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湖北卫矛属植物新记录种八宝茶



全 文 :53
2016 年 5 月 华东森林经理 May 2016
第 30 卷 第 2 期 East china Forest Management Vo1.30 No.2
湖北卫矛属植物新记录种八宝茶
郑彦超 1 沈娜聘 1 初映雪 1 娄寅生 2 涂蔷 3
(1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
2杭州东部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8;3浙江省慈溪市农业局315300)
摘要:报道了湖北卫矛属(Euonymus L.)植物新记录种八宝茶(E. przewalskii Maxim.),
并对该种植物形态和分布做简要描述。
关键词:八宝茶;卫矛属;湖北;神农架;新记录
中图分类号:S68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743(2016)02-0053-02
A newly recorded species from Euonymus genus in Hubei province
-- Euonymus przewalskii
Zheng Yanchao1, Shen Naping1, Chu Yingxue1, Lou Yinsheng2, Tu Qiang3
(1.East China forestry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310019, China; 2.Hangzhou eastern cit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mpany, Hangzhou 310018,
China; 3.Agricultural bureau of Cixi city, Cixi 315300, China)
Abstract : 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 is a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Euonymus from Hubei
provinc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newly recorded species was
described.
Keywords:Euonymus przewalskii;Euonymus;Hubei;Shennongjia;new record
2011 年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红花坪进行
植物调查时,发现了卫矛属(Euonymus L.)
植物八宝茶(E. przewalskii Maxim.)(图 1-3)。
1 形态描述
1.1 植株形态
小灌木,高 1-5 米;茎枝常具 4棱栓翅,
小枝具 4窄棱。
1.2 叶形态
叶窄卵形、窄倒卵形或长方披针形,长 1-4
厘米,宽 5-15 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
近圆形,边缘有细密浅锯齿,侧脉 3-5 对;叶
柄短,长 1-3 毫米。
1.3 花形态
聚伞花序多为一次分枝,3 花或达 7花;
花序梗细长丝状,长 1.5-2.5 厘米;小花梗长
5-6 毫米,中央花小花梗与两侧小花梗等长;
苞片与小苞片披针形,多脱落;花深紫色,偶
带绿色,直径 5-8 毫米;萼片近圆形;花瓣卵
圆形;花盘微 4 裂;雄蕊着生花盘四角的突起
上,无花丝;子房无花柱,柱头稍圆,胚珠通
常每室 2-6。
1.4 果实形态
蒴果紫色,扁圆倒锥状或近球状,顶端 4
浅裂,长 5-7 毫米,最宽直径 5-7 毫米;果序
梗及小果梗均细长;种子黑紫色,橙色假种皮
包围种子基部,可达中部。收稿日期:2016-02-10
54
2 物种分布
《中国植物志》记载该种分布于甘肃(岷
县、舟曲)、河北(小五台山)、山西、新疆、青
海、四川、云南及西藏(波密、林芝、朗朵)[1],
《河南植物志》记载该种产河南太行山区的辉
县、济源及伏牛山区北部的陕县、灵宝、栾川、
卢氏、嵩县等县[2],《宁夏植物志》记载该种产
宁夏六盘山[3],《中国高等植物》记载该种在陕
西西南部也有分布[4],该种在《湖北植物志》
中未有记载[5],此前也从未见过该种在湖北的
采集记录,因此,八宝茶在湖北省的分布属首
次记录。
3 凭证标本
湖北(Hubei),神农架林区(Shennongjia
Forest),红花坪(Honghuaping),761m,林下
(in forests),郑彦超(Y. C. Zheng)32,北京
林业大学森林植物标本室(BJFC)。
4 相关记载
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 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27: 451.1881; Fl. Tungut. 1: 108,
t. 9. 1889; in Act Hort. Petrop. 11: 97.1890;
Loes. In Engl. Bot. Jahrb. 30: 464. 1902; Loes. Et
Rehd. In Sarg. Pl. Wilson. 1: 492. 1913, in nota;
Loes. In Engl. Et Prantl, Nat. Pflanzenfam. Ed.
1942. 20B: 123. 1942; Blakel. In Kew Bull. 1951:
259.1951;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6]2:675.图 3097.
1972;秦岭植物志[7]1(3):202-203. 1981;宁
夏植物志1:440. 1986;西藏植物志[8]3:124-125.
图 48:1-2. 1986;四川植物志[9]4:274-276. 图
72, 1-4. 1988;河南植物志2:515-516. 图 1439.
1988;河北植物志[10]2:77. 图 977. 1989;青海
植物志[11]2:315-316. 图 53:6-7. 1999;中国植
物志45(3):45-46. 1999;山西植物志[12]3:98-99.
图 56. 2000;中国高等植物7:789-790. 图 1206.
2001。
图 1 八宝茶(Figure 1 E. przewalskii Maxim.)
图 2 二岐聚伞花序(Figure 2 Dichasium)
图 3 生境(Figure 3 Habitat)
(下转第 58 页)
58
Ⅲ级时间段的水松无法正常成长,这可能与人
为破坏造成生境变化有关。从Ⅱ级至Ⅰ级株数
逐渐变多,说明种群有扩大的趋势。
水松是我国特有的稀少物种,树形美光,
通过加强种群保护,探讨小块状的科学人促措
施,以扩大现存种群数量和规模,形成地方特
色树种群落景观,最有非常重大的现实和长远
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植物
志.科学出版社出版,第 7卷:229-303.
[2] 徐祥浩,黎敏萍.水松的生态及地理分布[J].华
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3):84-99.
[3] 韩丽娟,胡玉熹,林金星,等.中国特有植物水松
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J].长春师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1996,(2):29-32.
[4] 李发根,夏念和.水松地理分布及其濒危原因[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12(1):13-20.
[5] 郑世群,刘金福,吴则焰,等.屏南水松天然林主
要种群的种间竞争[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
28(3):216-219.
[6] 吴则焰,刘金福,洪伟,等.孑遗植物屏南水松种
群空间分布格局[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8,4(1):
36—39.
[7] 吴则焰,刘金福,洪伟,等.孑遗植物水松(Glyp
tostrobusp ensilis)种群优势度增 长规律研究
[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27(4):387—390.
[8] 吴则焰,刘金福,洪伟,等.孑遗植物水松数量性
状间的相关聚类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2009,10
(4):359—361.
[9] 庄雪影,彭逸生,何奕雄,等.珠海水松群落及分
布现状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6,22(4):13-16.
[10] 李平日,谭惠忠,刘禹,等.广东韶关南华寺水松
的年代及生境初步研究[J].热带地理,2004,24
(4):321-325.
[11] 王伯荪.植物种群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杜,1995:8-14.
[12] 章家恩.生态学常用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M].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6 —119.
[13] 黄怀清.九阜山保护区珍稀水松生境调查及保护
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5):109-111.
(上转第 54 页)
参考文献:
[1] 诚静容,黄普华.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9,45(3):45-46.
[2] 丁宝章,王遂义. 河南植物志[M].郑州:河南科
学技术出版社,1988,2:515-516.
[3] 马德滋,刘惠兰. 宁夏植物志[M].银川:宁夏人
民出版社,1986,1:440.
[4] 傅立国等. 中国高等植物[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1,7:789-790.
[5] 傅书遐. 湖北植物志[M].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412-428.
[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2:675.
[7]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秦岭植物志[M].北
京:科学出版社,1981,1(3):202-203.
[8]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西藏植物
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3:124-125.
[9] 张泽荣. 四川植物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
版社,1988,4:274-276.
[10] 河北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河北植物志[M].石家
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77.
[1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植物志
[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2:315-316.
[12] 《山西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山西植物志[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2000,3:98-99.