圆形、近圆形。冬孢子椭圆形、卵圆形,褐色,两
端圆形,有疣。柄短无色,易脱落。
2.5苦荬菜白绢病
2.5.1症状 本病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患部呈褐
色病变,表面被白色绢丝状菌丝及菌索所缠绕,地面
亦见大量菌丝及由菌丝纠结成的幼嫩菌核。老熟菌
核则为油菜粒状,圆球形,茶褐色,易脱落。病株叶
片下垂乃至全株枯萎。
2.5.2病原菌 齐整小核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有性阶段归担子菌亚门的罗尔伏革菌
Corticium rolfsii (Sacc.) Curzi.。菌核球形至
椭形,大小0.5~1mm,易脱落,表面平滑且有光泽。
菌核内部灰白色,紧密,细胞呈多角球形,大小6~
8μm,边缘细胞褐色,不规则,多较小。子实层密集
成层,白色;担子棍棒状,顶生小梗4个,其上生担孢
子。担孢子球形至洋梨形,无色,大小4.5~6.7×
3.5~4.5(μm)。担子器棍棒状,形成分枝菌丝的顶
端上具2~4个担子柄,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梨
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平滑。
2.6苦荬菜病毒病
2.6.1症状 全株发病,全生育期均可染病。早发
病的叶片变细小如带状,病株明显矮缩;发病迟的叶
片较正常叶略细小,叶色浓淡不均呈斑驳状,生长受
抑制,绿叶产量大减。
2.6.2病原菌 病原为病毒。病原病毒种类与生
菜病毒相同,同样以莴苣花叶病毒(LMV)、蒲公英黄
花叶病毒(DY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3种为主,发
病特点亦与生菜病毒病相同。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分离、鉴定和接种试验研究,可初步了解到
大庆地区苦荬菜病害有6种,其中对苦荬菜产量及
品质影响最大的是苗期的立枯病和成株期的锈病,
在本研究中这两种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已经明确。
另外,调查发现,在苗床管理不当、播种过密、间
苗不及时、浇水过大过多,或苗床通风不及时等原
牧草开发誗
46
2011年第5期
摘要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给我
国养禽业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虽然经过多年来的预防,但是无
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疫苗,其保护率并非100%。有时虽然接种了疫苗,
但当遇到强毒攻击时,接种的鸡群仍会发病。因而成本低廉、治疗效
果快速高效的卵黄抗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鸡传染性法氏囊
病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鸡 传染性法氏囊卵黄抗体 制备 应用现状
卵黄抗体(IgY)又称卵黄免疫球蛋白,是在特异
性抗原刺激下由禽类B淋巴细胞产生并转移到卵黄
中的多克隆抗体。IgY以其性质稳定、特异性强、制
备简单、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而倍受关注。产蛋鸡
感染某些病原后,其血清和卵黄内均可产生相应的
抗体。因此,通过免疫注射产蛋鸡,即可由其产生相
应的抗体,并可用于相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该类制
剂称为卵黄抗体。近年来,卵黄抗体已成为免疫血
清的重要替代品,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卵
黄抗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血清抗体成本高、生
产周期较长的弱点,并且具有同批动物连续生产的
优点,但有潜伏野毒的危险。
1 卵黄抗体的发现
卵黄抗体是由特异性抗原免疫禽类, 产生于卵
黄中的免疫球蛋白。1893年,Klemperer通过试验
首次证明,用特异性抗原免疫鸡后,抗体会转移到卵
黄中。Leslie和B.ClemIgy(1969)提出卵黄中的抗
体以IgY表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IgY开始被广
泛应用。IgY的制备包括选择抗原、佐剂、免疫方案
(抗原剂量、免疫方式、次数和间隔期等),以及IgY
的分离、纯化与储存。在实际应用中,IgY被制成卵
黄粉或精制成抗体注射液。
2 卵黄抗体的特点
卵黄抗体产量高,不受时间、地域和季节的限
制;生产成本较低,收集和提纯方便,大规模提取抗
体的技术已经成熟;产生有效免疫反应所需抗原量
小;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一定的耐热、耐酸、耐碱及耐
高渗性能,对胃蛋白酶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由于种
系发生距离相差很大,禽类卵黄抗体与哺乳动物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王 静 姜明明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牡丹江 157041)
中图分类号: S859.79+7,S858.315.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2-2996(2011)05-0047-02
因,造成苗床内湿度过大,立枯病易发生。生产上土
壤肥力不足或偏施氮肥,易诱发白粉病。连作地、低
湿地,土壤偏酸、过分密植、株间荫蔽或施用未充分
腐熟的土杂肥易诱发白绢病。
苦荬菜因其用途广泛,在许多国家都有种植,但
经笔者检索国内外目前还未见苦荬菜病害病原菌研
究的报道,笔者首次在这一领域做了尝试并报道了
研究结果,相信对苦荬菜病害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姬广海,吴亚鹏,张乃明,等.芦荟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J].植物
病理学报,2007,37(2):207-209
2 唐德志,何苏琴.甘肃豌豆根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致病力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1993,2(1):37-39
3 余永年.中国真菌志(第六卷·霜霉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 马国忠,余永年,王宽仓.宁夏和西藏的腐霉[C].第三届真菌学
会论文汇编,1990
5 王宽仓,马国忠.宁夏腐霉菌及对主要蔬菜的致病性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7(4):206-210
6 Booth C.The genus Fusarium [J].CMI Mycologic papers ,
1971,1-237
7 Nelson P E. Fusarium species.An illustrated manual for
i-dentification [M]. Pennsylvania: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1983
8 蒋继志. 宁夏腐霉菌的初步研究 [J]. 植物病理学报,1992,22
(2):103-110
9 盛秀兰,金秀琳.甘肃省小麦根病病原种类及致病性研究[J].西
北农业学报,1997,6(1):35-38
10 张 阳,郑建球,谢丙炎,等.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的鉴定[J].植物
病理学报,2008,38(4):337-34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大庆市科技攻关项目,项目
编号:SGG2005-031。
作者简介:周万福,1976 年 6 月出生,男,汉族,
黑龙江省黑河市人,农艺师。
通讯作者:李国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
技学院讲师,长期从事草业科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誗兽药天地
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
(接上页)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